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00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rural informal finance of china:credit,interest rate and market equilibrium

SSAPID:101-2776-6608-05
ISBN:978-7-5097-3521-3
DOI:
ISSN:
关键词:

利率 信用 农村金融

[内容简介] 民间金融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本书对中国农村民间金融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和分析,包括民间金融的形式和结构、民间金融的信用机制、民间金融的利率决定、民间金融的市场边界与市场均衡、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这些研究对把握农村民间金融的基本特点和机制,并将其经验应用于中国农村金融部门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张元红 张军
编 辑:王莉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前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关注重点

   一 民间金融的信用机制

   二 民间金融的利率决定

   三 民间金融的市场边界与市场均衡

   四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数据和样本

   一 数据的主要来源

   二 调查样本选择及其代表性

    (一)样本规模

    (二)样本抽样依据和方法

    (三)样本基本情况

  第四节 本书结构

 第二章 民间金融的形式与结构

  第一节 民间金融的界定

  第二节 国内外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一 国外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

    (一)个人之间的借贷

    (二)有组织的借贷形式

   二 国内民间金融的主要形式

    (一)以个人为主体的借贷

     1.互助性的借贷

     2.高利贷者或职业放贷人

     3.中间人

    (二)以组织为主体的借贷

     1.“会”和资金互助组织

     2.地下钱庄

     3.企业集资

     4.政府借贷

   三 本次调查结论

    (一)农户民间借贷发生频率较高

    (二)农户民间借贷大多是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

    (三)农户民间借贷互助性较强

  第三节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组织与特点

   一 互助会的组织结构

    (一)会首

    (二)会脚

   二 地下钱庄的组织及特点

    (一)地下钱庄多采取股份制形式

    (二)一些地下钱庄曾有合法身份

    (三)目前一些非法的规模较大的地下钱庄多有强权支持

  第四节 民间金融的演变与进化

   一 民间金融从以互助为目的转向以逐利为目的

   二 职业放贷人和中间人开始出现,且规模越来越大

   三 融资行为从提供生产性融资为主转向投机,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大

    (一)合会规模扩大、数目增多并且密度上升到一定程度

    (二)参加合会的目标发生异化

    (三)还款机制异化

    (四)出现越来越多的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行为

   四 本次调查的结论

  第五节 地区差异及其成因

   一 不同地区的民间借贷发生率

   二 不同地区的民间借贷模式

   三 地区间差异的成因

    (一)正式制度的差别

    (二)非正式制度的差别

 第三章 民间金融的信用

  第一节 民间金融信用的非正规方式

   一 信用的发展及其作用

   二 民间金融的信用及其形式

    (一)民间金融的历史

    (二)民间金融的信用形式

  第二节 非正规信用机制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一 信用机制与实现方式

    (一)契约是信用机制的基础

    (二)信息透明和平等交换是信用机制产生的条件与原则

    (三)法律和市场是信用机制实现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二 非正规金融的信用机制及实现方式

