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1

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2011~201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BUILDING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2011-2012)

SSAPID:101-3395-2586-89
ISBN:978-7-5097-3464-3
DOI:
ISSN:

[内容简介] 继续追踪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展,以完善创新政策、优化创新环境为立足点,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调研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从理论方法、现行政策、发展数据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析了近两年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进程,并提出了问题、机遇与对策建议,具有较高的实践参考价值和一定的学术价值。吸纳国内创新领域专家和决策者的研究观点,着重于分析科技创新在市场结构、地方政策、体制改革、知识产权等几个方面的具体环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且,报告编写组对我国两院院士进行了问卷调查,与院士进行了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全面交流,提炼总结院士的真知灼见,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在以往创新蓝皮书提出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凝练指标,扩充排名国家的范围,科学分析我国在世界国家中科技创新领域所处的位置。并总结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创新经验,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创新蓝皮书
作 者: 詹正茂
编 辑: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主要编撰者简介

 法律声明

 皮书数据库

 加强协同创新 推进经济增长 稳步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蓝皮书编委会

 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2011~2012)课题组

 BⅠ 总报告

  B.1 优化创新环境 增强创新活力 坚持改革开放

   一 优化创新环境,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优化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是根本

    (二)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关键

    (三)优化创新环境,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是基础

     1.加快建设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创新型国家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2.深化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改革,进一步减轻创新型企业的社会保障税(费)负担

     3.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解除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后顾之忧

   二 增强创新活力,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增强创新活力,中央企业是主导

    (二)增强创新活力,微型企业是关键

     1.微型企业有利于发挥创造力和培养创业精神

     2.微型企业有利于技术孵化和信息扩散

     3.微型企业为大中企业提供服务,起着网络中介作用

     4.微型企业起着活跃市场和促进竞争的作用

     5.微型企业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三)增强创新活力,区域创新是支撑

   三 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凝聚共识、听取社会各界观点,强化对内改革

    (二)借鉴国际经验,深化对外开放

 BⅡ 专题报告

  B.2 加快社会保障改革发展 支持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 加快建设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创新型国家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加快推进全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二)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三)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四)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统一性,支持高层次人才的流动

    (五)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

   二 深化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改革,进一步减轻创新型企业的社会保障税(费)负担

   三 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解除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后顾之忧

    (一)努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养老保险

    (二)完善补充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完善促进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 加大高技能人才建设力度

   五 适时提高退休年龄,让创新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

  B.3 优化市场结构 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 前言

   二 市场结构与“创新”的生产

    (一)“创新”的生产机制

    (二)中国创新能力之争

    (三)中国创新生产微观机制

   三 结论

  B.4 以信息化为推手 助力创新全面发展

   一 信息化对创新影响的理论述评

   二 信息化增强个人创新能力

    1. ICT拓展了信息渠道

    2. ICT扩展交流与合作空间

   三 信息化促进企业创新

    1.信息化促进知识共享

    2. ICT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四 信息化促进完善的市场体制建设

   五 信息化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B.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速广东创新发展

   一 广东涌现若干新兴产业集群的可能性

   二 具备较好条件的若干产业领域

   三 加速广东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B.6 完善地方政策 推动浙江科技创新

   一 浙江省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的主要创新政策

    (一)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创新载体

    (二)加强重大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

     1.青山湖科技城

     2.未来科技城(海创园)

     3.浙江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

    (三)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

     1.创业投资发展迅速

     2.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3.科技保险稳步推进

     4.资本市场作用显著增强

     5.融资担保模式不断创新

    (四)建立首席专家制度,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五)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发展县域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2.加强对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推进欠发达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3.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合作,提高县域科技创新能力

     4.发展农业科技企业,拉动农业产业发展

   二 浙江省创新政策的效果评估

    (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二)科技创新人才大幅增加,创新资源加快集聚

    (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四)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实施,科技支撑发展作用明显增强

    (五)地方科技工作进步明显,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层次清晰

   三 对于浙江省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支撑海洋经济发展

    (二)大力推进商贸服务科技创新,支撑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

    (三)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和民生科技水平

    (四)加强重大创新基地、平台与载体建设,改善科技基础条件

 BⅢ 政策论丛

  B.7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和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二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三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辟科技创新的无尽空间

  B.8 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

   一 创新投入快速增加,产出结构仍需改善

   二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正在转型

   三 我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面临深层次体制和机制问题

    1.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创新投入效率不高

    2.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3.公共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政府科技投入管理体制亟待改进

