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6

四川生态建设报告(202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ichuan (2022)

SSAPID:101-5730-2605-05
ISBN:978-7-5228-0041-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四川生态建设的主要行动、成效和挑战等进行系统评估与总结;探讨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发展现状、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等热点内容;聚焦四川全民自然教育实践,探讨自然教育介入保护性社区的居民感知以及全民自然教育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机制;围绕四川水电工程开发区生态环境、典型湿地生物多样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探讨四川省在生态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实践探索与创新;着重研究生态补偿、公民环境信用评价、蒲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前沿问题,呈现四川省在生态建设领域重要的制度探索成果。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四川蓝皮书
编 辑:吴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余启蛟:《天台县专职护林员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6期。

袁佳:《浙江省岱山县护林队伍建设探索》,《森林公安》2018年第6期。

李玉新、段华超、张加龙、董琼、谢平华:《新时代护林员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建议》,《绿色科技》2020年第17期。

陈丽英:《浅谈生态护林员制度》,《农村实用技术》2018年第3期。

漆建波:《生态护林员政策相关问题研究》,《农村经济》2021年第2期。

李华丽:《明清时期农民兼业化趋向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第8期。

李苏:《论农户兼业化向专业化的过渡》,《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6期。

吴明艳、谭本会:《强化护林队伍 夯实森林资源保护》,《现代园艺》2019年第3期。

程彬:《泾县生态护林员选聘及在精准脱贫中的作用》,《安徽林业科技》2020年第3期。

韩锋、高月、赵荣:《云南省生态护林员政策实践及启示》,《林草政策研究》2021年第1期。

闫海旺、周学海、张宝学:《古浪县生态护林员项目实施经验与管理模式探索》,《甘肃科技》2021年第10期。

刘晓东:《自然教育学史论》,《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方勤、孙益赟:《自然教育中的乡土文化认知与传承》,《园林》2020年第10期。

戴晓光:《〈爱弥儿〉与卢梭的自然教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第1期。

林昆仑、雍怡:《自然教育的起源、概念与实践》,《世界林业研究》2022年3月31日。

李鑫、虞依娜:《国内外自然教育实践研究》,《林业经济》2017年第11期。

李海荣、赵芬、杨特、程希平:《自然教育的认知及发展路径探析》,《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www.mct.gov.cn/preview/whhlyqyzcxxfw/zhgl/202201/t20220126_930708. html,2022年1月20日。

李海荣、赵芬、杨特、程希平:《自然教育的认知及发展路径探析》,《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张亚琼、曹盼、黄燕、周晨:《自然教育研究进展》,《林业调查规划》2020年第45期。

徐艳芳、孙琪、刘丽媛、郝彦哲:《自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安徽林业科技》2020年第46期。

封积文、肖湘、周瑾、邬小红:《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全国自然教育网络,2018。

《四川省印发〈关于推进全民自然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2020年11月11日。

宋菲:《生态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江东芳:《河南省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年第7期。

胡慧文:《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欧阳志云、朱春全、杨广斌、徐卫华、郑华、张琰、肖燚:《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概念、核算方法与案例研究》,《生态学报》2013年第33期。

崔莉、厉新建、程哲:《自然资源资本化实现机制研究——以南平市“生态银行”为例》,《管理世界》2019年第9期。

李振红、邓新忠、范小虎、王敬元:《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以所有者权益管理为研究视角》,《国土资源情报》2020年第9期。

钱玉杰:《我国水电的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周建平、杜效鹄、周兴波:《“十四五”水电开发形势分析、预测与对策措施》,《水电与抽水蓄能》2021年第1期。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丛书·水能卷》,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邹执寰:《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电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影响分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15。

李少丽、丰瞻、王宇:《恢复生态学理论在西南重大水电工程区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探讨》,《灾害与防治工程》2007年第2期。

贾建辉、陈建耀、龙晓君:《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2期。

柳金峰、游勇、陈晓清:《泥石流对重大水电工程的影响评估——以金沙江下游白鹤滩电站库区黑水河泥石流为例》,《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第3期。

