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4

2020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图书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in Qinghai: Analysis and Forecast (2020)

SSAPID:101-2808-0085-36
ISBN:978-7-5201-6587-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研究报告,内容涉及青海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等各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书中围绕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实践等重大热点问题,从战略高度对2020年青海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综合阐释和深入分析,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进行了科学预测和理性研判,努力把社会各界的智慧嵌入青海发展的动力之中,力求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政策选择提供理性参照,为社会公众提供资讯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青海蓝皮书
编 辑:陈颖;薛铭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中国皮书网

 法律声明

 2020年青海蓝皮书编委会

 摘要

 皮书

 主要编撰者简介

 Ⅰ 总报告

  B.1 2019~2020年青海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19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宏观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二)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升

    (三)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工业生产增长加快,新兴产业支撑作用增强

    (五)第三产业发展稳步增长,旅游业发展势头仍较强劲

    (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消费外贸结构不断优化

   二 青海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投资增长动力不足

    (二)消费增长持续放缓

    (三)开放发展步伐亟待加快

    (四)实体经济运行难度持续加大

    (五)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三 2020年青海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国际环境分析

    (二)国内环境分析

    (三)青海主要发展目标预测

     1.经济运行有望保持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2.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3.结构升级助推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4.服务业贡献平缓提升

   四 对策建议

    (一)纵深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二)加强扶持力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三)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力促投资止跌回升

    (四)实施以旅促消行动,全面提升消费动能

    (五)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培育外向型经济

    (六)提升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B.2 2019~2020年青海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19年青海社会发展形势及亮点

    (一)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二)精准脱贫取得关键性成效

    (三)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四)民生和社会保障持续改善

    (五)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向纵深发展

    (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面实施

    (八)新时代党的建设工程深入推进

   二 2019年青海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一)生态保护和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逐步显现

    (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

    (四)全面深化改革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 2020年青海社会发展形势预测

    (一)脱贫攻坚将取得决定性胜利

    (二)生态文明建设将进一步加大

    (三)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将取得新成就

    (四)民生工程将得到进一步推进

    (五)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将有新提升

    (六)党风廉政建设将扎实开展

   四 促进青海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路径

    (二)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三)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

    (五)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六)强化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Ⅱ 经济篇

  B.3 税收视角下推动青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一 民营经济税收发展成效及亮点

    (一)民营经济税收占近“半壁江山”

    (二)民营经济税源结构不断优化

    (三)民营重点税源企业发展抢眼

    (四)民营经济获得更多减税红利

   二 民营经济发展短板及面临的难题

    (一)整体竞争力较弱,龙头企业屈指可数

    (二)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企业经营模式落后,税源管理难度大

    (四)行业准入门槛较高,产业同构较突出

    (五)政策落实亟待加强,政策环境需优化

   三 民营经济税收发展形势预判

    (一)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二)民营经济税收发展面临的形势

    (三)202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及民营经济税收预测分析

   四 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优质政策环境

    (二)引导企业向精、新发展,打造民营龙头企业

    (三)降低民营经济准入门槛,营造竞相发展氛围

    (四)增强各类要素供给,补齐民营经济发展短板

  B.4 以生态之优促发展之进

   一 青海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和现实基础

    (一)国家对青海绿色发展给予重大期许并提出重要要求

     1.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2.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绿色发展给予重大期望,提出重要要求

    (二)青海走绿色发展之路既是现实必然也具客观优势

    (三)青海出台系列举措推动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二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青海经济税源发展状况及税收职能发挥

    (一)绿色发展带动青海经济、财政、税收总量稳步扩大

    (二)绿色发展带动青海经济税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青海绿色发展背后的税收支持及绿色税收效应发挥

     1.绿色税收制度助力实现绿色发展方式

     2.绿色税收制度助力培育绿色经济税源

     3.绿色税收制度助力激发绿色发展活力

   三 当前青海推动经济税源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税收总量小人均少,发展不足的现实制约依然较大