    (一)契约压力

    (二)血缘和亲缘关系的压力

    (三)地缘和社区关系的压力

    (四)传统习俗和道德规范的压力

    (五)抵押品与担保人的压力

    (六)暴力手段的采用

  第三节 各种担保替代方式的适应性

   一 担保替代方式适应性的基本原则

    (一)影响信贷供求变动的基本因素

    (二)担保替代方式适应性的基本原则

   二 小额信贷与合会的信用担保比较:从形式到内容

    (一)合会的信用担保形式

    (二)小额信贷的担保形式

   三 信用合作社与合会的信用担保比较:担保形式替代的失败

   四 抵押担保的普遍适应性

  第四节 民间信用的地区差异

   一 不同地区农户参与民间信贷活动有较大差异

   二 不同地区农户民间信用特征的区别

 第四章 民间金融的利率

  第一节 民间金融利率概况

   一 民间金融利率概况

   二 本次调查农户民间借贷利率情况

    (一)农户民间借贷主要是无息借款

    (二)农户民间借贷利息比较低

    (三)农户民间借贷中高利贷属于个别现象

    (四)付息农户中支付利率水平多数与银行或信用社贷款利率相当或略高

   三 民间借贷利率变化

    (一)付息农户比例和利率水平有上升趋势

    (二)民间借贷利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

  第二节 不同利率存在的原因

   一 民间借贷零利率的情况

   二 民间高息借贷的情况

    (一)商品的可替代性

    (二)是否为必需品

    (三)购买商品的支出占消费者总收入的比重

    (四)商品的市场饱和度

    (五)观察期长短

   三 不同民间金融利率并存分析

    (一)零利率和中等利率的并存

    (二)零利率和高利率并存

  第三节 民间金融利率和正规金融利率的相关性

  第四节 民间金融利率影响因素分析

   一 经典模型的不足

   二 影响因素分析

    (一)传统文化

    (二)地域差异

    (三)融资便利性

    (四)民间资金满足率(供给情况)

    (五)资金需求情况

    (六)当地经济获利水平

    (七)通货膨胀

  第五节 合会的利率分析

   一 合会利率的计算推导

   二 合会的存贷利息差

   三 净现值和净现值率分析

   四 结论与启示

 第五章 民间金融的市场均衡

  第一节 民间金融的供给与需求

   一 总量

   二 结构

    (一)民间金融需求时间分布

    (二)民间借款额度分布

    (三)民间借贷的地区差别

    (四)民间借贷的用途

  第二节 民间金融的市场空间与市场边界

   一 民间金融的市场半径(地理空间圈)

    (一)民间借贷主要发生在本乡本村

    (二)民间借贷的空间距离很小

   二 民间借贷双方的关系(社会关系圈)

   三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市场交融

    (一)民间信用与正规金融的市场交叉与重合

    (二)民间金融对正规金融的支持

  第三节 民间金融的均衡机制

   一 对借入农户的分析

    (一)民间借贷的利率状况

    (二)民间借贷的其他交易条件

     1.对贷款用途的关注

     2.资金使用期限约定

     3.书面合同约定

     4.非利率补偿措施

    (三)利率在市场均衡中仍然发挥作用——有利率的民间借贷的特点

    (四)部分交易经过了多次搜寻才最终达成

   二 对借出农户的分析

    (一)借出时间分布

    (二)借出金额

    (三)对借款用途的关注

    (四)借出期限约定

    (五)借出合同约定

    (六)借出利率

    (七)借出的原因

   三 民间借贷的风险及规避

  第四节 农户民间借贷的不对称

 第六章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

  第一节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主要特征与区别

   一 产权区别

   二 经营机制区别

   三 内部组织架构区别

   四 经营空间与服务对象区别

   五 金融产品、规模、利率与担保形式区别

  第二节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竞争与互补

   一 谁在为民间金融发展提供空间

    (一)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信贷需求

    (二)正规金融机构自身的体制性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二 民间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温州案例

