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54

农民工城市认同与市民化意愿研究图书

Study on Urban Identity and Citizenization Willingness of Migrant Workers

SSAPID:101-3970-2339-66
ISBN:978-7-5201-2983-1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分析了贵州省城镇化的进程,贵州省农民工的数量、规模、流动特点、经济状况、文化需求等基本情况;其次详细阐释了贵州省农民工城市认同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贵州省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贵州省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再次分析了贵州省农民工城市认同和市民化意愿的功能;最后回顾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政策,并提出了提高贵州省农民工城市认同和市民化意愿的对策。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康红梅
编 辑:吴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附录二 《农民工城市认同与市民化意愿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三 《农民工城市认同与市民化意愿研究》部分访谈记录

 附录一 《农民工城市认同与市民化意愿研究》问卷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农民工城市认同与市民化研究的文献梳理

   一 关于农民工城市认同的文献回顾

    (一)关于认同研究的文献概况

     1.关于“认同”概念的理解

     2.地域认同

     3.社会认同理论

     4.政治认同理论

    (二)中国农民工问题及其认同研究文献回顾

     1.农民和农民工概念梳理

     2.关于农民工认同问题研究的溯源

   二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文献梳理

    (一)国内关于农民工市民化及市民化意愿的研究

     1.农民工市民化的含义

     2.国内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3.国内关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研究

     4.国内研究述评

    (二)国外关于农民市民化及市民化意愿的文献梳理

   三 城市认同和市民化意愿的关系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 研究内容和思路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

   四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贵州省城镇化的进程

  第一节 贵州省城市化发展的过程

   一 贵州省城镇化进程简介

   二 贵州省各城镇的等级分布情况

  第二节 贵州省城市化发展现状简介*

   一 贵州省城镇化情况简述

    (一)全省城镇化率的总体情况

    (二)各市(州)城镇化率情况分析

     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情况

     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情况

    (三)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社会消费情况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

   二 贵州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人口城镇化水平偏低

    (二)城市结构不合理

    (三)各州市城市的城镇化综合水平较弱

   三 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导产业欠缺

    (二)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四)城乡制度二元性的制约作用

    (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四 提高贵州省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主导产业

    (二)增加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投入,提高其素质

    (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快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市民化创造条件

    (五)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第三章 贵州省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贵州省农民工的规模和特征*

   一 流动人口的总体情况

    (一)流动人口数量多、规模大、净流出为主并呈现区域性特征

     1.全国农民工的规模和分布情况

     2.贵州农民工的数量和规模

     3.年龄分布

     4.性别和婚姻情况

     5.文化水平

     6.技能培训情况

    (二)流入的务工地大部分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或地区

    (三)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分年龄段呈现流动动机差别

   二 流往外省人口的主要特征

    (一)流往外省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1.全国农民工跨省流动情况

     2.贵州省的具体情况

    (二)流往外省的农民工分布地域比较集中

   三 省内流动人口的具体特征

    (一)县(市、区)际流动和县(市、区)内部流动的规模基本相当

    (二)省内人口内部流动的动机主要是务工经商和随迁家属,并呈现性别差异

    (三)省内内部人口流动群体以青壮年为主

    (四)省内内部流动人口的教育程度偏低,主要是小学和初中学历

   四 省外流入人口的主要特征

    (一)省外流入人口主要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邻省

    (二)省外流入人口主要以务工经商为主要流动动机

    (三)省外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

    (四)省外流入人口年龄结构分布集中,以青壮年为主

    (五)外省流入人口主要就职于服务业和工业

  第二节 贵州省农民工的经济收入情况

   一 农民工的就业情况

   二 农民工的收入情况

  第三节 贵州省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情况

   一 农民文化需求的现状*

    (一)农民工文化需求缺失的具体表现

     1.农民工文化娱乐时间缺乏

     2.农民工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单调

     3.农民工文化娱乐空间狭小和文化娱乐器材缺乏

   二 农民工文化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文化资源

    (二)文化机会

    (三)文化途径

    (四)文化能力

   三 农民工文化需求的环境处境分析

    (一)政策和制度环境

    (二)文化教育环境

    (三)舆论和服务环境

   四 建构农民工文化需求支持体系

    (一)农民工文化需求支持体系的总体框架

    (二)农民工文化需求支持体系的核心内容

     1.制度支持系统

     2.教育支持系统

     3.舆论支持系统

     4.服务支持系统

     5.自主能动支持系统

   五 提高农民工文化福利水平和满足其文化需求的可行路径*

    (一)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二)财政层面加大投入

    (三)社会层面增加关注度

 第四章 贵州省农民工城市认同中的社会认同与地域认同分析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变量的操作化和研究假设*

