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0

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Central Region (2010)

SSAPID:101-5638-0853-69
ISBN:978-7-5097-1270-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客观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部六省的冲击和影响以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战危机保增长的成效和对策措施。书中在总体上研究和探讨中部地区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态势和对策措施的基础上,还从农业、工业、金融、投资、消费、开放、文化,以及城市转型等不同行业和领域,分别对中部六省两市战危机、保增长,以及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专题分析和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部蓝皮书
编 辑:丁凡;周琼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中国皮书网

 中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总报告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部经济发展态势与走向研究

   一 中部地区战危机及其效应分析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部地区的影响

     1.经济发展势头放缓

     2.资源型行业受到巨大冲击

     3.外贸出口严重受阻

     4.内需主导型经济竞争激烈

     5.就业问题突出

    (二)中部省份战危机保增长的举措

     1.努力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与和谐发展

     2.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3.产业调整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4.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拉动经济增长

     5.优化发展环境,承接产业转移

    (三)中部地区经济运行分析

     1.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2.工业增长持续回升

     3.投资规模稳定较快增长

     4.消费市场日趋活跃

     5.进出口继续下滑,降幅有所扩大

     6.财政收入持续增加

    (四)中部地区与全国及东部、西部地区的比较

    (五)中部地区战危机、保增长、助崛起的经验和启示

     1.发挥比较优势

     2.强化支撑能力

     3.着力夯实基础

     4.突出科学发展

     5.谋求危中之机

   二 当前中部地区战危机保增长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外需严重萎缩对中部地区经济的影响仍将持续

    (二)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仍比较困难

     1.煤炭行业

     2.钢铁行业

     3.有色金属

     4.化工行业

    (三)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难度较大

    (四)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五)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六)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

   三 中部地区战危机、保增长、助崛起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1.多渠道、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2.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3.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消费顾虑

    (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进一步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2.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3.进一步完善产业组织结构

    (三)努力稳定对外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

     1.抓紧落实已确定的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

     2.积极改善对进出口的金融服务

     3.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

    (四)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中部地区新增长点

     1.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2.广泛吸纳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3.坚持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项目的结合

    (五)培育“四大中心”,实现中部经济“弯道超车”

     1.培育全国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2.建成全国性的“能源中心”

     3.建设全国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中心”

     4.打造全国性的“物流中心”

    (六)推动民间投资增长,促成区域发展微观基础

     1.通过减税让利,促进民间投资增长机制的形成

     2.运用财政贴息、补贴等工具引导民间投资流向

     3.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1.加大分配改革力度,增强全社会的消费能力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即期消费

     3.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居民收入

    (八)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

     1.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2.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3.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水平

  利用危机倒逼机制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一 国际金融危机“检验”和“考量”了中部地区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

    (一)中部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结构亮点分析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增强抗御金融危机能力

     2.新兴产业增长优势明显

     3.大企业抵抗危机能力强

     4.科技创新铸就新动力

     5.外贸结构优化推动出口逆势上扬

    (二)金融危机凸显了中部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发展方式落后的问题

     1.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协调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城乡差距较大

     3.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不高

     4.产品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

     5.工业企业技术层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三)中部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发展方式落后的深层原因

     1.体制和机制改革落后

     2.地域、人口和资源的制约

     3.历史上形成的低层次生产分工定位

     4.政策导向与执行偏差

     5.评价指标体系不合理

   二 利用危机倒逼机制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与重点指向

    (一)危机倒逼机制给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

     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有利于促进投资结构调整

     3.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4.有利于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5.有利于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

     6.有利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7.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二)中部地区经济结构与全国的比较

     1.产业结构比较

     2.企业规模结构比较

     3.工业结构比较

     4.投资结构比较

     5.经济外向度比较

    (三)中部地区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1.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

     3.技术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4.企业规模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5.对外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

    (四)中部地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和指向

     1.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2.由倚重型经济向轻化型经济发展转变

     3.由投资拉动型增长向居民消费拉动型增长转变

     4.由技术引进型发展向技术创新型发展转变

     5.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

   三 中部地区利用危机倒逼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分析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1.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

