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4

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6-2017)图书

Beijing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2016-2017)

SSAPID:101-5021-1958-65
ISBN:978-7-5201-0832-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2016年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领域的主要动态和进展,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问题,并对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做出了展望。展望2017年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改革、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将会取得更大进展。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乡一体化蓝皮书
编 辑:王玉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皮书数据库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Ⅰ 总报告

  B.1 2016年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

   一 城乡一体化进展

    (一)继续疏解非首都功能,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实施供给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城乡新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

    (三)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

    (四)深化改革、强化治理,构建城乡和谐宜居环境

    (五)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社会民生

   二 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与存在的问题

    (一)落实首都战略定位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二)城乡一体化改革进展滞后

    (三)农村经济转型困难,农业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四)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过大

    (五)农村综合承载能力不足,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三 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展望

    (一)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二)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更加全面深化

    (三)多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Ⅱ 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B.2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一)北京市城乡结合部范围

    (二)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情况

   二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典型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朝阳区“一绿”试点乡工作进展

     1.常营乡探索区域统筹,有效实现转居资金平衡

     2.来广营乡坚持乡镇统筹,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3.豆各庄乡把握试点政策,实现转居成本极大压缩

     4.将台乡依托区级统筹,破解土地指标平衡难题

     5.南磨房乡壮大集体经济,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

     6.太阳宫乡成立领导小组,优先解决转居转工问题

    (二)海淀区城乡一体化工作进展

     1.“三资”管理逐步制度化

     2.“四化建设”推进城市化

     3.转居工作实现统筹化

   三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典型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成果

    (一)以区域统筹促协同发展

    (二)以审批下放促效率提升

    (三)以产业融资促结构转型

    (四)以整建制转居促市民化进程

   四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典型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集体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产业项目审批较慢

    (二)产业升级压力较大,集体经济发展受限

    (三)产权制度改革问题遗留,集体资产处置“两头难”

    (四)公共服务需求多元化,传统管理模式难以为继

   五 对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统筹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

     1.市级层面强化制度统筹

     2.区级层面强化事项统筹

     3.乡镇层面强化利益统筹

    (二)明确功能定位,推进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1.解决区域规划与产业发展的问题

     2.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

    (三)强化市场机制,加快城乡要素合理化配置

     1.发展城乡一体的要素市场

     2.构建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3.优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树立大资管*理念,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

     1.以大资管理念创新集体资产管理方式

     2.建立集体资产委托代理结构

     3.逐步实现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

  B.3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格局分异研究

   一 研究区域

   二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一)经济空间分异程度

    (二)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关联形式

    (三)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分异格局分析

     1.2005年经济空间分异格局

     2.2010年经济空间分异格局

     3.2015年经济空间分异格局

   三 结论及优化对策

    (一)优化特色产业结构,促进功能合理定位

    (二)深化经济节点交通,增强区域协作互动

    (三)细化利益协调机制,保障经济协同发展

    (四)有效治理首都大城市病,促进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

  B.4 做好服务工作 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保驾护航

   一 推进“两规合一”,促进城市规划转型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相互融合

   二 巩固不动产统一登记成果,厘清城市副中心家底

   三 梳理一级开发在施项目,推动土地储备模式转型

   四 加大力度查处闲置土地,全面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五 加强耕地保护,努力建设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

  B.5 创新产业融资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一 基本情况

    (一)基金成立宗旨和原则

    (二)基金设立方式

    (三)基金组织结构

    (四)基金运行方式

    (五)实际进展

   二 对城乡结合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

    (一)投资带动,促进城市功能疏解

    (二)规范运营,提供产业启动资金

    (三)融资增信,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四)引导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 几点建议

