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3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 URBAN COMPETITIVENESS No.9

SSAPID:101-2300-7851-55
ISBN:978-7-5097-2305-0
DOI:
ISSN:
关键词:

竞争 竞争力 城市

[内容简介] 中国未来5年将着力实施扩大内需,建立长效机制,释放消费潜力,着力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快城市发展将是未来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引擎。本年度报告将城市,让世界“倾斜而平坦”作为研究主题。《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9》在继续深化理论研究、计量研究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在介绍城市竞争力的分析方法时,首次引入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并通过计量分析,警示部分城市发展中已出现的“城市病”。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编 辑:吴丹;姚冬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简介

 摘要

 Abstract

 中国皮书网

 BⅠ 第一部分 总体报告

  B.1 第一章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10年度排名

   一2010年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见表1-1)

   二 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竞争力2010年和2009年回溯(见表1-2)

  B.2 第二章 中国城市竞争力2010年度述评

   第一部分 中国城市化进程:特征与挑战

    一 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二 中国部分城市已患上了“城市病”

    三 中国城市化健康推进的政策建议

   第二部分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数:格局与变化

    一 现状与格局:六大区域分享前十,江苏省“一枝独秀”

    二 主要变化:长沙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城市,中西部追赶东南部的步伐加快

    三 重点比较:内地城市快速赶超港台,地倾东南局面正在改变

    四 问题与讨论:不同层面间城市竞争激烈,全国城市竞争力整体提升

   第三部分 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短期总体表现:希望与隐忧

    一 经济规模:总体上升,差距扩大

     (一)现状与格局:总体水平上升,差距有所拉大

     (二)区域比较:中部竞争不强,西部增速明显

     (三)问题与讨论:区域间与区域内差距大

    二 经济增长:恢复性增长十分明显

     (一)现状与格局:东北、西北增速保持领先,地区增长差距仍明显

     (二)变化趋势:恢复性增长显现,吉林、广东势头强劲

     (三)区域比较:东北、西北、西南等地经济增长较快,东南地区增速相对乏力

     (四)希望与问题:经济增速差距渐减小,资源城市增长需放缓

    三 经济效率:内地城市经济聚集程度有待提升

     (一)现状与格局:港澳台城市名列前茅,地均GDP集聚程度较高

     (二)变化趋势:均值普遍上升,极差有所减小

     (三)区域比较:港澳台、内地差距明显,东南、环渤海表现出色

     (四)重点城市比较:高级别城市表现更好,四大直辖市整体领先

     (五)优势与问题:经济效率提升迅速,地均产出有待加强

    四 产业层次:城市总体实力增强,不平衡态势在缩小

     (一)现状与格局:北京、香港优势明显,城市总体发展不平衡

     (二)结构与变化:竞争力整体提升,平衡发展展现头角

     (三)区域比较:全国总体发展提升,东南区域实力强劲

     (四)重点城市比较:天津、重庆需努力,区域发展总体欠均衡

     (五)优势与问题:产业结构优化,提升速度偏低

    五 发展成本:沿海加工业城市发展成本竞争力下降

     (一)现状格局:大中城市平分秋色,工业城市需求突破

     (二)结构变化:海南独占鳌头前两名,台湾增势显著添两员

     (三)重点比较:直辖市排名居中,省会竞争不佳

     (四)改善与不足:整体指数上升,沿海局部下降

    六 收入水平:东西差异仍旧十分显著

     (一)现状格局:整体收入不断上升,两岸三地差距明显

     (二)结构比例:两头小,中间大,中低收入占主体

     (三)重点比较:阶梯分布特征明显,重点城市差距依旧

     (四)问题讨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性大

    七 幸福感指数:中国城镇居民总体比较幸福

     (一)现状格局:总体感觉良好,城市差距较小

     (二)变化趋势:幸福感均值上升,离散程度减小

     (三)区域比较:内地城市环渤海最佳

     (四)重点比较:发达不等于幸福

     (五)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总体比较幸福

    八 相关性分析:多项指标表现相关,居民幸福与“钱”无关

     (一)现状格局:多项指标正向相关,经济指标关系密切

     (二)单个指标相关性分析:过分增长并非理智,居民幸福与“钱”无关

     (三)问题讨论:坚持科学发展,关注居民幸福

   第四部分 中国城市的长期动力:变化与加强

    一 人力资本竞争力: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现状与格局:人才需求不旺,质量发展为重