     2.兼顾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3.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4.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升级

     1.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坚持即期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相结合,努力在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3.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培育一批战略性先导产业

     4.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资源整合与优化升级,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5.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6.促进省内资源与国际、国内资源的产业对接与优势互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

     1.高度重视,科学规划

     2.突出重点,择优扶持

     3.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优化发展环境

    (四)加快“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构建“两纵两横”产业带

    (五)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能力

     1.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

     2.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3.优化消费环境

     4.倡导健康、文明、合理的消费方式

    (六)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构建鼓励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2.建立以促进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政策体系

     3.妥善处理好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

     4.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文化

    (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彻底转变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

     2.健全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度

     3.依法完善相关的经济政策

     4.建立公众监督机制

 综合报告

  中部地区扩大消费需求研究

   一 近几年及国际金融危机下中部地区消费概况

    (一)中部地区消费增长加速,但人均消费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低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

    (三)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虽然占收入的比率不低,但人均收入低

    (四)与较低的收入相对应,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的结构层次相对较低

    (五)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明显低于该地区人口占全国的比重

    (六)中部各省的政府消费支出明显低于东部省份

   二 中部地区消费的特点和趋势

    (一)中部地区消费人口的绝对量和密度大,区位和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二)中部地区居民消费保持较为平稳和快速的增长

    (三)中部地区存在着扩大投资、增加消费的巨大空间

    (四)中部地区在消费方面仍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和东部地区存在着差距

    (五)中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空间

    (六)中部地区的大、中城市有消费升级、向发展型消费转变的趋势

    (七)中部地区购买力“外流”现象加剧

   三 中部地区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思考

    (一)短期刺激消费和中长期扩大消费相结合

    (二)把经济发展和扩大消费有机结合起来

    (三)处理好投资增长与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扩大消费的关系

    (四)加快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推动消费需求不断扩大

    (五)充分发挥政府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

  金融危机对中部地区资源型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一 金融危机对中部地区资源型经济的影响

    (一)中部地区资源型经济状况

    (二)中部资源型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表现

     1.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中部六省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2.资源性产品价量齐跌,能源原材料行业波动较大

     3.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停产企业数量增加

   二 金融危机影响下中部地区资源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中部地区资源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形势

     1.宏观政策调整为中部资源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

     2.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中部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3.金融危机为中部崛起实现赶超提供了有利时机

    (二)中部地区资源型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利形势

     1.区域内同质竞争明显加剧中部各省市场竞争

     2.产业结构重型化、初级化问题凸显

     3.短期内国内资源产品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4.就业压力巨大等矛盾突出

   三 中部地区资源型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选择

    (一)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增强发展的拉动力

    (二)抓住时机调结构,增强发展的支撑力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发展的竞争力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发展的推动力

  反危机背景下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一 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加速中部崛起的迫切需要

    (二)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快速推进中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客观要求

    (三)发展开放型经济可以创造更多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

    (四)发展开放型经济能够促进中部地区实现由资源大区向经济大区的转变

    (五)发展开放型经济能优化中部地区产业结构

    (六)发展开放型经济能全面增强中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 反危机背景下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评估

    (一)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二)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存在的问题

   三 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一)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基本思路

    (二)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主要对策

  金融危机下中部六省工业发展态势比较研究

   一 金融危机下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整体态势

    (二)金融危机冲击下中部地区工业增长的省际差异

   二 中部六省工业增长表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投资力度不同造成的拉动效应差别

    (二)工业经济结构导致的发展方式差别

    (三)沿海经济圈的辐射力度不同

   三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部六省工业发展战略面临深度调整

    (一)要素禀赋结构提升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动态演化

    (二)中国新一轮区域发展规划布局与中部六省的空间战略突围

    (三)城市化思路调整与中部六省的城市群带动战略

    (四)产业竞争力来源转移与中部六省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四 结语

  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与展望

   一 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一)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

