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第11卷)图书

China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

SSAPID:101-2300-7906-37
ISBN:978-7-5097-7414-4
DOI:
ISSN: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各地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成为国人普遍关注的问题, 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今年开始实施,然而,在学术层面对环境保护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中国环境法学评论》是由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承办的论文集刊,本期内容分为六个栏目,从不同角度对现今比较焦点的环境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对于进一步推动环境法学的繁荣,倡导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蒋北娟;关晶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编辑部成员

 卷首语

 环境法热点问题探讨

  雾霾防治与经济发展之渐进型平衡*

   一 雾霾防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雾霾对经济的影响

    (二)雾霾防治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二 雾霾防治与经济发展矛盾的解决路径

    (一)对环境保护利益的探讨

    (二)对经济发展利益的探讨

    (三)两种利益的对立

    (四)两种利益的冲突解决路径

   三 平衡模式的构建及实现

    (一)平衡模式的含义

    (二)比例原则下的平衡区域

    (三)平衡区域的构建

    (四)平衡模式的实现

   四 平衡模式的“渐进”及实现

    (一)平衡模式的“渐进”含义

    (二)渐进模式的解决路径

    (三)渐进模式的实现

  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的人本化演进

   一 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制度体系建构的人本主义动力

   二 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制度体系现状的人本主义表征

   三 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制度体系发展的人本改革取向

  论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法律推进

   一 我国现行环境治理体系的基本结构

    (一)环境治理体系内涵以及构成要素

     1.环境治理体系概念

     2.环境治理体系主体构成要素

    (二)现行环境治理体系的特点

     1.政府在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的主导性

     2.治理主体的多元性

     3.治理方法的多样性

   二 我国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要性

    (一)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保障

    (二)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三)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

    (四)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需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三 现行环境治理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及其主要原因

    (一)环境治理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1.政府与市场界限不明

     2.中央与各级政府之间关系没有理顺

     3.社会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程度低

    (二)结构性缺陷的原因

     1.传统的环境管理目标不明确,环境治理效率低下

     2.政策推进下的环境治理体系消解环境法治

     3.政府对公众参与的抑制

   四 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措施

    (一)以环境善治为环境治理体系的目标,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建立多元主体环境治理体系

     1.理顺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2.合理配置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之间的权力

     3.政府与社会民众的关系:引导社会自治,构筑多元治理结构

    (三)以环境法律支撑体系为核心,完善环境治理体制

   五 结语

  论清洁能源技术转移的专利权困境及制度创新

   一 清洁能源技术转移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清洁能源技术的界定

    (二)清洁能源技术转移的概念辨析与内涵实质

     1.“技术转移”与“技术转让”的概念辨析

     2.气候变化框架下技术转移的内涵

   二 清洁能源技术转移的专利权困境

    (一)清洁能源技术的专利分类及其法律现状分析

    (二)清洁能源技术转移的专利权“两极化”争议

   三 清洁能源技术转移中专利权制度的生态化重构

    (一)清洁能源技术转移中专利权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清洁能源技术转移中专利权制度社会功能的回归

    (三)清洁能源技术转移中专利权制度的弹性设计

     1.设置公共部门专利权的默认许可

     2.提高清洁能源专利的可专利性标准

     3.强制许可的明确适用

   四 结论

 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

  转型时期生态秩序的环境正义解构

   引言

   一 作为公平的正义之基本阐释

   二 环境正义的变革与衍更

   三 生态秩序的正义期待与指向

   四 环境正义驱动的权利义务转向

   五 结语

  日本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国家赔偿责任

   一 环境侵权国家赔偿诉讼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 大阪泉南石棉国家赔偿诉讼的成果

