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30

“渝新欧”沿线国家发展报告(2016)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ies Along "Yu-Xin-Ou" (2016)

SSAPID:101-2331-8583-66
ISBN:978-7-5097-8878-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渝新欧”沿线重点交往的25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2005~2014年这25个国家的国家贸易效率的发展水平、变化特征、内在动因及发展趋势。书中总报告从总体上评价“渝新欧”沿线国家的国家贸易效率水平;理论评价篇全面阐述“渝新欧”沿线交往国家的国家贸易效率研究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分报告通过对25个国家的国家贸易效率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比较分析和评价,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国家贸易效率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高启;王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7 贸易经济

 摘要

 编著人员名单

 《“渝新欧”沿线国家发展报告(2016)》编委会

 Abstract

 BⅠ 总报告

  B.1 “渝新欧”沿线国家的国别贸易效率评价与比较分析

   一 A组国家

    1.国家贸易效率评价分析

    2.国家贸易效率影响要素评价分析

   二 B组国家

    1.国家贸易效率评价分析

    2.国家贸易效率影响要素评价分析

  B.2 “渝新欧”沿线国家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比较分析

   一 A组国家

    1.国内贸易效率分析

    2.国内贸易效率影响要素评价分析

    3.贸易技术效率影响要素评价分析

    4.贸易制度效率影响要素评价分析

   二 B组国家

    1.国内贸易效率分析

    2.国内贸易效率影响要素评价分

  B.3 “渝新欧”沿线国家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比较分析

   一 A组国家

    1.国际贸易效率分析

    2.国际贸易效率影响要素评价分析

   二 B组国家

    1.国际贸易效率评价分析

    2.国家贸易效率影响要素评价分析

 BⅡ 理论评价篇

  B.4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的研究背景及重大意义

   一 “渝新欧”沿线国家贸易效率评价的研究背景

    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

    中欧班列(成都—罗兹)

    中欧班列(郑州—汉堡)

    中欧班列(苏州—华沙)

    中欧班列(武汉—捷克或波兰)

    中欧班列(长沙—杜伊斯堡)

    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

   二 “渝新欧”沿线国家贸易效率评价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促进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

    2.为定量衡量相关国家的国家贸易发展情况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工具

    3.“渝新欧”沿线国家贸易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相关指标的不足

  B.5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 国家贸易效率的概念和内涵

    1.效率概念

    2.贸易效率概念和内涵

   二 国家贸易效率构成要素及内在联系

    1.国家贸易效率构成要素及内在联系

    2.国内贸易效率构成要素及内在联系

    3.国际贸易效率构成要素及内在联系

  B.6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国家贸易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一)国际贸易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的原则

     1.科学完整性原则

     2.简明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可操作性原则

     6.独立性原则

     7.实用性原则

    (二)七项原则的相互关系

     1.层次性原则与独立性原则相统一

     2.科学完整性原则与可操作性原则相统一

     3.简明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理论与实用相统一

   二 国家贸易效率指标体系的建立

    1.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

    2.系统层和要素层指标的选定

    3.基础层指标的选定

    3.数据来源

   三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无量纲化处理

     1.无量纲化的定性分析法

     2.无量纲化的定量分析法

    (二)指标的权重

    (三)国家贸易效率评价模型

   四 国家贸易效率的判定方法

    (一)国家贸易效率评价时段和范围的界定

     1.评价时段

     2.国家评价范围

    (二)指标优劣势的判定

   五 指标体系检验

    (一)单项指标检验

     1.可测性检验

     2.区分度检验

     3.可信度检验

    (二)指标相关性检验

 BⅢ 中东欧篇

  B.7 阿尔巴尼亚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8 波黑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9 保加利亚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整体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10 克罗地亚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11 捷克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12 爱沙尼亚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13 匈牙利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14 拉脱维亚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15 立陶宛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16 马其顿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17 黑山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18 波兰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19 罗马尼亚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20 塞尔维亚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21 斯洛伐克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22 斯洛文尼亚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Ⅳ 中亚篇

  B.23 哈萨克斯坦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24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25 塔吉克斯坦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Ⅴ 沿线国家篇

  B.26 俄罗斯联邦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27 德国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28 白俄罗斯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29 法国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30 比利时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31 荷兰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一 国家情况概述

   二 国家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三 国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1.贸易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

    2.贸易制度效率评价与分析

   四 国际贸易效率评价与分析

 BⅥ 附录

  B.32 相关数据及评价表

 前言

 主要编撰者简介

 后记

Braglia M.,Zanoni S.,Zavanella L.,“Measuring and bench marking productive systems performance using DEA:an industrial,” case 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 14 (2003).

