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9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19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4)图书

Annual Report on Beijing's Tourism Development(2014)

SSAPID:101-3177-9671-57
ISBN:978-7-5097-6162-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将北京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思考与部署,从旅游发展“高”字当头、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旅游品质全面提升、旅游合作实现共赢、区县旅游加速发展五个层面,共十五个方面对2013年北京旅游所作的盘点,并分别从“北京创新与前沿研究”“市场调研与产业运行”“科学管理与经营分析”“区县发展与区域创新”四个角度与层面探究了北京旅游的已有发展和新的前瞻与构想。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旅游绿皮书
作 者:北京旅游学会
编 辑:高启;王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序言

 本书编撰人员名录

 《北京旅游绿皮书》编委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中国皮书网

 Abstract

 法律声明

 GⅠ 主报告

  G.1 旅游业是推动北京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功能性产业

   一 北京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重要机遇

     1.形势变化带来的机遇

     2.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1.在认识方面

     2.在体制方面

     3.在市场方面

     4.在服务方面

     5.在人才方面

   二 北京旅游业发展展望

    (一)突出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一条主线

     1.加强战略规划体系顶层设计

     2.构建世界一流旅游城市指标评价体系

    (二)确立首都功能性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定位

     1.着力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转型升级的龙头产业

     2.将旅游业重点培育成展示首都魅力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窗口行业

    (三)促进国内来京游、入境游和市民在京游三类市场转型升级

     1.巩固发展国内来京游市场

     2.积极扭转入境游局面

     3.大力提升在京游品质

    (四)推进综合配套、管理体制、现代市场和行业监管四项改革

     1.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2.推进旅游管理体制创新

     3.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立

     4.推进行业监管方式改革

    (五)健全综合协调推进、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形象推广、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行业运行优化五种机制

     1.健全综合协调推进机制

     2.健全产业发展促进机制

     3.健全城市形象推广机制

     4.健全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机制

     5.健全行业运行优化机制

    (六)抓好提升产业促进效益、挖掘旅游消费潜能、开拓入境旅游市场、改善旅游公共环境、加强旅游交流合作、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和机关自身建设六个重点

     1.着力提升产业促进效益

     2.着力挖掘旅游消费潜能

     3.着力开拓入境旅游市场

     4.着力改善旅游公共环境

     5.着力加强旅游交流合作

     6.着力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

  G.2 主报告附录 盘点2013年北京旅游:15个方面工作卓有成效

   一 旅游发展“高”字当头

    1.高起点启动了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2.高水平保障了各项重大会议和活动

    3.高效率推进了《旅游法》的宣传贯彻

   二 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4.突破难点加大产业促进力度

    5.围绕重点拓展会奖旅游资源

    6.突出亮点挖掘旅游消费潜能

    7.紧扣特点组织宣传推介活动

   三 旅游品质全面提升

    8.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加强

    9.行业依法管理有力推进

    10.公共服务体系逐步规范

    11.行业人员素质有效提升

    12.旅游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四 旅游合作实现多赢

    13.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工作成效显著

    14.国际交往和区域旅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五 区县旅游加速发展

    15.区县旅游各具特色加速发展

 GⅡ 专题报告 ·北京创新与前沿研究篇·

  G.3 适应新时期发展 推进北京旅游事业改革创新

   一 对旅游业事业属性的认识

    (一)重新关注旅游的事业特征是旅游属性认识螺旋式上升的体现

    (二)旅游作为公民的一种基本权利是国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内容

    (三)需要更多关注旅游业的事业属性

   二 推动北京旅游事业改革创新探索

    (一)保障市民旅游权利,提高市民幸福度

     1.按照《旅游法》的要求保障市民的旅游权利

     2.积极探索福利旅游制度

    (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将古都风貌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三)加强社会资源的旅游化利用,进一步提高北京的开放程度

    (四)打破自然资源的分割管理,将旅游业发展融入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之中

    (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1.形成覆盖广泛、体系健全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要完善旅游咨询体系、旅游集散体系

     2.改善旧城公共交通

     3.完善旅游综合执法机制

    (六)激发社会活力,完善旅游事业发展机制

  G.4 北京旅游业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示范产业研究

   一 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示范产业是新形势赋予北京旅游业的重要职能

    (一)北京旅游业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示范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要素

     1.宏观战略层面: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

     2.微观实施层面: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旅游业是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二)北京旅游业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示范产业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1.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迫切

     2.市民的人居环境改善需求对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3.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北京市新型城镇化进程

    (三)北京旅游业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示范产业是世界城市的关键产业支撑

     1.将旅游业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产业是世界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2.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旅游业发展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关键产业支撑

   二 北京旅游业已经积累了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示范产业的基础

    (一)北京旅游产业已经进入追求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发展阶段

     1.“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

     2.“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旅游业不断改进,已进入追求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发展阶段

    (二)北京旅游产业已经在局部地区特定领域积累了一系列经验,北京旅游业有责任成为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示范产业

   三 北京旅游业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示范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重要认识尚未完全到位

    (二)对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实践缺少整体部署

    (三)对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执行缺乏行业标准

   四 努力把北京旅游业建设成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示范产业的主要任务

    (一)落实责任,建立旅游产业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绩效考核制度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环境法规标准体系

    (三)完善经济政策,确保资金投入

    (四)努力拓宽公众参与程度,深化全社会参与环保的意识

    (五)推进区域的更广泛合作,拓宽国际环境领域交流的渠道

  G.5 关于深化北京市场主导、政府有为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一 创新和完善北京市旅游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必要性

    (一)创新和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大力发展北京旅游产业的迫切要求

    (二)创新和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迫切需要

    (三)创新和完善旅游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树立北京良好形象和扩大对外交往的必然要求

    (四)创新和完善旅游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建设美丽首都的重要举措

   二 强化市场主导地位,健全市场运作机制

    (一)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以市场为导向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营销网络体系

    (三)以市场为主导打造新型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四)构建市场机制导向下的区域联盟合作机制

    (五)发挥北京在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中的核心作用,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 发挥政府有为作用,完善部门合作机制

    (一)增强旅游委工作职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二)完善旅游委牵头、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

    (三)加快旅游行业协会改革,强化协会作用

    (四)积极引导体制创新,有效发挥首都区域旅游协同创新的中心功能

   四 凸显企业主体作用,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一)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鼓励旅游企业上市

    (二)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严格导游员准入制度

    (三)完善行业标准建设,提升企业标准化服务水平

    (四)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信息服务水平

   五 完善参与机制,吸纳社会资本投资旅游

    (一)完善旅游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

    (二)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监管体系

    (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业建设

   六 保障措施

    (一)全力推进综合试点改革

    (二)加快旅游功能区划建设

    (三)完善旅游产业优惠政策

    (四)加强旅游产业运行监测

    (五)健全行业法律法规体系

    (六)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七)建立旅游绩效考核机制

  G.6 北京旅游要素市场优化配置研究

   一 北京旅游要素市场的研究背景

    (一)实践背景

    (二)政策背景

   二 北京旅游要素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北京市传统旅游产业要素分析

     1.旅游餐饮

     2.旅游住宿

     3.旅游交通

     4.旅游景区、旅行社

     5.旅游购物

     6.旅游娱乐

    (二)北京市旅游资本要素分析

     1.旅游资金

     2.旅游信息技术

     3.旅游土地

     4.旅游人才

   三 北京旅游要素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

    (二)产业结构

    (三)公共服务体系

    (四)旅游投融资

    (五)旅游人才及教育

   四 北京旅游要素市场优化配置

    (一)市场化配置的总体思路

     1.强化产业融合,促进旅游业发展

     2.协调涉旅部门,突破地理区位限制

     3.转变经营思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4.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队伍水平

