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5

信息时代政府形象传播图书

Government Image Communi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Era

SSAPID:101-2385-2185-20
ISBN:7-80190-797-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论述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阐述了政府形象传播面临的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市场化的挑战,概括了政府形象传播的方式方法。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编 辑:武云;严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绪论

  第一节 文献回顾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视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价值

 第一章 政府形象

  第一节 政府形象的概念

   一 政府

    1.政府的概念

    2.政府的特点、功能、任务与目标

   二 政府形象

    1.形象的概念

    2.政府形象的概念

    3.政府形象的构成

    4.政府形象有客观评判标准

    5.政府形象建设要优先实现人民至上原则

   三 政府形象的特征

    1.客观性和主观性

    2.同质性和异质性

    3.稳定性与变动性

    4.整体性与局部性

   四 影响政府形象的绩效

   五 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

    1.由威权统治到民主政府

    2.促成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

    3.增强公众认可政府的信心

    4.塑造政府的开放形象

    5.为政府的有效施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6.中国面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政府形象的影响因素

   一 政府的目标

   二 机构的组织

   三 政府决策

   四 政府办事效率

   五 政府的信誉

   六 政府廉洁程度

   七 政府公正性

   八 政府法制化程度

   九 政府民主化、透明化程度

  第三节 我国政府形象建设的历史回顾

   一 损害政府形象的反面案例

   二 提升政府形象的成功案例

   三 历史教训总结

    1.优化政府行为

    2.树立政府优良的工作作风

    3.要树立勤政、廉洁思想

    4.建立健全用人制度

 第二章 政府形象与传播的关系

  第一节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政府传播与政府形象传播

   一 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的概念

    2.群体传播

    3.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与政府形象的关系

   二 组织传播

    1.组织传播

    2.政府传播

   三 组织传播、政府传播、政府形象传播的三者关系

  第二节 大众传播与政府形象传播

   一 大众传播的概念

    1.大众传播

    2.大众媒介

   二 大众传播的功能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2.赖特的四功能说

    3.施拉姆的三功能说

    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说

   三 传播制度

    1.集权主义制度下的传播制度

    2.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传播制度

    3.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传播制度

   四 政府形象与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对政府形象构成舆论压力

    2.大众传播效应对政府形象产生影响

    3.善用大众传播塑造政府形象

 第三章 政府形象与大众媒介的关系

  第一节 我国媒介的现状

   一 市场化进程加速

   二 数量众多

   三 竞争激烈

   四 面对境外媒体的冲击

   五 与国外媒介差距显著

  第二节 我国的媒介体制

   一 党和政府的喉舌

    1.四代党的领导人关于媒介性质的阐述

    2.我党对媒介的管理制度

   二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1.媒介体制改革

    2.改制后媒介体制与媒介发展产生矛盾

  第三节 我国媒介的问题

   一 公信力欠缺

    1.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严重质疑

    2.单向新闻宣传

    3.媒介议题背离公众议题

   二 亲和力欠缺

    1.内容缺乏亲和力

    2.表现形式缺乏亲和力

   三 知情权欠缺

    1.知情权对于公众的重要性

    2.知情权对于媒介的重要性

  第三节 政府管理大众媒介存在问题

   一 传媒管理的问题

    1.准军事化管理

    2.双轨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 舆论监督的误区

