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10

河北农村医疗卫生与合作医疗制度研究(1949~1984)图书

A Study on Rural Medical-Health System and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System in Hebei Province (1949-1984)

SSAPID:101-2631-7966-79
ISBN:978-7-5201-3850-5
DOI:
ISSN:
关键词: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赤脚医生队伍和三级医疗保障网,覆盖全国各地的农民群体。本书以河北省为个案,充分挖掘、利用相关原始档案,结合公开及内部出版的报刊资料、地方志和老赤脚医生、社员等群体的口述史料,尽力还原1949~1984年河北农村医疗卫生与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及其实践历程的完整面相,考察其优劣得失,期待为当前医疗卫生体制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改革提供些许学术依据与历史借鉴。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
作 者: 王胜
编 辑:吴超;张真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附录

 后记

 结语

 索引

 编委会

 总序

 文前辅文

 绪论

  一 相关说明

   (一)研究对象的时段

   (二)农村医疗卫生制度与合作医疗制度

  二 学术史回顾

   (一)20世纪70年代

   (二)20世纪90年代至今

    1.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

    2.合作医疗制度评析

    3.关于赤脚医生的研究

    4.传统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比较研究

    5.对合作医疗制度本身的研究

    6.毛泽东与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7.人民公社时期合作医疗制度成功的原因

    8.合作医疗制度瓦解的原因

  三 史料与方法

  四 河北的历史与生态背景

  五 河北医疗简史

 第一章 拓荒与磨合:城乡医疗机构的创建及其调整

  第一节 卫生行政及医疗机构的初期实践

   一 卫生行政管理的脱节与低效

   二 医院企业化经营中的问题与矛盾

   三 防疫站成为“没事站”

   四 “把防疫工作放在一切卫生工作的第一位”

    (一)“三年消灭天花”

    (二)性病防治

    (三)协助卫生院提高医疗技术

  第二节 “左”右摇摆:联合诊所和农业社保健站的曲折发展

   一 联合诊所:从“左”倾冒进到停而不发

   二 折中:农业生产合作社与私营医疗机构订立医疗合同

   三 “右倾保守”的社办卫生组织与联合诊所

   四 医药行业社会主义改造后的问题与反思

  第三节 “团结中西医”

   一 从医药联合会到卫生工作者协会

    (一)医联会:“医生都以自己是医联会员为荣”

    (二)卫协会:“有神有庙,就是不起作用”

   二 中医政策的扭转

  第四节 医疗卫生制度的“跃进”与调整

   一 卫生工作“大跃进”

   二 基层卫生组织由便民到减压的调整

  小结

 第二章 变革与完善:医院“革命化”与医药下乡

  第一节 办“农民自己的医院”

   一 工作作风中树立“全区医院工作的一面旗帜”

   二 医疗制度“革命化”:办“农村式”的医院

   三 巡回医疗“把病人控制在第一线”

  第二节 医药下乡:贯彻“六二六”指示

   一 农村卫生工作队:“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里干”

    (一)农村卫生工作队的组成

    (二)农村卫生工作队的主要任务及活动方法

    (三)药械、财务和生活等安排

   二 培训农村医务人员的“革命化”

    (一)半农半医学员的选拔

    (二)培训形式和时间安排

    (三)培训内容

     1.政治学习

     2.业务培训

   三 重建三级医疗保健网

    (一)生产大队医疗卫生机构的建立和巩固

    (二)公社医疗机构的恢复与重建

   四 城市医生到农村安家落户:“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医生”

    (一)落户高官庄:“毛主席的好医生,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二)“飞鸽牌”与“永久牌”:“回流潮”中众生相

  小结

 第三章 合作与互补: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的制度并行

  第一节 合作医疗的举办形式

   一 队办合作医疗及其成效与问题

    (一)队办合作医疗的典型案例

    (二)队办合作医疗的成效与问题

   二 “卫生革命”与社队联办合作医疗

    (一)“卫生革命”

