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2

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与预测图书

Analysis and forecast on China's economy(2006)

SSAPID:101-3655-2367-12
ISBN:7-80190-879-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综合预测篇、政策分析篇、专题研究篇、财政金融篇、台港澳经济篇与国际背景篇等六部分,对中国2006年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关信息

丛书名:经济蓝皮书
编 辑:邓泳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附录 统计资料

 相关链接:2006年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的部分皮书

 前言

 《皮书系列》主要编辑出版发行人

 把“效率优先”放到该讲的地方去

  把“效率优先”放到该讲的地方去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

   二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某些部门出现了生产能力的过剩现象

    2.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国内成品油供求紧张

    3.对外贸易不平衡状况加剧,负面影响值得注意

    4.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困难加大

    5.M1、M2增速差距值得注意

   三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1.既要防止反弹,又要防止出现过度回落,重点是防止投资反弹

    2.正确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重点是大力促进消费需求

    3.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重点是适时适度进行政策调整

    4.“十一五”开好局,重点是防止盲目上项目

 “十一五”开局之年如何起好步

  “十一五”开局之年如何起好步

 对明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几点建议

  对明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的几点建议

 “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5年秋季座谈会”综述

  “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5年秋季座谈会”综述

   一 对2005年经济形势及2006年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

   二 当前经济形势的特点

    1.高增长、低通胀

    2.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

    3.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4.企业活力增强

    5.外贸依存度增大

    6.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导

   三 当前经济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某些部门出现了生产能力的过剩现象

    2.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

    3.顺差激增,对外贸易不平衡状况加剧,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4.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困难加大

    5.面临潜在通货紧缩压力

   四 2005年及2006年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

   五 关于2006年宏观调控

    1.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

    2.既要防止投资反弹,又要防止增长速度过度回落,重点是防止投资反弹

    3.正确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重点是大力促进消费需求

    4.处理好外需与内需的关系,积极促进内需增长

 综合预测篇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分析

   一 当前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

   二 对未来经济周期波动分析的理论起点

   三 正向技术冲击

   四 经济的增长与波动

    1.高位增长

    2.强幅波动

   五 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把握好潜在经济增长率与适度经济增长区间

    3.谨防新一轮经济过热和防范国际外部冲击

    4.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稳定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展望

   一 宏观调控使经济运行协调性明显增强

    1.城乡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差距缩小,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增长协调性增强

    2.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增速差距缩小,煤电油运“瓶颈”压力有所减缓

    3.投资增速平稳回落,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4.就业形势逐步好转,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减弱

   二 产能过剩、外需过大、输入型滞胀压力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

    1.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惯性冲动强烈,产能过剩压力逐步加大

    2.贸易顺差连创新高,外需比重过大隐含经济波动风险

    3.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对我国经济的“滞胀”压力逐步增大

   三 2006年我国经济有望保持高增长低通胀格局

    1.经济增长率向潜在增长率方向平稳回落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略降

    3.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中偏旺形势

    4.进出口增速差距有望缩小

    5.居民消费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四 2006年宏观调控政策保持“双稳健”基调

    1.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财政支出

    2.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时微调,适度放松信贷控制

    3.根据我国CPI、PPI走势和各行业承受能力,逐步理顺资源类和公共事业类价格

    4.采取配套政策,扩大城乡消费

  2005年国民经济预测和2006年展望

   一 2005年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投资需求稳定快速增长,增幅有所回落

    2.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增速基本稳定

    3.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顺差增加较多

    4.市场价格继续上涨,涨幅有所回落

   二 2006年经济展望

    1.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加速器”投资和出口的增速将有所放缓

    2.消费需求稳步扩大,继续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3.工业生产将继续较快增长

    4.市场价格继续上涨,但涨势趋弱

   三 2006年宏观调控中的几个问题

    1.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

    2.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加强政策预案研究,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

  调整三大需求比例关系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一 2005年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1.投资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2.消费持续稳定增长

    3.进出口

   二 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高增长、低通胀

    2.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导

    3.外贸依存度增大

   三 2006年宏观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

  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特征与2006年经济走势预测

   一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分析

   二 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分析

    1.经济高速增长与低通货膨胀并存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中出现小幅反弹,工业生产出现新忧