      1.总况:总体竞争尚未及格,社会需求亟待加强

      2.香港:内地城市的标杆,规划纲要的范例

      3.变化:数量发展展现潜力,质量呈现现实能力

     (二)问题与讨论:资源配置显矛盾,人才教育需加强

      1.资源配置矛盾突出,需求激发发展动力

      2.育一流人才,创世界城市

     (三)结论与对策:抓住机遇推改革,筑巢引凤促发展

    二 金融资本竞争力:在完善体系中发展

     (一)现状与格局:竞争力不明显,具备后发优势

     (二)优势与不足:资金充裕凸现崛起,融资体系期待完善

     (三)趋势与对策:筹资困难可能出现,改革创新抓住机遇

    三 科学技术竞争力:区域发展相对不平衡

     (一)现状与格局:北京优势明显,发展环境优化

     (二)问题与讨论:城市间投入分化严重,区域发展相对失衡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四 经济结构竞争力:在变革中快速前行

     (一)现状与格局:产业升级要求迫切,产业集群成为重要载体

     (二)问题与讨论:结构性问题依然严重,全球竞争中位势偏低

     (三)结论与对策:夯实基础,助推产业发展;内外共建,提升全球竞争地位

    五 基础设施竞争力:整体增强,区域失衡

     (一)现状与格局:上海荣膺榜首,东南优势明显

     (二)问题与讨论:规划建设滞后,投资渠道狭窄

     (三)结论与对策:扬长避短,再创佳绩

    六 生态环境竞争力:特大城市整体有待提升

     (一)现状与格局:海滨城市固有优势显现,特大城市整体亟待提升

     (二)结论与对策:立足本国国情,转变发展模式

    七 综合区位竞争力:倾斜与平坦进一步加强

     (一)现状与格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移动,中心城市发展锦上添花

     (二)问题与讨论:公共服务均等化待完善,部分城市资源瓶颈凸显

     (三)结论与对策:城市群发展缩小区域差,主体功能区战略需落实

    八 商业文化竞争力:差距缩小,表现良好

     (一)现状与格局:整体表现良好,差距越来越小

     (二)问题和讨论:商业文化子指标表现变化不一

     (三)结论与对策:推陈出新,培育文化

    九 经济制度竞争力: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一)现状与格局:制度体系市场化加速,东部沿海整体角逐激励

     (二)问题与讨论:正视不足,发挥优势

     (三)结论与对策:完善制度,引领未来

    十 政府管理竞争力:政府执行力整体较强

     (一)现状与格局:沿海城市优势依旧,创新、执法能力有待提升

     (二)优势与条件:政府执行能力较强,经理制管理效率导向明显

     (三)不足与问题:管理制度刚性不足,政府职能导向偏颇

     (四)结论与对策:坚持服务型政府流程优化,推进刚性制度和柔性管理融合

    十一 企业管理竞争力:民营企业潜力巨大

     (一)现状与格局:杭州独占鳌头,区域发展不均

     (二)问题与不足:民营企业需大力支持,企业管理力度要加强

     (三)结论与对策:企业管理水平提升,重视激励制度设计

    十二 对外开放竞争力:内外开放需协调

     (一)现状与格局:沿海城市开放度高,内陆城市有待提升

     (二)问题与不足:内外开放不协调,区域开放不均衡

     (三)结论与对策:立足本地区位,形成规模城市群

   第五部分 主题报告

    一 城市:让世界“倾斜而平坦”

    二 中国城市在全球的地位:整体快速提升

    三 中国城市联系度:显现中国与世界的陡峭的平坦

    四 运输成本与城市收益:基于城市群的研究

    五 长江经济带空间经济联系与结构形态分析

    六 中国城市产业升级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七 中国城市资本的空间分布: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八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商业文化