    (二)推行社队联办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办土药厂

   三 社办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衰

   四 社队联办与社办合作医疗的成效及问题

  第二节 赤脚医生群体及个体的变迁

   一 赤脚医生的培训与考核

   二 赤脚医生的待遇

   三 赤脚医生群体结构与个体命运的变迁

   四 民众心中的“赤脚医生情结”

    (一)“赤脚医生情结”的来源

    (二)赤脚医生深受社会认同的原因

  小结

 第四章 轮回与反思:“为什么人的问题”

  第一节 合作医疗制度解体与农村医疗制度改革

   一 合作医疗制度解体及其原因分析

   二 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变革

    (一)大队医疗机构的被动转制

    (二)公社卫生院的主动改革

  第二节 评析与反思:“为什么人的问题”

   一 医疗卫生制度与合作医疗制度评析

    (一)成效及其原因分析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 反思与启示

    (一)1949~1984年农村医疗卫生制度变迁的脉络

     1.城市—农村—城市:医疗卫生制度重点的迁移

     2.国家—市场:医疗卫生制度主导力量的反复转换

    (二)从农村医疗卫生制度变迁看制度与人的关系

     1.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决策者

     2.医疗卫生制度的主动受众是基层干部和医务人员

     3.医疗卫生制度的被动受众是农民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赤脚医生队伍和三级医疗保障网,覆盖全国各地的农民群体,用占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医疗保健问题,取得普遍的社会认同和举世瞩目的成就。本书以河北省为个案,充分挖掘、利用相关原始档案,结合公开及内部出版的报刊资料、地方志和老赤脚医生、社员等群体的口述史料,尽力还原1949~1984年河北农村医疗卫生与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及其实践历程的完整面相,考察其优劣得失,期待为当前医疗卫生体制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改革提供些许学术依据与历史借鉴。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

《毛泽东文集》第6~8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毛泽东选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91。

《农业集体化重要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周恩来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0。

《周恩来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卫生志》,中华书局,1995。

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档案,河北省档案馆藏。

河北省卫生防疫大队、卫生防疫站档案,河北省档案馆藏。

河北省卫生厅档案,河北省档案馆藏。

黄骅市卫生局档案,黄骅市档案局藏。

晋州市卫生局档案,晋州市档案局藏。

深泽县卫生局档案,深泽县档案馆藏。

石家庄地区卫生志编纂委员会编《石家庄地区卫生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石家庄市卫生局档案,石家庄市档案馆藏。

辛集市卫生局档案,辛集市档案局藏。

《北京青年报》、《东风》(河北省委内刊)、《河北建设》(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内部刊物)、《河北日报》《健康报》《建设日报》《人民日报》《石家庄日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卫生经济》。

梁景和主编《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梁景和主编《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二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笔者2012~2016年所搜集的口述史料。

〔加〕宝森:《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的变迁》,胡玉坤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 1966—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美〕莫里斯·迈纳斯:《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杜蒲、李玉玲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美〕唐纳德·里奇:《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第二版),王芝芝、姚力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美〕威廉·科克汉姆:《医学社会学》(第7版),杨辉、张拓红译,华夏出版社,2000。

〔瑞士〕雅各布·坦纳:《历史人类学导论》,白锡堃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杨豫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Edited by Myron E.Wgman,Tsung-yi Lin and Elizabeti F.Purcell,Public Heal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73 by Josiah Macy,Jr.Foundation。

大卫·M.兰普顿:Health,Conflict,and the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Copyright 1974 by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美〕大卫·M.兰普顿:The Politics of Medicine in China:The Policy Process,1949-1977,published in 1977 by Westview Press,Inc。

Joseph R.Quinn,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 Publication of the Geographic Health Studies Program John E.Fogarty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Health Sciences,1972.

S.M.Hiller and J.A.Jewell,Health Care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hina,1800-1982,published in 1983 by Rortledge and Kegan Paul PLC.