   一 农民工城市认同概念及操作化

   二 研究假设

    (一)职业能力假设

    (二)网络资本假设

    (三)制度排斥假设

   三 样本简介

  第三节 农民工城市认同中的社会认同和地域认同

   一 农民工社会认同和地域认同现状

   二 农民工城市认同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农民工群体社会身份认同的因素

    (二)影响地域认同的因素

   三 社会身份认同和地域认同影响因素的异同分析

  第四节 农民工城市认同模式

   一 农民工城市认同的共时性模式

   二 农民工城市认同的历时性模式

    (一)浅表性城市认同

    (二)渐强性城市认同

    (三)融入性城市认同

    (四)矛盾性城市认同

  第五节 影响农民工城市认同的社会认同与地域认同的因素

 第五章 贵州省农民工城市认同中的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情况

  第一节 农民工政治认同和参与的具体情况

   一 农民工的权利意识

   二 农民工的政治认同情况

    (一)对政治与生活关系的评价

    (二)农民工对政府网站、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的关注及参与情况

    (三)农民工所关注的政策类型

    (四)政治制度的价值判断

    (五)对利益冲突的态度

   三 农民工政治认同的特征

    (一)从程度上看,处于认同的较低层次

    (二)认同的主体性不强

    (三)政治参与机制不完善

  第二节 农民工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影响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客观环境因素

   二 影响农民工政治认同的主观因素

  第三节 提升农民工政治认同的相应策略

   一 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一)坚持人民主体性地位,提升执政能力

    (二)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整合功能

     1.执政党要重视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发展目标

     2.执政党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

   二 规范政府行为,加强政府部门的自身建设

    (一)约束政府行为,勇担社会责任

    (二)提高政府公信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1.服务型政府以“责任”为前提

     2.服务型政府以“法治”为根基

     3.服务型政府以为“公众服务”为宗旨

   三 完善各项制度,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三)为农民工提供教育、就业、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服务

    (四)增加农民工收入水平,实现其体面劳动

    (五)健全农民工各项政治参与的制度

     1.贯彻实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要完善相应的基层自治制度

     3.完善信访制度和司法救济制度

   四 从组织构建角度来保护农民工权益

   五 提高农民工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意识和参与能力

 第六章 贵州省农民工市民化情况分析

  第一节 国外农民市民化的情况

   一 英国强制性的农村劳动力市民化

   二 日本的综合式农村劳动力非农化

   三 美国自由进行的市民化模式

   四 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非农化转移模式

  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分析

   一 农民工市民化困境的条件分析

    (一)城市化为农民从事非农业活动提供了发展机会

    (二)制度藩篱形塑了农民工的边缘身份

   二 农民工市民化困境的现状分析

    (一)农民工的文化程度

    (二)较低的经济收入

    (三)较低的技能

    (四)农民工的住房情况

    (五)不太完善的社会保障

    (六)职业风险大

    (七)子女教育及其他问题

  第三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

   一 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价值

   二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三 加强职业安全保障

   四 提供教育制度保障

   五 加快小城镇发展,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第七章 贵州省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分析

  第一节 农民工市民化期待分析

   一 就业、社会保障和子女入学的期待

   二 农民工市民化期待的年龄差异

   三 打工时间长短影响农民工的市民化期待

   四 文化水平影响农民工的市民化期待

  第二节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现状分析

   一 绝大部分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强烈

   二 打工时间长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更强烈

   三 越年轻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强

   四 文化水平高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强烈

   五 大多数农民工成为中小城市市民的意愿强烈

   六 文化水平越高的农民工成为大城市市民的意愿更强

   七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成为大城市市民的意愿更强烈

  第三节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 研究假设、样本特征和变量选择

    (一)研究假设

    (二)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特征

    (三)变量选择

     1.因变量选择

     2.自变量选择

   二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分析

    (一)贵州省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影响的方向和预先的假设不完全一致

    (二)个体特征、务工年限对贵州省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比较明显

    (三)制度环境和经济收入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比较显著

    (四)家庭情况和社会活动参与情况对农民工市民化具有影响,但是影响力较小

 第八章 贵州省农民工城市认同与市民化意愿的关系

  第一节 农民工城市认同和市民化意愿关系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变量的操作化和研究假设

