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16

中国“一带一路”投资安全报告(2015-2016)图书

Report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China's Investment Safety (2015-2016)

SSAPID:101-2277-3863-28
ISBN:978-7-5097-8843-1
DOI:
ISSN:

[内容简介] 全球日益增长的国际公共产品需求与落后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建设“一带一路”的根本动力,投资与安全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关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纷纷与中国进行互联互通和战略对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更为辽阔的地域,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本书从全局出发,探索应对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周雪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专家咨询委员会

 编委会

 “一带一路”的金融版图

  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金融概况

   (一)经济发展概况

   (二)金融运行概况

  二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现状

   (一)旨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多边合作

   (二)推动建立区域投融资机构

   (三)跨境人民币业务(人民币走出去)

    1.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框架基本建立

    2.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进一步扩大

    3.开展双边本币互换

    4.促进双边本币结算

    5.其他合作安排

   (四)金融机构层面的合作

    1.互设机构

    2.业务合作

   (五)“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融资合作

   (六)金融市场合作

    1.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

    2.促进亚洲债券市场开放

  三 金融合作面临的制约因素和挑战

   (一)地缘政治与政局影响

    1.东南亚

    2.中亚

   (二)已有经济联盟的竞争性排斥

   (三)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四)金融生态环境影响

   (五)人民币跨境使用还存在一些障碍

    1.人民币境外使用环境有待改善

    2.银行结算渠道不通畅

    3.跨境人民币清算效率有待提高

  四 进一步推动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回应外方需求,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二)在第三方开发机构设立专项“中国基金”,便利人民币使用

   (三)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发展区域金融市场

   (四)推动金融机构“走出去”,为双边金融合作提供支持

   (五)加快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

   (六)发挥上合融资机制作用

   (七)加强跨境征信合作

 “一带一路”投资与金融市场态势分析*

  一 前言

  二 “一带一路”投资提速助力企业“走出去”

   (一)第四次投资浪潮带来发展机遇

   (二)投资行业日趋多元化

   (三)投资目的地发生转变

   (四)央企排头,民企发力

  三 “一带一路”金融加码支持投资

   (一)官方资本提供资金支持

    1.丝路基金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3.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三)金融机构助力投融资

   (四)金融创新发挥巨大力量

    1.绿色金融融入国际合作

    2.互联网金融大有可为

  四 “一带一路”投资与金融建议

   (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二)完善金融系统化建设

    1.阶段性金融政策构建

    2.维持货币稳定体系

    3.完善投融资体系

    4.强大社会信用体系

    5.加强监管体系

   (三)构建跨区域金融体系

    1.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2.借鉴自贸区金融支持战略

    3.提供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支持

   (四)投资风险把控不容忽视

 “一带一路”战略投资机遇与风险研究

  一 研究背景与战略意义

  二 “一带一路”投资机遇与挑战

   (一)“一带一路”投资环境

    1.地理范畴

    2.经济体量

    3.基础设施

    4.工业化、城市化水平

    5.石油

    6.天然气

   (二)重点经济走廊的区域投资机遇与挑战

    1.中巴经济走廊

    2.中蒙俄经济走廊

    3.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4.中新经济走廊

    5.中伊土经济走廊

    6.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三 “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安全评估

   (一)评估指标体系

    1.政局稳定风险

    2.法律监管风险

    3.民族宗教风险

    4.基础设施风险

    5.支付汇兑风险

    6.宏观经济风险

   (二)沿线地区的投资安全

    1.东南亚

    2.南亚

    3.中亚

    4.西亚北非

    5.中东欧

  四 以北京承接“一带一路”为例

   (一)现阶段发展形势

    1.经济发展

    2.产业优势

    3.创新资源

    4.金融规模

    5.服务领先

    6.文化魅力

   (二)重点战略布局

    1.政治中心

    2.文化中心

    3.国际交往中心

    4.科技创新中心

   (三)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1.推进政府领导协调机制

    2.创新项目管理奖惩体制

    3.完善投融资担保体系

    4.实现外事法则行规对接

    5.构建高端人才发展平台

    6.保障政企沟通服务需求

 “一带一路”中的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

  一 前言

  二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本状况分析

   (一)国内稳定、国际友好的发展中国家:印度

   (二)国内动荡的发展中国家:泰国

   (三)国内稳定、国际友好的发达国家:新加坡

   (四)国内动荡的较发达国家:俄罗斯

   (五)小结

  三 各国的投资者保护措施:以美国为例

   (一)美国境外投资的历史简况

   (二)美国境外投资保障手段

    1.美国境外投资的法律法规简介

    2.多边和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3.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4.境外投资管理机构