    (二)财政收支自给自足水平偏低,地方财力保障难度大

    (三)经济税收增速明显减缓,重点企业盈利增长困难大

    (四)绿色税收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四 促进青海经济税源成长的思考与建议

    (一)坚定推进绿色发展

     1.坚守绿色发展理念

     2.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3.培育绿色优势税源

     4.完善绿色发展保障

    (二)积极发挥税收职能

     1.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大局

     2.认真落实政策措施

     3.完善协税护税机制

    (三)健全完善绿色税制

  B.5 青海省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一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2.强化政策支持,统筹强力推进

     3.加大资金投入,抓好示范带动

     4.健全分配制度,激发内生动力

     5.建强基层组织,提升堡垒功能

     6.广泛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

     7.压实各级责任,狠抓工作落实

    (二)主要成效

     1.集体股份分红型

     2.盘活集体资产型

     3.利用集体资源型

     4.推进土地经营型

     5.发展物业经济型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二)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狭窄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

    (四)内生动力不足

   三 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坚持规划先行

    (二)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

    (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四)加强金融支持力度

    (五)强化土地、水利资源政策扶持

    (六)实行收费减免政策

    (七)加强村班子建设,选好配强领头人

    (八)加强集体经济资产管理,促进良性发展

  B.6 推动青海数字商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 我国数字商务发展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一)数字商务发展的主要历程

     1.起始培育期:1994~2002年

     2.快速发展期:2003~2012年

     3.成熟稳定期:2013年至今

    (二)发展数字商务的积极作用

     1.数字商务发展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数字商务发展有利于构建大众就业与创业新格局

     3.数字商务发展有利于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

     4.数字商务发展有利于促进民生福祉新提升

    (三)国内发达地区数字商务发展现状及特点

     1.数据、技术等新生产要素作用凸显,数字商务发展的四梁八柱更加坚实

     2.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数字商务发展的源头活水日渐充沛

     3.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加速器持续发力

     4.数字化专业园区不断涌现,营造了数字商务发展的“肥水沃土”

     5.商务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优化了数字商务发展的营商环境

   二 青海数字商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健全支撑体系,营造有利于数字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1.完善政策体系

     2.构建工作机制

     3.强化扶持政策

    (二)加强规划引领,多层次构建电商发展生态圈

     1.争取示范项目

     2.培育发展动能

     3.完善服务体系

    (三)加快合作共建,助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四)提高协同效率,加强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五)发挥行业优势,构建电商精准扶贫新通路

    (六)积蓄发展动力,促进电商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三 青海数字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一)主要问题

     1.市场主体亟待培育壮大

     2.配套服务体系尚不完备

     3.人才成为最大制约因素

     4.政务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5.农村电商产业化程度不高

    (二)发展机遇

     1.新一轮创新增长带来新机遇

     2.高质量升级发展带来新机遇

     3.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机遇

   四 推动青海数字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培育数字商务市场主体,打造数字企业先锋队

     1.激发市场主体发展的内生动力

     2.加快数字商务领军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二)建立健全数字商务生态体系,提升企业成长舒适度

     1.健全体制机制

     2.加大政策扶持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数字商务人才引进培养,建立专业人才“蓄水池”

     1.建立多领域多层次的数字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2.优化人才流动和共享机制

    (四)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政府升级版

     1.增强各级政府数字商务意识

     2.优化政府服务流程

     3.注重数字商务大数据投入和建设力度

    (五)提升农村电商产业化发展水平,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1.继续做好电商扶贫

     2.加快农村电商消费升级

     3.提升农畜产品产业附加值

     4.加强电子商务数据监测

  B.7 青海东部贫困村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 脱贫攻坚完成情况

    (一)基本村情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贫困户脱贫方面

     2.贫困村退出及脱贫巩固提升方面

   二 易地搬迁推进情况

    (一)总体设计

     1.搬迁对象

     2.搬迁方式

     3.搬迁程序

     4.安置方式

    (二)进展状况

   三 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易地搬迁户就业难

    (二)产业项目短时间难以见效

    (三)个别非贫困户自筹房款压力大,很难投资产业发展

    (四)部分非贫困户对搬迁信心不足

    (五)劳动力素质不高

    (六)搬迁后土地资源利用面临困境

   四 易地搬迁扶贫后续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二)加强政府引导,为易地搬迁群众创造就业条件

