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8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第二辑)图书

Sino-Russia Relations:History and Reality

SSAPID:101-3050-6300-15
ISBN:978-7-5097-1079-1
DOI:
ISSN:
关键词:

中俄关系

[内容简介]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是国内学术界研究中俄关系研究成果的结集,涉及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苏关系史以及当代中俄关系等问题;其内容丰富、全面,对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受到两国外交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已逐渐产生品牌效应。我们希望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以此冠名的学术讨论会继续举办下去,为中俄两国的世代睦邻友好以及全面建设和发展面向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近代中外关系史学科
作 者: 栾景河
编 辑:赵薇;徐思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前言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 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

   (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三)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

   (四)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开始增强

   (五)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

   (六)边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

   (七)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

   (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卓有成效

  二 不断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对中俄两国,而且对本地区和整个世界都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三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现在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总体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深化、细化合作的关键阶段

   (二)中俄两国同时快速发展使两国战略协作面临新的形势

   (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还要解决均衡问题,目前经济合作仍滞后于政治合作

  四 关于今后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几点思考

 中俄睦邻友好与战略合作是两国当前及未来繁荣和安宁的重要保障*

 新世纪的中俄关系*

  一 中俄关系的新发展

   (一)中俄关系顺利实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

   (二)签订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三)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四)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五)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

   (六)举办“国家年”活动

   (七)经贸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八)在国际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二 中俄新型国家关系

   (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二)高层交往实现了制度化、机制化

   (三)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国家核心利益问题时相互支持

   (四)树立新的安全观、构筑新的安全结构

   (五)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三 推动中俄关系的基本动力和现实因素

   (一)基本动力

   (二)现实因素

    1.俄罗斯走出困境和内外政策的调整

    2.俄罗斯对中国认识的变化

    3.俄罗斯能源战略的调整

    4.俄罗斯同美国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五 问题解析

   (一)关于两国经贸关系滞后问题

   (二)关于“中国威胁论”

   (三)关于“中国移民”问题

 中俄关系的模式

  一 中俄关系的历史特点

  二 中俄关系的历史形态

  三 中俄关系的模式选择

 近代以来俄罗斯对华政策述论

  一 实地占领与贸易并进的早期俄罗斯对华政策

  二 打着“友好”幌子的近代俄罗斯对华政策

  三 强化自身利益的中华民国时期俄罗斯对华政策

  四 具有“大国主义倾向”的新中国成立后的俄罗斯对华政策

  五 奉行“睦邻友好”的当代俄罗斯对华政策

 中俄关系60年:经验·教训·特色

  一 意识形态因素错位严重影响了国家关系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三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体现两国的根本利益

  四 中俄关系显示大国之间良性互动的规律

  五 中俄关系具有鲜明的特色

  六 中俄协作构成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强大因素

 地缘政治与中俄关系

  一 地缘政治学概念

  二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俄关系

 谬种流传的“黄祸”论

  一 “黄祸”论的缘起

  二 “黄祸”论的发展

  三 “黄祸”论的谬种流传

 俄国早期来华的重要使臣斯帕法里其人其事

  一 从摩尔达维亚到莫斯科

  二 受沙皇之命出使中国

  三 四部关于中国的重要书稿

 清朝初期中俄交往文化障碍的克服与俄国宗教传道团来华

  一 两国明确了双方交流的媒介语言

  二 俄国人适应了中国的礼仪文化

  三 俄国商人频繁来华贸易催生俄国驻华宗教传道团

  四 清朝政府接受俄国驻华宗教传道团的微观原因分析

 论俄国早期对华贸易中推行的官方贸易垄断政策

  一 俄国官方贸易垄断政策的起因

  二 俄国官方贸易垄断政策的主要内容

  三 俄国政府被迫放宽贸易垄断政策

  四 结语

 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俄关系

  一 中俄两国的早期接触

  二 中俄外交关系的形成

  三 中俄关系的全面发展

  四 中俄关系中的问题

 俄船首航广州贸易风波再研究

  一

  二

  三

  四

 俄罗斯馆与太平天国时期沙俄的对华外交

  一 西方列强与沙俄对太平天国及对华外交政策的比较分析

  二 俄罗斯馆的情报及其精辟的分析与沙俄对太平天国及对华政策之间的关系

  三 简短的结语

 俄罗斯人在东北:半个世纪的侨民历程

  一

  二

  三

 19世纪中叶后中国东北农畜产品向沙俄远东地区输出述论

  一 中东铁路修筑前中国东北农畜产品的输出

  二 中东铁路修筑后中国东北农畜产品的输出

  三 中国东北农畜产品输出对中俄双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维特与义和团运动时期俄国对华政策

