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图书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Harmonious Society

SSAPID:101-3751-9769-39
ISBN:978-7-5097-1481-2
DOI:
ISSN: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内容简介]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生态经济学已经从创立阶段进入学科体系的完善阶段。本书分为四个专题:生态经济理论与方法、生态经济建设与政策、生态经济实证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补偿,内容涉及生态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评述、生态经济学科体系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生态经济学方法论的探索、中国生态经济政策的评价、中国区域和行业生态经济建设的实践介绍和案例研究、生态环境要素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践等方面。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孙若梅 于法稳
编 辑:王莉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第一篇 生态经济理论与方法

  面对推行新农业战略的思考

   一 为新农业战略欢呼

   二 是大农业而不是小农业

   三 建好山区和牧区能发挥多种作用

   四 建设山区和牧区困难吗?

   五 一点忧思

  生态经济研究的评估与展望

   一 如何理解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

   二 生态经济学研究中的差异性评价

    (一)国内外生态经济研究产生背景的差异分析

    (二)生态经济学家认知的差异

    (三)相近学科的经济学家认知的差异

   三 生态经济学的定位

   四 亟待深化研究的生态经济问题

    (一)集体理性与社会最优化实现程度的研究

    (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三)能值理论研究

   五 结论

  建立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初探

   一 生态经济学学科内涵

    (一)生态经济学的概念

    (二)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构成要素

     1.学科理论体系

     2.方法论与具体方法

     3.生态经济学学科实践

    (三)生态经济学学科地位与建设

   二 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构建

    (一)生态经济学学科的地位

    (二)学科设置分析

    (三)生态经济学学科(二级学科)体系构建

     1.培养目标

     2.研究方向

     3.课程设置

   三 讨论

  生态经济学的定义、范畴与规律

   一 生态经济学的定义

    (一)生态经济问题

     1.生态非资源化

     2.经济逆生态化

     3.生态与经济的对抗

    (二)生态经济学的定义

   二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一)生态经济系统

    (二)生态经济产业

    (三)生态经济消费

    (四)生态经济效益(效率)

    (五)生态经济制度

   三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一)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规律

    (二)生态产业链规律

    (三)生态需求递增规律

    (四)生态价值增值规律

  深层生态经济问题探究

   一 什么是深层生态经济问题?

   二 生态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三 生态经济学的主要规律

    (一)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规律

    (二)生态经济的系统规律

    (三)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

    (四)生态经济系统的层次性规律

  中国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浅探

   一 引言

   二 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缺少生态经济学理论上的创新

    (二)生态经济学科建设不完善

    (三)拓宽研究领域,加强学科间横向联系

    (四)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生态经济意识

    (五)加强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科网络建设

   三 结束语

  按照生态经济学理论扩展财富的理论探讨

   一 “五种流”财富理论的发展

   二 循环经济与知识经济结合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五流”财富理论

   三 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五流”运行的财富理论

    (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财富都存在于通过劳动所创造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五流”之中

    (二)人类劳动所创造的财富由“五流”运行的情况决定其财富的量和质

   四 “五流”运行财富理论同世界银行“新财富论”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容量使用权:为节能减排立法

   一 引言

   二 环境容量使用权:理论与实践

    (一)环境容量使用权理论

    (二)国内外环境容量使用权的交易机制

     1.美国泡泡政策与排污交易政策

     2.中国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收费及排污权交易试点

    (三)节能减排的国际行动

     1.英国节能减排立法与欧盟能源政策

     2.日本节能减排政策

     3.国际上碳交易机制

   三 基本要素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与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设想