    (三)强化政策引领,给予非贫困户一定政策倾斜

    (四)积极创新脱贫思路,使扶贫方式从“输血”变为“造血”

    (五)继续加大资金扶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B.8 民族地区农产品地域品牌的培育和保护

   一 大通县现有农产品地域品牌

   二 大通县农产品地域品牌培育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来自政府层面的有力推动

    (二)品牌、商标意识不强,市场认知度低

    (三)缺乏资源挖掘深度和有效宣传

   三 推进民族地区农产品地域品牌培育和保护的建议与思考

    (一)政府的主导与引领是关键

    (二)发掘、培育现有地域优势农产品资源是重心

    (三)农产品的品质是基础和关键

  B.9 2019~2020年青海省“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与前景展望

   一 2019年青海“一带一路”建设进展

    (一)设施联通持续推进,区位优势凸显

     1.铁路交通网络加速构建

     2.空中走廊建设全面推进

     3.公路网络继续完善

     4.能源通道建设持续推进

    (二)政策沟通持续强化,协同发展加快

    (三)贸易畅通持续向好,枢纽作用彰显

     1.对外贸易通达水平持续提升

     2.对外贸易平稳运行

     3.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四)民心相通持续走深,人文交流频繁

     1.教育交流合作更趋频繁

     2.校际国际性交流交往持续加强

     3.相关领域交流合作积极开展

    (五)资金融通持续走实,对外投资扩大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放发展的理念和举措有待提升

    2.道路畅通方面的短板依然突出

    3.对外贸易仍显不足

    4.服务保障不足

    5.外事交流不够

   三 2020年青海“一带一路”建设前景展望

    (一)将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持续加快融入步伐

    (二)将积极加强与尼泊尔经贸合作,助推青海“一带一路”追赶后发

    (三)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设施联通

    (四)将不断调整优化外贸结构,多措并举发展对外贸易

    (五)将努力开拓双向投资渠道,加快“走出去”步伐

    (六)将深化政策沟通和推进力度,不断扩大人文交流

  B.10 兰西城市群青海部分的地缘经济关系与一体化发展研究

   一 兰西城市群内部的地缘经济关系测度

   二 兰西城市群地缘经济关系评价

   三 兰西城市群青海部分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 推进兰西城市群青海部分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经济建设,确保城市群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紧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持续深化对外开放

    (三)借助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提升兰西城市群青海部分的地位

    (四)经济新常态前提下,适应兰西城市群青海部分绿色发展的新要求

    (五)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打造“大生态”格局

 Ⅲ 社会篇

  B.11 青海藏区青年就业的社会学分析

   一 文献梳理与研究方法

    (一)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及社会支持网络文献梳理

    (二)藏区青年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

   二 藏区城镇化与藏族青年的就业准备

    (一)影响就业诸因素分析

     1.影响藏区青年就业的社会结构因素分析

     2.影响就业的能动性因素

    (二)结论

     1.影响就业准备阶段的因素可以分为结构性因素和能动性因素两大类

     2.家庭经济条件、社会资本和就读学校层次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

     3.就业准备的最主要目的是就业,接受教育是就业准备的最主要内容

   三 藏区青年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就业制度仍需改革,就业公共服务支持体系尚不健全

     2.藏区青年受教育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3.藏区青年创业不足

    (二)对策建议

     1.加快藏区城镇化发展进程

     2.深化就业制度改革

     3.完善就业政策支持体系

  B.12 青海省教育现代化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青海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现状

    (一)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状况

     1.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逐步实现普及普惠

     2.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3.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

     4.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升,普职招生差距缩小

     5.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二)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保障经费、项目投入持续增加