  一

  二

  三

  四

 庚子中俄东北之战反思录

  一 明知不可战而战——错误的开战时机

  二 儿戏国事的战争指挥

  三 一误再误、丧权辱国的终战部署

  四 俄国赢得了战争,失去了和平

 南京政府的“革命外交”与苏联对东北的“惩罚”战争

  一 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与张学良强行收回中东铁路

  二 苏联备战——回击“帝国主义集团”

  三 苏联三路进军对东北实施惩罚

   (一)同江、富锦之战

   (二)满洲里—扎赉诺尔战役

   (三)绥芬河—密山之战

  四 惨痛的教训

 共产国际负责中国问题的组织机构的历史演变(1920~1935)

  一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一)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

   (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书记处

  二 大革命时期

   (一)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部

   (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地区)书记处

   (三)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

  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一)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地区)书记处

   (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

   (三)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

 越飞与黄埔军校

  一

  二

  三

 张鼓峰事件与中苏边界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1991年《中苏国界东段协定》

  三 张鼓峰事件:缘起、经过及后果

  四 结语

 皖南事变与苏联对华政策

  一 苏联对皖南事变的基本态度

  二 苏联对皖南事变后形势的判断

  三 苏联应对皖南事变的策略

  四 苏联对皖南事变政策的评价

 外蒙古独立过程述评

  一

  二

  三

  四

 俄罗斯有关蒙古问题研究述评

  一 1912~1915年期间俄中两国关系中的呼伦贝尔问题

   1.呼伦贝尔叛乱主要是在沙俄军方唆使和支持下发生的

   2.沙俄政府把不平等的条约强加给中国政府

  二 乌梁海问题

  三 关于承认外蒙古独立问题

 苏联与新疆三区革命

  一 苏联错位的“民族解放运动”

  二 新疆三区革命运动的初期阶段

  三 苏联对三区革命的支持

  四 雅尔塔会议所涉及的新疆问题

  五 统一与分裂的斗争

  六 三区革命汇入中国革命洪流

 马歇尔调处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1945年12月~1947年1月)

  一

  二

  三

 试论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对苏外交中的非对等关系

  一 下级与上级

  二 求教与指导

  三 求助与施援

  四 弱势与强权

  五 稚嫩与老到

  六 结语

 试论中长铁路归还中国的主要原因

  一 苏联在冷战中的颓势使斯大林需要并且相信新中国能够成为苏联的战略盟国

  二 斯大林认可中国是苏联可靠的战略盟国、毛泽东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 结论

 1957年苏联高层政变与中共中央的反应

 Moscow,Washington and the Taiwan Straits Crisis in 1958

  Ⅰ.Introduction

   1.The blockade of offshore islands

   2.The Americans’ reaction to the advancing stage of the crisis

   3.The Soviets’ reaction to the crisis

   4.The subsidence of the crisis

  Ⅱ.The Superpowers’ Behavior Patterns

   1.The concept of pattern variables

   2.The comparison of patterns of behavior

  Ⅲ. The Contexts of Interaction

   1.The context for the U.S.behavior

   2.The context for the Soviet behavior

   3.Goal structures of American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ies

  Ⅳ. The Determinant Factor of the Superpowers’ Policies

   1. Factors for the U.S.policy

   2.Factors for the Soviet policy

  Ⅴ.Conclusion

   1.The evaluation of the consequences of interaction

   2.The rules emerged from interaction

 20世纪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与中苏两党两国关系述评

  一 中苏两党两国共筑同盟的时期(1950~1953)

  二 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蜜月”时期(1954~1957)

  三 中苏两党两国关系走向破裂的时期(1958~1960)

 中苏经贸关系简析(1949~1991)

  一 历史回顾

   (一)1950年代的大发展时期

   (二)两国经贸关系大大萎缩的1960年代

   (三)两国经贸关系逐步恢复与回升的1970年代

   (四)两国经贸关系稳定与迅速发展的80年代

  二 经贸关系稳定与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三 中苏经贸合作的主要问题

 苏联经济模式在中国的移植和强化

  一 苏联模式及其适用性

  二 苏联模式在中国的移植

  三 苏联模式在中国的强化

  四 结语

 苏联专家与新清华的建设

  一 历史背景

  二 苏联专家与新清华的建设

   1.“奠基”阶段(1952年10月~1955年7月)

