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44

科技战略与产业发展图书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Guangxi

SSAPID:101-2799-5067-57
ISBN:978-7-5097-2168-1
DOI:
ISSN:

[内容简介] 北部湾经济区、“两区一带”、“14+4”千亿元产业及“泛北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前沿”使得广西已然成为我国又一经济热点地区。但在全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积极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整体背景下,广西应该基于自身的中长期经济增长与工业化阶段性演变趋势,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工业、农业、新兴产业及创新性特色产业发展。本书论据充分,资料详实,对学者研究广西经济与产业发展问题,广西各级政府相关决策部门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秦敬云
编 辑:李舒亚;高振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后记

 感悟广西经济发展(自序)

 第一章 开放经济下我国产业科技发展趋势

  第一节 资本流动与经济开放

   一 发达国家过剩资本与资本逐利性流动

    1.发达国家过剩资本

    2.国际资本的逐利性流动

   二 经济全球化与开放经济

    1.全球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

    2.FDI急剧增长

    3.跨国旅游快速发展

   三 技术溢出与资本聚集效应

    1.资本流动与技术溢出

    2.技术研发本地化对资本聚集的增强效应

  第二节 国际经济形势与我国经济增长趋势

   一 国际经济发展形势

   二 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形势

    1.数据处理和筛选

     (1)测算以2000年为基准的人均GDP

     (2)测算2010年的人均GDP

     (3)对各低谷和过热期的经济增长率采用平滑方法进行调整

     (4)离异值的剔除

    2.模型与分析结果

     (1)数据散点图

     (2)回归模型

     (3)回归结果

     (4)预测模型选择及检验

    3.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的判断

     (1)基于省域数据预测全国GDP增长率的校正

     (2)从GDP增长率到人均GDP增长率的修正

     (3)我国GDP增长率随人均GDP的变化趋势

    4.中长期内我国人均GDP与GDP增长率预测

    5.结论

  第三节 工业化进程下的我国产业发展

   一 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衡量指标与阶段性划分

    1.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

    2.人均GDP与工业化阶段

    3.产业结构与工业化阶段

    4.霍夫曼比例与工业化阶段

    5.就业结构与工业化阶段

   二 我国的工业化阶段性定位及其演变趋势

   三 我国的产业发展演进趋势

    1.我国工业产业演变趋势

     (1)我国工业产业整体状况

     (2)高技术产业

     (3)我国工业产业发展趋势

    2.农业

     (1)我国农业的总体现状

     (2)对影响我国农业未来发展问题的探讨

    3.服务业

     (1)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

     (2)我国服务业发展趋势

  第四节 我国产业科技发展趋势

   一 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与我国现阶段工业化背景下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2.制造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严重影响

    3.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不利影响

   二 我国产业科技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以推动应用研究

    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技术开发的知识产权

    3.规避“技术代工”现象

    4.提升技术开发层次及与经济现实需求的结合程度

 第二章 广西经济增长及路径演变趋势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广西经济增长及中长期预测

   一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变化趋势

    1.改革开放以来广西GDP增长趋势

    2.改革开放以来广西GDP增长的横向对比

   二 广西GDP增长率与人均GDP的中长期预测

  第二节 “两区一带”主导下的广西区域经济格局

   一 广西“两区一带”区域经济现状

    1.“两区一带”的基本情况

     (1)北部湾经济区

     (2)桂西资源富集区

     (3)西江经济带

    2.“两区一带”的格局关系

   二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路径比较*

    1.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出口商品贬值

    2.经济增长阶段决定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

    3.全国区域经济体系下的海峡西岸与北部湾经济区

    4.海峡西岸与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对比

     (1)海峡西岸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趋势

     (2)海峡西岸与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进程的阶段性差异

     (3)两个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发展对比

    5.基于人民币升值和商品贬值的两个经济区发展路径比较

     (1)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商品贬值条件下两个经济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2)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下两个经济区经济增长模式侧重点的差异

     (3)基于工业化阶段差异下两个经济区产业发展选择不同

     (4)核心城市发展目标的差异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广西经济增长

   一 经济发展的要素驱动阶段性特征

   二 广西经济增长的要素驱动阶段定位

   三 技术进步与广西经济增长

    1.广西主要科技统计指标

    2.广西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贡献

 第三章 科技进步与广西“千亿元”产业发展

  第一节 广西工业化及其阶段性定位

   一 广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二 “十二五”期间广西工业化阶段性定位*

    1.“十二五”期间广西人均GDP的预测

    2.“十二五”期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1)第一产业

     (2)第二产业

    3.“十二五”期间广西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预测

     (1)第一产业就业结构

     (2)第二产业就业结构

    4.“十二五”期间广西城市化率的预测

    5.“十一五”末期以及“十二五”期间广西工业化阶段定位

  第二节 广西“千亿元”产业发展概况

   一 广西“千亿元”产业及其科技现状

    1.食品工业

    2.汽车工业

    3.石化工业

    4.电力工业

    5.有色金属工业

    6.冶金工业

    7.机械工业

    8.水泥建材工业

    9.造纸与木材加工业

    10.电子信息工业

    11.医药制造工业

    12.纺织服装与皮革工业

    13.生物产业

    14.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

   二 广西“千亿元”产业发展的区域环境

    1.广西工业经济发展趋势

     (1)快速工业化

     (2)工业化阶段性决定了重化工业和重加工工业将是广西工业产业发展的重点

     (3)重化工业、重加工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2.我国制造业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4.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三 广西“千亿元”产业科技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技投入不足