   二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就

    (一)山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河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安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江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五)湖北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六)湖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 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征

    (一)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二)抗御金融危机能力强

    (三)产业集聚度较高

    (四)中小私营高新技术企业显现活力

   四 当前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

    (二)产业选择同质化严重

    (三)产业组织规模偏小

    (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程度不高

    (五)产业创新支撑体系仍不完善

   五 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态势

    (一)产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张

    (二)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三)产业集聚水平稳步提高

    (四)产业转移推动力量逐步加强

    (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六 促进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加强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功能

    (三)构建中心城市群落,发展区域合作

    (四)完善产业创新体系,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

    (五)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发挥优势资源作用

    (六)发展现代农业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中部农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多元目标及路径取向

   一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农产品价格下行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自身结构调整叠加交织

    (三)农产品加工业重新整合加剧对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的冲击

   二 中部农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多元目标

    (一)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保证食品安全

    (四)保证农业生态安全

   三 中部农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取向

    (一)中部农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

    (二)中部农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

     1.农业产业一体化

     2.城乡发展一体化

     3.农业管理服务一体化

     4.农业区域布局一体化

    (三)中部农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意的问题

     1.农业基础地位不容忽视和弱化

     2.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尊重和强化

     3.农村的“空心化”倾向必须遏制

   四 促进中部农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为契机,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

    (三)以拓展农业功能为依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四)以新型农民培育为重点,整合农村要素资源

    (五)以试验区建设为纽带,探索区域跨越式发展新路径

  中部地区投资效率评价与对策研究

   一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变化的一般规律探讨

   二 中部地区的投资重点及其在2009年的实施效应

   三 1989~2008年湖北、河南和广东、北京四省市投资效果系数变化趋势分析

    (一)1999年投资效果系数位于最低值

    (二)投资效果系数和投资增长率的相对差值差异明显

    (三)宏观经济形势对投资效果系数的影响具有梯度传导性

    (四)个别省份的投资增长率高于投资效果系数

   四 影响中部地区投资效果系数的因素分析

    (一)以加大投资力度为主导的扩大内需导致投资效果系数下降

    (二)产业投资效率的不同导致投资效果系数的差异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虚高导致投资效果系数偏低

    (四)经济周期引致投资效果系数的周期性变化

    (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影响投资效果系数的时空变化趋势

   五 投资效率降低与高投资率的关系分析

   六 中部地区应统筹考虑投资效率与投资率的关系

    (一)发挥优势原则

    (二)战略支撑产业优先原则

    (三)“瓶颈”产业优先的原则

    (四)资本产出率高优先的原则

   七 结语

  中部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与政策建议

   一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地位

    (一)省均GDP居全国中等水平,人均GDP排位靠后

    (二)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但经济总量没有显著提高

    (三)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水平,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高

    (四)金融危机对中部地区经济的冲击弱于东部地区

   二 中部地区金融发展特征

    (一)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总体偏弱

    (二)国有银行居优势地位,其他股份制银行市场份额极低

    (三)中部地区的资金状况一般

    (四)居民人均储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相关金融指标不理想

   三 中部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弱化的原因与政策建议

    (一)中部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弱化的原因

    (二)促进中部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专题报告

  金融危机下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研究

   一 金融危机下山西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山西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1.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突出

     2.资源依赖型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

    (二)金融危机以来山西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从2008年10月份起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2.就业压力骤增

     3.价格水平持续走低,CPI连续7个月出现负值

   二 金融危机下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形势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1.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2.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二)山西经济发展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1.总需求结构优化,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2.供给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