    (一)诉讼的经过

    (二)判决的理由

    (三)诉讼争论的焦点

   三 环境侵权诉讼为何要追究国家赔偿责任

   四 环境公害诉讼中国家赔偿责任的判断标准

   五 我国石棉赔偿诉讼其后的进程及展望

 能源法研究

  台湾能源法体系之建构尝试:从国际能源法进行比较与借鉴

   一 前言

   二 国际能源法之内涵与借鉴

    (一)国际能源管理法之建构与内涵

     1.国际能源法之定义、作用与发展

      1.1 国际能源法之定义

      1.2 国际能源法之作用

      1.3 国际能源法之重要发展与内容

     2.国际能源法之主要发展面向

      2.1 能源合作面向

      2.2 能源投资面向

      2.3 能源贸易面向

      2.4 环境保护面向

      2.5 能源执行机制面向

     3.国际能源法之执行机制与实践

      3.1 联合履行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

      3.2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

      3.3 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排放交易(Emission Trading)

     4.国际能源执行管理机构之功能与作用

      4.1 国际能源总署之成立

      4.2 国际能源总署之目标与作用

    (二)美国能源管理法政策与整体法规范体系

     1.美国联邦能源法与政策

      1.1 美国联邦能源法与政策之历史回顾

      1.2 2005年美国联邦能源政策法(Energy Policy Act of 2005)

      1.3 2007年能源自主安全法

      1.4 2009年后法制相关发展

     2.美国温室气体减量相关法令与措施

    (三)欧盟能源管理法政策与整体法规范体系

     1.2006年前欧盟能源政策相关发展概况

     2.2007年欧洲新能源政策(Energy Policy for Europe,EPE)

      2.1 建立内部能源市场

      2.2 确保能源安全供应

      2.3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4 提升能源效率

      2.5 推广再生能源

      2.6 发展能源技术

      2.7 考虑核能发电之未来性

      2.8 实行与国际共通之能源政策

     3.2009年气候及能源套案(一揽子法案)(Climate and Energy Package)

      3.1 推动再生能源

      3.2 碳排放交易系统(ETS)

      3.3 “减碳分担”决议(“Effort-Sharing” Decision)

      3.4 “清净车辆”(Clean Cars)新法规

      3.5 燃料及生质燃料的新环保标准

      3.6 碳捕集/地质储存的新法规

     4.欧盟2050能源发展蓝图

   三 台湾地区能源体系之建构尝试

    (一)总则

     1.发展愿景

     2.政策原则

    (二)再生能源

    (三)节约能源

    (四)温室气体减量法(草案)

    (五)能源税(草案)

    (六)各论

     6.1 石油类

     6.2 电力类

     6.3 气体燃料类

     6.4 天然气类

     6.5 煤炭

     6.6 原子能

   四 结语

    (一)建构台湾地区“能源基本法”之立法模式

    (二)建构层级化法律保留的能源法体系

    (三)能源四法有待尽速立法或修法

  德国生物质能发电政策与法规之研究*

   一 绪论

   二 生物质能发电概述暨德国生物质能发电现况

    (一)生物质能的定义与种类

     1.生物质燃料*

     2.生物质能发电*

     3.生物质产品*

    (二)德国生物质能发电概况

    (三)德国生物质能发电政策与法规探讨

     1.生物质能发电补贴政策

     2.德国生物质行动计划书

     3.《生物质发电条例》Supra note 35,Biomass Ordinance,Biomasse V 2012.">*

    (四)《促进用于发电之液态生物质永续生产条例》*

     1.永续性之要求

     2.认证机制

   三 台湾地区生物质能发展概况与政策推动

   四 结论

  欧盟推动离岸风力发电政策与法制架构之研究

   一 前言

   二 欧盟推动离岸风电发展之总体政策及法制架构

    (一)机构性因素与主管机关

     1.历年来欧盟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欧盟(European Union)在能源事务之权限之强化

     2.组织机制:主管机关的权责之有效分配

    (二)再生能源与离岸发电政策

    (三)促进离岸发电活动之广义法制架构

   三 欧盟推动离岸风电发展之诱因法制

    (一)电力供应法制:促进再生能源市场利用与发展之法制

     1.再生能源相关指令

     2.其他促进离岸发电之法制:不同低碳能源科技发展之矛盾与冲突,欧盟促成所有低碳能源科技之平行发展之努力

    (二)其他离岸发电发展之诱因

     1.再生能源与离岸电力科技之RD&D

     2.国家补贴之规范与离岸再生能源之发展

     3.电网基础建设:营造再生能源、离岸再生能源发电友善之电网环境

     4.欧盟之合作传统

   四 合理化离岸发电发展之法制:环境法规制

    (一)个案环境影响评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与策略环境影响评估(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A)