     5.构建国际旅游交通枢纽,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6.创新旅游用地政策和管理机制

    (二)市场化配置的创新措施

     1.制定北京旅游发展的负面清单

     2.建立和完善综合性要素平台

     3.解决要素配置过程中短缺与低效问题

     4.为北京旅游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G.7 开放型旅游经济新体制下的北京入境旅游研究

   引言

   一 北京入境旅游现状分析

    (一)北京旅游的总体表现分析

     1.国内旅游人数上升迅猛,入境旅游人数下降明显

     2.国内旅游收入持续增长入境旅游收入小幅下降

     3.入境旅游客源依然以亚洲近程市场和美国、欧洲市场为主体

    (二)旅游收入构成分析

   二 北京入境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直接影响北京入境旅游

    (二)各国各地不遗余力地加大旅游营销力度

    (三)日益恶化的大城市病严重影响了北京的旅游形象

    (四)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具有很强限定性

    (五)“一体化市场”的旅游营销模式有待改善

    (六)北京旅游海外社交媒体需要加强

    (七)文化大城市却遭遇文化弱实力

   三 推动北京入境旅游的对策研究

    (一)制定北京入境旅游的营销战略规划

    (二)有效细分市场,实施精准营销定位

     1.重点关注主体市场,尤其是近程市场

     2.尝试按照旅游意向程度进行精准营销

    (三)建立有效的海外推广系统

     1.推广内容选择

     2.线上推广渠道选择

     3.线下推广

     4.价值网络

    (四)打造旅游体验系统

     1.签证

     2.酒店、景点、旅行社等从业机构

     3.互动

     4.监测跟踪系统

    (五)申请恢复“旅游团人数不限”的口岸团队旅游签证政策

    (六)建议启动北京市旅游委的海外办事机构设置工作

    (七)注重国内外高端旅游市场的开拓和维系

  G.8 发挥WTCF平台作用提升北京旅游业国际影响力

   前言

   一 北京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近年来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情况

    (二)北京入境游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二 旅游业与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一)旅游业对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的经验借鉴

     1.具有数量众多的国际机构

     2.会议设备完善,适合举办国际会议

     3.国际交往人口规模庞大

     4.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

     5.国际交往设施发达

     6.接待服务系统完备

    (二)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制约因素

     1.国际交往活动数量相对较少

     2.国际会议范围面需要拓宽

     3.国际活动影响力有待提高

     4.北京国际交往工作管理上突出的问题

   三 WTCF的发展历程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密切相关

    (一)WTCF的成长壮大增强了北京与国际旅游城市间的合作与共赢

    (二)WTCF核心理念的推广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三)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为WTCF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1.出入境手续的相关政策简化

     2.一批国际性旅游会议成功举办

     3.大力促进高端入境旅游、活动的发展

     4.旅游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 国际组织总部与东道主城市分析

    (一)国际组织总部落户对东道主城市的影响评析

     1.国际组织收入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际组织为所在城市的第三产业获得发展机遇

     3国际组织落户显著提升东道主城市及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4.有利于提升东道国家和城市的国际化程度

    (二)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落户对北京的借鉴

     1.做好国际组织落户北京的宣传工作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

     3.创造适合国际组织发展的城市环境

     4.做好吸引国际组织落户的配套工作

     5.深度开发国际活动市场

   五 充分利用WTCF的平台优势,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

    (一)依托WTCF公共外交平台,增强国际交往服务能力

     1.服务国家外交全局

     2.吸引国际组织聚集

     3.承办重大国际会议

    (二)依托WTCF交流活动平台,提升国际交流水平

     1.承办和培育重大国际旅游文化活动

     2.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展览活动

     3.重新定位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巡展活动

    (三)依托WTCF的城市合作平台,扩展国际城市间的国际互动内涵

     1.依托WTCF城市会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2.完善高层互访和对话机制

     3.加强人员交流与民间交往

    (四)依托WTCF的国际展示平台,营造国际化的服务环境

    (五)依托WTCF学术资源平台,提升北京旅游的国际话语权

     1.着力打造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信息资讯平台,提升联合会对会员单位间价值

     2.加强科研力量,成立世界旅游城市研究机构

    (六)依托WTCF培训平台,打造世界旅游业的中国标准

     1.开设国际化的培训课程

     2.制订服务标准

     3.加强培训与认证工作

   结语

  G.9 北京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研究

   一 实施现状

    (一)旅客类型及人口统计特点

    (二)政策宣传

    (三)机场服务

     1.通关服务

     2.休闲项目

    (四)旅游需求与选择意愿

   二 实施背景和困境

    (一)实施背景

     1.北京市相继提出发展高端旅游和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

     2.首都机场提出要在2015年建成大型国际枢纽机场

    (二)实施的困境

   三 国内外实践对比

    (一)国外实践

     1.阿联酋

     2.新加坡

     3.日本

     4.韩国

    (二)国内实践

   四 建议

    (一)促进政策效益

     1.权衡市场需求

     2.调整政策倾向

     3.配套政策服务

    (二)提高中转比例

     1.市场调研和战略调整

     2.航程设计和价格优势

    (三)提升国际吸引力

     1.完善商务会展功能

     2.加强枢纽功能

  G.10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

   一 “9+10”区域旅游合作初步实现多方共赢

   二 “9+10”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有待新突破

    (一)合作偏重于务虚,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的措施

    (二)合作偏重于政府,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三)合作偏重于局部,市场化程度低

    (四)合作偏重于自我循环,社会认知度不高

    (五)合作偏重于产业要素,大旅游理论研究不足

   三 形成和完善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

    (一)积极实施政府引导,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发展

    (二)推动市场化运营,实现区域无障碍旅游

    (三)增强企业主体地位,实现区域旅游倍增效应

    (四)推动社会参与,提高区域旅游合作影响力

  G.11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一 合作背景与历程

   二 合作中的问题

   三 协同发展机制

    (一)形成多方参与的重大问题联合研究机制

    (二)完善合作区域内旅游安全与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三)形成合作区域内旅游公共信息共享机制

    (四)开展合作区域内旅游产品联合开发机制

    (五)形成区域旅游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

    (六)建立合作区域城市联合推广机制

   四 结语

  G.12 合作共赢视角下的首都旅游经济圈的构建研究

   一 首都旅游经济圈的界定与划分依据

    (一)首都旅游经济圈的基本界定

    (二)圈域划分依据

     1.划定“自驾游500公里旅游经济圈”