    (一)完善新型产业融资机制运行的制度体系

    (二)厘清政府与市场职能界限,实现产业基金市场化运行

    (三)逐步设立市级层面的产业引导基金

    (四)成立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市级项目库

  B.6 落实新发展理念 开辟山区城镇化新路径

   一 概况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项目进展缓慢

    (三)实施机制

     1.土地平衡

     2.资金平衡

   二 问题与建议

    (一)项目审批问题

    (二)资金筹集问题

    (三)“村自为战”问题

    (四)转居遗留问题

   三 进一步思考:“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城镇化道路出现了问题

    (一)目标——由抓经济建设到抓社会建设

    (二)重点——由大城市到小城镇

    (三)手段——由城市管理手段管理乡村到建立城乡有别的规划管制体制

    (四)体制——由村自为战到乡镇统筹

    (五)主体——由政府包揽到以集体经济为核心

  B.7 以农民市民化为抓手,着力推进农村城市化

   一 基本情况

   二 农村城市化进展:拆迁、转居和绿化任务全部完成

    (一)2004年完成绿化实施任务

    (二)2009年完成全部拆迁安置任务

    (三)2015年完成全部整建制转居工作

    (四)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

    (五)产权制度改革统筹解决遗留问题

    (六)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三 农村城市化机制创新

    (一)探索统筹机制,有效实现转居资金平衡

    (二)成立领导小组,圆满完成转居工作任务

   四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集体土地利用存在资金平衡和规划手续不全等问题

     1.自征自用土地存在规划手续不全问题

     2.征为国有土地存在资金平衡困难问题

    (二)产业发展断档带来社会隐患

    (三)转居人口就业存在技能和意愿两大错位

    (四)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的大量人口使社会管理承担较大压力

   五 几点启示

    (一)合理下放相关审批权限是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城乡一体化的阶段目标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转变工作理念,坚持依法行政

  B.8 关于依托平房区和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构建“大城管”体制的研究

   一 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创新的战略意义

    (一)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二)是深化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治理“大城市病”难题的职责使命

    (三)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与核心区职能定位相匹配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

    (四)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区”的现实需要

   二 东城区城市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一)平房区、老旧小区的突出问题是“总量大、分布广、管理难”

    (二)平房区和老旧小区存在的各种问题的管理方面的原因

     1.常态化的城市管理机制尚未建立

     2.城市管理服务的社会化参与不够

     3.条块管理的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4.仍然面临诸多制度政策障碍

   三 东城区推进城市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一)基本原则

    (二)总体思路

   四 依托平房区和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构建“大城管”体制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一)创新推进平房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二)积极探索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模式

    (三)着力构建完善“大城管”体制机制

  B.9 标本兼治缓解北京交通拥堵

   一 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工作发展历程

   二 2016年北京缓堵工作成效

    (一)有序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

    (二)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有效改善绿色出行环境

    (四)深化交通重点领域改革

    (五)推进智慧交通与科技交通建设

   三 北京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四 缓解北京交通拥堵对策建议

 Ⅲ 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

  B.10 东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路径研究

   一 旧城保护的实践探索与方向

   二 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试点探索的经验

    (一)市区联手高位统筹,政企合作优势互补

    (二)鼓励社会参与,拓展共治层次

    (三)传承文化传统,优化社会结构

   三 当前有机更新试点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一)房屋腾退及空间整理难

    (二)公房资产有效盘活难

    (三)新老居民融合难

    (四)区域发展定位难

   四 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的思考与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区政府主责,政企合作实施

    (二)激发社会活力,探索多元共治长效机制

    (三)挖掘地方特质,打造中华文明“金名片”

    (四)坚持积极而稳妥的方针,避免运动式推进

  B.11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西山及其东麓地区宗教文化遗存资源利用的相关问题探讨*