Edited by Arthur Kleinman,Peter Kunstadter,E.Russell Alexander and James L.Gale,“Medicine in Chinese Cultures:Comparative Studies of Health Care in Chinese and Other Societies,”1975,a Publication of the Geographic Health Studies Hoh E,Fogarty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Health Sciences.

Marilynn M.Rosenthal,Health Car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87 by Westview Press,Inc.

方小平:Barefoot Doctors and the Provision of Rural Health Care,Indiana University Press,2014.

北京市卫生局编《北京市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先进事迹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蔡仁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实用全书》,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韩敏:《回应革命与改革——皖北李村的社会变迁与延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编《进一步办好合作医疗》,河南人民出版社,1974。

黑龙江省卫生局编《合作医疗根深叶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5。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

胡顺延、王先洪:《古泽云梦的城边村》(中国百村调查从书·黄湖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编《在斗争中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湖北人民出版社,1975。

胡宜:《送医下乡:现代中国的疾病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黄树则、林士笑:《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吉林省卫生局编《办好农村合作医疗:吉林省大办合作医疗经验选》,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

江西省卫生局编《合作医疗经验汇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73。

姜义华、瞿林东、赵吉惠:《史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景琳:《农村合作医疗实用手册》,四川科技出版社,1998。

李和森:《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李洪河:《新中国的疫病流行与社会应对(1949—1959)》,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李华:《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李清泉:《农民健康之光——合作医疗》,新华出版社,1991。

陆学艺:《内发的村庄》(中国百村调查从书·行仁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东泰山人:《作为政治隐喻的疾病与医疗》,《南方都市报》2011年11月6日。

吕嘉戈:《挽救中医——中医遭遇的制度陷阱和资本阴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麦克南:《课程行动研究》,朱细文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孟雷:《从晏阳初到温铁军》,华夏出版社,2005。

彭瑞骢等:《中国改革全书·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卷(1978—1991)》,大连出版社,1992。

青海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编《合作医疗好》,青海人民出版社,1974。

人民卫生出版社编《把群众性的医疗卫生工作办好》,人民卫生出版社,1971。

人民卫生出版社编《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有关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文章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70。

人民卫生出版社编《怎样办好合作医疗》第二辑,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

人民卫生出版社编《怎样办好合作医疗》第三辑《合作医疗遍地开花》,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

人民卫生出版社编《怎样办好合作医疗》第一辑,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

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编《合作医疗好:介绍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典型》,山东人民出版社,1971。

山西省晋东南地区革命委员会等编《合作医疗好》,山西人民出版社,1975。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编《合作医疗根深叶茂》,陕西人民出版社,1974。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合作医疗好: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赞》,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石崇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论理30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世界银行:《中国:卫生模式转变中的长远问题与对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四川省卫生局编《让合作医疗遍地开花》,四川人民出版社,1975。

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苏浩:《融入草原的村落》(中国百村调查从书·毡匠营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王红漫:《大国卫生之难——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制度改革探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王绍光:《波兰尼〈大转型〉与中国的大转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王宇鹏、赵敬菡、万世成:《习近平的健康观: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转引自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年8月19日,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0819/c385474-28650588.html?mType=Group。

王义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卫生部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规汇编(1978—1980)》,法律出版社,1982。

卫生部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规汇编(1981—1983)》,法律出版社,1985。

乌兰察布盟卫生局编《合作医疗好》,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6。

谢立中:《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导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辛鸣:《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人民出版社,2005。

徐小青:《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杨祥银:《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宜春县文化站编《合作医疗越办越旺》,江西人民出版社,1975。

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张建平:《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张开宁:《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张佩国:《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张自宽:《论医改导向:不能走全面推向市场之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赵速书:《一个既好又省的农村保健室——记紫金山人民公社的一个保健室》,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

郑成功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郑孟煊:《城市化中的石牌村》(《中国百村调查从书·石牌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主编《全国农村卫生工作山西稷山现场会议资料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

重庆市医务工作者协会出版部编《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重要文献》,重庆市医务工作者协会出版部,1950。

吕文江:《医疗如何与政治相关——杨念群〈再造“病人”〉述评》,《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4期。

