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4

灾后儿童社会心理工作手册图书

Post-disaster Children's Psychosocial Work Handbook

SSAPID:101-5223-1272-57
ISBN:978-7-5097-6456-5
DOI:
ISSN:

[内容简介] 在面对灾害时,儿童会表现出超出我们想象的抗逆力。一般情况下,只有小部分儿童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在救灾过程中给予特别的关心。在做了大量的工作的基础上,作者发展和总结出了一套工作模式,可以称为四川灾后社会心理工作模式,以期给来自中国或是其他地区的社会工作者、精神卫生工作者、教师、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在类似情况下提供有益的借鉴。主要包括儿童暑期工作、儿童康复工作、儿童经济援助和灾后教师工作等内容。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灾害社会心理工作丛书
作 者: 沈文伟 陈会全
编 辑:高雁;黄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推荐语3

 前言 具有抗逆力的儿童:中国灾后社会心理工作模式

 推荐语1

 总序

 第1章 灾后志愿者应急介入

  概述

  行动表1 应急志愿者的组织与招募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需求评估

     3.1.1 保持与灾区的密切联系,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3.2 前期准备工作和志愿者招募

     3.2.1 前期工作

     3.2.2 招募工作

    3.3 前期注意事项

     3.3.1 学生参与的动机

     3.3.2 学生个别需要的考虑

     3.3.3 生理条件

     3.3.4 专业背景

     3.3.5 语言条件

     3.3.6 团队纪律

     3.3.7 轮换机制

     3.3.8 服务范围

     3.3.9 签订服务协议

   4.前期注意事项

    4.1 考虑学生的背景

    4.2 详细了解学生资料,以免让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加入

    4.3 提供完整的招募信息

   5.伦理考量

    5.1 充分的知情权

    5.2 学生有退出的自由,但需要提前告知

  行动表2 应急志愿者的培训与管理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需求评估

     3.1.1 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

     3.1.2 了解学生的志愿服务经验

    3.2 前期准备工作

     3.2.1 制定培训规范和行为准则

     3.2.2 收集可能存在的问题,制订应对方式

    3.3 前期注意事项

     3.3.1 培训者的背景

     3.3.2 培训方式

     3.3.3 培训内容

     3.3.4 管理内容(在志愿者管理方面,主要采取团队建设的方式开展)