   一 西山及其东麓地区宗教文化遗存资源

    (一)列入保护名录的宗教文化遗存资源数量、类型及其分布

    (二)未列入保护名录的宗教文化遗存资源

   二 西山及其东麓地区宗教文化遗存资源的优势与特征

    (一)佛教和道教遗存是区域内最具优势的宗教文化遗存资源

    (二)皇家宗教文化遗存是北京800年都城史最具特色的文化遗存之一

    (三)遗存展示了一幅与封建皇权及其都城共兴废的宗教文化历史画卷

    (四)宗教文化遗存分布与不断强化的人口及产业集聚间形成空间耦合

   三 现阶段西山及其东麓地区宗教文化遗存资源的利用情况

   四 西山及其东麓地区宗教文化遗存资源利用的相关问题探讨

  B.12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 历史文化资源现状

    (一)历史上的模式口

    (二)历史文化资源

   二 模式口保护区现状

   三 应对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

     1.完善法律法规

     2.成立保护委员会

    (二)保持活态

    (三)发展文化产业

   四 小结

 Ⅳ 城乡土地利用

  B.13 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 科学布局生产、生态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 土地供应有保有压,为协同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用地保证

   三 严控新增、疏解盘活存量,大力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发展

   四 深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B.14 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 北京近年土地出让相关政策及变化

   二 北京市2016年土地出让市场现状分析

    (一)北京市2016年土地出让市场概况

    (二)北京市2016年土地出让市场分析

     1.土地出让类型分析

     2.土地出让价格分析

   三 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存在的不足

    (一)出让方式存在缺陷

    (二)远郊开发区地价被低估

    (三)土地开发利用受到限制

   四 完善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出让方式

    (二)完善远郊区县开发区基准地价定制工作

    (三)重视轨道交通建设

  B.15 乡镇统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的“五本账”

   一 南街片区工业大院改造“五本账”的转型机制解析

    (一)人口账:流动人口规模大幅减少

    (二)土地账:“拆多建少”的旧宫模式

    (三)规划账:城规土规合一

    (四)资金账:资金总体平衡

    (五)产权账: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的边界

   二 旧宫模式的可复制性探讨

    1.产业升级

    2.片区实施

    3.土规封顶

    4.区域平衡

    5.产权清晰

 Ⅴ 新农村建设

  B.16 2016年北京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一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生态优先,“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提质增效,“转”方式带来增长

    (三)量水发展,“节”水效果进一步显现

    (四)改革成为“创新”动力

    (五)新农村建设体现“共享”成果

    (六)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连续八年保持“两个快于”

   二 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B.17 适应新形势 落实新要求 推动郊区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B.18 区域比较视角下的北京星级休闲农园发展水平、不足及其对策*

   一 基于区域比较的北京星级休闲农园发展现状

    (一)经营规模分析

    (二)经营类型分析

    (三)从业人员分析

    (四)经营效益分析

    (五)空间布局分析

   二 基于区域比较的北京星级休闲农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数量逐年增多,以中小规模为主

    (二)产业类型丰富多样,但特色不够突出

    (三)吸纳就业能力不强,但农民收入增加较多

    (四)发展前景良好,但市场效益不足

    (五)空间分布均匀,但集聚效应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 借鉴区域经验,加快北京星级休闲农园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政策支持

    (二)加强规划引领

    (三)突出文化特色

    (四)实施“互联网+”

    (五)强化品牌培育

    (六)融入京津冀合作

  B.19 北京市农民住宅财产性收益实现路径研究

   一 农民住宅财产性收益研究意义

    (一)农宅财产性收益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力支撑

    (二)农宅利用将成为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主要抓手

    (三)农民住宅财产性收益提高是扶贫攻坚的重要渠道

   二 北京市农民住宅财产性收益现状分析

    (一)抽样村庄基本情况

     1.抽样村庄占全市村庄的2%

     2.农宅租赁已成为三成调研村庄的支柱产业

     3.调研村庄居民财产性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农宅收益情况分析

     1.农宅半数以上来源于自建,10%的农户拥有两套以上住房

     2.农宅利用情况

      (1)已有17.6%的农宅用于经营

      (2)经营方式以个人经营和出租给他人居住为主

      (3)集体统一开发利用农宅收益明显较高,但未形成规模

      (4)经营效果未达到主观预期

     3.引入社会资本的情况

      (1)有15.8%的村落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宅经营

      (2)社会资本经营效果较好

   三 农民住宅财产性收益实现的主要模式

    (一)政府主导规划,引入社会资本运营

     1.实现路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集体组织、企业融入的“四位一体”的整合式发展路径

