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文化场域与文学新思维图书

SSAPID:101-2535-7330-21
ISBN:978-7-5097-5031-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辽宁地区作家为评论和研究对象的专题著作。本书既不同于一般的作品评论集,也不同于一般的文艺理论专著,而是使评论跃升到审美研究层次的一种给创作以理论评量与推动的专题论著。本书多视角、全领域地扫描了辽宁文坛近年的创作现状,涉及的作家达30余人,主要有王充闾、王向锋、女真等人,是研究辽宁作家的读者和评论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吴玉杰
编 辑:高雁;李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文学理论

 后记

 给创作以理论评量与推动(代序)

 第一章 诗思史的文化构型

  一 历史文化散文的超越性

   1.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

   2.超越物象的自由意识

   3.超越文本的生命承诺

  二 历史文化散文的对话性

   1.两个时代的心灵对话

   2.解读人性的主体情思

   3.观照历史的现代意识

  三 历史文化散文的苦涩美

   1.苦涩之原生样态:历史废墟与生命之重

    (1)历史废墟之痕:荒残之美

    (2)生命存在之苦:“终古凝眉”

    (3)生命情境之苦:“冷艳的寒梅”

   2.苦涩之生命体验:生命长度与生命深度

    (1)生命华彩的绽放与陨落

    (2)人格面具的束缚与解脱

    (3)创作主体的期待与失落

    (4)生命深度的打捞与参悟

   3.苦涩之艺术追求:陌生化与渴望超越

    (1)陌生化:叙述的变革

    (2)趣味性:苦涩的幽默

    (3)渴望超越:未完成的幽灵

  四 文史随笔的哲思妙悟

   1.显在的当下性哲思

   2.自我的智慧性妙悟

   3.疏放的闲谈式言说

 第二章 美学理论的现代阐释

  一 向马克思的美学原典深求

   1.视点的聚焦与思想的辐射

   2.理性的辨析与诗意的阐发

   3.古典的融入与现实的关注

  二 现代美学理论的精妙演示

   1.精深的理论功底

   2.精到的审美解读

   3.精彩的妙趣哲思

   4.精诚的现代意识

  三 给文学成功以理论形态表述

   1.全方位的审美观照

   2.创作心理的深邃透析

   3.立体式的理论建构

  四 审美文化的自我对象性确证

   1.美学理论的深刻洞见

   2.文本批评的深层抽剥

   3.情思世界的深微展现

  五 学术发现的意义表征

   1.问题的发现:学术研究的前提

   2.发现问题的论证:学术研究的高度

   3.发现的意义:学术研究的影响

  六 美的守望与守望的美

   1.双重架构:抽炼思想核心与回归历史现场

   2.两种思维:理论的实践性与实践的理论性

   3.双向型塑:美的守望与守望的美

 第三章 散文艺术的审美创制

  一 创作主体的心理机制

   1.大美不言的主体诉求

    (1)大美不言之生命情态

    (2)他者的照鉴:自我的反向性观照

    (3)大美不言:美与言的和谐

   2.童年经验的真情追忆

   3.心灵天平的梦中追寻

    (1)心灵的失衡与平衡

    (2)自我的失落与回归

    (3)文化的缺失与张扬

  二 文本蕴涵的审美意味

   1.感觉世界的悲凉底色

   2.动感人生的审美之维

    (1)拥抱人生的高远品味

    (2)享受人生的真情滋味

    (3)思考人生的哲理意味

    (4)创造人生的审美趣味

   3.呼唤真诚的人生之路

  三 艺术表现的自然生成

   1.红色意象的灵性创化

    (1)朴素传统的张扬与和平正义的向往

    (2)生命激情的抒写与火辣性格的彰显

    (3)真挚情感的表达与相思之苦的外化

    (4)生活观念的通透与哲思之维的顿悟

   2.审美时空的自由转换

   3.幽默艺术的智性抵达

 第四章 女性诗文的絮语别情

  一 历史映像中的生命景观

   1.生命追问的历史之思

   2.生命寻根的历史之缘

   3.生命含蕴的历史之象

   4.自我映像的历史之声

  二 时光之水旁的诗意垂钓

   1.诗意垂钓的审美化境

   2.诗意人生的审美追求

   3.反诗意的文化批判

  三 哭过长夜后的生命笑声

   1.漫漫长夜的精神疼痛

   2.文人情怀的自然随想

   3.生命笑声的真诚绽放

  四 主体对象化的自然之在

   1.自然女儿的审美姿态

   2.自然女儿的文化人格

   3.大地之魂与生命之悟

   4.忧郁之雪与悖论之境

 第五章 小说艺术的审美表意

  一 中篇聚焦:美丽与忧伤的怅叹

  二 意象:情绪记忆的外化与升华

   1.情绪记忆:小说意象的创造资源

    (1)“感动的情境”与“机理”

