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8

北京人才发展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Beijing's Talent (2018)

SSAPID:101-3535-5632-32
ISBN:978-7-5201-4014-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概括了首都人才发展的基本情况,论述了打造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的主要进展,同时对未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行业篇、区域篇、专家篇和特邀报告主要收录了北京市重点行业、区域和专家撰写的人才发展研究报告,力求从不同角度展示有关部门、各区、专家学者在推进人才发展中的实践探索、工作成果和思路措施。附录部分收录了2018年北京市人才发展的重要事件和政策文件,供读者全面了解这一时期北京人才发展的总体脉络。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人才蓝皮书
作 者: 刘敏华
编 辑:仇扬;张苏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6 人才学

 主要编撰者简介

 Contents

 法律声明

 北京市人才工作局简介

 中国皮书网

 北京人才蓝皮书编委会

 摘要

 Ⅰ 总报告

  B.1 集聚爱国奉献优秀人才:高质量队伍引领首都高质量发展

   一 首都人才发展新情况

    (一)人才资源数量增幅较大

     1.人才资源总量

     2.人才队伍情况

    (二)人才质量稳步提升

     1.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

     2.高等院校毕业生

     3.高层次人才

    (三)人才结构更趋合理

    (四)人才效能显著提高

     1.经济效能持续提升

     2.科技成果数量大幅增加

    (五)人才发展指标符合预期

   二 首都人才工作新进展

    (一)着眼于战略,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1.完善工作体系

     2.制定战略规划

     3.夯实战略储备

     4.做好战略对接

    (二)着眼于改革,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1.改革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2.改革人才使用机制

     3.改革表彰激励机制

    (三)着眼于开放,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1.实施开放的人才项目

     2.打造开放的用才平台

     3.构建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

    (四)着眼于凝聚,建设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首都优秀人才队伍

     1.政治上关心人才

     2.事业上支持人才

     3.生活上保障人才

     4.宣传上引导人才

   三 首都人才发展新任务

    (一)强化工作导向,超前谋划首都人才事业

     1.坚持目标导向,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

     2.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人才政策

     3.坚持需求导向,打造人才服务体系

    (二)抓环境营造,塑造北京品牌

     1.打造“联系北京”品牌

     2.打造“汇聚北京”品牌

     3.打造“北京服务”品牌

     4.打造“北京辐射”品牌

    (三)抓政策落实,做好制度保障工作

     1.健全政治引领机制

     2.健全政策统筹机制

     3.健全考核评估机制

     4.健全督查问责机制

 Ⅱ 行业篇

  B.2 京津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演进

   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与社会问题生成预测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导致的自然-社会变迁

     1.自然环境变迁

     2.人口变迁

     3.经济变迁

     4.价值观念变迁

    (二)自然-社会变迁中社会问题生成预测

     1.产业调整后原企业员工转型问题

     2.城市化布局中失地、失业农民生计发展问题

     3.区域协作分工中城市“新留守人员”照护问题

     4.重新聚合中不同人群的交往及社会融合问题

     5.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环境保护问题

     6.社会资源分配差异中的贫困问题

     7.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心理健康问题

     8.社会变迁背景下家庭与婚姻维护问题

   三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与专业社会工作优势发挥

    (一)专业社会工作是解决新常态下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专业社会工作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

    (三)专业社会工作是促进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 京津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发展现状与一体化战略

    (一)北京市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1.社会工作政策法规建设日益完善

     2.社会工作行业建设已成体系

     3.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逐年扩大

     4.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形成规模

     5.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6.宣传影响不断扩大

     7.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水平不断提升

    (二)天津市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1.社会工作政策法规建设正式起步

     2.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和服务机构从无到有

     3.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三)河北省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1.社会工作政策环境逐步完善

     2.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形成架构

     3.社会工作机构服务开始起步

     4.专业人才队伍初步形成

    (四)京津冀三地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对比分析

     1.政策法规较为完善

     2.体制机制比较健全

     3.服务机构形成规模

     4.专业人才队伍初步成型

    (五)发挥北京市引领作用,推动三地一体化发展

     1.实现目标:着力推进四个“一体化”

     2.主要措施:实施“八个一”工程

   五 加强北京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二)主要任务

     1.优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存量

     2.扩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增量

     3.加强社会工作督导专业人才培养

     4.缩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城乡分布差距

     5.支持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培育本土行业服务品牌

  B.3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中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机制研究

