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9

2007年:中国广州科技发展报告图书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2007)

SSAPID:101-5056-1187-73
ISBN:978-7-80230-808-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多方面综述了2007年以前及2007年广州科技发展的沿革、 发展、 成就及现状,论述了广州科技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促进广州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作 者: 舒扬 涂成林
编 辑:李长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法律声明

 2007年广州科技发展报告编辑部

 广州蓝皮书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综论篇

  2006年广州科技发展分析与2007年展望

   一 2006年广州市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1.科技产出水平继续攀高,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2.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初步确立,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二)科技产业化进展顺利

     1.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

     2.积极发展农业高新技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作用不断增强

    (三)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

     1.科技经费投入稳步增长

     2.科技人力投入稳中有升,后备人才平稳增加

    (四)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

     1.“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

     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大力加强科技孵化平台建设

     4.中介服务与成果转化平台日趋完善

    (五)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1.落实国家创新政策,优化自主创新政策法规环境

     2.积极开展科普工作,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

   二 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科技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二)自主创新能力偏弱,企业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三)高新技术企业规模相对偏小

   三 2007年广州科技发展展望

    (一)科技发展环境分析

     1.国际经济与科技发展给广州科技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2.全国的经济形势有利于广州科技发展

     3.全国的科技环境将推动广州科技发展

     4.广州经济形势为广州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5.广州对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将更加优化

    (二)2007年广州科技发展展望

     1.预测方法及其理论

     2.主要指标的预测

   四 主要对策建议

    (一)拓宽科技发展的投资渠道,加大科技投入

    (二)引导并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三)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四)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广州科技发展提供支撑

    (五)全面实施和推动“人才高地”建设工程

    (六)积极培育科技龙头企业

    (七)请进来,走出去,不断扩大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高新技术产业对广州经济增长贡献的综合分析

   一 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产生深刻影响

    (二)高新技术产业对三大产业的影响分析

    (三)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表现形式

   二 “十五”以来广州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一)广州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

     1.广州总体经济运行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2.广州第一产业增幅相对较小

     3.广州工业保持较快增长

     4.建筑业在波动中缓慢增长

     5.广州第三产业在开放与竞争中保持高速增长

    (二)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1.广州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高速增长

     2.高新技术产业内部各行业GDP发展情况悬殊

   三 高新技术产业对广州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一)高新技术产业贡献度测定模型的确定

    (二)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对广州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实证研究

   四 结论

  广州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研究

   一 广州市科技发展的总体评价

    (一)广州市科技发展的基本情况

     1.科技进步取得突破性进展

     2.科技活动机构众多,人力资源丰富

     3.科技政策、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

     4.加强科技资金环境的建设

     5.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6.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

     7.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创业园区建设

     8.举办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

    (二)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1.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三)广州市促进科技进步的基本经验

     1.坚持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切实做到“三个到位”

     2.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营造良好的科技资金环境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研究开发为经济服务

     4.重视科技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

     5.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6.大力扶持民营科技企业

     7.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海外科技人才

   二 广州建设科技进步示范市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一)发展优势

     1.具备建设科技进步示范市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2.科技综合实力、创业创新环境优势明显

     3.具备建设科技进步示范市的资源和条件

     4.国际交往密切,信息灵通,技术承接能力强

     5.广州区域创新体系架构初步形成

     6.各区县推动科技进步取得明显成效

    (二)制约因素

     1.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3.支柱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还有待加强

     4.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5.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

   三 广州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对本地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一)对本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1.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使科技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2.促进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3.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对本区域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1.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提高广州市、珠江三角洲和广东省的医疗保健水平

     3.促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4.加快形成社会主义新文明

    (三)对本地生态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1.加快改善广州市的环境

     2.使广州成为“山、城、田、海”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3.促使广州市经济逐步生态化

     4.促进珠江三角洲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

   四 广州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2.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3.着力自身发展与示范带动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原则

     4.“不分所有制、不分隶属关系、不分地域”的三不分原则

     5.“上下联动、内外协作”的原则

     6.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2005~2008年)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五 广州市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

     1.充分发挥广州市科技兴市领导小组在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2.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各部门及区(县)领导在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中的作用