    5.投资争端解决方案

   (三)小结

  四 中国的海外投资者保护现状与制度建设

   (一)中国的海外投资者保护现状

    1.中国的海外投资纠纷情况

    2.中国境外投资保障的现状

   (二)中国海外投资制度建设建议

    1.法律体系保障

    2.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信息平台服务

    3.保险制度

    4.争端解决制度

 “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走出去”模式及策略研究*

  一 前言

  二 中国特色的企业国际化道路

   (一)发达国家“走出去”的模式比较

   (二)央企“走出去”的态势和特征

   (三)地方政府主导的“走出去”方法

   (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导模式

  三 “走出去”战略的国别分布与产业分布及产业选择

   (一)“走出去”战略的国别分布与产业分布

   (二)“走出去”的产业选择

  四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一)企业国际化的基础问题

    1.企业海外投资战略规划不清晰

    2.企业“走出去”方向不明确

    3.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不专业

   (二)“走出去”支撑体系因素

    1.烦琐的审批制度

    2.金融支持体系薄弱

   (三)安全与风险环境因素突出

    1.商业与市场风险

    2.政治与安全领域风险

    3.文化与道德风险

    4.法律风险

    5.专利风险

  五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企业国际化能力建设

    1.国际环境的熟悉

    2.提升企业竞争力

    3.加强产业链延伸和集群效应

    4.倡导互利共赢的基本理念

   (二)政府引导作用的发挥

    1.国家层面

    2.政府主管部门

    3.转变政府职能

    4.强化金融支持

    5.构架企业海外投资服务体系

   (三)实施“走出去”的渠道、体制和机制创新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旅游发展趋势研究*

  一 “一带一路”与旅游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二)“一带一路”对旅游发展的战略意义

   (三)旅游对接“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二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旅游市场快速发展

   (一)世界旅游市场的格局和趋势

   (二)“一带一路”战略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三)“一带一路”战略扩大旅游市场开发

  三 旅游先行,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一)旅游促进“五通”的落实

   (二)旅游加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

   (三)旅游加强“一带一路”投资

  四 旅游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思路

   (一)通过旅游引导,加强民间认同

   (二)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思想认识

   (三)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合作平台

   (四)加强人才培养,深化相关研究

   (五)创新旅游发展,深挖文化内涵

   (六)提高服务质量,做好产品建设

   (七)加大营销推广,开拓旅游市场

 “一带一路”旅游安全风险研究

  一 “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及其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

   (二)“一带一路”与旅游业的关系

    1.“一带一路”对旅游业的意义

    2.旅游业对“一带一路”的意义

  二 “一带一路”旅游安全风险界定及其特性

   (一)概念界定

   (二)特性

    1.多源性

    2.突发性

    3.跨国性

    4.双重性

    5.破坏性

  三 “一带一路”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安全风险

   (一)外部安全风险

    1.传统安全风险方面

    2.非传统安全风险方面

   (二)内部安全风险

    1.旅游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

    2.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安全评估、预警

    3.旅游安全救援缺乏联动与协作

    4.旅游保险滞后且缺乏针对性

  四 “一带一路”旅游安全风险管控

   (一)外部安全风险管控

    1.提供有效的旅游安全公共产品

    2.协调好大国之间的利益关系

    3.重视巴基斯坦的“支点”作用

   (二)解决内部安全风险措施

    1.建立健全旅游安全法律法规

    2.建立旅游安全评估、预警机制

    3.建立旅游安全救援机制

    4.建立旅游保险机制

 “一带一路”战略下会展业发展趋势报告

  一 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二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特点