朱建童、蒋红军:《毛泽东卫生思想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

G.布罗姆、汤胜蓝:《中国政府在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中的角色与作用》,《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第3期。

艾智科:《1950—1951年上海的天花流行与应对策略》,《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4期。

艾智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防疫网络与社会动员——以1949年北京市应对察北鼠疫为例》,《党史研究与教学》2011年第3期。

曹普:《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3期。

陈美霞:《大逆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http://blog.xuite.net/g1.p2/critique1/。

陈伟诚、胡宏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与评析》,《农村观察》2006年第1期。

陈在余:《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历史回顾与比较》,《农业经济》2012年第2期。

〔美〕大卫·M.兰普顿:《“大跃进”时期的医疗政策》,《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第1期。

代志明:《以“退出—呼吁”理论解读我国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瓦解的原因》,《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杜志章:《关于医学社会史的理论思考》,《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

杜志章:《卫生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方小平:《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浙江省富阳县个案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2003年第10期。

傅建辉:《从集体福利到社会保障——论人民公社与家庭经营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高恩显:《卫生立业的基石——忆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医院管理》1984年第12期。

葛子长:《中国第一个女赤脚医生的风雨人生》,《贵州文史天地》2001年第2期。

谷加恩:《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成功的原因分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顾昕、方黎明:《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中国发展评论》2005年增刊第1期。

何燕:《乡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及其现代启示——以河北省侯家营为例》,《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胡振栋:《“中国合作医疗之父”覃祥官》,《新天地》2006年第10期。

胡振栋:《覃祥官:中国合作医疗的领路人》,《东北之窗》2006年第2期。

胡振栋:《中国“赤脚医生”之父》,《西部大开发》2006年第11期。

黎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历史研究》1984年第5期。

李昌平:《一个不为人知的合作社》,《读书》2005年第9期。

李德成:《赤脚医生研究述评》,《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年第21卷第1期。

李德成:《毛泽东与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李德成:《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综述》,《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李飞龙、王小莉:《危机与应对——以1949年察北鼠疫的防疫为例》,《平原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卫生防疫事业谈论》,《党的文献》2006年第4期。

李洪河:《建国初期东北地区的卫生防疫事业述论》,《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李洪河:《毛泽东关于华北疫病防治情况给周恩来的批语》,《党的文献》2003年第5期。

李洪河:《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党的文献》2003年第5期。

李洪河:《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党的文献》2011年第2期。

李洪河:《周恩来与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党的文献》2012年第1期。

李艳:《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浅论》,《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第10期。

李友梅、肖瑛、黄晓春:《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梁景和、王胜:《关于口述史的思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梁景和:《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河北学刊》2009年第3期。

梁景和:《生活质量: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新维度》,《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4期。

林富士:《中国疾病史研究刍议》,《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林闽刚:《中国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

刘国新:《“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现状与评述》,《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6期。

刘纪荣、王先明:《二十世纪前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变迁》,《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刘禄山、梁君思:《中央苏区卫生防疫运动及其道德效应泛论》,《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刘鹏:《合作医疗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卫生政治学的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刘思媛、曹树基:《明清时期天花病例的流行特征——以墓志铭文献为中心的考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刘雪松:《毛泽东与新中国医疗卫生工作》,《党史博览》2016年第5期。

庞新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述评》,《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乔益洁:《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变迁》,《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桑兵:《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沈寿文:《中国农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存续背景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

史春林:《建国后毛泽东关于卫生防疫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第2期。

史永丽、孙淑云:《传统合作医疗制度重建艰难的原因分析》,《经济问题》2007年第10期。

史永丽、孙淑云:《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起源及其法律性质分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9卷第4期。

宋学勤:《当代中国史研究与口述史学》,《史学集刊》2006年第5期。

唐国平:《中央苏区群众性卫生防疫各种谈论》,《求索》2008年第5期。

田居俭:《把当代社会史提上研究日程》,《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

汪国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博弈研究及启示》,《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王保真、武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合作医疗的比较》,《中国卫生产业杂志》2003年第12期。

