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0

诠释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图书

Annotating And Rethinking:A Study on The Localiz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China

SSAPID:101-3192-3086-55
ISBN:978-7-5097-2339-5
DOI:
ISSN: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和中国文化传统之间双向建构的互动关系,关系的展开表现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又凝结生成为“实践观念”和“理论观念”的成果形态。本专著从哲学解释学角度,注重史论结合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蕴涵的实践和文化历史内涵。通过“关系”的诠释、“过程”的描述、“形态”的建构、历史经验的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做一种总体性的研究,以观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林默彪
编 辑:关晶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导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视界与方法

  1.在现代史的意义上,20世纪的中国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中国人民争取自身解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现代思想史意义上,20世纪的中国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应用和发展的波澜壮阔的思想史画卷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蕴涵着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历程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实践与文化历史内涵

  3.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具有解释学意境的文化历史现象,从方法论上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哲学解释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和特点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释义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的关系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

  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功能和特点

  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

 第二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 西学东渐与马克思学说的传入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思想文化论争

   1.“问题与主义”的论争

   2.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

   3.无政府主义的论争

  三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与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应用

  一 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初步应用

   1.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

    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阐释和应用

    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贡献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面阐发

    李达的《现代社会学》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系统阐述

   2.中国共产党人在参与思想论争中对唯物史观的阐发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初步探索: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萌芽

  二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研究和普及

    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翻译出版的高潮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运动

    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马列主义的哲学教科书”

   2.20世纪30年代的哲学论争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争

    唯物辩证法问题的论争

   3.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4.中国革命战争基本经验的哲学总结——毛泽东哲学思想从形成到系统化的中介环节

   5.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和系统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实践论》和《矛盾论》

  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实践中的运用和深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军事领域的运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党的思想原则中的集中体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

   5.唯物史观的国家和革命学说的创造性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6.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研究和出版状况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曲折道路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发展

   1.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普及

   2.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对唯心主义的批判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过渡时期实践中的运用

   4.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问题的探讨和争论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1.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探索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与群众性学哲学、用哲学的热潮

   3.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和争论

   4.“左”倾思想路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危害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毛泽东在哲学上的失误

   2.林彪、“四人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践踏与党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捍卫

 第五章 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 真理标准的讨论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1.哲学解放与思想解放——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实践理性权威的重新确立

   2.哲学解放与思想解放的落脚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发展

   1.邓小平理论中的哲学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蕴涵

   3.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念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拓展和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

   1.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

   2.若干重大哲学理论问题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和讨论

    关于人的本质、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关于主体性和主体性原则问题的讨论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态的诠释与建构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学分析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种基本形态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的建构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检讨与反思

  一 历史经验的检视

   1.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蕴涵的普遍真理和特殊真理的区别和联系,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

   2.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思想原则和精神实质,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前提

   3.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依据

   4.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于中国实际中注重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命力所在

   5.要防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的倾向

   6.要坚持用实践标准来衡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的得失成败

   7.要防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庸俗化和实用化的倾向

   8.要防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把政治意识形态问题与学术问题混为一谈

   9.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人的缺位问题

   10.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东方式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因素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二 问题与反思

 后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2、7、、19、23、36、39、40、42、46卷。

《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

《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

《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3。

《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

《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

《毛泽东年谱》上卷,人民出版社,1993。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

《刘少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

《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张君劢、丁文江等:《科学与人生观》,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陈独秀文章选编》,三联书店,1984。

《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李大钊文集》,人民出版社,1984。

《瞿秋白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

《李达文集》,人民出版社,1980。

王明:《中共五十年》,东方出版社,2004。

《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6。

《艾思奇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

艾思奇主编《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1978。

艾思奇:《大众哲学》(修订本),人民出版社,2006。

李达:《(实践论)解说》,三联书店,1951。

李达:《〈矛盾论〉解说》,三联书店,1978。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卅运动》,人民出版社,1983。

杨献珍:《我的哲学罪案》,人民出版社,1981。

李锐:《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丁守和等:《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肖前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1。

肖前等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083。

高清海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5、1987。

林代昭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汪澍白:《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

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冯契:《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陈崧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庄福龄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胡为雄:《毛泽东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北京出版社,1991。

黄楠森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6、7卷,北京出版社,1989。

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雍涛:《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人民出版社,2003。

雍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唐保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百年》,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何萍、李维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人民出版社,2002。

王守常等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李连科:《中国哲学百年论争》,商务印书馆,2004。

郭建宁:《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郭建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郭建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视野》,人民出版社,2009。

许全兴等著《中国现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许全兴:《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试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许全兴:《李大钊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姜义华:《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初期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高齐云:《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次生、再生形态》,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

陶德麟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人民出版社,2005。

安启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8。

杨河、胡海涛、张炳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与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欧阳哲生、郝斌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李其驹、王炯华、张耀先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1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任俊明、安起民主编《中国当代哲学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金春明:《建国后三十三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徐素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应用、形态、前景》,北京出版社,2002。

丁祖豪、郭庆堂、唐明贵、孟伟:《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陶德麟、何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郭湛、安启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人民出版社,2008。

尹继佐、高瑞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奚洁人、余源培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何继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罗本琦、汪青松、余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制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李景源主编《新中国哲学研究50年》(上、中、下),人民出版社,2005。

孙正聿等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

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重庆出版社,1989。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周子平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德〕李博:《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赵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1984。

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