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2

城镇生态重构:以渭河流域为例图书

Urban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Weihe River Basin

SSAPID:101-5675-8080-70
ISBN:978-7-5201-3810-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渭河流域水系分布现状、城镇现状以及城镇的发展要求,立足于河流在城镇建设中起到的生态支撑作用,通过分析城镇群的数量分布、规模等级分布、性质分布以及城镇的形态与河流水系的空间关系,将城镇群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总体的把握;根据城镇的发展对河流的具体影响,从政策管理、技术手段、水域生态规划、河流自身的生态建设等方面对河流的生态恢复提出建议,从城镇建设和生态建设两个层面上,就城镇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加强河流与城镇内部的联系两方面提出了城镇生态规划重构的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胡欣 李冬艳
编 辑:宋淑洁;王红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附录 户县调研提纲

 第一部分 渭河南岸城镇结合水系生态整合重构

  第一章 河流与城镇的关系

   第一节 河流与城镇的生态关系

    一 河流与聚落产生

    二 河流与城镇形成

    三 河流与城镇发展

    四 河流与城镇复兴

   第二节 河流对城镇的生态支撑功能

    一 河流的生态特性

    二 河流对城镇功能上的生态支撑

    三 河流对城镇空间结构上的生态支撑

    四 河流与城镇之间的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关联

   第三节 河流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 城镇发展与河流的生态重构:以户县为例

   第一节 户县城镇与河流状况

    一 户县城镇概况

     (一)城镇的概念

     (二)户县城镇概况

      1.区位

      2.规模

      3.行政区划

      4.城镇等级

     (三)户县自然地理概况

      1.气候

      2.地貌

      3.河流水系

     (四)户县交通条件

     (五)户县经济发展情况

     (六)户县城镇布局及规划

      1.城镇空间结构

      2.与河流相关的建设项目(见图2-4)

    二 户县河流水系概况

     (一)户县水资源概况

     (二)县域内河流水系分布

      1.渭河干流

      2.涝河水系

      3.新河水系

      4.太平河水系

      5.高冠河水系

      6.沣河

      7.小黑河

     (三)河道的水质、水量情况

      1.水质概况

      2.污染地段及原因

      3.河流的开发现状

     (四)防洪防汛及河流的治理情况

      1.汛情特点

      2.治理措施

    三 户县城镇与河流的关系

     (一)户县城镇与河流的空间关系

      1.户县河流地域环境特点

      2.城镇的数量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3.城镇的规模等级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4.不同性质的城镇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5.不同形态的城镇与河流的关系