     3.3.5 提供志愿服务

   4.伦理考量

    4.1 是否可以就近回家

    4.2 是否可以接受礼物

    4.3 是否可以临时增加新成员

   5.专业反思

 第2章 儿童暑期服务

  概述

  行动表1 准备和进入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前期了解

    3.2 前期准备工作

     3.2.1 准备培训

     3.2.2 准备人员和物资

     3.2.3 准备服务场地

    3.3 进入

    3.4 前期注意事项

   4.实施留意事项

   5.专业反思

  行动表2 需求评估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设定评估对象

    3.2 准备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

    3.3 开展需求评估

     3.3.1 了解灾区儿童的需求

     3.3.2 了解灾区儿童所在家庭和社区的需求

    3.4 资料整理

    3.5 实施留意事项

   4.专业反思

  行动表3 服务提供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熟悉服务环境

    3.2 预备服务开始

    3.3 服务正式提供

    3.4 日常服务检讨和改进

    3.5 恰当处理儿童的需要和问题

    3.6 结束服务

    3.7 实施留意事项

    3.8 服务内容

   4.实施留意事项

   5.伦理考量

   6.专业反思

  附录一 儿童文娱物资清单

  附录二 儿童服务暑期项目资料收集指南和记录方法

   1.目标

   2.数据收集指南

   3.建议方法

   4.记录方法

    4.1 儿童的自我报告

    4.2 叙事记录

    4.3 自然情景中的观察——由你自己去看

    4.4 个案记录

  附录三 2008年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赴小金县活动计划

 第3章 儿童康复工作

  概述

  行动表1 康复筛查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筛查

     3.1.1 确定儿童筛查范围

     3.1.2 制订计划并请求校方配合

     3.1.3 制作、发放并回收筛查表

     3.1.4 链接资源协助开展检查与筛查

     3.1.5 确定有康复需要的儿童

     3.1.6 开展进一步康复工作

    3.2 善用资源

    3.3 建立康复档案

   4.实施留意事项

   5.工作反思

  行动表2 伤残儿童个案服务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需求评估

    3.2 个案跟进

   4.实施留意事项

    4.1 需求评估

    4.2 家访

    4.3 多元工作手法结合

    4.4 转介工作

   5.结束

   6.专业反思

  行动表3 伤残儿童家长服务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需求评估

    3.2 前期准备工作、人员招募和服务协调

   4.实施留意事项

   5.专业反思

  行动表4 伤残儿童家庭服务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需求评估

    3.2 前期准备工作、招募和服务协调

   4.实施留意事项

   5.反思

  行动表5 艺术组服务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需求评估

    3.2 寻找艺术指导和招募组员

    3.3 积极宣传招募

    3.4 重视平日的训练

    3.5 寻找和创造舞台表演的平台

    3.6 与不同机构沟通及协作

   4.实施留意事项

    4.1 需求评估阶段

    4.2 宣传招募阶段

    4.3 训练阶段

    4.4 表演阶段

    4.5 结束

   5.专业反思

  行动表6 伤残儿童义工服务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需求评估

    3.2 前期准备工作、招募和服务协调

    3.3 支持团队的服务开展

   4.实施留意事项

   5.伦理考量

   6.专业反思

  附录一 康复筛查表

  附录二 康复治疗家访登记表

  附录三 康复家庭需求评估访谈表

   1 家庭访谈

   2 家庭图

   3 康复家庭需求评估表

  附录四 “团团拜——家庭春聚会”计划书

   1 背景

   2 理念

   3 目的及目标

   4 相关资料

   5 工作时间表

   6 活动内容及方式

   7 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案

   8 评估方法

    8.1 家访中的回馈

    8.2 活动评估问卷

    8.3 家庭留言

  附录五 “让生命舞动起来”艺术组(1阶段)计划书

   1 背景

   2 目标

    2.1 增强组员能力及自信心

    2.2 提升组员人际交往能力

    2.3 丰富假期生活

    2.4 发展社区教育,影响和帮助更多人

   3 服务对象

   4 时间安排

   5 招募方法

   6 集训日程及活动安排表

  附录六 “让生命舞动起来”艺术组日常规范

   “星星评选”制度

   演出制度

 第4章 儿童活动室偶到服务

  概述

  行动表1 灾后过渡安置阶段的活动室偶到服务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需求评估

    3.2 前期的准备和招募

   4.服务形式

    4.1 玩具箱的发放

    4.2 电影放映

    4.3 志愿者管理

   5.实施留意事项

   6.回馈

   7.专业反思

  行动表2 儿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后的活动室偶到服务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需求评估

    3.2 活动室偶到服务的内容

     3.2.1 玩具和体育器材的借用

     3.2.2 图书的借阅

     3.2.3 电影的放映

     3.2.4 电影播放的流程

    3.3 活动室偶到服务的规则

    3.4 小志愿者小组参与管理

   4.实施留意事项

   5.回馈

   6.专业反思

  附录一 “嬉戏时光”活动注意事项

  附录二 玩具、体育器材借用须知和借单

  附录三 图书借阅须知和借阅单

  附录四 社工站活动室招募小管理员通告

  附录五 “步步高”小组——小志愿者培训小组介绍

   1.小组背景

   2.理念框架

   3.活动目的及目标

   4.活动基本资料

   5.招募及宣传

   6.工作程序

   7.小组活动时间表

   8.每次聚会计划

   9 小组参与人员契约小组成员团体规范

   10 志愿者守则

   11 评估方法

   12 (我的志愿者小组)满意程度量度表

  附录六 活动室小志愿者服务证书

 第5章 儿童年画班

  概述

  行动表1 需求评估及准备

   1.目标

   2.主要行动

    2.1 需求评估

     2.1.1 学生的需求

     2.1.2 家长的需求

     2.1.3 校方、老师的需求

    2.2 前期准备工作、招募和服务协调

     2.2.1 工作伙伴与支持

    2.3 组员的招募

   3.实施留意事项

    3.1 需求评估

    3.2 招募组员

    3.3 准备期间

    3.4 服务开展

   4.专业反思

  行动表2 年画小组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小组的类型:按照开展的时间及频率来分

    3.2 集中式小组

    3.3 分散式小组

   4.实施留意事项

    4.1 根据学生成长需要、特点开展小组活动

    4.2 小组动力方面

    4.3 与家长配合方面

    4.4 结束

   5.学生、家长回馈

   6.伦理考量

   7.专业反思

  行动表3 年画作品展览

   1.目标

   2.主要行动

    2.1 前期准备工作

    2.2 宣传以及场地布置

    2.3 时间:利用学校的特别节日,如“六一”儿童节来举行展览

    2.4 邀请对象

    2.5 活动现场

   3.实施留意事项

   4.专业反思

  附录一 儿童年画项目画师合同

   1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2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3 其他

