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9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0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security

SSAPID:101-3769-2085-70
ISBN:978-7-5097-0514-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国际政治影响,探讨了俄格冲突对于国际安全大局的深刻冲击,研究了地区冲突的新动向与新特点,分门别类介绍了近期国际政坛的一些变动,特别讨论了联合国改革的几个难题,并对核不扩散、反恐、性别政治、全球能源安全以及地缘政治的最新变化等作了全面评估。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际形势黄皮书
编 辑:周映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主要编撰者简介

 Abstract

 中文摘要

 法律声明

 【总论】

  2008年的记忆——几件大事的点评

   一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问题

   二 格俄冲突引爆的俄罗斯与西方对峙

   三 国际反恐、反核扩散的迷局

   四 各国政治人物的“变”与“不变”

   五 国际冲突的新形态、新问题

   六 中国成功闯过多事之年

 【武装冲突追踪】

  全球重大武装冲突概览:2007~2008年

   一 冲突的总体形势

   二 美国进行的战争

    (一)伊拉克战争

     1.恐怖分子和恐怖暴力活动的数量有所减少

     2.派系冲突有所缓和

     3.驻伊联军、伊拉克人(安全部队和平民)的伤亡量显著下降

     4.各派民兵武装仍威胁着安全形势

     5.国家重建进程缓慢,暴力活动有碎片化趋势

    (二)阿富汗战争

   三 其他国际冲突

    (一)俄格冲突

    (二)以巴冲突

   三 世界各地区的重大国内冲突

    (一)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重大国内冲突

    (二)非洲地区的重大国内冲突

   四 越境武装冲突

    (一)土耳其越境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

    (二)乍得反政府武装越境攻击政府军

    (三)哥伦比亚越境清剿“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组织

   五 小结

 【联合国研究】

  2008年的联合国:困难与希望

   一 安理会改革能走多远

    (一)分歧依然明显

    (二)非主流方案活跃

    (三)安理会改革的风险

   二 维和行动:不可缺少的机制

    (一)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变化与特点

     1.规模有起有落,需求依然存在

     2.发达国家贡献经费,发展中国家贡献军队

     3.非洲是重点,欧洲成热点

     4.维和任务的变与不变

    (二)从科索沃和格鲁吉亚看维和的局限性

     1.这两个地点的维和行动都起因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主权国家分离导致的冲突

     2.在这两个地点,联合国维和决议都承诺尊重主权国家领土完整,但最终都没有解决争议地区的地位问题

     3.维和力量有限,维和使命难以完成

   三 联合国在减灾领域的作用

    (一)联合国的救援和减灾机构

    (二)联合国的减灾战略与目标

    (三)联合国在减灾领域的经验和资源

   四 力推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恐怖主义问题研究】

  民族分离型恐怖主义探析

   一 引言

   二 当今世界民族分离型恐怖主义扫描

    (一)科西嘉独立问题

    (二)车臣问题

    (三)泰国南部分离问题

    (四)菲律宾南部穆斯林分离问题

    (五)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组织

    (六)巴基斯坦俾路支民族分离主义

    (七)土耳其库尔德问题

    (八)尼日利亚尼日尔河三角洲问题

   三 民族分离型恐怖主义的特征

    (一)以民族分离为最终目标

    (二)往往带有宗教极端主义色彩

    (三)危害性极大

    (四)外部势力卷入

    (五)拥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六)当今的民族分离型恐怖主义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

   四 民族分离型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和原因

    (一)历史上的帝国侵略和殖民统治为当今的民族分离主义埋下了种子

    (二)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对民族国家的误读和对民族自决权的滥用

    (三)多民族国家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失误导致民族问题的激化

    (四)文化和认同的冲突导致民族分离主义的出现

    (五)两极格局的崩溃造成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失控

    (六)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加剧了民族冲突和民族分离主义的倾向

    (七)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的结合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八)民族分离主义组织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国际同情

    (九)恐怖主义成为当代民族分离主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五 相关主权国家政府打击民族分离型恐怖主义的经验和教训

    (一)从大的方向看必须坚持温和宽容型的民族政策

    (二)总体思路是标本兼治,但在次序选择上应该先治标后治本

    (三)打击民族分离型恐怖主义的时机越早、态度越坚决越好

    (四)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一定要落在实处

    (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六)有效的反恐离不开有效的国际合作

    (七)从文化和认同的角度削弱民族分离主义的社会基础

    (八)通过地区一体化建设缓和民族分离主义的冲动

    (九)推动宗教和解,创造不同文明和宗教信仰和睦共处的环境

    (十)应该大力宣传多民族国家的好处

 【区域政治】

  俄美在欧亚大陆新的地缘政治较量

   一 欧亚大陆的核心地位与美俄的欧亚地缘战略

    (一)欧亚大陆的核心地位与重要价值

    (二)美俄的欧亚地缘战略

   二 俄美展开激烈的地缘战略博弈

    (一)科索沃宣布独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二)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入约”受挫