   三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互补

    (一)市场互补

    (二)结构互补

    (三)总量互补

    (四)产品互补

   四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竞争

    (一)存款业务竞争

    (二)贷款业务竞争

   五 本次调查的一些基本数据

    (一)贷款市场上,民间金融的份额远超过正规金融

    (二)存款和货币资金理财市场上,正规金融的份额远超过民间金融

    (三)正规金融借贷条件相对严格、利率相对较高

    (四)正规金融市场贷款难的情况仍然存在

    (五)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既有竞争也有互补

  第三节 民间金融的规范与引导

   一 如何看待民间金融

    (一)民间金融的消极性

    (二)民间金融消极性产生的原因:福建宁德地区倒会案例分析

    (三)正确看待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竞争与互补

   二 规范民间金融的基本原则

   三 民间金融正规化的范围与途径

    (一)民间金融组织类型、活动区域和性质区分

    (二)民间金融正规化的选择形式

    (三)民间金融正规化的途径

  第四节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整合与合作

   一 国外的经验

   二 中国的具体国情

    (一)世界银行的研究结论

    (二)中国的具体情况

   三 整合与合作

    (一)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整合

    (二)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互补

    (三)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之间的借鉴与合作

 第七章 主要结论

  一 农村民间金融基本状况

   (一)农户民间借贷发生频率较高

   (二)农户民间借贷大多是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

   (三)农户民间借贷互助性较强

   (四)出现了一些趋势性变化

   (五)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别

  二 民间金融的非正式信用

   (一)契约约束少

   (二)较多利用血缘和亲缘关系

   (三)地缘和社区关系也发挥作用

   (四)传统习俗和道德规范的影响无形中存在

   (五)较少利用抵押品与担保人的压力

  三 民间借贷的利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农户民间借贷名义上主要是无息借款

   (二)低利率或者“零利率”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三)民间借贷利率与正规金融市场利率之间的互动性增强

   (四)民间金融利率影响因素较多

   (五)互助会具有较低的融资成本和较高的投资收益

  四 农村民间金融的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

   (一)总量较大

   (二)结构上体现了小额、以生活服务为主的特点

   (三)民间金融的市场半径(地理空间圈)相对较小

   (四)民间借贷双方的关系(社会关系圈)主要以血缘关系为主

   (五)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存在一定的市场交融

   (六)民间借贷的交易条件比较宽松

   (七)有利率的民间借贷表现出了商业化、正规化的特征

   (八)部分交易经过了多次试错

   (九)民间借贷存在一定风险,规避措施主要依靠亲情关系和社会压力等

   (十)农户民间借贷存在不对称现象,可能是资金流入农户、农村的一条渠道

  五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

   (一)贷款市场上,民间金融的份额远超过正规金融

   (二)存款和货币资金理财市场上,正规金融的份额远超过民间金融

   (三)正规金融借贷条件相对严格、利率相对较高

   (四)正规金融市场贷款难的情况仍然存在

   (五)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既有竞争也有互补

  六 政策建议

 附录一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问题文献综述

  一 民间金融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二 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

   (一)民间借贷

   (二)合会

   (三)私人钱庄

   (四)集资

   (五)典当

   (六)银背

   (七)咨询公司

   (八)贸易信贷

   (九)民间票据市场

  三 民间金融产生原因分析

   (一)农村金融理论

    1.农业补贴信贷论

    2.农村金融市场论

    3.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生成逻辑和体制动因

    1.金融抑制假说和所有制歧视假说

    2.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3.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4.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金融共生理论分析

  四 民间金融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民间金融发展历史

   (二)国外的民间金融发展史

    1.日本

    2.英国

    3.埃及

    4.肯尼亚

    5.利比里亚和西非

    6.孟加拉国

    7.印度

  五 民间金融的规模、特征与影响因素

   (一)民间金融的规模

    1.民间金融规模的测算方法

   (二)民间金融的特征分析

   (三)民间金融的影响因素分析

    1.模糊综合评价法

    2.影响民间金融效率边界的主要因素:一个理论分析模型

    3.从社会文化视角分析民间金融的效率边界

  六 民间金融利率探讨

   (一)民间金融利率的形式

   (二)影响民间金融市场利率形成的因素

   (三)民间金融利率高于正规金融利率的解释

  七 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

   (一)替代关系(竞争关系)

   (二)互补关系

  八 民间金融的优势、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金融的优势、作用

    1.降低风险

    2.资源配置

    3.监督与控制

    4.储蓄动员

    5.便利交易

   (二)民间金融的劣势及不足

  九 民间金融发展展望及政策建议

   (一)不同的民间金融形式应该区别对待

   (二)民间金融合法化不等于民间金融组织化

   (三)通过正规金融制度安排来挤压或取代民间金融不是一种最优选择

 附录二 农户问卷(简要)

本书主要内容为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其运作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 农村民间金融的规模与组织形式;二、 农村民间金融的信用机制与特点;三、 农村民间金融的利率及其决定因素;四、 农村民间金融的市场状况;五、 农村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关系。

1.Aryeetey,E.,Informal Finance in Africa:Filling the Niche,AERC/East African Educational Publishers,Nairobi,1997.