    (一)水环境容量与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节能减排目标

    (二)土壤环境容量与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节能减排目标

    (三)大气环境容量与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节能减排目标

   四 今后法律行动的框架性建议

    (一)设立环境容量使用权的意义

    (二)环境容量使用权法律关系及调整框架

    (三)衍生的法律关系及政策调整框架

     1.要素价格调校,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形成机制

     2.产业与信贷、税费政策组合,形成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地方的支持与法律责任

  产业结构变迁对可持续发展贡献度的测算与分析

   一 产业结构变迁对可持续发展贡献的理论诠释

    (一)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独立源泉

    (二)产业结构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关性

    (三)结构变迁的集约增长效应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 贡献度测算模型的构造

    (一)分析思路

    (二)产业结构变迁系数的构造

   三 福建省产业结构变迁对可持续发展贡献度的测算

    (一)福建省产业结构变迁系数测算

    (二)福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测算

    (三)福建产业结构变迁对资源消耗控制贡献度的测算

    (四)福建产业结构转变对生态环境控制贡献度的测算

   四 结论

  绿色农业创新体系理论框架构建与实践探索

   一 构建绿色农业理论体系是农业理论创新质的飞跃

    (一)绿色农业生态发展理论

    (二)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理论

    (三)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四)绿色农业营销与贸易理论

    (五)绿色农业组织与管理理论

   二 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的实践作用

    (一)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模式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导模式

     1.引导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向

     2.指导了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

     3.指导了绿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4.指导了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5.指导了绿色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6.指导了绿色农业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

    (二)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的重要作用

     1.促进了“五个安全”

     2.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促进了科技进步

     5.促进了国民经济中绿色GDP的增长

 第二篇 生态经济建设与政策

  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循环经济 又好又快建设生态省

   一 建设生态省的方向

   二 建好生态省,首先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模式

   三 建好生态省,要把生态环境当作重要资本来经营

   四 建设好生态省,关键是要把循环经济的原理渗透到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五 建好生态省,发展循环经济,要着重把握一系列问题

  中国造林绿化改革30年

   一 造林绿化的三大壮举

    (一)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动员令”

    (二)中国“绿色万里长城”是一篇“启示录”

    (三)退耕还林是造林绿化新的里程碑

   二 造林绿化的五个突破

    (一)造林绿化的数量、质量不断提高

    (二)城乡绿化和部门造林快速发展

    (三)造林绿化投入增加

    (四)造林绿化的领域不断拓宽

    (五)森林经营有了新的活力

   三 造林绿化的三个薄弱环节

    (一)森林经营仍然是造林绿化的薄弱环节

    (二)种苗工作是造林绿化工作的基础

    (三)国有林区的造林和营林应作为特例进一步加强

  新形势 新要求 更要关注林业的发展

   一 引言

   二 增加省级财政投入

   三 强化基础工作

   四 加大森林资源保有量持续补偿的力度

   五 以“义务植树”为抓手,大力发展参与式林业

   六 加强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强化实质性目标考核

   七 深入打造林业生态文化,提升生态文明品位

  发展绿色草产业经济 化解四大难点问题

   一 国计民生持续发展需要绿色草产业

   二 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的理论内涵和科学特征

   三 草产业系统工程体系构成与综合效用

   四 草产业系统工程的实践模式与优化功能

   五 国家实施“草业强国”战略,化解四大难点问题

    (一)化解耕地和粮食趋紧难题

    (二)化解生物质能源开发难题

    (三)化解国土生态治理难题

    (四)化解老少边牧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振兴难题

  低碳农业经济略论

   一 低碳农业经济是“三低”经济

   二 低碳农业经济模式已存在于广阔农村中

    (一)有害投入品减量、替代模式

    (二)植树造林制氧除碳模式

    (三)立体种养的节地模式

    (四)围垦复垦增地模式

    (五)节水模式

    (六)节能模式

    (七)“三品”基地模式

    (八)清洁能源模式

    (九)种养废弃物再利用模式

    (十)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十一)区域产业循环模式

    (十二)农业观光休闲模式

   三 大力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一)大力宣传,达成共识

    (二)制定规划,明确目标

    (三)选择模式,务实施行

    (四)突出重点,科技先行

    (五)强化领导,整体联动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 黄河三角洲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二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路和重点

