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0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六辑)图书

SSAPID:101-3080-2616-22
ISBN:978-7-5201-2129-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杜桂萍 陈才训
编 辑:李建廷;李帅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中国文学

 征稿启事

 后记

 诗文研究

  徐霞客及其《游记》的诠释

   一

   二

   三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

   一 严正矩(卷四,上册,第72页)

   二 李森先(卷四,上册,第72页)

   三 马之瑛(卷四,上册,第72页)

   四 吴坰(卷九,上册,第227页)

   五 周文在(卷二十三,上册,第594页)

   六 钱馥(卷三十二,上册,第863页)

   七 张骏(卷三十二,上册,第876页)

   八 吴昌绶(卷五十四,中册,第1875页)

  张鹏一刊《〈受祺堂诗集〉卷四补佚》考释*

   一 《〈受祺堂诗集〉卷四补佚》之发现

   二 《〈受祺堂诗集〉卷四补佚》之笺释

   三 《〈受祺堂诗集〉卷四补佚》辩误

  赵文哲从军西南时期的行程及交游考略*

   一 从京师到永昌

   二 往来于永昌、腾越之间

   三 随军征缅

   四 滇中漫游及唱和赠答

   五 从永昌到金川

  不拘骈散 务为有用

   一 骈与散:梁章钜文论的两极

   二 与阮元不同的文论指向

   三 不拘一格的实用文体观

   四 对今文经学的抵制

   结语

  曾衍东生平事迹编年考述*

   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一岁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七岁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十岁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十一岁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十三岁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十四岁

   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十五岁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十七岁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二十岁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二十一岁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至四十三年戊戌(1778),二十二岁至二十八岁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二十九岁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三十一岁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三十二岁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三十四岁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三十六岁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三十八岁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四十一岁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四十二岁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四十三岁

   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四十五岁

   嘉庆元年丙辰(1796),四十六岁

   嘉庆二年丁巳(1797),四十七岁

   嘉庆四年己未(1799),四十九岁

   嘉庆五年庚申(1800),五十岁

   嘉庆六年辛酉(1801),五十一岁

   嘉庆七年壬戌(1802),五十二岁

   嘉庆八年癸亥(1803),五十三岁

   嘉庆九年甲子(1804),五十四岁

   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五十六岁

   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五十七岁

   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五十八岁

   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五十九岁

   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六十岁

   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六十一岁

   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六十二岁

   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六十三岁

   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六十四岁

   嘉庆二十年乙亥(1815),六十五岁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六十七岁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六十八岁

   嘉庆二十四年己卯(1819),六十九岁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七十岁

   道光四年甲申(1824),七十四岁

   道光五年乙酉(1825),七十五岁

   道光六年丙戌(1826),七十六岁

   道光七年丁亥(1827),七十七岁

   道光八年戊子(1828),七十八岁

   道光十年庚寅(1830),八十岁

   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八十一岁

  王友亮年表*

   乾隆七年壬戌(1742)一岁

   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六岁

   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十岁

   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十二岁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十六岁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十七岁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十九岁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二十岁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二十一岁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二十三岁

   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二十四岁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二十五岁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二十六岁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二十七岁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二十八岁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二十九岁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三十岁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三十一岁

   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三十二岁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三十三岁

   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三十四岁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三十六岁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三十七岁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三十八岁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三十九岁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四十岁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四十一岁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四十二岁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四十三岁

   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四十四岁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四十五岁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四十六岁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四十七岁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四十八岁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四十九岁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五十岁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五十一岁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五十二岁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五十三岁

   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五十四岁

   嘉庆元年丙辰(1796)五十五岁

   嘉庆二年丁巳(1797)五十六岁

   嘉庆十年乙丑(1805)

   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

  毛际可年谱简编*

   明崇祯六年癸酉(1633)一岁

   明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九岁

   清顺治元年甲申(1644)十二岁

   顺治八年辛卯(1651)十九岁

   顺治九年壬辰(1652)二十岁

   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二十五岁

   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二十六岁

   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二十八岁

   康熙二年癸卯(1663)三十一岁

   康熙三年甲辰(1664)三十二岁

   康熙四年乙巳(1665)三十三岁

   康熙五年丙午(1666)三十四岁

   康熙六年丁未(1667)三十五岁

   康熙十年辛亥(1671)三十九岁

   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四十岁

   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四十一岁

   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四十二岁

   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四十三岁

   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四十四岁

   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四十五岁

   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四十六岁

   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四十七岁

   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四十八岁

   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四十九岁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五十岁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五十一岁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五十二岁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五十三岁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五十四岁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五十五岁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五十六岁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五十七岁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五十八岁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六十一岁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六十二岁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六十三岁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六十四岁