   一 变量选择

   二 研究假设

  第三节 农民工城市认同对其市民化意愿影响的具体分析

   一 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状况及对其市民化意愿影响的具体情况

    (一)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状况

    (二)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状况与市民化意愿程度的相关分析

    (三)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与市民化意愿的回归分析

   二 农民工的地域认同状况及对其市民化意愿影响的具体情况

    (一)农民工的地域认同状况

    (二)农民工的地域认同状况与市民化意愿程度的相关分析

    (三)农民工的地域认同与市民化意愿的回归分析

   三 农民工城市认同对其市民化意愿影响的结果分析

 第九章 增强农民工城市认同和市民化意愿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 功能主义理论的回顾

  第二节 增强农民工城市认同和市民化意愿的正功能分析

   一 提高城镇化的速度

   二 保障城市化平稳进行

   三 优化城市的经济社会结构

   四 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节 增强农民工城市认同和市民化意愿的负功能分析

   一 增大城市的负荷量

   二 个体发展出现半城市化现象

   三 加剧农村空心化现象

 第十章 农民工城市认同和市民化的政策环境及提高对策

  第一节 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环境

   一 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

   二 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 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制度

   四 完善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 进一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二节 提高贵州省农民工城市认同和市民化意愿的对策

   一 进行一系列公共服务制度的改革,为增强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和市民化意愿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改革住房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住房保障

    (二)逐步完善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城市教育政策,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

    (三)扩大城市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加快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四)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

   二 加强城镇建设,增强其对农民工的吸纳和集聚能力

   三 建立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环境

   四 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增强其城市认同和市民化意愿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现代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贵州省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发展也迫切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本书主要围绕贵州省农民工城市认同和市民化意愿这个核心主题,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收集相关资料,结合已有的认同理论和农民工市民化理论,首先分析了贵州省城镇化的进程,贵州省农民工的数量、规模、流动特点、经济状况、文化需求等基本情况;其次详细阐释了贵州省农民工城市认同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贵州省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贵州省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再次分析了贵州省农民工城市认同和市民化意愿的功能;最后回顾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政策,并提出了提高贵州省农民工城市认同和市民化意愿的对策。

〔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译林出版社,2008。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美〕戴维·伊斯顿,克杰·邓尼斯:《政治系统中的儿童:政治合法性的起源》,麦克格劳-希尔公司,1969。

关宝成主编《政治学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郭开元:《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黄进:《价值冲突与精神皈依》,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姜卫平:《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李冰:《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中的公民认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宗教认同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梁治平:《转型时期的社会公正与前景》,上海三联书店,2010。

刘传江、徐建玲:《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刘小年:《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研究——主体的视角》,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美〕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刘应杰:《中国城乡关系与中国农民工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美〕罗森邦:《政治文化》,陈鸿瑜译,桂冠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2。

吕元礼:《政治文化:转型与整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2003。

迈克尔·豪格,多米尼克·阿布拉姆斯:《社会认同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英〕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82。

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译林出版社,2006。

默顿著《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唐少杰、齐心怡译,译林出版社,2006。

瑞雪·墨菲:《农民工改变中国农村》,黄涛、王静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秦晖:《思无涯,行有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华夏出版社,1989。

沈原:《清华社会学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施国庆:《移民权益保障与政府责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美〕史蒂夫·凯尔曼:《制定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1990。

史忠良:《新编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苏黛瑞:《在中国城市中争取公民权》,王春光、单丽卿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威廉·配第:《政治算术》,商务印刷馆,1978。

魏星河:《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美〕沃尔泽:《正义诸领域》,褚松燕译,译林出版社,2002。

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三联书店,2009。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出版社,1989。

于建嵘:《底层立场》,上海三联书店,20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邹晓美、高泉:《农民工权利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Berry,J.W.,Phinney,J.S.Sam,D.L.,& Vedder,P.,“Immigrant Youth in Cultural Transition:Acculturaltion,Identity,and Adaptation across National Contexts”,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cociaties,2006.

