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5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the Reloc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Old Industrial Area

SSAPID:101-3530-1129-23
ISBN:978-7-5201-0053-3
DOI:
ISSN:

[内容简介] 全书以城区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为研究对象,综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对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进行实证性分析,总结针对城区老工业区进行改造和更新的一些特定的规律和经验。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从理论评析、现实发展、实证研究、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对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进行考察,在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基础上,对正在振兴中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东北城市老工业区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提供一些启示。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高启;;高振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后记

 前言

 理论篇

  第一章 城区老工业区的内涵与演进

   一 城区老工业区的界定与内涵

   二 城区老工业区的特征

    (一)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

     1.区内产业结构不合理

     2.区内生产技术落后

     3.区内生产成本高昂

     4.区内经营管理方式落后

    (二)区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再就业压力巨大

     1.失业人口增加

     2.再就业压力巨大

     3.就业培训缺乏

    (三)资源枯竭趋势明显,环境污染问题增多

     1.生态系统脆弱

     2.环境污染严重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社会问题不容乐观

     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2.公共服务较不完善

     3.社会治安不容乐观

   三 城区老工业区的形成与演进

    (一)国外城区老工业区的形成与演进

    (二)国内城区老工业区的形成与演进

   四 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的历史演进

    (一)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的发展过程

    (二)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的发展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2.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3.工业遗产保护问题

     4.城市空间重构问题

   五 小结

  第二章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相关理论综述

   一 城区老工业区衰退理论

    (一)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二)输出基础理论

    (三)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四)路径依赖理论

    (五)生命周期理论

   二 城市更新理论

    (一)国内外城市更新理论的演进

    (二)我国关于城市更新的实践

    (三)国内关于城市更新的理论研究

     1.通过分析国外的成功案例,提出可供我国城区老工业区转型再开发参考的研究观点

     2.深入分析城区老工业区更新改造的动力和机制,提出现行城市更新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针对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中的工业遗产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和途径

   三 城市再生理论

    (一)城市功能再生研究

    (二)城市文化重生研究

    (三)多元利益主体合作研究

   四 可持续发展理论

   五 空间重构理论

    (一)增长极理论

    (二)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三)核心—边缘理论

   六 小结

 实践篇

  第三章 国内外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经验与启示

   一 国外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经验与启示

    (一)德国鲁尔的经验

     1.总体原则与目标

     2.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细化扶持政策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4.修筑就业与社保大堤,解决后顾之忧

     5.促进科研与实践结合,加快成果转化

     6.注重工业遗产再开发,加强生态保护

    (二)英国曼彻斯特的经验

     1.分阶段有序规划,蹄疾而步稳发展

     2.分区域特色设计,差异性空间转型

     3.完善劳动力市场,解决就业大难题

     4.选择性资助传统工业,大力扶植中小企业

    (三)国外经验对我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启示

     1.以政府为主导,引领开放发展

     2.以创新为驱动,加快转型发展

     3.以城建为龙头,带动其他领域协调发展

     4.以生态为基础,促进绿色发展

     5.以社保为保障,坚持共享发展

     6.以法律为依据,保证有序发展

   二 国内城市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经验与启示

    (一)青岛的经验

     1.基本原则和目标

     2.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法规及时跟进

     3.规划产业聚集区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4.特色工业遗产改造,废旧建筑重现活力

    (二)沈阳铁西的经验

     1.铁西改造的三个阶段

     2.新老两区合署办公,空间拓展同发展

     3.东搬西建合理布局,聚集效应促繁荣

     4.文化价值观念转变,新区建设添动力

     5.工业遗产智慧转型,城市记忆再生产

    (三)国内经验对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启示

     1.经济与社会事业共进步、同发展

     2.打造产业聚集区促创新、谋共赢

     3.完善商贸服务业新体系和新元素

     4.开发工业旅游的新项目、新产品

   三 小结

  第四章 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背景及现状

   一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聚焦“东北现象”,政府推出发展新战略新思路

    (二)支持“东北再造”,行政部门提速提效促发展

   二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的实施

    (一)政策定位精准,建设目标明确

    (二)战略地位重要,建设意义深远

     1.示范作用

     2.推动作用

     3.牵引作用

   三 吉林省主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现状

    (一)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1.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有序推进搬迁改造

     2.立足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企业搬迁初见成效

     3.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棚户区改造开始启动

     4.坚持老区新区统筹,积极推进城镇建设

     5.探索市场改造模式,创新项目融资渠道

     6.强化政府组织推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二)洮南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1.建领导小组为组织保障