    (2)情绪记忆与精神意象的共时性

    (3)“心灵瞬间的历史”与“微妙的形态”

   2.意象创造:情绪记忆的文本呈现

    (1)空间意象与主体的精神寄托

    (2)多元意象与欲望世界的敞开

    (3)声音意象与“乡下人”的情绪记忆

   3.超越情绪记忆:意象的审美多义性

    (1)从情绪记忆到“想象的历史”

    (2)从“精神苦难”到“灵魂自救”

    (3)从意象单一性到审美多义性

  三 欲望:生命之船的搁浅与超拔

   1.年轻女性无望的欲望

   2.老年女性残缺的欲望

   3.年轻男性膨胀的欲望

   4.老年男性淡泊的欲望

   5.佛文化的精神寄托:生命之船的超拔

  四 自然·权力·死亡:情结的创生

   1.自然情结的审美回归

   2.权力情结的批判指向

   3.死亡情结的文本表达

  五 政治话语的艺术化成

   1.题材选择的现实针对性

   2.人物塑造的丰富复杂性

   3.情节结构的宏阔完整性

  六 话语表述的张力结构

   1.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统一

   2.底层叙事与性别叙事的统一

   3.叙述主体与人物主体之间的话语张力

 第六章 文化场域的诗学批评

  一 诗的故乡:古典与现代的和鸣

   1.“有”和“无”的诗学辩证法

    (1)有无互化的历史文本

    (2)有无互动的深层结构

    (3)有无表现的审美距离

   2.素心傲骨与气韵流香

    (1)创作主体的上扬与接受主体的点醒

    (2)素心傲骨:审美内质的静态之美

    (3)气韵流香:审美内蕴的动态之美

   3.月夜之梦与晨阳之思

    (1)寻梦者:凝结情思的月夜之梦

    (2)思想者:超越梦幻的晨阳之思

    (3)感性的自我与理性的自我

    (4)精神家园:艺术人生与现实人生的融合

   4.大爱无疆:祖国形象的诗性创造

    (1)界碑:祖国形象的傲然屹立

    (2)大爱无疆:黑色的孤独与白色的信念

    (3)童话思维的审美要旨

  二 艺术的殿堂:生命与美的交响

   1.主体间性中的艺术创造

    (1)感应对象主体的文化之旅

    (2)期待接受主体的欣慰之举

    (3)体味创作主体的由衷之语

    (4)镌刻批评主体的生命印记

    (5)含蕴自我诗学的素朴之玉

   2.知音同行的生命情韵

   3.象喻系统的艺术建构

   4.和谐:艺术批评的审美标尺

  三 大地的梦想:心灵与精神的突围

   1.文化冲突的心灵选择

   2.精神成长的别样表达

    (1)精神成长的内在诉求

    (2)精神成长的顺逆叙述

    (3)文中有画的别样表达

   3.喧嚣时代的经典追求

    (1)历史的理性精神

    (2)文化审美的深层构成

    (3)文人情结与主体张扬

    (4)沉潜涵咏与谋篇布局

   4.文化场域的角色定位

    (1)“和你在一起”:受众的代言人

    (2)在热点边缘:冷静的旁观者

    (3)鸽子视点:鸟瞰的“局外人”

    (4)健康与和谐:文化的建设者

 文前辅文

社会空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场域,而文化场是文学生产的重要场域。辽海文化的时空构筑产生了特殊的文化场,成就了特殊的文学新思维,使各文体与文本呈现出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景观。本书从诗思史的文化构型、美学理论的现代阐释、散文艺术的审美创制、女性诗文的絮语别情、小说艺术的审美表意、文化场域的诗学批评等角度深入分析了辽海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的新思维。本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探索性,适合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者及高校学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