   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六十六岁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六十七岁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1700)六十八岁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七十一岁

   康熙四十四乙酉(1705)七十三岁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七十五岁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1708)七十六岁

 戏曲小说研究

  《金瓶梅词话》中《西厢记》之文学影响综论

   一 《金瓶梅词话》所示《西厢记》的文学影响痕迹

    (一)用于对人物行为描述的评点性总结

    (二)用于对人物心情、处境的揭示

    (三)用于对小说情境的点染、映照

    (四)人物语言中化用《西厢》曲文或情节,以作为表情达意的语词

   二 《金瓶梅词话》中《西厢记》文学影响的来源

   三 《金瓶梅词话》所示《西厢记》的价值判定及其原因

   四 《金瓶梅词话》所示《西厢记》文学影响的小说史意义

  元明戏曲中的韩信故事*

   一 人物形象的文人化:从骁勇武将到文武双全

   二 忠君思想的强化:从叛臣贼子到忠君良臣

   三 结局的“改写”:从夷灭三族到千金赐还

  刘清韵戏曲中的传统观念和时代精神*

   一 传统观念

   二 时代精神

  《阐道除邪》在清代宫廷的演出

   一 演出情况

    (一)嘉庆朝

    (二)道光朝

    (三)咸丰朝

    (四)同治朝

    (五)光绪朝

    (六)宣统朝

   二 演出地点

    (一)同乐园清音阁戏台

    (二)重华宫漱芳斋戏台

    (三)丰泽园纯一斋戏台

    (四)丰泽园颐年殿戏台

    (五)颐乐殿德和楼戏台

    (六)宁寿宫畅音阁戏台

   三 演出形式

    (一)出目演出

    (二)整本演出

   附:嘉庆七年至宣统三年(1802~1911)《阐道除邪》(《混元盒》)的演出情况

  论读者对明清小说文本形态的影响*

   一 读者鉴赏心理与小说内容题材

   二 读者对小说语体及结构形态的影响

   三 读者与小说“副文本”

  《金瓶梅词话》成书的一个侧面

  妲己形象考论

   一 从无到有:妲己形象的发生

   二 诸恶攸归:妲己形象的政治化

   三 九尾狐精:妲己形象的妖魔化

  《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补遗*

   咸丰朝

    二年(壬子,1852)

     发生于本年但月份不详之事件

    九年(己未,1859)

     发生于本年但月份不详之事件

   同治朝

    九年(庚午,1870)

     发生于本年但月份不详之事件

   光绪朝

    四年(戊寅1878)

     发生于本年但月份不详之事件

    十年(甲申,1884)

     发生于本年但月份不详之事件

    十二年(丙戌,1886)

     九月

    二十年(甲午,1894)

     四月

    二十二年(丙申,1896)

     发生于本年但月份不详之事件

    二十七年(辛丑,1901)

     发生于本年但月份不详之事件

    二十八年(壬寅,1902)

     五月

     六月

     七月

     十月

    二十九年(癸卯,1903)

     发生于本年但月份不详之事件

    三十年(甲辰,1904)

     三月

     四月

     六月

     八月

     九月

    三十一年(乙巳,1905)

     五月

     九月

     十一月

    三十二年(丙午,1906)

     三月

     九月

     十月

    三十三年(丁未,1907)

     正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三十四年(戊申,1908)

     三月

   宣统朝

    元年(己酉,1909)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二年(庚戌,1910)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发生在本年但月份不详之事件