2.Atieno,Rosemary,“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s’ Lending Policies and Access to Credit by Small Enterprises in Kenya”,AERC Research Paper,2001.

3.Hermando De Sofo,The Other Rath,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s,Inc.,1989.

4.Montiel,Petter etc.,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Macroeconomics Analysis,Oxford,Basil Blackwell,1993.

5.Mahnoud S.Mohieldin and Peter W.Wright,“Formal and Informal Credit Markets in Egypt”,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00.

6.Richard L. and Geetha Nagarajan,“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Asia:Flagships and Failures”,Paper for Symposium of Building Financial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Berlin,2000.

7.Sen,B.A.,“Study of Moneylenders in Rural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s”,Bangladesh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Studies on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s,Working Paper 11,1998.

8.Stiglitz,Joseph and Andrew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

9.Wolz,Axel,“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Finance System in Vietnam”,http://www.rzuser.uni-heidelberg.de,1998.

10.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王威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1.曹力群:《目前我国农村民间借贷市场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中国农村研究》2001年第26期。

12.陈锋、董旭操:《中国民间金融利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的再认识》,《当代财经》2004年第9期。

13.陈虎城:《民间金融制度:经济性质、生存逻辑及效率边界》,《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

14.杜朝运:《民间非正规金融的成因及治理思路》,《统计与预测》2003年第3期。

15.冯兴元等:《乡镇企业融资与内生民间金融组织制度创新》,打印稿,2005。

16.郭沛:《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2期。

17.何广文等:《不同地区农户借贷行为研究》,农业部软科学课题报告,1999。

18.黄益平:《民间金融规模接近9000亿人民币急需政策推动》,网易财经,2004-11-29。

19.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20.林毅夫、李永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内部讨论稿系列,2000。

21.林毅夫、李永军:《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内部讨论稿系列,2003。

22.刘民权、徐忠、俞建拖:《信贷市场中的非正规金融》,《世界经济》2003年第7期。

23.陆雷:《农村民间金融利率的产权解释》,中国社科院农发所博士论文,2002。

24.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卢骢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

25.毛金明:《民间融资市场研究》,《金融研究》2005年第1期。

26.钱小安:《金融民营化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兼论发展民营金融的定位与对策》,《金融研究》2003年第2期。

27.苏布拉塔·加塔克、肯·英格森特:《农业与经济发展》,吴伟东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

28.王一鸣、李敏波:《非正规金融市场借贷利率决定行为:一个新分析框架》,《金融研究》2005年第7期。

29.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中经网,1999。

30.余振武:《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1.张建军等:《从民间借贷到民间金融》,《金融研究》2002年第10期。

32.张军:《改革后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部门:温州案例》,《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7年秋季卷。

33.张晓山、何安耐:《农村金融转型与创新》,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

34.张元红:《农民的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深化》,《中国农村观察》1999年第1期。

35.张元红等:《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36.中国人民银行吕良市中心支行:《民间金融合法化思考》,《华北金融》2005年第7期。

1.《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曹力群:《农村民间借贷现象分析报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网站,2001。

3.冯兴元:《让民间金融走出阴影》,打印稿,2006年10月。

4.冯兴元:《中国农村内生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报告》,打印稿,2005年3月。

5.胡必亮:《农村金融与村庄发展》,商务印书馆,2006。

6.焦瑾璞、杨骏:《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7.李静:《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提交世界银行,2004。

8.李伊琳:《银行惜贷催热民间金融 温州担保类钱庄化》,http://www.sina.com.cn,2007年9月27日。

9.罗曙驰:《过年关灰色拆借悄然升温》,2004年12月6日《华西都市报》。

10.宁平:《地下钱庄再爆恶性案件 民间金融阳光化迫在眉睫》,http://finance.sina. com.cn,2004年8月29日。

11.陶春宇:《“审计风暴”扩散地方:聚焦重庆的第一响》,2004年7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12.《八千亿地下信贷蛰伏民间 金融风险不容忽视》,http://finance. sina.com.cn,2004年12月26日。