    (1)制订新的教学计划

    (2)实施教学计划,编写教材,直接授课

    (3)完成各个教学环节,培养研究生和进修教师

    (4)在参与教学研究工作的同时,初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2.“拓展”阶段(1955年8月~1958年12月)

    (1)拓展“新专业”

    (2)促进教学与科研共同发展

    (3)协调与苏联专家的关系

   3.“相互学习”阶段(1959年1月~1960年8月)

  三 “苏联专家与新清华建设”的启示

   1.国家关系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行为的差异性

   2.国际交流史研究的微观透视方法与“滤镜效应”

   3.选取苏联专家作为“滤镜”的意义

 技术教育转移个案:北京石油学院的建立

  一 建国初期石油高等工程教育概况

  二 创建北京石油学院

  三 石油学院的教学制度

   (一)专业设置

   (二)教学计划

    1.1956年之前教学计划的比较

    2. 1956年以后教学计划的比较

   (三)教学大纲

  四 苏联专家及其主要工作

   (一)在石油学院工作的苏联专家

   (二)苏联专家与石油学院的师资培养工作

   (三)建立向专家学习的工作制度

  五 结语

 中苏技术合作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一 建立良好国家关系,创造合作条件

  二 合作则互利双赢,对抗则两败俱伤

  三 全面合作,构建完整技术体系

  四 技术转移应不“偏食”,不断线

  五 取长补短,合作双赢

 苏联解体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一 中国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状况

  二 对苏联剧变根本原因的不同见解

  三 学术观点分歧对政治选择的影响

 新俄罗斯立国17年治国模式选择的变化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一 “西式民主”不符合俄罗斯国情,“主权民主”有利于俄罗斯的政治稳定

  二 美式“自由市场经济”导致俄罗斯经济衰退,俄式“可控市场经济”更适合转轨时期的需要

  三 “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战略有损俄罗斯的国家利益,“独立自主、东西方相对平衡的多极化外交战略”有利于强化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四 俄罗斯治国模式选择的变化,可望拓宽中俄关系的战略基础

 俄罗斯走在强国之路上

  一 俄罗斯现状概述

  二 普京上台时的俄罗斯“家底”

  三 出手不凡的普京

  四 俄罗斯为何需要中央集权?

  五 执政八年成绩斐然的有利条件和问题

 俄罗斯:永远的赶超

  一 彼得一世的赶超:军事优先,牺牲软件

  二 斯大林的赶超:牺牲农业和民生

  三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赶超:由豪言壮语到军备竞赛

  四 普京的赶超:重视制度和经济创新

 俄国的经济外交构想与中俄经济合作*

  前言

  一 不断强化的俄国经济外交

  二 俄国的经济外交构想

  三 中国在俄国经济外交构想中的地位

  四 结论

 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现状与前景

  一 中俄能源合作取得新进展

  二 俄罗斯东部输油管道工程和进入中国支线管道决策进展

  三 推进多边能源合作,打造统一经济空间

   (一)积极推进上合组织成员国能源一体化

   (二)多边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 中俄经贸关系合作成效突出

  二 深层问题不容回避

  三 制约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四 结语

 合作技术创新:未来中俄关系和谐发展的动力基础之一*

  一 中俄进行技术创新合作的理论依据

  二 中俄进行合作技术创新的实践意义

   1.合作技术创新有利于中俄两国共同应对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共同挑战

   2.合作技术创新有利于中俄两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共生经济的发展

   3.合作技术创新有利于中俄两国巩固充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4.合作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中俄两国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