    4.政策多,落实难,体制改革和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5.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亟待提高

   四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1.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适应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

    2.改进政府资源配置机制,在增加政府科技投入的同时,提高公共支出效率

    3.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4.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建立多层次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结构

    5.建立行之有效的成果转移和扩散机制,促进技术利用和推广

    6.进一步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和重组

    7.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创新的作用

    8.改进创新统计,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B.9 统筹谋划 破解难题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B.10 民营企业是我国创新型 国家建设的主力军

   一 我国正在进入蓬勃创新的新时代

   二 民营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

  B.11 完善税收政策 促进科技创新

   一 现行扶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

    (三)鼓励科研成果产业化

    (四)鼓励技术服务业发展

    (五)鼓励科研单位和个人开展科研活动

   二 现行扶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三 健全扶持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的初步思路

    (一)加强对科技创新税收政策效应的分析评估

    (二)有针对性地完善扶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

    (三)健全扶持科技创新的税收制度机制

    (四)研究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财税体制保障

  B.12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引言

   一 建设创新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 知识产权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

    1.知识产权是国际竞争的重要资源

    2.知识产权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性工具

   三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一)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实现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

     1.激励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

     2.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运用,实现创新的经济价值

    (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范权力滥用

     1.加强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提高国际竞争力

     2.加强反知识产权垄断规制,防范知识产权滥用行为

    (三)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加大新兴产业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布局

     2.建立长期经济景气知识产权预测、监控指标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Ⅳ 年度报告

  B.13 国家创新报告

   导言

   一 指标体系

    (一)纳入比较的国家

    (二)指标体系构建

     1.科学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2.代表性与延续性相结合原则

    (三)权重的确定

   二 数据收集与处理

    (一)数据的获取

    (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三 比较分析

    (一)创新型国家国际综合排名

    (二)指标分析

     1.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但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均数较低

     2.基础条件进一步强化

     3.社会发展进步较快,人口素质提高较快,具有较强的创新潜力

     4.我国创新体系结构趋于合理化,但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三)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评价结论

   四 国外启示

    (一)美国

     1.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

     2.推动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

     3.注重培养和引进自主创新人才

     4.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是创新的保障

    (二)日本

     1.政府在不断调整创新战略和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企业高度重视研究与开发

     3.高等院校科研模式采用市场机制,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显著

    (三)瑞典

     1.良好的创新成果市场化环境

     2.优良的创新人才培育环境

     3.极具活力的微观创新组织

    (四)芬兰

    (五)德国

   五 对策建议与发展趋势

    (一)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

     1.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政策

     2.合理设定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

     3.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机制

    (二)加强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的扶持

     1.通过国有经济部门的资金渠道促进民间资本向中小型科技企业投资

     2.鼓励投资机构向中小型科技企业投资

     3.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融资提供信贷担保

    (三)着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区域创新

     1.设立专项基金、计划或项目促进区域创新

     2.设立区域创新机构,带动地区科技投入

     3.完善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和区域创新

    (四)继续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

    (五)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

  B.14 区域创新报告

   引言

   一 不同城市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不同

    (一)城市创新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多样化要求

    (二)资源禀赋约束城市创新选择

    (三)区域协调发展鼓励城市创新各具特色

   二 《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城市创新提供指导

   三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城市创新评价体系

    (一)国内城市创新指标借鉴

    (二)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城市创新

     1.优化开发区域与创新

     2.重点开发区域与创新

     3.限制开发区域与创新

     4.禁止开发区域与创新

    (三)评价体系设计与指标计算——以山东省为例

     1.主体功能指数

     2.城市创新评价指标

  B.15 中央企业创新报告

   一 研究背景

   二 中央企业整体表现

    (一)研发经费和人才投入增加显著

    (二)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不断完善

    (三)自主创新成果增加显著

    (四)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不断改善

    (五)中央领导人期待中央企业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 理论基础

    (一)创新型国家指标体系应包括测度过程的隐性指标

    (二)中央企业个体可以通过五种方式来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1.中央企业个体可以通过释放个人创造力来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2.中央企业个体可以通过加快知识和技术扩散来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3.中央企业个体可以通过增强社会网络关系来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4.中央企业个体可以通过完善市场竞争体制来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5.中央企业个体可以通过推动社会持续发展来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四 研究设计