Dominic Abrams and Michael A. Hogg(ed.),Social Psychology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New York:Harvester Wheat Sheaf,1990.

Edward.T.Hall,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nchor,2002.

Fried,M.,“Grieving for a Lost Home”,In L.J.Duhl(ed.),The Urban Condition,Simon and Schuster,1963.

Henri Tajfel,Human Groups and Social Categories,Cambridge,1981.

Hogg,M.A.,D.Abrams,Social Identifications:Social Psychology of lnter-group Relations and Group Processes,Rutledge,1988.

Hogg,M.A.,Social Identity,Self-categorization,and Communication in Small Groups,Insh.Ng,C.candlin & C-ychiu(ed.),Language Matters,Communication,Culture,and Social Identity,Hong Kong,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2004.

Jean-Claude Deschamps and Thierry Devos,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Identity and Personal Identity,in Stephen Worchel,J. Francisco Morales,Dario Paez and Jean-Claude Deschamps (eds),Social Identity,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8.

Keyfitz,Migr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Urba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UN,Population Division,New York,1970.

Runciman W.G.,Relative Deprivation and Social Justice,Routledge,London,1996.

Stuart Hall,Cultural Identity and Diaspra,from Jonathan Rutherford(ed.),Identity:Community,Culture Difference,Lawrence &Wishart,1990.

Tajfel H.,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ocial Groups:Studies i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London Academic Press,1978.

Tajfel H.,Turner J. C.,“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in:Worchel S.,AustinW.(ed.),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Chicago,Nelson Hall,1986.

白明:《贵州基础设施现状评价》,《技术与市场》2012年第10期。

蔡禾、曹志刚:《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陈道银:《政治认同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天府新论》2006年第5期。

陈池波、韩占兵:《农村空心化、农民荒与职业农民培育》,《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陈丰:《从“虚城市化”到市民化:农民工城市化的现实路径》,《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陈骏程:《政府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陈国权、王勤:《论政府公平悖论与社会责任》,《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1期。

陈延秋、金晓彤:《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的考察》,《西北人口》2014年第3期。

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3期。

程波辉:《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弱化原因分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

程亮、郭剑雄:《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探微》,《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

程遥、徐良君等:《2008年农民工参选人大代表:问题、成因、对策调查及结论》,《人大研究》2008年第3期。

程浩:《基于政治认同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圳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党秀云:《公民社会的精神与时代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丁明秀:《略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弱化》,《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12期。

丁越兰、黄晶:《我国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综述》,《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杜双燕:《贵州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研究》,《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5期。

E.Mobrand:《城市移民政治:比较视角下的中国概述》,转引自赵俊超、平新乔《国外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8期。

风笑天:《“落地生根”?——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期。

甘满堂:《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三元结构》,《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高景柱:《转型时期中国女工的身份认同问题——读潘毅〈中国女工〉》,《经济管理文摘》2007年第9期。

高石磊:《中国社会公共精神的缺失与构建》,《求实》2014年第6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侯云春、韩俊、蒋省三、何宇鹏、金三林:《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总体态势与战略取向》,《改革》2011年第5期。

何显明:《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诠释功能及其限制》,《现代哲学》2006年第1期。

何孝沛、梁阁、丁志伟等:《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演变》,《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2期。

贺雪峰:《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4期。

胡滨:《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与社会风险——对我国当代城市化发展的一项剖析》,《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胡晓春:《利息税存在的必要性及配套措施改革》,《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胡小凤等:《人力资源视角下的农民工培训》,《职业教育研究》,2006。

黄炯:《农民角色的冲突及其调适》,《学习论坛》2003年第4期。

胡平:《简析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及实现途径》,《农村经济》2005年第5期。