    3.货币供给依然增长缓慢,存、贷款增长速度相差过大

    4.人民币小幅升值,对出口增长影响很有限

    5.农民收入增幅较大,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三 2005年和2006年宏观经济预测

    1.2006年经济增长呈前高后低的趋势

    2.投资仍将平稳增长

    3.消费需求依然稳定增长

    4.对外贸易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5.物价在上升压力下平稳增长,M1和贷款仍将维持较低增速

   四 政策建议

    1.培育消费热点,提高居民收入,大力发展消费

    2.谨防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反弹

    3.建立节约型社会是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政策分析篇

  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一

   二

   三

    1.稳定政策

    2.注重质量

    3.着力农村

    4.促进和谐

 政策分析篇

  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思考

   一 中国经济面临潜在通货紧缩和投资增长速度反弹的双重压力

   二 保持稳健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三 适时把握稳健的货币政策

   四 汇率政策与改革

   五 2006年中国经济仍会较高速度增长

   六 对外贸易的战略提升

   七 完善对房地产业的调控

   八 近期调控要求和中长期目标的协调

   九 结束语

  2005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 各类宏观经济指标走势

    1.GDP

    2.CPI和PPI

    3.进出口贸易

    4.投资

    5.商品零售总额和工业增加值

    6.M1和M2

   二 宏观经济发展的趋势

    1.净出口快速发展,成为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2.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3.消费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三 结论与对策

  2006年经济和投资形势

   一 2006年经济和投资发展的形势

    1.经济仍处于“黄金发展时期”

    2.改革开放带来新的活力

    3.经济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4.企业的活力增强

    5.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获得提高

    6.需求不足可能再次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 2006年的经济和投资增长预测

   三 2006年相关政策的建议

    1.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周期波动的措施建议

    2.防止2006年经济出现大幅回落的措施建议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5~2006年*

   一 中国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潜在能力

    2.中国经济低通货膨胀的历史趋势

    3.凯恩斯主义研究路线

   三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评论

    1.稳健财政政策的积极操作

    2.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

 专题研究篇

  完善资源价格,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构建节约型社会*

   一 资源价格低估是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国内资源价格被扭曲的根本原因

   三 纠正要素价格扭曲的必要性

   四 纠正要素价格扭曲的对策

    1.维持相对较高的资源价格,促进资源节约和提高开采效率

    2.优化产业结构,适当提高市场集中度

    3.合理配置产权,提高资源开采效率

    4.制订经济、安全、协调发展的政策和规划

    5.通过调整财税政策促进资源价格的合理化

   五 两个建议

    1.建立国家能源基金

    2.尽快建立我国的资源定价中心

  2005年中国外贸形势分析与2006年展望

   一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的一般分析

    1.贸易平衡分析

    2.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3.贸易方式分析

    4.进出口企业性质分析

    5.贸易伙伴分析

   二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特殊因素分析

    1.贸易摩擦

    2.贸易壁垒

    3.人民币升值

   三 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1.世界经济形势展望

    2.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及前景

    3.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2005~2006年我国经济税收运行分析及预测

   一 经济运行基本特征与走势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1.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2.我国改革开放水平进入新的提升期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机遇期

    (二)经济发展走势

     1.经济增长与外贸

     2.宏观调控与通货膨胀

   二 2005年经济税收增长分析及2006年和“十一五”预测

    1.2005年经济与税收收入增长分析

    2.2006年经济税收增长预测

    3.“十一五”时期经济税收增长预测

   三 有关建议

    1.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平衡发展

    3.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三农”问题解决

  2005~2006年中国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

   一 2005年环保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二 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三 2006年环境保护展望

  2005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形势及未来变化趋势

   一 2005年中国住宅发展形势分析

    (一)2005年房地产政策回顾

     1.国家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

     2.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

    (二)2005年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形势

     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下降

     2.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部分地区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出现萎缩