    2.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3.工业企业整体规模小且赢利能力弱

    4.缺少高水平大学及科研机构

    5.人才培养不足

    6.高新区及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小

    7.产业科技发展环境较差

  第三节 广西“千亿元”产业发展路径

   一 广西“千亿元”产业发展的科技导向

    1.突出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2.依靠科技进步壮大广西优势制造业

    3.科技支撑延伸资源型产业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

    4.建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构建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与支撑体系

    5.科技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先进制造业

    6.建立中小企业技术示范与推广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发展

    7.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是广西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8.在充分体现广西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市场与政府的力量整合配置科技资源

   二 广西“千亿元”产业的科技发展重点

    1.食品工业

    2.汽车及相关产业

    3.石化工业

    4.电力工业

    5.有色金属工业

    6.冶金工业

    7.机械工业

    8.建材工业

    9.造纸及木材加工产业

    10.电子信息工业

    11.医药制造工业

    12.纺织服装与皮革工业

    13.生物产业

    14.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

 第四章 科技促进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一节 广西农业发展现状

   一 广西农业发展概况

    1.广西农林牧渔业基本情况

    2.广西农作物播种及生产基本情况

    3.广西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4.主要年份广西林业生产情况

    4.广西主要年份畜牧水产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5.广西农业科技发展

   二 当前广西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广西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

    2.农业种植效益低且波动大

    3.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4.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5.农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低

    6.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力度远不适应需要

    7.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农业发展的挑战

  第二节 油茶种植的产业化发展

   一 食用植物油国际国内供需现状

    1.国际市场食用植物油供需

    2.国内市场分析

     (1)我国植物油子的生产与消费

     (2)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生产与消费

   二 油茶及其在广西的种植现状

    1.油茶与茶油

    2.油茶在我国的种植与分布

    3.广西油茶种植现状

    4.广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5.广西油茶种植存在的问题

   三 桂林油茶种植及其效益估算

    1.桂林油茶种植现状

     (1)各县种植面积及产量

     (2)加工现状

     (3)主要品种和种植现状及其地位

    2.经济效益

     (1)油茶种植的比较收益

     (2)油茶初级产品效益分析

     (3)产业示范与带动效应

    3.社会效益

     (1)定种定收,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2)就业效应

     (3)有利于保护漓江生态系统

     (4)低碳减排

     (5)净化空气

     (6)耕地保护

   四 桂林油茶种植的产业化发展

    1.茶油精加工

     (1)毛茶油

     (2)二级精炼茶油

     (3)一级精制茶油

     (4)医药注射级茶油

    2.茶油副产品

     (1)油茶枯饼加工

     (2)茶壳

    3.生态观光油茶园

   五 促进桂林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建设重点原料林基地

     (1)严格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油茶发展区域

     (2)巩固和稳定现有油茶林资源

     (3)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

     (4)积极发展优质高产油茶林

    2.提高科技含量

     (1)提高油茶种植和抚育中的技术水平

     (2)加强油茶科研开发推广平台建设

     (3)行业服务和指导培训

    3.加快良种育苗基地建设

    4.扶持龙头企业

     (1)建立油茶产业协会和扶持龙头企业

     (2)要充分发挥种植大户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第三节 红薯种植产业化深加工发展

   一 灌阳红薯种植历史与现状

    1.红薯

    2.灌阳红薯种植概况

    3.灌阳红薯种植条件

   二 红薯种植的产业链开发

    1.红薯产品开发

     (1)初级产品市场

     (2)红薯加工产品市场

     (3)红薯加工燃料乙醇

     (4)以红薯淀粉为基础加工高吸水性树脂

    2.产业链的形成

   三 灌阳红薯种植的社会经济效益

    1.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2.提高农民收入

    3.就业效应

    4.辐射与带动效应

    5.生态保护

 第五章 科技支撑广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 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动因

    2.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路径

   二 新兴产业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新兴产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

   三 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理论

    1.幼稚产业保护

    2.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放松

   四 新兴产业与区域产业升级

    1.区域产业演进

    2.新兴产业与区域产业更替

  第二节 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一 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

    1.市场需求难以精确描述,尚需政策加以引导

    2.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资本市场热点投资主题

    3.依靠自主系统创新,但区域技术合作日益加强

    4.为发达国家所主导,运作更趋国际化

    5.需要上、下游产业链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支撑

   二 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动向

    1.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动向

     (1)美国

     (2)欧盟

     (3)日本

    2.国内各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动向

     (1)上海

     (2)江苏

     (3)广东

     (4)福建

     (5)山东

   三 新兴产业领域

    1.新兴电子信息产业

    2.新材料产业

    3.新能源产业

    4.生物产业

    5.节能环保产业

    6.高端装备制造业

    7.新能源汽车产业

    8.海洋产业

   四 新兴产业领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新兴电子信息产业

     (1)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国内主要地区新兴信息细分产业发展趋势

    2.新材料产业

     (1)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2)国内新材料细分领域的发展趋势

    3.新能源产业

     (1)新能源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国内新能源产业细分领域的发展趋势

    4.生物产业

     (1)生物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国内生物技术产业细分领域的发展趋势

    5.节能环保产业

     (1)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2)国内节能环保细分产业领域的发展趋势

    6.高端装备制造业

     (1)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高端制造细分产业领域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7.新能源汽车