   (一)展会规模不断扩大,展会数量不断增多

   (二)展览多元化,展会集聚化

   (三)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四)会展业经济效益显著

  三 “一带一路”背景下,会展业的发展对策

   (一)政府高度重视,提供长期有力的保障

   (二)继续深化开放新格局,加强国际及区域合作

   (三)优化会展产业链,完善会展服务体系

   (四)打造特色会展,实施差异化品牌战略

   (五)继续深化会展发展,打造会展新格局

   (六)重视新型复合会展人才的培养

 “一带一路”与文化发展环境研究

  一 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一)关于文明的定义

   (二)文明的冲突与交融是人类社会的主题

   (三)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强调文明交融

  二 以经贸发展作为抓手和动力

   (一)“一带一路”是中国经贸发展战略

   (二)“一带一路”是区域发展平台与合作倡议

  三 以政治为枢纽和主导

   (一)“一带一路”沿线的政治博弈

   (二)“一带一路”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

  四 以文化交流作为发展的平台

   (一)文化是持续性的力量

   (二)推进“一带一路”必须注意发挥文化的力量

    1.加强和丰富在文化领域的合作

    2.推进教育合作与交流

    3.打造“一带一路”智库

    4.推进民族交流

   (三)“一带一路”将推动宗教和思想文化的交流

    1.宗教冲突是文明冲突的基础

    2.中国历史上的宗教融合

    3.文明没有固定不变的边界

  五 以历史记忆为合作的基点

   (一)“一带一路”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

   (二)“一带一路”发展必须重视唤起各族人民的历史记忆

  六 实现文明的交融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国与海合会能源合作

  一 海湾能源在中国能源安全中的地位

  二 中国与海合会能源合作的现状

  三 “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海合会能源合作提供新的动力

  四 中国-海合会能源合作的优势及障碍因素

   (一)中国与海合会能源合作的优势

   (二)中国与海合会能源合作的障碍因素

  五 新形势下中国-海合会能源合作建议

 “一带一路”海外投资中的风险因素:以白俄罗斯和匈牙利为例

  一 引言

  二 节点样本的选取

  三 白俄罗斯的政治风险

   (一)政府及政党风险

   (二)法律环境风险

   (三)外来政治压力和难民压力

  四 匈牙利的政治风险

   (一)政府及政党风险

   (二)法律环境风险

   (三)外来政治压力和难民压力

  五 白俄罗斯和匈牙利的政治风险对“一带一路”计划的影响

  六 白俄罗斯和匈牙利的经济风险及其影响

   (一)白俄罗斯的经济风险及其影响

   (二)匈牙利的经济风险及其影响

  七 白俄罗斯和匈牙利的人文宗教风险及其影响

  八 白俄罗斯和匈牙利的投资风险对中国“一带一路”投资的启示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地缘意义的评估及安全风险分析

  一 文献回顾:瓜达尔港地缘政治经济意义概述

  二 现有研究文献的问题与不足

  三 瓜达尔港地缘意义的评估

  四 瓜达尔港安全风险分析

   (一)瓜达尔港自身的局限性

   (二)巴基斯坦的国内局势

   (三)周边国家对中国开发瓜达尔港存在疑虑

 大事记

 主编简介

 前言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的关键问题

全球日益增长的国际公共产品需求与落后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建设“一带一路”的根本动力,投资与安全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关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纷纷与中国进行互联互通和战略对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更为辽阔的地域,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本书从全局出发,探索应对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的年度产品,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刘思玢:《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下的开发性金融》,《中国市场》2015年第30期。

刘鹏飞:《“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与财政支持》,《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第5期。

姜巍、张菀航:《“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和跨境投资——“国研智库论坛2015·创新金融助力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峰会”综述》,《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第8期。

夏彩云、贺瑞:《“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金融合作研究》,《新金融》2015年第7期。

杨枝煌:《全面建立“一带一路金融+”战略机制》,《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年第6期。