     3.投机、炒房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4.房价基本稳定在调控政策出台时的水平

     5.市场主体出现了积极调整的态势

     6.地方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管理的重视和中低价位住房的供应

   二 未来我国房地产的主要发展趋势及政策走向

    (一)房地产业仍将保持健康、快速的良好发展势头

     1.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不会动摇

     2.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3.城市居民的改善型住房需求将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4.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

    (二)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1.房地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2.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注重品牌与品质

     3.房地产中介市场发育将逐步成熟

     4.房地产的产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三)未来房地产的政策走向

     1.鼓励老百姓买房,发展市场化购房的政策方向不会变

     2.“四节一环保”将成为政策的最重要指向之一

     3.未来政策的目标仍将是稳定房价、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一 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

    (一)月度房地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

    (二)年度住宅投资增长与GDP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关系

   二 房地产销售与消费增长的关系

   三 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汽车产品产能增长与供求关系的变化及有关建议

   一 汽车生产能力及产品发展的基本情况

    1.汽车市场消费的特征

    2.生产能力已经呈现出过剩趋势

   二 对于目前汽车产能发展分析及相关建议

    1.发展节能、环保型小型汽车

    2.尽快制定产品的出口战略

    3.发展大吨位的载货汽车,调整商用车结构

    4.面向农村研究开发农村车辆的升级换代产品。开辟小城镇和农村市场,进一步扩大消费群体

  2005~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态势分析与预测

   一 第三产业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

    1.我国第三产业消费支出状况回顾

    2.第三产业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分析

   二 第三产业产值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

   三 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作用

    1.我国三大产业的就业状况回顾

    2.我国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弹性分析

   四 2005~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主要指标预测

    1.2005~2006年第三产业增长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2.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呈上升的趋势

    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将有所改善,但程度不大

    4.第三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五 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协调好与第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并优化其内部结构

    3.提高第三产业劳动力的素质

    4.积极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

    5.提高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

  消费需求增势放缓 市场价格压力沉重

   一 2005年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分析

    (一)国家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市场资料需求过快增长局面得到控制

    (二)依然旺盛的消费需求和较高的价格水平,刺激新增资源大幅度增长

    (三)供求关系趋向宽松,市场价格水平持续回落

   二 当前生产资料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1.出现产能阶段性过剩

    2.市场不平衡加剧

    3.资源性产品出口依然不少

    4.一些产品价格进入高风险价位

   三 2006年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展望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消费需求依然旺盛

    (二)新增产能集中释放,供应压力较为沉重

    (三)市场过剩更为严重,价格行情继续回落

   四 主要生产资料产品分析预测

  2005年和2006年的中国消费市场

   一 2005年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

    1.在经济社会转型期间,建立完善和实施市场竞争的有序和市场的健康发展,依然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重要问题

    2.社会各阶层收入的差距所导致的消费的多元化

    3.商品房、汽车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等是目前消费领域中最活跃的增长点

    4.城乡市场的差异

    5.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二 第四季度和2005年全年的消费市场预测

   三 2006年消费市场的基本走势

   四 政策建议

 财政金融篇

  2005年金融运行分析与展望

   一 货币信贷运行基本情况

    (一)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加快,M2和 M1增速差距有所扩大

    (二)外汇流入大量增加使基础货币投放加快,金融机构流动性水平总体合理

    (三)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定期存款多增较多,外汇存款近期有所下降

    (四)贷款保持平稳增长,贷款结构合理性提高

    (五)银行间市场交易量增加,市场利率走低企稳

    (六)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渡平稳,预期有所稳定

   二 金融运行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货币和信贷增速存在差异

    (二)外汇占款持续增加,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加大

    (三)基本建设贷款多增、消费贷款少增值得关注

   三 未来货币信贷运行展望

    1.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2.密切关注货币市场利率走势

    3.推动直接融资发展,拓宽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渠道

    4.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循序渐进地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引言

   一 理解管理浮动的特征

   二 短期内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 长期的问题:“货币错配”