    (三)俄罗斯再度对美国反导计划说“不”

     1.美捷反导协议冒犯俄罗斯

     2.美波反导协议激怒俄罗斯发出核打击威胁

    (四)南奥塞梯事件俄格兵戎相见

     1.俄格交战后两个分裂地区成为独立国家

     2.俄格军事冲突的多重原因

     3.俄格冲突中的大国魅影与赌盘

     4.俄格冲突为独联体发展前景蒙上了阴影

     5.俄格与北约之间的关系

     6.俄格冲突与欧洲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 对俄美关系的战略思考

    (一)冷战并没有“死灰复燃”

    (二)俄美外交决策的误区及俄罗斯的得失

     1.俄美外交决策都存在盲点

     2.俄格冲突中俄罗斯的得与失

    (三)梅德韦杰夫时代俄罗斯的发展趋势

     1.“梅普组合”议论多

     2.梅德韦杰夫的外交政策

    (四)“后美国时代”与“世界新秩序”*

 【西方政治研究】

  从拉萨3·14事件看西方对中国的偏见

   一 事件回放与“藏独”由来

    (一)事件回放

    (二)“藏独”的由来

   二 西方偏见从何而来

    (一)“藏独”一直是西方反华势力的工具

    (二)达赖喇嘛和“藏独”组织的欺骗性

    (三)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

   三 西方民众的“西藏观”与中国的对策

    (一)宗教信仰情结

    (二)地域文化情结

    (三)对中国发展的不安

 【日本政治】

  首脑互访后的中日关系动向

   一 中日关系面临新形势

    (一)重新定位:中日两国在世界的地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正视对方:中日两国都认识到提升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三)顺应潮流:地区与世界期待中日两国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二 首脑互访提升中日关系