     3.充分发挥市科技咨询顾问的作用,建立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制度

    (二)法规和政策保障措施

     1.继续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

     2.依法推动科技工作计划的实施,把科技进步示范市的任务分解到政府各部门

     3.不断完善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

     4.不断优化科技投融资环境

    (三)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创新

     3.管理创新

     4.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四)管理保障措施

     1.建立科学的管理服务系统,使管理模式转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建立科技示范市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3.建立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系统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六)创造建设科技进步示范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1.加大科技宣传力度,营造尊重科技进步的社会氛围

     2.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

     3.成立广州市科技中介协会

    (七)以CEPA实施为契机,加强穗港科技合作

    (八)加强科技园区和创新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

     1.加强科技园区和创新基地建设

     2.加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

    (九)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

     1.纳米技术专项

     2.中药现代化专项

     3.创新药物专项

     4.广州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

     5.制造业信息化专项

  2006年广州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现状

   一 政府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能力建设明显加强

    1.加强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的政策建设,引导和支持力度取得突破

    2.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稳步推进

    3.市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统筹协调职能进一步完善

   二 开展重点商品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1.专利保护

    2.商标保护

    3.版权保护

    4.海关保护

    5.公安机关执法

    6.质监部门执法

    7.区县执法

    8.展会知识产权保护

   三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一步加强

    1.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成效显著

    2.检察机关全面开展了知识产权犯罪立案监督工作

   四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稳步提高

    1.专利申请量和商标注册量稳步增长

    2.知识产权创造的载体和平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3.知识产权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4.专利技术交易平台逐步扩展并取得实效

   五 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卓有成效

    1.创新形式,加强宣传实效

    2.把握时机,提高宣传效果

    3.激发创造,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4.拓展渠道,提高培训质量

   六 知识产权工作的对外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展

    1.开展高层次的对外交流与宣传

    2.进一步加强与香港方面的业务交流

    3.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受到好评

  广州科技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一 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概况

    (一)国外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概况

     1.国外科技文献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建设和利用情况

     2.国外科学数据资源建设和共享

    (二)国内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概况

     1.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系统阶段

     2.科技文献资源建设进入共建共享发展阶段

   二 广州科技信息资源状况及需求分析

    (一)广州科技信息资源状况

     1.科技文献资源现状

     2.科研共用信息资源现状

     3.科学数据资源现状

     4.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广州科技信息资源需求分析

     1.科技信息资源需求旺盛

     2.利用公共信息机构是获取科技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

     3.对外文科技文献需求强烈

     4.对科研共用信息资源有很高的期望

   三 科技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础条件

    (一)网络环境

    (二)科技信息资源

   四 科技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平台建设的思路

    (二)平台定位

    (三)指导思想

    (四)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2.政府主导,多方共建

     3.整合为主,以用为先

     4.创新机制,规范管理

     5.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建设为中心,以做好服务为宗旨

   五 科技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标

    (一)2005~2007年目标

    (二)2008~2010年目标

   六 科技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框架结构与内容

    (一)科技信息资源

     1.科技文献资源

     2.科研共用信息资源

     3.科学数据资源

    (二)网络技术支撑

     1.重点应用技术

     2.网络技术平台

    (三)信息服务体系

     1.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2.服务网点建设

     3.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四)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宏观管理水平

     2.加强政策、制度建设

     3.保障科技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经费

     4.建立科技信息资源服务的运行机制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6.营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

   七 近期重点建设任务(2005~2007年)

    (一)网络技术平台与门户服务系统建设

    (二)科研共用信息资源建设

     1.科学仪器设备

     2.科技成果

     3.科技项目

     4.检测信息

    (三)科学数据资源建设

     1.生物医药

     2.电子信息

     3.化学化工

     4.现代农业

    (四)服务网点建设

   八 保障措施建设

    1.组织建设

    2.制度建设

    3.经费保障

    4.机制建设

    5.人才队伍建设

   九 效益评估

    (一)社会效益分析

    (二)经济效益分析

  广州发展创意产业的战略思路和对策

   一 广州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广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有利于推动广州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三)有利于推动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

