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图书

SSAPID:101-5272-6816-98
ISBN:978-7-5097-3625-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陈奎元同志《信仰马克思主义 做鉴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文作为“代序”,内容几乎涵盖2011年所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展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所取得的一些代表性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齐全、基础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并重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11年国内重大理论活动的脉络及其研究动态。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前沿报告(No.11)
编 辑:范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中国政治

 作者名录

 第一篇 中国共产党90年:回顾与展望(上)

  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一)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一定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三)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四)归根到底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与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说到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密切联系不断发展的实践,永不脱离群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二 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产生的渊源、发展脉络及相关思考

   (一)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我们党与毛泽东本人对其评价

   (二)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产生的渊源

   (三)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的发展脉络

   (四)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理论的逐渐形成

   (五)相关思考

  三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二)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复兴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复兴创造了良好的内外条件

  四 维护政治纪律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

  五 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建设90年的历史回顾

   (一)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建设

    1.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年7月至1937年6月)

    2.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3.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建设

    1.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

    2.社会主义建设初期(1956年9月至1966年8月)

    3.“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8月至1978年12月)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建设

    1.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2月至1992年10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期间(1992年10月至2000年10月)

    3.进入新世纪新阶段(2000年以来)

  六 史诗般的辉煌巨变*

   (一)基层组织建设在革命事业中不断成熟巩固

   (二)队伍建设在曲折起伏中不断发展壮大

   (三)党的构成结构因应社会变革不断变化

  七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在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民族特征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融为一体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需要不断推进的过程

  八 正确认识“两次飞跃” 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正确认识“两次飞跃”事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二)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两次飞跃”的历史和辨证联系

   (三)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九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

   (一)党的思想建设的光辉历程

    1.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2.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努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3.思想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实践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二)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经验

    1.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为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提供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

    2.思想建设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总目标

    3.不断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武装全党

    4.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启示与未来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启示

    1.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2.坚持与特定时期主要矛盾的解决相统一

    3.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相统一

    4.坚持理论的人民性和实践的人民性相统一

   (三)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十一 为人民民主与法治奋斗的90年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为人民民主与法治奋斗的光辉历程

   (二)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1.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方面

    2.在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方面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1.始终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领导

    2.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发展道路

    3.始终高度重视民主与法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4.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全民族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意识

    5.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

    7.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十二 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一)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的艰辛历程

   (二)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

   (三)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的基本规律

   (四)坚持正确方向,继续探索前进

  十三 论中国独创特色的内部参考信息传播工作及其机制

   (一)

   (二)

   (三)

    1.先看参考家族

    2.再说内参家族

   (四)

   (五)

 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90年:回顾与展望(下)

  一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三)资本主义强国社会制度的本质是资本对外实行掠夺对内实行多数人的统治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在党

    1.党的理论上的成熟和与时俱进是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

    2.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

    3.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是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织保障

    4.为了、相信、依靠人民群众是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之源

  二 用总结党的执政经验迎接建党90周年

  三 对反腐倡廉建设历史课题的战略性思考

   (一)坚持党的基本纲领,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突出反腐倡廉建设的为民主题

   (三)坚持从严治党,坚守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工作原则

   (四)实行有效监督制约,担负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使命

  四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导方针

  五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途径*

  六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九十年来党始终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党的先锋队性质及其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历了人民革命战争血与火的洗礼

    2.党的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与重点任务,党的先锋队性质没有改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党风建设的核心就不会改变

   (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进行新时期群众工作创新

    1.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些新变化新特点

    2.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七 90年党群关系建设的三条基本经验及当代启示

   (一)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前提

   (二)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核心环节

   (三)始终抓好作风与反腐倡廉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保证

    1.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2.以反腐倡廉的实效取信于民

  八 论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及其他

   (二)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社会的目标及其他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及其他

  九 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成就

   (一)摆脱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实现民族独立

   (二)废除资本逻辑、打破苏联压制,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现代性道路

   (三)超越新自由主义教条,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新路

   (四)90年一以贯之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十 透过六十年历史客观看待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曲折性

   (一)西藏特殊性与矛盾集合体的长期性是西藏发展曲折性顽固表现的主要原因

   (二)西藏经济社会六十年发展的曲折性表现与认识论分析

    1.西藏民主革命(1949~1975年)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曲折性

    2.20世纪80年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步入一个“滞慢、多事”期

    3.1989年骚乱至2008年“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期间,西藏经历“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发展“黄金期”,迈上了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路子

   (三)以史为镜,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第三篇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一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一)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开辟了解放思想的新局面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实现独立和复兴的正确道路

