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明月清风——赵朴初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册)图书

SSAPID:101-2717-5039-27
ISBN:978-7-5201-2945-9
DOI:
ISSN:
关键词:

#N/A

[内容简介] 赵朴初(1907~2000),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和诗人。本书由2017年11月召开的“赵朴初与当代中国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而成,论文作者有来自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的王邦维,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张美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杨曾文、黄夏年、成建华,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的朱小健,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的俞学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院的方广锠,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杨维中等国内著名学术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圣辉 成建华
编 辑:赵怀英;张馨月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B9 宗教

 后记

 序

 上册

  纪念赵朴初先生诞辰110周年大会致辞

  学习朴老、纪念朴老,谱写新时代佛教中国化的新篇章

   一 朴老为什么要提出佛教是文化

   二 朴老协助党和政府恢复和贯彻落实宗教政策,消除“文革”对佛教的伤害

   三 朴老高瞻远瞩重视对佛教人才的培养

   四 朴老统揽全局为当代佛教把关定向

   五 朴老因势利导以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为基础工程

   六 朴老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所作所为功德无量

   七 朴老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八 学习朴老,在新时代新征途中,谱写佛教中国化的新篇章

  纪念朴老诞辰110周年

  在“赵朴初与当代中国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赵朴老韵文的禅意

   一 朴老韵文禅意的精神个性

    1.居士的心境

    2.社会活动家的心胸

    3.特殊语境的应对

    4.创新形式的追求

   二 朴老韵文禅意的表述特色

    1.总由实景出禅意,常为社会鼓与呼

    2.本或非佛举,却化为禅心

    3.咏事非为事,持我度人心

    4.返朴归真思度众,悟初笃静养精神

  沿着人间佛教道路奋进奉献,迎接小康社会

   一 新时期之初协助落实政策,致力恢复佛教组织和活动

   二 提倡“人间佛教”,推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三 针对佛教界出现的问题,要求加强自身建设

   四 强调佛教是文化,拓宽佛教融入社会的渠道

   五 重视培养佛教人才,促进佛教文教事业发展

  重读一九八一年、一九八二年《法音》

   一

    (一)1981年《法音》第一期关于赵朴初先生活动的报道

    (二)1981年、1982年《法音》发表的赵朴初先生的论著

   二

    (一)中国佛教的复兴

    1.重建佛教教团

    2.整理出版佛教经典与书籍

    3.保护佛教文物、整理佛教典籍、开展佛教学术研究

    (二)中国佛教僧才的培养

    (三)大陆佛教与境内外、海内外佛教团体的交流

   三

  怀念赵朴老

   一

   二

   三

   四

  鉴真和尚与朴初居士

   一 中日两国佛教交流的先行者鉴真大师

   二 当代中国大陆纪念鉴真法师的活动回顾

  赵朴初“人间佛教”的当代性及其实践

   一 一个思想

   二 三个传统

   三 五个建设

  大智大勇巧安排,复兴佛教绘蓝图

   一 勇于质疑“宗教鸦片论”,敢于冲破“左”的思想束缚

   二 积极推动收回宗教房产和大力归还佛教寺院的工作

   三 顺势而为,及时恢复佛教院校,培养急需佛教人才

   四 恢复金陵刻经处的印经事业,拓展佛教文化事业

   五 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健全中国佛协组织机构,加强佛教自身建设

   六 勇于代表宗教界心声,积极向中央建言献策

  赵朴初与当代中国佛教

   一 农禅并重(“三大传统”的现代化创造)

   二 学术研究

   三 国际友好

  “无穷智力勇兼仁”:赵朴老的社会担当

   一

   二

   三

  赵朴初对马列主义宗教观的认识

   一 对马列主义宗教观宗旨的梳理

   二 对马列主义宗教观基本原则的概括

    1.宗教有其客观发展规律

    2.宗教包含科学文化

    3.政教分离原则

    4.统一战线原则

   三 提倡马列主义宗教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人间佛教之传播模式

   一

   二

   三

  中国社会的转型与近代以来佛教制度的变革之路

  人间佛教与禅宗一脉相承

   一 “人间佛教”与“佛教”同义

   二 “人间佛教”是“禅宗”精神的延续

   三 “人间佛教”的地域性与国际化

  诗里交情倍觉亲

   一 泰国初识荆

   二 大陆几度逢

   三 同净人间土

   四 长怀长者风

  缅怀宗师风范,弘扬朴老精神

   一 朴老的功绩崇高,泽润嘉惠

    1.朴老开创和发展了前所未有的新中国佛教

    2.朴老探索和丰富了新中国宗教理论与实践

    3.朴老创造了其独有的“赵体书法”和“赵氏韵文”