  附录二 儿童年画项目学员监护人协议书

   1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2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3 其他

  附录三 学员承诺书——我的承诺

  附录四 “延绵兴承”——儿童年画项目建议书

   1 工作时间表

   2 活动内容及方式(组员能力建设阶段)

   3 财政预算(以一期年画小组计算,单位:元)

   4 预计会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5 评估方法

  附录五 暑期年画项目小组教案

 第6章 儿童经济援助

  概述

  行动表1 进行筛查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4.要避免的地方

   5.伦理考量

   6.专业反思

   7.主要资源

  行动表2 家庭调查与商定援助计划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4.实施留意事项

   5.伦理考量

   6.专业反思

  行动表3 跟进、评估及结束个案

   1.目标

   2.主要行动

    2.1 跟进

    2.2 评估

    2.3 结束

   3.要避免的地方

  附录一 贫困学生家庭援助调查与申请表

  附录二 经济援助案例汇总

  附录三 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收据

  附录四 项目资助协议

 第7章 灾后教师服务

  概述

   1.工作压力

   2.生存压力

   3.社会压力

   4.人际关系压力

  行动表1 与教师建立与维持关系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需求评估

     3.1.1 进入学校管理系统

     3.1.2 与教师建立信任关系

     3.1.3 资料收集

    3.2 前期准备工作和招募

    3.3 实施留意事项

   4.伦理考量

   5.专业反思

  行动表2 教师团体康乐类服务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需求评估

     3.1.1 资料收集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3.1.2 查阅文献,全面分析

    3.2 前期准备工作、招募和服务协调

     3.2.1 准备工作

     3.2.2 招募

    3.3 实施留意事项

    3.4 结束与回馈

   4.伦理考量

   5.专业反思

  行动表3 教师团队建设活动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需求评估

    3.2 前期准备工作和招募

     3.2.1 准备工作

     3.2.2 招募

    3.3 结束

   4.实施留意事项

   5.伦理考量

   6.专业反思

  附录一 汶川县映秀小学老师“云南之旅”活动计划

   1.活动背景

   2.活动目的

   3.工作对象

   4.云南行程安排

   5.费用合计

   6.社工心得

   7.义工的回馈

  附录二 绵竹市汉旺学校教师欢享会活动计划

   1.项目目标

   2.活动基本资料

   3.活动内容

   4.评估方案

   5.预估困难及解决方案

   6.反馈(感受与建议)

  附录三 汶川县映秀小学教师精神健康项目计划书

   1.项目目标

   2.项目内容、时间及地点

   3.活动具体细节

   4.财务预算

    4.1 优惠套餐

    4.2 另外费用

   5.评估方案

   6.困难预估及解决方案

   7.反馈

  附录四 “向快乐出发”——绵竹市中新友谊小学教师团队建设计划

   1.目的

   2.相关资料

   3.招募及宣传

   4.工作时间表

   5.活动内容及方式

   6.预计会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7.评估方法

   8.反馈

 第8章 锅庄联欢活动

  概述

  行动表 锅庄组织过程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需求评估

    3.2 前期准备工作和招募

    3.3 实施留意事项

    3.4 结束、评估

   4.政府、村民的回馈

   5.伦理考量

   6.专业反思

 第9章 灾后儿童服务督导

  概述

  行动表1 员工管理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员工招募

    3.2 员工任命

    3.3 员工评估

    3.4 员工激励

    3.5 问题员工处理

    3.6 退休会

   4.实施留意事项

   5.伦理考量

   6.专业反思

  行动表2 服务督导

   1.理念

   2.目标

   3.主要行动

    3.1 准备督导会议

     3.1.1 准备会议大纲

     3.1.2 督导会议带领

    3.2 发展服务方案

    3.3 服务现场督导及反馈

    3.4 志愿者服务督导

     3.4.1 宣传、招募

     3.4.2 面试、筛选

     3.4.3 志愿者见面会

     3.4.4 志愿者培训

     3.4.5 志愿者团队建设

     3.4.6 志愿者领袖培养

     3.4.7 志愿者嘉奖会

   4.实施留意事项

   5.伦理考量

   6.专业反思

  附录一 员工面试所需资料

  附录二 员工评估体系

 推荐语2

 文后辅文

在面对灾害时,儿童会表现出超出我们想象的抗逆力。一般情况下,只有小部分儿童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需要在救灾过程中给予特别的关心。在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作者发展和总结出了一套工作模式,可以称为四川灾后社会心理工作模式,以期给来自中国或是其他地区的社会工作者、精神卫生工作者、教师、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在类似情况下提供有益的借鉴。主要包括儿童暑期工作、儿童康复工作、儿童经济援助和灾后教师工作等内容。