   一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中知识产权风险的类型与特点

    (一)寻访人才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不对称的风险

    (二)筛选人才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风险

    (三)引进人才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权属状况失真的风险

     1.知识产权权属状况是否真实的风险

     2.知识产权权属状况是否合法的风险

     3.知识产权权属状况是否有效的风险

    (四)引进人才到岗后面临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善的风险

     1.研发环节单位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

     2.采购环节单位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

     3.生产环节单位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

     4.销售环节单位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

    (五)引进人才到岗后面临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不畅的风险

     1.激励政策制度化不足的风险

     2.激励对象针对性不足的风险

     3.激励实施弹性化不足的风险

   二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中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的实践与需求

    (一)人才寻访中对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的需求

    (二)人才遴选中对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的需求

    (三)人才管理中对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的需求

   三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中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机制的完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机制的基本原则

     1.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的制度化

     2.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的系统化

     3.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的常态化

    (二)完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与应对机制的具体对策

     1.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背景调查机制

      (1)调查海外高层次人才所在地的知识产权制度

      (2)调查海外高层次人才所在地的知识产权环境

     2.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机制

     3.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制

     4.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培训咨询机制

     5.在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管理中建立定制化的知识产权风险控制机制

     6.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知识产权纠纷协助机制

   结语

  B.4 科技人才评价问题研究

   一 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现状

    (一)最新国家层面人才评价政策情况

    (二)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主要进展

     1.推行科技人才分类评价

     2.采用自选代表作评审制度

     3.扩大下放用人单位职称评审自主权范围

     4.拓展科技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5.适当延长科技人才评价周期

   二 科技人才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人才评价存在以“帽”取人

    (二)科技人才同行评议中的制度规范有所缺失

    (三)企业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亟待完善

    (四)科技人才评价仍存在“硬杠杠”现象

    (五)科技人才评价对成果的实际贡献重视不足

   三 国外科技人才评价的经验做法

    (一)美国科技人才评价

    (二)英国科技人才评价

    (三)德国科技人才评价

    (四)日本科技人才评价

   四 优化科技人才评价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科技人才评价导向

    (二)实施规范化的国际同行评议制度

    (三)加强用人单位科技人才评价主体地位

    (四)设立科学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

    (五)实施科技人才评价代表作制度

    (六)实施与科研规律相匹配的科技人才评价周期

  B.5 首都人才梯队培养体系研究

   一 人才梯队相关理论

    (一)内涵

    (二)结构及特征

    (三)动力机制

    (四)首都人才梯队界定

   二 首都人才梯队建设现状及特点

    (一)人才梯队政策

     1.整体情况

      (1)引进与培养类政策

      (2)青年人才政策

      (3)人才队伍政策体系化特征明显

     2.市级政策

      (1)市教委政策数量居首位

      (2)引进与培养类政策

      (3)领军人才政策占六成以上

     3.区级政策

      (1)通州政策数量居首位

      (2)引进与培养类政策占五成

      (3)青年人才政策占八成以上

    (二)人才梯队建设

     1.总体情况及特点

      (1)总体上呈金字塔结构

      (2)市区两级梯队培养结构不同

     2.市级梯队情况及特点

      (1)各部门呈现不同类型梯队结构

      (2)引进类人才梯队呈橄榄型结构

      (3)培养、认定与表彰类人才梯队均呈金字塔形结构

     3.区级梯队情况及特点

      (1)各区政策支持人才分布不均衡

      (2)引进、培养、认定与表彰类人才梯队均呈金字塔形结构

   三 首都人才梯队问题分析

    (一)人才梯队政策缺乏统筹

    (二)市区两级人才梯队政策缺乏衔接

    (三)人才梯队建设缺乏团队支持

    (四)对青年人才缺乏持续稳定支持

    (五)梯级间晋升和储备机制有待加强

    (六)人才梯队政策缺乏跟踪评估

   四 国外推进人才梯队建设经验借鉴

    (一)顶层设计,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二)引育并举,侧重培养青年人才

    (三)评价监督,选好用好各类人才

    (四)搭建平台,形成以才聚才磁场

   五 推进首都人才梯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B.6 首都留学人员组织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一 调研背景

   二 调研目的及重要意义

   三 调研方式

   四 基本情况及分析

    (一)留学人员的基本状况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2.被调查者留学情况

     3.被调查者对欧美同学会的认知情况

     4.被调查者对国内环境的看法

    (二)留学人员组织的基本情况

   五 存在问题

   六 建议对策

    1.健全组织体系

    2.扩大组织覆盖面

    3.充分发挥组织效能

    4.加强基层组织保障

 Ⅲ 区域篇

  B.7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与人才工作相融互促实践探索

   一 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与人才工作的问题审视

    (一)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特点与问题

    (二)开发区人才工作特点与问题

   二 出台《办法》的主要考虑

    (一)《办法》的主要内容

    (二)《办法》实施的直接效果

    (三)《办法》实施的预期成效

     1.体现党管人才工作原则

     2.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3.推动区域的创新发展

     4.促进企业共享“政策红利”