13.《北京亿霖木业集团传销诈骗16亿元,2万人受害》,2007年2月9日《北京晚报》。

14.《揭秘温州热钱运作:民间借贷年息高达72%》,http://news. QQ.com,2008年7月12日。

15.《吴英与她的影子幕僚》,http://www.sina.com.cn,2007年3月20日。

16.《走近沈阳万象九亿非法集资的黑幕》,http://www.xici.net,2004年11月1日。

17.《我国抓紧起草反洗钱法 8个月捣毁155个地下钱庄》,http://www. sina.com.cn,2005年2月25日《北京娱乐信报》。

18.《吴英与她的影子幕僚》,2007年3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19.《吴英案引出高利贷路线图:公职人员牵涉其中》,2007年3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20.程士华:《非法吸收存款近亿元,亳州“丽金花”特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开庭》,中国法院网,2007-04-12。

21.《山西开审璞真集团特大非法集资诈骗案》,2004年7月16日《南方都市报》。

1.Wilson,R.(1969),The Structure of Incentives for Decentralization Under Uncertainty,in La Decision,Paris:Edition du Centre National de Recherche Scientifique.

2.Ross,S. (1973),“The Economic Theory of Agency:The Principal’s Proble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3.

3.《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4。

4.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89。

5.肯尼斯·阿罗:《经济信息学》,何宝玉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6.本杰明·克莱因:《契约激励:契约条款在确保履约中的作用》,载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著《契约经济学》,李风圣主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7.威廉姆森:《经济组织的逻辑》,载陈郁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8.本杰明·克莱因、罗伯特·克劳福德、阿门·阿尔奇安:《纵向一体化、可占用准租与竞争性缔约过程》,载陈郁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9.樊纲等:《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10.《新编金融词汇》,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11.叶世昌、潘连贵:《中国古近代金融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2.雅荣、本杰明、皮普雷克:《农村金融问题、设计和最佳做法》,中国农村金融研讨会,打印稿,2002年9月。

13.德尔·W.亚当斯等著《农村金融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8。

14.何安耐、胡必亮主编《农村金融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5.刘建生、刘鹏生、燕红忠:《明清晋商制度变迁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16.李金铮:《民国乡村借贷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

17.王晓毅:《温州的农村金融体系——苍南县钱库镇及项东村调查》,载何安耐、胡必亮主编《农村金融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Besly,T.,Coate,S.,Loury,G.,“Rotating Savings and Credit Association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3(4),1993.

2.Calomiris,C.W.,Rajarman,I.,“The Role of Roscas:Lumpy Durables or Event Insuranc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56(1),1998.

3.Handa Sudhanshu,Kirton Claremont,“The Economics of Rotating Saving and Credit Associations:Evidence from the Jamaican Partner”,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9.

4.Jaffee,D. and Modigliani,“A Theory and Test of Credit Rationing”,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9,1969.

5.Stiglitz,J.E.and Weiss,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1(3),June,1981.

6.Wai,U.Tun,“Interest Rates outside the Organized Money Markets of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IMF Staff Papers,VI(1),1957.

7.曾康霖、王长庚:《信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8.陈锋、董旭操:《中国民间金融利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的再认识》,《当代财经》2004年第9期。

9.程蕾:《中国民间金融走势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3期。

10.戴志敏、陈德付:《个人参与互助会的投融资效率研究——以苍南轮会为例》,《经济研究动态》2005年第9期。

11.德布拉吉·瑞著《发展经济学》,陶然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冯兴元等:《乡镇企业融资与内生民间金融组织制度创新》,打印稿,2005。

13.干春晖:《管理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1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5.何田:《“地下经济”与管制效率:民间信用合法性问题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2年第11期。

16.贾俊平:《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7.简东平:《财务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8.江春:《我国民间信用中的产权问题》,《经济科学》1998年第1期。