黄开斌:《30年巨变的贵州农村教育》,《贵州教育》2009年第2期。

黄晓赟:《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地位变迁的政策研究——基于近五年(2010~2014)政府工作报告的分析》,《职教论坛》2014年第22期。

贾香花:《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及消解策略》,《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姜凯凯、朱喜钢、高浥尘、白彩全:《小城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实证研究与政策应对》,《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第2期。

姜作培:《农民市民化必须突破五大障碍》,《城市规划》2003年第12期。

焦岩:《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财会研究》2010年第18期。

康红梅:《农民工文化需求与文化福利的现状分析》,《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柯炳生、陈华宁:《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4期。

匡远配、周凌:《财政分权、农地流转与农民工市民化》,《财政研究》2017年第2期。

李丹、周宏:《江苏省溧阳市农民市民化意愿实证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20期。

李会萍、申鹏:《新常态下贵州产业结构优化:现状、路径与对策》,《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李建华、李晓芳:《公民精神对实现公共行政伦理责任的影响》,《学习论坛》2014年第1期。

李练军:《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省1056位农民工的调查》,《调研世界》2015年第3期。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地位》,《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4期。

李强:《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4期。

李晓曼:《中国西部新型城镇化动力若干问题研究》,《改革与战略》2014年第3期。

李兴华、戴健华、曾福生:《湖南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倾向分析及对策选择》,《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梁玉磊:《贵州省城镇化的特征与发展现状分析》,《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年第18期。

李尚旗:《农民工利益表达的行动选择分析》,《理论导刊》2012年第2期。

林后春:《当代农民阶级、阶层分化研究综述》,《社会主义研究》1991年第1期。

刘爱军:《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心理现状及优化对策》,《攀登》2005年第6期。

刘超、黄克红、丁镭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12期。

刘春泽:《从接续—断裂到融入—赋权——新生代农民工个体性事件的结构性成因及其化解之道》,《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第8期。

刘春泽:《农民工政治参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关联、制约及顺应》,《前沿》2011年第3期。

刘传江、徐建玲:《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7年第1期。

刘传江:《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农民工市民化》,《人口研究》2005年第4期。

刘传江:《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挑战与市民化》,《人口研究》2010年第2期。

刘传江、周玲:《上海资本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人口研究》2004年第5期。

刘传江:《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理论月刊》2006年第10期。

刘捷:《现代社会的工作与休闲》,《中国城市经济》2005年第9期。

刘小年:《农民工政策的阶段新论——兼与胡鞍钢教授商榷》,《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3期。

刘小年:《农民工市民化:路径,问题与突破——来自中部某省农民进城的深度访谈》,《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9期。

刘小年:《农民工市民化的共时性研究:理论模式、实践经验与政策思考》,《中国农村观察》2017年第3期。

鲁强:《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综述》,《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陆学艺:《“城乡分治 一国两策”的困境》,《读书》2000年第5期。

侣传振:《市民化进程中农民工政治认同方式的实证研究——基于城市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6期。

吕嘉:《重新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哲学动态》2001年第6期。

潘泽泉、李挺:《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资本、同群效应与社会距离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州学科》2017年第3期。

彭远春:《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人口研究》2009年第3期。

钱正荣:《珠三角政府工作人员看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以社会距离为视角》,《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与政府职责》,《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2期。

秦立建等:《农地收益、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农村经济》2017年第1期。

任红梅:《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休息权法律保护研究》,《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单菁菁:《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回顾、评析与展望》,《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第1期。

苏维词、张中可:《贵州(喀斯特地区)城市化过程特点及其调控途径研究》,《贵州科学》2004年第3期。

孙秀林:《城市移民的政治参与: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社会》2010年第1期。

史春云、张捷等:《城市闲暇业态的空间分异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5期。

孙彩红:《政府责任缺失的理论阐释》,《学术论坛》2005年第1期。

汤云龙:《农民工市民化:现实困境与权益实现》,《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10期。

唐斌:《公共精神:我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基础路向》,《前沿》2011年第3期。

童玉芬、武玉:《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特点与问题》,《人口与发展》2013年第4期。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王春光:《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5期。

王东:《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一个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视角》,《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1期。

王国勇、刘洋:《贵州城镇化发展分析报告》,《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王健平、谭金海:《农民工市民化:宏观态势、现实困境与政策重点》,《农村经济》2012年第2期。