1.李玲等:《汶川大地震后大学生应急能力及志愿服务意愿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第23期。

2.何侃:《震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复杂性与长效机制》,《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第23期。

3.王曦影:《灾难社会工作的角色评估:“三个阶段”的理论维度与实践展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4.冯燕:《9·21灾后重建:社工的功能与角色》,《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12期。

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站,2007年8月30日,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7-08/30/content_732593. htm。

1.曹克雨:《灾后儿童的心理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贾晓明:《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的新视角》,《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第7期。

3.管雷:《论优势视角下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介入》,《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4.刘斌志:《震后失依儿童最佳利益的社会工作保护》,《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5.邓拥军:《儿童友家园:震后灾区儿童社会工作的经验》,《社会工作》2011年第10期。

6.朱雨欣、沈文伟:《灾后儿童心理重建路径探析——基于“人在情景中”的视角分析》,《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年第9期。

7.陈会全、沈文伟:《中国灾害社工调查》,《中国社会工作》2013年第15期。

1.陈会全、欧羡雪主编《脚步:5·12以后康复社会工作的实践》,黄山书社,2013。

2.李楚翘:《社区康复——康复服务之新里程》,载蔡远宁、杨德华《香港弱智成人服务:回顾与展望》,香港:中华书局,1997。

3.历梓焜、厉中远:《个案工作介入残疾人救助问题初探》,《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年第12期。

4.隋玉杰:《谈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外围因素》,《社会工作》2007年第4期。

5.李丹、刘明翔等:《残疾孩子家长状态焦虑与生存质量状况》,《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期。

6.关方:《艺术组计划及检讨:报告“让生命舞动起来”艺术组(第三阶段)》,载陈会全、欧羡雪《脚步:5·12以后康复社会工作的实践》,黄山书社,2013。

7.邱丽:《残疾儿童家长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许岩:《论残疾青少年父母的压力情况及亲职教育的实施》,《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8期。

9.陈会全、王海燕:《“携手共进”家长减压放松联谊会》,载陈会全、欧羡雪《脚步:5·12以后康复社会工作的实践》,黄山书社,2013。

10.佟新:《给残疾人家庭更多的社会支持》,《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年第10期。

11.解韬:《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家庭扶助制度初探》,《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3期。

12.江泽民:《发扬民族精神和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中国残疾人》1997年第6期。

13.唐乐:《残疾人的价值实现及路径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7期。

14.童慧娟:《建立校园义工服务文化 促进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时代教育》2013年第7期。

15.何绚:《关于学生义工活动的思考》,《科教文汇》2013年第9期。

16.朱平、董青等:《地震后伤残人员社会康复工作》,《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7期。

17.何红晨、刘战立等:《地震伤员的社区康复》,《华西医学》2009年第3期。

18.卓大宏:《地震救援及灾区重建中康复医学的应对策略》,《科技导报》2008年第11期。

19. Katz,A. H.,1993. Self-help in America:A Social Movement Perspective. New York:Twayne.

20. Lieberman,M.A.,Leonard D. Borman,1979.Associates. Self-help Groups for Coping with Crisis. Jossey-Bass Publishers.

21.何欣、王晓慧:《关于自助组织的研究发展及主要视角》,《社会学评论》2013年第10期。

22.李宜冰:《基于社会交流框架视角的“残疾人家庭”解读》,《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23.何苗、戴倩倩:《灾后重建工作中残疾人权益保障问题研究》,《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9期。

24.风栓:《香港康复计划积极推动残疾人参与体育、艺术和社交康乐活动》,《社会福利》2006年第1期。

25.(奥)阿德勒:《超越自卑》,刘泗编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1.王海英:《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问题与对策》,《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第10期。

2.胡传双、於荣:《农村寄宿制小学影响学生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第8期。

3.邓悦:《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中国农村教育》2007年第1期。

4.王艳东、王慧娟:《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现状分析》,《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年第11A期。

5.陈佳、曾富生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探讨》,《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第9期。

6.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2期。

7.叶敬忠、孟祥丹:《对农村教育的反思——基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影响的分析》,《农村经济》2010年第10期。

8.任平:《对农村教育现状的理性审视》,《教育探索》2007年第6期。

9.刘克亚:《农村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增刊。

10.曹克雨:《灾后儿童的心理问题与社会工作的介入》,《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1.曹祖耀:《地震灾后孤儿的社会心理支持环境因素分析与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工作》2008年第15期。