 BⅡ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与发现

  B.3 第三章 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框架

   一 概念与理论

    (一)城市竞争力及其决定机制

     1.单一城市的竞争力决定循环机制

     2.城市体系中的各城市的竞争力差异

     3.城市竞争与竞争力的决定及动态演化

    (二)城市竞争力产出与测度指标

     3.城市竞争力投入与指标

     1.人力资本竞争力

     2.金融资本竞争力

     3.科学技术竞争力

     4.经济结构竞争力

     5.基础设施竞争力

     6.综合区位竞争力

     7.生态环境竞争力

     8.商业文化竞争力

     9.经济制度竞争力

     10.政府管理竞争力

     11.企业管理竞争力

     12.对外开放竞争力

   二 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城市样本

     1.城市综合竞争力样本

     2.城市分项竞争力样本

    (二)数据来源

     1.城市综合竞争力样本数据

     2.城市综合竞争力样本数据

    (三)测度方法

     1.标准化方法

     2.城市竞争力产出指数:综合竞争力的计算方法

     3.城市竞争力的投入指数:分项竞争力的计算方法

     4.竞争力基尼系数计算方法

     5.城市分类竞争力指数

  B.4 第四章 我们的城市幸福吗?

   一 引言

   二 调查描述

    (一)问卷的形成

    (二)调查方法和实施情况

   三 结果分析

    (一)整体幸福感:比较幸福、上升趋势和整体收敛

    (二)城市特征的整体规律

     1.发达程度:“倒U”规律显现

     2.城市规模:规模大的稍幸福

     3.所属区域:发达区域城市间幸福感更趋同

     4.发展阶段:幸福感是个阶段问题

    (三)幸福感前十与城市特征

    (四)重点城市

    (五)解释性指标

   四 结论和启示

 BⅢ 第三部分 区域报告

  B.5 第五章 中国(东南地区)城市竞争力报告

   一 中国城市竞争力(广东)报告

    1.综合竞争力:总体水平国内较高,工业化层次省内不一

    2.分项竞争力:综合增长竞争力整体较弱,各竞争力指数省内差异明显

    3.历史回溯:整体提高比较显著,省内城市差距明显

    4.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 中国城市竞争力(福建)报告

    1.综合竞争力:总体处于全国上游,工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2.分项竞争力指标:各项指标表现较好,厦门、福州表现突出