  二 把辛亥革命开启的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进行到底*

  三 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四 辛亥革命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从辛亥革命的成功方面看其现实意义

   (三)从辛亥革命的失败看其现实意义

  五 论辛亥革命的不朽精神*

  六 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

   (一)

    1.从整体上推动了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

    2.开启了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篇章

    3.作为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新起点

    4.重构了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开始了根除封建专制主义消极影响的进程

    5.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总预演和必要过渡阶段

   (二)

    1.只有由中华民族自身主导的革命才能救中国

    2.实现现代化必须扫除国家层面的制度障碍,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3.表明中国革命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辩证否定中不断完善的过程

  七 辛亥革命对中国统一多民族现代国家构建的贡献

   (一)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从制度上由封建王朝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折

   (二)辛亥革命缓解了大汉族主义的浓厚气氛,国族主义意识逐渐显露

   (三)辛亥革命建构了“五族共和”理念,增强了中华民族认同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八 用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和出版推动中共党史和共和国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九 辛亥革命的性质与领导力量

 第四篇 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上)

  一 世界金融危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一)纵观一个半世纪世界历史进程,雄辩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创,中国改革开放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有效抵御,彰显了社会主义的顽强生命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给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的内容,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劲创造力

  二 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理论的创新发展

   (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推动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发展

   (二)反腐倡廉理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三)反腐倡廉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四)在新的实践中继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

  三 深刻认识党群关系的本质 为创先争优注入强大动力*

  四 深入研究陈云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五 着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六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七 什么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以及应当怎样弘扬延安精神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八 当代中国信仰问题的出路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九 紧紧围绕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一)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根本

   (二)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必须把深化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

   (三)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十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作用问题研究*

   (一)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

    2.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3.团结、教育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人士的需要

    4.巩固党的组织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

    5.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需要

   (二)如何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和作用

   (三)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不用区别

   (四)对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和作用的意见和建议

   (五)对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保障机制

    2.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

    3.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开展“三服务”活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

  十一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研究述评

   (一)

   (二)

   (三)

  十二 人间正道是沧桑*

  十三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

  十四 中国奇迹的三个政治动因

  十五 关于“普世价值”的追问和思考

   (一)引言

   (二)所谓“普世价值”的所指是什么?

   (三)“普世价值”的历史根源和政治背景

   (四)思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与剥削阶级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

   (五)所谓“普世价值”在学理上也不能自圆其说

  十六 不断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十七 金融危机后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吸引力剧增

   (一)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可信度增强

   (二)原苏联东欧国家怀旧风潮盛行

   (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社会主义思想重新活跃

   结语

  十八 变革中的社会主义四国

   (一)2010~2011年越南、古巴、老挝、朝鲜四国发展动态

    1.越南共产党于2011年1月召开越共十一大

    2.古巴共产党于2011年4月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老挝人民革命党于2011年3月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4.朝鲜劳动党于2010年9月召开党代表会议

   (二)2010~2011年越南、古巴、老挝、朝鲜四国社会主义研究动态

    1.越南、古巴、老挝、朝鲜学者对本国社会主义的研究

    2.中国学者对越南、古巴、老挝、朝鲜的研究

 第五篇 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中)

  一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1.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2.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

    3.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

    4.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

    5.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6.着力推出优秀成果

   (三)新时期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要求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

   (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二)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三)凝聚力量、砥砺图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四 传统依然活在世界的历史进程中*

   (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传统

   (二)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传统

   (三)文化传统:中国与世界

  五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文化内涵的四个不同层次

   (二)深刻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六 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经验应当注意的几个方法问题

  七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提高理论思维

  八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民族论

   (一)从完整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说起

   (二)对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形成的思考

  九 生动展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魅力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基础:走基层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环节:转作风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成效:改文风

  十 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及其体制的特色和优势

   (一)

   (二)

   (三)

  十一 宗教与文化战略

  十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 推进古代文学研究

 第六篇 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下)

  一 紧紧抓住两大战略机遇 力争延长国际战略机遇期

   1.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但更大的变革与调整可能还在后面;目前我国在国际上有两大战略机遇,亟须牢牢抓住

   2.世界大变革、大调整的根源在于以国际垄断资本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范围内极少数富人愈来愈富、绝大多数穷人其中包括中等收入阶层(西方称之为中产阶级。其实,中等收入阶层所拥有的住房、家庭轿车等,仅仅是生活资料,而不是生产资料,所以不能把他们称之为中产阶级。西方把中等收入阶层称之为中产阶级,其实质是想掩盖其极少数人剥削的本质)愈来愈穷;极少数富人愈来愈富、几乎所有国家都愈来愈穷