王伶、梅建明:《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基于29个省(区、市)4275份问卷》,《农村经济》2015年第11期。

王群:《从权利保护的视角看农民工劳动权的侵害》,《学术理论与探索》2009年第8期。

王庆兵:《利益整合:政党制度发展的首要功能》,《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王先鹏:《离乡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探索——基于资产流通和人力资本的视角》,《规划师》2011年第8期。

王毅杰、高燕:《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流动农民身份意识》,《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年第2期。

王志红:《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认同愿望及实现》,《生产力研究》2011年第12期。

王志宏:《城市化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关系研究》,《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第3期。

王竹林:《农民工市民化的资本困境及其缓解出路》,《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2期。

文军:《论我国城市劳动力新移民的系统构成及其行为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问清泓、杨芳:《工会法与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理论月刊》2006年第7期。

吴鹏森:《进城农民:中国社会特殊的身份集团》,《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吴小勇、黄希庭等:《身份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项飚:《“东镇民工”系列调查之六》,《中国青年研究》1998年第6期。

熊易寒:《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文化纵横》2012年第1期。

许江桥:《公民能力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4期。

徐美银:《农民工市民化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互动关系研究》,《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姚士谋、张平宇、余成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地理科学》2014年第6期。

姚植夫、薛建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学刊》2014年第3期。

阎嘉:《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江西社会学》2006年第9期。

颜峰、龚艳:《亚里士多德公民理性思想对现代公民教育的启示》,《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杨守宝、王全美:《农民工身份与职业二重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农村经济》2005年第12期。

杨燕:《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现状调查——基于内生性因素的视角》,《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6期。

郁建兴、阳盛益:《城市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作用》,《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期。

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理论与当代》2005年第4期。

悦中山、李树茁、费尔德曼等:《徘徊在“三岔路口”:两代农民工发展意愿的比较研究》,《人口和经济》2009年第6期。

赵晔琴:《论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之困境——基于准公共产品限域的讨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6期。

赵俊超、平新乔:《国外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8期。

张保霞:《农民工市民化探微:内涵、意义、制约因素》,《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张丽艳、陈余婷:《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三市的调查》,《西北人口》2012年第4期。

张笑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心理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赵勍、张金鳞:《基于私人成本与私人收益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12期。

赵立:《农民工群体身份认同与群体偏好研究——自我认同的中介作用》,《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赵新力:《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人口学刊》2006年第4期。

赵小康:《基于人口承载力视角的贵州省城镇化社会风险研究》,《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年第11期。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5期。

赵延东、王奋宇:《城乡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获得及决定因素》,《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4期。

赵云:《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人民论坛》2014年第20期。

赵晔琴:《农民工:日常生活中的身份建构与空间转型》,《社会》2007年第6期。

章征科:《法治政府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郑月琴:《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心理形态和社会文化环境分析》,《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9期。

周若青:《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探析》,《时代金融》2016年第8期。

周平:《政治社会化:涵义类型实现方式和作用》,《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朱考金:《城市农民工的心态与观念——以南京市600例样本的频数分布为例》,《社会》2003年第9期。

朱力:《农民工的身份定位》,《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江海学刊》2002年第6期。

邹显强、冯静:《贵州产业结构低度化的成因及对策》,《北方经贸》2009年第4期。

Ashforth B.E.,“Mael F.Social Identity Theory and the Organiz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1).

Christian Dustmann and Yoram Weiss,“Return Migration: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UK”,Blackwell Publishing Ltd./London School Economics,2007.

Cohen E.,“Reconsidering US Immigration Reform:The Temporal Principle of Citizenship”,Perspectives on Politics,2011(10).

Crocker.J.,R.L.,B.,“Collective Self-esteem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White,Black,and Asian College Student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4,20(5).

Foreman P.,Whetten D. A.,“Member’s identification with multiple-identity organizations”,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6).

Hidalgo,M.C. & Hernández,B.,“Place Attachment: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Question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1(3),2001.

Jansen-Verbeke M.,“Inner-city Tourism:Resources,Tourists and Promoters”,Annu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6,(13).