    3.历史回溯:总体排名上升,省内差异明显

    4.结论与政策建议

   三 中国城市竞争力(江苏)报告

    1.综合竞争力:整体全国领先,11城市进百强

    2.分项竞争力指标:综合增长指数有待提高,其他分项指标表现较优

    3.历史回溯:苏北提升效果显著,南北差距仍然较大

    4.结论与政策建议

   四 中国城市竞争力(浙江)报告

    1.综合竞争力:总体水平较高,中心城市突出

    2.分项竞争力指标:综合增长指数偏低,其他分项指标较优

    3.历史回溯:整体排名呈下降趋势,省内地区差距较小

    4.结论与政策建议

   五 中国城市竞争力(台湾地区)报告

    1.综合竞争力:整体实力居前,岛内发展均衡

    2.分项竞争力指标:总体优势非常突出,综合增长面临瓶颈

    3.历史回溯:整体下降明显,总体水平领先

    4.结论与政策建议

  B.6 第六章 中国(环渤海地区)城市竞争力报告

   一 中国城市竞争力(河北)报告

    1.综合竞争力:整体实力中游偏上,城市差距较小

    2.分项竞争力:中心城市突出,指标分化明显

    3.历史回溯:产业优势不足,沧州潜力初显

    4.结论和政策建议:调整产业布局,坚持统筹协调

   二 中国城市竞争力(山东)报告

    1.综合竞争力:整体实力领先,城市发展均衡

    2.分项指标:经济规模突显,区域优势明显

    3.历史回溯:城市发展缓慢,青岛优势突出

    4.结论和政策建议:发挥明显优势,挖掘沿海潜力

  B.7 第七章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报告

   一 中国城市竞争力(辽宁)报告

    1.综合竞争力指数:雄踞东北榜首,发展健康有序

    2.分项竞争力指数:大连沈阳比翼齐飞,综合增长势头强劲

    3.历史回溯:整体竞争力略有下降,软件竞争力尚待提高

    4.结论与政策建议:把握战略机遇,实现产业升级

   二 中国城市竞争力(吉林)报告

    1.综合竞争力指数:整体实力居中,城市差距不大

    2.分项竞争力指数:长春实力一枝独秀,松原吉林各有千秋

    3.历史回溯:综合实力略有下降,资源城市转型较快

    4.结论与政策建议:综合增长全国第一,其他指标空间巨大

   三 中国城市竞争力(黑龙江)报告

    1.综合竞争力指数:整体有待提高,城市差距较大

    2.分项竞争力指数:中心城市全面领先,集聚效应初露端倪

    3.历史回溯:边贸城市表现抢眼,资源城市亟待转型

    4.结论与政策建议:调整产业结构,发挥沿边优势

  B.8 第八章 中国(中部地区)城市竞争力报告

   一 中国城市竞争力(湖北)报告

    1.综合竞争力:整体中等偏下,武汉一枝独秀

    2.分项竞争力:发展成本优势明显,武汉多项均前茅

    3.历史回溯:整体快速上升,鄂州进步最快

    4.结论与政策建议:竞争优势常提高 “两圈一带”促均衡

   二 中国城市竞争力(湖南)报告

    1.综合竞争力:整体处于全国中等水平,省内城市呈塔形分布

    2.分项竞争力:长沙省内争夺魁,各城国内尽中流

    3.历史回溯:竞争力多数提高,郴州领先提高快

    4.结论与政策建议:重点调控长株潭,东西兼顾促发展

   三 中国城市竞争力(河南)报告

    1.综合竞争力:总体处于全国中等偏下,中心城市位前茅,城市间差距分布均匀

    2.分项竞争力:分项平均居中游,各项两级较明显

    3.历史回溯:核心郑州位居前茅,定位许昌提升迅速

    4.结论与政策建议:中心城市增优势,“郑汴新区”促发展

   四 中国城市竞争力(江西)报告

    1.综合竞争力指数:全省城市整体比较弱,省内比较北强南弱

    2.分项竞争力指数:综合增长较优,各项指标均衡

    3.历史回溯:竞争实力变化不大,部分城市稳步上升

    4.结论与政策建议: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第三产业

   五 中国城市竞争力(山西)报告

    1.综合竞争力指数:依赖煤炭资源,竞争力有待提升

    2.分项竞争力指数:产业层次明晰,经济规模不大

    3.历史回溯:朔州进步明显,太原排名领先

    4.结论与政策建议:加快产业升级,培养优势企业

   六 中国城市竞争力(安徽)报告

    1.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稳中有升,发展潜力较大

    2.分项竞争力指数:省城合肥地位稳固,各个城市发展平均

    3.历史回溯:整体上升快,变动波动大

    4.结论与政策建议:承接产业转移,加速旅游发展

  B.9 第九章 中国(西南地区)城市竞争力报告

   一 中国城市竞争力(四川)报告

    1.综合竞争力:一强多弱,整体待升

    2.分项竞争力:成都各项突出,整体增长较快省会虽强,带动力弱

