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9

京津冀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面向2035图书

Report on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2019-2020)

SSAPID:101-2770-8727-17
ISBN:978-7-5201-8020-7
DOI:
ISSN:
关键词:

京津冀 地方教育 2035

[内容简介] 本书在内容上分为“总报告”“专题篇”“地区篇”“借鉴篇”四部分,力图通过分析京津冀三地、廊坊北三县、河北雄安新区等重点地区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协同发展现状与重点难点问题,围绕面向2035的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战略开展前瞻性研究,明确未来京津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进路,推进京津冀“三地四方”教育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关信息

丛书名:京津冀教育蓝皮书
编 辑:丁阿丽;张雯鑫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4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基本子库

 法律声明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京津冀教育蓝皮书编委会

 摘要

 皮书数据库

 Ⅰ 总报告

  B.1 面向2035的京津冀教育协同战略

   一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变迁

    (一)“谋思路”阶段(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

    (二)“打基础”阶段(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

    (三)“寻突破”阶段(2019年1月至今)

   二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进路

    (一)发展思路

    (二)事业发展情况

     1.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1)师资水平

      (2)经费投入水平

      (3)办学条件

     2.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情况

    (三)改革推进情况

     1.首都教育功能疏解稳步推进

     2.北京加强对“两翼”地区教育支持

     3.多层次教育协同合作与共享不断深化

   三 面向2035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形势分析

    (一)四大国际趋势改变教育发展时空情境

    (二)七大国内形势强调教育融合式发展

    (三)三大城市群中的京津冀教育发展定位与趋势

   四 面向2035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重心及策略

    (一)疏解部分功能提升首都教育品质

    (二)加快推进“两翼”教育高水平发展

    (三)整体提升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水平

     1.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加快区域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3.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四)优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1.形成全纳融合的现代性教育治理思维

     2.建设多功能教育智能互联系统

     3.优化多主体协同融合共治平台

  B.2 2019年京津冀教育发展报告

   一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一)经济

    (二)社会与人口

   二 教育发展情况

    (一)教育事业规模情况

     1.学前教育

     2.小学教育

     3.初中教育

     4.普通高中教育

     5.中等职业教育

     6.高等教育

    (二)师资情况

    (三)经费情况

    (四)办学条件

   三 教育协同情况

 Ⅱ 专题篇

  B.3 面向2035的京津冀教育公平与协调专题研究

   一 概念界定

    (一)聚焦“均衡”的教育公平

    (二)推进“均衡”的教育协调

     1.协调的含义

     2.教育协调的概念

    (三)公平、协调与均衡

   二 指标构建

    (一)选取依据

    (二)学术界关于教育公平的测量指标论述

    (三)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指标体系

    (四)教育公平与协调理论指标体系

    (五)教育公平与协调实证分析指标体系

   三 测量方法

    (一)基尼系数

    (二)泰尔指数

   四 实证分析

    (一)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的公平与协调情况

     1.生均教育事业费

      (1)三河市义务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

      (2)三河市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均教育事业费

     2.生均公用经费

      (1)三河市中等教育生均公用经费

      (2)三河市各级各类基础教育生均公用经费

    (二)教育人力资本投入的公平与协调情况

     1.普通小学师资短缺问题不断加剧,需着力增加师资配备

     2.普通中学生师结构相对稳定,需有序扩大中学教师队伍

     3.师资配置存在学段、城乡之间及城乡内部校际的不均衡、不协调问题

      (1)普通小学师资配置校际差异大于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初等教育师资配置更不均衡

      (2)城区师资紧缺的问题大于乡村地区

      (3)三河市中小学师资投入的城乡内校际差异大于城乡间差异

    (三)办学条件投入的公平与协调情况

     1.三河市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突出

     2.生均占地面积存在学段间不协调问题,需补充义务教育资源、完善空间布局

     3.中小学生均建筑面积逐年下降,需加强硬件投入,优化资源整合,拓展学校边界

   五 政策建议

    (一)经费投入:优化经费管理制度,政府主导投入和多元筹资并举,补偿性措施和激励性措施并用

    (二)师资队伍建设:区域联合培养、联合教研、联合实习、联合就业,参考公务员制度,同岗薪资福利均等化

    (三)硬件投入:高标准规划推进标准化智慧校园建设

    (四)软件投入:坚持开放办学、依法治教、文化强教

  B.4 “十四五”时期三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需求预测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三河市人口、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三河市人口情况分析

    (二)三河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三)三河市教育财政情况

   三 三河市学位预测政策因素分析

    (一)“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影响分析

    (二)“全面二孩”政策影响分析

   四 三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需求预测

    (一)预测方法

    (二)数据来源

    (三)预测假设

    (四)预测结论

   五 政策建议

    (一)加快扩充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水平

    (二)合理调整学校空间布局

    (三)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弹性

    (四)建立人口出生和适龄人口迁移的动态预判机制

    (五)以新冠肺炎疫情下线上教育情况为参考,探索新型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六)健全以三河市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