    (四)有利于增强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

    (五)有利于增进广州社会的和谐

   二 广州发展创意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缺乏总体的推进和协调

    (二)创意人才短缺,创意人才队伍未完全成形

    (三)产业发展模式不完整,没有形成有序链条

    (四)创意产业的创新力和整体竞争力不强

    (五)创意产业发展的法制环境还不健全

   三 广州发展创意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文化优势

    (二)经济优势

    (三)科技资源优势

    (四)需求动力优势

    (五)体制改革和政策优势

    (六)对外开放领先优势

   四 广州发展创意产业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战略选择

     1.创新引领战略

     2.产业集群化战略

     3.品牌推动战略

     4.国际化战略

    (四)发展重点

     1.出版发行业

     2.广播影视业

     3.网游动漫业

     4.创意设计和广告业

     5.文化会展业

     6.演艺娱乐业

     7.工艺美术业

   五 促进广州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政府的产业规划引导

    (二)深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和企业运营机制的改革创新

    (三)加大投融资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

    (四)加快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步伐

    (五)进一步提升创意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六)扶持龙头企业,打造创意产业品牌

    (七)抓好创意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八)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严正有序的法制环境

    (九)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

 自主创新研究

  营造自主创新良好环境 加快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战略选择

    (一)加快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1.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广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2.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广州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的迫切需要

     3.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广州应对区域竞争、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功能与作用的必由之路

    (二)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1.高新技术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2.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3.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4.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5.各区、县级市高新技术产业各具特色

    (三)“十一五”时期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1.基本思路

     2.总体目标

   二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与重点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域布局

     1.总体布局

     2.各区(县级市)布局

    (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1.电子信息领域

     2.生物医药领域

     3.新材料领域

     4.先进制造领域

     5.光电子领域

     6.新能源领域

     7.环保领域

     8.海洋生物技术领域

     9.网络游戏动漫技术领域

    (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园区、企业和项目

     1.重点园区(基地)

     2.重点企业

     3.重点项目

   三 加快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上下左右联动

     1.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合力

     2.努力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的科技发展战略,整合创新资源

     3.加强对各区、县级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二)加大政府自主创新投入力度

     1.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较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2.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设立若干专项资(基)金

     3.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资金的支持和鼓励社会资金捐赠

    (三)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

     1.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2.引导各区、县级市发展特色科技、特色产业

     3.加强各园区的互动和协作

    (四)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服务平台和配套环境

     1.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2.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3.完善创业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五)实施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工程

     1.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2.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和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六)实施“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工程”

     1.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2.支持和保护创新型企业家

     3.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4.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

    (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旗舰培育工程”

     1.培育一批重点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

     2.鼓励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4.引导龙头骨干企业提高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

    (八)实施“创新企业成长工程”

     1.设立中小企业发展绿色通道

     2.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3.加快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发展

     4.推动科技型企业在国内外股票交易市场上市

    (九)完善科技创新考核制度

     1.对区(县级市)、市直部门和国有企业进行科技考核

     2.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考核激励机制

    (十)培育创新文化环境和氛围

     1.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促进创新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崇尚竞争的创新文化

     3.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广州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与知名品牌发展研究*

   一 广州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广州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成效

     1.企业专利增长较快

     2.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拥有量位居全国前列

    (二)广州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存在的薄弱环节

     1.企业专利总量不足,发明专利稀少,支柱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专利严重缺乏

     2.知名品牌少,品牌价值偏低,竞争力弱

   二 广州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弱势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取向:偏重于引进外资和国外技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不足,维护和培养自主品牌政策长期缺失

    (二)管理体制:计划手段与市场要求摩擦,企业干部制度、经营方式和产权关系等不利于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

    (三)社会氛围: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中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假冒侵权遏制企业发明创新

    (四)企业规模:企业大多小而分散,研发动力不足和低下;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兼并加速品牌陨落

   三 加快发展广州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与知名品牌的对策建议

    (一)政策转型,突出自主创新主导地位,把发展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培育自主知名品牌作为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体制转型,改革企业干部制度和经营方式,理顺企业资本、技术和品牌的产权利益关系,建立企业专利和品牌发展的内在机制

    (三)开展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联合,整合企业与品牌,从培育区域品牌入手打造国际驰名品牌

    (四)打假扶优,宣传教育,营造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成长的合适土壤

  当前制约广州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一 广州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一)国内主要城市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

