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28

知识分子的救亡努力图书

SSAPID:101-3305-7833-33
ISBN:978-7-5097-1416-4
DOI:
ISSN:

[内容简介] 《今日评论》是抗战时期一份颇具影响力的时评政论刊物,一批在西南联大的知识分子以之为阵地为危亡的祖国献计献策,成为当时的一个舆论重镇。本书详细考察了《今日评论》的发刊背景、作者群体及其栏目,围绕其对国内宪政问题、经济政策、外交政策这三大问题的讨论展开论述,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在抗战中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作者挖掘了大量相关材料,对相关理论如宪政理论、统制经济理论亦下了一定功夫钻研,使史论得到了恰当的结合。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作 者: 谢慧
编 辑:赵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书目

 序言

 绪论

  一 研究现状

   1.报刊研究

   2.关于中国近代宪政问题的研究

   3.抗战时期的经济

   4.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

   5.西南联大研究

   6.人物研究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1.《今日评论》和时代背景

   2.宪政追求方面

   3.经济方面

   4.外交方面

   5.结论

 第一章 《今日评论》及其时代

  第一节 《今日评论》概说:从创办到停刊

  第二节 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

   一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二 抗战时期的云南

  第三节 《今日评论》作者群

   一 从20年代的清华学校说起

   二 《今日评论》的摇篮——“民主堡垒”西南联大

  第四节 思想特点

   一 钱端升和他的作者们

   二 《今日评论》与它的“前辈”——《独立评论》

 第二章 宪政追求

  第一节 宪政在近代中国

   一 关于宪政概念

   二 近代中国的宪政运动

  第二节 《今日评论》初期的宪政讨论——宪政运动的思想准备

   一 国民参政会

   二 地方自治

  第三节 《今日评论》对基本宪政概念的理解

   一 民主

   二 法治

  第四节 《今日评论》与抗战时期第一次宪政运动

   一 积极参与宪政运动的运作

   二 呼唤、拥护宪政运动

   三 关于宪政运动的讨论

    (一)国民大会

    (二)宪草修改

    (三)设置议政会问题

    (四)政党政治

  第五节 宪政运动沉寂后的余波

   一 思想自由与统制之争

   二 《今日评论》围绕政党问题的争论

   三 罗隆基和国民参政会

 第三章 经济政策

  第一节 相持阶段的经济状况

  第二节 《今日评论》对经济建设基本原则的讨论

   一 区分轻重缓急

   二 关于工业化的讨论

    (一)如何工业化

    (二)农业机械化问题

    (三)西南工业问题

   三 统制经济

    (一)计划经济到统制经济的嬗变

    (二)力主统制

    (三)统制物价

  第三节 金融问题——以汇兑为中心

   一 汇价风潮的产生

   二 学术界的争论

   三 《今日评论》的主张

 第四章 外交政策

  第一节 抗战相持阶段的国际形势

  第二节 以王迅中为代表的对日观察

   一 对日本内政之观察

   二 对华政策和与各国关系

   三 南进问题

  第三节 《今日评论》的对美观察

   一 国民政府的外交转向

   二 美国动向

   三 《今日评论》的对美期望

   四 修改《中立法》问题

  第四节 《今日评论》关于国际事件的看法

   一 欧战

   二 三国同盟

   三 钱端升的外交思想

 结论 《今日评论》的价值与影响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出版前言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改版弁言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学术评审委员会

 《今日评论》目录

 《今日评论》作者简况表

北京大学档案馆有关档案

南开大学档案馆有关档案

清华大学档案馆有关档案

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朱家骅档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有关档案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胡适未刊书信日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陈真主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4辑,三联书店,1961

陈之迈:《中国政府》第2、3册,商务印书馆,1946

《费孝通文集》第11卷,群言出版社,1999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1~6),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国际条约集》(1934~1944),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

胡春惠编《民国宪政运动》,台北,正中书局,1978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上、中、下),中华书局,1980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任驻美大使期间往来电稿》,中华书局,1978

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1~8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抗战时期的经济》,北京出版社,1995

李巨廉、王斯德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历史文件资料集(1937.7~1939.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联大八年》,出版者不详,1946

