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图书

Tension and Limits: R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1933-34)

SSAPID:101-3252-6378-97
ISBN:978-7-5097-2744-7
DOI:
ISSN:

[内容简介] 革命改变着世界政治版图,改变着国家、社会、家庭、个体,革命尤其是共产革命的张力使这种改变具有为其他政治运动所远远不及的能量,这是革命曾经受到朝圣般欢呼的根由。不过,无论是历史具体情境下的革命事件,还是整体范围内的革命运动,终究还是要受到历史和现实环境的制约。革命是一定情境中人们改变自己命运的利器,但不是包治百病的仙丹,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革命甚至也非常态。革命常常以打破现存规则为代价,而规则又是人类社会构成、存续、进步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石,其间所显示的冲突,时时提醒人们在革命令人眩目的张力后面,应有也必有自己的限界。本书通过专题研究形式,在对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特定时段的挖掘中,切入中央苏区政治、军事、社会内核,加深对苏区历史的了解,俾利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相关信息

丛书名:近世中国
作 者: 黄道炫
编 辑:梁艳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后记

 附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经过要图·广昌战役

 引子 历史的弹性

 一 中央苏区的炼成

  1.中央苏区的成长

  2.新形势与新任务

  3.从毛泽东眼中走进苏区

   (1)土地占有状况

   (2)中农问题

   (3)公田问题

   (4)宗族制度

   (5)农民负担

   (6)生活状态

   (7)革命源流的解说

  4.国共较量中的地缘政治

 二 燃烧的革命

  1.中央苏区的党

  2.中央苏区的政权

   (1)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2)苏维埃政权的监督体系

  3.宣传功能下的教育和文化

  4.社会革命的宣传与实践

  5.妇女:地位上升最快群体

  6.群众:组织与改造

  7.红军:堡垒的坚强核心

 三 第五次“围剿”:南京政府全力以赴

  1.国民党军的作战准备和作战方针

  2.国民党军作战基础的增进

  3.国民党军的作战部署

  4.“七分政治”的具体实施

   (1)蒋介石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2)“七分政治”的效用

 四 第五次反“围剿”:中共绝境求生

  1.中共的反“围剿”准备和作战方针

  2.“短促突击”战术

  3.红军的正规化建设和防御原则

 五 消耗战中的资源陷阱

  1.结构性的限制——中央苏区的人力与物力

   (1)人力资源

   (2)物质资源

  2.经济力的挖掘

   (1)私人经济发展的限制

   (2)合作社事业的发展

  3.财政紧张下的民众负担

  4.查田运动:理念、策略与现实

 六 内外挤迫下的社会政治困境

  1.肃反问题

  2.工作作风问题的滋生

  3.群众逃跑

  4.扩红与开小差

  5.“赤白对立”

 七 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

  1.运动与攻坚

   (1)黎川失守

   (2)洵口、硝石之役

   (3)浒湾、团村之役

  2.福建事变爆发与国共的应对

   (1)福建事变中中共的应对

   (2)南京政府镇压福建事变

  3.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的争夺

   (1)蒋介石与陈诚关于进攻路线的讨论

   (2)平寮、凤翔峰战斗

   (3)广昌外围战斗

   (4)广昌保卫战

  4.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

   (1)中共中央计议突围

   (2)头陂、白水之役

   (3)红七军团北上与红六军团西征

   (4)高虎脑、驿前之役

  5.红军实施转移

   (1)红军长征前的准备

   (2)红军转移中蒋介石的对策

 结语 革命的张力

1927年国共分裂时,中共几乎是白手起家开始武装反抗,仅仅数年后几十万武装即矗然挺立,缔造出共产革命的传奇。不过,神话般的故事到1930年代中期暂时画下了一个逗号,再强的张力也有自己的极限,中共在多种境遇下实现的超常发展,到这时,似乎终于到了该停歇一下的时候了。从历史的大势看,1934年中共遭遇的挫折,以博古等为首的中共中央不甚成功的领导固然不能辞其咎,但这些被历史推上中心舞台的年轻人,其实本身也是历史的祭品。无论和共产革命中的前人或者后人相比,他们改变了的或者可以改变的东西实属有限,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历史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