陈涛、陈鹏:《金融为“一带一路”注入动力》,《中国金融家》2015年第6期。

宗良:《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策略选择》,《中国金融家》2015年第6期。

赵志刚:《“一带一路”金融区域化路径》,《中国金融》2015年第5期。

崔丽媛:《亚投行助力“一带一路”基础建设》,《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年第11期。

张晓兰:《亚投行的多重作用》,《中国金融》2015年第9期。

张红力:《中国金融业前瞻: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年第9期。

丁一凡:《正确看待“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国情国力》2015年第3期。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商务部,2015。

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人民出版社,2015。

任力波:《对外投资新空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杨思灵:《2014年南亚地区政治与安全形势》,《东南亚南亚研究》2015年第1期。

刘作奎:《新形势下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投资问题分析》,《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1期。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201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数据》,2015年7月17日。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地区2015年1~6月进出口完成情况表》,2015年7月17日。

北京日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新的战略定位》,新华网,2014年9月28日。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2014年北京市金融运行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统计数据,2015年2月3日。

余劲松:《国际投资法》,法律出版社,2013。

祁欢:《美国对外投资政策法律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韩冰:《美国对外投资政策法规新进展——基于2012BIT范本的分析》,《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第5期。

李飞:《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12。

田野、韩冬临:《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人大国发院中国改革系列报告》2015年第50期。

宾建成、林海:《我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第5期。

陈漓高、邹玉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提升战略》,《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4期。

丁刚:《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和经营的现状、问题及策略》,《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郭宏:《公共政策与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何望:《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区域格局与产业选择》,《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70期。

黄莺、高慧云:《投资非洲的税收风险防范》,《开放导报》2014年第2期。

林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管控》,《开发研究》2009年第2期。

潘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和选址决策》,《改革》2015年第1期。

宋泽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和响应机制:2002~2010年》,《改革》2013年第1期。

覃丽芳:《越南的FDI结构:发展与趋势》,《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5期。

王茹:《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及管控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38期。

吴中南:《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走出去”战略》,《管理世界》2004年第2期。

杨波、魏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困境与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第6期。

张默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趋势与政策变迁》,《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第64期。

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钟昌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产业选择和区位选择》,《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7期。

邹昭晞:《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创新体系路径融入》,《改革》2011年第9期。

孙小荣:《旅游业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旅游时代》2015年第4期。

赵佩:《“一带一路”框架下新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法制与经济》2015年第10期。

孙存良、李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重大意义、实践路径和建构机制》,《国际援助》2015年第2期。

杨芳、陈艳玲、惠亚冰、杨诗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泉州与东盟旅游合作研究》,《经贸实践》2015年第7期。

孙楠:《“一带一路”愿景下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统计与咨询》2015年第3期。

朱林果、郭焕昆:《构建新丝绸之路旅游圈,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几点建议》,《福建理论学习》2014年第10期。

周建辉、范垂仁、蔡尚德:《整合文化与信息科技的旅游创新模式:旅游行业支援“一带一路”初探》,《海峡科学》2015年第5期。

吴必虎:《“一带一路”的旅游巨变值得期待》,《中国旅游报》2015年4月3日。

吴俊、沈仲亮等:《“一带一路”的旅游愿景如何实现》,《中国旅游报》2015年4月1日。

厉新建:《立足全局谋划“一带一路”旅游发展》,《中国旅游报》2015年6月8日。

马振涛:《乘势“海上丝路”助力邮轮旅游》,《中国旅游报》2015年3月6日。

宋瑞:《积极发挥“一带一路”的旅游力量》,《中国旅游报》2015年2月6日。

宋瑞:《愿景已有,重在行动》,《中国旅游报》2015年4月1日。

宋瑞:《理性务实推进“一带一路”旅游发展》,《中国旅游报》2015年6月22日。

曾博伟:《奏响“一带一路”旅游四重唱》,《中国旅游报》2015年6月12日。

孟妮:《旅游企业争抢“一带一路”先机》,《国际商报》2015年7月3日。

世界经济论坛:《旅游业竞争力报告》2015年5月6日。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世界旅游晴雨表》(UNWTO World Tourism Barometer),2015年7月19日。