王禄生、张里程:《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史及其经验教训》,《中国卫生经济》1996年第8期。

王美美:《关于集体化时代农村合作医疗中医务人员的评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4期。

王美美:《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若干问题探析》,《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王绍光、潘毅、潘维、贺雪峰、强世功、张静、单世联等:《共和国六十年:回顾与展望》,《开放时代》2008年第1期。

王绍光:《巨人的瘸腿:从城镇医疗不平等谈起》,《读书》2005年第11期。

王绍光:《人民的健康也是硬道理》,《读书》2003年第7期。

王绍光:《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王绍光:《医改不存在迷局:理性回归中国传统》,《书城》2005年第10期。

王绍光:《政策导向、汲取能力与卫生公平》,《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王胜、娄海波:《河北省新农合制度评析及对策研究》,《经济论坛》2013年第12期。

王胜:《赤脚医生群体的社会认同及其原因分析》,《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1期。

王胜:《从营利到福利:1949~1978年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历史考察》,《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王胜:《警惕我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民怨未解又添医怨》,国务院《专供信息》第230期采用。

王胜:《“跃进”VS.“复辟”:我省新农合门诊报销制度亟待调整》,《决策参考》2015年第24期。

王胜:《警惕我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带“病”前行》,《决策参考》2015年第11期。

王先明:《社会史的学术关注与问题意识——近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评析》,《人民日报》2006年2月24日,第15版。

王旭东:《新疾病史学:生态环境视野中的全球疾病史研究(上)——跨学科整体综合探索的理论思考》,《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王旭东:《新疾病史学:生态环境视野中的全球疾病史研究(下)——跨学科整体综合探索的理论思考》,《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王宇鹏、赵敬菡、万世成:《习近平的健康观: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转引自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年8月19日,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0819/c385474-28650588.html?mType=Group。

吴鹏森:《“文化大革命”的潜在历史影响》,《中国现代史》2003年第12期。

夏杏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9月。

肖爱树:《论毛泽东对我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历史性贡献》,《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5期。

肖瑛:《从“国家与社会”到“制度与生活”:中国社会变迁研究的视角转换》,《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新华社评论员:《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重要讲话》,转引自新华网,2016年8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8/20/c_129244486.htm。

许三春:《当代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起源探论》,《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亚历山大·卡塞拉:《中国农村怀念“赤脚医生”》,《参考消息》2009年1月21日。

姚力:《“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六·二六”指示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5期。

叶宗宝:《中国疾病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于长永、刘康、何剑:《改革前后三十年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变迁》,《西北人口》2011年第4期。

余新忠:《当今中国医疗史研究的问题与前景》,《历史研究》2015年第2期。

余新忠:《关注生命——海峡两岸兴起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

余新忠:《回到人间 聚焦健康:新世纪中国医疗史研究刍议》,《历史教学》2012年第22期。

余新忠:《中国疾病、医疗史探索的过去、现实与可能》,《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粤7位“赤脚医生”受表彰》,http://www.sina.com.cn。

张德元:《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昨天·今天·明天》,《调研世界》2003年第5期。

张海柱:《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变迁分析:一种政策过程视角》,《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第3期。

张荣生:《珍惜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历史——论更加公正客观地看待党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失误》,《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5期。

张增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因何衰落》,《中国乡村发现》2007年第5期。

张自宽:《关于在新形势下如何办好村级卫生组织的探讨》,《中国医院管理》1986年第6期。

张自宽:《医疗卫生改革不能以市场为导向》,《中国医院管理》1991年第3期。

周寿棋:《中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综述》,《中国医药管理》1990年第5期。

朱敖荣、吴雁鸣、叶宜德:《重振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1年第I2期。

朱何佳:《1949—1984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程与评析》,《市场周刊》2014年第5期。

朱佳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

朱玲:《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左玉河:《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评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左玉河:《历史记忆、历史叙述与口述历史的真实性》,《史学史研究》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