     5.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

   三 对开展非公党建和人才工作的思考

    (一)人才工作中突出党组织作用

     1.体制上构筑人才党建“双嵌入”模式

     2.机制上构筑党建人才“双贯通”模式

     3.在资源上构筑党建人才“双赋予”模式

     4.在平台上构筑“双对接”模式

    (二)非公党建工作中结合人才工作经验

     1.坚持统筹导向,促进党建工作“兼容性改革”

     2.坚持需求导向,促进党建工作的“供给侧改革”

     3.坚持目标导向,促进党建工作“产业化改革”

     4.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党建工作“个性化改革”

  B.8 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队伍建设

   一 东城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打牢非遗人才队伍的建设基础

     1.加强顶层设计

     2.深入开展普查

     3.完善文献史料

     4.引入“互联网+”理念

    (二)搭建多元化平台,创新非遗人才技艺的推介载体

     1.搭建产业平台

     2.搭建节庆平台

     3.搭建宣传平台

    (三)拓展梯队化储备,扎实推进非遗教育进校园工作

     1.以教师非遗培训为龙头

     2.以传习基地建设为基础

    (四)加强机制化保障,营造非遗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1.建立培训机制

     2.完善激励机制

   二 东城区非遗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非遗传承人与核心区非遗文化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代表性传承人后继乏人

     2.部分代表性传承人走向市场的能力不足

     3.传承人考核评价制度及退出制度不完善

     4.传承平台建设投入不足

    (二)非遗管理者人才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1.专业性管理人员配置不齐,紧缺成为常态

     2.管理人员队伍业务能力较弱,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3.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日常管理和服务不规范

     4.非遗管理人员的管理体系不顺,协调工作难度大

     5.缺乏对非遗管理者的培养与考评

   三 东城区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建议

     1.政府重视,政策扶持

     2.对于民间传承人队伍建设的建议

     3.对于企业传承人队伍建设的建议

    (二)非遗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突破制度创新,打破管理瓶颈

     2.加强教育培训,强化专业知识

     3.提高宣传能力,强化责任意识

     4.科学选拔人才,完善用人机制

  B.9 北京金融街金融人才发展报告*

   一 引言

    (一)时代背景

    (二)研究方法

   二 金融人才集聚效应分析

   三 金融人才特征及金融人才需求分析

    (一)北京金融街金融人才基本特征

     1.高层次金融人才云集

     2.金融人才高学历特征显著

     3.金融人才年轻化趋势明显

     4.金融人才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二)金融人才流动态势及未来需求

     1.金融人才流动主要受新兴技术和市场因素驱动

     2.金融机构人才需求日益多元化

   四 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及政策服务需求分析

    (一)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二)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服务需求

   五 金融人才进一步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北京金融街人才政策和服务有待提升

    (二)区域内公共配套设施资源紧张

    (三)人才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不高

    (四)部分金融机构在跨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做法不利于国际金融人才的集聚

   六 优化营商聚才环境,集聚世界优秀杰出金融人才

    (一)围绕北京金融街功能定位,以金融产业变革优化人才结构

    (二)创新金融人才支持政策和服务机制,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三)加快金融人才国际化步伐,提升北京金融街的国际竞争力

    (四)实施金融人才基础设施工程,辅助金融人才发展相关的决策和服务

    (五)探索建设国际金融人才生态社区,营造国际一流人才发展环境

  B.10 朝阳国际化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一 海外学人创业大会的概况

    (一)海外归国第一站

    (二)“凤凰计划”再延伸

    (三)创新创业综合体

   二 OTEC的创新特点和成效

    (一)搭建“认识中国、走进北京、落地朝阳”的国际化创业平台

    (二)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决定、合作共赢”的社会化运作模式

    (三)打造“全球引智、广泛融资、以才聚业”的全要素生态环境

    (四)健全“需求导向、保障先行、便捷高效”的全链条服务机制

    (五)构建“产业主导、人才引领、项目匹配”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三 OTEC未来的发展和规划

    (一)结合朝阳发展实际,打造来华创业“第一站”

    (二)广泛拓展海外赛区,优化国际合作机制

    (三)关注世界前沿科技,汇聚全球科创人才

  B.11 新形势下石景山区人才工作实践与发展研究

   一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高端人才管理体系建设

     1.加强工作顶层设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2.强化政策集成利用,打造全方位政策体系

     3.建设“一库一网”,打造区域人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二)创新举措,高端引领,加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1.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2.围绕“高精尖”产业发展格局,加快主导产业人才队伍聚合