     2.500公里自驾游车程邻近的省份拥有优质旅游资源的城市

     3.圈域旅游GDP占全国旅游GDP总量的1/3以上

   二 首都旅游经济圈的形成机理

    (一)都市经济圈效应放大

    (二)旅游客源市场化程度高

    (三)旅游经济开放性

    (四)旅游活动的“内聚外拓”规律

   三 首都旅游经济圈的合作对接思路

    (一) 一象限:旅游业发展转型需求较大

    (二)二、三象限: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高

    (三)四象限:旅游产业占GDP份额较低

   四 全方位推动首都旅游经济圈的构建

    (一)构建发展战略

     1.形成一个共识

     2.凸显两个视角

     3.统筹三大发展战略

     4.共享四大利益

    (二)构建协作模式

     1.形成一种协作模式:首都旅游经济圈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2.建立两个合作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区域旅游投融资平台

     3.促进三大要素流动:技术要素、人才要素和资本要素

     4.推动四个联盟运营:入境旅游合作联盟、旅游媒体合作联盟、旅游研究机构合作联盟、旅游投资促进合作联盟

     5.形成五条合作路径

     6.完善六大发展方式

     7.规划七大行动

     8.建立八大运行机制

    (三)构建目标体系

  G.13 高速铁路网与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方向的调整研究*

   一 引言

   二 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法国经验

   三 京津冀区域高速铁路网运营与规划

   四 高速铁路影响下京津冀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方向调整

    (一)面向长途旅游市场的中心—外围二元结构模式形成

    (二)短途旅游要素向天津、石家庄、唐山集聚

    (三)旅游交通端点城市成为旅游景区(点)

    (四)北京强化旅游集散与服务功能

    (五)京郊旅游景区将面临河北旅游景区的竞争

   五 总结

  G.14 “北京礼物”旅游商品的品牌提升与发展

   一 2013年“北京礼物”品牌运营管理情况

    (一)品牌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

    (二)品牌规范管理进一步强化

    (三)品牌扶持措施进一步优化

    (四)产品研发初步形成品牌特色

    (五)销售渠道拓展取得一定成效

    (六)市场宣传推广收效良好

    (七)有效助推旅游购物消费增长

    (八)品牌发展仍然面临制约

   二 “北京礼物”品牌提升与发展总体设计

    (一)“北京礼物”品牌升级的总体思路

    (二)“北京礼物”品牌升级的重点

     1.打造景区专属旅游纪念品

     2.打造老字号创意设计升级产品

     3.打造传统工艺创意旅游商品

     4.打造旅游书画制品及其衍生品

     5.打造科技创意旅游商品

     6.打造文博类衍生旅游纪念品

     7.打造名优都市工业旅游商品

     8.打造地方特产包装升级产品

   三 “北京礼物”品牌提升与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健全优化品牌运营模式

     1.突出市场化导向,进一步优化完善品牌运营管理机制

     2.探索建立旅游商品促进中心,健全完善品牌管理机构

    (二)努力打造品牌拳头产品

     1.整合发挥首都资源优势,打造高品质北京特色旅游商品

     2.有效依托旅游商品大赛,提升“北京礼物”吸纳转化优质资源效率

     3.持续办好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引导社会资源聚焦北京旅游商品行业

    (三)拓展完善品牌销售渠道

     1.继续丰富完善销售渠道,做大做强“北京礼物”营销平台

     2.适应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趋势,建设品牌网络营销渠道

     3.支持企业建设大型旅游购物综合体,进一步改善旅游购物消费环境

    (四)加大品牌市场推广力度

     1.加大市场宣传推广力度,增强“北京礼物”品牌吸引力

     2.有效借助国际会议活动,精心打造北京城市形象名片

     3.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品牌市场营销效益

    (五)扶持保护品牌提升发展

     1.完善扶持政策,加快旅游商品行业转型升级

     2.做好品牌商标注册工作,完善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3.制订完善品牌标准,为规范提升品牌形象提供保证

 GⅡ 专题报告 ·市场调研与产业运行篇·

  G.15 2013年国内居民来京旅游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 客源特征

    (一)中年游客为主,城镇游客占比超七成

    (二)高收入游客比例提高

    (三)职业比例稳定

    (四)周边省份客源集中

    (五)来京游客的观光旅游和探亲访友为主

   二 旅游花费特征

    (一)人均花费

     1.人均花费变化趋缓

     2.多次来京花费更高

     3.中青年是消费的主力人群

     4.花费随收入提高而增加,花费收入比降低

     5.文体科技和商务会展游客花费较高

     6.远方游客花费更高,地区消费指数保持平稳

    (二)人均花费结构

     1.购物费占比最高,吃住行支出相当

     2.老年人购物比例低,服装鞋帽和北京特产最受欢迎

     3.收入结构对购物结构影响不大

     4.不同目的游客花费结构差异小,购物费结构复杂

     5.不同客源地游客餐饮景点花费相似

   三 旅游行为特征

    (一)散客停留时间长于团客

    (二)住宿倾向更经济,投亲靠友比例高(口岸样本)

    (三)长途交通费与停留时间负相关

    (四)兴趣偏好名胜古迹,实际到访偏向购物

    (五)散客以出游为主,团客比例低

    (六)团客购物偏向特产,散客更多服装鞋帽

    (七)重游率略有提升

   四 满意度评价

   五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1.建设名胜古迹路线图,提升景区吸引力

    2.满足多样购物需求,开发多层消费市场

    3.丰富文化内涵,打造特产名片

    4.继续提升行业规范,推动满意度提高

    5.发展商务旅游,打造多元市场

  G.16 2013年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情况分析

   一 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运行特征

    (一)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

     1.人数、收入及其变动情况

     2.不同类型入境客源市场情况

     3.不同地区入境客源市场情况

    (二)主要客源国(或地区)的市场特征

     1.美、韩、日三大主要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2.欧洲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3.东南亚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4.港澳台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5.大洋洲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三)全国范围内的北京市入境旅游比较研究

     1.北京市入境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位置

     2.北京市与上海市入境旅游比较研究

     3.北京市入境旅游的流向与扩散路径分析

    (四)全球视野下的北京市入境旅游研究

   二 北京市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季节因素影响走势

    (二)国内相关因素对北京入境游市场发展的影响

    (三)国际相关因素对北京入境游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

   三 北京市入境旅游发展政策建议

    (一)正视北京的空气污染,重聚北京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二)重视周边目的地的激烈竞争

    (三)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四)通过积极促进解决制约北京入境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五)促进互为目的地与客源地国家(或地区)间的互惠合作

    (六)北京入境游市场驱动力将从“封闭红利”走向“开放红利”

  G.17 北京入境旅游市场韩国入境游分析报告

   一 北京入境旅游市场韩国入境旅游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一)北京市场入境旅游人数整体下滑

    (二)北京市场韩国入境旅游人数呈逐年下滑趋势

    (三)现状小结

   二 北京入境旅游市场韩国入境旅游人数下滑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韩国出境游整体现状分析