     (1)新能源汽车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8.海洋产业

     (1)海洋产业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国内海洋产业细分领域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广西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的机遇和条件

   一 广西的经济发展趋势

    1.到2030年广西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

    2.广西的工业化进程

    3.广西工业化进程与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 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

    1.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中的新兴产业发展

    2.国内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背景

   三 广西发展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1.培育新兴产业是促进广西经济增长的战略引擎

    2.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广西工业化进程的客观需求

    3.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适应哥本哈根协议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

   四 广西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条件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2.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3.广西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的决定

    4.“14+4”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5.广西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五 广西发展新兴产业的区位条件

    1.全国区域经济体系中的广西经济

    2.广西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泛珠三角经济区”与“泛北部湾经济区”

   六 广西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条件

    1.自然资源

    2.科技与人才培养

    3.产业发展环境

   七 制约广西新兴产业发展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低

    2.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3.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缺乏

    4.产业集群化发展不足

    5.龙头企业带动力弱

   八 广西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矩阵

  第四节 广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 广西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1.新兴电子信息产业

    2.生物技术产业

    3.新材料产业

    4.新能源产业

    5.节能环保产业

    6.高端装备制造业

    7.新能源汽车产业

    8.海洋产业

   二 广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

   三 广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基本准则

    1.战略性原则

    2.市场需求准则

    3.产业关联准则

    4.就业带动准则

    5.资源环境准则

   四 广西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

    1.2011~2015年广西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1)整体发展目标

     (2)各新兴产业领域发展目标

    2.2016~2020年广西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1)整体发展目标

     (2)各产业发展目标

    3.2020~2030年广西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1)整体发展目标

     (2)各产业发展目标

  第五节 广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与布局

   一 广西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任务

    1.新兴电子信息产业领域

     (1)汽车电子产业

     (2)软件与文化产业

     (3)光电绿色节能产业

     (4)新型元器件及显示器件

     (5)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

    2.生物技术领域

     (1)能源生物领域

     (2)农业生物技术领域

     (3)医药生物制造领域

     (4)生物环保领域

    3.新材料领域

     (1)铝基合金材料

     (2)锡锑化工材料

     (3)稀土材料

     (4)电子信息材料

     (5)纳米材料

     (6)新型建筑材料

     (7)环境友好材料

    4.新能源产业

     (1)核能

     (2)生物质能源

     (3)太阳能

     (4)风能

     (5)潮汐能

    5.节能环保产业

     (1)节能产业

     (2)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

     (3)节能和环保装备制造

     (4)节能与环保服务业

     (5)环保技术研发及应用

    6.高端装备制造业

    7.新能源汽车产业

    8.海洋领域

     (1)海洋生物制品业以及制药业

     (2)海洋化工业

     (3)名贵品种的海水养殖

     (4)海洋信息服务业

     (5)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二 广西新兴产业的布局

    1.电子信息产业

    2.生物产业

    3.新材料产业

    4.新能源产业

    5.节能环保产业

    6.高端装备制造业

    7.新能源汽车

    8.海洋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第六节 广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对策措施

   一 加强广西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布局

    1.制订广西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

    2.形成合理的广西新兴产业门类

    3.合理布局新兴产业在广西各区域的发展

    4.加强新兴产业园区和发展基地的建设

   二 构建促进广西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1.财政支持政策

     (1)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2)重大项目支持基金

    2.税收优惠政策

     (1)围绕“形成新兴产业先发优势”,给予相应税收政策支持

     (2)围绕“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大力支持技术创新

     (3)围绕“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聚、资源集约利用”,大力扶持产业园、创业园等载体建设

     (4)围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扶持环保、节能节水等企业以及“低碳经济”发展

     (5)围绕“全面优化行政服务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纳税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3.土地利用政策

     (1)加大新兴产业企业用地支持措施

     (2)用地优惠措施。新设立的新兴产业企业,由地方政府在土地审批、各项地方收费、工商注册等方面给予优惠

     (3)给予厂房建设中的差额补助,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4.投融资政策

     (1)出台大幅度降低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成本的融资担保扶持政策

     (2)建立和完善科技融资平台

     (3)鼓励企业上市的政策

    5.人才政策

     (1)加强人才培养

     (2)推动人才引进

     (3)加强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6.支持发展中介服务体系的政策

     (1)培育发展专业中介服务体系

     (2)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态

   三 促进广西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找准适合广西区情的新兴产业链关键环节

    2.引导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延伸

    3.促进新兴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4.积极推进新兴产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5.加强新兴产业发展的对外招商