    (一)发挥沿海优势,以加快港口和临港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促进黄河三角洲沿海经济带崛起

    (二)着力加快加工制造业发展,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第三产业,构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

    (四)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三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借助外部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

    (二)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科技创新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

   一 生态经济试验区建设中科技创新的原则

   二 生态经济试验区建设中科技创新的战略

   三 生态经济试验区建设中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

    (一)战略研究

    (二)循环技术

    (三)民生工程

    (四)流域管理

   四 生态经济试验区地域的功能区划

    (一)湖体核心区

    (二)环湖平原区

     1.高新技术与产业集聚

     2.优势农业集聚

     3.生态保护

    (三)五河流域区

  浅析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 概述

   二 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 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三 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循环农业是协调农村生态经济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 发展循环农业是协调农村生态经济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一)农业受资源瓶颈约束的问题日益严峻

     1.耕地不断减少

     2.水资源短缺

     3.农业投入品利用率低、浪费大

    (二)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三)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

    (四)已具备发展循环农业的思想、工作基础与经济条件

   二 循环农业的主要建设内容

    (一)节约资源,集约利用资源

    (二)建立循环型农业产业链

    (三)加强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四)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

   三 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政府公益服务功能,加强规划指导

    (二)加大各级财政、金融机构对循环农业的投入

    (三)加快循环农业技术研发

    (四)完善循环农业法规与政策体系

    (五)开展循环农业的试点示范

  中国牧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矛盾冲突及成因

   一 主要矛盾冲突

    (一)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利益驱使造成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巨大压力

   二 矛盾冲突成因

    (一)文化成因

    (二)经济成因

    (三)政治成因

    (四)政策成因

   三 结束语

  湖南省“农—浆—纸—板”一体化实验项目调查报告

   一 项目规划

    (一)公司经营的生态农业种植基地

    (二)无公害鲜米加工企业

    (三)无公害优质菜油加工企业

    (四)无公害绿色食品加工企业

    (五)生物材料生产企业

    (六)村办工业企业

   二 项目的效益分析

    (一)农户经济效益分析

    (二)地方社会效益分析

    (三)社会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二 目前实施情况

  区域节约循环型产业结构研究

   一 广西发展节约循环型蔗糖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蔗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

    (二)蔗糖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二 广西发展节约循环型蔗糖业的主要路径

    (一)产业之间的发展路径

     1.正确处理蔗糖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各种比例关系

     2.围绕蔗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绿色设计,构建节约循环型产业体系

    (二)产业内部的发展路径

     1.糖厂与蔗农两个系统之间的节约和循环

     2.糖厂内部的节约和循环

   三 广西发展节约循环型蔗糖业的实证研究

    (一)广西甘蔗种植业成本

    (二)广西甘蔗种植业降低肥料成本的途径

     1.提高蔗叶梢综合利用率

     2.提高甘蔗酒精余液利用率

     3.在甘蔗种植集中区加快发展畜牧业

     4.提高农村沼气入户率

     5.结论

   四 构建区域性节约循环型产业结构的启示与建议

  关于军队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 军事系统是生态环境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 生态文明建设中军队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 部队生态环境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篇 生态经济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与运用贸易手段实现环保目标

   一 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二 我国对外贸易价值量顺差,部分行业资源环境“逆差”

   三 造成我国对外贸易资源环境“逆差”的主要原因

    (一)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产生资源环境“逆差”

    (二)出口产品的环境效率低下,产生资源环境“逆差”

    (三)出口总量增速快,产生资源环境“逆差”

   四 减少并扭转资源环境“逆差”,改善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五 综台运用贸易手段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扩大出口关税征收范围,加征高污染产品出口环境关税

    (二)设计和实施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

    (三)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准入门槛,引导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

    (四)健全进口废物贸易政策,有效防范废物贸易环境风险

  以节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一 模型特征

   二 模型构建

    (一)模型假定

    (二)模型函数形式

   三 太湖地区以节水減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实施条件

   四 结论

  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的EKC关系验证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与模型