    (二)韩国出境游客年龄及旅游行为变化分析

    (三)国内主打韩国旅游市场的省域发展动向分析

    (四)北京在韩国入境游市场中的主客观要素分析

     1.客观影响因素

     2.主观因素

    (五)原因分析小结

   三 针对北京入境旅游市场韩国入境游的可行性建议

    (一)塑造北京市韩国入境旅游市场的旅游品牌形象

    (二)重新包装现有旅游产品,并定制开发新旅游产品

     1.结合北京独特的资源优势,对已有旅游产品进行全新改造及包装

     2.深度挖掘极具北京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并积极向韩国游客推介

     3.根据细分的目标人群,为其量身定制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

    (三)提出针对韩国旅游市场的总体营销规划

    (四)打造大型节庆活动及推介活动,持续吸引游客关注

     1.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加强北京旅游节庆的市场化运作

     2.充分调动在京韩国留学生的参与热情

     3.与韩国官方机构联合举办活动,积极走出去,推介北京旅游资源

    (五)深入了解韩国媒体特点,加大韩国媒体对北京旅游的报道宣传

     1.全面分析韩国媒体特点,深度挖掘合适的媒体资源进行精准投放

     2.与韩国主流电视台开发电视节目,深度介绍北京旅游资源和产品

     3.组建韩国媒体采风团,增强韩国媒体对北京旅游形象的正面报道

     4.注重利用社交网络媒体获取关注并实现促销

    (六)启动营销效果评估并建立舆情监测机制

   四 总结

  G.18 2013年北京乡村旅游的特征分析与发展建议

   一 引言

   二 2013年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发展规模

     1.总量规模

     2.经济规模

     3.特征分析

    (二)结构分析

     1.收入结构分析

     2.市场结构分析

     3.空间结构分析

   三 2013年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特征总结

    (一)总量规模与经济规模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呈现整体活力

    (二)游客停留时间缩短,资源潜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采摘、餐饮为主要吸引物,乡村旅游产业链亟待全面延伸

    (四)国内游客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市场,细分市场偏好不同

    (五)城市功能拓展区与城市发展新区的规模小于生态涵养区

    (六)全市乡村旅游空间发展不平衡

   四 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丰富产品,增加体验,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提高重游率

    (二)研发推广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旅游商品

    (三)加强政府引导,延伸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

    (四)深挖外国人和中国港澳台游客市场的潜力,扩大市场规模

  G.19 2013年北京旅游住宿业发展状况与建议

   一 2013年北京市旅游住宿业发展状况

    (一)北京市星级饭店运营状况

     1.星级饭店规模

     2.星级饭店经营情况

    (二)北京市非星级饭店运营状况

     1.连锁经济型饭店

     2.特色住宿业

   二 北京旅游住宿业发展建议

    (一)调控旅游住宿设施总量、类别及区域分布

    (二)鼓励发展多种住宿业态,推动住宿品牌建设

    (三)促进旅游住宿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主题化发展

  G.20 北京旅游在线关注度实证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相关研究的文献评述

   三 北京旅游在线关注度分析

    1.“北京旅游”在线关注度概况

    2.各地北京旅游在线关注度排序

   四 北京与上海旅游在线关注度比较

   五 结论与展望

  G.21 北京市东城区旅游消费需求研究

   一 东城区的客源特征

    (一)人口特征

    (二)职业结构

    (三)客源地结构

   二 旅游消费研究

    (一)景区游览消费

     1.国内游客景区游览消费相对较少,消费需求有待挖掘

     2.景区游览消费随游览顺序“前低后高”,缺乏信任的消费环境是主因

    (二)购物消费

     1.外国游客购物能力最强,团客受导游和旅行社影响较多

     2.游客偏向“边游边购”,国内散客更愿“后期消费”,馈赠亲友和留作纪念成为购物主要目的

     3.游客购物多在商场和旅游景点,王府井购物消费有待提升

     4.游客偏好“商品有特色”的购物场所,前门购物缺乏特色影响游客消费

     5.游客喜欢特色食品和旅游纪念品,价格、有纪念意义成为游客购物主要考虑因素

    (三)住宿消费

     1.游客多住宿于城区东北部,团客居住丰台较多

     2.东城酒店距景点近、交通便利吸引游客,但数量少、价格高影响游客住宿消费

    (四)餐饮消费

     1.景点、酒店附近成主要餐饮场所,景点周围饭店餐饮花费最多

     2.东城餐饮占据区位优势,但特色不突出,性价比低

    (五)文化娱乐消费

     1.超七成游客未参与任何娱乐活动,白天游玩太累是主因

     2.游客最喜欢相声、脱口秀,国外游客更偏好歌舞剧

   三 结论与建议

    (一)定位目标群体,优化旅游服务体验

    (二)完善旅游路线,提升旅游首站消费

    (三)提高购物消费吸引力,增加购物消费比重

    (四)优化餐饮场所环境,打造东城特色餐饮品牌

    (五)提升住宿场所吸引力,增加游客停留时间

    (六)增加体验性的娱乐活动,丰富东城旅游产品

  G.22 北京旅游价格指数编制研究报告

   一 旅游价格指数理论及编制实践

   二 TPI编制思路

   三 北京旅游价格指数编制体系构建

    (一)商品和服务项目遴选

    (二)价格数据提取及编制方法

    (三)权重确定

    (四)计算公式

   四 北京国内旅游价格指数的检验及应用

    (一)与实际情况的吻合度检验

    (二)对旅游价格制定的指导意义

    (三)对旅游各要素价格拉动作用的分析

    (四)TPI变化与游客人数之间的关系

   五 结论

  G.23 北京旅游市场景气指数研究与分析

   一 北京旅游市场景气指数制作流程

    (一)指标遴选

    (二)指数制作及预警

   二 北京入境旅游市场景气指数

    (一)指标选择

    (二)指数计算

   三 北京国内旅游市场景气指数

    (一)指标选择

    (二)指数计算

   四 结论

 GⅡ 专题报告 ·科学管理与经营分析篇·

  G.24 “智慧颐和园”在世界遗产保护和公园发展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 信息化建设背景分析

   二 颐和园保护管理总体分析及信息化需求分析

    (一)颐和园保护管理优势分析

    (二)管理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劣势分析

    (三)管理建设发展中对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1.数据与信息资源需要共享

     2.业务信息系统需要集成发展

     3.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信息化手段

     4.扩大社会服务是文化遗产的新要求

     5.游客管理与服务面临新的挑战

   三 “智慧颐和园”建设的实践研究

    (一)编制《颐和园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

     1.“智慧颐和园”总体框架的构成

     2.“智慧颐和园”总体框架的层次

    (二)建设完成“智慧颐和园”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项目(一期)

     1.基于规划,完成“智慧颐和园”实施总体框架设计

     2.建设“智慧颐和园”数据基础设施

     3.建设“智慧颐和园”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4.研发颐和园综合管理信息平台(OA办公门户网)