   5.合作技术创新有利于学习借鉴经济转轨中俄罗斯技术创新的经验与教训

  三 中俄进行技术创新合作的目标与任务

  四 中俄合作技术创新之领域选择

   (一)中俄合作技术创新之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1.交流层次日显丰富

    2.交流区域趋于完整

    3.交流领域不断拓展

    4.合作特色逐渐形成

    5.合作形式日趋多样

   (二)中俄合作技术创新之高技术研究领域

    1.生物技术合作

    2.复合材料合作

    3.纳米技术合作

    4.宇航技术合作

   (三)中俄合作技术创新之新技术研究领域

   (四)中俄合作技术创新之产业创新合作领域

    1.矿业科技合作

    2.冶金和金属加工业的科技合作

    3.机械工业科技合作

    4.军工科技合作

    5.农业科技合作

    6.医药科技合作

   (五)中俄合作技术创新之大中型国企技术改造领域

    1.装备科技工业

    2.制药科技工业

    3.能源科技领域

 中国东北经济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研究

  一 东北经济区近年对俄贸易和经济合作状况分析

   (一)双边贸易

    1.中国东北经济区对俄贸易的发展

    2.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对华贸易

   (二)经济合作

    1.东北经济区近年对俄经济合作状况分析

    2.东北经济区对俄经济合作的新趋势

    3.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投资

  二 中俄毗邻地区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二) 现有问题的成因

  三 实现东北经济区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对策思路

   (一)以俄罗斯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本地区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为中心,打造对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二)境外生产加工型投资

   (三)境外资源开发型投资

   (四)大力发展对俄建筑工程承包和房地产开发

   (五)充分发挥现有的对俄科技合作机制的作用,搞好对俄罗斯的高技术引进及产业化工作

   (六)鼓励各地区高技术企业“走出去”,在俄投资建立高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

   (七)挖掘东北经济区内陆口岸和交通枢纽的潜力,发展对俄经贸物流

   (八)以俄罗斯为主要客源目标国,做大做强东北各省区的旅游经济

 2007年中俄贸易形势分析

  一 中俄贸易的新特点

   1.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贸易结构明显改善

   3.中方首次实现顺差

   4.地方合作蓬勃发展

  二 中俄贸易应注意的问题

   1.维持贸易均衡发展,避免大起大落

   2.努力实现贸易平衡,不追求高额顺差

   3.逐渐扭转中俄贸易基本以政府为主导的局面

   4.防患于未然,消除贸易摩擦隐患

 中俄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反恐合作*

  一 中国新疆地区、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的“三股势力”问题

   (一)中国新疆地区的“东突”问题

   (二)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的车臣问题

   (三)中亚的“三股势力”问题

  二 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反恐合作形势分析

   (一)签署一系列条约,为联合反恐奠定法律基础

   (二)成立反恐机构,落实反恐合作措施

   (三)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强化反恐功能,使军演规范化

   (四)加强经济合作,消除地区紧张局势和新威胁的根源

   (五)深化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合作,加强与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联系

  三 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打击“三股势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打击“三股势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上海合作组织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四 结论

 2005年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述评

  一 中俄联合军演的背景

   (一)边界问题得到解决

   (二)联手勾画国际新秩序

   (三)双边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四)军事合作进入新阶段

  二 中俄联合军演的进程

   (一)第一阶段(8月18~19日),日战略磋商与战役筹划

   (二)第二阶段(8月20~22日),兵力投送与展开

   (三)第三阶段(8月23~25日),实施交战

   1.海上封锁作战

   2.两栖登陆作战

   3.强制隔离作战

  三 中俄联合军演的意义

 浅析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

  一 古代中国东北文化向俄罗斯的传播过程

  二 近代俄罗斯文化向中国东北的传播

   1.通过俄国侨民

   2.通过旅俄华侨

   3.通过修建中东铁路,兴建和经营工商企业

   4.俄国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最先在中东铁路沿线传播的

   5.俄国人通过办报刊大大推进了俄罗斯文化在中东铁路沿线的传播

   6.俄国人在中东铁路沿线开办了大量学校

  三 当代中国东北文化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应当加强

 半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形象在中国的变化

  一 天使形象(蜜月时期,1949~1960年代初)

  二 魔鬼形象(对抗时期,1960年代初至1980年代中期)

  三 友好的邻国(1980年代中期至今)

  四 结论

 20世纪中俄公民社会组织发展比较

  一 20世纪俄罗斯非商业组织的历史与发展

   (一) 19世纪下半叶至1917年:现代意义公民社会组织的出现与发展

   (二)1917~1985年:社会组织转向苏共主导型

   (三)1986~2006年:自主社会组织的崛起、大规模发展与制度化、管理规范化

  二 当代俄罗斯非商业组织的数量、类型与社会影响

  三 20世纪中国民间组织的历史与发展

  四 中国民间组织的数量、类型与社会影响

  五 中俄两国公民社会组织比较

 俄罗斯东正教境内外教会恢复统一的意义

  一 教会恢复统一之路

  二 教会恢复统一的意义

 有关俄罗斯方面要求恢复东正教在华相应法律地位的考察

  一

  二

  三

 中俄关系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一 俄罗斯联邦与中国关系的发展

  二 文化传统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三 中俄关系发展的前景

 中国学者对俄罗斯文化之研究(2000~2007)