19.江曙霞、马理、张纯威:《中国民间信用——社会、文化背景探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0.江曙霞、秦国楼:《信贷配给理论与民间金融中的利率》,《农村金融研究》2000年第7期。

21.江曙霞:《中国“地下金融”》,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22.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23.姜雅莉:《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浅析》,《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第6期。

24.李晖:《农村金融的传承与发展》,内部资料,2004。

25.楼远:《非制度信任与非制度金融:对民间金融的一个分析》,《财经论丛》2003年第6期。

26.罗纳德·I.麦金农著《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卢骢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

27.罗纳德·I.麦金农著《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周庭煜、尹翔硕、陈中亚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8.普兰纳布·巴德汉、克里斯托夫·尤迪著《发展微观经济学》,陶然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9.史晋川、叶敏:《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温州案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1期。

30.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1.〔日〕是本哲雄:《人际关系心理学》,颜文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2.苏布拉塔·加塔克、肯·英格森特著《农业与经济发展》,吴伟东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

33.王江、程红萍:《非正规金融利率形成的因素分析》,《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34.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5.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36.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7.张军:《信息经济学与价格理论》,《世界经济文汇》1997年第1期。

38.张其仔:《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39.张友俊、文良旭:《交易、契约机制与自律:合水县民间借贷个案研究》,《金融研究》2002年第4期。

40.张元红、李静、张军:《从合作基金会事件看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8期。

41.张元红等:《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42.朱德林、胡海鸥:《中国的灰黑色金融——市场风云与理性思考》,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43.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秩序》,《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44.唐寿宁:《对非正规金融部门的另一种补充解释》,《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9年秋季卷。

1.何安耐、胡必亮主编《农村金融与发展——综合分析、案例调查与培训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10期。

3.傅志寰:《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金融支农问题的调研报告》,新华网,2004年6月24日。

4.曹力群:《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借贷特征200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常规调查汇总报告之四》,《中国农村研究》2001年第10期。

5.谢平、陆磊:《中国金融腐败研究》,载吴敬琏主编《比较·8》,中信出版社,2003。

1.Gelb,A. and Honohan,P.,Restructuring Economies in Distress:Policy Reform and the World Bank,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阿赫塔尔·霍赛恩、阿尼斯·乔杜里主编《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与金融政策》,陈延军、汪文件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陈锡文:《资源配置与中国农村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期。

4.成思危主编《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冯兴元、李人庆:《乡镇企业融资与民间金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内部资料汇编》,打印稿,2002。

6.冯兴元:《中国农村内生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05。

7.郭沛:《农村非正规金融:内涵、利率、效率与规模》,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网站,2003。

8.何安耐、胡必亮:《农村金融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9.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10期。

10.胡必亮、刘强、李晖:《农村金融与村庄发展——基本理论、国际经验与实证分析》,商务印书馆,2006。

11.姜长云:《乡镇企业融资问题新探》,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12.李建军等:《中国地下信贷调查:8000亿资金游走民间》,2004年12月27日《中国证券报》。

13.穆罕默德·尤努斯:《穷人的银行家》,吴士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14.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5.唐仁健:《重构农村金融体制》,200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时报》。

16.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中经网,2001年6月7日。

17.张杰:《中国国有金融体制变迁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8.张军:《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对农户和企业的影响》,载张晓山、何安耐主编《农村金融转型与创新:关于合作基金会的思考》,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

19.张军:《金融改革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温州农村金融改革考察报告》,《中国发展》2005年第2期。

20.张晓山、何安耐:《走向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

21.张宇哲:《民间借贷主导农村金融人大财经委派员摸底》,2004年5月15日《财经时报》。

22.张元红、张军:《金融创新与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报告2002年第10期。

23.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金融课题组:《金融改革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温州金融改革考察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内部报告),2005。

1.Aryeetey E.,Informal Finance in Africa:Filling the Niche,AERC/east African Educational Publishers,Nairobi,1997.

2.Mahnoud S.Mohieldin and Peter W.Wright,“Formal and Informal Credit Markets in Egypt”,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48(3),2000.