     5.研发“智慧颐和园”古建保护与修缮管理信息系统

     6.研发“智慧颐和园”园林景观管理系统

     7.研发“智慧颐和园”文物管理信息系统

    (三)推进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四)着力提升颐和园公众服务能力

   四 “智慧颐和园”总体规划建设的应用成效

   五 对于“智慧景区”“智慧园区”等建设的思考

  G.25 中国大饭店白金五星饭店创建经验及启示

   一 研究目的与论题提出

    (一)行业规模与趋势

    (二)五星饭店规模

    (三)白金五星饭店质量引领意义深远

   二 中国大饭店白金五星创建案例分析

    (一)中国大饭店

    (二)从五星级饭店走向白金五星级饭店

    (三)打造中国白金五星饭店

   三 体系制度支撑为白金五星创建夯实基础

    (一)创建白金五星要有精细化服务与体系制度做保障

    (二)精细化服务与质量监测管理体系

     1.客人满意度信息收集

     2.服务缺陷的汇报、记录和解决

     3.神秘访客

     4.循环改进体系

     5.年度审计

    (三)系统化管理体系

    (四)中国大饭店员工意见调查分析

    (五)培训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

    (六)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

   四 中国大饭店的挑战和对策

    (一)遵循白金五星标准,保持设备设施的水准

    (二)应对市场压力,做好品质更新与提升计划

    (三)开源节流,向节能和降低人工成本要效益

   五 启示

    (一)做好五星饭店的基本功

    (二)形成自己独有的形象功能特色

    (三)系统化与精细化管理

    (四)严格遵从白金五星的验证尺度

   六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G.26 北京旅游节庆活动发展研究

   一 北京旅游节庆活动发展现状

    (一)旅游节庆活动重视创新,突出旅游新理念

    (二)持续培育品牌旅游节庆活动

    (三)规模与影响力逐步扩大,国际交流增强

    (四)互联网成为旅游节庆主要营销手段

    (五)旅游节庆活动时空分布相对集中

    (六)旅游节庆活动、民众节庆消费仍有提升空间

   二 北京旅游节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利好政策助推北京旅游节庆发展

    (二)旅游新特征带给旅游节庆全新发展空间

    (三)多行业巨头加速布局旅游业,助推旅游节庆市场化发展

    (四)旅游信息化迅猛发展,移动渠道引领旅游节庆变革浪潮

    (五)高铁和廉价航空的发展,昭示旅游节庆迎来“高速时代”

    (六)雾霾围城,北京市民青睐郊区游、出境游

   三 北京旅游节庆活动发展对策

    (一)根据《通知》要求,整合节庆资源,合理规划实施

    (二)凸显地方文化特色,提升节庆品位

    (三)“还节于民”,引导群众自主参与

    (四)“以节养节,自负盈亏”,推进市场规范运作

    (五)寻求多元化传播方式,实现有效营销

    (六)树立品牌观念,打造精品节庆

    (七)强化旅游节庆产业,打造旅游经济新亮点

    (八)与时俱进,推进智能化旅游节庆建设

    (九)与世界接轨,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制度

  G.27 北京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一 国内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发展概况

    (一)国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发展概况

    (二)我国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发展概况

   二 北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发展现状

    (一)第一阶段(2001~2008年):起步阶段

    (二)第二阶段(2009~2012年):快速发展阶段

    (三)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稳步推进、优化提升阶段

   三 北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现存问题

    (一)游客认知度偏低

    (二)信息服务亟须完善

     1.宣传资料管理有待逐步规范

     2.智慧旅游方式尚待深度开发

    (三)咨询中心服务内容有待补充

    (四)咨询中心服务队伍需加强建设

    (五)咨询中心空间布局尚待改善

   四 北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现存问题成因分析

    (一)运行模式不完善

    (二)运行保障不健全

    (三)宣传沟通力度不足

    (四)咨询人才培养机制欠缺

     1.我国咨询行业发展整体滞后

     2.旅游咨询员管理体系不健全

   五 北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发展对策

    (一)明确旅游咨询服务工作定位

    (二)推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职责

    (三)增加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功能

    (四)改善运行模式,鼓励非营利组织参与

    (五)规范合作过程,健全运行机制

     1.合作范围的确定

     2.合作主体的选择

     3.合作方式的选择

    (六)健全运行保障,促进可持续发展

     1.规章制度保障

     2.激励机制保障

     3.监督机制保障

     4.资金保障

    (七)加强信息管理,倡导智能服务

     1.完善行业智能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2.创新信息服务手段,提供全方位咨询

    (八)加强咨询员队伍建设与管理

     1.完善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

     2.加快资格认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健全培训机制,提升咨询员素质

     4.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九)加大宣传力度,推行品牌化建设

     1.明确品牌特征,加快品牌传播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知度与知名度

     3.加强长期管理,提升品牌价值

    (十)优化空间布局,重视人性化设计

   六 结语

  G.28 大城市旅游地产发展研究

   一 旅游地产概念辨析

    (一)旅游和地产的两个角度

    (二)旅游地产的范围

     1.宏观层面

     2.中观层面

     3.微观层面

    (三)从旅游地产到休闲地产

   二 旅游/休闲地产发展理念

    (一)选址

    (二)布局

    (三)规模

    (四)强度

    (五)公共服务

   三 旅游/休闲地产项目类型细分

    (一)从现有产品反推

    (二)从供求出发

   四 旅游引导的新型功能区——旅游/休闲地产的过去与未来

    (一)旅游/休闲地产和传统优势旅游资源的结合

    (二)旅游/休闲地产和社会经济文化各类资源的深化结合

    (三)旅游/休闲地产和土地市场、房地产市场的结合

    (四)休闲社区、主题城镇

    (五)城乡新型功能区

   六 大城市城、郊旅游/休闲地产发展展望

    (一)城市旅游/休闲地产

     1.本地客源

     2.外来客源

    (二)郊区旅游/休闲地产

     1.本地客源

     2.外来客源

  G.29 北京旅游业财税贡献研究及对策分析

   一 课题研究背景

    (一)课题研究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情况

    (三)课题研究相关理论

     1.旅游附属账户理论

     2.财政税收理论

     3.投入产出理论

   二 北京旅游业财政税收实证计量

    (一)研究路线图

    (二)旅游财政税收概念及层次

    (三)北京市税收与财政的对应关系

     1.北京市国税划拨财政的基本情况

     2.北京市地税划拨财政的基本情况

    (四)计算各行业的直接系数和间接系数

   三 研究结论

    (一)旅游业直接税收贡献占全市6.7%

    (二)旅游业直接财政贡献占全市7.2%

   四 对发展旅游业的财政税收对策建议

    (一)旅游业财税贡献显著,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二)行业税负较重,建议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三)充分挖掘旅游业税收潜力

    (四)平稳落实“营改增”政策

   五 结束语

  G.30 北京旅游上市企业多元化运营状况分析

   一 北京旅游上市企业多元化经营概述

    (一)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旅游企业发展的选择

    (二)北京旅游业上市企业上市概况及所属子行业分析

    (三)北京旅游上市企业多元化经营概况

   二 北京旅游上市企业多元化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一)中青旅:多元化经营进入景区板块