     2.棚户区改造为惠及民生

     3.差异化改造为产业升级

     4.分流式安置为解就业难

    (三)长春市铁北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1.坚守基本原则,目标明确添动力

     2.改造腾空区域,腾笼换鸟促转型

     3.建设承接区域,产业集中增效益

     4.筹措项目资金,多元渠道有保障

    (四)四平市铁东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1.细化任务,明确分工

     2.加快步伐,推进棚改

     3.退城进园,企业升级

     4.基础建设,优化环境

   四 小结

 专题篇

  第五章 城区老工业区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一 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生态环境的现状概述及典型特征

    (一)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生态环境现状概述

     1.环境现状

     2.生态状况

     3.基础设施状况

    (二)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典型特征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科学布局,协调发展

     3.“四化”同步,统筹发展

     4.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二 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瓶颈因素

    (一)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水环境问题

     2.大气环境问题

     3.噪声问题

     4.固体废弃物问题

    (二)制约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瓶颈因素

     1.经济结构的重型化发展,能源结构不合理

     2.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

     3.资源型城市的环境压力

     4.重金属污染防治缺乏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治理任重道远

     5.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

   三 吉林省部分城区老工业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经验

    (一)辽源市辽河两岸老工业区生态环境治理的经验措施

     1.土壤污染防治

     2.大气污染防治

     3.水污染防治

    (二)哈达湾老工业区的生态环境改善措施

     1.现状解析

     2.改善措施

   四 小结

    (一)促进生产节能

    (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第六章 城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改造开发

   一 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工业遗产的分类与现状

    (一)吉林省现存工业遗产分类

     1.清末民初时期

     2.伪满洲国与解放战争时期

     3.新中国成立与改革开放时期

    (二)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工业遗产

   二 吉林省城市老工业区工业遗产资源价值分析

    (一)老旧厂区建筑的功能价值

    (二)衰退工业景观的艺术价值潜力

    (三)传统产业资源的历史价值

    (四)工业遗产所在地的区位价值

   三 国内外城区老工业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实践研究

    (一)德国鲁尔工业区

    (二)上海江南造船厂工业遗址的保护、改造和更新

   四 吉林省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发展概况

    (二)工业遗产主要组成部分

     1.汽车园区内的工业遗产旅游

     2.汽车园区内的博物馆工业遗存

    (三)开发启示

     1.适度扩大工业遗产保护范畴

     2.工业遗产文化与城市文化相结合

     3.重塑工业遗产的时代价值

   五 城区老工业区工业遗产开发模式总结

    (一)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二)主题博物馆与会展模式

    (三)景观公园与公共休闲模式

    (四)创意产业集聚园区模式

    (五)区域综合整合模式

   六 小结

    (一)要避免简单粗暴的拆迁行为

    (二)工业遗产标准的界定尚存争议

    (三)规划不完善,工业遗产个性不突出

    (四)老工业区内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尚未得到重视

  第七章 城区老工业区的产业转型发展

   一 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产业发展历史沿革与现状

    (一)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产业发展历史沿革

     1.长春市宽城区铁北老工业区的产业历史沿革

     2.吉林市哈达湾城区老工业区的产业历史沿革

     3.四平市铁东老工业区的产业历史沿革

     4.辽源市仙人河城区老工业区的产业历史沿革

     5.白山市浑江区城区老工业区产业历史沿革

     6.通化市江东老工业区产业历史沿革

     7.白城市铁东老工业区产业历史沿革

    (二)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空间布局混乱

     2.企业生产装备老化,经营不佳

     3.重化工产业比重大、污染问题突出

     4.城区老工业区内现代工业创新环境尚未建立

   二 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产业空间急需重构

     2.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

     3.资源依赖型老工业区,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4.产业链条较短,产业组织结构不优

    (二)制约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产业转型的因素

     1.制度方面的原因

     2.结构性原因

     3.市场方面的原因

     4.资源方面的原因

   三 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产业转型的路径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及模式

     1.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

     2.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

    (二)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2.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3.推进产业空间重组