Baldwin R.E.,The spoke trap:hub and spoke bilateralism in East Asia (Kore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Working Paper 2003).

Baldwin.R.E.,A Domino Theory of Regionali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David Hummels,Jun Ishii and Kei-Mu Yi,“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4 (2001).

Donald R.Davis,“Intra-industry trade:A Heckscher-Ohlin-Ricardo approac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39 (1995).

Feenstra,Hanson,“Globalization,outsourcing,and wage inequalit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86 (1996).

Gene M.,Grossman,Elhanan Helpman,“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63 (2004).

Gene M.Grossman,Elhanan Helpman,“Outsourcing in a Global Econom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2 (2005).

Hendriks,P.,“Why Share 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ICT on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6 (1999).

Linsenmann,Ingo,Economic Government of the EU:A Balance Sheet of New Modes of Policy Coordination (Palgrave MacMillan,2007).

Min H.,Park B.I.,“Evaluating the inter-temporal efficiency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terminal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ed Supply Management 1 (2005).

Masahiro Kawai,“East Asian economic regionalism:progres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16 (2005).

Paul Krugman,“Trade policy and the Third World metropoli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49 (1996).

Prema-chandra Athukorala,Nobuaki Yamashita,“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and trade integration:East Asia in a global context,” 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7 (2006).

Robert C Feenstra,“Integration of trade and di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2 (1998).

Robert C.Feenstra,“Gordon H Hanson.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relative wages:Evidence from Mexico’s maquiladora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2 (1997).

Sophie Meunier,“Beggars can’t be Choosers:The European Crisis and Chinese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 Journal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36 (2014).

Schultz,T.W.,Origins of Increasing Returns (Black well Publishers,1993).

Sinuany-Stern Z.,Mehrez A.,Hadad Y.,“An AHP/DEA methodology for ranking decision making units,”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in Operational Research 7 (2000).

Shahid Yusuf,M.Anjum Altaf,Kaoru Nabeshima,Global change and East Asian policy initiatives(Washington D.C.:A copublication of The World Bank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Young,A.,“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 The Economic Journal. 38(1928).

敖祥菲、黄兰吉:《省时一半上海货改道“渝新欧”》,《重庆商报》2011年8月1日。

敖祥菲、聂飞、纪文伶:《国家扶一把“渝新欧”拉动内陆开放》,《重庆商报》2013年3月7日。

毕娟:《交易费用视角下的技术市场效率研究:北京案例》,《经济体制改革》2014年第1期。

毕占天:《稀土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曹霞:《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物流服务模式研究》,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陈楠:《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编制应遵循职业能力取向》,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陈彦希、吴顺策:《“渝新欧”国际物流大动脉背景下的重庆企业“走出去”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1期。

陈艳利、乔菲、孙鹤元:《资源配置效率视角下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14年第10期。

陈雨:《中国内幕交易监管的效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陈忠文、祁春节、赵玉:《交易效率、分工与农村贫困聚集效应——来自山地省份的证据》,《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2期。

陈壮伟:《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效率的影响及对策》,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程亚丽:《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驶入快车道》,《国际商报》2015年6月12日。

程展兴、剡亮亮:《非同步交易、信息传导与市场效率——基于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的研究》,《金融研究》2013年第11期。

崔璐:《绿色证书交易市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研究》,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戴娟、李幸:《将“渝新欧”大通道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重庆日报》2014年3月5日。

戴卓:《国际贸易网络结构的决定因素及特征研究——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第12期。

《第九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经贸合作论坛在罗马尼亚隆重召开》,《世界农业》2014年第12期。

丁笈:《涨跌停板制度对我国股票市场交易效率影响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董秀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油气国际合作的机遇、挑战与对策》,《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4期。

杜美龄、孙根年:《30年来国际“贸易—交通—旅游”(3T)互动的统计分析》,《人文地理》2015年第2期。

范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范丽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经贸合作探析》,《世界农业》2013年第2期。

冯冰:《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冯泰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高大伟、周德群:《国际贸易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实证研究》,《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8期。

高大伟、周德群、王群伟:《国际贸易、R&D技术溢出及其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管理评论》2010年第8期。