    (二)首旅酒店:入股南山景区经营及酒店管理子领域

    (三)中国国旅:免税子领域不断拓展

    (四)北京旅游:进军传媒领域

    (五)全聚德:餐饮主业经营深耕细作

    (六)湘鄂情:大幅投资环保领域

    (七)北京6家旅游业上市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小结

   三 促进北京旅游业上市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建议

    (一)深入考察,合理布局,选择具有相对优势、资源或互补的领域进入

    (二)选择合理的多元化经营方式和资金来源

    (三)注意资源和人员分配,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

    (四)注意多元化人才的培养

    (五)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做大做强北京旅游上市企业

 GⅡ 专题报告 ·区县发展与区域创新篇·

  G.31 都市休闲新城发展战略研究

   一 背景研究

    (一)全球一体化趋势下都市新城发展催生空港新城建设浪潮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北京大兴新航城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北京建设世界都市休闲城市赋予航城更大的机遇和责任

    (四)都市休闲时代大兴借助新航城建设产业整合发展迅速

     1.城市化进程及产业格局改变引导都市休闲业发展

     2.北京进入都市休闲时代

     3.新航城建设影响大兴产业结构升级

   二 以空港新城为驱动的都市休闲新城发展模式探究

    (一)模式探究

     1.美国奥兰多机场——空港与都市旅游的完美结合

     2.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空港驱动型新航程发展之城

     3.仁川空港城——政府主导临空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4.广州白云机场+番禺——旅游消费综合体+空港新城

     5.西咸空港新城——第四代机场城市引领时代发展

     6.案例小结

    (二)第四代空港新城是大兴空港城发展模式创新选择

    (三)大兴空港城发展模式

     1.总体模式——空港城市

     2.发展基础——以空港建设和空港服务为核心

     3.主干功能——交易会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科技研发

     4.体系构建——四大平台、六大产业、若干产品

   三 北京大兴空港新城发展举措

    (一)北京大兴空港新城战略定位

     1.中国门户

     2.世界枢纽

     3.区域引擎

     4.生态新城

    (二)五大工程构建大兴空港新城产品体系

     1.构建休闲服务系统工程

     2.主题小镇驱动城镇化建设工程

     3.高端引领商务休闲业态升级工程

     4.文化创意产业注入创新业态发展工程

     5.临空产业经济持续发展工程

  G.32 城市副中心背景下通州旅游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一 城市副中心定位给通州旅游带来全新机遇

   二 世界城市副中心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世界城市副中心的发展经验

     1.副中心距离城市中心较近

     2.有良好的公共换乘系统勾连

     3.强调副中心就业与居住功能的平衡

     4.规划建设中非常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二)世界城市副中心旅游发展经验

     1.景观建筑奇特,构成标志性旅游吸引物

     2.文化创意丰富,丰富旅游产品内涵

     3.城市环境优良,旅游交通创新

   三 城市副中心定位下通州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明确“城市旅游”为主要方向

    (二)构建“北京、国内及国际”三足鼎立市场

    (三)打造通州新城“全域旅游产品”

    (四)形成以“旅游综合体”为主要载体的空间格局

    (五)全面向“质量型增长”经济模式转型

    (六)全面向“大产业促进”管理模式转型

   四 城市副中心定位下通州旅游发展的战略行动

    (一)产品开发

     1.通州新城观光旅游产品

     2.“运河水岸·水上休闲”旅游产品

     3.大型主题公园旅游产品

     4.新城商务会展旅游产品

     5.都市生态休闲旅游产品

     6.创意艺术体验旅游产品

     7.高端康疗度假旅游产品

     8.城市要素资源旅游产品

    (二)产业配套

     1.构建多元化的城市旅游交通系统

     2.建设城市副中心旅游咨询中心

     3.建立国际化旅游标识系统

     4.探索智慧城市旅游系统

     5.构建通州新城旅游环境系统

    (三)支持保障

     1.政策突破:以体制创新应对新机遇与新挑战

     2.强化职能:进一步加强城市旅游管理职能

     3.规划先行:编制通州新城旅游专项规划

     4.重塑形象:以“新通州”贯穿旅游目的地营销

  G.33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推动“新三起来”的探索与实践

   一 密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密云旅游资源

    (二)密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

     2.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二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推动“新三起来”的密云实践

    (一)与重大旅游项目相结合,推动“新三起来”

     1.“古北水镇”模式

    (二)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实践“新三起来”

     1.干峪沟“山里寒舍”模式

   三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推动“新三起来”的思考

    (一)因地制宜,从农村地区实际出发

    (二)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政府需要积极做好基础配套工作

  G.34 北京大西山开发对北京都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 北京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都市旅游

   二 北京都市旅游的核心特色:皇家文化

    (一)北京的都市旅游需要寻找自身的特色

    (二)北京的皇家文化

    (三)传统的皇家文化是北京都市旅游特色的核心构成

     1.北京的都市旅游需要嫁接皇家文化

     2.皇家文化需要嵌入都市旅游之中

   三 西山的旅游资源:以皇家文化为主要特色

    (一)皇家园林

    (二)皇家陵寝

    (三)皇家寺院

   四 都市旅游视角下大西山旅游开发的意义

    (一)提升了北京都市旅游的文化品位

    (二)彰显了北京都市旅游的特色文化

    (三)完善了北京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

    (四)推动了北京都市旅游的建设

   五 结语

  G.35 利用京西古道打造门头沟国家步道的思考

   一 京西古道形成与分布

    (一)京西古道的形成

    (二)京西古道的分布

    (三)京西古道的确认

   二 建设门头沟国家步道的意义

    (一)门头沟国家步道概念

    (二)建设门头沟国家步道系统的必要性

     1.带动门头沟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优化

     2.抢抓市场先机,构建先发优势,扩大门头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保护京西文化线路古道遗产,防水土流失,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三 以京西古道为主线,构筑门头沟国家步道系统

    (一)门头沟国家步道现状情况

    (二)门头沟国家步道发展思路

    (三)门头沟国家步道遴选

    (四)门头沟国家步道建设思路

     1.保护、修复和完善步道基础设施

     2.串联景区景点,与周边社区互动双赢

     3.建立完善的国家步道转运体系

     4.完善顶层设计,健全运营保障机制

  G.36 对房山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一 房山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现有资源情况

    (二)旅游发展状况

   二 房山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重要机遇

     1.旅游业发展环境趋好

     2.改革带来的机遇

     3.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1.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薄弱

     2.旅游投资开发不足

     3.管理体制机制不协调

     4.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三 几点思考

    (一)以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全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化水平

     1.积极开展大景区综合规范服务试点建设

     2.加快旅游集散体系建设

     3.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二)以功能区重大项目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1.以历史文化体验为内容,加快文化观光游向文化体验游转变

     2.将地质科普与现代休闲相结合,加快山水观光游向地质科普体验游转变

     3.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加快红色旅游向综合体验转变

    (三)突出主题,拓展渠道,强化旅游整体宣传营销

    (四)优化服务,美化环境,树立房山旅游良好形象

  G.37 昌平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对策研究

   前言

   一 昌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二 昌平乡村旅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二)挑战