     3.以项目化运作为手段,深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

    (三)建好平台,创新载体,强化人才集聚效应

     1.建设北京“侨梦范”,打造国家级海外人才集聚高地

     2.建设海外院士专家北京工作站,扩充国际高端人才智库

     3.建设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汇聚全球高层次人才

    (四)提升服务,举贤推优,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的服务机制

     1.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发展新动能

     2.搭建服务载体,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3.加大奖励力度,助推人才发展成长

     4.加强教育、医疗、住房保障,解除人才“后顾之忧”

   二 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

    (二)存在问题

     1.人才资源总量缺乏,本地人才开发程度低

     2.高层次人才资源匮乏,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不相适应

     3.创新基础仍较为薄弱,高层次人才承载能力有限

     4.石景山区的人才政策较为零散,机制创新力度不足

   三 对策建议

    (一)聚焦功能定位,实施石景山英才汇聚工程

     1.突出“高精尖”经济结构导向,积极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

     2.着眼未来发展,加大青年英才储备

     3.依托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重大契机,进一步加强冰雪体育人才培养与引进

    (二)推进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加快国际人才集聚

     1.推动海外院士工作站建设,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2.依托“侨梦苑”等产业载体,建设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3.结合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营造“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

     4.搭建海外人才猎头体系和专家人才库

    (三)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

     1.优化人才引进方式方法

     2.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3.提升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

     4.提升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金融支持能力

    (四)优化人才基础服务保障体系,打造“石景山服务”品牌

     1.提升一体化人才综合服务水平

     2.提升人才医疗保险服务水平

     3.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4.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

    (五)形成系统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提升党管人才水平

     1.做好人才政治吸纳和引领

     2.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

     3.形成灵活多样化的宣传机制

  B.12 顺义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研究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二 顺义国际人才社区人才发展概况

    (一)外籍人员来源分布多样

    (二)外籍人口年轻化特征明显,水平层次较高

    (三)外籍人才空间分布高度集聚

   三 顺义国际人才社区国际人才发展现状调研分析

    (一)就业创业方面

     1.多任职于核心技术岗位,收入普遍较高

     2.用人单位福利保障优化,居住且工作在顺义的人才群体人数呈上升趋势

     3.语言沟通障碍是在华就业创业的主要问题之一

     4.创业意愿不高、就近创业特征明显,工商注册便捷和审批绿色通道是外籍人员最希望得到的创业服务

    (二)教育医疗方面

     1.国际化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满意度较高

     2.私立医院成为外籍人员就医的主要选择,就医费用高问题依然存在

    (三)居住出行方面

     1.居住环境优良,生活设施满意度较高

     2.出行交通便利,地面公共交通满意度较低

    (四)公共服务方面

     1.公共服务评价普遍较高,人才政策知晓面有待拓宽

     2.语言问题沟通、证件申请程序复杂和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是公共服务主要障碍

     3.电邮方式是外籍人员联系政府,咨询公共服务的首选方式

     4.文化活动及社交拓展的需求更大,较受外籍高端人才青睐

   四 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促进国际人才发展的主要建议

    (一)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国际人才社区发展战略规划

    (二)聚焦国际人才需求,建立国际人才社区服务协调机制

    (三)加大创新创业支持,优化国际化的创业就业环境

    (四)优化生活配套设施,全面提高国际人才居住生活环境

    (五)探索社区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国际人才社区服务水平

  B.13 新时代怀柔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一 怀柔区人才工作及队伍建设状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人才工作

    (二)坚持党管人才,精准施策引育人才

    (三)加强宏观调控,产业人才协同发展

    (四)创新人才政策,不断释放人才活力

    (五)强化服务保障,着力改善发展环境

    (六)打造人才生态环境,环境评价总体向好

   二 怀柔区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实力相对偏弱,产业人才集聚效果欠佳

    (二)新旧动能转换断档,人才结构断层现象加剧

    (三)协同发展活力不足,人才发展孤岛效应明显

    (四)政策支持力度有限,战略规划意识还须提升

    (五)人才生态基础不牢,工作体系建设亟待创新

   三 怀柔区人才发展面临的新态势

    (一)世界级科学城高点定位,广泛要求集聚国际战略人才

    (二)全球化人才竞争加速,亟待拓展国际化人才发展视野

    (三)跨区域融合发展提质,切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四)变革式创新创业蓬勃,大力呼唤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

    (五)同质化竞争矛盾凸显,迫切要求精准化区域人才定位

   四 怀柔区实施“雁栖计划”的战略思考

    (一)以“怀柔科学城”为核心,强化“雁栖计划”战略导向

    (二)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激发人才发展根本动力

    (三)以“雁栖计划”实施为抓手,部署人才发展重点任务

     1.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2.积极促进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