    3.历史回溯:整体上升明显,追赶仍需努力

    4.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 中国城市竞争力(云南)报告

    1.综合竞争力:强弱分明,阶梯分布

    2.分项竞争力:一城独大,总体落后

    3.历史回溯:城市不多,波动明显

    4.结论及政策建议

   三 中国城市竞争力(广西)报告

    1.综合竞争力:两强引领,发展均衡

    2.分项竞争力:增长强轻力,总体落后

    3.历史回溯:上游稳定上升,中游动荡剧烈

    4.结论及政策建议

  B.10 第十章 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竞争力报告

   一 中国城市竞争力(内蒙古)报告

    1.综合竞争力指数:整体实力较强,城市差距较大

    2.分项竞争力:省内城市发展不均,综合增长能力较强

    3.历史回溯:通辽经济发展迅速,鄂尔多斯稳健上升

    4.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 中国城市竞争力(陕西)报告

    1.综合竞争力指数:省会表现强劲,城市差距较大

    2.分项竞争力:整体优势不明显,西安一枝独秀

    3.历史回溯:关中进步显著,个别城市波动大

    4.结论与政策建议

   三 中国城市竞争力(甘肃)报告

    1.综合竞争力指数:总体实力较差,兰州实力最强

    2.分项竞争力:竞争力水平较弱,产业结构需调整

    3.历史回溯:排名整体下滑,庆阳表现较好

    4.结论与政策建议

  B.11 第十一章 中国(香港)城市竞争力报告

   一 香港城市竞争力的总体表现

    (一)综合竞争力:仍然保持第一,内地追赶强劲

    (二)综合增长竞争力: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但低于内地城市

    (三)经济规模竞争力:内地城市发展迅速,规模优势逐步缩小

    (四)经济效率竞争力:优势明显,值得内地城市学习

    (五)发展成本竞争力*:优势明显,发展方式值得内地城市学习

    (六)产业层次竞争力:产业升级缓慢,开始被内地城市赶超

    (七)收入水平竞争力:整体收入水平较高,但贫富差距扩大

    (八)幸福感指数:排名相对靠后,并且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二 香港城市竞争力基本构成

    (一)人才竞争力:人力资源优势依旧,但是距离缩小

    (二)资本竞争力:优势依旧,金融中心成为其坚强后盾

    (三)科学技术竞争力:裹足不前,劣势明显

    (四)结构竞争力:经济结构相对合理,优势明显

    (五)基础设施竞争力:发展停滞不前,内地城市迅速赶超

    (六)综合区位竞争力:经济区位优势下降,整区位优势依旧明显

    (七)环境竞争力:城市环境好,但有所下降

    (八)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强,具有较强的文化吸引力

    (九)制度竞争力:引领全国,制度优势明显

    (十)政府管理竞争力:政府管理能力强,堪称全国典范

    (十一)企业管理竞争力:管理技术和经验丰富,微观企业管理竞争力强

    (十二)开放竞争力:领先全国,但差距缩小

   三 香港未来发展定位与战略:建设“全球城市”

    (一)总体:主动应对,实施“变革”战略

     1.唤起危机意识,凝聚高度共识

     2.重新审视“一国两制”的内涵

     3.反思政府角色,提供公共服务

     4.统筹全国规划,重新定位香港

    (二)自身:强化高端,实施“绝尘”战略

     1.建设教育枢纽,输出知识、人才和文化

     2.促进科技创新,引领知识经济

     3.提升产业素质,领导关键产业

    (三)对外:发挥优势,实施“兼善”*战略

     1.发挥制度优势,服务世界

     2.利用中国因素,吸引世界

    (四)国内:促进关联,实施“合纵”战略

     1.促进软件接轨,加快硬件直通

     2.促进大珠三角一体化,提升竞争能级

     3.构架“三纵”联盟,扩大香港对内地的辐射范围

 BⅣ 第四部分 主题报告

  B.12 第十二章 城市:让世界倾斜而平坦

   一 城市视角下的纷繁世界

    1.世界城市发展格局

    2.中国城市发展格局

   二 世界既倾斜又平坦

    1.世界既倾斜又平坦

    2.世界是倾斜而平坦的的含义

    3.城市是世界倾斜而平坦的主因

   三 过度倾斜而平坦的世界的问题

    1.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中国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 政策扭曲导致世界的过度倾斜