   三 推动昌平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完善旅游业发展政策体系

    (二)加大宣传力度

    (三)加大旅游岗位职务培训力度

    (四)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环境

    (五)昌平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重点工作

     1.打造六大乡村旅游集聚区

     2.乡村旅游升级发展重点开发建设项目

     3.开展特色乡村旅游活动

     4.提升“一村一品”工程质量

     5.实施乡村酒店标准化环境美化工程

  G.38 基于延庆旅游综合改革发展乡村旅游的探索与研究

   一 延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延庆乡村旅游情况

    (二)延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乡村旅游整体经济效益不高

     2.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足

     3.乡村旅游产业布局缺乏空间集聚

     4.生态环境保护还不完善

   二 延庆旅游综合改革带来的机遇

   三 延庆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结合旅游综合改革,促进乡村旅游品牌化发展

     1.打造“绿色延庆”都市生态旅游品牌

     2.打造“文化延庆”传统节庆旅游品牌

     3.打造“健康延庆”养生旅游品牌

     4.打造“知名延庆”线上旅游品牌

    (二)结合“新型城镇化工程”,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

    (三)结合旅游资产证券化,促进乡村旅游集团化发展

    (四)结合旅游标准化建设,促进乡村旅游精益化发展

    (五)结合国家政策支持,促进乡村旅游惠民化发展

  G.39 后记

 摘要

 皮书数据库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4)》是北京旅游学会组织北京旅游学界、业界编著的“北京旅游绿皮书”年度报告的第三本。2014年的这本书仍将本着它一开始就已明确的目标定位进行它的编撰工作,即:立足北京,加强北京旅游发展的研究,以期能够对北京旅游和全国旅游的发展有较多的参考价值。2014年的“北京旅游绿皮书No.3”,由2篇主报告和36篇专题报告组成。主报告G.1的《旅游业是推动北京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功能性产业》,是贯彻中央精神对发挥北京旅游业在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中的功能的再思考,文章不仅实事求是地分析了首都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且科学具体地规划了下一阶段的措施与战略。主报告G.2,是主报告G.1的补充,它对2013年首都旅游业卓有成效的工作做了一个简明的总结,以期让读者通过文中所说的15个方面工作了解2013年北京旅游发展的一个大略。其余的36篇专题报告,则是北京旅游业实践工作者和北京科研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与不同侧面对2013年北京旅游发展的总结与分析,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不仅充分发挥了自己专业之所长,更可喜的是北京旅游学会设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旅游企业等处的多个研究中心与研究基地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得到了北京市统计局等相关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书中的36篇专题报告分为互为补充的四个板块,分别是“北京创新与前沿研究篇”“市场调研与产业运行篇”“科学管理与经营分析篇”“区县发展与区域创新篇”。

北京市旅游委官方网站,http://www.bjta.gov.cn/xxgk/tjxx/index.htm。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3年北京旅游业概况》,2014年2月12日;http://www.bjta.gov.cn/xxgk/tjxx/366867.htm。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即将对部分国家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新闻发布会》,首都之窗·直播访谈·市政府新闻发布会,2012年12月6日。

〔德〕雷克:《最遥远的路》,新浪微博,http://weibo.com/2097331385/yhF8tvpBa?sudaref=www.google.com.hk。

《2013福布斯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排行榜》,福布斯中文网·榜单频道,2013年11月29日。

〔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何小东、盖玉云译,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

〔英〕费恩斯·特朗皮纳斯、彼得·伍尔莱姆斯:《跨文化营销》,刘永平、刘洁、郑波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JNTO,The number of foreign tourists to Japan(2012,2013 Jan-March). http://www.tourism.jp/en/statistics/#inbound.

The Touris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of Malaysia (TDC),The Annual Report of the Malaysia Tourism Promotional Board for the year 2010. http://corporate.tourism.gov.my/aboutus.asp.

STB,Tourist arrivals remain strong despite haze. http://news.xin.msn.com/en/singapore/tourist-arrivals-remain-strong-despite-haze-stb.

Richard Junger,Becoming the second city:Chicago’s mass news media,1833-1898 (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10).

Scott McGuire,The media city:media,architecture and urban space University of Mel.(LosAngeles·London·New Delhi·Singapore:SAGE Publications Ltd,2008).

蔡寒松:《纽约市与联合国总部翻新计划:国际组织与东道城市相互关系的个案研究》,《国际观察》2008年第6期。

姜莉:《中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研究——以中国国际商会为例》,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金元浦:《北京:走向世界城市——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颜军等:《论城市形象建设中的个性塑造》,《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9期。

杨松:《如何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以北京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为例》,《经济日报》2013年2月8日。

周汉民:《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落户中国》,中国经济网,2006年3月6日。

刘德谦:《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当前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难点与机遇》,《旅游学刊》2008年第3期。

安金明:《形成和完善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载《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与构建首都旅游经济圈》(研究专辑),2013年12月。

安金明:《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中国旅游报》2013年12月20日。

冯翔、高峻:《从全新视角看国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旅游学刊》2013年第4期。

王淑娟:《区域合作视角下京津冀、环渤海旅游产业带协调机制研究》,《学术探索》2012年第2期。

Berg van den L.,Borg van der J.,Meer van der J.,Urban Tourism(Aldershot:Avebury,1995).

Tosun C.,Jenkins C.L.,“Regional planning approaches to tourism development:The case of Turkey,”Tourism Management 7(1996).

Smith V-L,Hetherington A.,Brumbaugh M.D.D.,“California’s highway 89:A regional tourism model,”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1986).

汪宇明:《行政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问题与讨论》,《科学时报》2007年2月26日。

Plassard,F.,“Le train à grande vitesse et le réseau des villes”,Transports 345(1991).

Sophie Masson,Romain Petiot,“Can the high speed rail reinforce tourism attractiveness?The case of the high speed rail between Perpignan (France) and Barcelona (Spain),” Technovation 29(2009).

Bazin,S.,Beckerich,C.,Delaplace,M.,Masson,S.,Petiot,R.,“La LGV:un outil d’ouverture des espaces et de renforce mentdel’ attractivite touristique?”Revue de l’économie Méridionale,52(2004).

蒋秀兰、梁成柱、刘金芳:《高速铁路网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中国铁路》2009年第8期。

国家发改委:《环渤海京津冀都市圈、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5~2020年)》,2005年3月,http://www.sdpc.gov.cn/fzgh/zhdt/t20050720_37593.htm。

Gutiérrez J.,“Location,economic potential and daily accessibility:An analysis of the accessibility impact of the high-speed line Madrid–Barcelona–French border,”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9(2001).

Gutiérrez J,González R,Gómez G.,“The European high-speed train network:Predicted effects on accessibility patterns,”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4(1996).

