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23

黑土地上的金蔷薇图书

Golden Rose on the Black Land: The Influence of Russian Culture on Modern Northeast Literature

SSAPID:101-3126-7228-70
ISBN:978-7-5201-3478-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近现代东北文学与俄罗斯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俄罗斯文化在近现代东北文学萌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书中从文化比较的视野,研究俄罗斯文化对东北文学影响的历程、规律、机制,在此基础上,挖掘东北文学,尤其是黑龙江近现代新文学的特质。通过文化的影响研究,探寻了东北文化、文学特质形成的历史文化基因,为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金钢
编 辑:赵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I2 中国文学

 后记

 序

 绪论 多元文化撞击下的近现代东北文学

  一 原始萨满教文化的魅影

  二 移民与殖民的影响

  三 异质文化的新鲜血液

 第一章 东北地区接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概说

  一 俄罗斯文化的东西方性

  二 东北地区中俄文化交流的可能性与俄罗斯文化的传播

  三 俄罗斯文化在东北地区的影响状况

 第二章 俄罗斯文化影响近现代东北文学的动态过程

  一 晚清至“五四”:殖民入侵重压下的被动选择

   1.展现反抗沙俄入侵斗争的文学

   2.俄国势力的文化传播

  二 “五四”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启蒙救亡感召下的时势选择

   1.东北新文学兴起之初与俄苏文学的接触

   2.激愤而又忧伤的战歌:苏俄革命文学对沦陷时期东北文学的影响

   3.植根于乡土的苦吟:俄苏经典文学对沦陷时期东北文学的影响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60年代:苏联模式统治下的政治选择

   1.“九三”至新中国成立前:夺取东北的文化军队

   2.十七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导下的东北文学

  四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浪潮涌动下的自主选择

   1.新时期东北文学的走向

   2.俄苏文学与新时期东北文学的思想深度

   3.蕴含俄罗斯文化因素的地域文化的重新展示

 第三章 俄罗斯文化影响下近现代东北文学的主要特征

  一 近现代东北文学发生的历史源流

  二 俄罗斯文化影响与近现代东北文学的悲凉气质

   1.近现代东北文学悲凉气质形成的地域环境因素

   2.近现代东北文学悲凉气质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3.近现代东北文学中的悲凉意象

  三 俄罗斯文化影响与近现代东北文学的革命性、实用性

  四 俄罗斯文化影响与近现代东北文学的人文生命特征

   1.社会变革过后的人性反思

   2.乡土社会的人文关爱

   3.女性生命意识

 第四章 俄罗斯文化与东北作家

  一 寂寞的国民性探索——俄苏文学与萧红的审美取向

  二 漂泊的铁骨——俄苏文学与萧军的创作风格

  三 科尔沁旗草原上的“聂赫留朵夫”——端木蕻良对俄罗斯文学的原型借鉴

  四 逆行精灵——俄罗斯文学与迟子建小说的自然生命意识

  五 悠远的钟声——阿成创作的异域情调

 第五章 近现代东北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

  一 俄罗斯人形象的类型

  二 俄罗斯人形象的性格特征

  三 俄罗斯人形象的文化内涵

 第六章 东北区域的俄罗斯侨民文学略论

  一 哈尔滨俄侨文学发展概况

  二 哈尔滨俄侨文学的怀乡主题

  三 哈尔滨俄侨文学里的中国形象

 第七章 东北学人对俄罗斯文学的译介

  一 1945年之前的俄罗斯文学译介

  二 1945年之后的俄罗斯文学译介

 结语 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与近现代东北文学的民族性和独立性

本书主要探讨近现代东北文学与俄罗斯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俄罗斯文化在近现代东北文学萌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研究俄罗斯文化对近现代东北文学的影响,不仅可以深入把握近现代东北文学萌生和发展的脉络,而且是对整个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补充。本书从文化比较的视野,研究俄罗斯文化对东北文学影响的历程、规律、机制,在此基础上,挖掘东北文学,尤其是黑龙江近现代新文学的特质。通过文化的影响研究,探寻了东北文化、文学特质形成的历史文化基因,为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英〕C.W.沃特森:《多元文化主义》,叶兴艺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俄〕M.P.泽齐娜等:《俄罗斯文化史》,刘文飞、苏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俄〕Т.С.奥尔吉耶娃:《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焦东建、董茉莉译,商务印书馆,2006。