     1.北京

     2.上海

     3.深圳

     4.杭州

     5.南京

    (二)广州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

     2.软件人才缺乏

     3.缺乏自主品牌

     4.市场环境不够规范

     5.行业协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 对策与建议

    (一)加速培育“航母”型软件龙头企业,全力打造广州软件品牌

    (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各种交流平台,集中宣传和推介广州软件品牌,为企业走向全国和海外创造条件

    (三)采取多模式、多渠道的方式培养软件人才,确保软件产业的发展后劲

    (四)进一步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和建设软件园区

    (五)充分利用广州作为省会城市的“总部”优势,为软件企业与各大用户牵线搭桥

    (六)整合两个软件行业协会,理顺关系、形成合力

  加强对外科技合作 提升广州自主创新能力

   一 广州开展对外科技合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根据经济科技发展需要,推进科技合作的原则

     2.平等互利,各方共赢的原则

     3.利用境内外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则

     4.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5.发挥优势,注重效果的原则

   二 广州实施对外科技合作的战略选择

    (一)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在特定领域保持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战略

    (二)引进先进技术,快速实现技术发展跨越的战略

    (三)互助互利,共同发展战略

    (四)以多种方式扩散技术,追求最大效益的战略

   三 广州实施对外科技合作的战略目标

    (一)基本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和全方位的科技合作新格局

    (二)提升科技合作的层次和质量,努力使广州在重点领域成为区域国际科技合作中心

    (三)提供更多的适用技术,使广州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技术出口地

   四 推进广州对外科技合作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推进科技合作的政策法规环境

    (二)建好对外科技合作的平台

     1.设施建设

     2.体制和机制建设

    (三)加大“内引外扩”研发机构的力度

    (四)大力推动技术扩散

    (五)建立“广州对外科技合作信息网络平台”

    (六)培育新的重大科技合作项目

    (七)在对外科技合作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八)加强广州市对外外科技合作的宣传引导,树立对外科技合作新形象

 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广州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研究

   一 创建广州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一)创建广州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的意义

     1.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2.发挥资本市场虚拟经济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3.活跃广州资本市场,推动民营资本的集中

    (二)为科技成果提供产业化平台

   二 创建广州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的构想

    (一)广州创建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的优势分析

     1.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2.科技实力雄厚,民科经济充满活力

     3.科技人才实力雄厚,技术市场配套服务不断完善

     4.国际国内资本共聚性明显,资本流动性增强

     5.区域性中心地位日益巩固,后发优势不可替代

    (二)构建广州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的原则

     1.依法建设,合法发展

     2.实行技术商品交易股权化

     3.确保交易过程信息对称

     4.进行市场主体及交易过程规范化

    (三)广州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建设的目标

     1.总体目标

     2.实施步骤

   三 创建广州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的主要任务和建议

    (一)创建广州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的主要任务

     1.建设科技成果资本化平台

     2.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平台

    (二)创建广州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的建议

     1.规定科技资源进场交易

     2.建设多次交易平台

    (三)创建广州区域性科技资本市场需要解决的问题

     1.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2.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广州中心镇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战略*

   一 广州市中心镇发展简况

    1.规划指导,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2.环境改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3.人口集聚,辐射带动效应初现

    4.方法创新,城镇管理水平提高

   二 广州市中心镇产业结构分析

    1.中心镇工业产业内部结构的特点

    2.中心镇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现状及特点

   三 科技创新推动中心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及区、县级市的科技发展情况

    (二)中心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状况

     1.都市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2.民营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3.农业龙头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4.产业集群的创新效应加强

     5.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三)中心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问题

   四 科技创新推动广州中心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发展战略

    (一)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1.吸收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2.科技创新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3.产业优势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4.传统产业升级与现代产业创新相结合

     5.产业结构调整与各项配套改革相结合

    (二)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3.发展重点

    (三)基本思路

    (四)基本战略

     1.集群发展战略

     2.优先发展战略

     3.协调发展战略

     4.创新发展战略

   五 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对中心镇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

    (二)加大对中心镇的科技投入

    (三)完善中心镇科技创新平台

    (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五)强化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技创新的载体作用