陈敏、李绍才、孙海龙等:《雅砻江干热河谷区水电站弃渣场植被恢复研究》,世界河湖大会,2009。

侯昕玥:《生境模拟法在河道生态流量估算中的应用——以小清河济南段为例》,大连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9。

曾天唢:《三维柔性生态护坡技术在邯济线路基边坡防护工程应用的剖析》,《甘肃科技》2015年第12期。

姜红丽、刘羽茜、冯一铭等:《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十四五”时期发电技术趋势分析》,《发电技术》2022年第1期。

纪平:《水利企业助跑高质量发展》,《中国水利》2021年第20期。

蔡阳、成建国、曾焱等:《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水利发展研究》2021年第9期。

马金双、李惠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闫小玲、刘全儒、寿海洋、曾宪锋、张勇、陈丽、刘演、马海英、齐淑艳:《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等级划分与地理分布格局分析》,《生物多样性》2014年第5期。

严承高、张明祥、王建春:《湿地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林业资源管理》2000年第1期。

黄丽玲、朱强、陈田:《国外自然保护地分区模式比较及启示》,《旅游学刊》2007年第3期。

赵智聪、彭琳、杨锐:《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中国园林》2016年第7期。

侯鹏、杨旻、翟俊:《论自然保护地与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地理研究》2017年第3期。

王昌海、温亚利、杨丽菲:《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对自然资源经济依赖度研究——以佛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为例》,《资源科学》2010年第7期。

李纪宏、刘雪华:《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以陕西老县城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例》,《林业资源管理》2005年第4期。

肖华堂、王军:《高质量发展阶段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研究——以成都外环铁路项目为例》,《中国西部》2021年第5期。

张妍、尚金城:《铁路工程的战略环境评价》,《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第2期。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地理研究》2003年第2期。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地理学报》2005年第2期。

杜栋:《协同、协同管理与协同管理系统》,《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第2期。

谭杰锋:《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性分析》,《统计与决策》2005年第11期。

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期。

成金华、冯银:《我国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陈国阶:《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决策咨询》2019年第6期。

李维明等:《关于构建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的总体构想》,《发展研究》2020年第3期。

张林波等:《国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模式与路径》,《环境科学研究》2021年第6期。

靳乐山、朱凯宁:《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到生态补偿再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环境保护》2020年第17期。

沈茂英、许金华:《生态产品概念、内涵与生态扶贫理论探究》,《四川林勘设计》2017年第1期。

石敏俊、陈岭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两种作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光明网,2020年12月9日。

王建平:《建立综合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核心要素和政策建议——以四川藏区为例》,《决策咨询》2018年第1期。

刘伯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内涵、分类与制度框架》,《环境保护》2020年第12期。

赵铁元:《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应解决好三个问题》,《中国环境报》2019年12月20日。

胡颖、王雪贞:《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建设探讨》,《中国商论》2020年第23期。

魏伟佳:《论个人绿色信用法治化》,《保定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刘友宾:《推动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年第1期。

刘煊宇:《环境信用制度重构研究》,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张卓强:《我国环境信用评价法律制度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关于公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的公告》,《绿叶》2018年第7期。

李英锋:《让环境信用评价成为“环保身份证”》,《人民公安报》2018年3月25日。

张婷婷:《我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莫张勤:《反思与重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中国实践——以多元主体参与为视角》,《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2期。

王磊、钟杨:《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态度、行为类别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34个城市的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孙岩、宋金波、宋丹荣:《城市居民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管理学报》2012年第1期。

颜敏:《红与绿——当代中国环保运动考察报告》,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严晖、叶建林:《环境信用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第3期。

张林波、虞慧怡、郝超志、王昊:《国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模式与路径》,《环境科学研究》2021年第6期。

廖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山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研究——基于“丽水山耕”的个案分析》,《丽水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王恒、顾城天、刘冬梅:《四川省探索“两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节能与环保》2021年第5期。

孙博文、彭绪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关键问题及制度保障体系》,《生态经济》2021年第6期。

周一虹、贵瑞洁:《基于甘肃陇南油橄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会计之友》2020年第9期。

伏森、王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茶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四川省蒲江县为例》,《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