《梁实秋散文》第1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

《梁实秋文集》第7卷,鹭江出版社,2002

梁锡华选注《胡适秘藏书信选》(上),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2

刘庭华编著《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1931~1945》,海军出版社,1988

罗隆基:《政治论文》,新月书店,1932

关在汉编译《罗斯福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

《马寅初全集》第8、11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

美国国务院编《美国外交文件:日本1931~1941》,张玮瑛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重庆出版社,1985

潘乃谷、潘乃和编《潘光旦教育文存》,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钱端升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钱俊瑞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强重华编著《抗日战争时期重要资料统计集》,北京出版社,1997

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3、4编,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1988

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校,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孙中山全集》第3~11卷,中华书局,1985

《孙中山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

韬奋:《抗战以来》,韬奋出版社,1946年再版

《王世杰日记》第1~3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

《文史资料选辑》第17、31、112辑,中华书局,1962~1987

《宪政运动论文选集》,生活书店,1940

谢泳编《罗隆基——我的被捕经过与反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晏智杰编《陈岱孙文集》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第3~5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外交,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中华民国史料丛刊增刊第五辑·黄炎培日记摘录》,中华书局,1979

四川联合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料汇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朱乔森编《朱自清全集》第9、10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16、17、31、38,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4

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编译《重光葵外交回忆录》,知识出版社,1982

邓蜀生:《罗斯福》,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人民出版社,1998

《风雨九十年——潘大逵回忆录》,成都出版社,1992

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胡颂平:《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10册,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0

南开大学办公室编《南开学人志》第2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浦薛凤:《太虚空里一尘游——抗战八年生涯随笔》,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

浦薛凤:《万里家山一梦中》,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编《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简讯·庆祝西南联合大学成立65周年纪念特辑》第32期,2002年10月

谢泳:《清华三才子》,新华出版社,2005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2

张冠生:《乡土足音——费孝通足迹·笔迹·心迹》,群言出版社,1996

张忠绂:《迷惘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

〔日〕重光葵:《日本侵华内幕》,齐福霖等译,解放军出版社,1987

〔日〕法眼晋作:《二战期间日本外交内幕》,袁靖等译,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

〔美〕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陈惠勤等译,知识出版社,1991

〔英〕金斯利·马丁:《拉斯基评传》,商务印书馆,1995

〔美〕约瑟夫·C.格鲁:《使日十年》,蒋湘泽译,商务印书馆,1983

白钢、林广华:《宪政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陈振明主编《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韩幽桐文集》,重庆出版社,1991

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胡肖华、肖北庚主编《宪法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马捧娥、李芬主编《政党概论》,华文出版社,2002

马起华:《宪法论》,台北,黎明事业文化公司,1983

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吴志华主编《政治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王浦劬主编《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王焱主编《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上海三联书店,2003

王仲田主编《政治学导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肖凤城:《中立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许崇德主编《宪法与民主政治》,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

徐秀义、韩大元:《现代宪法学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郁建兴等:《政治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2005

张友渔:《张友渔文选》(上),法律出版社,1997

张中秋:《比较视野中的法律文化》,法律出版社,2003

赵晓呼主编《政党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朱福惠:《宪法至上——法治之本》,法律出版社,2000

邹文海:《比较宪法》,台北,三民书局,1977年第5版

〔美〕埃尔斯特、〔挪〕斯莱格斯塔德编《宪政与民主——理性与社会变迁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7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马殿君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美〕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

〔美〕潘恩:《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2

〔美〕斯蒂芬·L.埃尔金等编《新宪政论》,周叶谦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

〔英〕詹姆斯·布赖斯:《现代民治政体》,张慰慈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蔡德金:《走向深渊——抗战时期的汪精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曹振威:《侵略与自卫——全面抗战时的中日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陈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外交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陈仪深:《〈独立评论〉的民主思想》,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

崔国华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金融政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

戴建兵:《金钱与战争——抗战时期的货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董长芝、李帆:《中国现代经济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方连庆主编《现代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方敏:《“五四”后三十年民主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

冯崇义、朱学勤编《宪政与中国》,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耿云志等编《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顾昕:《民主思想的贫瘠土壤——评述一九三〇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战》,《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东方出版中心,2000

郭宝平、朱国斌:《探寻宪政之路——从现代化的视角检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宪政试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一九三七至一九四六年的北大、清华、南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海外侨胞与抗日战争》,北京出版社,1995