    1.一些发展中国家“重城轻乡”的政策加剧倾斜

    2.中国的城乡分割的政策加剧倾斜

   五 通向适度倾斜而平坦世界的对策建议

    1.改革城乡和区域分割的制度与政策

    2.确立适度倾斜的空间结构

    3.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系统

    4.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与区域均等化

    5.关注并重点援助边缘区

  B.13 第十三章 中国城市的地位:基于全球500个城市的分析

   一 全球城市竞争力分析框架

    (一)全球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

    (二)指标体系

     1.全球城市竞争力产出(价值)指标体系

     2.全球城市竞争力投入(要素环境)指标体系

    (三)样本城市的选择标准及数据来源

   二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

   三 中国城市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2.劣势

   四 中国城市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对策

    1.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化发展

    2.实行大都市发展战略

    3.转变经济结构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4.科技提升城市竞争力

  B.14 第十四章 中国城市联系度:基于世界城市网络的测度

   一 对外联系度测度方法

   二 中国城市对外联系度测度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中国城市对外联系度测度结果

   三 中国城市对外联系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提升城市联系度水平

    (二)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联系度的效率

    (三)不断推进都市群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联系度

  B.15 第十五章 运输成本与城市收益:基于城市群的研究

   一 城市内部运输成本是产业集聚规模的关键影响因素

   二 高昂的城市内部运输成本将导致城市资源流失

   三 案例分析*

   四 政策建议

    (一)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的节奏,对外和内部基础设施建设要协同发展

    (二)有效利用过境贸易,推进物流产业发展

    (三)充分利用不同产业运输的不同特征,发展差别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B.16 第十六章 长江经济带空间经济联系与结构形态分析

   一 引言

   二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测度

    (一)空间自相关检验和Moran统计量

    (二)检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三 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形态的差异化分析

    (一)分析方法选取

     1.欧氏距离法

     2.方差分析和多样本均数两两比较

    (二)分析过程与结果

     1.欧氏距离法

     2.地区显著性差异判断

   四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同构化分析

    (一)工业结构相似系数简介

    (二)分析过程与结果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分析结论

    (二)战略构想

  B.17 第十七章 中国城市产业升级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一 经济增长与结构封锁:一个微观经济学模型的解释

    (一)理论模型建构*

    (二)模型应用: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双面效应的解释

     1.经济增长效应

     2.结构封锁效应

     3.小结

   二 双面效应的实证检验

    (一)双面效应实证检验模型建构

     1.解释变量

     2.被解释变量

     3.实证模型构建

    (二)数据采集与样本描述

    (三)双面效应实证结果及讨论

     1.经济增长效应

     2.结构封锁效应:价值链增值视角

   三 中国城市产业升级建议

    (一)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分享经济增长效应红利

    (二)加强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突破结构封锁效应

  B.18 第十八章 中国城市资本的空间分布: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一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选择

    (二)数据来源

   二 实证分析结果

    (一)资本聚集能力分析

    (二)资本分行业分析

    (三)资本增值能力

    (四)资本募集能力

   三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分析结论

     1.我国城市资本空间分布极不均衡

     2.城市资本仍集中于传统产业,但已出现向新兴产业聚集趋势

     3.行政手段对城市资本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4.资本的空间配置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政策建议

     1.完善资本市场地区结构,增加中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比重,实现东中西协调发展

     2.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提升资本区域间流动效率

     3.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升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功能

     4.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优化城市资本质量和结构

  B.19 第十九章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商业文化

   一 商业文化、历史文化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二 商业文化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动力源泉

    (一)积极引导商业健康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繁荣

    (二)赋予城市价值内涵,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品位

    (三)商业文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城市服务业发展

    (四)便利居民生产生活,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五)完善城市商业规划,拓展城市经济空间

   三 商业文化相对较弱,历史文化名城竞争力“名”不副“实”

    (一)历史文化名城其商业文化相对较弱

    (二)历史文化名城“名”不副“实”,其竞争力总体上较弱

   四 政策建议

  B.20 第二十章 中国城市化加速进程中的“城市病”

   一 “城市病”在中国的表现

    (一)交通拥堵

    (二)环境污染

     1.水资源: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已对水资源自然循环带来极大压力

     2.绿地资源:特大城市与大城市人均绿地资源不足

     3.环境卫生:城市居民满意度评价低

    (三)贫困失业

    (四)住房紧张

    (五)健康危害

    (六)城市灾害

    (七)安全弱化

   二 “城市病”治理策略

    (一)总体逻辑思路

    (二)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均衡化调整

    (三)提高配套建设与管理服务水平

 BⅤ 第五部分 重点城市报告

  B.21 第二十一章 中国56个重点城市竞争力对标

  B.22 附录

   一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产出或显示性指标体系

   二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投入或解释性指标体系

   三 数据来源

    (一)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性数据来源

   四 样本选择

   五 计算方法

    (一)指标数据标准化方法

    (二)城市竞争力计量的方法

     1.城市竞争力显示指数:综合竞争力的计算方法

     2.城市竞争力的解释指数:分项竞争力的计算方法

     3.竞争力基尼系数计算方法:

