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2

“一带一路”视阈下的跨国税源管理图书

Tax Administration of Cross-Border Coorpar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SSAPID:101-3671-8873-96
ISBN:978-7-5201-3370-8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本书将理论与实证方法相结合,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在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实施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跨国税源管理的漏洞及其深层次原因,借鉴国外跨国税源管理的成功做法,结合我国跨国税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跨国税源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强化正式制度约束的效用,发挥非正式制度约束的作用,增强实施机制的有效性。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李飞 李怡君
编 辑:吴敏;吴云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序

 附录一 非居民企业税收业务常见问题解答

 ABSTRACT

 致谢

 摘要

 附录二 非居民企业税收相关法规汇编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西方税收流失理论

    (一)对税收流失的论述

    (二)关于税收流失的表现形式

    (三)关于税收流失的估算

    (四)关于税收流失产生的原因

    (五)防控税收流失和加强税源管理的策略

   二 我国的税收流失理论

    (一)关于税收流失的概念界定

    (二)关于税收流失的表现形式

    (三)关于税收流失的估算

    (四)关于税收流失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四节 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

   一 创新点

   二 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

  第一节 “一带一路”概念

  第二节 “一带一路”提出的战略背景

   一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需要寻找新的市场

   二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应重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三 “引进来”优势减少,“走出去”需求提升

   四 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第三节 “一带一路”提出的历史意义

   一 “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调整经济布局,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

   二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改革全球经济体制的时代潮流

    (一)为世界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重要途径

    (二)为全球提供更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发展平台

    (三)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思路

    (四)为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搭建新桥梁纽带

  第四节 “一带一路”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成就

   一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

   二 经贸投资合作成效显著

   三 金融合作深入发展

   四 国际接受度不断提升

   五 民心相通不断促进

   六 数字经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贡献

 第三章 非居民企业税收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 非居民企业税收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防范非居民企业税收流失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 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的界定

    (一)定义

    (二)概念解释

    (三)非居民企业分类

    (四)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税率

   二 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三 非居民企业税收的特点

   四 非居民企业税收的目标

   五 防范非居民企业税收流失的特点

   六 非居民企业税收征管

    (一)在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

    (二)在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

   七 防范非居民企业税收流失的现实意义

    (一)客观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强化大国税务管理的需要

    (三)国际税收征管协作的需要

 第四章 防范非居民企业税收流失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理论背景

   一 制度经济学理论

    (一)制度的概念

    (二)制度的性质

    (三)制度的作用

  第二节 借鉴上述理论的原因

  第三节 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现状

   一 非居民企业税收收入状况

   二 非居民企业税收的征收方式

   三 非居民企业的涉税风险

   四 非居民企业税收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现状

    (一)避税

    (二)逃税

    (三)欠税

    (四)偷税

    (五)抗税

    (六)包税和吃税

    (七)滥用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

    (八)滥用税收协定

   五 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取得的成绩

    (一)修改和完善《企业所得税法》

    (二)加强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的税务审计和反避税管理

    (三)开展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的重点调查

    (四)发挥情报交换在跨国税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五)加强股息、红利预提税的税收管理

    (六)加强股权转让的税收管理

    (七)规范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申请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审批流程

    (八)严格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的对外付汇审批制度

    (九)做好税收宣传工作

    (十)强化信息化管理在非居民企业税收征管中的作用

    (十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十二)优化内部信息化管理手段

    (十三)不断丰富“互联网+税务”的内容

 第五章 非居民企业税收流失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国家间税收关系

   一 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二 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协调关系

  第二节 政府收入规模

  第三节 宏观调控

  第四节 资源配置效应

  第五节 政府收入机制

  第六节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第七节 投资与消费

  第八节 税收效率

   一 税收行政效率

   二 税收经济效率

  第九节 企业财务成果与市场环境

  第十节 税负的不公平转嫁

 第六章 非居民企业税收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之一:正式制度

   一 税制配置对非居民企业税收流失的影响

    (一)税收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完整

    (二)涉外税收法律立法级次偏低,法律效力较低、执行力不强

    (三)税法透明度低

    (四)税收协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 发达国家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税制体系借鉴