洪葭管:《中国金融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胡伟希、高瑞泉、张利民:《十字街头与塔——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胡德坤:《中日战争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华侨革命史》编纂委员会编《华侨革命史》(下),台北,正中书局,1981

黄延复主编《梅贻琦先生纪念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黄延复、马相武主编《梅贻琦与清华大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江沛:《战国策派思潮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江沛:《毁灭的种子——国民政府时期意识管制分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姜平:《中国百年宪政运动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经济战略措施研究课题组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经济战略措施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

李长久、施鲁佳主编《中美关系二百年》,新华出版社,1984

李平生:《烽火映方舟——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林美莉:《抗战时期的货币战争》,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96

刘笑盈:《眺望珍珠港——日美从合作走向战争的历史透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刘绪贻、李存训:《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人民出版社,1994

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马起华:《抗战时期的政治建设》,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6

牛彤:《孙中山宪政思想研究》,华夏出版社,2003

平心:《中国民主宪政运动史》,台北,进化书局,1946

秦孝仪:《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3

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编著《清华大学校史稿》,中华书局,1981

任东来:《争吵不休的伙伴——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沈予:《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石毕凡:《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宪政思潮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石柏林:《凄风苦雨中的民国经济》,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寿进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11~1929)》,三联书店,2001

孙果达:《民族工业大迁徙——抗日战争时期民营工厂的内迁》,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

孙宏云:《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清华政治学系的早期发展(一九二六至一九三七)》,三联书店,2005

孙文学、齐海鹏:《中国财政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唐培吉主编《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燕山出版社,1997

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唐正芒等:《中国西部抗战文化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陶文钊、杨奎松、王建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王方中:《中国经济通史》第9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王建朗:《抗战初期的远东国际关系》,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6

王金铻主编《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王金铻等:《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王淇主编《从中立到结盟——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王人博:《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法律出版社,1997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5、6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

王斯德、李巨廉:《论太平洋战争前美国远东战略及其演变》,《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1辑,重庆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

王询、于秋华编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王永祥:《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6

王玉茹等:《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工业化——以政府的行为分析为中心》,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王真:《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王芝琛:《百年沧桑——王芸生与大公报》,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闻黎明:《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吴经熊、黄公觉:《中国制宪史》,商务印书馆,1937

吴景平等:《抗战时期的上海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上),台北,综合月刊社,1973

萧一平、郭德宏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全史》中篇,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颜声毅等:《现代国际关系史》,知识出版社,1984

杨建成主编《中国国民党与华侨文献初编》,台北,中华学术院南洋研究所,1984

谢泳:《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谢泳:《书生私见》,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谢泳:《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

熊沛彪:《近现代日本霸权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许涤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变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徐祥民:《中国宪政史》,青岛海洋出版社,2002

徐勇:《征服之梦——日本侵华战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徐宗勉、张亦工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薛光前编《八年对日抗战中之国民政府》,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

杨立德:《西南联大的斯芬克斯之谜》,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杨培新:《旧中国的通货膨胀》,人民出版社,1985

杨荫溥:《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叶昌纲:《阎锡山与日本关系史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

虞宝棠编著《国民政府与民国经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远东出版社,1994

曾瑞炎:《华侨与抗日战争》,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

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1937~1949)》,杨志信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

张冠生:《费孝通传》,群言出版社,2000

张国福:《民国宪法史》,华文出版社,1991

张济顺:《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国观(1943~1953)》,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张其昀:《党史概要》第3册,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1

张太原:《〈独立评论〉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政治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张学仁、陈宁生主编《二十世纪之中国宪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赵宝煦等编《钱端升先生纪念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赵晓雷:《中国工业化思想及发展战略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赵新林、张国龙:《西南联大:战火的洗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赵兴胜:《传统经验与现代理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营工业研究》,齐鲁书社,2004

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

钟树梁主编《抗战时期西南的文化事业》,成都出版社,1990

周春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周天豹、凌承学:《抗日战争时期西南经济发展概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邹宗伊:《中国战时金融管制》,财政评论社出版,1943

〔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4

〔美〕赫伯特·菲斯:《通向珍珠港之路》,商务印书馆,1983

〔日〕江口圭一:《日本帝国主义史研究——以侵华战争为中心》,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日〕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第3册,马黎明译,商务印书馆,1985