3.Sen,B.,A.,Study of Money Lenders in Rural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s.,Bangladesh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Studies on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s,Working Paper 11,1998.

4.Stiglitz,Joseph and Andrew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1(3),1981.

5.Thirlwall,A.P.,Growth and Development,Macmillan Publishers Ltd,1999.

6.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王威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7.安菁蔚、任大鹏:《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制度障碍与法律完善》,《农业经济》2005年第10期。

8.陈锋、董旭操:《中国民间金融利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的再认识》,《当代财经》2004年第9期。

9.陈虎城:《民间金融制度:经济性质、生存逻辑及效率边界》,《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10.陈柳钦:《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探讨》,价值中国网,2005-11-19。

11.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动中国的农村金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2.杜朝运:《民间非正规金融的成因及治理思路》,《统计与预测》2001年第3期。

13.冯兴元等:《中国乡镇企业融资与内生民间金融组织制度创新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

14.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彭志华译,海南出版社,2001。

15.郭沛:《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第2期。

16.胡金焱、卢立香:《中国非正规金融研究的理论研究》,《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9期。

17.黄益平:《民间金融规模接近9000亿元人民币急需政策推动》,网易财经,2004-11-29。

18.贾根良:《演化经济学——经济学革命的策源地》,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19.江曙霞、秦国楼:《信贷配给理论与民间金融中的利率》,《农村金融研究》2000年第7期。

20.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21.李晓琳:《金融共生背景下的非正规金融制度演进》,中国期刊网,2005。

22.林乐芬、林彬乐:《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时期的非正规金融探析》,《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第8期。

23.林毅夫、李永军:《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内部讨论稿系列(中文版),2003。

24.刘民权、徐忠、俞建拖:《信贷市场中的非正规金融》,《世界经济》2003年第7期。

25.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卢骢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

26.马俊:《关于发展我国民间金融的思考》,中国期刊网,2002。

27.毛金明:《民间融资市场研究》,《金融研究》2005年第1期。

28.潘丽华:《中国民间金融的现状、原因及发展:制度分析》,中国期刊网,2004。

29.钱小安:《金融民营化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兼论发展民营金融的定位与对策》,《金融研究》2003年第2期。

30.孙振忠、谢贵友、李玉艳:《对县域民间融资的思考》,《金融实物》2005年第10期。

31.王一鸣、李敏波:《非正规金融市场借贷利率决定行为:一个新分析框架》,《金融研究》2005年第7期。

32.《中国民间金融走势分析》,清华人网,2004-04-23。

33.谢平、陆磊:《金融腐败:非规范融资行为的交易特征和体制动因》,《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34.徐唐龄:《中国农村金融史略》,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

35.杨敏科:《灰色金融及其疏导》,中国期刊网,2004。

36.余赛:《农村非正规金融成因、变迁与政策研究》,中国期刊网,2005。

37.余振武:《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8.袁纯清:《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商务印书馆,2002。

39.苑德军:《直面民间金融》,崇明工商联网站,2005。

40.张军:《改革后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部门:温州案例》,《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7年秋季卷。

41.张晓山、何安耐:《农村金融转型与创新》,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

42.张元红:《增强农村金融体系服务“三农”的能力》,2007年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理论月刊)》。

43.张元红等:《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44.中国人民银行吕良市中心支行:《民间金融合法化思考》,《华北金融》2005年第7期。

45.朱德林、胡海欧:《中国的灰黑色金融——市场风云与理性思考》,利信会计出版社,1997。

46.曹立群:《目前我国农村民间借贷市场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中国农村研究》2001年第26期。

47.周丽华:《中国民间金融的现状、原因及发展:制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48.孙莉:《中国民间金融发展及金融体系的变迁》,《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

49.马俊:《关于发展我国民间金融的思考》,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2。

50.谢毅:《民间金融发展现状与理论思考》,《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

51.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第10期。

52.左臣明:《非正规金融研究文献评述》,《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53.周万阜:《论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形成》,《农村金融研究》1989年第3期。

54.李勤:《民间金融利率问题浅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