     2.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

     3.加强党建引领,精准扶贫促公平

   二 青海省教育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

    (一)办学资源紧缺,教育发展不均衡

    (二)课程教学短板明显,教育质量亟待提升

    (三)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

   三 2020年青海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态势预测

    (一)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

    (二)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四)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四 加快推进青海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新青海精神”

    (二)健全教育优先发展保障体系,深化现代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

    (四)优化教育结构,补短板、增特色、促公平、提质量

  B.13 青海藏区实施十五年教育资助的成效、经验及对策建议

   一 青海藏区实施十五年教育资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青海藏区的特殊战略地位决定十五年教育资助的必要性

    2.支持青海藏区十五年教育资助是藏区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3.支持青海藏区十五年教育资助是解决当地青少年失学辍学的根本途径

    4.支持青海藏区十五年教育资助具有可行性

   二 青海藏区实施十五年教育资助的成效

    1.显著提升了学龄儿童入学率

    2.大幅减轻了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

    3.有效解决了学龄儿童入寺问题

    4.教育资助成为实施教育脱贫的有力推手

   三 青海藏区实施十五年教育资助的经验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树立教育公平理念是青海藏区实施十五年教育资助的基本前提

    2.建立充分的经费保障机制是青海藏区实施十五年教育资助的坚实基础

    3.推进信息公开、强化监督检查是顺利实施十五年教育资助的关键

   四 青海藏区进一步实施好十五年教育资助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藏区十五年教育资助投入长效机制

    2.通过实施十五年教育资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藏区青少年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进一步加强对藏区十五年教育资助成效的宣传

    4.在实施好藏区十五年教育资助过程中进一步集中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B.14 青海民间信仰与社会治理耦合问题研究

   一 青海民间信仰特征

   二 民间信仰的功能和价值

    (一)与民间信仰交织存在并科学合理的乡规民约,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民间信仰体系中的大量信仰民众,对推进基层社会多元合作共治具有补充作用

    (三)与民间信仰相关联的社会组织和活动,对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果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三 青海民间信仰中与社会治理不相适应的现象分析

    (一)对民间信仰在认识和态度上的分歧,不利于从顶层设计上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与民间信仰的有机结合

    (二)对民间信仰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还不够健全,不利于民间信仰与社会治理综合性施策有效对接

    (三)对民间信仰管理存在的法律依据缺失,不利于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综合显现

    (四)与民间信仰并行存在的乡民文化,不利于社会治理进程中法治观念的推广和强化

   四 青海民间信仰管理与社会治理耦合的路径思考

    (一)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统领,不断健全、完善体制和机制,统筹谋划民间信仰与社会治理的耦合推进

    (二)以提高法治化建设水平为载体,有效推进基层法治,实现民间信仰与社会治理依法共进

    (三)以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水平为契机,加强民间信仰场域管理,实现民间信仰与社会治理的有机融合

    (四)发扬民间信仰中的先进元素,整合优秀文化,助推民间信仰与社会治理在内涵上同轨共向发展

   余论

  B.15 和谐社会视角下青海省人口婚姻家庭状况研究

   一 青海省人口婚姻家庭状况及特征分析

    (一)人口婚姻状况及特征分析

     1.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的婚姻状况

      (1)未婚人口比重略微下降

      (2)有配偶人口比重小幅上升

      (3)离婚人口比重小幅上升

      (4)丧偶人口比重略微下降

     2.不同年龄组人口的婚姻状况

      (1)早婚人口和大龄未婚人口比重增加

      (2)有配偶人口比重小幅上升

      (3)离婚人口比重增幅明显

      (4)各年龄组丧偶人口比重均有下降

     3.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婚姻状况

      (1)未婚人口比重总体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

      (2)有配偶人口比重总体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

      (3)离婚人口比重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

      (4)丧偶人口比重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

     4.不同职业人口的婚姻状况

      (1)党的机关、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未婚人口比重最低,专业技术人员的未婚人口比重最高

      (2)党的机关、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有配偶人口比重最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有配偶人口比重最低

      (3)不同职业人口的离婚人口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4)农业生产及辅助人员的丧偶人口比重最高