     2.主要特点

      (1)政策集成使用,成果见效快

      (2)社会资本投资数额较大

      (3)集体权益保障到位

      (4)收益较高

     3.整体收益状况

      (1)集体经济组织享受租金和运营收益

      (2)入农宅利用专业合作社的村民享受租金+分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待遇

      (3)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集体分红+工资+其他带动收益

     4.优势分析

      (1)有助于农宅经营快速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2)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能够有效保障农民的收益权

     5.模式推广影响因素

      (1)政策集成的普适性

      (2)自上而下的产业定位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

      (3)优质社会资本的投入愿望

    (二)集体统一改造,引入企业开展运营

     1.实现路径:集体回收农宅、农民变股东、社会资本辅助运营的三位一体的共享式发展路径

     2.主要特点:集体主导,村民配合,利益共享

      (1)集体经济组织主动性强,发挥作用明显

      (2)受集体经济组织领头人的发展理念影响较大

      (3)股权设置和利益分配机制是关键

     3.整体收益状况:以股份分红收益为主,工资性收益为辅,农民住宅财产性收益水平较高

     4.优势分析

      (1)村为单位,农民主体,实施效率较高

      (2)规模化推进,易形成集聚效应

      (3)集约式发展,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4)政策和资源支撑,降低了开发运营风险

     5.模式推广的影响因素

      (1)对村集体带头人的素质要求高

      (2)村集体的经济实力

      (3)政府的支持

    (三)社会资本投入,租赁农宅开展运营

     1.实现路径:农民与社会资本直接对接,农民获取买断式农宅财产性收益

     2.主要特点

      (1)农户与社会资本间的不对称性

      (2)运营方式灵活多变

      (3)不利于资源保护

     3.收益状况分析

      (1)农户获得租金较低

      (2)村集体经济组织权益缺乏保护

      (3)社会资本投入资金成本小,收益较高

     4.优势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

     5.模式推广的影响因素

      (1)缺乏统一引导和规划,集体利益未得到保障

      (2)农民住宅财产性收益较低

      (3)社会资本容易陷入与农户的矛盾纠纷泥潭

    (四)个体利用农宅,独立开展经营收益

     1.实现路径:自主投入,自主运营,自负盈亏

     2.主要特点在于准入门槛低、经营方式灵活

     3.整体收益状况: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波动较大,收益相对较低

     4.门槛低、投入低、经营灵活是其主要优势

     5.收益低、抗风险能力差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宅的整体收益相对较低且经营能力较弱

      (2)同质化严重

      (3)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城市消费群体需求

   四 北京市农宅利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缺乏针对性,开发利用无章可循

    (二)多数集体经济组织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三)农民收益较低,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

    (四)农宅利用模式趋同,未能形成差异化

   五 合理开发利用闲置农宅相关政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政策配套,加强制度保障

    (二)强化集体组织作用,维护农民利益

    (三)加强政府监管管理,保障各方权益

    (四)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加快开发利用

  B.20 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能力“补短板”问题研究*

   一 农村污水处理短板状况*

   二 形成农村污水处理能力短板的主要原因

   三 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能力“补短板”的几个着力点

  B.21 平谷区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和研究路径*

   一 平谷区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二 平谷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缺产业

     1.产业支撑未形成

     2.主导产业没特色

    (二)缺统筹

     1.缺少规划统筹

     2.缺少项目统筹

    (三)缺机制

     1.土地有效利用机制不健全

     2.资金统筹机制不健全

     3.引入社会资本有效机制不健全

    (四)缺生活

     1.破坏了农村田园化

     2.没有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三 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及启示