    (七)以质量为核心合理调整教育经费结构

    (八)全面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B.5 保定市对接京津和雄安新区教育发展研究报告

   一 保定市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一)学前教育

     1.办学规模

     2.师资队伍

     3.办学条件

     4.教育经费

    (二)义务教育

     1.办学规模

     2.师资队伍

     3.办学条件

     4.经费投入

    (三)普通高中教育

     1.办学规模

     2.师资队伍

     3.办学条件

     4.经费投入

    (四)中等职业教育

   二 保定市与其他区域教育比较

    (一)办学规模

    (二)师资队伍

    (三)办学条件

    (四)教育经费

   三 保定市教育系统对接工作的回顾

    (一)主要做法与成绩

     1.顶层推进

     2.筑巢引凤

     3.全面对接

     4.协力扶贫

    (二)主要问题与困难

     1.合作项目落实不够,实际效果不佳

     2.教育基础差异悬殊,合作基础薄弱

     3.体制机制相互独立,缺乏制度保障

   四 保定市教育系统对接工作的建议

    (一)持续推进保定市教育改革与发展

     1.完善法规机制,推进依法治教治校

     2.统筹城乡规划,着力开展教育扶贫

     3.继续加大投入,优化投资方式

     4.做好编制管理,优化干部教师队伍

     5.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

    (二)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对接机制与平台

     1.完善保定市教育对接的目标和规划

     2.探索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协调机制和长效机制

    (三)推进多层次、多主体的项目合作,重点突破

     1.推进多层次、多主体的项目合作

     2.加强督导评估,遴选重点项目重点扶持,做实做强

  B.6 京津冀高校创新综合能力评价研究

   一 京津冀高校创新综合能力评价方法

    (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概况

    (二)评价指标初选及数据来源

    (三)模型建立

   二 京津冀高校创新综合能力的区域比较

    (一)高校创新综合能力在全国的相对位置

    (二)高校创新综合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三)区域间高校创新综合能力的分维度比较

   三 京津冀高校创新活动的特征分析

    (一)创新人力资源投入情况

    (二)科研经费投入和国家级平台情况

    (三)创新人才培养情况

    (四)科技创新成果情况

    (五)创新成果转化与扩散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 主要结论与建议

  B.7 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五年回顾与推进建议

   一 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五年回顾

    (一)教育地理上的广泛性和集中性

     1.广泛性

     2.集中性

    (二)协同发展主体关系的多层次性

    (三)协同发展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1.技能人才培养培训

      (1)京外招生计划重点投向河北省

      (2)联合办学

      (3)学生短期技能培训

      (4)学生技能竞赛

      (5)访学

      (6)学生文化交流

      (7)设立奖学金

     2.师资培训

      (1)跟岗研修

      (2)挂职锻炼

      (3)教师培训

      (4)教师支教

      (5)教学能力比赛

     3.教学资源建设

      (1)免费开放课程资源

      (2)免费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

      (3)支援实训设备

      (4)协助引入企业资源

     4.协同组织建设

      (1)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联盟)

      (2)高职院校“结对子”

      (3)异地成立10余所分校

     5.智力支持

     6.开展社会培训

      (1)城乡干部培训

      (2)企业在职职工培训

      (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7.科研和教研合作

      (1)联合成立研究性组织

      (2)联合开发教学资源

     8.交流研讨

      (1)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研讨

      (2)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交流

    (四)组织性和自发性并存

    (五)专业协同育人和教育精准扶贫功能共同发挥

     1.专业协同育人

     2.教育精准扶贫

    (六)教育行政上的积极性和配套政策的困境并存

   二 面向2035的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战略思考

    (一)确定目标,增加共识,保持耐心

    (二)把握方向,抓住重点,鼓励先进

 Ⅲ 地区篇

  B.8 面向2035的首都教育现代化空间境遇与时代超越

   一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空间理论与社会功能实现

    (一)空间的多元拓展对教育的社会功能提出新要求

    (二)空间的时序发展使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内涵持续深化

    (三)空间冲突促进教育现代化多中心发展模式探索

   二 首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与空间挑战

    (一)首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1.教育现代化模式更强调融合性

     2.教育现代化价值更强调人本性

     3.教育现代化内容更强调优质性

     4.教育现代化对象更强调全纳性

     5.教育现代化布局更强调开放性

    (二)首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空间挑战

     1.教育资源配置与城市人口素质和空间分布节奏不同步

     2.教育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3.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和信息化资源建设还有待夯实