〔俄〕Л.戈韦尔多夫斯卡娅:《俄罗斯侨民在中国的社会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1917—1931)》,张宗海译,日本侨报出版社,2003。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俄〕爱伦堡:《人·岁月·生活》,冯南江、秦顺新译,海南出版社,1999。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资料(1919-1949)》,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曹靖华主编《俄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查晓燕:《“异”之诠释:19世纪上半期俄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S1期。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陈国恩:《论俄苏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陈建华:《20世纪中俄文学关系》,学林出版社,1998。

陈建华主编《俄罗斯人文思想与中国》,重庆出版社,2011。

陈建华主编《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重庆出版社,2007。

陈南先:《师承与探索:俄苏文学与中国十七年文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陈蒲芳、路宪民:《基督东渐与中国乡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性探析》,《社科纵横》2005年第6期。

陈顺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陈因编《满洲作家论集》,实业印书馆,1943。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俄〕德·谢·利哈乔夫:《解读俄罗斯》,吴晓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东北现代文学史编写组:《东北现代文学史》,沈阳出版社,1989。

范伯群、朱栋霖主编《中外文学比较史1898—1949》,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樊星:《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樊星:《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冯绍雷:《二十世纪的俄罗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冯为群、李春燕:《东北沦陷时期文学新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冯毓云、罗振亚主编《龙江当代文学大系》,北方文艺出版社,2010。

〔俄〕弗·阿格诺索夫:《俄罗斯侨民文学史》,刘文飞、陈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傅朗云、杨旸:《东北民族史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富育光、孟慧英:《满族萨满教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富育光:《萨满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富育光:《萨满艺术论》,学苑出版社,2010。

高乐才:《日本“满洲移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

高青山等:《东北古文化》,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高翔:《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春风文艺出版社,2007。

高玉:《重审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性质和地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3期。

干志耿:《东北考古述略》,《社会科学阵线》1997年第1期。

〔美〕葛浩文:《萧红评传》,北方文艺出版社,1985。

郭淑梅:《“红色之路”与哈尔滨左翼文学潮》,《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

郭蕴深:《中东铁路与俄罗斯文化的传播》,《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5期。

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外事 对外经济贸易 旅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海涛:《远去的飘泊——关于萧军的读与思》,《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5期。

韩文敏:《现代作家骆宾基》,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

韩长经:《鲁迅与俄罗斯古典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何青志:《白山黑水之韵——新时期东北小说创作回眸》,《松辽学刊》1999年第1期。

何青志:《北大荒文学的历史意义》,《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何青志:《当代东北小说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何青志:《十七年东北文学论》,《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6期。

何青志:《新时期东北小说的地域特色及其走向》,《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6期。

何青志主编《东北文学五十年(1949-1999)》,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黑龙江省志·外事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皇甫晓涛:《萧红现象》,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黄凤岐、朝鲁主编《东北亚研究——东北亚文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黄万华:《20世纪视野中的文学典律构建》,《山东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黄万华:《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及其研究》,《文学评论》2004年第4期。

黄万华:《史述和史论:战时中国文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黄万华:《艺文志派四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第1期。

黄万华:《战时中国文学呈现的中外文学交流》,《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6期。

黄心川:《沙俄利用宗教侵华简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

季红真:《萧红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蒋路:《俄国文史采微》,东方出版社,2003。

金亚娜、刘锟、张鹤等:《充盈的虚无——俄罗斯文学中的宗教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康澄:《对二十世纪前叶俄国文学中基督形象的解析》,《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

孔范今:《孔范今自选集》,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孔海立:《忧郁的东北人端木蕻良》,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乐黛云等:《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雷永生:《东西文化碰撞中的人:东正教与俄罗斯人道主义》,华夏出版社,2007。

黎皓智:《20世纪俄罗斯文学思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李辉凡主编《当代苏联文学中的人道主义问题》,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李萌:《缺失的一环:在华俄国侨民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李明滨、李毓榛:《苏联当代文学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李明滨:《中国与俄苏文化交流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李琴:《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社会文化》,《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李兴耕等:《风雨浮萍——俄国侨民在中国(1917-1945)》,中共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7。

李兴盛:《东北流人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

李岫、秦林芳主编《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李延龄主编《中国,我爱你》,李蔷薇、荣洁、唐逸红译,北方文艺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李延龄主编《兴安岭奏鸣曲》,冯玉律、石国雄、孙玉华、徐振亚译,北方文艺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李永东:《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6。