   四 提升广西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

    1.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建立和完善孵化加速一体化机制

     (2)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平台

     (3)加快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企业

    2.着力突破新兴产业关键技术

    3.推进“官产学研资介用”互动模式

   五 加强新兴产业发展的区域合作

    1.促进广西与国内东部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合作

    2.促进广西新兴产业发展与东盟国家或地区的区域合作

   六 落实广西新兴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2.提升决策水平

    3.加强目标管理

    4.完善统计评估体系

 第六章 创新驱动高新区特色产业发展

  第一节 前言

   一 自主创新战略与三类园区

   二 桂林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意义

  第二节 桂林国家高新区的基础与条件

   一 发展历程

   二 园区布局

   三 优势产业

   四 创新体系

   五 创新成果

   六 龙头企业

    1.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

     (1)公司基本情况

     (2)公司战略方向

     (3)企业产能扩张投资项目

    2.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基本情况

     (2)产能扩张项目

    3.桂林福达集团

     (1)公司基本情况

     (2)产能扩张项目

  第三节 桂林国家高新区面临的外部环境

   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战略机遇

   二 区域经济与政策环境

   三 旅游名城效应

   四 较高的科教水平

   五 周边工业园和开发区的支持

  第四节 桂林国家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园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二 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三 创新型人才与创新文化氛围不足

   四 产业集群化发展不足

   五 龙头企业数量少且带动力不强

  第五节 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目标

   一 总体发展目标

   二 具体发展目标

  第六节 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定位与发展路径

   一 园区定位

   二 发展路径

   三 发展思路

   四 发展阶段

  第七节 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 整合区内外资源,强化“引领桂林未来发展的创新经济体”态势

    1.引导重大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强化“引领桂林未来发展的创新经济体”位势

    2.促进高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做大做强高新区经济总量

    3.统筹产业区域规划,推进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

    4.整合高新区内外创新资源,注重资源的“共享式”服务

    5.注重区域协调分工,引领区域协调发展

   二 推动主导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同时注重培育高成长型企业

    1.明确产业发展导向,以集群化方式培育主导产业

    2.推动主导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加快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1)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

     (2)桂林国际线缆集团

     (3)桂林福达集团

    3.加快培育高成长型企业,促进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

    4.实施跨区域合作,统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

   三 实施人才战略,建设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1.加强对人才的引进

    2.建立创新资源引进的体制机制性平台

    3.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4.加强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四 努力建设创新发展平台,提升创新载体建设和管理水平

    1.建立和完善孵化加速一体化机制

    2.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平台

    3.建立和完善“官产学研资介用”互动模式,打造重要创新基地

    4.培育创新文化,构建和谐园区

   五 建立并完善专业服务体系,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提供智力支持

    1.建立和完善科技融资平台

    2.培育发展专业中介服务体系

    3.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态

   六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1.加强对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工作的组织领导

    2.推动适应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建设

    3.适度调整对高新区管委会的考核导向

   七 实施品牌化战略,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八 提高高新区国际化程度,建设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国际化平台

    1.发挥作为桂林乃至广西对外开放窗口的地位,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

    2.积极参与制定产业技术标准,抢占产业制高点

  第八节 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 完善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科技政策

    2.人才政策

    3.孵化政策

    4.融资担保政策

    5.鼓励企业上市的政策

    6.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

    7.新兴产业支持服务政策

    8.高新区总部经济政策

   二 实施“官产学研资介用”互动模式,促进桂林国家高新区快速创新科技发展

    1.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2.主动争取支持和帮助

    3.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4.弘扬创新文化

    5.建立和完善创新服务平台

    6.高度整合创新资源

    7.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

    8.努力发展创意产业

   三 加大科技投入,做好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1.加大科技投入

    2.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项目及经费支持

    3.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4.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为企业自主创新保驾护航

   四 延伸产业链,强调优势产业配套与集群化发展

    1.做大做强做优高新区现有特色优势产业

    2.围绕优势产业链的延长重点开展下游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开发

    3.吸引优势产业关联企业在园区内的聚集,形成有特色的主导产业集群

    4.支持综合实力强、在园区优势产业若干重要环节上能起支撑作用的骨干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五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统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

    1.将漓东科技新城纳入新的桂林市总体规划

    2.托管雁山区、灵川县部分区域

    3.统筹桂林全市各区、县经济开发区,进一步拓展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

    4.高效利用土地

   六 加快创新平台项目建设,促进桂林国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水平

    1.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2.广西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

    3.广西中小企业数字化产品开发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4.桂林高新区投资担保服务平台

    5.高新区技术交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6.创意产业(含动漫产业)园建设

    7.加快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

   七 制定品牌战略措施,保证品牌战略的实施

    1.设立奖励基金,开展信用评级

    2.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

    3.紧扣高新区规划实行定向帮扶

    4.对区内品牌实行“户籍化”管理

   八 落实组织保障,强化领导体系建设

    1.科技厅、桂林市、高新区都要成立相关的领导机制

    2.成立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3.提升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4.加强目标管理