高帆:《交易效率的测度及其跨国比较:一个指标体系》,《财贸经济》2007年第5期。

高歌:《欧盟扩大对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关系的影响》,《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10期。

高亮、郭欣欣:《渝新欧行程有望缩至13天拉近与中东欧国家时空距离》,《重庆商报》2013年7月3日。

顾国达、郭爱美:《国际贸易对我国区际经济效率的作用差异分析——基于技术溢出与技术收敛“双效应”的实证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年第10期。

管理要:《“一带一路”思路下对经济转型模式的思考》,《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年第23期。

郭明、冯义强:《浅析如何落实“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

郭明:《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对外经贸》2012年第12期。

韩长赋:《在第九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经贸合作论坛上的发言》,《世界农业》2014年第12期。

何琳纯:《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胡春林:《基于交易效率地区差异的产业结构转型政策》,《企业经济》2013年第4期。

胡圣:《我国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黄凤羽:《关税在国际贸易中的效用与效率》,《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黄婧:《中国—中东欧经贸论坛开启合作新历程》,《中国联合商报》2013年12月2日。

黄荣文:《国际贸易风险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黄微、毕强:《吉林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效率评价研究》,《现代情报》2008年第3期。

黄毅:《专业市场演进及交易效率评价》,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贾庆国:《大胆设想需要认真落实“一带一路”亟待弄清和论证的几大问题》,《人民论坛》2015年第9期。

贾瑞霞:《双赢and多赢——解析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世界知识》2013年第24期。

姜海燕:《谈公司内国际贸易及其市场效率问题》,《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蒋清华:《国际贸易、国内贸易与环境污染》,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蒋兴红:《农产品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鞠晓生:《地区交易效率差异与企业迁移行为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兰草、李锴:《中国碳金融交易体系效率分析》,《经济学家》2014年第10期。

李成友、李锐、赵阳:《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效率变迁——基于1987~2012年全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9期。

李庚伦:《“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边疆治理》,《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李国栋、周俊宏:《中国国际贸易时间效率与对策研究》,《电子制作》2014年第16期。

李怀政:《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溯源及其研究进展》,《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4期。

李晶:《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权利滥用及法律规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李克强:《让互利共赢之路越走越宽广》,《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8日。

李克强:《共同把务实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8日。

李克强:《携手开创互利共赢合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5日。

李平:《论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李善民、张媛春:《制度环境、交易规则与控制权协议转让的效率》,《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李婷:《电子商务、交易效率与市场范围扩大》,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李向阳:《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第1期。

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排放》,《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

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李晓、李俊久:《“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10期。

李艳:《论国际贸易理论的体系与发展》,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李医群:《在线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效率与风险度量研究》,东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梁敦仕:《“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机遇》,《煤炭经济研究》2015年第7期。

廖继胜:《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效率:天津文交所样本》,《改革》2015年第2期。

刘华芹:《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商务财会》2015年第2期。

刘惠荣、李浩梅:《北极航线的价值和意义:“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解读》,《中国海商法研究》2015年第2期。

刘俊霞:《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刘兰:《我国中小企业实现国际贸易电子化的模式与路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刘琳秀:《“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济论坛》2015年第4期。

刘伦善:《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争端法律问题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刘巧、王茂春:《基于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探索贵阳物流业发展》,《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年第10期。

刘秋萍:《“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点》,《人才资源开发》2015年第6期。

刘婷:《国际物流业发展对上海市国际贸易的影响》,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刘望:《国际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湘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刘文超、白永秀:《分工、交易效率与城乡二元经济转化》,《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第2期。

刘晓娜:《解决“渝新欧”沿途换装换轨可降成本提效率》,《重庆商报》2013年7月4日。

刘星:《文化旅游开路经贸合作“不俗”》,《四川日报》2015年7月30日。

刘勇、肖伟、乔晶、肖培根:《中药和一带一路》,《中国现代中药》2015年第2期。

刘赞彤:《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实践探析》,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刘志江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中国建材》2015年第1期。

刘治山:《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分析》,《中国外资》2013年第9期。

隆跃:《基于碳排放效率的产业链碳交易模型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娄飞鹏:《论国际贸易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卢艳妮:《国际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吕西萍:《美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高教论坛》2010年第2期。

罗必良、吴晨:《交易效率: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视角——基于广东个案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

罗付岩:《关联交易对公司投资是效率促进或利益冲突?》,《管理评论》2014年第1期。

罗良文、阚大学:《国际贸易、FDI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科研管理》2012年第5期。