《京沪高铁京津城际周末继续加车》,《北京晚报》2012年9月7日。

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北京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2011~2013。

首都旅游协调与区域合作处:《2013年北京旅游业概况》,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网站,2014年2月12日;http://www.bjta.gov.cn/xxgk/tjxx/366867.htm。

“2012年国内居民来京旅游状况调查”课题组:《2012年国内居民来京旅游状况调查与分析》,载《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北京旅游学会:《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国家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司、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3)》,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旅游规划与设计:精品酒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张凌云、罗东霞:《2012中国主题饭店综述》,载《中国旅游饭店资讯通览》,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闫丽英、李伟、杨成凤、宋金平:《北京市住宿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第3期。

路紫、赵亚红、吴士锋、韩冰:《旅游网站访问者行为的时间分布及导引分析》,《地理学报》2007年第6期。

路紫、刘娜、Zui Z:《澳大利亚旅游网站信息流对旅游人流的导引:过程、强度和机理问题》,《人文地理》2007年第5期。

李山、邱荣旭、陈玲:《基于百度指数的旅游景区网络空间关注度:时间分布及其前兆效应》,《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第6期。

马丽君、孙根年、黄芸玛、周瑞娜:《城市国内客流量与游客网络关注度时空相关分析》,《经济地理》2011年第4期。

龙茂兴、孙根年、马丽君、王洁洁:《区域旅游网络关注度与客流量时空动态比较分析——以四川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第3期。

黄先开、张丽峰、丁于思:《百度指数与旅游景区游客量的关系及预测研究——以北京故宫为例》,《旅游学刊》2013年第11期。

孙毅、吕本富:《网络搜索与经济行为相关性研究》,《管理评论》2011年第7期。

党安荣、张丹明、陈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中国园林》2011年第9期。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智慧颐和园总体规划》,2011。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2。

北京市旅游委:《北京“智慧旅游”行动计划纲要(2012~2015)》,2012。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清华大学:《“智慧颐和园”总体规划》(评审稿),2011。

章小平、吴必虎:《智慧景区管理与九寨沟案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党安荣、杨锐、刘晓冬:《数字风景名胜区总体框架研究》,《中国园林》2005年第5期。

周文生:《物联网与GIS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思考》,《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年第3期。

吴建平、王耀希、代红兵:《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平台的技术构建》,《计算机应用》2006年第8期。

北京市旅游委:《2013年北京旅游业概况》,北京市旅游委网站,2014年2月12日。

戴斌:《2006中国饭店业十大新闻及专家点评》,旅研网,2007年1月23日;http://www.cotsa.com/News/T-34086。

国家旅游局:《星级饭店访查规范》,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国家旅游局:《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03),2003。

Josiah Mackenzie:《在线点评如何影响酒店营销和收益》,《环球旅讯》2013年5月16日。

黄翔:《旅游节庆与品牌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国节庆会展旅游商务手册》编写组:《中国节庆会展旅游商务手册(2011~2012年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休闲·榜》品版研究中心:《北京节庆排行榜》,《休闲·榜》2012年第3期。

鲁勇、周正宇:《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发展》,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

鲁勇、魏小安、安金明:《广义旅游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刘敏、刘爱利:《北京节庆活动的发展演进与综合效应研究》,《江苏商论》2010年第5期。

鲁勇、魏小安、安金明:《旅游思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北京市旅游局、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旅游咨询实务》,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韩玉灵、徐鸿珂、杨育敏:《北京市旅游咨询中心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年第3期。

吴露岚、黄燕玲:《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陈柳钦:《我国现代咨询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娄亚奇:《中美咨询人员素质比较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年第4期。

宋子斌:《旅游目的地形象之IPA分析——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为例》,《旅游学刊》2006年第10期。

丁于思:《基于公共服务供给视角的北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发展研究》,《泰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徐真真:《台湾旅游咨询中心的经验与启示》,《旅游纵览》2013年第4期。

黄瑾:《中外旅游咨询中心比较分析——兼论我国旅游咨询中心的发展策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1期。

刘晓庆:《上海市旅游咨询中心服务效应评价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鲁澎、唐鸣镝、郑杨、王立东:《北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探讨》,《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郑杨:《城市旅游休闲服务网络的建设——美国旅游咨询服务的考察与思索》,《旅游学刊》1998年第2期。

Nina Mistilis,John D.ambra,“The Visitor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of Information Quality at the Sydney Visitor Information Centre,”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24(2008).

杨卫武:《我国休闲旅游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旅游科学》2007年第3期。

李兰、王祖群:《北京旅游地产的三个维度影响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第7期。

黄慧明、魏清泉:《大城市边缘小城镇休闲度假旅游开发研究——以高明市杨梅镇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第3期。

周翀燕:《旅游度假地开发模式研究》,《 海峡科学》2007年第11期。

吴必虎、徐小波:《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TOLD):一种旅游——房地产模式》,《旅游学刊》2010年第8期。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等:《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地理学报》1997年第2期。

刘俊、保继刚:《英国传统海滨度假地衰退研究——综述与启示》,《旅游学刊》2007年第1期。

王洁、黄华:《旅游房地产的概念与范畴辨析》,《旅游研究》2009年第2期。

罗明义:《旅游业税收贡献的分类测算方法》,《旅游学刊》2001年第2期。

江苏旅游课题组:《江苏省旅游财政贡献》,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U.S Travel Association,“Travel Tax Burden on the US Travel & Tourism Sector,”OXFORD ECONOMICS (2012).

D’Hernoncourt,J.,Cordier,M. and Hadley,D.:Input-Output Multipliers-Specification sheet and supporting material(Spicosa Project Report,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CEESE,Brussels,2011).

联合国、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旅游组织:《旅游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和框架》,联合国,1994。

北京旅游附属账户编制组:《北京旅游附属账户(BJ-TSA)编制理论与实践》,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杨斌:《中国税收法律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寇铁军:《财政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刘起运、陈璋、苏汝劼:《投入产出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戴维·J.科莉斯:《公司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北京市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5。

通州区旅游委:《通州区“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王云峰:《打造功能完备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前线》2012年第21期。

张凌云、程璐:《北京旅游业在建设世界城市中的优势与不足——北京与巴黎等世界四大城市旅游发展差异比较》,《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马亚西:《东京、巴黎打造城市副中心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的借鉴》,载《北京规划建设》2010年第6期。

戴学锋、金准:《都市旅游:北京旅游业的核心》,载《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尹钧科:《谈谈北京的地域文化》,《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常华:《文化名人与北京西山》,《北京档案》2013年第12期。

王兵:《北京市旅游资源优势辨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门头沟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门头沟国家步道系统规划》,2013。

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北京永定河文化研究会:《永定河文化漫谈》,团结出版社,2012。

金桥、贾书芳、李腾:《中国徒步旅游的发生、发展与展望》,“第三届国际(中国)徒步论坛论文集”,2012。

延庆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延庆县关于打造“县景合一”国际旅游休闲名区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的实施方案》,2013。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12〕32号),2012年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2014年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2014年1月。

简 介:本书综合研究了2013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运行与发展情况,梳理分析了区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激活文化消费市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文化金融创新、文化科技融合、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问题。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