     3.努力构建全要素人才发展平台

     4.全力打造优质的人才发展生态

     5.大力推进多方联动人才协同发展

 Ⅳ 专家篇

  B.14 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四个脱节”与“四个对接”

   一 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

    (一)创新型国家(地区)及其特征

    (二)国家(地区)创新竞争力排名

   二 科技创新人才的“四个脱节”

    (一)“四个脱节”的具体表现

    (二)“四个脱节”的原因分析

     1.未能突出“三个解放”,未能实现人才“四用”

     2.中国人才创新驱动发展的环节障碍

      (1)教育环节

      (2)科技环节

      (3)人才发展环节

     3.中国人才创新创业制度有待优化

   三 党的十九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新定位、新要求

    (一)新时代对人才与创新的新定位

     1.从第一资源到战略资源

     2.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

     3.创新+人才,强国之路

    (二)新时代对人才与创新的新要求

     1.新时代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

      (1)以“党管人才”为人才制度体系建设的“纲”

      (2)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3)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4)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2.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新要求

   四 科技创新人才的“四个对接”

    (一)“四个对接”的主体是人才与经济的对接

     1.科技同经济对接

     2.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

     3.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

    (二)“四个对接”的关键是人才与价值的对接

    (三)实现“四个对接”,需要进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B.15 第三区域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证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一 人才服务体系的含义与建设必要性

    (一)人才服务体系的含义

    (二)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2.人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服务体系的竞争

     3.第三区域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人才服务质量

     4.第三区域人才工作转型发展的关键是构建人才服务体系

   二 人才服务需求调研分析

    (一)调研设计

     1.调查对象

     2.调研方法

    (二)结果分析

     1.与人才工作相关的服务需求分析

     2.与人才生活相关的服务需求分析

     3.与人才家庭相关的服务需求分析

     4.与人才配套相关的服务需求分析

   三 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建议

    (一)建立健全第三区域的人才服务体制,提高人才服务法治化

    (二)建立健全多中心合作服务机制,体现人才服务多元化

    (三)完善与工作相关的人才服务体系,促进人才服务国际化

    (四)优化与生活相关的人才服务体系,保障人才服务均衡化

    (五)创新配套的人才服务体系,促进人才服务便捷化

  B.16 北京建立世界人才联合会的分析和建议

   一 建立世界人才联合会的必要性

   二 构建世界人才联合会的基础

    (一)理论基础

     1.基本概念

     2.构建合理的联合会的原则

     3.现行联合会发展运营特点

      (1)结构简洁高效

      (2)发起国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3)多国广泛参与

      (4)关注世界性话题

      (5)具备商业盈利能力

      (6)重视品牌塑造

     4.主要国际性组织的比较

    (二)现实基础

     1.具备成立世界性联合会的经验与条件

     2.成立世界性人才联合会的时机逐渐成熟

     3.世界人才联合会落户选址北京的现实基础

   三 建立世界人才联合会的构想

    (一)目标与宗旨

    (二)功能设计

     1.机制建设

     2.平台搭建

     3.信息集成

    (三)组织结构设计

   四 建立世界人才联合会的建议

    (一)发起模式选择建议

     1.便于国际社会接受

     2.能有效应对形势变化

     3.有利于稳健规范的发展壮大

    (二)发展规划与建议

     1.打造一个虚拟的网络平台

     2.建设一个实体承载空间

     3.入驻一批实体高端人才组织

     4.召开一个实在的顶级国际人才年会

     5.出台一系列实际的纲领性文件

  B.17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研究

   一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实践探索

   二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方面

     1.思想观念陈旧

     2.未充分向用人主体放权

     3.外行评内行

    (二)评价对象方面

     1.评价对象分类不足

     2.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考核评价设计不足

     3.对青年人才扶持不足

     4.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人才评价问题

    (三)评价标准问题

     1.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缺乏精准性

     2.评价标准固化

     3.评价周期过短

     4.哲学社会科学类奖项设置不合理

   三 加快构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分类评价机制

    (一)以职业分类为基础

    (二)以评价标准为核心,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

     1.把思想品德评价放在首位

     2.科学设置专业评价标准

    (三)全面推行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

    (四)强化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

    (五)发挥学会优势,重在同行认可

    (六)丰富评价手段

    (七)建立社科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

    (八)形成引领青年人才发展的导向

    (九)建立政策信息平台

 Ⅴ 特邀报告

  B.18 朝阳区发挥党管人才优势 聚才引智助发展

   一 把握宏观,做好人才发展统筹规划

    (一)着眼顶层设计规划,强化系统性

    (二)立足区域发展需求,突出国际化

    (三)匹配产业结构调整,聚焦高精尖

   二 优化政策,加强招才引智支持保障

    (一)以“凤凰计划”为依托,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

    (二)以商务人才评审认定为抓手,建设国际高端商务人才发展区

    (三)以服务业扩大开放为契机,创新营商发展政策

   三 推进协调,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一)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二)构建多元参与引才模式