    (一)中央企业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程度的测度指标体系

    (二)样本选择

    (三)数据收集

    (四)样本清理

    (五)数据处理

    (六)指标权重确定

   五 研究结果

    (一)中央企业个体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大小排名

    (二)中央企业个体贡献之各力分析及中央企业前50排名

     1.中央企业个体在创造力方面贡献的描述性分析和前50排名

     2.中央企业个体在扩散力方面的贡献描述性分析和前50排名

     3.中央企业个体在网络力方面贡献的描述性分析和前50排名

     4.中央企业个体在市场力方面贡献的描述性分析和前50排名

     5.中央企业个体在社会力方面贡献的描述性分析和前50排名

    (三)中央企业个体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大小的聚类分析

    (四)中央企业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程度的综合比较

   六 对策建议

    (一)加强各中央企业与政产学研协同合作,扩大中央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作用

    (二)发挥各中央企业在创新文化建设上的表率作用,进一步释放个人创造力

    (三)加强各中央企业在营造创新环境上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四)进一步完善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各种要素的功能

  B.16 微型企业创新报告

   一 微型企业基本概况

    (一)微型企业的概念

    (二)微型企业在组织和市场结构上的特殊性

    (三)微型企业的类型

    (四)微型企业调查设计

   二 微型企业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一)微型企业有利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和培养创业精神

    (二)微型企业有利于技术孵化和信息扩散

    (三)微型企业为大中企业提供服务,起着网络中介作用

    (四)微型企业起着活跃市场和促进竞争的作用

    (五)微型企业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六)微型企业发展对创新型国家建设作用的调查分析

    (七)不同类型微型企业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有显著差别

   三 微型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微型企业缺乏优秀人才,且用人成本高

    (二)微型企业融资困难

    (三)微型企业的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且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大

    (四)微型企业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缺乏足够的社会网络关系

    (五)微型企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与生存环境

    (六)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七)不同类型的微型企业在具体困难上有所差异

   四 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供给与需求

    (一)国家政策密集关注微型企业的发展

    (二)国家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主要集中在金融、财政方面

    (三)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需求

    (四)不同类型的微型企业在政策需求上没有显著差异

   五 促进微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政府对微型企业的重视程度

    (二)完善有利于微型企业人才发展的环境

    (三)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微型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意识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部门管理和信息平台建设

    (五)协助微型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BⅤ 年度评论

  B.17 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卷设计

   三 院士样本分析

   四 院士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看法

    (一)学术风气浮躁和教育体制不合理

    (二)科技管理体制僵化和高端人才缺乏

    (三)创新精神缺乏

   五 院士对创新型国家建设重点方向的看法

    (一)要建立创新文化

    (二)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六 院士对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的看法

    (一)超七成院士对加强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表示很赞同

    (二)近七成院士对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学实力表示很赞同

    (三)超六成院士表示对加强工程和应用研究的观点很赞同

   七 院士对科学家使命和社会责任的看法

    (一)科学家的使命首先是要促进科学的发展,其次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近六成院士认为创造良好的科研文化是科学家的基本社会责任

    (三)超五成院士认为教育是科学家的基本社会责任

    (四)四成院士认为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是科学家的基本社会责任

    (五)三成多院士认为科学家应引导公众了解科学知识

    (六)只有两成多院士认为运用科技力量服务企业是科学家的基本责任

   八 院士在知识生产和扩散方面的基本情况

    (一)院士科研成果显著

     1.主持项目情况

     2.发表论文情况

     3.申请专利情况

    (二)院士研究成果转化率接近六成

    (三)院士八成参与科普活动

    (四)院士参与政府咨询的比例接近七成

    (五)院士参与社会活动的比例超过八成

   九 院士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建议

    (一)转变学术风气,提倡诚信,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改变教育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创新科研体制

  B.18 创新型国家建设

   导言

   一 个人创造力的释放

    (一)缺乏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

    (二)科研管理机制需要大力完善

     1.科研经费的管理——60%的科研资金都用在科研之外

     2.知识产权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创新市场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