   三 对传媒生态认识的不足

  第四节 媒体形象与政府形象

   一 媒体形象影响政府形象

   二 政府形象影响媒体形象

   三 媒体与政府的博弈

    1.博弈的概念

    2.博弈理论

    3.政府与媒介的博弈

  第五节 权力制衡

   一 媒介反映民意

   二 媒介对权力的监督

 第四章 信息时代大众传播对政府形象的挑战

  第一节 全球化对政府形象的挑战

   一 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

    2.政治全球化

    3.文化全球化

    4.信息传播全球化

   二 全球化对政府形象的挑战

    1.封堵有损政府形象

    2.开放的传媒有助于增强政府形象

  第二节 信息化对政府形象的挑战

   一 信息爆炸

   二 信息交流迅速、频繁

   三 信息化对政府形象的影响

  第三节 技术革命对政府形象的挑战

   一 新技术促使传播革命

   二 新技术使政府无险可据

   三 新技术促成了公众的参与意识

   四 新技术推动政府形象塑造

  第四节 WTO对政府形象的挑战

   一 中国对WTO的承诺

    1.相邻行业开放对传媒业的影响

    2.我国承诺开放其他领域对传媒业的影响

    3.降低关税的影响

    4.世贸组织的运作规则对传媒业的影响

   二 WTO对政府形象的挑战

 第五章 政府国际形象与软实力

  第一节 当前我国软实力现状与问题

   一 文化输出偏少

   二 我国传媒规模小

   三 对外传播效果有待提高

   四 网络对外传播有待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软实力弱小的原因分析

   一 媒介政策限制

   二 缺乏投入

   三 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第三节 现时期增强软实力的重要性

   一 软实力代表一个国家的信息传播能力

   二 信息传播更加透明、快捷

   三 软实力提高有助于社会民主化进程

   四 软实力提高有助于维护信息主权

 第六章 政府形象传媒公关战略

  第一节 政府形象媒介公关

   一 公关的概念

   二 政府形象传媒公关的特性

    1.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2.工作目的的特殊性

    3.工作手段的特殊性

   三 政府形象传媒公关的原则

    1.平等交往,相互合作的原则

    2.客观真实性的原则

    3.积极主动的原则

    4.针对性的原则

  第二节 政府形象媒介传播策略

   一 提升官员形象

    1.提升镜头前的官员媒体适应能力

    2.增强官员与传媒合作的思想

   二 建立法制化的政府形象战略

   三 建立政府信息发布机制

   四 建立危机传媒公关机制

    1.危机的表现及应对方式

    2.建立危机应急机制的重要性

    3.尽早公布信息

    4.建立政府信息发布机制的策略

    5.适时抓住公关机遇

  第三节 政府形象传播前瞻

   一 实现政府行政民主

   二 构建政府形象媒介传播策略

    1.法制化媒介政策

    2.构建政府信息传播策略

    3.引入GIS战略

 第七章 政府形象与大众传播案例分析

  第一节 政府形象与媒体塑造功能

   一 从SARS看媒介表现对政府形象的影响

    1.SARS期间公众对媒体与政府表现的评价分析

   二 从SARS看政府形象与媒体的互动关系

    1.媒体公信力与政府传媒体制密切相关

    2.媒体表现不佳殃及政府形象

    3.创造传媒与政府互赢局面

  第二节 镜鉴新加坡、香港政府处理SARS手法

   一 新加坡政府坦诚的态度

   二 为民请命的香港传媒

   三 有益经验的借鉴

    1.政府与媒体间建立良好健康的关系

    2.政府与媒体继续维持公信力和亲和力

    3.政府确定议题,集中问题的焦点

    4.从受众立场考虑,实现政府、媒体与公众利益的统一

    5.传播中要讲求技巧,遵循新闻规律

  第三节 后SARS时代政府形象塑造与媒体发展的战略

   一 政府行为媒介化

   二 让传媒自由地报道政府动态

   三 政府把握好信息公开与隐匿事实的尺度

   四 要注意政府形象误读

   五 利用媒介议程建设政府形象

 后记

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无形资产,政府形象传播是一种长期储蓄,是一种无形的、远期的投资。为建立和塑造政府形象,政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发布系统,真实、客观地反映政府工作,并接受传媒权力的制衡,通过传媒正反两方面的塑造,建立真诚面对公众的政府形象,赢取公众的信赖。此书比较全面和深入地论述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阐述了政府形象传播面临的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市场化的挑战,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特别是对于政府形象建设的模型设计,本书做了相当深入和有益的探讨,概括了政府形象传播的方式方法,对政府管理学和传播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1.胡鞍钢:《中国发展前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3.〔美〕史蒂文·科恩、威廉·埃米克:《新有效公共管理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胡宁生:《中国政府形象战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6.袁曙宏:《社会变革中的行政法治》,法律出版社,2002。

