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地方知识与自然阶序:华西的植物研究与人类学(1920~1937年)图书

Local Knowledge and Natural Order: Botany and Anthropology in 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 (1920-1937)

SSAPID:101-5306-7225-55
ISBN:978-7-5201-3261-9
DOI:
ISSN:
关键词:

#N/A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任职于华西协合大学的部分学人在华西地区展开的植物研究。作者将这些学术活动置于其时的社会思想情境中考察后指出,这类研究在与同时期博物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交互往来中,从一开始便与华西地区的人文-自然世界发生着较为直接和频繁的互动。而在各种关系互动中展开的华西协合大学人类学研究,逐渐凸显出其以博物学为底色的特征,此一特征在后来华西的人类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延续。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李如东
编 辑:杨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后记

 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主要问题

  第二节 西人在华(西)植物研究的相关论述

  第三节 人类学史视野中的博物研究

  第四节 文献说明与章节概要

   一、文献说明

   二、章节概要

 第二章 传教士植物研究的区域及其依托机构概述

  第一节 华西概况

   一、地理、植物与作物

   二、族群、文明与历史

   三、民国时期华西诸势力:绅士、军阀、袍哥、传教士

  第二节 教会大学与华西边疆研究学会

   一、欧美教会与华西协合大学

   二、华西边疆研究学会及其所表述的边疆

    华西边疆研究学会的成立过程

    华西边疆研究学会与皇家亚洲文会之关系

    一个边疆,多重世界

 第三章 华西的植物研究

  第一节 传教士的博物研究:“宇宙观”与智识行动

   一、“科学”的宇宙观

   二、传教士在华西的博物学活动

    探寻“未知”

    分类

   三、受益于传教网络的博物学活动

  第二节 植物采集之旅:遭遇与见闻

   一、采集之旅

    “结伴而行”

    途遇“抢匪”与袍哥

    朋友、“头人”与“地方官”

    “土著助手”

   二、地景

  第三节 植物研究:分类、功用、引种与园艺

   一、植物分类

   二、“地方知识”与植物功用

    药用植物的观察

    藏人的燃料

    诺苏人与花苗的毒箭

    川苗的染料

    讨论与分析

   三、作物的引进与培植

   四、园艺

  第四节 植物研究的人文之眼:自然、宗教与文明

   一、自然与宗教

    日月膜拜

    树神崇拜

    西藏的自然崇拜

   二、自然与文明

    “水”与四川农业

    西藏可耕地大麦调查

    花的艺术传播(Transfers)

 第四章 华西传教士植物研究的转向

  第一节 知识与思想的社会互动

   一、“儒士”与“教士”

   二、军阀与教育

   三、“土著”与“旅行者”

  第二节 遭遇“非基督教运动”的教研机构

   一、华大向国民政府登记

   二、华西边疆研究学会的制度变化

   三、20世纪30年代中国植物学界的民族主义

   四、华西传教士植物研究的式微

   五、讨论:“业余研究”难成“学”?

 第五章 博物研究与华西人类学

  博物研究:嬗变中的绵续

  完整的学科生命:早期中国学术语境中的华西人类学

  传教士、博物学与人类学

 附论 华西的社会学与人类学(1942~1945年)

  第一节 高校西迁与一个教育和学术中心的形成

   一、华西坝上的教育与学术鸟瞰

   二、华西坝上的社会学与人类学

  第二节 《学思》其刊及其所载社会学和人类学文章浅析

   一、《学思》其刊

   二、《学思》所载社会学、人类学相关文章浅析

    “时代问题”的学术解答

    关注“边疆”及“边疆研究”

    “兼收并蓄”与人类学的“四分支”研究

    “历史”作为资料、他者与思想资源

  第三节 余论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任职于华西协合大学的部分学人在华西地区展开的植物研究。作者将这些学术活动置于其时的社会思想情境中考察后指出,这类研究在与同时期博物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交互往来中,从一开始便与华西地区的人文-自然世界发生着较为直接和频繁的互动。而在各种关系互动中展开的华西协合大学人类学研究,逐渐凸显出其以博物学为底色的特征,此一特征在后来华西的人类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