  第九节 桂林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创新型特色园区考核指标体系

   一 高新区发展阶段性特征

    1.要素空间集聚阶段

    2.主导产业强化阶段

    3.创新生态演进阶段

    4.区域联动辐射阶段

   二 桂林国家高新区的阶段定位

   三 桂林高新区管委会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考核指标体系的思路与目标

   四 桂林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考核指标体系

 第七章 “十二五”广西科技发展战略

  第一节 “十一五”广西科技发展回顾

   一 “十一五”广西科技发展成就

    1.广西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大幅度跃升

    2.科技促进新型工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3.科技夯实广西特色农业发展

    4.科技为改善民生发挥重要作用

    5.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

    6.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得以改善

    7.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成果显著

   二 广西“十一五”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十二五”广西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需求

   一 “十二五”期间广西科技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二 “十二五”期间广西经济形势

   三 “十二五”期间广西科技需求

    1.“千亿元”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

    2.延长资源型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需要科技提供支撑

    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现代制造业,需要科技先行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推进解决广西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6.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三节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二 发展目标

    1.科技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农业领域

    3.社会领域

    4.科技创新体系

    5.对外科技合作

    6.综合科技进步水平

  第四节 主要任务

   一 加快工业产业技术进步,支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食品工业

    2.汽车及相关产业

    3.石化工业

    4.电力工业

    5.有色金属工业

    6.冶金工业

    7.机械工业

    8.建材工业

    9.造纸及木材加工产业

    10.医药制造工业

    11.纺织服装与皮革工业

    12.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

   二 现代农业

    1.种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

    2.加快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开发和应用示范

    3.高产优质高效种养技术开发

    4.农产品精深加工与保鲜技术开发

    5.农业高技术开发

   三 现代服务业

    1.现代物流业

    2.金融服务业

    3.信息服务业

    4.文化创意产业

    5.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

    6.会展业

   四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1.电子信息产业

    2.生物产业

    3.新材料产业

    4.新能源产业

    5.海洋产业

    6.节能环保产业

   五 改善民生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教育与广播电视事业

    2.全面提高人口质量,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3.加大城镇建设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4.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检测

    5.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2.完善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

    3.提升和拓展科技中介服务能力

    4.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

    5.培育创新型企业与创新型县(市)

   七 深化区域科技合作,集聚整合创新资源

    1.加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

    2.扩大国内多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

    3.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

  第五节 各领域重点科技支持项目

   一 工业产业领域

    1.蔗糖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2.铝产业链延伸关键技术研究

    3.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

    4.工程机械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

    5.中药制药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

   二 农业

    1.粮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2.农业耕种收机械研究与示范

    3.蚕桑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4.水牛养殖及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5.水产品养殖及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6.热带、亚热带水果育种与栽培技术

    7.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8.畜禽水产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三 新兴产业

    1.生物质能源技术开发

    2.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3.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及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4.新材料的研制与产业化

    5.海洋产业技术开发与高效利用

    6.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7.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四 创新体系

    1.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项

    2.科技创新服务网络建设专项

   五 社会领域

    1.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建

    2.林业优势产业与生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第六节 保障措施

   一 着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 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对省属科研机构重新分类和定位以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2.技术开发类型科研机构要逐步由事业法人转为企业法人

    3.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开发体系

    4.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科技进步中的生力军作用

   三 进一步推进科技对外开放

   四 注重加强战略研究与总体规划

   五 制定完善的法规和科技配套政策

   六 多渠道增加科技创新投入

   七 完善分配制度和奖励政策

    1.鼓励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开发、成果转化

    2.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奖励政策

    3.对于广西急需的学科带头人及重大科技任务带头人,可以设立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制度,定岗、定任务、定考核指标,实行岗位年薪津贴

   八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九 鼓励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及高层次人才的区域流动

   十 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

    1.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应该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方针

    2.把弘扬科学精神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首要任务

    3.增强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手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要切实搞好重点群体的素质提高工作