  一 对俄罗斯文化的解读

  二 对俄罗斯文化之源——东正教的研究

  三 对“俄罗斯思想”文化基础的考察

  四 对俄罗斯民族个性的文化解析

  五 对俄国历史的文化阐释

 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问题

  一 中俄关系进入深化发展时期

  二 促进中俄关系深化的主要因素

  三 中俄关系发展的前景与问题

 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的思考

 中俄互办“国家年”与当前的两国关系

  一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的背景

  二 两国“国家年”的举办与取得的成果

  三 从互办“国家年”看当前的中俄关系

  四 “国家年”举办后中俄关系的新进展

 中俄关系发展前景与中国国家利益

  一 俄罗斯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外部因素,是关乎我国北部及西北边疆稳定乃至总体战略环境是否有利的关键变量

  二 中俄两国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三 未来5~10年是中俄经济增长迅速的时期,实现两国经济的相互促进、共同繁荣是推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选择

 俄罗斯的强国外交与中俄战略协作关系

  一 俄罗斯的实力增强,为强国外交提供了坚强后盾

  二 争当强国、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

  三 影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因素

   1.领土与移民问题

   2.能源合作与开发问题

   3.环境保护问题

《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是国内学术界中俄关系研究成果的结集,涉及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苏关系史以及当代中俄关系等问题;内容丰富、全面,对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受到两国外交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已逐渐产生品牌效应。我们希望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以此冠名的学术讨论会继续举办下去,为中俄两国的世代睦邻友好以及全面建设和发展面向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1]李涛:《关于建国以来中苏教育交流史研究状况的综合评述》,《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卷第2期,第88~93页。

[2]李涛:《借鉴与发展:中苏教育关系研究(1949~1976)》,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张柏春:《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1949~1966)》,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4]蒋龙:《北京航空学院的建立与苏联的技术援助》,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5]赵阳辉:《苏联援助创办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历史研究(1952~1956)》,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6]申力生主编《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第2卷“近代石油工业”,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第301页。

[7]于学业:《我国石油工业教育创业史料(1949~1953)》,手稿。

[8]余世诚:《石油大学校史(1953~1988)》,春秋出版社,1989。

[9]余世诚、牟杰主编《中国石油高等教育发展史(1953~1999)》,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

[10]余世诚主编《石油大学校史(1953~2003)》,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第3、4页。

[11]阿尔辛节夫:《从苏联高等教育的经验略谈几个问题》,《人民教育》1950年第3期,第25~27页。

[12]阿尔辛节夫:《关于苏联高等学校的教学研究指导组问题》,《人民教育》1950年第2期,第34~36页。

[13]安德列扬诺夫:《关于苏联高等学校的教学、行政组织与政治思想教育等问题》,《人民教育》第3卷第5期,第18页。

[14]程今吾:《苏联高等教育情况介绍》,《人民教育》1951年第2期,第24~28页。

[15]方华灿:《辉煌的五十年——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历史回顾》,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03。

[16]胡建华:《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贾皞:《我在北京石油学院十八年》,手稿,1999。

[18]梁华、刘金文总编《中国石油通史(1840~1949)》,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第381页。

[19]1953~1957年石油工业(包括东北及关内)基本建设及工业生产逐年需要人员计划表,中央档案馆。

[20]为呈报成立四个石油专校请签核准予备案由,中央档案馆,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高等教育部、中央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关于专业设置的有关文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22]中央教育部、燃料工业部联合给文委、财委关于成立石油学院的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23]1955年所聘苏联专家情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24]《北京石油学院》1956年院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25]1953年度第一学期工作布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26]1953~1957年石油工业(包括东北及关内)基本建设及工业生产逐年需要人员计划表,中央档案馆。

[27]1954年教学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28]北京石油学院1956年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29]北京石油学院地质系1954年工作总结,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30]北京石油学院顾问扎巴林斯基同志有关北京石油学院地质系发展方向的谈话,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31]北京石油学院培养师资情况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32]对石油学院建校地点的意见,1952年11月29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33]苏联专家工作总结,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34]苏联专家建议通报,第28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3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高等教育部、中央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关于专业设置的有关文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36]中央高教部、燃料工业部关于北京石油学院地质系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分工的讨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37]专家开课统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38]钻采系1955年专家工作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