    (六)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七)加快引进和培养中心镇科技人才

    (八)建立良好的政府服务体系

  广州流溪湾都市农业星火示范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 都市农业概述

    (一)都市农业的定义及内涵

    (二)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概况

   二 都市农业是广州流溪湾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白云区都市农业的类型及分布

    (二)流溪湾都市农业的需求和供给分析

     1.需求分析

     2.供给分析

    (三)建设流溪湾都市农业星火示范带的必要性

     1.都市农业产业发展迫切需要政府加强规划、科技示范与指导

     2.示范带建设具有极强辐射作用

    (四)广州流溪湾都市农业星火示范带发展规划

   三 广州流溪湾都市农业星火示范带的发展实践

    (一)广州流溪湾都市农业星火示范带规划实施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2.多方联动,资源整合

     3.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4.适当集中,培育龙头

    (二)流溪湾都市农业发展原则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3.控制措施

    (三)项目建设启动和运行机制

     1.项目启动

     2.运行机制

     3.资金筹措

    (四)流溪湾都市农业星火示范带的实践效益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

  “三聚”发展模式 创建高效产业园

   一 “聚焦”总部经济,凸显成本洼地

   二 “聚合”创新资源,凸显创业优势

   三 “聚集”高端产业,凸显创富能力

   四 番禺节能科技园的启示

 科技竞争力研究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竞争力研究

   一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

    (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竞争力比较

    (三)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竞争力欠强致因

   二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竞争力提升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园区技术竞争力

    (二)引进投资,提升科技园区资源转化竞争力

    (三)完善配套政策,提升政府作用竞争力

    (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基础设施竞争力

    (五)改善园区环境,提升园区环境竞争力

    (六)优化治理结构,提升治理结构竞争力

  促进广州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一 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制度环境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秩序需要法律规范或制度保障

    2.从现行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规定和执行情况看,要保持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性,制度的创新同样重要

    3.现行立法缺乏科学性和操作性,实证性研究不足,如不及时进行创新立法就永远摆脱不了滞后和“应付”立法的地位

   二 制度创新的首要课题:政府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中的职责定位

    1.从产权的角度退出市场,使技术开发、中试和市场行为等真正成为企业行为

    2.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主导作用

    3.制定和执行规则,保障公平竞争,促进科技创新,如依法行政、建立企业平等待遇制度、反垄断、打击不正当竞争,制定和制裁侵权行为等

    4.制定有利于科技创新和高新产业快速发展的政府政策,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软环境

    5.改革政府管理和服务体制

   三 通过地方立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模式选择

    1.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立法的几种模式

    2.高新技术产业立法的特征

   四 关于促进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立法建议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模式研究

   一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科学园区主要管理模式

   二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本管理模式

    (一)政府主导

     1.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为政府派出机构

     2.政府直接领导——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模式

     3.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或下属园区中,实行“政企合一”模式

    (二)“一区多园”

    (三)按管委会是否直接管理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又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管理类型

    (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行政区“二区合一”

    (五)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经验

   三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模式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四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建议

    1.坚持“科技经济特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方向,真正做到各种政策“优势叠加”,防止旧体制复归

    2.统筹规划,加强指导协调

    3.园区的管理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不断推进管理创新

    4.建立健全园区决策咨询制度

    5.努力提高园区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

    6.加强和改善园区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创造优良的社区环境

    7.强化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创造更为完善的吸引高新技术投资创业的环境

    8.保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政策在各个园区的相对一致性

  广州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研究

   一 广州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

    1.市场准入的影响

    2.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二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1.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支持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

    2.加快实施自主品牌战略,注重保护知识产权

    3.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提高广州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科技原创力

    4.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

    5.优化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的综合环境,完善相关人才库建设

    6.规范出口秩序,抑制低价竞争

    7.尽快完善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为出口企业提供合格的认证市场

    8.充分利用广州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合应对体系,及时掌握发展动态

    9.借助外力,绕开壁垒

    10.创新产业集群,整合中小企业优势

    11.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传统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

    12.加强谈判协商,实现“正和博弈”

    13.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民营科技研究

  广州民营科技企业制度建设的现状调查

   一 广州民营科技企业制度建设现状分析

    (一)广州民营科技企业制度演进的概况

    (二)广州民营科技企业的产权制度现状分析

     1.产权状况对外比较明晰,对内尚待明晰

     2.产权结构封闭单一,有待开放和多元化

    (三)广州民营科技企业的组织制度现状分析

     1.组织形式基本具备,组织体系有待健全

     2.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尚未形成法人治理结构

     3.决策比较理性,机制有待完善

    (四)广州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制度现状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激励机制尚需加强