李雨潼、王咏:《唐朝至清朝东北地区人口迁移》,《人口学刊》2004年第2期。

李毓榛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李治亭、田禾、王昇:《关东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林精华:《东方主义与中国想象俄罗斯文学的方法》,《人文杂志》2001年第2期。

林精华:《误读俄罗斯——中国现代性问题中的俄国因素》,商务印书馆,2005。

林精华:《想象俄罗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刘德喜:《从同盟到伙伴——中俄(苏)关系50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刘国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视界中的东北地域文化》,《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宋伟杰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刘慧娟主编《东北沦陷时期文学作品与史料编年集成》,线装书局,2014。

刘亚丁:《人和大自然——前苏联文学的母题之一》,《四川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刘亚丁:《苏联文学沉思录》,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刘中树主编《镣铐下的缪斯——东北沦陷区文学史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路遇:《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王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美〕乔治·亚历山大·伦森:《俄中战争——义和团运动时期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的战争》,陈芳芝译,商务印书馆,1982。

〔苏〕鲍里斯·罗曼诺夫:《俄国在满洲(1892-1906)》,陶文钊、李金秋、姚宝珠译,商务印书馆,1980。

骆宾基:《萧红小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马清福:《东北文学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马伟业:《大野诗魂——论东北作家群》,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

马以鑫:《中国现代文学接受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马云:《端木蕻良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出版社,2001。

〔俄〕梅列日科夫斯基:《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杨德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苗慧:《是俄罗斯的,也是中国的——论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也是中国文学》,《俄罗斯文艺》2003年第4期。

〔澳〕玛拉·穆斯塔芬:《哈尔滨档案》,李尧、郇忠译,中华书局,2008。

穆馨:《俄罗斯侨民文学在哈尔滨》,《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俄〕尼·亚·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邱运华、吴学金译,东方出版社,1998。

〔俄〕尼·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思想的主要问题》,雷永生、邱宇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俄〕尼·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张百春译,学林出版社,2000。

〔苏〕尼·纳沃洛奇金:《阿穆尔河的里程》,江峨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俄〕聂丽·米兹、德米特里·安洽:《中国人在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历史篇章(1870-1938年)》,胡昊、刘俊燕、董国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逄增玉:《“老家在山东”——东北作家创作中的“文化恋母”和“寻根”现象》,《文艺争鸣》1995年第5期。

逄增玉:《〈铁流〉〈毁灭〉与东北作家群创作》,《东北师大学报》1991年第1期。

逄增玉:《东北沦陷时期的乡土文学与关内乡土文学》,《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第2期。

逄增玉:《东北现当代文学与文化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逄增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文化透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逄增玉:《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彭放主编《黑龙江文学通史》,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

〔俄〕契诃夫:《萨哈林旅行记》,刁绍华、姜长斌译,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漫说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钱理群主编《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评论卷》,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秦弓:《五四时期对黄金时代俄罗斯文学的翻译》,《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秋浦主编《萨满教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瞿秋白:《俄国文学史及其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荣洁等:《俄侨与黑龙江文化——俄罗斯侨民对哈尔滨的影响》,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

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外国作家谈创作经验》,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沈卫威:《东北流亡文学史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沈雁冰主编《俄国文学研究 小说月报第十二卷号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

施战军:《爱与痛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施战军:《独特而宽厚的人文伤怀》,《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4期。

施战军:《欲望话语与恐惧分布——90年代前半期洪峰小说论》,《小说评论》1998年第2期。

石方、刘爽、高凌:《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石方:《哈尔滨——北满经济中心及国际都市成因探讨》,《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6期。

〔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孙成木:《俄罗斯文化一千年》,东方出版社,1995。

孙进已:《东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孙进已:《东北民族源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孙时彬:《区域文化视角下的北大荒文学艺术生成机制探析》,《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6期。

孙郁:《东北文学的传统》,《鸭绿江》1995年第12期。

孙中田:《山丁的乡土情结》,《学术交流》1998年第4期。

〔美〕汤普逊:《理解俄国——俄国文化中的圣愚》,杨德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唐戈:《19世纪末叶以来俄罗斯文化在东北地区传播的主要途径》,《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5期。

唐戈:《俄罗斯文化在中国》,北方文艺出版社,2012。

唐戈:《简论额尔古纳地区东正教的特点》,《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田鹏颖:《辽河文明演变与现代社会转型》,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田全金:《启蒙·革命·战争——中俄文学交往的三个镜像》,齐鲁书社,2009。