     4.强化产业生态化发展

     5.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四 小结

  第八章 城区老工业区的空间重构

   一 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与城市空间重构

    (一)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的空间分布

    (二)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空间重构的历史进程

     1.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空间重构的阶段划分

     2.长春市铁北老工业区空间发展进程

     3.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空间发展进程

    (三)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内部经济空间构成

     1.长春市铁北老工业区内部经济空间构成

     2.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内部经济空间构成

    (四)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空间重构的背景与条件

     1.国家政策变化为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带来机遇

     2.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为老工业区转型定位

     3.园区建设为老工业区转型提供发展空间

     4.前期工作为老工业区转型奠定了发展基础

    (五)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空间重构的重大意义

     1.城市空间重构与城市更新是当代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与规律

     2.城市空间重构是优化城市空间、推进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

     3.城市空间重构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环境质量的必然要求

     4.城市空间重构是改善民生与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

     5.加快城市空间重构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举措

   二 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及其动力机制

    (一)新城发展——工业空间的转型与再聚集

     1.新城发展与开发区建设热潮

     2.城区老工业区企业的外迁重组

    (二)旧城更新——老城产业升级与土地置换

     1.吉林省城市旧城改造运动的兴起

     2.吉林省旧城更新中的老工业用地置换

    (三)政策推动——市场土地价格机制的作用

    (四)体制转型——老工业企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五)住房改革——房地产市场的推动

     1.住宅商品化改革的全面启动

     2.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推动

    (六)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空间重构与转型的特点总结

     1.转型类型多样,发展都市产业园成主导模式

     2.转型进程各不相同,老城范围转型速度最快

     3.着力发展特色重点企业,带动周边产业转型

     4.转型主体和土地流转方式多元化,企业自主开发意识提高

   三 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空间重构模式

    (一)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

     1.政府层面上的动力

     2.经济层面上的动力

     3.社会层面上的动力

    (二)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空间重构模式——以长春市铁北老工业区为例

     1.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都市产业空间重构模式

     2.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形态与土地空间重构

     3.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居住空间重构模式

   四 小结

    (一)城区老工业区转型及空间重构要避免的主要问题

     1.城区污染与工业发展的两难处境

     2.二次搬迁与多次搬迁的问题

     3.企业搬迁与领导干预问题

     4.近域搬迁与分散搬迁问题

     5.企业职工职、住分离问题

    (二)宏观调控的建议与对策

     1.加大政策扶持和调控力度,降低企业的搬迁、入驻和环保成本

     2.在经济上保障企业利益,给予搬迁企业更多的土地补偿费用

     3.建立综合性的良性发展机制,推进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转型发展

     4.对老工业区的整体功能进行适时优化,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5.明确开发主体和职责,有效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

     6.大力搭建优质的服务平台,提供优惠政策

     7.有效解决“工业斑块”闲置问题,加快遗留小厂区更新改造进程

 展望篇

  第九章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未来展望

   一 腾退区打造城市宜居核心区

    (一)腾退区功能定位

     1.打破隔离,注重协同

     2.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3.与城市总体功能分区规划相适应

    (二)加快腾退区新兴产业培育,带动区域“量”的增长

     1.现代商贸业

     2.文化创意产业

     3.工业遗产旅游

    (三)加快腾退区的现代居住区建设,营造“优”的生活环境

     1.棚户区改造

     2.新型社区建设

     3.社区管理与服务

    (四)腾退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与重建,提升区域“品”的配套

    (五)腾退区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引领区域“质”的飞跃

   二 承接区打造城市宜业核心区

    (一)承接区打造城市宜业核心区的发展思路

    (二)完善承接区产业发展规划

     1.清晰定位,科学选择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

     2.围绕产业链招商,完善产业集群配套体系

    (三)科学布局承接区,加强规划建设管理

     1.科学规划园区布局,集约节约使用土地

     2.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四)加强承接区投资软环境建设

     1.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2.结合自身优势,提高城市魅力

     3.制定和落实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有效政策

     4.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

   三 综合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一)城市经济功能提升

     1.加强产业集聚,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中心城区健康发展

    (二)城市社会功能提升

    (三)城市文化功能提升

    (四)城市生态功能提升

   四 小结

    (一)加快腾退区再开发,将腾退区打造成城市宜居核心区

     1.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带动区域“量”的增长

     2.推进腾退区现代居住区建设,营造“优”的生活环境

     3.加强腾退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与重建,提升区域“品”的配套水平

     4.加强腾退区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引领区域“质”的飞跃

    (二)完善承接区发展条件,打造城市宜业核心区

    (三)通过腾退区的改造与重建、承接区的开发建设,城市综合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第十章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保障机制