    4.朴老在统战、外交、教育、慈善等领域都卓有建树

    5.朴老身上展现了极为优秀而动人的人格魅力

   二 朴老为国家奉献,人民永远怀念

    1.扶贫济困

    2.倡导科教兴县

    3.关注家乡佛教事业

   三 建好“朴老故里”,认真效仿先贤,弘扬朴老精神,助力中国梦

    1.认真做好纪念工作,落实朴老文化平台

    2.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大力弘扬朴老精神

  二祖慧可与禅宗初始的中国化

   一 二祖慧可卓锡太湖县狮子山,传衣岳西县司空山

   二 达摩到来之前如来禅在中国的流行

   三 从达摩禅法到慧可禅法

   四 达摩禅法是如来禅向祖师禅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承接

   五 慧可禅法在达摩禅法基础之上的创造、完善和发扬

    1.一切众生具有清净之性,客尘不生自然显了

    2.强调以坐禅来见性,但更重视身心自证

    3.坚决反对文字说禅和一切名相

   六 慧可禅法是来太湖县后进一步趋向成熟而完成他对禅宗初始的中国化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之追忆朴老

  弘扬赵朴老人间佛教的菩萨道精神

   一

   二

   三

  以赵朴初“佛教是文化”观审视大同佛教文化的个性

   一 赵朴初“佛教是文化”观的内涵

    (一)佛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

    (三)佛教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二 以赵朴初“佛教是文化”观审视大同佛教文化的个性