    (二)生物栖息地与候鸟之保护

    (三)噪声

   五 结论:一个成功但不易复制之模式

 海洋环境保护法研究

  海事污染事故中海员责任刑事化及相关公平对待海员的法律问题初探

   一 引言

   二 欧盟及部分国家海员责任刑事化立法概况

    (一)《欧盟制裁海污指令》

    (二)欧盟部分成员国关于海员责任刑事化的国内立法

    (三)美国关于海员责任刑事化的国内立法

   三 国际公约中的海员责任刑事化立法现状

    (一)《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和《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MARPOL 73/78)

    (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四 《欧盟制裁海污指令》以及部分国家关于海员责任刑事化的国内立法与MARPOL73/78或UNCLOS可能存在的冲突,以及海员责任刑事化立法对海运业发展可能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

    (一)欧盟、欧盟成员国和美国各自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分别与各自立法机构所颁布法律间的优先效力关系简述

     1.欧盟所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与欧盟法间的优先效力关系

     2.欧盟所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与欧盟成员国国内法间的优先效力关系

     3.欧盟成员国所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与欧盟成员国国内法间的优先效力关系

     4.美国所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与美国国内法间的优先效力关系

    (二)《欧盟制裁海污指令》与UNCLOS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及其可能的解决途径

    (三)本文所述欧盟部分成员国立法与MARPOL73/78和UNCLOS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及其可能的解决

    (四)美国国内立法与MARPOL73/78和UNCLOS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及其可能的解决

    (五)海员责任刑事化立法对海运业发展可能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

   五 海员责任刑事化中产生的相关公平对待海员问题

    (一)关于海员遭受不公平待遇案件的统计分析

    (二)国际组织近年来为促进公平对待海员做出的努力

    (三)有关公平对待海员问题的国际公约和国际组织文件

     1.关于人权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法律性文件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公平对待海员的规定

     3.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合作通过的《海事事故中公平对待海员指导守则》

     4.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海上安全委员会(MSC)通过并对SOLAS1974构成补充的《海上事故或海上事件安全调查国际标准和建议做法规则》

     5.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

   六 结论

  论海洋生态损害国家索赔主体资格*

   一 海洋生态损害的涵义

    (一)海洋生态损害的生态要素

    (二)法学意义上的海洋生态损害

    (三)海洋生态损害涵义的扩展

    (四)海洋生态损害的特征

   二 国家作为海洋生态损害索赔主体的法理基础

    (一)海洋生态损害国家索赔权的理论支撑

    (二)海洋生态损害国家索赔权的法律依据

   三 海洋生态损害国家索赔权的具体行使

    (一)行政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海洋生态损害索赔权的理论基础

    (二)行政机关实施海洋生态损害索赔的法律依据

    (三)我国海洋生态损害国家索赔的实践尝试

  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立法研究*

   一 当前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地方政府难以指导协调溢油应急管理

     2.溢油应急预案难以协调各部门应对溢油事件

    (二)应急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

     1.溢油信息的通报途径不畅

     2.海上溢油信息未及时披露

    (三)应急预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应急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 我国现行法中有关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的规定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定不乏缺失

     1.应急机构方面

     2.应急预防方面

     3.应急预警方面

     4.应急处置方面

    (二)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已有规定内容的不相协调

     1.法律规范相互脱节

     2.法律规定的内容相互脱节

    (三)我国现行法中有关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的规范可操作性不强

     1.法律规范处罚力度不足

     2.法律规范难以有效实施

    (四)我国现行法中有关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的规定滞后于国内外现实发展的需求

     1.滞后于国际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的规定

     2.滞后于国内溢油应急管理的发展形势

   三 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立法的指导思想

    (一)将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的观念由“灾害管理”转为“风险管理”