    (三)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四 健全服务,激发专家人才爱国情怀

    (一)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吸纳

    (二)提供医教住行全方位服务

    (三)打造宜居宜业发展环境

  B.19 北京市网络招聘平台海归人才资源大数据研究

   一 背景及数据来源

    1.报告背景

    2.数据来源及内容

   二 北京市海归人才需求趋势

    1.北京市海归人才市场需求趋势

    2.北京市海归人才需求行业分布

    3.北京市海归人才需求岗位分布

    4.北京市海归人才需求学历工作年限分布

    5.北京市海归人才需求企业特征

   三 北京市海归人才现状分析

    1.北京市人才供给行业分析

    2.北京市人才供给岗位分析

    3.北京市人才供给工作经验与学历分析

   四 北京海归人才市场薪酬分析

    1.北京市海归人才行业薪酬分析

    2.北京市海归人才岗位薪酬分析

    3.一线城市海归人才薪酬分析

   五 北京市海归人才行业人才流动分析

    1.北京市海归城市流动分析

    2.北京市海归行业流动分析

    3.北京市海归岗位流动分析

   六 总结

    1.人才供给与需求端存在一定的错位

    2.海归人才与企业需求多样化

    3.各行业具有特殊性

    4.各城市对海归人才抢夺激烈

 Ⅵ 附录

  B.20 2018年北京人才工作大事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B.21 2018年北京人才发展重要政策文件目录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目标

     二 健全符合本市发展需要的职称制度体系

      (三)优化调整职称专业

      (四)全面设置正高级职称

      (五)优化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

     三 畅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职称晋升通道

      (六)拓展职称评价人才范围

      (七)创新职称晋升机制

      (八)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

     四 完善符合人才特点的职称分类评价标准

      (九)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十)科学分类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业绩和贡献

      (十一)建立体现职业属性和岗位特点的评价标准

      (十二)推行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

     五 扩大用人主体的人才评价使用自主权

      (十三)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十四)鼓励用人主体合理运用职称评价结果

     六 建立公正高效的职称评价服务体系

      (十五)强化组织保障

      (十六)完善职称评价公共服务机制

      (十七)持续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

      (十八)加强职称评价全流程监督

      (十九)推进京津冀职称工作协同发展

   关于印发《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指标管理

     第三章 引进条件

     第四章 办理流程

     第五章 决策程序

     第六章 监督管理责任

     第七章 附则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市总工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积分落户操作管理细则(试行)》的通知

    北京市积分落户操作管理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办理流程及所需材料

     第三章 指标解释

     第四章 失信责任

     第五章 附则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

     一 重点任务

      (一)推动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建设

      (二)推动在京高校概念验证中心建设

      (三)推动在京高校与企业联合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四)推动全球前沿技术创新大赛举办

      (五)建立中关村各分园与在京高校合作机制

      (六)支持在京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二 支持政策

      (一)促进国家、北京市及中关村政策集成适用

      (二)强化政策先行先试

      (三)强化对在京高校的政策引导

     三 保障措施

      (一)教育部科技司与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加强组织领导

      (二)中关村分园积极出台配套措施

      (三)在京高校加快完善校内激励机制

   关于印发《〈关于精准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前沿项目与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精准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前沿项目与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实施办法(试行)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促进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在京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促进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在京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

     一 主要举措

      (一)共同支持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

      (二)共同支持科技成果中试平台建设

      (三)共同支持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开放共享

      (四)共同支持科技成果项目在京转化

      (五)建立中关村示范区各分园与院属单位合作机制

      (六)联合建立成果转化子基金

     二 支持政策

      (一)促进国家、北京市及中关村政策集成适用

      (二)强化政策先行先试

      (三)中关村管委会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

      (四)中科院科发局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中科院科技成果在中关村示范区落地转化

      (五)北京分院加强京区院属单位成果转化统筹力度、工作绩效考核和表彰奖励

      (六)院属单位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三 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任务落实

      (三)加强检查推进

   关于优化住房支持政策服务保障人才发展的意见

    一 总体要求

    二 基本原则

    三 明确职责分工

    四 面向人才供应的公共租赁住房

     (一)房源筹集

     (二)申请审核

     (三)租金管理

     (四)运营管理

     (五)监督管理

     (六)其他

    五 面向人才供应的共有产权住房

     (一)建设筹集

     (二)申请审核

     (三)配售管理

     (四)后续管理

     (五)其他

    六 人才租房补贴及购房支持政策

    七 其他

   关于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

     一 充分认识发展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二 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