   一 配套政策保障机制

    (一)财税金融支持政策

    (二)创新创业支持政策

   二 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机制

    (一)提倡资源节约与利用

     1.合理有效利用能源

     2.水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

     3.提倡节约原料,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

     4.在重点领域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二)加强环境治理,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抓好水污染防治和中、污水回用

     2.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

     3.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

    (三)有效治理修复生态环境

     1.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治理

     2.做好老工业区内工业用地生态修复

    (四)加强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1.改善居住生活条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建立综合的循环经济服务网络系统

     3.建立完善的废物分类收集系统和规划布点

    (五)产业结构调整与改造

    (六)发展新型业态

   三 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保障机制

    (一)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的普查和分级工作

    (二)法律及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三)资金保障与政策支持

    (四)个体保护与区域协调保护相适应

    (五)因地制宜地开发多种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

    (六)工业遗产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结合

   四 产业转型的保障机制

    (一)完善法律法规,营造产业转型的良好外部环境

     1.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

     3.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4.妥善协调各种关系

    (二)推动科技创新,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

     1.增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原创能力

     2.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3.建立较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

    (三)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科学引导产业转型

    (四)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产业转型

    (五)科学运作企业搬迁调整,合理确定企业去留

     1.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2.做好“四个结合”

    (六)完善软硬环境建设,拓展产业发展平台

根据《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全国共有老工业城市120个,其中吉林省7个,分别是长春市、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白城。如何为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探索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提出合适的发展政策、规划长远发展蓝图成为当前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研究对象上看,以往的研究大多聚焦北京、上海等城市,针对东北老工业城市做的专项研究并不多见,本书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对区域的发展和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全书以城区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为研究对象,综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对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进行实证性分析,总结针对城区老工业区进行改造和更新的一些特定的规律和经验。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从理论评析、现实发展、实证研究、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对吉林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进行考察,在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基础上,对正在振兴中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东北城市老工业区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提供一些启示。

安虎森、李锦:《适度的“政策梯度”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项——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循环累积因果聚集机制的探讨》,《学术月刊》2010年第1期。

白立敏:《长春中国一汽历史旅游文化街区保护的思考》,《城市旅游规划》2014年第11期。

彼得·罗伯茨、休·赛克斯:《城市更新手册》,叶齐茂、倪晓晖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蔡海燕:《老工业区结构转型中的空间规划研究——以德国鲁尔区和中国沈阳老工业区为例》,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查海岩:《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政府作用的视角》,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陈才、佟宝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建成及其历史经验》,《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陈杰、曹亮功、刘佳:《多重因素制约下棚户区改造的尝试——承德避暑山庄碧峰门南地块棚户区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福建建筑》2010年第4期。

陈丽蔷:《外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陈萍萍:《上海城市功能提升与城市更新》,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陈诗莺:《旧工业厂区空间环境的有机更新设计研究——以西安纺织城为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陈涛:《德国鲁尔工业区衰退与转型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董良、李超、李兵营:《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初探》,《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段晋苑、冯邦彦:《我国大城市旧城区再生的经济学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1期。

范溶栖:《东北老工业城市工业景观的文脉延续研究》,齐齐哈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房华:《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高妍:《基于实践解析的城市旧工业区适应性更新方法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葛永军、邱晓燕、王飞虎、范钟铭:《深圳市南山区旧工业区更新改造规划研究方法与实践》,《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第8期。

顾大治、陈刚:《文化规划主导下的西方城市旧工业区的复兴》,《城市问题》2012年第7期。

郭春丽:《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改革报》2009年4月14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2014。

韩福文、王芳:《工业遗产保护视角下的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以辽宁工业城市为例》,《经济地理》2013年第6期。

韩楠:《吉林省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洪增林、翟国涛、刘冰砚:《城市老工业区产业转型研究进展与评述》,《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11期。

黄坤:《白山地区森林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吉林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黄燕:《法国城市旧工业区更新的公共政策研究——以里昂维斯地区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08年第6期。

黄银燕:《大城市老工业区再开发问题研究——以杨浦老工业区为例》,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李博韬:《城市设计导向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空间重构》,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李冬冬:《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机制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李鹏颖、刘建军:《以城市事件为契机的旧工业区改造与再发展研究——以瑞典马尔默住宅展为例》,《国际城市规划》2015年第2期。

李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和方法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李文彦:《煤矿城市的工业发展与城市规划问题》,《地理学报》1978年第1期。

李岩益等:《德国旧城改造与历史遗产保护及启示》,《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7期。