   三 面向2035现代化教育空间的实现路径

    (一)教育地理空间将实现从“孤岛”向“连片”转型

    (二)教育平台空间将实现从“现实”向“现实+虚拟”转型

    (三)教育资源空间将实现从“单一”向“多元”转型

    (四)教育内容空间强调“生态文明”与“终身学习”双效并重

  B.9 首都生态文明教育的学校质量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一 引言

   二 理论框架

   三 研究对象与研究重点

   四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文献研究中初步构建指标体系

     1.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目标系统

     2.学校生态文明价值模因驱动系统

     3.学校-社会适应系统

    (二)生态文明教育学校质量模型框架的专家论证

     1.专家对生态文明教育学校质量模型构建思路的认识

     2.专家对生态文明教育学校质量模型预期目标的认识

     3.专家对生态文明教育学校质量模型具体指标的认识

     4.专家对生态文明教育学校质量模型的改进建议

   五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幸福”是首都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导向

    (二)参与绿色社会建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关键素养表现良好

    (三)“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实现”是提高学校课程教学社会适应的巨大力量

    (四)学校和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对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呈正向显著影响

  B.10 面向2035的天津基础教育发展定位与趋势

   一 面向2035天津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础与现状

    (一)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二)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三)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四)特殊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五)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

    (六)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

    (七)教育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八)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持续推进

   二 面向2035天津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面向2035天津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1.天津市城市发展定位对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需要

     3.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对教育的新需求

     4.学龄人口变化对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新要求

     5.“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基础教育产生深刻影响

     6.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基础教育的新需求

     7.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二)面向2035天津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1.教育经费投入差异

     2.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三 国际社会和国内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比较与借鉴

    (一)国际社会关于基础教育发展的行动框架

    (二)我国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规划借鉴

    (三)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基础教育发展的比较

     1.教育经费投入比较

     2.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比较

     3.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比较

   四 面向2035天津基础教育发展目标

    (一)2035天津基础教育发展总体目标

    (二)具体发展目标

     1.学前教育实现高质量全面普及

     2.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3.普通高中实现高品质多样化特色发展

     4.特殊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五 天津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政策建议

    (一)加快教育资源建设,优化教育资源供给

    (二)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三)提高育人质量,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教育

    (四)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B.11 面向2035的河北教育发展定位与趋势

   一 河北教育发展取得新成就

    (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二 河北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三 面向2035河北教育发展新方向

    (一)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更加坚定

    (二)推动各类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三)终身学习体系更加完善

    (四)教育信息化手段更加完备

    (五)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更加融合

    (六)国际交流合作更加开放

 Ⅳ 借鉴篇

  B.12 日本产学官协同推动首都圈区域创新发展的政策研究

   一 日本首都圈产学官协同创新的政策背景

    (一)日本产学官协同创新的历史发展

    (二)日本产学官协同创新的概念定位

    (三)日本首都圈的发展概况

   二 日本首都圈产学官协同创新的重大举措

    (一)区域层面的产学官协同创新举措

     1.尖端领域创新基地形成项目

     2.区域创新战略援助项目

     3.构建区域创新生态体系

     4.搭建产学官协同的实证基地

    (二)高校开展的产学官协同创新改革

     1.构建大学牵头成立的产学官联盟

     2.大学与企业等围绕共同研究进行改革

     3.强化并推进高校的知识产权战略

      (1)国际化产学官协同推进活动(原则上开展5年)

      (2)推进开展极具特色的产学官协同活动(原则上开展5年)

      (3)打牢知识产权活动的基础(原则上开展2~3年)

     4.培养产学官协同领域的专业人才

   三 日本首都圈产学官协同创新机制的特点

   四 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的几点启示

    (一)政府在推动京津冀产学协同方面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

    (二)京津冀高校应设立专门的产学协同管理委员会

    (三)立足“利益相悖”原则,不忘高校教育与科研之“初心”

    (四)将产学协同作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B.13 国际都市圈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比较研究

   一 纽约都市圈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一)纽约州的基础教育现状

     1.基本概况

     2.基础教育财政

     3.教育行政体制

    (二)纽约州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具体举措

     1.学区督导体制

     2.完善的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3.重视教师地位,优化师资配置

    (三)纽约州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特点与结论

   二 东京都市圈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一)东京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规模与机制

     1.东京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与规模

     2.东京都的教育行政

     3.东京都的教育财政

    (二)东京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具体政策、举措

     1.重视基础教育投资,合理分配投资比例

     2.完善的法律及制度支持

     3.保证各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东京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效果

   三 伦敦都市圈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一)伦敦基础教育现状

     1.伦敦基础教育系统

     2.伦敦基础教育的“学业成就鸿沟”(The “Attainment Gap”)