〔美〕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中美关系的历史剖析》,张静尔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美〕孔华润主编《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下),新华出版社,2004

〔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年)》上册,商务印书馆,1984

〔美〕迈克尔·沙勒:《美国十字军在中国(1938~1945)》,商务印书馆,1982

〔英〕麦克唐纳:《美国、英国与绥靖,1936~1939》,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

〔美〕入江昭、孔华润编《巨大的转变——美国与东亚1931~1949》,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日〕升味准之辅:《日本政治史》第3册,郭洪茂译,商务印书馆,1997

〔日〕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三联书店,1963

〔日〕藤原彰:《日本近现代史》第3卷,伊文成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美〕微拉·施瓦支:《中国的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日〕信夫清三郎编《日本外交史》下册,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商务印书馆,1980

曹任何、彭斌:《宪政精神及其在近代中国的缺失》,《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曹学恩:《试论国民党政府的抗战外交》,《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陈波:《“期成宪草”探微——抗战时期民主宪政运动的重要成果》,《湖北大学学报》2000年5月第3期

陈雷:《国民参政会与战时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邓正兵:《1939~1940年关于民主宪政的争论述评》,《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5期

丁日初:《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家资本》,《民国档案》1986年第4期

董国强:《论1910~19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发展流变——以〈新青年〉同人群体、“新月派”和“独立评论派”的结构分析为视角》,《民国档案》2003年第2期

樊伯欢:《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经济统制政策研究》,《广州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

范进学:《论宪政的概念》,《山东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范亚伶:《高怀无近趣 清抱多远闻——记真理的虔诚者钱端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方敏:《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的宪政思想》,《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方学英:《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统制政策的影响》,《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桂勇:《乡土社会的现代困境——对费孝通早期著作的学习》,《社会》2004年第11期

韩振响、徐玲玲:《军部与日本的法西斯化》,《日本问题研究》2006年第1期

黄光耀:《中国抗战与日本南进政策的选择》,《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6期

黄岭峻:《30~4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计划经济思潮》,《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

黄岭峻、杨宁:《“统制经济”思潮述论》,《江汉论坛》2002年第11期

黄敏:《略论人权运动时期罗隆基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及其原因》,《惠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黄敏:《中间党派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2期

季荣臣:《抗战时期中国工业的西迁与西部的开发》,《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蒋国海、石丽芹:《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宪政思想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之比较》,《西华大学学报》2006年8月第4期

金灿荣:《绥靖主义,还是现实主义——评1937~1941年的美国对华政策》,《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88年第7期

孔庆国、张生:《抗战时期法币的特殊角色述论》,《民国档案》2003年第4期

雷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困境——三十年代民主与专制论战透视》,《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3期

李砂砂:《略论抗日战争时期华侨的经济支援》,《阴山学刊》2005年第4期

梁家贵:《抗战时期西南地区民营工业起落原因探析》,《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刘长亮:《乡间小路与工业通衢——费孝通乡村工业思想评述》,《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刘殿君:《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统制》,《南开经济研究》1996年第3期

刘剑君、刘京希:《钱端升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文史哲》1998年第3期

刘豪兴:《认识中国社会——费孝通社会研究方法述评》,《社会》2004年第11期

刘豪兴:《志在富民 皓首不移——费孝通及他的乡村考察》,《农林工作通讯》2005年第8期

刘文静:《宪政制度在近代中国什么难以确立》,《暨南学报》第22卷第4期

刘晓林:《动荡与困厄中的精神守望——西南联大知识分子文化性格论》,《延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刘志强:《罗隆基人权理论研究》,中山大学2004博士论文

刘志强:《试论拉斯基对罗隆基的影响》,《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骆驼刺:《书生论政——我看罗隆基》,《读书》1999年第12期

潘国琪:《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财政政策考辨》,《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第1期

戚其章:《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世纪回顾(一)》,《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

石毕凡:《近代中国立宪主义思潮的演进——从“五五宪草”到“期成宪草”》,《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2期

史雪梅:《简论钱端升的法律思想》,《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孙宏云:《陈之迈与抗战前的“民主与独裁”论战》,《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

孙宏云:《拉斯基与中国:关于拉斯基和他的中国学生的初步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涂荣娟:《论日本军部职能的加强与日本法西斯化》,《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王建朗:《二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综论》,《历史研究》1995年第4期