     2.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品牌意识欠缺,知名产品较少

     4.企业文化建设认识到位,但行动迟缓

    (五)广州民营科技企业在企业制度建设上存在的差距

   二 加快推进广州民营科技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民营科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二)民营科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紧迫性

   三 完善措施,引导和推进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一)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和推进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要积极引导、具体帮助

     3.要明确工作重点

     4.要做到三个结合

    (二)同心协力,共同营造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1.积极营造民营科技企业创业文化氛围

     2.全社会共同努力,进一步改善民营科技企业的人才创业环境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服务力度

     4.积极搭建民营科技企业和外资企业合作的平台

     5.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其五大分区的开发建设

    (三)调动企业积极性,从民营科技企业内部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1.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对策

     2.建立现代组织制度的对策

     3.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对策

  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实证分析

   一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方式分析

   二 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资金需求现状

   三 样本企业融资需求实证分析

    (一)按调查地区划分的资金需求情况

    (二)按行业划分的资金需求情况

    (三)按企业金融成长周期划分的资金需求情况

   四 小结

  番禺区民营企业研发机制及创新平台建设研究

   一 番禺区民营企业基本发展概况

    (一)番禺区民营企业的主要发展阶段

    (二)番禺区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1.工业经济高速发展

     2.科技型企业增速快

   二 番禺区民营企业研发现状与问题

    (一)企业研发创新现状

     1.企业研发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2.企业自有知识产权正在增多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整体发展不平衡

     2.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机制建设薄弱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2.融资途径仍趋单一

     3.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机制

     4.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三 番禺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评价分析

    (一)科技创新平台的构成

    (二)番禺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分析

     1.番禺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分析

     2.番禺区科技创新平台的运作特点分析

   四 番禺区民营企业研发机制及创新平台建设探讨

    (一)完善民营企业创新机制建设

     1.走出家族式管理模式,健全现代化管理机制

     2.健全企业人才引进激励机制

     3.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三个运行机制

     4.建设创新型文化机制

    (二)建立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平台

     1.建立共性技术公共研发平台

     2.建立技术标准检测服务平台

     3.建立技术交易平台

    (三)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1.构建复合共生型的多元金融体系

     2.完善番禺区人才服务平台

     3.健全区域法律服务平台

     4.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5.大力推动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

     6.注重产学研之间直接关系网络建设

    (四)引导企业提升创新主体地位

     1.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

     2.注重培育企业家精神

     3.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重视民营企业的代际传承

  民营科技企业走上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一 以高科技项目为切入点,高水平起步发展

   二 依托科技园区集群发展,形成规模竞争优势

   三 加快研发基地建设,集聚大批创新型人才

   四 重视知识产权成果,抢占技术制高点

   五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充分依托政策支持

   六 结束语

广州市科技局:《2006年广州市科技工作总结及2007年科技工作安排》,2007年3月。

舒扬、蔡刚强等:《2006年:中国广州科技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李江涛、蒋年云等:《2007年: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中心,http://www.sipo.gov.cn/sipo/sjzx/。

李江涛、蒋年云等:《2006年: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郝远:《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制度选择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李江涛、蒋年云等:《2005年: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赵美、于春田:《对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贡献度的测算》,《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5期。

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

赵玉林:《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2月。

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广州经济社会形势与展望》,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2005年。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科技工作年报》,2002~2005年。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科技经济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选编(十八集)》,2005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10月。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五”计划》,2001年7月。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五”计划》,2001年7月。

张广宁:《政府工作报告》,2003~2005年。

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国科发财字〔2005〕295号),2005年7月18日。

《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交流会情况通报》,《科技日报》2005年5月13日。

《以创新的模式推进中国科技信息事业的发展——访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长师昌绪院士》,《科技日报》2005年7月27日。

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战略研究》,www.chinainfo.gov.cn。

《国内外科技信息行业发展趋势》,http//active.chinainfo.gov.cn/turn。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小明:《信息内容服务业的机制研究究》,www.ibe.ceigov.cn/template/economist/doc.2004.2.1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4]55号),颁布日期:2004年7月3日。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深入开展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www.most.gov.cn/kjbgz/index.htm,2005年4月19日。