     3.伦敦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管理

    (二)伦敦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与举措

     1.教育经费支出

     2.教师资源配置

     3.薄弱学校改造

      (1)“教育行动区”(The Education Action Zone)计划

      (2)“伦敦挑战”(London Challenge)项目

      (3)“国家挑战”(National Challenge)项目

    (三)伦敦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特点

   四 新加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一)新加坡基础教育现状

     1.基础教育管理机制

     2.基础教育督导机制

    (二)新加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典型——校群制

    (三)新加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成效

   五 小结

  B.14 后记

卓泽林、杨体荣、马早明:《高等教育改革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江苏高教》2020年第12期。

崔玉平、夏焰:《区域高等教育联动改革与协调发展的经济意义——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刘秀杰、万成伟、叶裕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度困境与对策建议——以通州与北三县协同发展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9年第11期。

高敏:《城市进化论——从城市副中心到副中心城市》,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

李万亮:《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背景下通州区人口均衡发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李文化、李媛:《法国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启示》,《投资北京》2018年第1期。

李瑶、安树伟:《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形成机制、路径与对策》,《城市》2018年第8期。

刘擎:《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北京人口调控政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陆小成:《国外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前线》2017年第12期。

石晓冬:《“四个中心”塑格局“多规合一”绘蓝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解读》,《城市管理与科技》2018年第3期。

唐鑫:《“一核两翼”的空间价值和实践意义》,《前线》2018年第6期。

王峥主编《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尹文耀:《中国生育率地理波与先进生育文化的区域传播》,《人口研究》2003年第2期。

尹文耀、姚引妹、李芬:《生育水平评估与生育政策调整——基于中国大陆分省生育水平现状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张灏:《特大城市副中心发展研究——东京经验及对上海的思考》,《上海城市规划》2018年第4期。

张开琳:《巴黎拉德芳斯城市副中心建设启示录》,《上海经济》2004年第5期。

赵佳音:《“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全国及各省市学龄人口预测——2016至2025年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与经济》2016年第4期。

赵佳音:《人口变动背景下北京市及各区县义务教育学龄人口与教育资源需求预测》,《教育科学研究》2016年第6期。

熊争艳、曹国厂:《从十大亮点看2019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9-07/19/c_1124776351.htm,2019年7月19日。

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简报,第1~20期。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北京市中职学校已开展京津冀职业教育合作情况汇总,2016。

侯兴蜀:《2016年北京市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报告》,2017。

侯兴蜀:《2017年北京市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报告》,2018。

侯兴蜀:《2018年北京市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报告》,2019。

侯兴蜀:《2019年北京市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报告》,2019。

闫志利、李欣旖、侯小雨:《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顾明远、滕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实现》,《比较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

胡金木:《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愿景及目标建构》,《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4期。

黄忠敬、吴洁、唐立宁:《中国离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还有多远——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分析》,《教育研究》2019年第2期。

李春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全球进展及中国经验》,《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柳思思:《欧洲生态学校:理论、政策与实践创新》,《比较教育研究》2019年第7期。

沈欣忆、王巧玲、吴健伟:《首都绿色学校建设成效分析与发展路径探究》,《中国电化教育》2019年第8期。

史根东:《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19年第Z2期。

王巧玲:《德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政策导向与实践特色》,《世界教育信息》2017年第9期。

王巧玲:《生态文明教育的国际新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成员国对话会议解读(2018~2019)》,《环境教育》2019年第12期。

王咸娟:《可持续发展教育:2015年后全球教育发展关键词》,《中国德育》2015年第17期。

吴洁、黄忠敬、唐立宁:《中国离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还有多远?——基于法律与政策文本的分析》,《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8年。

谢燕妮:《芬兰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世界教育信息》2017年第5期。

徐洁:《论生态人格的内涵及其培育》,《当代教育科学》2020年第1期。

岳伟、徐洁:《培育生态人格——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使命》,《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第1期。

张婧:《瑞典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路径及其对我国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9年第17期。

日本文部科学省:産学官連携·地域科学技術振興,https://www.mext.go.jp/a_menu/02_f.htm,2019年12月7日。

日本文部科学省:大学などにおける産学官連携,https://www.mext.go.jp/a_menu/shinkou/sangaku/main7_a5.htm,2019年12月7日。

许长青:《产学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国际考察:基于日本的案例研究》,《高教探索》2008年第5期。

王丽燕、庞昊:《日本依托“产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经验与启示》,《中国高校科技》2017年第9期。

林兰:《东京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经验与启示》,《科技中国》2018年第10期。

高令:《浅析日本产学官制度的推进与首都圈协同发展间的相互作用》,《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8期。

孙艳艳、张红、吕志坚:《日本首都圈产学官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研究》,《情报工程》2017年第5期。

胡国勇:《日本国立、公立大学社会服务的路径选择——东京大学、首都大学东京为例》,《教育科学》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