    (二)明确构建海上溢油应急管理体制,整合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的各方力量

    (三)连贯溢油应急管理由预防到处置各层面的规定,实现依法治理

   四 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立法的建议

    (一)完善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区域联动制度

     1.完善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2.建立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区域联动制度

    (二)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信息通报制度

     1.溢油管理部门内部信息通报

     2.溢油管理部门应“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向社会进行信息通报即信息披露

    (三)进行应急预警,构建海上溢油模拟评估机制

     1.溢油横向模拟制度

     2.溢油纵向评估制度

    (四)实现应急预案,规制应急处置

     1.立法规制责任方进行海上溢油应急处置

     2.立法规制地方政府进行海上溢油应急处置

 生态保护法研究

  空气生态补偿的立法实践及路径推广

   一 空气生态补偿的基本内涵之厘定

   二 空气生态补偿制度开展的必要性

    1.目前我国大气环境十分严峻

    2.大气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3.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必然要求

   三 空气生态补偿的国内立法实践

    (一)国家层面上的立法现状

    (二)地方层面的立法实践——以《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为中心

     1.信息公开十分及时

     2.从社会公平角度出发,不搞一刀切,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

     3.有较明确的考核计算公式

     4.将空气生态补偿机制与领导干部的考核机制挂钩,强化责任追究机制

   四 我国目前空气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1.有关空气生态补偿机制的立法不完善

    2.补偿主体有限,公众参与度不高

    3.补偿金来源渠道单一

   五 空气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路径

    (一)加强立法设计,完善空气生态补偿立法体系

    (二)适当扩充空气生态补偿的主体范围

    (三)丰富和完善空气生态补偿方式

    (四)建立区域空气生态补偿联动机制

   六 结语

  美国《缓解水体资源损害的补偿规则》考察及启示

   一 补偿缓解规则的出台背景

   二 补偿缓解规则中规定的主要机制

    (一)补偿机制

    (二)补偿实施的技术手段

     1.流域分析法(Watershed approach)

     2.服务区(Service area)

    (三)补偿缓解者对补偿区域的管理责任

     1.长期管理(Long-Term management)

     2.适应性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

    (四)监管体系

     1.跨部门评审小组(Interagency Review Team)

     2.公共参与

   三 补偿缓解规则的实施成效评析

   四 补偿缓解规则对我国湿地生态补偿的启示

    (一)湿地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内在逻辑一致的法律规范群

    (二)湿地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市场、社会和政府手段相互补充

    (三)湿地生态补偿制度需要技术规范的支持

    (四)湿地生态补偿制度需要整体性、可持续性的管护机制

    (五)湿地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协调性、大众性的监督体系

 环境法学说与案例研究

  环境公益诉讼中责任承担方式的选择与适用

   一 基本案情

    (一)事实概要

    (二)判决要旨

    (三)核心争点

   二 本案评释

    (一)诉讼性质

    (二)责任承担方式的选择

    (三)责任承担方式的具体适用方案

   三 结语

  法律上利害关系:应该回归法律的司法解释

   一 基本案情与裁判要旨

    (一)基本案情

    (二)裁判理由

    (三)案件争点

   二 “法律上利害关系”:比法律文本更复杂的司法解释

   三 原告适格判断的“主观主义”:回归法律文本的理解

    (一)行政诉讼的首要目标在于保障公民权利

    (二)原告资格判断应采取“主观主义”

   四 本案的原告资格:立足法律本身的判断

    (一)以主观主义判断标准来确立原告资格

    (二)环评范围只是辅助性事实判断

   五 本案引发的思考

 学术委员会名单

《中国环境法学评论》是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的会刊,创刊于2005年,系公开出版的学术集刊,已在每年举办的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学术年会上形成持续影响。以推新、辩理、启智为办刊宗旨,《中国环境法学评论》力求荟萃新篇力作,融汇真知灼见,促进国内外学者在环境法学研究领域交流、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