铁峰:《萧红文学之路》,哈尔滨出版社,1991。

〔俄〕瓦西里·帕尔申:《外贝加尔边区纪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俄语编译组译,商务印书馆,1976。

万斯白:《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国光印书馆,1945。

汪介之、陈建华:《悠远的回响——俄罗斯作家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汪介之:《俄罗斯侨民文学与本土文学关系初探》,《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4期。

汪之成:《上海俄侨史》,上海三联书店,1993。

王德芬:《我和萧军风雨50年》,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王富仁:《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王富仁:《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东北作家群·端木蕻良》,《文艺争鸣》2003年第1~4期。

王富仁:《文事沧桑话端木——端木蕻良小说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3~4期。

王建中、白长青、董兴泉编《东北现代文学研究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王建中等:《东北解放区文学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王科、徐塞:《萧军评传》,重庆出版社,1993。

王肯等:《东北俗文化史》,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王宁:《现代性、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重构》,《文艺研究》2002年第6期。

王秋萤编《满洲新文学史料》,开明图书公司,1944。

王为华:《北大荒知青纪实文学论》,《求是学刊》2008年第5期。

王亚民:《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俄罗斯侨民文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加〕威尔·金里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邓红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韦苇:《俄罗斯儿童文学论谭》,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

闻敏:《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3期。

夏飞、夏廷德:《晚清翻译文学发展与中国近代小说观的嬗变》,《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6期。

〔美〕夏志清:《小说〈科尔沁旗草原〉——作者简介与作品评述》,《驻马店师专学报》1992第1~3期。

萧军:《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苏〕谢尔宾娜等:《俄国文学研究》,贾植芳辑译,泥土社,1954。

徐家荣、朱植华:《论艾特玛托夫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哲理思考》,《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徐景辉:《风雨中东路》,北方文艺出版社,2016。

徐迺翔、黄万华:《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许宁、李成编著《别样的白山黑水:东北地域文化的边缘解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许贤绪:《当代苏联小说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薛虹、李澍田主编《中国东北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薛连举:《哈尔滨人口变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俄〕延鲍里索夫:《从乌拉尔到哈尔滨》,罗大为译,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1。

闫秋红:《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杨春时:《现代性与后殖民主义思潮批判》,《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杨天石:《从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后史事发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出版社,1998。

杨治经等:《北大荒文学艺术》,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

姚海:《俄罗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苏〕尤·谢列兹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传》,徐昌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袁雪生、付淑琴:《追寻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生态批评视野中的〈鱼王〉》,《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

张碧波、董国尧主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张大庸:《清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东北的传播》,《党史纵横》2006年第9期。

张福山、周淑珍编著《哈尔滨与红色之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

张红萍:《论迟子建的小说创作》,《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

张杰、汪介之:《20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史》,译林出版社,2000。

张捷:《热点追踪——20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张少杰:《论东北亚区域文化中的中俄文化交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张松魁、李作祥主编《当代东北作家论》(第一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

张玉娥、赵校民:《拉斯普京的生态伦理观》,《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张毓茂:《东北新文学论丛》,沈阳出版社,1989。

张毓茂:《萧军传》,重庆出版社,1992。

张毓茂主编《东北现代文学大系·评论卷》,沈阳出版社,1996。

张毓茂主编《东北现代文学史论》,沈阳出版社,1996。

张毓茂、刘秉山主编《东北新文学初探》,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张正:《中东铁路的修筑与“中俄文化交流”》,《东北史地》2012年第3期。

张志刚:《宗教文化学导论》,人民出版社,1993。

章桀:《关于苏联文学政策的思考》,《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年第1期。

赵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20世纪中国文学接受俄国文学的三种模式》,《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第1期。

赵世瑜、周尚意:《中国文化地理概说》,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赵园:《论小说十家》,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

郑英玲:《1958-1966年“北大荒文学”及其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研究》,《赤峰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郑永旺:《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看俄罗斯思想的文学之维》,《俄罗斯文艺》2009年第1期。

郑永旺:《俄罗斯东正教与黑龙江文化》,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部编《哈尔滨文史资料·第十五辑(经济史料专辑)》,哈尔滨出版社,1991。

智量等:《俄国文学与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周惠泉:《论东北民族文化》,《北方论丛》2000年第1期。

周湘鲁:《俄罗斯生态文学》,学林出版社,2009。

朱达秋、周力:《俄罗斯文化论》,重庆出版社,2004。

朱狄:《原始文化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祖淑珍:《廿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回顾与展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