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城乡中国基层治理:经验与逻辑图书

Grassroots Governance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Experience and Logic

SSAPID:101-3379-6720-70
ISBN:978-7-5201-3549-8
DOI:
ISSN:

[内容简介] 过去20年,中国城市化率以平均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尽管在这期间中国的基层社会出现了一波城市暴力兴起的大事件,但总体上保持了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稳定,这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亨廷顿悖论:现代性带来稳定,现代化却滋生着动荡。如何理解这一中国经验?本书尝试从基层的视角,从微观机制的角度,探讨亨廷顿悖论何以在城乡中国的治理图景中失效。

相关信息

丛书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丛书
作 者: 魏程琳
编 辑:任晓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后记

 前言

 城乡中国的街区治理之困

  城市基层治理研究回顾*

   一 城市里的国家与社会

    (一)传统城市社会的构成

    (二)都市街头治理中的国家

   二 暴力:国家与社会的分界线

    (一)国家垄断合法暴力

    (二)冲突及其控制

   三 抗争还是治理:城市治理研究的范式转换

   四 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与研究进路

    (一)理论资源:国家治理能力

    (二)研究进路:经验研究与机制分析

   五 结语

  城市基层治理体制的多重困境*

   一 城市治理之困

    (一)城市治理中的主体冲突

    (二)视角选择

   二 城管执法的体制约束

    (一)城管部门设置的制度缺失

    (二)地方政府的责权配置

   三 城管执法的社会挤压

    (一)现代社会的性质

    (二)城管事务中的诉求分裂

   四 城管部门的人力困境

    (一)正式队员:职业激励与身份困境

    (二)协管员:执法质量与人力困境

   五 结语与展望

  “准街头官僚”的结构与功能*

   一 被忽视的准街头官僚

    (一)街头官僚研究

    (二)准街头官僚

    (三)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二 街头官僚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一)街头官僚的层级结构

    (二)街头官僚的运作机制

   三 准街头官僚的来源与构成

   四 准街头官僚的功能

    (一)街头管理的代劳者

    (二)行政风险的缓和者

    (三)非正式治理者

   五 小结

  都市街头冲突的生成与治理机制研究*

   一 文献回顾及研究进路

    (一)文献回顾

     1.关于暴力冲突的理论研究

     2.街头暴力冲突的经验研究

    (二)研究进路

   二 街头暴力冲突的生产机制分析

    (一)街头暴力冲突的生产机制

    (二)街头暴力冲突的生产过程

     1.个体性因素

     2.地方行政因素

     3.政策因素

     4.政治因素

     5.符号因素

    (三)边界交叉与机会叠加

   三 街头暴力冲突的类型

    1.分散性暴力

    2.投机性暴力

    3.威胁性暴力

    4.专家性暴力

   四 街头暴力冲突的分类治理机制

    (一)街头暴力冲突的分类治理机制

    (二)街头暴力冲突的分类治理过程

     1.分散性暴力与半正式治理

     2.投机性暴力与正式治理

     3.威胁性暴力与运动式治理

     4.专家性暴力与政治化治理

   五 街头暴力冲突的技术治理

    (一)监控治理机制

    (二)接点治理机制

   六 结论与讨论

 城乡中国的乡村治理之变

  中国乡村调解制度研究及其范式转换*

   一 文化-功能论

   二 程序-技术论

   三 政治-治理论

   四 调解研究范式的整体缺陷

   五 纠纷当事人行为模式:新的调解分类与研究方法

    (一)既往调解类型划分

    (二)调解分类的新范式:以纠纷当事人行为模式为标准

    (三)政治-治理论:调解研究的新范式及其特征

   六 新调解范式的效度检验:以“谋利型”调解为例

    (一)“谋利型”调解的个案呈现

    (二)“谋利型”调解的机制分析

    (三)新调解分类方法的效度与局限

   七 结语

  乡村调解异化及其结构分析*

   一 调解异化的现象与后果

    (一)医闹案的调解

    (二)调解异化及其影响

   二 调解异化的结构分析

    (一)基层执法权上移与“矛盾悬浮”

     1.从小组(队)长到村干部

     2.从村干部到国家执法机关

    (二)乡村行政策略

     1.乡村组织转型

     2.自利性策略

    (三)国家治理转型中的规则混乱

     1.规则的多元与混乱

     2.信访信闹不信法

   三 结论

  边缘人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

   一 农民信访问题研究回顾

   二 真实生活中的“李雪莲”上访

    (一)缘何上访,为何疯癫?