  缅怀赵朴老,继承和弘扬人间佛教思想

   一 缅怀赵朴老,继承和弘扬人间佛教思想

   二 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提出

   三 赵朴老“人间佛教”的提出

   四 赵朴老的“人间佛教”菩萨行

   五 “人间佛教”思想的现实意义

   六 中韩日黄金纽带构想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民心相通

  赵朴初人格魅力与人间佛教

  赵朴初的“人间佛教”与“一带一路”交流建设

   一 菩萨行与爱国:赵朴老“人间佛教”的基本精神

    (一)“人间佛教”与大乘菩萨行精神

    (二)“人间佛教”与爱国

   二 赵朴初的“人间佛教”在国际交流中的实践

    (一)“黄金纽带”是中国佛教国际交流的纽带

    (二)“佛教文化”是佛教国际交流的主要内容

    (三)“和平”是佛教国际交流的主题

   三 赵朴初“人间佛教”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赵朴初与唐玉华寺修复

   一 玄奘创立法相宗

   二 法相宗祖庭唐玉华寺

   三 赵朴初为金刚座题诗

   四 赵朴初关心玉华寺的修复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初探

   一 以“缘起性空”为发展人间佛教的主导理论

   二 以“五戒十善”为提升人生佛教的道德建设

   三 以四摄六度为实现人间净土的菩萨精神

  试论赵朴初人间佛教与佛教的中国化

   一 古印度佛教僧人乞食的背景

   二 中国传统对乞食的看法

   三 佛教的中国化——农禅并重的兴起

   四 从农禅并重反思寺院经济的发展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精髓在于能够与时俱进

   一 人间佛教思想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上能够与时俱进

   二 人间佛教思想在形成和提出时能够与时俱进

   三 人间佛教思想在继承传统上能够与时俱进

   四 人间佛教思想在时代变革中能够与时俱进

   五 人间佛教思想在发展实践中能够与时俱进

   六 “人间佛教”思想在面向未来时能够与时俱进

  摆正佛教与社会政治关系,走适应社会必由之路

   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教界的基本情况——赵朴老报告的地域背景

   二 《如何能使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的基本精神概述

   三 纠结人们数千年的佛教与政治的关系浅议

  赵朴初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之创办

   一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筹办之缘起

    (一)最早提出设想的是赵朴初居士

    (二)“佛研所”的成立是时代之要求

    (三)“佛研所”的筹办

    (四)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正式成立

   二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初期工作规划

   三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初期取得的成果

    (一)“佛教与精神文明”学术笔谈会

    (二)出版

    (三)讲座

    (四)朴老的便条

    (五)出版《法音》学术版

    (六)更名为《佛教文化》

  白云山海会寺探源

   一 关于海会寺建寺的诸说法

   二 海会寺僧人往来及大事记

   三 与海会寺相关的文学创作

  赵朴初先生推进当代佛教中国化问题研究

   一 继往开来,总结佛教中国化的经验

   二 破迷开悟,纠正教内外对佛教的错误认识

   三 善巧方便,积极探索佛教中国化的新途径

    (一)继往开来,倡导中国佛教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人间佛教”道路。

    (二)与时俱进,为制定适合当代国情的宗教政策献言献策。

    (三)立足长远,高度重视僧才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简述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走“人间佛教”的道路

   二 实践“爱国爱教”的原则

   三 发扬佛教三大优良传统

   四 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

   五 对外友好交往,维护世界和平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与“一带一路”

   一 引言

   二 促进国家之间的平等互信

   三 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四 促进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人间佛教”杰出的发扬者和践行者——赵朴初

   一 赵朴初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发扬者和践行者

   二 赵朴老把恢复佛教的活动场所和正常的弘法作为第一要务

   三 赵朴老对新时期佛教的弘法、修行和发展做出的历史贡献

   四 赵朴老对“人间佛教”有关内涵的充实与发展

  简论赵朴初缘起思想与“一带一路”

   一 赵朴初缘起思想概述

   二 “一带一路”倡议缘起

   三 朴老缘起思想的新时代应用

  佛法与时代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

   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 只有“人间佛教”才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早期佛教中国化的文本之路

   一 有关鸠摩罗什之母形象刻画的变化

   二 僧祐与惠皎记录高僧差异的缘由

   三 惠皎详述罗什之母的缘由与目的

  佛教中国化的契理与契机

   一

   二

   三

  五祖法演禅师对于禅宗的贡献

   一 五祖法演的历史地位

   二 无字公案的参悟

   三 禅门妙法的境界

 下册

  赵朴老是我们佛教徒学习的楷模

   一 我们要学习赵朴老知恩报恩、行愿无尽

   二 我们要学习赵朴老精进不止、学而不厌

   三 我们要学习赵朴老智慧处世、圆融无碍

   四 我们要学习赵朴老慈悲为怀、广济众生

   五 我们要学习赵朴老难忍能忍、难行能行

   六 我们要学习赵朴老严守戒律、以德立世

  “人才佛教”与“人间佛教”

   一 佛教“三自”植根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

    (一)“自知”

    (二)“自反”

    (三)“自强”

   二 赵朴初对当代中国佛教现状的反思

   三 赵朴初对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构想

    (一)“人间佛教”

    (二)“人才佛教”,也就是人才培养问题

    (三)“人才佛教”与“人间佛教”的三个面向

   四 结语:“旧三自”与“新三自”

  从佛教的中国化到禅宗的形成

   一 禅法与般若的会通

   二 “佛性”与“顿悟”

   三 关于“楞伽宗”

  生态文明寺院建设与人间佛教的发展

   一 佛教环保理念与人间佛教思想内涵

    (一)佛教生态环保理念

     1.缘起性空与众生平等

     2.慈悲与智慧的思想

     3.心净国土净

    (二)赵朴初人间佛教理念

   二 促进生态文明寺院建设的前提基础

    (一)培养和谐有序的管理队伍

    (二)发挥寺院生态示范作用

   三 开展生态文明寺院建设的举措

    (一)慈悲为怀与爱生放生

    (二)正信佛法与文明敬香

    (三)加大宣传力度

     1.寺院举办宣传活动

     2.发挥居士群体的影响力

  神通与佛教中国化

   一 神通在佛教修行体系中的地位

   二 中国佛教神通传教的普遍性

   三 中国佛教对神通的主流看法

  浅谈人间佛教在圣俗关系上的革新对佛教发展的意义

   一 非神化、非鬼化,人成即佛成的人间佛教理论

   二 佛教的“议政而不干政”与美国的约翰逊法案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东亚“黄金纽带”

   一

   二

  赵朴初与当代中国佛教国际化

   佛教与东亚文化圈

   近代中国佛教国际化之背景

   朴老与中日佛教交流

   中国佛教与其他地区的交流

   结语

  从大肚弥勒佛在当代印度的流行看朴老的国际化视野

   一 弥勒信仰略述

   二 当代印度“新弥勒信仰”的特征

   三 从印度的“新弥勒信仰”看朴老的国际化视野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探源及其践行