     5.城乡人口的婚姻状况

      (1)乡村的未婚人口比重高于城市和镇

      (2)城市和镇的有配偶人口比重高于乡村

      (3)城市和乡村的离婚人口比重增幅高于镇

      (4)乡村丧偶人口比重高于城市和镇

    (二)人口家庭状况及特征分析

     1.家庭规模出现明显变动

     2.家庭核心化趋势减弱

     3.民族混合家庭户比重略有上升

     4.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比重进一步上升

   二 青海省人口婚姻家庭状况变动的原因分析

    (一)人口因素的影响

     1.人口性别比失调造成男性“婚姻挤压”

     2.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导致家庭规模和类型变化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1.经济条件成为农村男性获得婚姻的主要制约因素

     2.经济压力对二孩生育意愿产生重要影响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1.社会变迁引起婚姻价值取向变化

     2.高等教育客观上推迟城乡青年婚育时间

   三 青海省人口婚姻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人口婚姻家庭问题日益显现

    (二)家庭和社会养老负担进一步上升

    (三)婚姻家庭服务相对滞后

    (四)离婚人口比重增幅较大

    (五)特殊类型家庭的受助不足

   四 青海省人口婚姻家庭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建议

    (一)缓解城乡大龄青年择偶困难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三)建立和完善婚姻家庭服务体系

    (四)促进和谐婚姻与文明家庭建设

    (五)加强对于特殊家庭的关注和支持

  B.16 青海牧区藏族婚姻变化研究

   一 引言

   二 塔秀村藏族婚姻变化状况调查样本分析

    (一)样本基本情况

    (二)婚姻变化状况

     1.婚姻观念的变化

     2.婚姻成本的变化

     3.婚姻圈的变化

     4.婚姻稳定性的变化

     5.生育行为与观念的变化

   三 基本结论

    (一)延续了较多传统的择偶观

    (二)择偶方式具有现代色彩

    (三)婚姻成本在制度制约下大幅下降

    (四)传统生育观受到一定冲击

    (五)传统的婚姻圈逐步扩大

    (六)社会转型并未导致藏族婚姻与传统的断裂

    (七)藏族婚姻在延续中发生着变化

    (八)乡风文明是推动婚俗文明的关键因素

  B.17 青海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 青海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理论学习,夯实乡风文明的思想根基

    (二)不断创新举措,推进乡村社会治理

    (三)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文化惠民服务

    (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见行动

    (五)诚信建设和信仰文明双推动,集中整治乡村环境“脏乱差”

   二 青海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二)有悖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等不良风气屡禁不止

    (三)村规民约的对症性及约束力有待提高

    (四)陈规陋习在一些地区还不同程度存在

    (五)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及环境问题突出

    (六)宗教领域乱象亟待进一步规范和整治

   三 进一步加强青海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采用“三结合”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和本地化

    (二)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乡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三)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大力开展移风易俗

    (四)抓载体、重细胞、树典型,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五)推进乡村净化工程,打造整洁人居环境

    (六)规范宗教行为,不断推进“信仰文明”

    (七)强化社会治理工作,营造乡村文明生态

  B.18 新时代青海女性价值观特征及转变分析

   一 新时代青海女性总人口

   二 新时代青海女性价值观的新特征

    (一)自我意识的凸显

    (二)价值取向更为多元

    (三)思维方式更为开放

   三 弘扬女性优秀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Ⅳ 生态篇

  B.19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体育赛事发展概况

     2.体育运动设施建设概况

    (二)三江源国家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旅游业发展增速快

     2.旅游活动发展概况

   二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分析

    (一)渗透融合模式

    (二)重组融合模式

    (三)延伸融合模式

   三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程度的评价分析

    (一)灰色关联度分析步骤

    (二)灰色关联度测算

    (三)结论分析

  B.20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文化价值及其实现对策研究

   一 生态文化价值的内涵

   二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文化价值的具体表现

    (一)藏传佛教的传统生态价值观根植于社区牧民心中

    (二)社区牧民在生产生活中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生态价值观

    (三)国家和青海省实施的重大战略得到了社区牧民的高度重视和认同

    (四)拥有非常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三 提升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文化价值的现实短板和实现对策