罗良文、李珊珊:《FDI、国际贸易的技术效应与我国省际碳排放绩效》,《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第8期。

马俊华:《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马庆:《中国交易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一个分工的视角》,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孟戈、王先甲:《水权交易的效率分析》,《系统工程》2009年第5期。

欧阳青东:《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潘红波、余明桂:《集团内关联交易、高管薪酬激励与资本配置效率》,《会计研究》2014年第10期。

潘卡吉·盖马沃特:《全球扩张:不能忽视距离》,《商业评论》2003年第1期。

逄咏梅:《供应链交易、制衡机制与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研究》,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齐军领:《时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齐军领:《中国国际贸易时间效率与对策研究》,《理论探讨》2012年第4期。

祁春节、赵玉:《基于交易效率、分工和契约选择视角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经济评论》2009年第5期。

乔阳、沈孟、刘杰、杨光、岳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对外经贸》2012年第3期。

青舟、顾菁、李钧:《江苏港口城市沿“一带一路”交汇的历史渊源与前瞻》,《城市观察》2015年第1期。

邱斌、唐保庆、孙少勤:《对中国国际贸易与FDI相互关系的重新检验》,《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邱磊:《基于经济效率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任晓娜:《我国国际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商宇:《海关国际合作助力“渝新欧”更通畅》,《重庆日报》2012年8月2日。

商宇:《“渝新欧”2014年第100班去程班列开出》,《重庆日报》2014年12月3日。

宋国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中国经济外交新发展》,《国际观察》2015年第4期。

孙楚仁、赵红军:《国内贸易、对外贸易与交易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12年第1期。

孙存良、李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重大意义、实践路径和建构机制》,《国际援助》2015年第2期。

孙海来:《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新的现状及策略选择》,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孙磊:《加快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策略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孙瑜:《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谭开明、魏世红:《影响我国技术交易效率的因素分析》,《特区经济》2007年第1期。

唐启国:《交易效率及其提升的主要途径分析》,《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1期。

唐晓宇:《国际贸易、生态资源和环境污染外部性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滕玉华:《国际R&D溢出与工业能源效率——基于进口贸易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5期。

田惠敏、田天、曾琬云:《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国市场》2015年第21期。

汪长球:《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王保权:《浅论欧盟东扩对中国与入盟十国经贸关系的影响》,《北方经贸》2004年第10期。

王德华:《“一带一路”与环印度洋共同体建设——兼论中国—环印度洋能源供应链的构建》,《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5年第4期。

王继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效率的实证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王俊生:《“一带一路”与中国新时期的周边战略》,《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王磊、陈国进:《机构投资者动量交易与市场效率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第6期。

王莉莎:《浅谈“渝新欧”国际铁路的意义》,《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第17期。

王路、冯利朋:《渝新欧铁路通关换轨时间问题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年第11期。

王猛:《国际贸易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王猛、王有鑫、许春招:《国际贸易影响能源效率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3年第5期。

王明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制度基础》,《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6期。

王澎涛:《阿弗里德·马歇尔国际贸易理论研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王屏:《21世纪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2期。

王蓉、张来振:《“一带一路”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推动作用——以江苏省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15期。

王涛生:《制度创新影响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机理、模型与实证研究》,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王晓桐、陈宏:《万里关山度若飞》,《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5月15日。

王晓亚:《基于国际贸易的港口物流竞争力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王玥:《涉林气候谈判对中国木材产品国际贸易影响机制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王云霞:《基于等效率原则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魏飞:《“渝新欧”媒体行信号传输方案介绍》,《现代电视技术》2014年第3期。

吴刚:《让“渝新欧”拉得更多、跑得更快》,《重庆日报》2014年1月27日。

吴乐珺、孙天仁:《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互利合作》,《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7日。

吴蕾、周爱民、杨晓东:《交易所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机制效率研究》,《管理科学》2011年第2期。

夏立平:《论共生系统理论视阈下的“一带一路”建设》,《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夏颖:《第8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经贸合作论坛在合肥举办》,《农业工程》2013年第5期。

肖妮:《基于分工与交易效率视角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谢非、刘星、李攀艺:《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技术交易效率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第2期。

邢小军、周德群、孙利娟:《基于DEA模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效率的国际比较研究》,《管理评论》2011年第2期。

徐璨:《蓉欧快铁连接成都和中东欧的“交情”》,《成都日报》2015年11月10日。

阳锐:《浙江省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影响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阳先伟:《外汇交易商制度的效率和中国外汇交易商制度的选择》,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杨芳、赵明昊:《李克强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第五届经贸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5日。