    (一)在双边税收协定中加入反滥用协定条款

    (二)构建层次清晰、简洁合理、操作性强、透明度较高、便于理解与遵从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税收法律法规都有限制资本弱化的条款

    (四)在税收法律法规中都有维护纳税人权益的条款

  第二节 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之二:非正式约束

   一 税务非正式约束的变迁与税制配置变化的不协调

    (一)意识比较淡薄

    (二)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纳税遵从意识缺失

    (三)权利义务的不对等

    (四)社会化协作机制、社会化管理网络不够完善

    (五)纳税服务相对欠缺

   二 发达国家税收环境借鉴

    (一)注重培养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二)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非居民企业纳税服务体制

    (三)注重纳税服务

    (四)发展税务中介代理业

    (五)建立广泛的协税网络

    (六)积极维护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第三节 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之三:实施机制

   一 实施机制因素与制度变迁要求不适应的表现

    (一)征管手段相对落后

    (二)违约成本比较低

    (三)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权力相对集中

    (四)对国际税收征管对象的管理尚不完善

    (五)非居民企业税收审计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税务机关执法功能不够强大

    (七)税务行政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

    (八)部门之间还未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九)税务部门对非居民企业提供服务的手段有限

    (十)非居民企业面临较多的或潜在的涉税风险

    (十一)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低

   二 国外实施机制的主要特点

    (一)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的税源管理

    (二)建立与管理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的纳税识别号

    (三)在非居民企业纳税人国际税源管理中实行代理人制度、纳税保证金制度和纳税信用等级征管制度

    (四)高效的税务行政资源配置及科学的管理模式

    (五)深入细致的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税务审计工作

    (六)较发达的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

    (七)转移纳税服务供给至社会组织

    (八)培育发达规范的税务代理业

    (九)建立严密系统的社会化监控体系和诚信体系

 第七章 防范非居民企业税收流失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案源发现

  第二节 案例描述

  第三节 案例分析

   一 征纳双方存在的分歧

    (一)关于资料备案

    (二)关于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三)关于未按相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手续的法律责任

    (四)关于税务变更手续

    (五)关于未按相关规定办理税务变更登记手续的法律责任

    (六)关于未按相关规定办理税务变更登记手续的法律责任

    (七)关于未按相关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供相关资料的法律责任

    (八)关于办理扣缴税款登记手续税收征管机关

    (九)关于代缴税种

    (十)关于常设机构

    (十一)关于食宿费用的纳税问题

    (十二)关于已经计入成本费用的应付而未付的劳务费

    (十三)关于税率适用问题

    (十四)关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汇率适用问题

    (十五)关于境内外的劳务收入划分问题

    (十六)关于纳税地点

    (十七)关于征收方法

    (十八)关于源泉扣缴

    (十九)关于扣缴企业所得税的报表填写和报送

    (二十)关于扣缴税款地址

    (二十一)关于纳税人的确定

    (二十二)关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二十三)关于应纳税额的计算

    (二十四)关于扣缴方式

    (二十五)关于未扣缴税款的法律责任

    (二十六)关于滞纳金的问题

    (二十七)关于罚款的问题

   二 分歧的解决与处理过程

   三 本案的延伸工作

    (一)启动对非居民企业税收项目与非居民企业税收机构税收服务机制

    (二)建立长效机制并狠抓落实

    (三)扎实推进反避税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四)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