   3.从目前表象上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其他各国都受到较大甚至极大的冲击,在一定意义上讲,受冲击最小的是美国和中国

   4.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深化,其根本标志是各个国家特别是大国的主权债务在急遽增加

   5.贫富差距的拉大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进一步引发着全球社会动荡加剧;相对于苏东剧变后的低潮而言,世界左翼和社会主义思潮开始有所复兴

   6.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正在东移调整,但目前在西亚、北非遇到新障碍

   7.由于突发的西亚、北非事件,美国正在调整其策略,一旦西亚、北非有所稳定,美国将会继续加紧实施其“新中东”战略,并将主要采用“巧实力”达到目的

   8.西强我弱的局面可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但也决不排除美国这一煌煌帝国在可预见的一些年内突然出现变故,尽管这一可能性较小

   9.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我亟须与时俱进,深入进行国际战略研究

  二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

  三 中国面临的新国际环境与应对之策

   (一)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1.世界经济发生大的结构转变

    2.国际关系格局和秩序的大调整

   (二)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1.转变生产方式面临更大的压力

    2.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大

    3.宽松的国际市场环境发生逆转

    4.国际格局转变存在冲突的风险

    5.周边关系出现新的复杂局面

   (三)新环境下的应对之策

    1.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发展

    2.更加积极主动地改变和创造环境

    3.重要的是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四 关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

   (一)全球经济形势:长期低迷

    不可持续的消费/负债经济

    严重扭曲的经济结构

    对危机的长期性已渐有共识

    全球经济萧条对中国是挑战更是机遇

   (二)中国经济:增长趋缓已露端倪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趋势已经显现

    物价上涨已经见顶

   (三)若干建议

    关于宏观调控政策的提法

    关于政策操作

    着力优化投资资金来源结构问题

  五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基本经济制度的提出

   (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三)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首先要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四)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五)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

   (六)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才能制止两极分化

  六 是“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还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共同富裕”?

  七 共同富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财富观

   (二)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三)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八 如何应对“未富先老”的挑战

  九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中央与地方之间利益关系严重失衡以及传统的考核机制和政绩观是地方热衷于扩张城市土地的根源

    1.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严重失衡

    2.财政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占的比重居高不下

    3.传统的管理体制和干部考核机制及政绩观

   (三)土地财政成为地方的重要收入来源

    1.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运作

    2.土地财政的支出重点还是在城市,不是在农村

   (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十 社会建设与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

   (一)社会建设战略思想的提出

   (二)加强社会建设是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

    1.经济体制变革深刻改变了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

    2.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对社会体制产生深刻影响

    3.经济增长支持因素的变化迫使我国转变发展方式

    4.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成长阶段,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当前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1.基本民生建设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

    2.一般性社会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建设的质量保障

    3.社会安全建设是社会建设的环境条件

   (四)社会建设的社会政策体系

  十一 目前形势和社会建设、社会管理

   (一)目前的经济社会形势

   (二)中国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三)社会建设的主要内涵

   (四)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1.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关系

    2.社会建设未来发展的三个阶段

   (五)关于推进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几个问题

  十二 关注人民的尊严和幸福 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一)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

    1.生活压力感

    2.安全与风险感受

    3.社会信任特点

    4.利他行为

    5.公众参与

    6.矛盾冲突的应对策略

   (二)社会心态的发展态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1.生活压力加大与社会支持不足

    2.安全焦虑与风险漠视的矛盾

    3.社会信任困境

    4.经济增长与幸福感提升不同步

    5.底层认同可能导致群体极化

    6.警惕群体性怨恨成为社会情绪

    7.利他行为的主动性、习惯性不足

    8.社会矛盾和冲突解决渠道低效

   (三)基于目前社会心态的建议

    1.减轻民众生活压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2.防范社会风险,提升群众安全感

    3.完善诚信体系,重建社会信任

    4.致力阶层融合,消解不利的社会情绪

    5.理顺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机制

  十三 理性看待当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十四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十五 警惕美国加剧朝韩紧张局势 维护美元霸权

  十六 利比亚危机中中国外交的“变”与“守”

  十七 美国是如何进行文化操纵的

  十八 高度关注网络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影响

   (一)充分认识网络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应有的正面作为

   (二)充分注意网络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可能的负面效应

   (三)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1.弘扬主旋律,加强马克思主义网上阵地建设

    2.综合管理,从法律、道德、技术等方面采取可行办法

    3.提高网络媒体的敏锐性

 代序 信仰马克思主义 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本书以陈奎元同志《信仰马克思主义 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文作为“代序”,内容几乎涵盖2011年所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展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所取得的一些代表性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齐全、基础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并重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11年国内重大理论活动的脉络及其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