    (一)全面提升社区牧民的生态文明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1.现实短板

     2.实现对策

    (二)提高环保NGO在社区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参与效率,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组织运行对策

     1.现实短板

     2.实现对策

    (三)夯实生态文化载体的发展基础,需要强化金融对生态文化产业的支持

     1.现实短板

     2.实现对策

    (四)实现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需要适度推进园区生态旅游*

     1.现实短板

     2.实现对策

  B.21 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法治保障研究

   一 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的法治现状

   二 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的法治“短板”

    (一)立法层面:自然保护地法律规定有待完善

    (二)执法层面:自然保护地的行政执法有待强化

    (三)司法层面:自然保护地的司法保障有待彰显

    (四)普法层面:自然保护地法治宣传教育有待深入

    (五)监督层面:自然保护地法治监督有待强化

   三 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法治举措

    (一)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的地方性法律体系

    (二)规范自然保护地综合执法

    (三)改进自然保护地司法保障制度

    (四)开展自然保护地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五)加强自然保护地法治监督工作

  B.22 深化青海区域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的形势与建议*

   一 在准确认知的基础上宏观把握保护进程

   二 走政府投资与市场开发相结合的保护路子

   三 更加重视村落在文化生态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四 探索与生态相适应的牧业区新型城镇化模式

  B.23 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创新体制机制探讨*

   一 组建青海省国家公园示范省管理局

    (一)主要职责

    (二)机构设置

     1.管理局内设机构

     2.执法机构设置

     3.保护管理机构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四)领导职责

   二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机制

    (一)自然资源资产综合调查

    (二)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国有自然资源用途管理制度

     2.探索集体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方式

     3.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体系及数据平台

   三 规范草场流转体制机制

   四 科学管理体制机制

    (一)完善示范区居民共建体制机制

    (二)健全示范区居民的就业引导与培训体制机制

    (三)设立示范区内及周边产业引导体制机制

    (四)扩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

     1.推行志愿者服务机制

     2.建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保护与合作管理机制

     3.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五)资金体制机制

    (六)评估考核机制

     1.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估预警制度

     2.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五 展望

 Ⅴ 民族文化篇

  B.24 青海民族宗教工作发展历程与现状研究*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宗教工作初步探索

   二 1958年至1978年民族宗教工作曲折探索

   三 改革开放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修正与完善

   四 新时代青海民族宗教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五 结论

  B.25 青海民族地区多宗教文化交融的经验与借鉴*

   一 青海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概况

   二 青海多宗教文化交融的经验

    (一)族源相近与民族杂居的文化交融

    (二)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的互补和叠加

    (三)多重信仰认同的再创造

   三 青海多宗教文化交融的当代借鉴

    (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

    (二)尊重民族宗教发展规律,杜绝强行推进宗教融合

    (三)宗教文化融合是民族团结的核心内容

   四 总结

  B.26 青海文化多样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

   一 青海文化多样性特征

    (一)源远流长的史前文化

    (二)核心主导的红色文化

    (三)多元共生的宗教文化

    (四)和美相融的民族文化

    (五)多样丰富的地域文化

   二 青海文化多样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一)青海文化多样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取得的成就

     1.多元文化共荣发展中红色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2.不同地域文化品牌各具特色

     3.文旅融合精品不断涌现

     4.文化产业不断做优做强

    (二)青海文化多样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 青海文化多样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思考

    (一)文化多样性保护中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文化多样性保护

    (三)利用多元化渠道手段传播青海文化多样性

    (四)促进多元文化与多地域多业态互动融合

    (五)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

  B.27 青海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一 青海红色文化资源富集

   二 青海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内涵与特征

   三 青海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黄番寺之战”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保护机制有待健全

    (三)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四)保护与发展单一面窄

   四 青海红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对策建议

    (一)挖掘研究“黄番寺之战”,凸显其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

    (二)将十世班禅大师故居申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三)应将孙玉清将军就义地等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青海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力度