    1.坚持产业为先,处理好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2.坚持生态引领,处理好美丽乡村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关系

    3.坚持各方共赢,处理好美丽乡村建设与各主体的关系

    4.坚持服务首都,处理好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产业的关系

   四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明确一个工作方案

    2.设立一个专项基金

    3.培育一批特色产业

    4.打造一批乡村风貌

    5.建立一个组织架构

    6.做好一批制度保障

 摘要

 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编委会

2016年,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城乡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北京市继续疏解非首都功能,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一般制造业、农林牧渔业和批发零售业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新设企业数分别增长12.77%、26.76%、22.53%。2016年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35家,拆除和清退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17家,涉及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调整疏解商户2.8万户。2016年,北京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城乡新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6.7%。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0.6∶19.7∶79.7,调整为0.5∶19.2∶80.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万元。2016年,北京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深化调整城市空间格局。中心城服务保障功能不断改善,自2014年到2016年年底,全市累计签订改造协议、搬迁腾退及修缮加固12万多户,累计完成投资1300多亿元。古都风貌保护和环境改善得到强化,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编制完成通州、房山、大兴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顺义、延庆、平谷金海湖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获批,稳步推进功能性特色小城镇建设、低效用地开发利用、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一绿”地区城市化和“二绿”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第一批试点朝阳6个乡已完成90%腾退任务、农民全部整建制转居,启动第二批朝阳5个试点乡和大兴旧宫镇城市化建设。2016年北京深化改革、强化治理,构建城乡和谐宜居环境,出台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意见,持续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实现平原地区生态林管护全覆盖,完善山区生态林补偿政策,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6年,北京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社会民生,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530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9%。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还显现出一些问题,主要是改革进展滞后,农村地区面临资源重新配置、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等重大问题。农村经济转型困难,农业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过大。农村综合承载能力不足,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展望未来,落实首都战略定位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非首都功能疏解将加速农村产业业态、空间形态、人口结构和人居环境的优化提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空间开发模式、城市与社会治理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地区发展资源的系统更新;城乡规划体制的调整,城市和土地规划两图合一以及新一轮规划的修编,将推动区域规划实施单元的优化调整,打破城乡二元的要素分割,促进城乡资源统筹协调、成本收益平衡,有助于农村集体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的改革创新,推动未来区域发展空间资源的集约优化配置,提升整体产出水平,突破农村城市化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瓶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动力,将直接带动北京东南部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1.北京市人民政府:《2017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2.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3.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4.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李永进、张士运:《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价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郭光磊:《大资管背景下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12月26日。

3.北京市农工委、城乡办相关资料。

4.朝阳区农委、农经办相关资料。

5.海淀区农工委相关资料。

《北京市统计年鉴》2005~2015年、《天津市统计年鉴》2005~2015年、《石家庄市统计年鉴》2005~2015年、《唐山市统计年鉴》2005~2015年、《秦皇岛市统计年鉴》2005~2015年、《邯郸市统计年鉴》2005~2015年、《邢台市统计年鉴》2005~2015年、《保定市统计年鉴》2005~2015年、《张家口市统计年鉴》2005~2015年、《承德市统计年鉴》2005~2015年、《沧州市统计年鉴》2005~2015年、《廊坊市经济统计年鉴》2005~2015年、《衡水市统计年鉴》2005~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5~2015年等涉及县市统计年鉴,搜集各县市各年份总人口数、地区生产总值数据。

1.北京市城乡办、朝阳区调研资料。

2.北京市朝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集朝阳区城乡结合部产业引导基金2015年度投资项目合作机构的公告》,http://fagaiwei.bjchy.gov.cn/2015/0923/1 886.html。