Lalli,M.,“Urban Related Identity:Theory,Measurement and Empirical Finding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12(4),1992.

Ojala K.,Nesdale D.,“Bullying and Social Identity:The Effects of Group Norms and Distinctiveness Threat on Attitudes Towards Bullying”,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4(22).

Proshansky,H.M.,“The City and Self-identity”,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0(2),1978.

Stark O.,Taylor J. E.,“Migration Incentives,the Rol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The Econmic Journal,1991(11).

Taifel.H.,“Experimentsin Group Discrimination”,Scientific American,1970(5).

Tajfel,H.,“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82,33(1).

蔡昉:《加快推进农民工变市民 改革就仍有红利可期》,搜狐焦点济南站,2016年8月10日。

《次级劳动力市场》,金库网百科,http://baike.jinku.com/doc-view-26972.html。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网,2008年3月19日。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国网,2009年3月14日。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国网,2010年3月15日。

《2015年上半年贵州城镇化发展情况分析》,中商情报网,2015年7月14日。

《2015年户籍改革最新政策16个省份已正式出台新户籍制度》,青年导网,2016。

《2015年中国外出农民工1.68亿人,平均工资2864元》,中国商情报网,2015年2月28日。

《2030年中国人口城市化率将达70%新增3.1亿城市居民》,中国报告大厅,http://www.chinabgao.com/stat/stats/39263.html,2018。

《户籍城镇化才是真实城镇化》,土地资源网,2014年3月24日。

《贵州省贵阳市强化公共服务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搜狐教育,2014年8月28日。

贵州省统计局人口处:《对当前贵州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的对比分析》,http://www.gz.stats.gov.cn/tjsj_35719/tjfx_35729/201609/t20160929_1064822.html,2016年6月9日。

国家统计局:《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国产业发展网,2017年5月11日。

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国信息报网络版,2015年4月30日。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244909.htm,2016。

马建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http://www. stats.gov.cn/tifx/jdfx/t20110428_402722238,2011年4月28日。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3/27/content_4351076. htm,2006年3月27日。

《我省出台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贵阳网,2015年5月19日。

《重点培训新生代农民工》,《贵州晚报》2014年5月17日。

《贵州省信息化建设的举措与成效调研报告》,http://www.doc88.com/p-7714945908444.html,2016。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https://wenku.baidu.com/view/e20868293169a4517723a35f.html,2017。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贵州省建制沿革》,http://info. gzgov.gov.cn/system/2013/06/18/012385023.shtml,2013年6月18日。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6年2月2日。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这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新要求》,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326/08/13557102_458111627.shtml,2016。

中商产业研究院:《贵州省教育情况分析:贵州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71225/151049 114743. shtml,2017年12月25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2008年11月24日。

何冬梅:《我国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发展的探析》,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何中:《顺应理论指导下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实践报告》,西南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6。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金佳:《政府行为视角下的农民工权利保护研究》,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13。

李叙明:《中国流动选民选举权保障制度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马莹:《浅析政论文中长句的英译——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南昌大学学位论文,2013。

蒙丹:《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曲贵卿:《半边户中的家属工:一种边际性身份的社会建构与地位抗争——以吉林省A企业生命历程为研究背景》,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9。

邵海霞:《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接续转移法律问题研究》,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09。

孙浩:《FDI视角下贵州城镇化推进研究》,贵州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倘凌越:《弱者抗争与符号生产——以广州市环卫工停工维权为例》,清华大学学位论文,2016。

王新瑀:《当地民营企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南昌大学学位论文,2012。

王灵艳:《“两为主”政策效果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政府行为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

徐莹:《贵州城镇化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杨英强:《现阶段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8。

于乾顺:《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及解决对策》,河海大学学位论文,2007。

顾朝林:《中国城市化空间及其形成机制》,《中国发展报告2010背景报告》,http://www.cdrf.org.cn/data/view. php?aid=1281,2010。

《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2016年8月5日。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刘鹏:《贵州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贵州都市报》2016年6月30日。

《奋勇迈上城镇化新阶段(治国理政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纪实》,《人民日报》2016年2月27日。

檀学文:《关注中国不稳定城市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17日。

吴江:《2012年中国劳动力供给现拐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13。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编《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20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