    (一)“迎春之旅”:福田康夫首相访问中国

    (二)“暖春之旅”: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

    (三)洞爷湖G8峰会:胡锦涛主席同福田康夫首相第三次会晤

    (四)北京奥运会:胡锦涛主席同福田康夫首相第四次会晤

    (五)春暖花开:首脑互访带动中日关系新进展

   三 中日关系的新动向

    (一)会商与谅解:政治协调将进一步深入

    (二)互补与双赢:经济关系将进一步加强

    (三)沟通与交流:民间交往将进一步活跃

    (四)协调与互助:环保合作将进一步展开

    (五)变数与摩擦:彻底改善尚需进一步努力

     1.日本独特的政治结构制约着日中关系

     2.日本国家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的变数影响着中日关系

     3.美国因素制约着中日关系

     4.中日民众的感情隔阂影响着中日关系

   四 中日关系的进展关乎地区与全球的稳定和发展

 【全球问题研究】

  全球粮食危机评述

   一 粮食价格上涨与全球粮食危机

   二 世界各主要国家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举措

    (一)政策调整

    (二)推动本国的粮食生产

    (三)限制出口和加强进口

    (四)开展国际合作

    (五)国际援助

   三 全球粮食危机的根源

    (一)生物燃料问题

    (二)发达国家的附加援助条件和不平等贸易问题

 【难民问题】

  欧盟移民难民庇护政策评述

   一 欧盟面临的庇护趋势

    (一)寻求庇护者反弹增长

    (二)非法偷渡者持续不断

    (三)庇护对象日趋复杂

   二 欧盟庇护政策一体化的发展

    (一)欧盟庇护政策的演变

    (二)2008年庇护政策的调整进展

     1.欧洲议会通过非法移民遣返指令

     2.欧盟首脑会议批准《欧洲移民难民庇护公约》

     3.《欧洲移民难民庇护公约》的主要内容

    (三)法国对欧盟庇护政策一体化的推动

   三 欧盟统一庇护政策的动因

    (一)着眼区域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应对国际人才竞争

    (三)欧洲保守政治主张的体现

    (四)欧盟一体化发展的安全需要

   四 欧盟统一庇护政策产生的影响和发展前景

    (一)对国际难民保护机制产生的影响

    (二)欧盟庇护政策面临的困难与阻碍

     1.人权观念形成的政治阻力

     2.欧盟制定的《公约》受到国家利益的制约

     3.欧盟外部因素的影响

    (三)欧盟庇护政策发展前景展望

     1.大批遣返面临进退两难

     2.政党轮替,政策前景未卜

     3.引发社会动荡的几率正在升高

     4.未来可能出现反向迁徙峰潮

 【能源政治】

  对高油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一 高油价原因分析

    (一)供给不足或需求旺盛

    (二)过度投机

    (三)复合动因

   二 高油价的影响之一:对供应方

    (一)高油价对欧佩克成员国的影响

     1.政治军事方面

     2.经济方面

    (二)高油价对欧佩克成员国以外的石油净出口国的影响

     1.政治军事方面

     2.经济方面

   三 高油价的影响之二:对消费方

    (一)高油价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1.政治军事方面

     2.经济方面

    (二)高油价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政治军事方面

     2.经济方面

   四 高油价下的能源前景

    1.石油

    2.天然气

    3.煤炭

    4.核能

    5.可再生能源

    6.氢能源

   五 总结与推测

 【性别政治】

  全球性别平等发展的重点与热点问题

   一 数据更新:2008年全球社会性别平等发展现状

    (一)妇女政治参与

    (二)妇女教育机会与经济地位

    (三)确定本文讨论的重点与热点问题

     1.2008年妇女地位委员会第五十二届会议*

     2.联合国安全理事会2008年决议

     3.其他联合国组织2008年相关议题

   二 2008年重点问题:关于妇女、和平与安全

    (一)联合国安理会第1820(2008)号决议

    (二)主要内容

    (三)意义分析

   三 2008年重点问题:妇女与艾滋病毒/艾滋病

    (一)“全球危机——全球行动”

    (二)2008年艾滋病毒/艾滋病流行新趋势

     1.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首次减缓

     2.携带艾滋病毒妇女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三)艾滋病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性别问题

    (四)2008年在行动

   四 2007~2008年热点问题:气候变化与性别平等

    (一)气候变化是有“性”的

    (二)“适应”与“减排”中的社会性别差异

    (三)气候变化与社会性别双重主流化

   五 重新思考:日常生活、性别与全球政治的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谈判研究:基本视角与主要议题

   一 国际谈判研究的基本视角

    (一)博弈论的视角

    (二)组织理论视角

    (三)认知理论

   二 谈判研究的主要议题

    (一)权力在谈判中的地位

     1.权力占有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

     2.追求平等过程中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

     3.目的和手段的对称与非对称性

     4.调停方与谈判方保持等距离也是对称的一种形式

     5.公平的分享结果也是对称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文化与国际谈判

    (三)与恐怖主义者谈判

    (四)水资源谈判

    (五)身份与谈判

与市面上出版的一般形势报告不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推出的年度形势报告,更加看重当前动向里隐藏的中长期趋势,着眼国际关系的全局,揭示国际形势总的发展趋势,同时突出反映了全球政治与安全格局下面的一些最新动向;从中国权威研究部门的独特视角观察国际形势,向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解说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年度的报告专门探讨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国际政治影响,探讨了俄格冲突对于国际安全大局的深刻冲击,研究了地区冲突的新动向与新特点,分门别类介绍了近期国际政坛的一些有趣变动,特别还讨论了联合国改革的几个难题,并对核不扩散、反恐、性别政治、全球能源安全以及地缘政治的最新变化等作了全面评估。作为中国学者的形势分析报告,这本书对于中国在全球政治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有独特的关怀与解说,在各个章节里或直接或间接地探讨了中国在全球变局中的利害关系与应对策略。此外,这部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撰写的权威报告,有着广阔的观察角度和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与取向。这本有关全球形势的年度报告已经是连续第十年发布,构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富有特色的系列皮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受到广大读者和决策部门的好评。

〔英〕詹姆斯·马亚尔:《世界政治》,胡雨谭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英〕苏珊·斯兰吉奇:《权力流散——世界经济中的国家与非国家权威》,肖宏宇、耿协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美〕约翰·罗尔克编《世界舞台上的国际政治》(第九版),宋伟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美〕罗伯特·卡根:《天堂与实力——世界新秩序下的美国与欧洲》,肖蓉、魏红霞译,新华出版社,2004。

〔德〕乌尔里希·杜赫罗:《全球资本主义的替代方式》,宋林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唐宝才主编《伊拉克战争后动荡的中东》,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SIPRI Yearbook 2008.http://www.sipri.org.

Heidelberg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Conflict Research at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University of Heidelberg,Conflict Barometer 2007,http://www.hiik.de/konfliktbarometer/pdf/ConflictBarometer_2007.pdf.

“Map of Armed Conflicts in 2008”,www.ploughshares.ca/MapACR08.pdf.

Kenneth Katzman, Afghanistan:Post-war Governance,Security and U.S.Policy,http://www.fas.org/sgp/crs/row/RL30588.pdf.