     4.城市分类竞争力指数

  B.23 参考文献

  B.24 后记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主要编撰者简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中国未来五年将着力实施扩大内需,建立长效机制,释放消费潜力;着力促进过度依赖投资、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加快城市发展将是未来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主引擎。本年度报告将“城市:让世界倾斜而平坦”作为研究主题。《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9》在继续深化理论研究、计量研究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在介绍城市竞争力的分析方法时,首次引入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扩大研究视角。报告利用计算结果进行了计量分析,计量研究部分主要采取总、分的形式。报告首先运用显示性指标体系及数据,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一个总体研究;之后,又分别对六大区域和22个省区进行了区域研究。作为本次报告最大亮点的主题报告,鲜明地提出政府部门在制定区域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世界是“倾斜而平坦的”,这就要求政府的行政力量一定要发挥在市场失灵的部分,在继续重视中心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也要给予边缘城市和区域外部足够的政策支持,要给予发展落后的城市腾飞的机会。这样才能够避免国内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实现全国统一协调发展。

Arrow,Kenneth J.,Kurz,Mordecai,Public Investment,the Rate of Return,and Optimal Fiscal Policy,John Hopkins Press(1970).

Anselin,L.,GeoDa 0.9 User’s Guide,Spatial Analysis Laboratory (SAL),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Consumer Economics,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IL,2003.

Davis,D.,Weinstein,D.“Economic Geography and Regional Production Structur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9)53 (2).

Easterly,William,Aart Kraay,“Small States,Small problems?”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World Bank,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Macroeconomics and Growth,Washington D.C.1999.

Frank Bruinsma,Piet Rietveld,“Urban Agglomerations in European Infrastructure Networks”,Urban Stud June 1993 vol.30 No.6.

Henderson,J.V.,“Marshall’s scale economie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3)53.

Jochem de Vries and Hugo Priemus,“Megacorridors in north-west Europe:issues for transnational spatial governance”,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Volume 11,Issue 3,September 2003.

Krugman P.,Geography and Trades,MIT Press(1993).

Louis Albrechts and Tom Coppens,“Megacorridors: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space of flows and the space of places”,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Volume 11,Issue 3,September 2003.

Seil Mun,“Transport Network and System of Citie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Volume 42,Issue 2,September 1997.

Albrechts L.,Tom Coppens,“Megacorridors: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space of flows and the space of places”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Volume 11,Issue 3,September 2003.

Atsuku Ueda,“Measuring Distortion in Capital Allocation—the Case of Heavy and Chemical Industries in Korea”,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1999,21.

Bruinsma F.,Piet Rietveld,“Urban Agglomerations in European Infrastructure Networks”,Urban Stud June 1993 vol. 30 No. 6.

Krugman P.,Rethinking International Trade,MIT Press(1990).

Krugman P.,geography and trades,MIT Press(1991).

Seitz Helmut,“Infrastructure,Industrial Development,and Employment in Cities:Theoretical Aspects and Empirical Evidence”,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2000,Vol.23.

Yusuke Onitsuka,“International Capital Movements and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3).

Wurgler J.,“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0,58 (2).

Peter Hall,The world cities,London:Weidenfeld and Nicolson Ltd.1984.

Cohen R.J.“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urban hierarchy”in Dear M.and Scott A.J.(eds)Urbanis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in capitalist society. London:Methuen.1981.

Friedmann J.and G.Wolf,“World city formation:an agenda for research and a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1982,6(3).

Sassen S.,Cities in a world economy,London:Forge press.1994.

Sassen S.(eds),Global networks-linked cities,London:Routledge.2002.

Sassen S.,The global city:New York,London,Tokyo.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1.

Castells M.,Network society. Oxford:Blackwell.1996.

Friedmann,J.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Change,1986,17(1).

Taylor,P.J.,World City Network:Aglobal Urban Analysis. London:Routledge.2004.

Jacobs,J.,The Nature of Economies,New York:Vintage,2000.

Beaverstock,J.V.Smith,R.G.and Taylor,P.J.,“A roster of world cities,”Cities,1999,16.