3.郭亮、赵云锦、陈运璇:《北京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模式分析》,《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第9期。

4.刘兴先、文晖:《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市海淀区城乡结合部为例》,《中国农村金融》2012年第8期。

5.袁钢、路国华:《新常态下城镇建设投融资与产城融合问题的思考》,《城市》2015年第5期。

1.北京市城乡办相关资料。

2.朝阳区农委、农经办及乡镇调研资料。

1.《北京市2015年暨“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统计信息网,http://www.bjstats.gov.cn/tjsj/tjgb/ndgb/201603/t20160329_346055.html。

2.北京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科学发展 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0〕42号)。

3.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

1.莎伦·佐金:《裸城:原真性城市场所的生与死》,刘蔚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陈军义:《东城区文保区平房改造和保护研究》,载《东城调研》,2016,非公开出版物。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4月30日。

4.北京市东城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东城区总体发展规划(2011~2030)》,2011,非公开出版物。

1.佟洵:《北京佛教文化特质与价值》,《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2.岳升阳:《以西山文化带展示中国多元文化》,《北京观察》2016年第7期。

3.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规划建设》,2005。

4.张自然:《〈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解读》,《政策之窗》,2012。

5.杨开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历程与战略选择》,《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3期。

6.北京市文物局:《文博数据》,http://www.bjww.gov.cn/wbsj/index. htm。

7.佟洵:《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0期。

8.何孝荣:《辽朝燕京佛教述论》,《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0期。

9.佟洵:《佛教在元大都传布的历史考察》,《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0.杨靖筠、于洪:《门头沟区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11.牟钟鉴:《宗教文化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1.张占录、张远索:《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与土地市场交易现状分析》,《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2.赵娅:《对不同土地出让方式的理论和实证比较——基于拍卖理论并以北京市土地市场为例》,《南开经济研究》2012年第8期。

3.张远索:《北京市土地出让市场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第2期。

4.谷一桢、郭睿:《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以北京市八通线为例》,《经济地理》2008年第3期。

1.《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28日。

2.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7月。

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1日。

4.北京市农委、市农业局、市国土局、市园林绿化局等:《“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计划》,2015年12月。

5.《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新华网,2015年8月23日。

1.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16》,http://www.bjstats.gov.cn/nj/main/2016-tjnj/zk/indexch.htm。

2.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报告》,上海农业,2016-01-26,http://e-nw.shac.gov.cn/snzt/fzbaogao/2015bg/201601/t20160126_1603728. html。

3.《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上线百度地图》,人民网,2015-08-29,http://bj.people.com.cn/n/2015/0829/c372724-26170538. html。

4.《京津冀签署协议共推休闲农业协同发展》,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2016-11-07,http://www.hebei.gov.cn/hebei/11937442/10765642/12737612/12737652/13618906/index.html。

1.赵树枫、李廷佑、张强、黄序等编《农村宅基地制度与城乡一体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1.北京市政府:《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2013。

2.北京市政府:《进一步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16年7月~2019年6月)》,2016。

3.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2016。

4.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公报》,中国水利出版社,2013。

5.环保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2013。

6.北京市水务局等部门:《常熟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营情况调研报告》,2016。

7.李冠杰:《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现状与对策》,《新西部》(理论版)2015年第29期。

8.韩菲:《北京市农村污水治理问题浅析和对策研究》,《山西农经》2016年第6期。

9.常敏等:《乡镇污水治理的市场化改革模式及推进路径研究》,《浙江学刊》2014年第6期。

10.郑永旭:《小型化、分散式处理城市污水的对策分析》,《城市观察》2015年第2期。

1.胡胜全:《新农村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监利片区的调查》,《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39(2)期。

2.李华:《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年第3期。

3.程必定:《中国的两类“三农”问题及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思路》,《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8期。

4.王峰玉等:《信阳郝堂村村庄规划整治探索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小城镇建设》,2015。

5.何丽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传统生态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