    (五)优化服务提高社会满意度

    (六)利用税收情报交换,服务国际税收征管

   四 案例引发的思考

    (一)防范非居民企业税收流失存在的问题

    (二)关于防范非居民企业税收流失的思考

 第八章 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节 强化正式约束的效用

   一 进一步修订、完善非居民税收政策

   二 进一步完善国内实体法关于非居民税收管理的政策规定

   三 进一步完善国内程序法关于非居民税收管理的政策规定

   四 通过数字经济手段加强非居民税收遵从度和管理技术

   五 修订旧协定,谈签新协定

  第二节 完善组织管理体制

  第三节 发挥非正式约束的作用

   一 树立税收全局观和国际税收视野

   二 税务机关应提高管理意识,转变管理理念

   三 进一步提高服务非居民企业意识

   四 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扣缴义务人的扣缴意识

   五 提高税务机关的专业服务水平

   六 推进信息化建设

   七 借助中介机构为非居民企业纳税人提供服务

   八 加强对国际税收管理人员培训

   九 全面实施个性化服务

   十 更有效地维护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的权利

  第四节 促进实施机制的有效运行

   一 建立健全新型的非居民税收竞合关系

   二 健全完善服务非居民企业体制

   三 建立跨国境、跨部门的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

   四 将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用于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税源监控中

   五 提升跨境税源监管效能

   六 有效解决管理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七 对非居民企业纳税人实施等级管理

   八 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防止税款外流

   九 健全非居民企业纳税人管理机构

   十 提升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人员素能

   十一 提高非居民企业税收审计工作质量

 第九章 结论

本书将理论与实证方法相结合,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在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实施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跨国税源管理的漏洞及其深层次原因,借鉴国外跨国税源管理的成功做法,结合我国跨国税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跨国税源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强化正式制度约束的效用,发挥非正式制度约束的作用,增强实施机制的有效性。可供从事财政税收理论及实践研究的研究人员,财政税收专业的学生,在华从事生产经营的中国企业、跨国公司和外国个人参考。

艾华:《如何理性认识税收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税务研究》2005年第7期。

褚作人:《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中国政府采购》2009年第7期。

费茂清、陈蓓、许燕:《地方税制的内外环境建设探析》,《经济体制改革》1999年第4期。

辜声阻、王敏:《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体系的战略思考》,《商业时代》2017年第12期。

河南省税务局年度工作总结(2000~2016年)。

候梦姗:《税收经济导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胡改蓉、张明坤:《论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的制度安排》,《福建金融》2017年第2期。

贾绍华:《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李忠:《税收流失的制度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刘建民:《APEC国家和地区公司所得税优惠政策比较研究》,《国外财经》2000年第2期。

牛华勇:《我国税收流失原因的制度分析》,《涉外税务》2000年第9期。

彭程:《涉外税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税务研究》2017年第3期。

漆丽丽:《税收收入统计预测模型与经济分析》,《税务研究》2005年第1期。

山东省济南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非居民企业纳税人股息、利息和财产收益企业所得税管理探究》,《涉外税务》2016年第4期。

邵智:《治理税收流失的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沈彤:《充分发挥税收在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税务研究》2007年第8期。

史山山、华国庆:《财税法视角下促进科技自主创新之比较研究》,《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8期。

王峰丽、蒋宝林:《OECD国家R&D税收激励政策研究与经验借鉴》,《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第4期。

王建平:《应继续调整和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税务研究》2017年第8期。

王秀芝:《现行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政策》,《商业时代》2009年第23期。

韦坚、韦宁卫、蒙强:《国外纳税服务的借鉴与比较》,《法制与经济》2006年第1期。

温雪梅:《教育国际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发展》,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

徐思聪:《完善我国创业投资财税政策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杨绍媛:《我国税收流失规模的测算》,《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2期。

殷志军:《信用担保附加性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金融与保险》2010年第7期。

于明珠:《借鉴外国征管经验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财会研究》2006年第2期。

赵春玲:《缺乏非正式制度的约束是我国税收流失的重要原因》,《改革》2003年第6期。

郑伟:《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突破性发展的财税政策创新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6期。

郑州市税务局年度工作总结(2000~2016年)。

《中国财政年鉴》(1982~2016年),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

《中国税收年鉴》(1982~2016年),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中国统计年鉴》(1982~2016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周立新:《论税收政策及其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的选择》,《商业研究》2005年第2期。

2010《中国税收问卷跟踪调查报告》,中国税收调查系统网。

Abe Greenbaun, 3(2000).