   三 山西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途径选择

    (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

    (二)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三)发展服务业,构筑新型产业体系

    (四)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

  金融危机背景下安徽工业保增长的发展态势和对策研究

   一 金融危机背景下安徽工业发展态势

    (一)工业生产总体增长速度企稳,并稳中增长

    (二)轻、重工业增长态势各有不同

    (三)内需政策的刺激作用明显

    (四)工业投资增长较为稳定

    (五)全省17个市的工业全部保持增长

    (六)企业效益进一步好转

    (七)汽车行业保持高增长态势

   二 金融危机背景下安徽省工业保增长采取的政策措施

   三 安徽省工业保增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安徽省工业保增长面临的机遇

     1.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

     2.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机遇

    (二)安徽省工业保增长面临的挑战

     1.区域间、产业间的综合竞争更加激烈

     2.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增大

   四 进一步促进安徽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1.促进全省工业企业产品的销售

     2.大力减轻企业负担

     3.进一步探索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4.继续做好对企业的帮扶工作

    (二)在国家产业振兴规划指导下大力推进产业重组

    (三)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

  金融危机背景下安徽省保投资增长的态势与对策

   一 2009年初以来安徽省投资增长态势

    (一)投资总额仍在不断增加,但投资增速明显下降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

    (三)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均衡,民间投资相对较为活跃

    (四)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

   二 安徽省保投资增长的政策效果与评价

    (一)保投资增长政策撬动了安徽经济稳步回升

     1.项目推进用好用足了相关政策

     2.税收优惠政策强力扶持企业

    (二)安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存在的不足

     1.投资项目仍存在着落实不足

     2.投资增长并不均衡

     3.投资的机会与风险把握不足

   三 进一步推进安徽省投资快速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加速推进现有项目投资力度,确保各类投资稳定增长

    (二)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动向,加大投资项目储备

    (三)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领社会投资有效增长

    (四)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及时规避投资失衡风险

  江西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机制研究

   一 固定资产投资是江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拉动力

    (一)江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曲线与经济增长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二)江西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基本呈现同向变化

    (三)投资率逐步提高,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

    (四)固定资产投资对江西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应

   二 保持江西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江西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的有利条件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江西固定资产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江西近年来实施的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为固定资产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江西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中部崛起战略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为江西固定资产快速增长提供了契机

     5.江西在吸引国内资金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打开了空间

    (二)江西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的制约因素

     1.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政府投资后劲不足

     2.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减弱,民间投资难以启动

     3.国际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利用外资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4.房地产行业难以迅速复苏,影响到江西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

     5.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增长压力加大

   三 保持江西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1.搭建融资平台,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2.通过财政贴息方式带动和引导社会投资

     3.建立资金使用的新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1.努力培育上市公司,扩大江西资本市场规模

     2.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3.支持金融中介组织发展,拓展投融资平台

     4.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农村资本市场

    (三)采取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稳定有序的多元投资机制

    (四)加快重点项目及项目库建设,形成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有效支持机制

     1.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2.加强项目库建设

     3.强化项目服务工作

    (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投资结构

     1.优化投资结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推进投资方式转变,提高投资的有效性

     4.加快投资结构调整,提高投资的整体效益

  反危机与江西工业园区发展的新突破

   一 工业园区在江西反危机中的积极意义

   二 金融危机下江西工业园区的机遇与挑战

    (一)美、欧、日主要经济体经济下滑,江西省优势产业受到严重影响

    (二)中小企业大面积破产,企业发展困难加大

    (三)全球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江西省外向型经济形势严峻

   三 金融危机下江西工业园区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一)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

     1.强化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的13个工业园区的竞争优势

     2.加速20个重点工业园区的成长

     3.努力夯实其余61个工业园区的发展基础

    (二)采取金融创新策略

    (三)制定科技创新与人才策略

    (四)实施优化服务策略

    (五)制定产业和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策略

  金融危机背景下实现河南开放型经济新突破研究

   一 河南开放型经济的基本概况

    (一)河南对外开放水平亟待提高

     1.河南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总量偏小,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河南经济开放度较低,开放型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作用远未发挥

    (二)河南利用外资亟待进一步加大力度

   二 河南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一)贸易保护主义回潮增加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难度

    (二)危机中孕育的机遇给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

   三 挑战危机,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提升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二)创造条件,积极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建立招商引资新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率

  保持河南投资较快增长和优化投资结构研究

   一 河南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河南投资规模快速增长但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二)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不甚理想