7.徐家良:《政府形象战略》,杭州出版社,1996。

8.〔美〕李普曼:《舆论学》,林珊译,华夏出版社,1989。

9.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0.孔德元、张岩松、吕少平:《政府与公共》,青岛出版社,1996。

11.李一:《信息网络时代的组织形象传播》,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12.李希光、孙静惟:《下一代媒体——来自清华园的思想交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13.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新华出版社,2001。

14.孔荣、孔斌:《行政公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5.程曼丽:《公关传播》,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

16.陈崇山、弭秀玲:《中国传播效果透视》,沈阳出版社,1989。

17.曾文经:《传媒的魔力——领袖人物运用传媒力量纪实》,时事出版社,2001。

18.刘继南:《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19.杨伟芬:《渗透与互动——广播电视与国际关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0.蔡帼芬:《国际传播与对外宣传》,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1.张观发、佳玉:《政府公共关系概论》,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1990。

22.居延安等:《公共关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3.迈克尔·里杰斯特:《危机公关》,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24.郭惠民:《当代国际公共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25.康庆强:《公共关系与组织形象塑造》,学苑出版社,1996。

26.明安香:《当代实用公共关系》,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

27.龙永枢、杨伟光:《领导者媒介形象设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28.祝基滢:《政治传播学》,台湾三民书局,1983。

29.韦尔伯·施拉姆:《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1990。

30.林瑞基:《组织传播学》,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

31.新华社新闻研究所:《苏联东欧剧变与新闻媒介》,新华出版社,1993。

32.东京法思株式会社:《怎样应对大众传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3.彭怀恩:《传播与政治》,(台)风云论坛出版社,1993。

34.吴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国际传播战略》,长征出版社,2001。

35.杨保军:《新闻事实论》,新华出版社,2002。

36.〔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陈德民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7.顾丽梅:《信息社会的政治治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38.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9.胡鞍钢、张晓群:《为何中国政府“被动挨打”——评西方媒体对中国密集型负面报道》,《国情报告》2003年4月23日。

40.张晓群:《如何利用大众传媒树立大国形象——从西方媒体对SARS事件的报道看我国国际传播新战略》,http://www.rirt.com.cn/magazine/m1l28.htm,2003年10月29日。

4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课题组:《对SARS事件的初步评估与建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网站,2003年4月13日。

42.张国良等:《中国传媒“议题设置功能”现状分析》,《新闻记者》2001年第5期。

43.《作秀、“泄密”、做调查 美国政府怎样利用传媒》,人民网,2002年2月28日。

44.孙传炜:《选择先易后难方式中国改革弊端日益凸显》,《联合早报》2003年12月16日。

45.林建绛:《从新加坡控非典看政府公关与媒体的有效互动》,《公关世界》2003年8月11日。

46.思遥:《美国人是如何成为美国人的——我看美国“思想工作”》,新传播资讯网,www.woxie.com,2001年12月14日。

47.喻国明:《信息透明化处理的传播效果——SARS事件中的民意调查及分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站,www.cddc.net,2003年7月20日。

48.高世屹:《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紫金网,http://www.cjr.com.cn,2003年4月6日。

49.张任明:《危机中的政府传播对策》,www.sina.com.cn,2003年8月26日。

50.蒋兆勇:《突发事件报道要制度化》,《凤凰周刊》2003年第21期。

51.紫藤:《国际公关能否化解美国的“形象危机”》,www.biyouth.com,2002年8月8日。

52.束学山:《〈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为何减少?》,《南方都市报》2003年9月15日。

53.彭伟步:《重塑媒介公信力》,《粤海风》2002年第2期。

54.彭伟步:《中美传媒公信力比较》,《新闻记者》2002年第7期。

55.彭伟步:《美伊战争心理宣传的威力》,《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