   四 应从“日元升值综合症”中汲取教训

   五 渐进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化改革

  2005年上海证券市场回顾分析与2006年展望

   一 2005年证券市场回顾

    (一)影响证券市场的宏观面和政策面因素分析

     1.宏观经济趋缓,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增长势头下滑

     2.管理层对证券市场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二)A股一级市场融资情况

    (三)A 股股票行情综述

    (四)债券市场发展状况

     1.债券一级发行市场一派向荣之景

     2.国债、企业债保持强劲上涨势头

     3.股改平添可转债市场变数

     4.债券交易创新不断

    (五)基金市场的发展状况

     1.开放式基金首发规模缩水,货币市场基金受到市场“热捧”

     2.封闭式基金走势分化

   二 2006年上海证券市场展望

    (一)对2005年第四季度及2006年A股市场运行的展望

    (二)高位盘整将是下一阶段债券市场的主基调

    (三)基金产品将不断推陈出新

     1.以债券为核心的创新

     2.以权证等衍生品为核心的创新

     3.以外汇为核心的创新

  2004~2005年资本市场回顾与2006年展望

   一 2004~2005年国际资本市场形势回顾

    1.2004年第一季度以来,全球股票市场在振荡中上升

    2.美联储连续调息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触动债券市场神经

    3.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向发展中国家分流,并呈逐步加大之势

   二 2004~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回顾

    1.中国股票市场

    2.中国债券市场

   三 市场环境分析与2006年资本市场展望

    1.资本市场发展的环境因素

    2.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展望

 台港澳经济篇

  台湾经济预测

   一 前言

   二 对外贸易渐趋畅旺

   三 民间消费审慎保守

   四 台湾投资意愿转弱

   五 物价受外在因素而有较明显波动

   六 金融市场持续宽松局面

   七 汇市与股市之变化趋势仍未明显

   八 国际收支与外汇存底

   九 经济预测

   十 不确定因素

    (一)六大改革的推动

    (二)对外经贸环境的变化

    (三)油价波动

    (四)天然灾害

  台湾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经济近况分析

    1.经济增长态势大幅减慢

    2.对外贸易减缓,外贸顺差额大幅下滑

    3.工业增长停滞,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70%

    4.股市持续低迷,财政赤字有增无减

    5.物价逐步升高,失业率仍维持较高水平

    6.两岸经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

   二 前景展望

  香港经济新一页

   一 全面经济复苏更形稳固

   二 政府的财政状况远胜预期

   三 与内地经济融合步入新阶段

   四 CEPA首阶段和第二阶段

   五 内地经济不断转变的需要以及有需要改变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模式

   六 香港的新品牌价值

   七 香港成为更重要商业及金融中心的新机遇

   八 香港也会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九 巩固经济复苏、积极面对挑战及推动经济增长

  澳门经济分析与预测

   一 总体经济态势

    1.整体经济平稳增长

    2.博彩旅游业继续发挥支柱作用

    3.出口加工业稳步发展

    4.建筑房地产业在调整中继续增长

    5.消费、投资信心不断提升

   二 澳门经济增长主要指标的预测与分析

    1.今明两年经济增长主要指标预测

    2.政策模拟

 国际背景篇

  2005~200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趋势

   二 石油价格上涨趋势及影响

   三 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调整的方向

   四 主要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泡沫能否实现软着陆

   五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贸易保护主义风险

   六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编委会

李扬,余维彬:《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储备管理》,《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8期。

加利.西林:《通货紧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麦金农和大野健一:《美元与日元:化解美日两国的经济冲突》,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戈登斯坦:《控制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错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Calvo,Guillermo. A and Garmen M.Reihart,2000,Fear of Floating,NBER Working paper,No 7993.

陈学荣:《七大主体一个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生物链效应》,《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3期。

张承惠:《中国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国改革》2005年第6期。

王倩倩:《从QFII 看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商业研究》2005年第2期。

李小敏:《论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要求》,《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第4期。

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http://www.csrc.gov.cn/cn/homepage/index.jsp.

中国债券信息网:http://www.chinabond.com.cn/.

新华网(www.xinhua.org/)、中华网(www.china.com)、人民网(www.people.com.cn)、新浪网(www.sina.com)、搜狐网(www.sohu.com)、雅虎网(www.yahoo.com.cn)、第一财经日报(dycj.ynet.com)等网站的财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