    (一)农业面源污染测度:基于单元的综合调查评价方法

    (二)EKC面板数据模型

   三 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量的测算

    (一)数据收集

    (二)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量和强度的计算

   四 农业面源污染EKC曲线的实证研究

    (一)农业面源污染EKC曲线假说检验

     1.COD排放强度的EKC曲线假说检验

     2.TN排放强度的EKC曲线假说检验

     3.TP排放强度的EKC曲线假说检验

    (二)对计量检验结果的分析

   五 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地域差异下的环境公平测度及对策研究

   一 环境公平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的界定

    (二)相关研究基础

   二 江苏省的地域差异状况

    (一)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二)区域环境污染排放差异呈扩大趋势

    (三)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同步增长

   三 江苏省环境公平的评价

    (一)环境公平的评价指标

    (二)江苏省地域差异下的环境公平评价

     1.环境不公日趋加剧

     2.环境不公地域差异大

   四 区域协调发展建议

    (一)实行生态环境空间管制

    (二)加快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三)建立有利于环保的政绩考核体系

    (四)加强环境污染的流域管理

    (五)实行一系列新经济政策

  城市居住区湖景生态景观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

   一 引言

   二 生态景观对住宅市场的影响

    (一)生态景观对住宅市场供给的影响

    (二)生态景观对住宅市场需求的影响

   三 Hedonic价格法在评估生态景观对住宅价格影响方面的应用

    (一)Hedonic价格法的定义及原理

    (二)Hedonic价格法的运用

   四 实证分析

    (一)研究区域的选择

    (二)模型的选择

     1.模型的基本形式

     2.变量的选择与理论预期

     3.数据来源及量化

    (三)结果与讨论

     1.模型结果

     2.结果分析

   五 简要的结论、政策含义及讨论

  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 引言

   二 水资源承载力及其研究方法

    (一)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回顾

    (二)主成分分析方法

   三 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分析

    (一)影响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

    (二)主成分分析结果

    (三)对主成分分析结果的讨论

   四 结论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分析

   一 区域概况

   二 耦合态势评价模型

    (一)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处理

    (二)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及其演化速度模型

    (三)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评价模型

   三 耦合态势划分

   四 实证分析

    (一)耦合度计算

    (二)结果分析

     1.综合指数分析

     2.演化速度分析

     3.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分析

   四 结论

  吉林省东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

   一 土地制用和生态环境概况

   二 土地制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基本理论

    (一)协调度评价数学模型

    (二)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类型的分类体系及其评判标准

   三 土地制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实证分析

    (一)土地利用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及计算方法

     1.土地开发程度指标

     2.土地利用程度指标

     3.土地集约经营程度指标

     4.土地利用经济效果指标

    (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土地利用质量指数的确定

    (三)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指标的选取及计算方法

     1.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1)评价指标

      (2)评价指标的权重及计算方法

     2.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

      (1)各项评价指标权重(见表10)

      (2)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

    (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确定

   四 结论

 第四篇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补偿

  生态服务稀缺性与农业的生态贡献

   一 生态消费

    (一)生态消费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二)生态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二 生态服务稀缺性