王建朗:《艰难的起步:1938年美国对华政策透视》,《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2期

王建朗:《抗战与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变迁及角色转变》,《史学月刊》2005年第9期

王建朗:《欧洲变局与国民政府的因应——试析二战爆发前后的中国外交》,《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王奇生:《战时大学校园中的国民党:以西南联大为中心》,《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

王新生:《国民参政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王永祥、王丽华:《论中间党派在1939~1945年宪政运动中的宪政设计》,《南开学报》1998年第1期

王真:《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对中国大国地位的寻求》,《民国档案》2003年第2期

闻黎明:《“国民大会议政会”刍议——抗战时期改革中央政治体制的重大设计》,《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3期

武菁:《抗战时期的侨务政策与华侨的历史作用》,《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吴晓奎:《试论日本军部在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的作用》,《聊城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吴晓晴:《对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何时形成的历史考察》,《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谢慧:《张元济与〈东方杂志〉》,收入《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新华出版社,2005

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由主义传统》,《二十一世纪》1997年8月号

许康、雷鸣、吴文华:《经济管理学家杨端六》,《湖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许倬云:《知识分子与中国民主社会的建立》,1985年3月30日《中国时报》,第2版

薛恒:《国民参政会性质之辨》,《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杨会清:《试论罗隆基的法治思想》,《浙江学刊》2004年第4期

杨荣:《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影响》,《淮南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姚红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再评价》,《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尹倩:《近年来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研究综述》,《学术探索》2004年第9期

章红:《国民参政会述论》,《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3期

张义、田丛梅:《试论〈新月〉刊行时期罗隆基与国民党政权的政治冲突》,《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2月号

张勇:《抗日战争前期美国对华政策述评》,《清华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张振鹍:《日本侵华史研究:一个粗略的回顾》,《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3期

张宗华:《试析美国传统外交政策——孤立主义的发展及其在30年代外交中的运用》,《西北师大学报》1997年第4期

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美国研究》2002年第2期

郑大华:《张君劢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美〕易社强(John Israel):《大学教授的论坛——西南联大与中国知识分子》,楚德天译,《学海》2004年第5期

〔美〕伊斯雷尔:《联大模式对公共知识分子的影响》,郭晓东译,http://www.confucius2000.com/outside/ldmsdggzsfzdyx.htm

《财政评论》《民意》《益世报》(天津版)

《大公报》《清华校友通讯从书》《益世报》(昆明版)

《当代评论》《全民抗战》《益世报》(重庆版)

《地方自治》《时代精神》《云南民国日报》

《东方杂志》《时事新报》《云南日报》

《独立评论》《时事月报》《再生》

《国论杂志》《时事类编特刊》《战国策》

《国民公论》《外交研究》《政治建设》

《国是公论》《新动向》半月刊《中央日报》

《国闻周报》《新华日报》《中央日报》(昆明版)

《国讯》《新经济》《中央周刊》

《观察》《新评论》《传记文学》(台湾)

《建设研究》《新蜀报》《自由评论》

《经济动员》《新月》

《理论与现实》《新政治》

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叶再生编《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华文出版社,2002

Borg,Dorothy and Oksmoto,Shumpei,eds.,Pearl Harbor as history:Japanese-American relations 1931-1941.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3

Chou Shun-hsin,The Chinese inflation,1937-1949.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3,reprint 1969

Chang Kia-ngau,The inflationary spiral:the experience in China,1939-1950. 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58

Carsun Chang(Chang,Chia-shen),The third force in China,1886-1969. New York:Bookman Associates,1952

Dorn,Frank. The Sino-Japanese War,1937-41:from Marco Polo Bridge to Pearl Harbor. New York:Macmillan,1974

Eastman,Lloyd E.,Seeds of destruction: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937-1949.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John Israel. Lianda:A Chinese University in War and Revolutio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Sih,Paul K. T. ed.,Nationalist China during the Sino-Japanese War,1937-1945. Hicksville,NY:Exposition Press,1977

Ting,Lee-hsia Hsu.,Government control of the press in morden China,1900-1949. Cambridge,Mass.: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Harvard University,1974

Varg,Paul A.,The closing of the door:Sino-American relations,1936-1946. East Lansing: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73

Young,Arthur N.,China’s wartime finace and inflation,1937-1945.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