《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服务自主创新战略》,www.Byonline.net/article,2005年9月1日。

《国内外科技信息行业发展趋势》,www.active.gov.cn/turn,2005年8月3日。

孙枢等:《美国科学数据共享政策考察报告》,《中国基础科学》2005年第5期。

魏淑艳:《国外科技资源共享的有益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9期。

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崔保国主编《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叶辛、蒯大申主编《创意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004年广州市专利申请和授权的统计分析报告》,广州市知识产权局提供资料。

佚名:《盘点2005:我市知识产权工作五大亮点》,广州知识产权信息网,2006年1月19日。

《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资料。

《广州统计年鉴(2005)》,第612~613页(1995~2004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相关资料计算)。

《南方日报》2006年4月25日。

《培育驰名商标,助推品牌成长》,《人民日报》2006年4月26日。

梁志扬、梁小平等:《广州名牌战略初显成效》,《广州日报》2005年9月20日。

《广州统计年鉴》1989~1994年各年大中型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技术跨越战略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科技部:《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04》,科学出版社,2004。

倪鹏飞等:《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发展报告,2004》,科学出版社,2004。

范柏乃:《城市技术创新透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广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社会白皮书2005~2006》,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风险投资》,《中国风险投资》2002年第1期。

吴晓求:《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对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战略意义》,《现代金融:理论、政策、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我市今年民营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任务》,《广州市民营科技型企业协会简报》2002年第22期。

〔美〕约·阿·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

厉以宁:《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湖南出版社,1997。

鞠青:《“一乡一品”星火燎原》,《人民日报》2002年9月13日。

方旋:《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张平:《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评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黎金钊、张文方:《中心镇建设中的区域产业聚集分析》,《乡镇经济》2003年第12期。

曲少杰:《广州中心镇的城市化发展建设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第4期。

章淑华等:《加快广州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羊城论丛》2003年第1期。

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科技工作年报》,2002~2005年。

广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专题规划》,2003年5月16日。

赵彦云等:《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际竞争力研究》,《管理世界》2001年第4期。

刘希宋等:《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模型》,《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钟书华:《科技园区管理》,科学出版社,2004。

火炬计划统计网:http://www.chinatorch.gov.cn。

广州开发区:《2005年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2006年5月。

张捷:《创新源头活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7月17日。

庞彩霞:《一个平台 一串成果——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主创新之路》,《经济日报》2006年7月27日。

《2004年度广东省火炬计划统计资料》(内部资料),2005。

张克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的比较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钟坚:《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鲍克:《中国开发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

陈昭辉、董巍东:《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政府行为创新》,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张召堂:《中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韩伯棠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次创业”发展途径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1期。

张继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建议》,《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7期。

阎文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中国经贸导报》2004年2期。

代帆:《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模式比较研究》,《特区经济与港澳台经济》2002年8期。

陈柳钦:《论技术贸易壁垒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2001年第11期。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第232~234页。

张硕:《我国已步入贸易摩擦多发期》,《中国贸易救济》2007年第4期、第5期。

郑晗:《试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我国的出口贸易》,《浙江学刊》2002年第2期,第147~150页。

易露霞:《欧盟“绿色双指令”对广东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生态经济》2006年第7期。

广州市统计局:《广州统计年鉴》(2000~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

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科技工作年报》(2000~2005)。

王晓玲:《广州民营经济年鉴(2004)》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全国工商联课题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2005)。

单东:《民营经济论》,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邓荣霖:《现代企业制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高程德:《现代公司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Rebel A. Cole,John D.,Wolken R.,Louise Woodburn,“Bank and Nonbank competition for small business credit:evidence from the 1987 and 1993 national survey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s”,Federal Reserve Bulletin,www. ideas.repec.org,1996.

Petersen,Mitchell A.,Raghuram G.Rajan,“The benefit of lending relationship:Evidence from small business data”,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4,49:3-37.

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第67~70页。

李丽霞、徐海俊、孟菲编著《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第36~37页。

王俊寿:《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策略与金融创新》,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科技部:《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

单东:《民营经济论》,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