Armed Conflict Databas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http://acd.iiss.org.

http://www.satp.org.

http://members.aol.com/CSPmgm/warlist.htm.

俞天颖:《激战巴士拉:伊拉克总理虎口拔牙》,《世界知识》2008年第8期。

王京烈:《伊战五周年伊拉克局势分析》,《亚非纵横》2008年第2期。

傅小强:《塔利班,老问题新现象》,《世界知识》2008年第10期。

方华:《“阿富汗行动”对北约新使命的考验》,《国际资料信息》2008年第3期。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中新网:http://www.chinanews.com。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

联合早报网:http://www.zaobao.com。

联合国网站:http://www.un.org。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

王逸舟主编《国际政治理论与战略前沿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俄〕伊·伊万诺夫:《俄罗斯新外交》,陈凤翔等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国玉奇、〔俄〕邱德诺夫:《地缘政治学与世界秩序》,重庆出版社,2007。

金钊、刘娴静:《思潮、理论、政策:冷战后主流国际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许志新:《重新崛起之路——俄罗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卡尔·E.迈耶(Karl Ernest Meyer):《帝国的尘埃:对亚洲心脏地区控制权的角逐》(The Dust of Empire:The Race for Master in the Asian Heartland),Public Affairs,2003。

〔美〕约翰·伊肯伯里(G.John Ikenberry)主编《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韩召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美〕艾什顿·卡特、威廉姆·佩里:《预防性防御:一项美国新安全战略》,胡利平、杨韵琴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俄〕《晨报》、《独立报》、《观点报》。

〔美〕《外交政策》。

《环球时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白皮书,1992,http://www.chinatibetnews.com/zhengfuzaixian/2002-08/14/content_2388_2.htm。

http://www.dw-world.de/dw.

http://www.harrisinteractive.com/.

http://www.tibet.cn/.

http://www.shangri-la.gov.cn/.

〔日〕中川秀直著《涨潮时代——日本GDP倍增构想》,王雪萍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乔生编著《登高望远——日本政治家二阶俊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新加坡〕卓南生:《日本的亚洲报道与亚洲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New York Times.

World Bank Report.

Global Asia.

http://www.fao.org.

http://www.worldbank.org.

新华网。

中国新闻网。

〔美〕保罗·里克特:《新力量导致美国-沙特阿拉伯石油关系紧张》,2008年6月8日《洛杉矶时报》,转引自《参考资料》2008年7月17日号,第32页。

曹海东:《新局长的施政纲领》,2008年3月27日《南方周末》,第14版。

〔美〕戴维·伍德:《油价上涨为动荡提供资金》,2008年6月16日《巴尔的摩太阳报》,转引自《参考资料》2008年7月17日号。

关志雄:《原油价格暴涨给中国带来滞涨风险》,日本《经济学人》周刊,2008年8月11日号,转引自《参考资料》2008年8月11日号,第25~26页。

〔美〕肯尼斯·M.波拉克:《石油利润是否重新塑造了中东》,布鲁金斯学会网站,2008年7月25日,转引自《参考资料》2008年8月11日号,第46页。

李向阳:“2007~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载王洛林、李向阳主编《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美〕马修·R.西蒙斯:《沙漠黄昏:即将来临的沙特石油危机与世界经济》,徐小杰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刘宣:《俄将军建议乌克兰帮忙建航母》,2008年9月26日《环球时报》,第8版。

牛玉军:《国际石油战略格局与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5期。

尚未迟、张妮:《油价金价一天内狂涨》,2008年9月24日《环球时报》,第14版。

王高峰:《俄罗斯:能源练就的霸气》,《中国石油石化》2008年10月1日。

希瑟·康农:《俄罗斯:世界新经济秩序的巨人》,2008年5月25日《观察家报》,转引自《参考资料》2008年7月3日号。

薛力:《核能与天然气:后京都时代中国能源的关键》,《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9期;薛力:《核能与天然气:未来能源的关键》,2008年7月4日《联合早报》;薛力:《国家油储中心成立后的思考》,2007年12月18日《国际先驱导报》;薛力:《高油价未必是坏事》,《看世界》2008年第3期(上)。

《清洁能源,是福还是祸?》,2008年4月9日《参考消息》,第9版

纪双城、柳玉鹏:《65座核电站,2/3建在亚洲》,2008年1月16日《环球时报》,第14版。

Alberta Employment,Immigration and Industry,Alberta Oilsands Industry Introduction,July 2008.

Brent Boekestein and Jeffrey Henderson,Thirsty Dragon,Hungry Eagle:Oil Security in Sino-US Relations,IPEG Papers in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No.21 November 2005.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08.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Annual Energy Review 2007.