    (三)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不相协调

    (四)投资增长与就业增长不相平衡

    (五)投资主体结构不尽合理

    (六)产业投资结构冷热不均

    (七)基建与技改投资比例失衡

    (八)区域投资结构不平衡、不合理

   二 保持河南投资较快增长和优化投资结构要妥善处理的九大关系

    (一)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二)处理好投资与就业的关系

    (三)处理好投资规模、结构与效益的关系

    (四)处理好政府投资与其他投资的关系

    (五)处理好产业投资结构关系

    (六)处理好增量提升与存量投资调整优化关系

    (七)处理好政府公共投资中的城乡结构关系

    (八)处理好投资的地区结构关系

    (九)处理好地方政府宏观调控推动与发挥市场机制的关系

   三 保持河南投资较快增长和优化投资结构的策略建议

    (一)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建立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有效支持机制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

    (三)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金融危机背景下优化河南金融生态的路径选择

   一 对当前河南金融生态环境的总体判断

    (一)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经济增长质量仍有待提高

    (二)金融机构体系逐步健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担保机构加快发展,信用中介服务业仍然滞后

    (四)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法制环境逐步优化

   二 当前制约河南金融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增长效益偏低

    (二)金融发展水平滞后,结构失衡

    (三)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四)行政干预现象仍然存在

   三 优化河南金融生态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二)加快金融业发展和创新,改善金融运行状况

    (三)加大社会信用环境整治力度,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四)加强政银沟通,实现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湖北开发区应对金融危机对策研究

   一 湖北省开发区建设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容低估

    (一)开发区已成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开发区已成为湖北省实施开放先导战略、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三)开发区已成为湖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四)开发区已成为湖北省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五)开发区已成为湖北省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区域

    (六)开发区已成为湖北省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

   二 湖北省开发区遭受金融危机的主要影响

    (一)经济景气指数下降,增速明显下滑

    (二)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外贸出口明显受阻

    (三)外商投资信心减弱,投资规模缩小

    (四)国内市场消费萎缩,需求明显不足

    (五)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走低

    (六)融资难加剧,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三 湖北省开发区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强化服务意识,着力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

    (二)培植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三)加大科技创新和运用,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四)提升市场开拓力,支持“走出去”,促进外贸和对外投资齐拓展

    (五)努力扩大消费,带动开发区发展

    (六)积极推进金融创新,重点解决出口企业的贷款难问题

  金融危机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一 金融危机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新阶段

    (一)由注重一个市场向注重两个市场转变

    (二)由注重资本集聚向注重人才集聚转变

    (三)由注重机制创新向注重要素创新转变

    (四)由注重扩大规模向注重集群发展转变

   二 金融危机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

    (一)文化消费需求逆势上扬

    (二)文化产业经济政策暖风频吹

    (三)文化领域投资忧中见喜

    (四)文化企业融合步伐加快

   三 金融危机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新思维

    (一)品牌塑造着力凸显湖湘文化特色

    (二)企业发展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机制创新着力强化资源整合功能

    (四)结构调整着力突出新兴优势产业

   四 金融危机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新举措

    (一)固本强基: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

    (二)抱团取暖:以大整合助推大转型

    (三)借兵打仗:以大引资造就大集团

    (四)借船出海:以大联合开拓大市场

  金融危机背景下武汉实现“弯道超车”的基本谋划

   一 金融危机背景下武汉实现“弯道超车”的基本谋划

    (一)金融危机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扩大内需”带来武汉传统优势地位的回归和强化

    (三)积极适应变化,实现“弯道超车”

   二 武汉率先试点废除农地征用制度的相关分析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应废除农地征用制度

    (二)武汉具备率先试点废除农地征用制度的条件

    (三)围绕武汉“率先试点”的具体建议

  金融危机下武汉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

   一 武汉金融发展定位——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一)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1.战略性机遇