Agrawal.H.,(Jammu:Finance & Economics Publishing House of India,2006).

Alan J.,Auerbach and Martin Feldstein,(Urbana: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2006).

Allingham.G & Sanadmem.A.,(California:Publishing House of California,2016).

Almarza.G.C.,(Houston:Finance & Economics Press,2017).

Alm.James & Beck.William.,“Will the State Clean.Individual Response to State Tax Amnesties”, 65(1991).

Andreoni,“Tax Compliance”, 29(1998).

A.B.Atkinson,(Washingt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 Company,2003).

Bahl.,“A Representative Tax System Approach to Measuring Tax Effor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Bahl.A.J.,“A Regression Approach to Tax Effort and Tax Ratio Analysis”,(2002).

Bahl.G.& Roy.H.,“A Regression Approach to Tax Effort and Tax Ratio Analysis”, 18(1971).

Bahl.G.& Roy.H.,“A Representative Tax System Approach to Measuring Tax Effor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6(2003).

Baily.M.J.,(New York:Macgraw Hill Press,2008).

Barro.R.J.,“Output Effects of Government Purchases”, 6(2001).

Charlesl.Vehorn &Tohn Brondolo,“Organization Options for Tax Administration”, 11(1999).

Ercolani.V.& Pavoni.N.,“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Consumption on Private Consumption:Macro Evidence from Micro Data”,(2008).

Garrison.Charles B.and Feng Yao Lee.Taxation.Aggregate A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Further Cross Country Evidence on Some Supply Side Hypotheses.Economic Inquiry.2002(1).

Inman.A &Robert P.,“Federal Assistance and Local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Chicago:U.Chicago Press,2004).

Inman.R.P.& Harvey Rosen,“Federal Assistance and Local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Evolution of a New Federalist Fiscal,” 1988.

James A.& Kinder,“A.Tax on Stop-loss Clauses to Fund High-risk Pools”, 12(2003).

James.G.,(Phoenix:Mechanism Industry Publishing House,2005).

Justin Scott Tax System & Tax Administration.Journal of Finance,2018(5).37-49.

Knight.J.,“Fiscal Decentralization:Incentive,Redistribution and Reform in China”, 9(2007).

Knight.J.L.,“Fiscal Decentralization:Incentive,Redistribution and Reform in China”, 27(1999).

K.Marsden,“Link between Taxes and Economic Growth.some Empirical Evidence”, 8(2006).

Laferia.R.D.& Lockwood.B.,(Urbana:University of Warwick,2010).

Macheal Kaza,“An Empirical Study on Tax Loss”, 5(2010).

Megris W B.,(California:Finance & Economics Publishing House of California,2001).

Michael Moran,“Availability Analysis.A Guide to Efficient Tax Use”, 4(2005).

Monacelli.D.& Pazienza.M.G.,(Urbana:University of Warwick,2007).

OECD Revised Discussion Draft on Transfer Pricing Aspects of Intangibles,July 7th 2016.

Pechman J.,“Tax Reform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Ramesh Ponnuru,“the Perils of Tax Reform:Frankly,Tiny and Timid Is Better than Big and Bold”, 12(2004).

Scully.G.W.,“the Growth Tax in the United States”, 2(2005).

Spivak.G.HM Treasury.Government Publishes Final Legislation on the Bank Levy.3(2010).

Stine.William F,“Is Local Government Revenue Response to Federal Aid Symmetrical”, 1994(47).

Tom Neubig & Balvinder Sangha,,3(2004).

William F.,“Is Local Government Revenue Response to Federal Aid Symmetrical?”,8(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