IEA,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07.

IEA,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08.

“149th Meeting of the OPEC Conference”,http://www.opec.org/opecna/Press%20Releases/2008/pr112008.htm.

OPEC Annual Report 2007.

OPEC Annual Statistical Bulletin 2007.

“Table 2.1:World Oil Balance,2004-2008(Million Barrels Per Day)”,http://www.eia.doe.gov/oil_gas/petroleum/info_glance/petroleum.html.

Table 11.7 Crude Oil Prices by Selected Type,1970-2008,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Annual Energy Review 2007.

U.S.Imports by Country of Origin.http://tonto.eia.doe.gov/dnav/pet/pet_move_impcus_a2_nus_ep00_im0_mbbl_a.htm.

World Oil Outlook 2007,OPEC,Vienna,Austri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Update:Global slowdown and rising inflation”,July 17,2008.

相关网站: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早报网、IEA网站、EIA网站、OPEC网站、BP公司网站、IMF网站。

Women in National Parliaments (Situation as of 31 July 2008),http://www.ipu.org/wmn-e/arc/world310708.htm.

Progress of the World’s Women 2008/2009,http://www.unifem.org/progress/2008/media/POWW08_Report_Full_Text.pdf.

《2008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http://www.un.org/chinese/millenniumgoals/report08/index.html。

《妇女地位委员会第五十二届会议报告》,E/2008/27–E/CN.6/2008/11,http://daccessdds.un.org/doc/UNDOC/GEN/N08/290/60/PDF/N0829060.pdf?OpenElement。

联合国安理会:《第1820(2008)号决议》,S/RES/1820(2008),2008年6月19日,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prinorgs/sc/sres/08/s1820.htm。

《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政治宣言》,A/RES/60/262,http://data.unaids.org/pub/Report/2006/20060615_HLM_PoliticalDeclaration_ARES60262_ch.pdf。

《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2001年6月27日,http://www.un.org/chinese/events/HIV/declaration-doc.htm。

张翠娥:《性别与艾滋病——对一位女性艾滋病患者生命历程的性别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第3期。

《关于全面审查〈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和〈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政治宣言〉的实施进展情况的2008年高级别会议的摘要》(2008年6月10日至12日,联合国总部),A/62/895,http://www.un.org/chinese/documents/view_doc.asp?symbol=A/62/895&Lang=C。

《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http://hdr.undp.org/en/media/HDR_20072008_CH_Chapter2.pdf。

genanet/LIFE e.V./WECF,GENDER AND CLIMATE CHANGE:Input from Women to Governments Preparing their Submissions Regarding Article 3.9-Consideration of Commitments for Subsequent Periods for Annex I Parties of the Kyoto Protocol,February 2006,http://www.genanet.de/fileadmin/downloads/themen/g_cc_article3.9.pdf.

Andrea Rossi and Yianna Lambrou,Gender and Equity Issues in Liquid Biofuels Production:Minimizing the Risks to Maximize the Opportunities,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Rome,2008.ftp://ftp.fao.org/docrep/fao/010/ai503e/ai503e00.pdf.

Daniel Druckman,“Nogotiation and Identity:Implication for Negotiation Theory”,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6(2),2001.

Dean Pruitt,“Negotiation with Terrorists”,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11(2),2006.

Faure,Guy Olivier and Jeffrey Z.Rubin,Culture and Negotiation,Sage,1993.

Frank R.Pfetsch,“Symmetry and Asymmetry in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s”,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11(1),2006.

Frank R.Pfetsch,Negotiating Political Conflicts,Palgrave Macmillan,2007.

Karim Mezran,“Negotiating National Identity in North Africa”,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6(2),2001.

Peter Berton,etal,eds, Actors,Structure/Process and Values,St.Martin’s Press,1999.

Robert D.Putnam.“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The Logic of Two-Level Ga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42(Summer 1988).

Terrence P.Hoppmann,The Negotiation Process and the Re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1996.

Valerie-Barbara Rosoux,“National Identity in France and Germany:from Mutual Exclusion to Negotiation”,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6(2),2001.

Victor A.Kremenyuk,ed.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Analysis,Approaches,Issues,Jossey-Bass,2002.

William I.Zartman and Lewis J.Rasmussen, Peacekeeping in International Conflict:Method & Techniques,2007,United States Institue of Peace Press;Revised edition.

William I.Zartman,“Negotiating Identity:From Metaphor and Process”,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6(2),2001.

龙永图:《谈判桌上的文化较量》,http://news.hexun.com/2008-07-13/10739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