    5.要进一步繁荣科普创作。科普创作是科普工作的基石

    6.要不断发展壮大科普工作队伍

    7.加快科普设施建设

 附录

  附录A2-1 广西经济增长测算的方法与相关数据处理结果

   1.固定资本存量估算

    (1)初始资本存量的估算

    (2)折旧率

    (3)资本形成指数

    (4)定基固定资本存量价格指数

   2.定基(以1978年为基准)GDP的计算

    (1)GDP平减指数

    (2)定基(以1978年为基准)GDP

  附录A5-1 2030年广西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测算

  附录A5-2 各新兴产业2030年产值测算表

 摘要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过剩资本。过剩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逐利性流动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过程。由此出口贸易、FDI及跨国旅行快速增长。快速增长的FDI通过技术溢出促进了东道国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全球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使得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预期我国经济直到2020年前后仍将处于高增长时期,但之后增长率快速下降,并在2030年左右进入低增长状态。结合对我国人均GDP、城市化率、就业比重等指标可以判定,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2020年左右将从工业化中期进入工业化后期,到2030年则将逐渐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我国目前的工业化阶段决定了工业领域高耗能、高碳排放产业仍将占有重要地位,因而不利于我国降低能耗和减少碳排放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我国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趋势下,受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与我国现阶段工业化条件下产业发展间的矛盾、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制造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对我国产业技术进步不利影响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产业科技发展需要注重解决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以推动应用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技术开发的知识产权、规避“技术代工”现象、提升技术开发层次及与经济现实需求结合程度等问题。广西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但近年来,由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被提升为国家层面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及相关配套文件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等因素的影响下,广西经济呈加速增长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GDP增长率在经历了1990年以前的低增长,1991~1995年的快速增长,1996~2001增速回落,以及2002年增长率不断上升等四个阶段。采用基于全国省域面板数据经回归得到的经济增长预测模型,对广西的人均GDP及GDP增长率的预测表明,广西在2020年、2025年、2030年人均GDP将分别达2000年基准的4800美元、8500美元和12000美元,GDP增长率则在2025年之前都可能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率,但之后会逐渐下降,到2030年可能将下降到7%以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广西“两区一带”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在此格局下,率先发展的北部湾经济区将通过辐射和带动效应,以西江经济带为纽带促进桂西资源富集区和整个西江经济带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同为国家特殊政策基点产物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相比较,作为广西未来经济增长极的北部湾经济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进程和中心城市发展等方面都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有较大的差距,因而在外向型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模式的侧重点、产业选择及中心城市发展目标等方面都不同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广西的主要科技监测指标表明广西科技发展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而对经济增长全要素贡献的核算则表明技术进步对广西经济增长的作用虽不显著但正逐渐有所体现,因而注重技术进步,依靠科技促进广西产业与经济发展将会越来越重要。由此,科技进步对于广西产业发展,促使广西经济避开增长陷阱,加快由中等收入阶段向经济发达地区转变尤显重要。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水泥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是广西确定加快发展的14个千亿元产业。这14个产业在广西已经具备相当的发展基础,也有较强的技术支撑体系。但应该认识到,“十二五”期间广西仍然处于工业化初期到中期的阶段,之后10年仍是广西快速工业化时期。因此,广西“千亿元”产业的发展,仍将在快速工业化、以重化工业与重加工工业为发展重点、环境污染与保护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下,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壮大广西优势制造业、延伸资源型产业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措施,加快广西“千亿元”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广西经济的快速增长。广西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西农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广西在农村科技项目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及促进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土地资源约束,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面源污染致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农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农业发展的挑战等都会对广西农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推动桂林油茶和灌阳红薯种植等特色优势农业的深加工产业化发展,对于广西农业快速优质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界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领域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于沿海省份的地位及海洋产业对广西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海洋产业也应纳入广西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发展新兴产业对于广西拉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都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但在政策、区位环境及国际国内趋势的影响下,广西应该以自身相关产业和技术条件为基础,通过加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区域合作等措施,促进已有一定基础的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和生物产业率先发展,同时培育有发展前景但基础仍然薄弱的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兴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独具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广西新兴产业。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基础,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由此,科技部着力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力争建成三类园区。2010年,《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指南》明确提出要着重培育在园区定位、产业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上特色鲜明的国家高新区。广西目前有3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个自治区级高新区。高新区是广西科技促进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能够提升高新区的竞争力,促进高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广西的4个高新区应该以自身的条件和区域环境为基础,按照建设创新特色园区的各项指标要求,从高新区的定位、发展路径、发展思路和所处发展阶段出发,采取政策措施,推动实施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的各项任务,把高新区建设成广西的技术创新基地和新兴产业培育基地。“十二五”是广西深入贯彻建设创新型广西,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5年。尽管广西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科技事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广西科技发展的基础薄弱,创新资源严重不足,科技检测指标仍然排在全国比较落后的地位。广西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巨大需求形成尖锐矛盾。面对“十二五”期间的国际国内形势,因应广西经济发展的科技需求,广西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跨越、建设“创新型广西”为目标,贯彻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按照“创新驱动、建设体系、扩大合作、促进发展”的基本思路,通过营造技术创新氛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对外开放、鼓励引进人才和构建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等措施,保障工业产业、农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民生、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科技合作等领域的主要任务及重点科技项目得到成功实施,为加快广西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广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冯文伟:《战后过剩资本还大量存在吗?——也谈马克思和列宁的过剩资本概念》,《国际金融研究》1985年第3期。

李述仁:《资本输出与资本过剩——试论战后资本输出的基本原因》,《世界经济》1981年第11期。

沈骥如:《过剩资本依然是战后资本输出的基础——论美国战后资本输出》,《世界经济》1981年第11期。

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特·纽曼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逄增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与演变》,《经济评论》2004年第1期。

祝国平著《国际资本流动的机制与影响——给予一般均衡理论框架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S. Sassen著《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2001年新版),周振华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朱廷珺:《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文献述评》,《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王志鹏:《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评价》,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Working Paper,No.200112。

俞凯:《316家外资研发中心落户上海》,2010年11月12日第A11版《东方早报》。

秦敬云、陈甬军:《我国经济增长率中长期演变趋势研究——基于2000~2010年国内省域面板数据的分析与预测》,《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11期。

蔡昉:《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蔡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张延群、娄峰:《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分析与预测:2008~2020年》,《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12期。

刘世锦:《加快中高级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经济研究》2010年第12期。

柳欣、李江丁:《我国经济增长率之辨:8%还是20%》,《开放导报》2007年第5期。

张连城、韩蓓:《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分析——HP滤波平滑参数的选择及应用》,《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