     1.缺乏市场需求

     2.竞争市场缺乏公平性

     3.创新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护

     4.创新产品的市场空间被极大地限制

     5.暴利行业的出现,让创新的机会成本大幅提高

     6.政策支持的对象有所偏离,间接地打击了创新

    (四)营造以人为本的创新氛围

   二 产业结构升级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

    (一)创新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的第一要务

    (二)市场经济体制是创新活动的必备制度基础

   三 国家创新体系主体与支撑主体的发展

    (一)企业创新涉及技术、管理、营销和知识等多个方面

     1.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

     2.基础研究的积累是技术创新的前提

     3.营销创新更加注重策略与模式

     4.知识管理与知识集成是信息时代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内容

    (二)政府的投入应集中于风险大的前沿技术和基础科学类项目

    (三)科协系统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 建议和未来发展趋势

  B.19 创新政策评述

   引言

   一 创新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一)政策背景——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

    (二)政策内容——十一部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政策解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1.《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四)政策评述——指导性、时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二 创新政策体现区域协调发展

    (一)政策背景——区域规划与创新政策共同作用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二)政策内容——二十三部区域规划注重创新体系建设

    (三)政策解读——区域创新政策手段趋同,区域创新特色渐现

    (四)政策评述——加快区域经济政策向区域创新政策转变

   三 创新政策注重人才权益保障

    (一)政策背景——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开创人才事业新局面

    (二)政策内容——六部政策两部中长期规划纲要落实人才强国战略

    (三)政策解读——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提高人才社会地位

    (四)政策评述——从对人的管理控制到人的全面发展

  B.20 国内研究动态

   引言

   一 政府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关研究

    (一)政策支持研究概况

     1.分行业的创新政策研究情况

     2.主要创新政策工具

    (二)政府主要鼓励措施

   二 企业创新研究概况

    (一)创新过程

     1.创新投入

      (1)影响创新投入的因素

      (2)研发投入

      (3)人才及资源投入

     2.创新方式

     3.科技成果转化

    (二)创新管理

     1.创新战略

     2.知识产权

      (1)智力成果及知识产权

      (2)专利

     3.知识管理

     4.技术溢出

     5.创新绩效

     6.创新能力

    (三)组织创新架构

     1.企业创新系统

     2.企业自主创新

     3.模块化创新

     4.创新网络

    (四)创新环境

     1.内部环境

      (1)创新文化

      (2)企业家及高管团队

      (3)员工

      (4)创新机制

     2.外部环境

      (1)创新集群

      (2)创新联盟

      (3)外围制度

      (4)客户供应商参与创新

   三 高校创新研究概况

    (一)高校参与创新的特征

     1.人才培养

     2.大学科技园区

    (二)高校科研团队与科技成果转化

   四 科研机构创新概况

   五 科技中介服务研究概况

    (一)科技中介机构理论研究

    (二)科技中介机构运行机制研究

    (三)科技中介机构参与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六 总结

  B.21 国际研究评述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发投资

    (一)加强中科院研发投资和人才教育的协调工作,提高研发资金利用率

    (二)加强国资委对国有企业所有权的控制,提升研发投资水平

    (三)协调企业研发投资与企业发展的多元化战略,提高创新效率

    (四)平衡企业利用和开发这两种研发过程,促进企业健康成长

   三 科技成果转化

    (一)加强国资委和中科院合作,注重对科学家的声誉激励,促进科学家创业

    (二)公共研发机构的发明者应拥有专利所有权

    (三)加强大学和地方政府合作,利用基层政府社会资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加强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促进基础研究上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 合作创新

    (一)加强发改委对企业外部垂直合作关系的管理,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和创新

    (二)加强团队和研究中心的建设,提高科学家之间合作的效率

    (三)加强产业与大学之间的非正式合作与交流,减少产学合作障碍

    (四)加强大学城和科技园区规划的协调,缩短企业与大学之间的空间距离

   五 专利保护、风险资本与创新

    (一)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创业企业的服务和培训,提高创业企业的存活率

    (二)加强证监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培育风险资本社区,促进新创企业成长

   六 社会网络与创新

    (一)增强创新网络主体之间的信任和共同的社会认知,促进突破式创新

    (二)增强创新网络的强连带关系和开放性,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加强网络主体之间的沟通和知识流动,促进研发联盟的形成