      6.户县城镇分布与河流的关系综述

      7.户县城镇发展对河流的影响

      8.河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第二节 户县城镇发展与河流的生态重构

    一 城镇发展生态指导思想

     (一)城镇结合河流的生态建设理念

      1.城镇河流地区的复合生态价值

      2.城镇河流地区建设的生态理念

     (二)城镇结合河流的生态建设思路

      1.整体规划与控制

      2.结合区域环境的生态建设

      3.引导城镇布局和规划建设

    二 户县城镇发展与河流的生态整合重构

     (一)南部森林生态保护区

     (二)中西部水域生态旅游区

     (三)中东部城镇化生态功能区

     (四)中北部粮、经生态农业区

     (五)北部苗木花卉生态农业区

     (六)北部自然保护区

    三 户县城镇滨河区域的生态重构

     (一)滨河地区概念及价值

     (二)滨河地区发展机制

      1.职能疏解

      2.空间整合

      3.生态恢复

      4.交通外移

     (三)滨河地区生态建设基本原则

      1.整体协调

      2.生态优先

      3.景观特色

      4.系统综合

     (四)户县滨河各功能区的生态重构

      1.森林生态旅游区

      2.水域生态旅游区

      3.生态农业区

      4.生态工业园区

      5.生态居住区

      6.滨河生态(绿化)带

    四 河流的生态保护

     (一)政策管理

     (二)技术手段

     (三)河流生态结构重构

      1.自然生态发展空间

      2.市民活动空间

      3.河流生态恢复空间

      4.自然生态保护空间

     (四)生态功能保护区

      1.河道保护区

      2.水源涵养区

      3.洪水调控区

      4.饮用水源保护区

      5.陂湖自然风景保护区

  第三章 城镇发展与河流的生态重构:以甘亭镇为例

   第一节 甘亭镇与河流概况

    一 甘亭镇简介

     (一)甘亭镇的空间结构

     (二)甘亭镇与河流的关系

      1.甘亭镇与河流的演进过程

      2.甘亭镇未来规划与河流的关系

      3.甘亭镇河流的特点

      4.河流对甘亭镇的影响

   第二节 甘亭镇结合河流的生态整合重构

    一 城镇内部结构的重构

    二 河流与城镇关系的重构

    三 滨河地区生态重构

    四 河流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部分 黄土高原沟壑区村镇单元的生态重构

  第四章 黄土高原沟壑区村镇现状

   第一节 黄土高原沟壑区村镇情况

    一 黄土高原沟壑区

    二 黄土高原沟壑区村镇单元

   第二节 “姜家河+十里塬+通深沟”村镇情况

    一 “姜家河+十里塬+通深沟”村镇自然地理条件与边界

     1.北部山地丘陵区——以流域边界为界

     2.中部黄土塬区——以河流中心线为界

     3.南部河川阶地——以泾河中心线为界

    二 “姜家河+十里塬+通深沟”村镇单元“三生”系统

     (一)自然生态系统

     (二)农业生产系统

     (三)人居生活系统

    三 村镇现状

     (一)行政等级

     (二)村镇规模

     (三)村镇分布

     (四)村镇产业布局及村镇经济发展等级

     (五)村镇职能

     (六)交通系统现状

    四 村镇体系现状特征

     (一)村镇体系等级结构特征

     (二)村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

      1.点——两个中心、六个副中心

      2.线——三条发展轴线

      3.面——四个发展地区

     (三)村镇体系产业结构特征

     (四)村镇体系存在问题

      1.村镇层级结构不分明

      2.等级结构臃肿

      3.单元对外联系不便

      4.中心不明确

      5.村镇体系空间结构受地形地貌影响大

      6.村镇职能单一,缺少分工

     (五)村镇体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矛盾

  第五章 “姜家河+十里塬+通深沟”单元村镇体系生态重构

   第一节 村镇单元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1.生态保护区——北部山区

    2.村镇发展区——塬心

    3.村镇限制发展区——塬边

    4.生态治理区——沟坡川道、河川阶地

   第二节 村镇体系空间结构生态重构

    一 村镇体系模式类型

    二 村镇体系中心确定

     1.第一阶段:一个中心

     2.第二阶段:三个中心(1961~2002年)

     3.第三阶段:两个中心(2002年至今)

     1.十里塬特点

     2.马家镇特点

   第三节 村镇体系等级结构生态重构

    一 影响村镇体系规模等级主要因素

     (一)地区经济水平

     (二)城镇带动农村最佳规模

     (三)地区生态承载力

    二 单元村镇体系等级结构生态重构

   第四节 单元村镇体系产业结构生态重构

   第五节 本单元村镇体系生态重构方案

  第六章 “姜家河+十里塬+通深沟”单元村镇空间结构生态重构

   第一节 村镇空间结构现状

    一 村镇建筑形式类型

    二 村镇空间结构类型

    三 各类型村镇现状及特点综述

   第二节 村镇空间结构基本模式建构

   第三节 单元村镇空间形态存在问题

   第四节 村镇空间结构的生态重构

   第五节 基于村镇体系生态重构的梁家庄概念性规划示例

    一 梁家庄现状

    二 梁家庄生态重构措施

 前言

 文前辅文

本书结合渭河流域水系分布现状、城镇现状以及城镇的发展要求,立足于河流在城镇建设中起到的生态支撑作用,通过分析城镇群的数量分布、规模等级分布、性质分布以及城镇的形态与河流水系的空间关系,将城镇群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总体的把握;根据城镇的发展对河流的具体影响,从政策管理、技术手段、水域生态规划、河流自身的生态建设等方面对河流的生态恢复提出建议,从城镇建设和生态建设两个层面上,就城镇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加强河流与城镇内部的联系两方面提出了城镇生态规划重构的建议。

淳化县志编纂委员会编,2000,《淳化县志》,三秦出版社。

邓南圣、吴峰,2001,《国外生态工业园研究概况》,《安全与环境学报》第8期。

杜宁睿,1999,《关于山地城镇体系规划的思考》,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范须壮,2004,《城市滨水住区“开放式”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

贺勇、王竹,2005,《长江三角洲地区湿地类型基本人居生态单元适宜性模式研究框架》,亚洲都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西安。

户县城市建设局,2004,《户县城区总体规划》,内部资料。

户县人民政府,2002,《关于加强河道公路管理确保防汛交通安全的通告》,内部资料。

户县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2004,《户县水资源保护规划》,内部资料。

户县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2004,《新河、涝河基本情况》,内部资料。

户县统计局,2004,《户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部资料。

户县统计局,2012,《户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部资料。

户县志编纂委员会,1987,《户县志》,西安地图出版社。

贺业钜,1996,《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黄光宇、陈勇,2002,《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科学出版社。

黄翼,2000,《城市滨水空间生长的自然阶梯》,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

金兆森、张晖,1999,《村镇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

李麟学,1999,《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整合》,《时代建筑》第3期。

毛建强、金春早,2005,《生态优先——城市滨河空间规划设计探索》,《上海农业学报》第4期。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2006,《陕西省志(地理志)》,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省水土保持局,1997,《黄土高原沟壑区综合治理开发技术与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陕西省统计局,1998,《陕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陶雨芳,2003,《观光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

汪洋,2005,《城镇河流生态护坡系统的建立及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扬州大学。

王祥荣,2000,《生态与环境: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

王如松,2001,《中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整合方法》,气象出版社。

王小春,2004,《天津市生态功能区划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工业大学。

邬建国,2000,《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良镛,2001,《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叶林,2004,《城市河流地区建设的生态理念与方法》,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

于汉学,2005,《大分散、大聚集与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协调发展》,亚洲都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于汉学、周若祁、刘临安、常晓明,2008,《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期。

虞春隆,2002,《基于数字化方法的黄土高原姜家河小流域人居环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交通大学。

张定青、周若祁,2005a,《试析西安大都市圈中“泾渭水系”非建设环境区的特点及其建设思路》,亚洲都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西安。

张定青、周若祁,2005b,《以“泾渭水系”建构西安大都市圈生态廊道之初探》,中国建筑学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学会。

张复合,2000,《建筑史论文集》第13辑,清华大学出版社。

赵民、陶小马,2001,《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小城镇规划标准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1990,《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开发分区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周广生、渠丽萍,2003,《农村区域规划与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

邹海林、徐建培,2004,《科学技术史概论》,科学技术出版社。

David,C.1989.Chichester:Wiley.

Hickman,G.C.,Hickman,S.M.,Krebs,C.J.2002..San Francisco:Benjamin Cumm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