Smith,David A.and Michael Timberlake,“World city networks and hierarchies,1977-1997: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global air travel links,”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1,44(10).

Beltil G.Ohlin,《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王继祖等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Cathy Lips,《世界银行2009年度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吴衡康译,商务印书馆,1986。

Masahisa Fujita,Paul Krugman,Anthony J.Venables,《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梁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新贵》,宝鼎出版社,2003。

理查德·佛罗里达:《您属哪座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理查德·佛罗里达:《世界是平的》,何帆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美〕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10版)》,瞿铁鹏、张钰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2期。

范剑勇、石灵云:《地方化经济与劳动生产率:来自制造业四位数行业的证据》,《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范剑勇、谢强强:《地区间产业分布的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薄文广:《外部性与产业增长》,《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1期。

耿勇:《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规模确定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黄静兰:《交通运输网络特性分析》,《综合运输》2003年第6期。

刘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及空间溢出作用——基于公路、水运交通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 12期。

荣朝和:《关于运输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问题的探讨》,《中国铁道科学》2001年第4期。

王永刚:《中国城市群经济规模效应研究》,辽宁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张光南、李小瑛、陈广汉:《中国基础设施的就业、产出和投资效应——基于1998~2006年省际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管理世界》2010年第4期。

张杰、李勇、刘志彪:《制度对中国地区间出口差异的影响:来自中国省际层面4分位行业的经验证据》,《世界经济》2010年第2期。

张军、傅勇、高远、张弘:《中国基础设施的基础研究:分权竞争、政府治理与基础设施的投资决定》,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6年工作论文,网上查询地址http://www.cenet.org.cn/userfiles/2009-9-13/20090913123806649.pdf。

陈修颖:《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及重组》,《地理学报》2007年第12期。

罗蓉:《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研究》,《开发研究》2007年第2期。

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地理学报》2003年第2期。

邓春玉:《珠三角经济圈对外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第2期。

丁洪建、余振国:《城市对外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匹配分析:以南京市为例》,《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3期。

赖国毅、陈超:《SPSS17中文版统计分析实例精粹》,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孙孝文:《长江流域产业结构分析与思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7期。

王远飞、何洪林:《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2007。

魏锋:《中国省域腐败邻居效应的实证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4期。

魏后凯、蒋媛媛:《长江流域地区开发规划:现状与展望》,《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11期。

伍新木:《应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10期。

徐茜:《省际外联经济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匹配分析——以浙江省为例》,《经济地理》2010年第4期。

于良春、付强:《地区行政垄断与区域产业同构互动关系分析——基于省际的面板数据》,《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6期。

田建军、徐旭忠、朱旭东:《长江经济带恶性竞争:市场割据带来产业趋同》,《半月谈内部版》2010 年第9期。

杨永春、李欣珏:《中国城市资本密度空间变化与机制——以兰州市为例》,《地理研究》2009年第7期。

郑群峰:《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空间计量研究——基于投资主体结构变迁的视角》,《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5期。

钟永红、李政:《中国区域资本形成的空间特征及成因》,《经济纵横》2004年第10期。

胡平:《中国商业文化新论》,《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

向力力:《城市商业文化品味升级的战略思考》,《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姜长宝:《商业文化的经济效应探析》,《理论学刊》2004年第2期。

马勇:《商业文化的经济学解释》,《商业文化》2003年第4期。

林耿、李燕:《历史文化因素对广州商业业态空间的影响》,《人文地理》2005年第4期。

李蕊蕊:《历史文化因素对泉州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的影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周俊敏:《重新认识商业文化》,《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郑学益:《近代中国商业文化及其社会意义》,《经济科学》1996年第2期。

陈翼:《文化产业在17个城市成为支柱产业》,《中国税务报》2005年11月21日。

黎仕明:《政治、经济、文化——中国城市发展动力的三重变奏》,《城市研究》2006年第6期。

肖兴江、王国华:《对开发扬州维扬区商业文化旅游资源的思考》,《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刘赣州:《资本市场与资本配置效率: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

郭金龙,王宏伟:《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7期。

唐旭:《区域货币资金流动论(上)》,《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新贵》,宝鼎出版社,2003。

理查德·佛罗里达:《您属哪座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