    (一)生态服务稀缺性增长

     1.规模效应

     2.人口因素

     3.消费倾向

     4.制度因素

    (二)生态服务的管理

     1.生态服务的政府供给

     2.生态服务的市场供给

     3.生态服务需求侧管理

   三 农业的生态服务

    (一)绿色服务

    (二)环境容量

    (三)能源服务

    (四)舒适性服务

    (五)生态贸易

   四 农业生态服务的价值实现

    (一)生态补偿

     1.生态服务由政府提供但侵犯私人利益

     2.生态服务由私人提供但无法进入市场

     3.生态服务由私人提供且进入市场但存在外部性

    (二)市场贸易

     1.生态标签

     2.环境使用权交易

     3.农业生态旅游

  自然资源参与分配

   一 自然资源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

    (一)人与自然共同创造价值的二元价值论

    (二)价值源泉与要素贡献

   二 基于二元价值论的要素贡献分配论

    (一)代偿水平的分配

    (二)剩余水平的分配

   三 西方经济学要素贡献分配制度剖析

   四 自然资源参与分配条件下的公平与效率

  上海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研究

   一 上海生态公益林的稳定性问题

    (一)造林企业不堪重负

    (二)农民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

    (三)造林的基层政府负担不均

   二 建立上海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机制分析

    (一)生态补偿的理论框架

    (二)补偿标准的制定

     1.土地经营权的机会成本

     2.林地管护成本

     3.生态公益林改造成本

    (三)补偿的实施

   三 结论和讨论

  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一 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

    (一)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

    (三)生态补偿机制及保护区管理方式的有益探索

   二 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

    (一)贫困落后的约束与地方保护主义

    (二)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制度的缺陷

    (三)缺少环境保护制度的创新和激励机制

   三 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环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

    (二)生态环境功能下降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1.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2.水土流失仍比较严重

     3.人地矛盾突出

     4.湿地破坏及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破坏较大

    (三)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1.水体污染有加重的趋势

     2.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影响区域环境

     3.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矿山生态破坏比较严重

     4.生态环境的统一监管能力比较薄弱

    (四)投入机制不适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需要

   四 生态功能保护区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支持体系建设

    (一)构建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修复建设体系

    (二)构建保护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体系

    (三)建立保护区生态产业及循环经济体系

    (四)营造保护区的和谐社会体系

    (五)建立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的政策支持体系

  监督激励视角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一 文献评述

   二 监督激励视角的生态补偿框架

   三 以流域污染治理及其补偿为例的分析

   四 结论

  白洋淀湿地资源价值评估

   一 白洋淀湿地价值构成分析

    (一)白洋淀湿地功能分析

    (二)白洋淀湿地价值构成分析

   二 白洋淀湿地使用价值评估

    (一)直接使用价值评估

     1.物质生产功能价值评估

     2.观光旅游功能价值评估

     3.教育科研功能价值评估

    (二)间接使用价值评估

     1.提供水资源功能价值评估

     2.调蓄洪水功能价值评估

     3.降解污染物功能价值评估

     4.调节气候功能价值评估

     5.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价值评估

   三 白洋淀湿地非使用价值评估

    (一)支付意愿率与人均支付意愿值统计

    (二)支付取向与支付动机统计

    (三)总WTP值计算

  城市居民生态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

   三 生态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一)生态消费认知因素

    (二)生态消费政策因素

    (三)生态环保型商品特征因素

    (四)消费者个人特征因素

     1.年龄

     2.性别

     3.文化程度

     4.家庭月收入

   四 实证模型、样本情况及变量设定

    (一)实证模型

    (二)样本情况

    (三)变量设定

   五 实证分析结果与过论

    (一)模型运行结果

    (二)讨论

     1.消费者对生态消费的认知水平

     2.消费者对环保标识的信任水平

     3.政策宣传状况

     4.商品质量的可靠程度

     5.从众影响

     6.性别

     7.文化程度

     8.年龄

     9.家庭月收入

   六 结论与政策启示

  构建我国农村水污染受害者社会救助机制

   一 引言

   二 我国农村水污染受害者社会救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 国外水污染受害者社会救助的经验

   四 构建我国农村水污染受害者 社会救助机制及其政策建议

    (一)我国农村水污染受害者社会救助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二)我国农村水污染受害者社会救助的路径选择

    (三)构建我国农村水污染受害者社会救助机制的政策建议

   五 结论

 后记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生态经济学已经从创立阶段进入学科体系的完善阶段。本书分为四个专题:生态经济理论与方法、生态经济建设与政策、生态经济实证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补偿。内容涉及生态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评述、生态经济学科体系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生态经济学方法论的探索、中国生态经济政策的评价、中国区域和行业生态经济建设的实践介绍和案例研究、生态环境要素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