杨红强:《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研究》,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杨凯文:《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杨丽琼:《富民兴渝的物流丰碑——“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建设侧记》,《大陆桥视野》2014年第11期。

杨玲、潘茜茜:《渝新欧铁路回程班列运作模式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6期。

杨楠:《WTO对自然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规制及中国立场》,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杨青龙:《国际贸易中的全成本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杨文升、张虎:《“一带一路”构建过程中相关行业的作用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2期。

姚铃:《“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与中东欧经贸合作》,《国际商务财会》2015年第2期。

姚洋洋、李文秀、张少华:《交易效率对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28个发达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5期。

叶琪:《“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环境冲突与矛盾化解》,《现代经济探讨》2015年第5期。

伊斯哈克·瓦西姆:《一带一路伟业: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作为》,《开放导报》2015年第4期。

易鹤:《宁波与中东欧经贸合作前景广阔》,《宁波日报》2015年6月8日。

于戈、范丽萍:《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经贸合作论坛走出国门》,《世界农业》2014年第10期。

员丽芬:《港口物流效率测度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袁鹏、陈圻、胡荣:《国际贸易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预测》2005年第6期。

张滨、黄波、樊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海陆联运建设与发展》,《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第6期。

张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张丹、张威:《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27期。

张海伟:《制度和制度变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张红力:《中国金融业前瞻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人民论坛》2015年第9期。

张晶:《基于灰关联熵分析法的国际物流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度研究》,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张莉、李捷瑜、徐现祥:《国际贸易、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经济学》2012年第2期。

张鹏:《交易效率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张勤、李海勇:《入世以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角色地位变化的实证研究——以社会网络分析为方法》,《财经研究》2012年第10期。

张日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张淑平:《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张思思:《京津冀地区交易效率与经济增长研究》,兰州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张文龙、崔慧敏、沈沛龙:《公司股权挂牌转让融资效率——基于全国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张孝杨:《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对标的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广东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张雄化:《水资源利用效率与虚拟水国际贸易关系分析——基于粮食安全的视角》,《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张永林、张春杨、李晓峰:《市场信息集聚效应与交易效率的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第11期。

赵红军:《交易效率:衡量一国交易成本的新视角——来自中国数据的检验》,《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

赵红军、尹伯成、孙楚仁:《交易效率、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个理解中国经济内生发展的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经济学》2006年第3期。

赵青松:《中欧国际铁路班列运行特点、问题及对策——基于“渝新欧”班列的运行实践》,《对外经贸实务》2015年第3期。

赵英军、何长青:《价格信号显示与交易效率关系分析——以柠檬市场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竞价为例》,《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4期。

赵宇航、张桂林:《“渝新欧”铁路联运:打通中国西向通道》,《重庆与世界》2015年第2期。

郑凌霄:《基于交易效率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研究》,《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第9期。

郑永杰:《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促进资源型地区技术进步的机理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周伶:《辩诉交易探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周梅妮:《H-O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兴古典分析——交易效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周梅妮:《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兴古典分析——交易效率、偏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8期。

周梅妮:《交易效率、偏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周申、李春梅、谢娟娟:《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研究述评》,《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周松华:《新平台新期待甬欧经贸合作天地宽》,《浙江日报》2015年6月2日。

周文杰:《中国保险市场效率实证研究:基于交易成本角度》,《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7期。

周文杰:《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效率研究——基于交易成本角度》,《保险研究》2014年第11期。

朱刚体:《交易费用、市场效率与公司内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3期。

综合报道:《(东欧中亚市场研究)编辑部与乌克兰基辅“利托”公司等在天津举办“中国与独联体、中东欧国家经贸关系研讨会”》,《东欧中亚市场研究》1998年第3期。

综合报道:《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蓬勃发展》,《中国经贸》2009年第9期。

综合报道:《温家宝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并发表讲话》,《杭州(周刊)》2011年第6期。

综合报道:《重庆打造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桥头堡》,《国际商报》2013年7月9日。

综合报道:《“新丝绸之路”带来商机,“渝新欧”利好葡萄酒进口商》,《重庆与世界》2014年第12期。

综合报道:《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谱写经贸合作新篇》,《浙江日报》2015年5月29日。

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5期。

祖芙:《重庆拓展国际大通道“渝新欧”有望上升国家战略》,《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