 BⅥ 附录

  B.22 微型企业调查问卷

  B.23 微型企业访谈提纲

  B.24 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院士)调查问卷

   一、院士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看法

   二、院士在知识/技术创造和扩散方面发挥的作用

   三、院士在促进产学合作和团队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

   四、院士在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方面发挥的作用

   五、院士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政府咨询

   六、开放式问题

  B.25 国家创新报告数据附表

 摘要

 Abstract

为继续深化创新理论研究,动态跟踪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评述年度创新热点,聚焦创新领域专家观点,我们出版了《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2011~2012)》。本年度创新型国家建设报告与前两个年度报告相比,改变了编撰体例,将全书分为专题报告、政策论丛、年度报告、年度评论四大部分。下面将每部分的特点一一进行阐述:专题报告是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关的民生保障环境、信息支撑环境、政策制度环境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等几个方面出发,向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者进行约稿,搜集学术专家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同看法和建议,展现给决策者和社会大众,以供不同领域人群参考。政策论丛的内容涉及科技创新相关部门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因此,课题组对其重要领导进行约稿,从政策层面了解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相关决策者对本领域创新工作的经验总结和重要建议。年度报告是沿袭以往年度创新蓝皮书的一种体例,用来描述我国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主体创新进展情况,包括国家、区域和企业三个层面。国家层面是从宏观角度研究我国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创新型国家建设所存在的位置,总结整体成绩和不足,吸取国外先进经验,为我国所用;区域层面是从中观角度研究我国城市近两年创新发展状况,不同城市存在的地域特点和发展困难,以及国家对于不同功能区域的发展政策效果总结,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企业层面是从微观角度研究我国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所作的贡献,根据不同类型的主体(中央企业和微型企业两类)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本年度报告中还增加年度评论这一专栏,主要是为了搜集整理我国不同领域人群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同看法和建议。这里涉及国内外学者和百姓们对于我国科技发展的言论和政策、制度评价,呈现给公众一份全面且多角度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相关问题的考察资料。

Baumol,W.J.(2002). The Free-market Innovation Machine:Analyzing the Growth Miracle of Capitalism .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hien,S.and Gordan,I.(2008). Territorial Competition in China and the West. Regional Studies42(1):31-49.

Edgerton,D.(2008,2008/10/23/). The Charge of Technology. Nature:1030-1031.

Gilboy,G.(2004). The Myth Behind China’s Miracle. Foreign Affairs,83(4):33-48.

Martin,S.(1994). Industrial Economics:Economic Analysis and Public Policy .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OECD(2006). OECD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 Outlook 2006. Paris:OECD.

OECD(2007).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dicators in a Changing World:Responding to Policy Needs . Paris:OECD.

Rosenberg,N.(1982). Inside the Black Box: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gal,A.(2010).China’s Innovation Wall:Beijing’s Push for Homegrown Technology. Foreign Affairs,89(5):7-20.

Sutherland,Dylan.(2005). China’s Science Parks:Production Bases or A Tool for Institutional Reform?Asian Pacific Business Review11(1):83-104.

Yu,J.B & Peter,N.(2009). China’s Prospects as an Innovative Country:An Industrial Economics Perspective. In K. Puttaswamaiah(Ed.),Milton Friedman,Nobel Monetary Economist:A Review of His Theories and Policies (pp.151-176). Enfield,NH,USA;Jersey,Channel Islands;Plymouth,UK:Isle Publishing Company.

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5卷第4期,第985~1005页。

钱颖一:《市场与法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3期,第1~11页。

张维迎:《市场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王利政、高昌林、李航:《从主要科技指标看我国自主创新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新华文摘》2011年第6期,第123~125页。

荆霞:《企业信息化与计算机审计》,《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2期。

梁论生、黎家电:《加强信息化建设 促进管理科学化》,《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第9期。

李咏梅:《CIO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中国信息界》2006年第13期。

牟巍:《浅谈企业信息化》,《每周电脑报》2006年第3期。

曲维枝:《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信息化发展》,《数码世界》2005年第23期。

邱萍:《加快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企业经济》2002年第4期。

秦卫:《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甘肃科技》2006年第10期。

任志安:《企业知识网络的有效运作问题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第11期。

肖冬平、顾新:《知识网络中的社会资本及其作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11期。

肖冬平、顾新:《知识网络中组织间信任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

游传耀:《社会主义学院的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叶娟:《中国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关键环节》,《计算机教育》2005年第3期。

浙江省科技厅:《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促浙江全面发展》,《科技工作情况》2011年第8期。

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成效显著》,《科技工作情况》2011年第75期。

浙江省科技厅:《浙江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取得初步成效》,《科技工作情况》2011年第79期。

浙江省统计局:《2010年度设区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浙江统计信息网,2011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