     2.现代组织体系日趋健全

     3.优越的科教人才资源优势

     4.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5.金融生态环境实现了根本性转变

    (二)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界定

   二 武汉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武汉与主要区域中心城市金融发展比较

     1.金融市场规模比较

     2.金融与经济关联度比较

     3.金融外向度比较

     4.金融集聚度比较

     5.金融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比较

    (二)武汉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三 武汉金融发展的制度创新

    (一)创新金融工作理念

    (二)创新金融组织形式

    (三)创新金融市场模式

    (四)创新金融监管手段

    (五)创新金融调控方式

    (六)创新金融发展环境

  武汉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一 武汉制造业行业经济创造能力综合评价

   二 武汉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

   三 对武汉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金融危机对郑州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一 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及金融危机对全市经济的影响

    (一)郑州市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二)金融危机对郑州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郑州经济发展的冲击

     2.当前形势下的有利因素

   二 郑州市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三 进一步促进郑州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抓住郑州新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

    (二)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城乡建设和管理工程

     2.交通枢纽工程

    (三)加强工业企业的发展和建设

    (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加快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发挥刺激消费的潜在功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法律声明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中部蓝皮书编委会(2010)

《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0)》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客观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部六省的冲击和影响,以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战危机保增长的成效和对策措施。由中部地区六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二市(武汉、郑州)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完成。自2008年9月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由沿海向内地波及并不断加深,中部各省经济运行面临重重困难,各项经济指标大幅下滑,一些指标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为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实施了一系列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努力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中部六省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政策指引下,多策并举,迅速出台了战危机、保增长、促崛起的相关措施,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保持中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国际金融危机实际上也是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检验和考验,一些省份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使中部地区具备了应对危机的结构亮点,减弱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总的来看,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部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发展方式落后的问题。经济进入调整期,同时也是市场竞争更加充分的时期。因此,抓住这次危机带来的机遇,利用危机的倒逼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整结构的重点在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调整投资结构,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尽快实现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由倚重型经济向轻化型经济发展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增长向居民消费拉动型增长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发展向技术创新型发展转变,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本书在总体研究和探讨中部地区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态势和对策措施的基础上,还从农业、工业、金融、投资、消费、开放、文化以及城市转型等不同行业和领域,分别对中部六省两市战危机、保增长,以及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专题分析和研究。

《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侯仁勇:《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论文》,2005。

徐浩程:《中部如何弯道超车》,《决策》2009年第2期。

王建华:《国际金融危机对湖北经济的影响和对策》,《世纪行》2009年第1期。

徐光春:《在应对危机中抓住中部地区崛起的机遇》,2009年4月26日《河南日报》。

吴爱军:《金融危机下中部经济发展的思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张可:《金融危机下中部崛起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第12期。

蔡晨:《金融危机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特区经济》2009年第8期。

蔡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7~2008年),经济管理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工业的反应》,《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4期。

李永友:《金融危机下的工业经济发展困境:内因抑或外因——基于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四省工业经济的比较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3期。

刘军、徐康宁:《产业集聚在工业化进程及空间演化中的作用》,《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9期。

《2009世界银行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世界银行网站。

蔡昉、王美艳、曲玥:《中国工业重新配置与劳动力流动趋势》,《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8期。

耿明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为河南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基础》,《国际金融危机与中部经济增长高层论坛论文集》,2009。

《中央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中国沿海经济链成形》,2009年7月2日《南方日报》。

付彤杰:《经济赶超中的产业组织政策:经验借鉴与政策改进》,《社会科学家》2007年第2期。

高萍、喻建齐:《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比较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于立:《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决策咨询》2009年第3期。

张庆淑:《促进河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浅析》,《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期。

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刘军、姚佐文:《我国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绩效评价》,《技术经济》2009年第3期。

祝云、毕正操:《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财经科学》2007年第7期。

陈文科:《论农业大省》,《江汉论坛》2008年第3期,第5~13页。

郭书田:《巨大的成就 宝贵的经验——中国农村体制改革30年回眸与思考》,《农村工作通讯》2008年第10期,第46~48页。

普兰纳布·巴德汉、克里斯托弗·尤迪:《发展微观经济学》,陶然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242页。