   一 “人间佛教”的思想探源

   二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实践

    1.“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2.“人间佛教”思想的践行

   三 赵朴初倡导“人间佛教”思想的现实贡献

    1.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2.反对侵略战争、殖民主义

    3.与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世界和平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民本价值面向

   一 佛教转生:力主佛教向 “人间佛教”转换以利民本

   二 利益契合:佛教利益与大众利益的高度契合彰显民本价值诉求

   三 立场契合:人间佛教立场即是人民立场以实现民本思想之渡越

   四 民本面向:人间佛教向民本价值之渡越

  太湖县与“茶禅一味”的产生

   一 太湖茶在唐代就享有盛名

   二 太湖县在宋代就设有重要的茶场

   三 太湖茶早在禅宗初创时就与禅结下殊胜因缘

   四 太湖禅在宋代与禅形成“一味”

   五 赵朴初居士极大地丰富了“茶禅一味”文化

  试论太湖县海会寺的地位与影响

  太湖禅宗对中国禅宗发展的贡献

   一 太湖禅宗对中国禅宗祖师谱系形成的贡献

    (一)太湖与禅宗二祖慧可

    (二)太湖与禅宗三祖僧璨

   二 太湖禅宗对南禅北上的贡献

   三 太湖禅宗对杨岐派兴盛和曹洞宗中兴的贡献

   四 余论

  对赵朴老加强人间佛教“神圣性”问题的再思考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赵朴老始终坚持人间佛教的“神圣性”并以智慧及策略来践行

    (一)赵朴老以“五大建设”的智慧策略来化解佛教界出现的问题

    (二)赵朴老以70余年投身慈善事业的躬身实践来践行人间佛教的“神圣性”并积极倡导之

   三 充分继承赵朴老坚持人间佛教“神圣性”的主张及策略并进一步深化之

  赵朴初“人间佛教”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一 “人间佛教”的历史发展

   二 赵朴初“人间佛教”的佛教教育思想

   三 佛教美学对佛教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四 结语

  赵朴初生态思想初探

   一 赵朴老对现代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揭示并提出对治策略

   二 赵朴老阐述中国佛教具有“农禅并重”及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良传统

   三 赵朴老倡导人间佛教并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人间佛教的重要内容

   四 赵朴初生态思想之要义及其对当今的启迪意义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论略

   一

   二

    1.强调“以人为本”

    2.认为“众生皆可成佛”

    3.要求“造福人间”

    4.强调服务当代社会

    5.倡导爱国主义传统

   三

  知恩报恩——赵朴初居士毕生奉行的大愿

   一 知恩报恩的思想,是佛教传统伦理思想的代表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值得提倡的伦理道德思想之一

   二 赵朴初居士一生奉行“知恩报恩”大愿,为国家、为佛教做出了丰功伟业

   三 赵朴初居士“知恩报恩”的大愿,启自他那颗大慈悲心

   四 赵朴初居士把一生奉献给了国家、人民和佛教,是“知恩报恩”的一个典范

  在世出世间架起一座智慧的桥梁

   一 加强各级佛教组织建设,广泛联系佛教徒和信教群众

   二 以“佛教是文化”为着力点,在教内外破除迷信而树立正信

   三 号召广大佛教徒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使大乘佛教精神深入人心

   四 广泛开展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从国际层面极大地提高了佛教的影响

   五 赵朴初以《佛教常识答问》和大量讲话以及其诗词、书法,普及佛教知识,与世间广结善缘

  浅析赵朴初“人间佛教”与宗教“世俗化”

   一 赵朴初“人间佛教”

   二 宗教“世俗化”的内涵

   三 赵朴初“人间佛教”不同于宗教“世俗化”

   四 “人间佛教”的现实意义

  论赵朴初居士对于当代佛教思想的贡献

  赵朴初对太虚法师“人间佛教”的接受与践行

   一 “中国佛教向何处去?”