许召元:《中国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及产量、通货膨胀交替关系——基于“Kalman滤波”方法的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

林毅夫等:《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展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

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景普秋:《产业演进、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对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厦门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5。

〔美〕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吴奇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傅泽强、蔡运龙、杨友孝、戴尔阜:《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第4期。

牛若峰:《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特点与方向》,《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5期。

张水龙、庄季屏:《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生态学杂志》1998年第6期。

吴国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第3期。

杨敏丽、白人朴、刘敏、涂志强:《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农业机械学报》2005年第7期。

李江帆、毕斗斗:《国外生产服务业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11期。

马春:《世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江苏商论》2005年第12期。

徐占忱:《“十二五”期间民生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和机制》,《宏观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3期。

姚树洁、韦开蕾:《中国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互动实证分析》,《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 期(2007年10月)。

文礼朋:《TRIPS体制与中国的技术追赶》,2010。

成素梅、孙林叶:《如何理解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第4期。

李大东、何鸣元:《从应用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第4期。

朱瑞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改革》2010年第3期。

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9期。

张传杰、冯春晓:《我国大中型企业专利产出及其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科技和产业》2009年第4期。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2010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2011年3月。

林民书、徐向阳:《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朱孔来:《对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认识及核心指标的界定》,《统计研究》2002年第11期。

秦敬云:《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要素供求机制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08年第1期。

张颢瀚:《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和整合》,《江海学刊》2009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我国进入工业中期后半阶段——1995~2005年中国工业化水平评价与分析》,《新华文摘》2008年第1期。

秦敬云、赵细国:《人民币升值与商品贬值背景下海峡西岸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路径比较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北京正点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规划投资分析及预测报告》,2010年3月。

叶石界:《广西:“两区一带”接力北部湾》,2011年1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陈甬军等著《中国城市化道路新论》,商务印书馆,2009。

史东辉:《后起国工业化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邓杨素:《进一步提升广西食品工业的支柱地位》,http://www.gx-info.gov.cn/gxnews /viewgxnews.asp?id=30758.

莫艳萍:《广西汽车工业调结构提竞争力 力争销售收入过千亿》,2010年3月19日《广西日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12月23日。

李顺:《广西茧丝绸业升级在望》,2010年7月15日《中华工商时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12月23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12月23日。

广西科学技术厅:《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需求分析》,2009年3月。

何明:《冶金工业:调结构促升级提升竞争力》,2010年5月8日《广西日报》。

牙健红:《广西电力工业:以低碳为抓手优化结构》,2010年3月25日《广西日报》。

广西水泥协会:《广西水泥工业基本情况和发展思路》,http://www. dcement.com/guangxi/ShowArticle.asp?ArticleID=60580。

广西年鉴社:《2007年广西信息产业发展情况》,http://www.gxzf. gov.cn,2009年9月12日。

国家统计局:《广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www.gxdrc.gov.cn/cslm/zhjj/dcyj/201107/t20110708_333405. htm。

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www.gx.people.com.cn /GB/179479 /14509147.html。

广西科技厅:《广西柳州高新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http://www.city.sina.com.cn /city /t/2010-12-14/164811851.html。

马飚:《关于走广西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若干问题》,2010年4月6日《广西日报》。

张炳、毕军、葛俊杰、王仕、刘凌轩:《江苏苏南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经济地理》2008年第3期。

刘荣茂、张莉侠、孟令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经济地理》2006年第5期。

陈耀:《产业资本转移新趋势与中部地区承接策略》,《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6月。

高歌:《利用10+1和M型战略加快广西工业发展的研究》,《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2005。

广西统计局:《2009年广西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广西经济》2010年第3期。

广西统计信息网:《2010年广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云南糖网:《08/09榨季广西南宁市甘蔗生产成本收益调查简析》,http://www.ynsugar.com /Article/ZXZX/CYLink/200909/18419.html。

云南糖网:《10/11榨季广西糖料蔗种植收入354亿 创历史新高》,http://www.ynsugar.com /Article/ZXZX /chanqu/201104/28372.html。

广西农业科技发展研究专题组:《广西农业科技发展研究(征求意见稿)》(广西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报告),2005年3月。

李克敌、韦宇宁、林学军、黎媛:《广西农业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广西农业科学》2008年第2期。

周映、蒋予昕:《广西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2011年3月25日《广西日报》。

董文锋、陈江:《广西“十一五”农业农村科技工作综述》,2011年5月11日《广西日报》。

董颖聪、韦昌联、韦志扬:《科技支撑广西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西南农业学报》2010年第2期。

吴云、李代信、陈兴才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对广西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第11期。

刘喜亮、刘智峰:《世界植物油料油脂的生产贸易消费概况》,《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5年第2期。

王永刚:《世界主要油料及植物油生产和贸易格局分析》,《中国油脂》2010年第8期。

国家林业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2009年7月。

中国食用油信息网:《2009年中国食用植物油各油种产量统计》,http://www. oilcn.com/ article/2010/1029/article_20325. html。