    (五)提升理论研究高度,为“新青海建设”注入活力

    (六)各部门齐抓共管,凝聚社会合力

    (七)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生态旅游相融合,打造青海品牌

  B.28 海南藏族自治州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做法成效及经验启示

   一 海南州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的基本情况

   二 海南藏族自治州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效的主要做法

    (一)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党委“一把手”亲自抓

    (二)深化思想引导,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坚持统筹兼顾,全力推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聚焦民生改善和精准脱贫,持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将寺院管理纳入“大创建”,提升社会治理新格局

    (六)注重依法治理,共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七)以发展民族文化为抓手,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八)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推动生态文明与民族团结互融

   三 主要成效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显著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三)网络影响辐射不断增强

    (四)民族团结进步与文明景区同频共振

    (五)江苏对口支援与创建工作深度对接

   四 海南藏族自治州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活动的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二)坚持以经济转型发展为引擎

    (三)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

    (四)坚持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

    (五)坚持以文化建设为引领

    (六)坚持以教育转型发展为先导

    (七)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为关键

 基本子库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童建军:《“高质量”需要怎样的体制机制》,《南方杂志》总第280期。

叶初升:《中国的发展实践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光明日报》2019年11月1日,第11版。

余丽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财税对策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19年第9期。

王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9。

郭健、宋尚彬、刘晓彤:《中小民营企业减税的现实约束与路径选择》,《税务研究》2019年第2期。

刘尚希、樊轶侠:《减税降负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国金融》2018年第24期。

青海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青海省统计年鉴》(2015~2019),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2019。

国家税务总局:《全国税务统计》(2014~2018),中国税务出版社,2015~2019。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2015年4月25日。

中共青海省委 青海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青发〔2015〕7号,2015年5月14日。

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求是》2019年第3期。

伍红、李珊珊:《绿色发展指标下促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税收政策完善》,《税务研究》2018年第1期。

马彦华:《发展数字商务推动经济动能转换》,《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26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2019。

阿里巴巴集团:《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8)》,2018。

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8)》,2019。

李敏:《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及品牌战略管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王丹:《青海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战略研究》,《中国商界》2009年第4期。

马学贤:《青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探究》,《攀登》2010年第4期。

杨娟丽:《基于产业链视角的青海省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问题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7期。

游超、谢永佳、陈振龙:《高原农业品牌区域化建设分析探究——以青海海东地区为例》,《商品与质量》2011年S8期。

闵闽:《地方政府与农产品区域品牌运营的理论与实践》,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2010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年第2期。

曹长省:《国外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启示与中国创新》,《世界农业》2013年第5期。

罗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提升与区域发展——在全国互联网+现代果菜产业发展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果菜产业论坛上的发言》,《中国果菜》2016年第3期。

《“一带一路”国别商务丛书》编辑委员会编《“一带一路”中国-尼泊尔商务报告》,中国商务出版社,2018。

青海省“一带一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青海省2019年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2019。

张永强:《青海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刍议》,《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冯天航:《“一带一路”倡议下青海企业对外投资模式研究》,《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年第4期。

丁洪建:《基于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城市经济区划分》,《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3期。

王兴平:《以良性竞合关系引领兰西城市群协调发展》,《青海日报》2018年5月28日。

邓春玉:《珠三角经济圈对外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第2期。

冯骁、曾俊伟、钱勇生、广晓平:《西部城市群交通网络结构分析和实证研究——以兰西城市群为例》,《物流技术》2017年第1期。

李颖慧:《基于地缘经济关系的京津冀府间关系问题研究》,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刘媛媛、涂建军:《中原经济区地缘经济关系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第6期。

张亚明、李新华、唐朝生:《竞合视域下京津冀区域地缘经济关系测度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第5期。

张磊、张明龙:《“长三角”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

陈玮、谢热、靳艳娥、罡拉卓玛:《青海省青南地区藏传佛教寺院青少年入寺问题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2009。

金泽:《中国民间信仰》,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鄂崇荣:《青海民间信仰——以多民族文化为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6。