12.邓拥军:《心理重建震后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拓展——儿童友好家园:震后灾区儿童社会工作的经验》,《社会工作》2011年第19期。

13.刘斌志:《震后儿童社会工作的日本经验与本土思考》,《社会工作》2008年第15期。

14.彭善民、沈全:《灾后安置点青少年社会工作初探——以上海 S 社工服务队的实践为例》,《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5.沈黎、陶慕蔡:《“向日葵”绽放在幸福家园》,《社会工作》2009年第7期。

16. Gardner Howard,1985,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Basic books.

17. Gardner Howard,1999,Intelligence Reframed: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asic Books.

18.秦安兰:《地震灾区儿童心理重建与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工作》2011年第11期。

19.管雷:《论优势视角下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介入》,《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0.陆士桢:《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1.熊梨花、周海平、孙小平等:《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辅导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第21期。

1.王丽慧:《提升文化品位:建设和谐社区的当务之急——关于长春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才智》2008年第8期。

2.白杨、巴登尼玛:《学校与社区互动要素探究——基于四川藏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考察分析》,《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

3.李勇:《教师团体心理辅导》,科学出版社,2008。

4. Kolb.David. A.,1984,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1.邓锁:《儿童福利与资产建设:兼论儿童发展账户在中国的可行性》,《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2年第8期。

2.王婷、李文:《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小学生营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0期。

3.王成新、王格芳:《我国农村新的致贫因素与根治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年第5期。

1.郭佳琪:《地震两年后灾区中小学教师焦虑状况与营销因素的相关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梁斌、苏春蓉:《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第12期。

3.刘立祥、沈文伟:《地震灾区学校社会工作与教师精神健康服务探析》,《社会工作理论新探》2012年第5期。

4.钱永健:《拓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叶锦成:《精神医疗社会工作》,心理出版社,2011。

7.游永恒、张皓、刘晓:《四川地震灾后中小学教师心理创伤评估报告》,《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第3期。

8.张莉萍:《港台青少年团体康乐辅导》,《青年探索》2009年第1期。

9. Assay,Ted. P.,and Lambert,Michael J,1999. The Empirical Case for the Common Factors in Therapy:Quantitative Findings. In Hubble,edited by Duncan,Barry. L,et al,The Heart and Soul of Change. 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0. Sim,Timothy,2009. Crossing the River Stone by Stone:Developing an Expanded School Mental Health Network in Post-quake Sichuan.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2(3),165-177.

11. Sim,Timothy,2011. Developing an Expanded School Mental Health Network in a Post-earthquake Chinese Context. Journal of Social Work. 11(3),326-330.

1.李万龙、钟瑶:《表达性艺术——藏族舞蹈锅庄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启示》,《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第11期。

2.刘伟:《藏羌锅庄的社会功能及其现代变迁》,《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9期。

3.樊富珉:《表达性心理治疗在中国大陆的发展》,中国首届表达性心理治疗与心理剧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苏苏州,2007。

4.刘伟、秀花、吴天德:《藏羌锅庄概念探析》,《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4期。

5.王鉴、安富海:《地方性知识视野中的民族教育问题——甘南藏区地方性知识的社会学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1.徐明心:《社会工作督导:脉络与概念》,台北:心理出版社,2008。

2.沈黎、王安琪:《本土社会工作督导运作状况研究——基于上海社会工作实务界的探索性分析》,《社会工作》2013年第1期。

3.郭名倞、杨巧赞等:《机构社会工作中督导的功能》,《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年第6期。

4.沈黎、蔡维维:《社会工作研究的理念类型分析——基于〈社会工作〉下半月(学术版)的文献研究》,《社会工作(学术版)》2009年第2期。

5.童敏:《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基本处境及其督导者的基本角色》,《社会》2006年第3期。

6.柳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与督导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工作》2011年第12期。

7.梁伟康:《社会服务机构行政管理与实践》,香港:集贤社,1990。

8.王思斌:《社会行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 Arntson,Laura and Knudsen,Christine,2004. Psychosocial Care and Protection of Children in Emergencies. UK:Save the Children.

2. Duncan,Joan and Arntson,Laura,2004. Children in Crisis:Good Practices in Evaluating Psychosocial Programming. UK:Save the Children.

3.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IASC),2007. IASC Guidelines on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in Emergency Settings. Geneva:IASC.

4. Sim,Timothy,2009. Crossing the River Stone by Stone:Developing an Expanded School Mental Health Network in Post-quake Sichuan,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2(3):165-177.

5. Sim,Timothy.,2011. Developing and Expanded School Mental Health Network in a Post-earthquake Chinese Context,Journal of Social Work 11(3):32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