中国食用油信息网:《中国植物油供需平衡分析表》,http://www.oilcn.com /article /2010/0909/article_18747.html。

上饶县人大常委会:《加快油茶产业发展 建设“中国油茶之乡”——关于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2008年11月。

中国食用油信息网:《中国主要植物油脂供需平衡表》,http://www.oilcn.com /article/2010/0708/article_16505.html。

刘频:《广西油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10年5月《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李潇晓:《广西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广西热带农业》2009年第5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年)》,2009年11月。

邓荫伟、邓业成、李洁荣等:《桂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年12月。

庄瑞林:《中国油茶》(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蒋桂雄、马锦林、李开祥、叶航:《广西油茶比较效益探析》,《经济林研究》,2011年3月。

《再识一棵树》,2010年3月19日第5版《经济日报》。

喻海清:《两型社会思路新百姓喜种油茶林——来自“全国绿化模范城”湖南娄底市的报道之五》,2009年11月12日《中国贸易报》。

中国红薯信息网:《红薯品种》,http://www.10000009813.8. sunbo.net /showhdr.php?xname =RLNS351&xpos=6&dname=。

伍军:《红薯营养保健价值及综合利用》,《粮食与油脂》2004年第1期。

许晓秋、刘延栋:《高吸水树脂的工艺与配方》,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王解新、陈建定:《高吸水树脂研究进展》,《功能高分子学报》1999年第12期。

陈刚:《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机理探析》,《理论导刊》2004年第2期。

蔡莉、毛传虎:《赵玉娟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年第3期。

陈洪涛、施放、郑才林、陈宗料:《基于政府作用的新兴产业发展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7期。

陆国庆:《论产业演进的系统动力机理——兼论产业衰退的原因》,《江汉论坛》2002年第4期。

黄南:《世界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科技与经济》2008年第5期。

沈杰:《新兴产业与新产业分类法——兼评〈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上海经济研究研究》2004年第11期。

维基百科: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

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2010年8月16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2009年5月16日。

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2010年5月11日。

福建省政协:《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2010年9月。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2010年03月8日。

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中国经济热点分析报告》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组支柱产业》。

邱罡、龚炯、孫晓菲:《中国新能源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2010年2月。

新华网:《中国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去年突破8000亿元》,2009年06月28日。

中国新闻网:《国家发改委正组织编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12月21日。

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中国装备制造行业年度授信政策指引研究报告(2009~2010年)》。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2011年5月21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征求意见稿),2010年10月13日。

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2010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二)》,2011年1月31日。

沈伟国、陈艺春:《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四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12期。

赵瑞美:《平衡记分卡在我国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以我国某保税区管委会绩效示标体系设计为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第1期。

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2005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和《2010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

李顺:《广西科技创新增产值500多亿》,2010年1月27日《中华工商时报》。

广西科技信息网:《“十一五”我区科技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涌现出新亮点》,2010年1月4日。

陈江、董文锋、黎霞:《“十一五”广西科技事业踏着创新台阶拾级而上》,2011年1月7日《广西日报》。

广西科学技术厅政务公开网:《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取得六大进展》,http://www.gov.gxsti.net/zwgk/zwdt/479065.shtml,2010年1月15日。

广西科学技术厅政务公开网:《2009年广西科技热点》,http://www.gov.gxsti.net/zwgk/gxkjgk/kjrd/536377.shtml,2011年1月18日。

Gao Shangquan. Economic Globalization:Trends,Risks and Risk Prevention. CDP Background Paper No. 1.ST/ESA/2000/CDP/1.

The World Bank:Global Development Finance,1999.

The World Bank:Global Development Finance,2002.

The World Bank:Global Development Finance,2011.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2,1995,2000,2002,2003,2005,2011).

The World Bank: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06.

The World Bank: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11.

Magnus Blomstrom and Ari Kokko.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Spillovers.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1998,Vol.12,No. 2.

Garnaut,R. 2006,the Turning Point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in Garnaut and Song (eds),The Turing Point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Asia Pacific Press at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Canberra.

Holz C. A.,2006,China’s Economic Growth 1978-2025:What We Know Today about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omorrow,SSRN Research Paper,http://www.ssrn.com/abstract=756044.

Perkins,D. H. and E. Rawski,2008,Frocast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o 2025,in Loren Brandt and Thomas G. Rawski,eds.,China’s Grea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829-886.

D. Romer.Advanced Macroeconomics (3rd edition).2006.

Michael Pacione,Urban Geography:A Global Perspective,second edition.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London and New York.

Syrquin,M. and H. B. Chenery (1989),Three Decades of Industrialization,The World Bank Econmic Reviews,Vol.3.

The Service Economy.OECD,Paris,2000.

Smith-Warner,D. Spiegelman,S-S. Yaun. Intake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S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1.

Coleman D L.,Leoter E H.,Schweizer R W.,Therapeutic Effects of De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 in Diabetic Mice. Diabetes,1982.

Suda Kiatkamjornwong,Wararuk Chomsaksakul,Monit Sonsuk. Radiation Modification of Water Absorbtion of Cassavastarch by Acrylic Acid /Acrylamide.Radiation Physicsand Chemistry,2000.

Europe 2020:A European strategy for smart,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