    (二)上访十年路线

    (三)依然无解,继续上访

   三 从家事到公事:信访体制的转化与吸纳机制

    (一)家事出村:从惩戒到权利的乡村治理转型

    (二)“化私为公”:信访制度的转化和吸纳机制

   四 机制建设:完善信访体制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识别机制

    (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三)建立分类解决机制

    (四)建立终结与分流机制

   五 结论与讨论

    (一)从精英群体到边缘人群体

    (二)从信访人到信访体制机制研究

 城乡中国的本土治理资源

  “祖荫”与“神佑”:村落社会的文化和秩序*

   一 村落中的神庙与宗族

    (一)东园古庙的分裂

    (二)水泡古庙的合作

   二 集体活动仪式:家族与神灵的盛宴

    (一)“请订”

    (二)水泡古庙“迎谷花神”

    (三)民间信仰集体活动的式微

   三 “祖荫”与“神佑”中的文化与秩序

   四 作为本土治理资源的民间信仰

  “闹”与“罚”:村落纠纷调解与社会价值再生产*

   一 村落纠纷调解中的规训

    (一)孝道传说

    (二)养老纠纷与调解

   二 村落调解的社会基础

    (一)“均衡型”社会结构

    (二)调解中的“能行人”

   三 调解中的社会价值再生产

    (一)家事纠纷中的社会价值再生产

    (二)家族纠纷中的社会价值再生产

    (三)纠纷调解与社会价值再生产的三种情况

   四 结语:价值与秩序

  集体行动困境突围:赣南新农村建设中的理事会*

   一 村社集体行动困境

   二 新农村建设中的理事会

    (一)村庄概况

    (二)理事会的组成与事务

   三 理事会的运作机制

    (一)社区动员

    (二)规训“搭便车者”

    (三)劝与诫

    (四)道德奉献

   四 理事会与村两委关系

   五 结语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农地细碎化治理的富川经验*

   一 土地细碎化难题

   二 治理土地细碎化

    (一)村庄概况

    (二)土地细碎化治理的过程

     1.大众动员

     2.清理土地

     3.分配土地

    (三)土地治理的效果

   三 土地细碎化治理的基础与机制

    (一)土地治理的社会基础

    (二)土地治理的机制分析

   四 地方实践对农地制度变革的启示

    (一)土地治理与土地流转

    (二)土地治理与农地制度变革

   五 结语

 城乡协同治理的社会基础

  城乡阶层分化研究回顾*

   一 发现底层:社会的分化与断裂(1990~2005年)

   二 遗忘底层:城市和中产阶层研究的兴起(2005年至今)

   三 底层归来?马克思阶层范式的复苏(2005~2010年)

   四 重返“底层”:村治研究的拓展(2010~至今)

   五 结语

  农村的去阶层分化机制与中国社会稳定*

   一 农村是转型期的不稳定因素吗?

   二 底层视角、机制分析与经验研究

   三 “有分化无分层”的中国农村

    (一)两类农村

    (二)农民的阶层分布及其地位流动

    (三)农民的阶层意识

   四 农村去阶层分化的拉平机制

    (一)均分地权的土地(资源)制度

    (二)分家继承制度

   五 农村去阶层分化的转移机制

    (一)精英离村的逻辑

    (二)离村精英与村落社会的关系

   六 结论与讨论

    (一)去阶层分化机制的要素组合

    (二)去阶层分化机制与中国社会稳定

  双轨分层与中国的弹性社会结构*

   一 社会分化中的秩序

   二 城市阶层结构之外的农民工

    (一)农民工的阶层意识

    (二)农民工的阶层归属体系

    (三)城市社会结构之外的农民工

   三 双轨分层的内涵

   四 双轨分层与结构弹性

    (一)家乡归属感:农民工为什么愿还乡

    (二)制度保障:农民工为什么能返乡

    (三)半工半耕:乡村何以能吸纳返乡农民工

   五 结语

 城乡中国的治理图景(代序)

过去20年,中国城市化率以平均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尽管在这期间中国的基层社会出现了一波城市暴力兴起的大事件,但总体上保持了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稳定,这在某种意义上颠覆了亨廷顿悖论:现代性带来稳定,现代化却滋生着动荡。如何理解这一中国经验?本书尝试从基层的视角,从微观机制的角度,探讨亨廷顿悖论何以在城乡中国的治理图景中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