     三 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任务目标

     四 建立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管理机制

      (一)广泛征集颠覆性技术项目

      (二)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评审专家委员会

      (三)建立符合颠覆性技术特点的项目筛选机制

      (四)建立动态加码式支持方式

      (五)建立项目专员制度实施动态监管

      (六)建立充分授权和容错纠错机制

     五 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二)加强资金保障

      (三)加强跟踪服务

      (四)加强评估完善

 Abstract

 基本子库

 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简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数据库

《北京人才发展报告(2018)》是由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北京人才蓝皮书系列的第7本,旨在全面总结展示一个时期北京人才发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全书由总报告、行业篇、区域篇、专家篇、特邀报告和附录六部分组成。总报告概括了首都人才发展的基本情况,论述了打造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的主要进展,同时对未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行业篇、区域篇、专家篇和特邀报告主要收录了北京市重点行业、区域和专家撰写的人才发展研究报告,力求从不同角度展示有关部门、各区、专家学者在推进人才发展中的实践探索、工作成果和思路措施。附录部分收录了2018年北京市人才发展的重要事件和政策文件,供读者全面了解这一时期北京人才发展的总体脉络。

[1]〔美〕詹姆斯·米奇利:《社会发展:社会福利视角下的发展观》,苗正民译,格致出版社,2009。

[2]《北京社会建设年鉴2013》。

[3]《北京社会建设年鉴2014》。

[4]《北京社会建设年鉴2015》。

[5]北京市统计局:《离婚,青少年形式案犯情况》。

[6]北京市统计局:《全市年末常住人口》。

[7]曹亚楠:《京津冀城市影响范围与贫困带的分布关系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8]程胜利:《社会工作在城市反贫困中的作用及政策建议》,《社会》2004年第9期。

[9]冯书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人民论坛》2005年第2期。

[10]《十年来,全国持证社工近30万人》,《公益时报》2017年11月10日。

[11]关信平:《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18期。

[12]胡梦琪:《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几点思考》,《财经界》2014年第24期。

[13]李君艳:《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策略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5期。

[14]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5]马凤芝:《社会发展视野下的社会工作》,《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16]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17]彭文卓、王维砚:《中国2亿~3亿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职场沦为重灾区》,《劳动保障世界》2014年第30期。

[18]邱晶:《北京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第3期。

[19]宋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24期。

[20]王宏丽:《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14期。

[21]王艳婷:《京津冀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与探讨》,《城市》2015年第4期。

[22]王颖、杨利花:《跨界治理与雾霾治理转型研究》,《东北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

[23]《新常态:一个新词成为治国理念的7个月之旅》,新华网,检索时间:2017年11月8日。

[24]徐永祥:《论现代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中的建构功能》,《学海》2005年第1期。

[25]严晓萍:《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发展问题研究》,《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7期。

[26]赵乾帅、崔小雪、王亚楠等:《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调研报告》,《知音励志》2016年第19期。

[27]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2016年11月15日。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北京市社会工作十年发展报告》,检索时间:2017年11月10日。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江苏省社会工作十年发展报告》,检索时间:2017年11月10日。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深圳市社会工作十年发展报告》,检索时间:2017年11月10日。

[31]周晓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思考——当前环首都贫困带治理思路》,《商场现代化》2017年第5期。

[32]庄勇:《社会失衡与社会工作》,《贵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33]北京市社会工作协会:《北京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34]邓译文:《从深圳经验浅析中国社会工作督导制度现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2013年9月26日。

[36]史柏年:《北京市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研究项目总报告》,北京市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研究项目,2016。

[37]徐蕴:《上海浦东社工督导人才建设有了制度框架》,《中国社会工作》2015年第13期。

[38]易承志:《科学评价社会组织服务绩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7月22日。

[39]张晓园:《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入职初期督导机制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40]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首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2012年3月14日。

[41]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部门和组织:《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1年11月。

[42]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9部门和群团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2012年4月。

[43]Midgley,J.(1994). “Defining Social Development:Historical Trends and Conceptual Formulations,”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16:3-19.

[44]Midgley,J. & Tang,K.(2001). “Social Policy,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10:244-252.