宋洪远:《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历程和主要成就》,2008年4月24日《中国经济时报》。

喻新安、陈明星:《工农业互动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证分析——基于河南省“以农兴工、以工促农”的实践》,《中州学刊》2007年第6期,第48~53页。

张培刚、方齐云:《中国的农业发展与工业化》,《江海学刊》1996年第1期,第3~15页。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第132页。

张亚民等:《河南粮食生产发展战略选择研究》,《市场研究》2003年第11期,第4~6页。

郑风田、程郁:《从农业产业化到农业产业区——竞争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管理世界》2005年第7期,第64~73页。

Black Duncan and Vernon Henderson:“A Theory of Urba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9,pp.252-284.

李同宁:《中国投资率与投资效率的国际比较及启示》,《亚太经济》2007年第2期。

庞明川:《中国的投资效率与过度投资问题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第7期。

黄瑞新:《对提高投资效率途径的思考》,《经济纵横》1994年第5期。

张清明:《投资调控的重点在于提高投资效率》,《经济纵横》2007年第24期。

和红:《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宏观调控历程的回顾与展望》,《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金融弱化现象中的融资机制:金融支持中部崛起的实证分析》。

郑长德:《中国区域金融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周才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部地区1990~2006年的实证研究》,《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6期。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周朔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美〕德布拉吉·瑞:《发展经济学》,陶然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简新华:《产业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李建平:《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李旺明:《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的实践系列丛书之五:在加快转型跨越中实现山西崛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段建国:《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的实践系列丛书之二: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喻新安:《策论中原崛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徐玖平、蒋洪强:《制造型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魏后凯:《论我国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

长三角联合研究中心:《长三角年鉴》,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

吕连生:《安徽沿江产业集群研究》,《理论建设》2006年第15期。

季昆森:《创意与创意经济》,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吕连生:《着眼后劲推进产业战略重组》,2009年8月20日《安徽日报》。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安徽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06。

程必定:《十七大后安徽发展问题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肖金成:《中国空间结构调整新思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吕连生:《安徽沿江地区产业集群若干问题研究》,《理论建设》2007年第4期。

吕连生:《加快沿江城市协调发展的建议》,《合肥学院学报》,2008。

吕连生:《金融危机背景下推进安徽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国际金融危机与中部经济增长高层论坛论文集》,2009。

欧建强:《浅析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商业文化》2008年第1期。

杭栓柱、朱晓俊、黄占兵:《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 推动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第1期。

李扬:《扩大投资与科学发展》,2009年6月8日《江西日报》。

黄新建:《努力构建江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机制》、《江西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周建毅:《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 促进江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价格月刊》2007年第9期。

张汉亚:《我国投资发展分析和政策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第1期。

范德成、王晓辉:《我国产业投资结构问题分析与优化对策研究》,《商业研究》2009年第3期。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高投资、宏观成本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

龚绍东:《河南工业投资状况的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

杜富军:《投资结构的优化与经济增长支撑点的选择》,《当代经济科学》1999年第3期。

邓岩、房伟:《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生态的作用与优化,《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7期。

周才云:《基于金融资源视角分析中部地区金融生态,《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黎和贵:《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差异与经济增长效率研究,《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金融研究》2005年第2期。

李娜:《完善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07。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蒋省三、刘守英、李青:《土地制度改革与国民经济成长,《管理世界》2007年第9期。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城市化背景下土地产权的实施和保护,《管理世界》2007年第12期。

中国土地政策综合改革课题组:《强化中国城乡土地权利:整体性法律框架与政策设计,《改革》2008年第3期。

武汉市统计局:《武汉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李廉水、杜占元:《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07。

孙彦彬:《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及其评价机制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郭克莎等:《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业》,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王为强:《美国金融危机及影响》,《中国金融家》2008年第10期。

雷达:《美国金融危机性质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可能冲击途径》,《商业周刊(中国版)》2008年第11期。

张明:《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5期。

吴敬琏:《中国应该怎样应对金融危机》,《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