邹统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旅游开放与合作》,《中国旅游报》2015年8月26日。

中国旅游报采访组:《“一带一路”的旅游愿景如何实现》,《中国旅游报》2015年4月1日。

刘海泉:《“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太平洋学报》2015年第2期。

冷翠华:《中国信保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水平较高》,《证券日报·中国资本证》2015年8月24日。

邹巧柔:《区域旅游应急合作研究》,华侨大学硕士论文,2014。

吴红军:《紧急救援彰显保险业核心竞争力》,《金融网·金融时报》2006年4月4日。

徐瑛、杨开忠:《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城市问题》2007年第1期。

姜木兰:《创新会展方式 服务“一带一路”》,《广西日报》2015年4月15日。

初伟丽:《会展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上海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研究》,《科学发展》2015年第5期。

戴黎燕:《城市会展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的理论综述》,《现代营销》2015年第4期。

寿怡君:《“一带一路”背景下应对会展业“新常态”的转变路径》,《企业技术开发》2015年第14期。

仇其能:《中国会展产业链及运作模式研究》,中国优秀博硕论文库,2006。

兰馨:《借“一带一路”机遇,会展业在谋转型升级》,《中国贸易报》2015年4月14日。

张茉楠:《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水平》,《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第2期。

会展经济网,www.expo-china.com。

ICCA官方网站,www.iccaworld.com。

王革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陈凤英、赵宏图:《全球能源大棋局》,时事出版社,2005。

夏义善、刘立德主编《中国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2001。

安维华:《海湾石油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徐小杰:《新世纪的油气地缘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王波:《美国石油政策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吴磊:《中国石油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周云亨:《中国能源安全中的美国因素》,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罗英杰:《国际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时事出版社,2013。

杨言洪:《海湾油气与我国能源安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钱学文等:《中东、里海油气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时事出版社,2007。

董秀丽:《世界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总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查道炯:《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

郭依峰:《阿拉伯国家政治经济与外交》,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黄琳:《中东能源因素对大国能源战略的影响》,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吴绩新:《里海石油、天然气与中国能源安全》,华东师范大学,2008。

李伟健:《中东石油与中国能源安全》,《阿拉伯世界》2000年第4期。

杨光:《从能源联系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互利合作》,《西亚非洲》2004年第5期。

钱学文:《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国际观察》2008年第1期。

钱学文:《新世纪中国对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外交》,《阿拉伯世界》2008年第6期。

吴磊:《关于中国-中东能源关系发展的若干思考》,《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1期。

吴磊:《能源安全体系建构的理论与实践》,《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第1期。

王有勇:《中国与海湾六国的能源合作》,《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6期。

李意:《从海湾安全局势看中国的能源外交》,《西亚非洲》2008年第7期。

Cleveland,William L.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Middle East[M]. West View Press,2004.

Bernard Lewis. The Arabs in Histo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6 New edition,2002.

Wils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iddle East[M]. New York:Routledge,1995.

Jan H.Kalicki,David L.Goldwyn. Energy and Security:Toward a New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M]. Washington,D.C: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2005.

Patrick Crow. “Rising Tide of US Oil Imports Sparks Debate on Energy Security”[J]. Oil & Gas Journal.

Edited by Nora Bensahel and Daniel L.Byman.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 in the Middle East:Conflict,Stability,and Political Change[R]. Rand Corporation,2004.

Wu Lei. “China-Arab Energy Cooperation: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Institutionalization”[J]. Mees,January 16,2006.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0[M]. London:SW1Y4PD,UK,2010.

丁军、王承就等:《转型中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郭洁:《战后东欧政治发展研究》,九州出版社,2014。

Rybalkina Liudmila:《白俄罗斯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现代经济学》2013年第22期。

中国信保:《白俄罗斯经济贸易风险分析报告》,《国际金融》2014年第3期。

张卓佳:《欧洲债务危机对匈牙利经济的影响浅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年第8期。

许衍艺:《匈牙利青民盟政府经济政策浅析》,《欧亚经济》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