[1]刘红:《加强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的相关思考》,《企业导报》2013年第9期。

[2]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胡艳曦、官志华:《国内外关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综述》,《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31期。

[4]王通讯:《人才成长之八大规律》,《决策与信息》2006年第5期。

[5]〔美〕劳伦斯·马西斯、约翰·杰克逊:《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科学人才观理论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

[7]王香芬:《如何有效进行人才梯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第12期。

[8]胡智慧、裴瑞敏、张秋菊等:《世界主要国家与组织科技人才开发政策与自主体系分析(上)》,《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2014年第3期。

[9]胡智慧、裴瑞敏、张秋菊等:《世界主要国家与组织科技人才开发政策与自主体系分析(下)》,《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2014年第4期。

[10]钟虹添、奚国华、张建国:《人才梯队建设和Hesi 8步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1]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中国留学报告白皮书(2018)》。

[2]全球化智库(CCG):《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3]新东方教育集团:《中国留学白皮书(2018)》。

[1]Pak,A.,Carden,L.L.,Kovach J.V.(2016). “Integr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and Business Teams:A Partnership,Planning Model for Organizational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19(3):1-16.

[2]Karen A. Golden,Vasudevan Ramanujam(2010). “Between a Dream and a Nightmare: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trategic Business Planning Processe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4(4):429-452.

[3]陈国权、陈永杰:《第三区域的集权治理及其廉政风险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年第1期。

[4]王洪志、卢玉岭:《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工作互动研究》,《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16(2)期。

[5]庄三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困境及对策分析——基于福建省的调研》,《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1(6)期。

[6]颜黎明、郑健体、谢华兴等:《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发展现状调研分析——以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价值工程》2015年第34(36)期。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

[2]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北京金融街研究院:《金融街发展报告(2016)》,2016年11月。

[3]深圳金融发展报告编委会:《深圳金融发展报告(2016)》,2017年8月。

[4]易茂琴:《2014全球创新指数:创新中的人才要素》,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

[5]徐国祥、马俊玲、于颖:《人才国际化指标体系及其比较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8卷第3期。

[6]孙晓燕:《大数据背景下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探讨》,《科技管理》2016年第6期。

[7]《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京发改[2005]197号)。

[8]《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京发[2008]8号)。

[9]《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京人社调发〔2018〕38号)。

[10]《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京政发〔2017〕38号)。

[11]《北京金融发展指数报告(2016)》,2017年9月。

[12]西城区金融服务办公室:《2014~2017年西城区金融业发展分析》。

[13]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金融街·二十年》,2012年12月。

[14]2012~2017年六届金融街论坛会议材料。

[15]《关于北京金融街建设世界高端金融人才聚集区的实施意见》(京西发〔2014〕22号)。

[16]《西城区“十二五”时期金融街发展规划》,2012。

[17]《西城区“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2016。

[18]《西城区“十三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2016。

[19]西城区统计信息网:2005~2017年的《北京市西城区统计年鉴》。

[1]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2016。

[2]本书编写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学习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体会》,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3]北京市政府:《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个高精尖产业的指导意见》,2017。

[4]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推进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

[5]《石景山区“十三五”时期高端的人才管理体系规划》,2016。

[6]《在区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2018。

[7]王岳红、王宏英:《地方政府智库建设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8]王辉耀、苗绿:《人才战争2.0》,东方出版社,2018。

[1]Grubel,H.(1995). “Economics of the Brain Drain,” in Carnoy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Oxford,UK:Pergamon,p.81.

[2]Lucas,R.(1998).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2:3-39.

[3]Bartel,Lichtenberg(1987).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Educated Workers in Implementing New Technologi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9:1-11.

[4]周志忍:《坚持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中国卫生》2010年第5期。

[5]陈国权、毛益民:《第三区域政企统合治理与集权化现象研究》,《政治学研究》2015年第2期。

[6]张杉杉、杨河清:《海归人才需求视角下的政府公共服务》,《中国人才》2011年第7期。

[7]张靖:《科技型创新人才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浙江台州市为例》,《改革与战略》2015年第6期。

[8]〔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00。

[1]饶戈平:《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组织》,《中国法学》2001年第6期。

[2]王逸舟:《磨合中的建构: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多视角透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3]刘昕:《国际人才管理的战略新思维及其启示》,《江海学刊》2010年第3期。

[4]常晓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际人才竞争战略》,首都师范大学,2007。

[5]王辉耀:《人才改变世界》,《国际人才交流》2011年第5期。

[6]〔美〕入江昭:《全球共同体:国际组织在当代世界形成中的角色》,颜子龙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7]王辉耀:《中国模式的特点、挑战及展望》,《中国市场》2010年第16期。

[8]王辉耀、刘国福、苗绿:《中国国际移民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9]王辉耀:《中国在全球人才争夺战中面临的新挑战》,《国际人才交流》2010年第3期。

[10]王辉耀:《人才战争:全球最稀缺资源的争夺战》,中信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