   二 “人间佛教”与传统佛教的思想渊源

   三 “人间佛教”修“菩萨行”

  赵朴初对中国佛教复兴的贡献

   一 《佛教常识答问》的写作、发表与出版

   二 《佛教常识答问》的特点

    1.常识性诠释。

    2.极简的佛教书。

    3.佛教文化通俗化的高手。

   三 《佛教常识答问》的价值导向及其意义

    1.常识而非神话

    2.文化而非迷信

    3.世间而非出世间

  “人间佛教”概念英语翻译探微

   一 “人间佛教”概念的真精神

   二 “人间佛教”不同英译辨析

   三 “人间佛教”翻译的有效途径

  从宗教院校的成长论赵朴初的人间佛缘

   一 宗教院校是培养弘法者的主阵地

   二 宗教院校是佛法交流的主渠道

   三 赵朴初是人间佛教的施行者

  解读赵朴老的立教思想及其实践

   一 赵朴初的“人间佛教”

   二 赵朴初立教实践

    1.立“佛的事业”

    2.立“文化佛教”

    3.立“人间净土”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一 落实宗教政策是保障

   二 明确方向、责任是前提

   三 树立正信正见是关键

   四 坚持契理契机是原则

   五 奉行自利利他是基础

   六 发扬优良传统是重点

  试论革故鼎新的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

   一 “人间佛教”思想要求革新自我,顺应社会,服务社会

   二 “人间佛教”思想要求建设自我,教化众生,服务众生

   三 “人间佛教”思想要求发挥自我,主动作为,有所作为

  人本性、文化性与宗教信仰的人间化

   一 佛本即人本

   二 佛教文化迷信化的破译

   三 佛教修行的人间化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一 朴老的主要经历

   二 “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

   三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影响

  论“人间佛教”思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佛教历史文化渊源

   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佛教基本现实状况

   三 作为“世界佛教中心”的中国,有义务和责任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传播佛教文化

   四 佛教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发挥的积极和谐的正能量作用

   五 佛教文化特别是安徽佛教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有所作为

  试论赵朴初人格中的“人间佛教”美德

  从慈善事业看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

   一 人间佛教与慈善

   二 朴老一生主要的慈善活动

  赵朴初:“一带一路”构想的先期探索者

   一 佛教文化与“一带一路”

   二 赵朴初与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佛教文化交流

    1.与南亚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的佛教交流

    2.与东南亚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佛教交流

   三 赵朴初开展国际佛教文化交流的一些可取经验

    1.赵朴初向国际友人捧出的是一颗至诚之心

    2.以和平事业和佛教文化作为共同的追求来凝心聚向

    3.赵朴初善于用好题目来做好文章

  论朴老与金刚乘的法缘在“一带一路”的意义

   一 朴老与金刚乘传承

   二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又为中国佛教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赵朴初对佛教文化事业的巨大贡献

   一 金陵刻经处的前世

   二 赵朴初的第一次拯救

   三 赵朴初的第二次拯救

   四 两度拯救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作用

  赵朴老与宗教立法

  海峡两岸人间佛教的实践范例

   一 早年沪上结因缘

   二 加德满都的会晤

   三 朴老情缘泰州

   四 成公深情感恩朴老

  试论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梦的助推作用

   一 赵朴初先生积极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与“中国梦”高度契合

   二 人间佛教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积极践行人间佛教的佛教徒是实现“中国梦”的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

  心灵转化: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内在机理

   一 心灵转化与佛教神圣性的世俗化

   二 心灵转化与佛教在社会主义文化中的自我认同

   三 心灵转化与人间佛教的现代生存关怀

  传承与创新:赵朴老关于佛教与中国文化之关系辩略

   一 当代中国佛教特征与定位

    1.全面性

    2.丰富性

    3.广延性

   二 佛教基本教义的中国化

   三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的互动

 编委会

 文前彩插

在“治隆于上,俗美于下”的中国传统社会,其复杂程度与价值偏好使得我们即使在认识法律史这一相对专门的领域时,也不能仅仅依靠“现实形式上的表象”。这些法律表象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与思想文化,是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出某种形态的线索与依据。百多年来,我们从西方汲取中国法律再发展的资源,除了直接从制度层面引进之外,还要认真讨论其制度存在的基础,而西来之制度与中国社会是否能够协调发展,其背后的文化因素无论如何不能忽视。以契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私法文化,旨在崇尚理性与尊重自治。国家对社会自发形成的“私法”给予认可,中国文化浸润下的有关“细事”的解决纠纷之道基本毋需依靠国家制定法。此种“鼠牙雀角”之争即使上升到州县层面,父母官也是引经据典而非援引律例,依靠经典、历史、常识及契约发生的社会关系网络来解决纠纷,实际上是依靠人的内心,而非依靠外在的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