    三年(辛亥,1911)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发生在本年但月份不详之事件

 学术综述

  新世纪《西游记》研究述评*

   一 版本研究

    (一)关于祖本问题,是困扰学界的疑难杂症之一

     1.杨本说

     2.朱本说

     3.大典本说或平话本说

   二 朱本、杨本、世本的关系

    (一)杨本抄袭朱本说

    (二)朱本抄袭杨本说

    (三)朱、杨二本无关系说

   三 作者研究

   四 思想研究

    (一)东方文化的自觉载体

    (二)灭一切邪恶,开万世太平

    (三)一部修心修行的心书,中国最伟大的心史

    (四)一部《西游记》,半部《六祖坛经》

    (五)《西游记》是探讨人生游历成功的书,一本解释人生厄运的书,一本探讨人生为什么不成功及怎样成功的书,一本能左右人生的书,一本能改变人生命运的书

    (六)《西游记》是儒家仁爱精神的象征

    (七)孙悟空的心路历程:求心—束心—放心—收心—正心过程,正是小说的主旨

    (八)《西游记》中蕴含着吴承恩的和谐社会理想

    (九)佛、道二教的宗教理论和《西游记》的创作意图、艺术构思有着密切的关系,决定了作品的情节架构的逻辑走向与基本命意的表达

    (十)改造犯罪分子,巩固封建社会制度

    (十一)一部孙悟空从妖仙到神佛的转变史,借此表达善恶有别、善恶适中这一人生主旨

    (十二)《西游记》是稀有难得的专门讲“心”的艺术作品,是人类心灵世界的演义

    (十三)《西游记》创作思路中有“圣人立象以尽意”之意,应该具有中国古代“意象”学成分

   四 学术史研究

  清初文学家姜宸英研究述评*

   一 姜宸英研究史述略

   二 姜宸英研究之基本问题刍议

    (一)生平研究与诗文集整理

    (二)古文研究及文学史定位

    (三)诗歌渊源、风格、内容及相关研究

    (四)书法创作、书学观及书法史定位

   三 姜宸英研究拓展的路径

    (一)姜宸英史实的考辨问题

    (二)姜宸英创作的阐释问题

 学术史料

  胡嗣瑗辛未十月至十二月日记

   附:胡嗣瑗奏折一件

 项目说明

1.赵文哲:《娵隅集》,乾隆五十四年刻本,收入《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3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王昶:《春融堂集》(上下)、《春融堂杂记》,陈明洁、朱惠国、裴风顺点校,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

3.《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

4.《清史列传》,王锺翰点校,中华书局,1987。

5.王昶辑《湖海诗传》,收入《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5~162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吕履恒:《冶古堂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

毛际可:《会侯先生文钞》,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

毛际可:《安序堂文钞》,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

毛际可:《浣雪词钞》,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

方象瑛:《健松斋集》,1928年方朝佐重印康熙木活字本。

王嗣槐:《桂山堂文选》,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本。

李式玉:《巴余集》,康熙十五年(1676)刻本。

陈维崧:《湖海楼诗集》,康熙二十八年(1689)患立堂刻本。

陈维崧:《迦陵词全集》,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

王昊:《硕园诗稿》,乾隆十二年(1747)王良谷宝香阁刻本。

毛奇龄:《西河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洪昇:《稗畦集》,清陆香圃三间草堂抄本。

孙枝蔚:《溉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毛师柱:《端峰诗选》,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本。

汪琬:《钝翁续稿》,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

王士禛:《渔洋续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

施闰章:《施愚山集》,康熙四十七年(1708)曹氏楝亭维扬官廨刻本。

朱彝尊:《曝书亭词》,民国四年(1915)石印本。

秦松龄:《苍岘山人集》,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本。

沈皞日:《柘西精舍诗余》,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

陈敬亭:《午亭文编》,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印写刻本。

高士奇:《随辇集》,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本。

彭孙遹:《松桂堂全集》,乾隆八年(1743)刻本。

张英:《文端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尤侗:《西堂杂组三集》,民国(1912~1949)石印本。

宋荦:《绵津山人诗集》,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

民国《遂安县志》,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影印。

冯溥:《佳山堂诗集》,清康熙刻本。

潘耒:《遂初堂诗集》,清康熙刻本。

徐嘉炎:《抱经斋诗集》,康熙三十八年(1699)刻本。

李澄中:《卧象山房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

朱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江庆柏编著《清朝进士题名录》,中华书局,2007。

冯乾编校《清词序跋汇编》,凤凰出版社,2013。

章培恒:《洪昇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