张静:《社会治理:组织、观念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19。

龚维斌等:《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之路——中国道路·社会建设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周红云主编《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韩俊:《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 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旗帜》2019年第9期。

马进虎:《基层文化建设与文化惠民问题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马琳、韩春妹、朱邦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乡村科技》2019年第25期。

叶万彬:《开展乡风文明行动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青海日报》2018年10月8日。

《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青海日报》2018年3月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人民日报》2018年2月5日。

代奕雯:《新时代生态文化教育途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李小龙:《青海藏族生态价值观研究》,青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常丽霞:《藏族牧区生态习惯法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研究——以拉卜楞地区为中心》,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宋俊岭、李翔宁、周鸣浩译,郑时龄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编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经验研究》,民族出版社,2014。

李培林:《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4。

〔美〕J.H.斯图尔德:《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玉文华译,《民族译丛》1988年第6期。

吴文藻:《新进化论试析》,中国民族学研究会编《民族学研究》(第七辑),1984。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成果稿),2011年8月。

白云、张乐乐:《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机制、模式与举措》,《长白学刊》2019年第4期。

常纪文:《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与思考》,《中国环境管理》2019年第1期。

加快建立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土地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负责人解读:《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青海土地经略》2017年第1期。

孔雷、唐芳林、刘绍娟、杜志:《自然资源类型和类别划分体系研究》,《林业建设》2019年第2期。

刘峥延、李忠、张庆杰:《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与启示》,《宏观经济管理》2019年第2期。

苏海红、李婧梅:《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社区共建的路径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唐芳林:《建立国家公园的实质是完善自然保护体制》,《林业与生态》2015年第10期。

唐小平:《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及发展思路探析》,《生物多样性》2014年第4期。

向宝惠、曾瑜皙:《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旅游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资源科学》2017年第1期。

中共中央党校厅局级干部进修班(第64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专题课题组、李宏伟、邓小刚:《我国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方向与路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第10期。

青海省情编委会编《青海省情》,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青海民族宗教工作(1949~1992)》,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

李维汉:《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人民出版社,1982。

罗竹风主编《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编《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戴康生、彭耀:《社会主义与中国宗教》,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

赵匡为:《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华文出版社,1999。

赤耐主编《当代中国的宗教工作》(上、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

何虎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朱维群:《民族宗教工作的坚持与探索》,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

王作安:《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编《中国民族关系史论文集》(上、下),民族出版社,1982。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刘夏蓓:《安多藏区族际关系与区域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

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青海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王希恩编《20世纪的中国民族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赵宗福等:《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马建春:《多元视阈中的河湟:族群互动、文化认同与地缘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青海省委统战部主编《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14。

石硕、李锦、邹立波等:《交融与互动: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关丙胜:《民国时期的河湟地方社会》,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龚云:《不忘初心,在新长征的征程中弘扬长征精神》,光明网,2016年7月21日。

林志鹏:《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老区“塑形”“铸魂”》,《经济日报》2018年8月1日。

石培华:《红色旅游要推进红色资源的共享与开发》,《光明日报》2018年8月8日。

《班玛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班玛”》,班玛县人民政府网,2017年6月14日。

徐万发、钟金慧:《红军长征与马克思主义在藏区的传播》,《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弓力:《红军长征经过青海研究状况综述》,《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增刊。

周忠瑜、杨发玉:《红军长征在班玛》,青海人民出版社,2014。

周忠瑜:《红军长征途经青海班玛的历史考察》,《苏区研究》2017年第2期。

张文魁:《改革开放春风浩荡 藏区变化地覆天翻——海南州改革开放40年巨变之启示》,《海南报》2018年12月18日,第1版。

索南东智:《2019年海南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9年2月24日在海南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海南州政府网,http://www.hainanzhou.gov.cn/xxgk/zfbg/201906/t20190625_20733.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0年2月1日。

索南东智:《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8日在海南州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海南州新闻网,http://www.hnznews.com/2020/01/08/9911475.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0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