李一曲:《“三线城市”老工业区改造规划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李颖:《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区的变迁——以武汉市工业区为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梁晓惠、蓝丽丽、罗鑫葳、蓝志伟、李晓东、王乃嵩:《旧工业区更新改造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广西城镇建设》2014年第3期。

刘文波、何勇:《腾笼换鸟大转型——东北城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纪实》,《人民日报》2015年3月11日。

刘向红:《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思考》,《理论界》2006年第2期。

刘小红:《城市记忆中工业遗存改造开发——探析上海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美与时代》2010年第11期。

刘颖:《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改造研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刘云刚:《大庆市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型对策研究》,《经济地理》2000年第5期。

陆军:《城市老工业区转型与再开发:理论、经验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罗丽霞:《有机更新新用——基于快速城镇化的城市再次更新行为》,《南方建筑》2013年第1期。

罗振明:《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软环境建设研究》,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马学广、王爱民、闫小培:《城市空间重构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冲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人文地理》2010年第3期。

邱凯付、蒋丕彦、吕晓蓓、邹鹏:《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再生途径的探索——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第8期。

任云兰、郭力君:《天津城市更新改造的探索与实践》,《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3期。

《日新月异哈达湾》,吉林省县域网,http://www.jlxy.gov.cn/news.aspx?id=78055,2015年4月29日。

佘高红、吕斌:《转型期小城市旧城可持续再生的思考》,《城市规划》2008年第2期。

宋云峰:《我国旧城中心区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孙韶桦:《城市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空间机理与调控研究——以长春市宽城区为例》,吉林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孙霞、程道平、宋来强:《济南市棚户区现状及改造建议》,《皖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汤斌:《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田莹:《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老工业区的创意转型路径研究: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佟玉权、韩福文、许东:《工业景观遗产的层级结构及其完整性保护——以东北老工业区为例》,《经济地理》2012年第2期。

王栋:《东北老工业区改造过程中的就业问题研究——以辽宁省为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王丽君:《长春市工业旅游开发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王少平、陈玲:《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创新——基于上海杨浦老工业城区创新转型的思考》,《中国发展》2012年第6期。

王艳飞:《黑龙江垦区产业转型研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13。

王瑛、唐善茂:《论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工业园区的转型》,《经济经纬》2009年第3期。

王颖:《东北地区区域城市空间重构机制与路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魏旭:《东北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分析》,《商业研究》2006年第12期。

肖竞、曹坷:《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1。

徐燕:《基于土地置换的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研究——以重庆化龙桥片区为例》,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许东风:《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薛冰、张黎明、耿涌、任婉侠、逯承鹏、田旭:《基于空间重构视角的老工业区人地关系研究——以沈阳市铁西区为例》,《地理科学》2015年第7期。

雅诺什·科尔奈:《大转型》,载吴敬琏主篇《比较》第17辑,中信出版社,2005。

闫晋波:《在我国城市更新中城市营销与建筑策划的互动研究》,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阳建强、罗超:《后工业化时期城市老工业区更新与再发展研究》,《城市规划》2011年第4期。

尹贻梅、刘志高、刘卫东、戴俊骋:《城市老工业区创意转型路径研究:以北京石景山为例》,《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第6期。

曾德超:《增长极理论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12期。

张环宙、沈旭炜、吴茂英:《滨水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记忆延续研究——以杭州运河拱宸桥西工业遗产为例》,《地理科学》2015年第2期。

张京祥、吴缚龙、马润潮:《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建立一种空间演化的制度分析框架》,《城市规划》2008年第6期。

张米尔、孔令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张平宇:《阜新市经济转型的战略问题及对策》,《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年第1期。

张伟:《西方城市更新推动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兼论对中国相关实践的启示》,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张燕:《首钢老工业区更新改造面临的问题及策略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第5期。

张毅:《与城市发展共融——重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探索》,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赵树梅:《城市综合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12期。

赵涛:《德国鲁尔区的改造 一个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典型》,《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2期。

周礼司:《城市旧工业区规划改造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周庆华、雷会霞、陈晓健:《探索城市旧工业区改造的和谐之路——西安防治城改造规划研究》,《城市规划》2009年第3期。

周陶洪:《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朱宽樊:《深圳市旧工业区发展单元更新规划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朱瑞娟、马民涛、卢萌萌:《东北老工业区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环境保护科学》2012年第1期。

Metselaar,“Urban Renewal Policy in a European Perspective: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Housing and Urban Policy Studies 5(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