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99

平衡的艺术:德国红绿联合政府外交研究(1998-2005)图书

The Art of Balancing: A Study of the Diplomacy of the German Red-Green Alliance (1988-2005)

SSAPID:101-2276-0707-12
ISBN:978-7-5097-8887-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执政时期的德国外交政策为研究对象,系统剖析了德国外交在单极和多极之间、利益和道义之间、外交和内政之间的平衡术。德国红绿联合政府时期的外交平衡术不仅是社民党和绿党联合组阁的产物,更是责任文化和克制文化交织共生的结果,对新时期的德国外交产生了延续影响。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吴江
编 辑:赵怀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5月
语 种:中文;英文
中图分类:D8 外交、国际关系

 后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积极评价

   消极评价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个人变量

   2.角色变量

   3.社会变量

   4.国家变量

   5.国际组织变量

   6.国际体系变量

 第二章 外交平衡术之具体表现

  平衡术挑战之一:单极和多极之间的平衡

  平衡术挑战之二:利益和道义之间的平衡

  平衡术挑战之三:外交和内政之间的平衡

  第一节 单极和多极之间的平衡

   案例一 分歧加剧的德(欧)美关系

   案例二 难以兼顾的欧盟扩大与深化

    德法英三角关系的平衡

    积极推动土耳其入盟引发的争议

   案例三 举步维艰的“争常”之路

  第二节 利益和道义之间的平衡

   案例四 派兵参加科索沃战争

   案例五 持续升温的德俄关系

    挑战一:价值观让位经济利益?

    挑战二:如何打消美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疑虑?

   案例六 波澜再起的德波关系

  第三节 外交和内政之间的平衡

   案例七 派兵参加阿富汗战争与信任案

   案例八 伊拉克危机与德国2002年大选

   案例九 《欧盟宪法条约》遭公投否决

 第三章 外交平衡术之理论根源

  第一节 “三次大辩论”

   一 “第一次大辩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

   二 “第二次大辩论”: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之争

   三 “第三次大辩论”: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

  第二节 新现实主义视角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视角

  第四节 建构主义视角

   一 建构主义兴起的原因

   二 建构主义的兴起标志着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

   三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德国统一后外交走向

  第五节 理论面临的困境

 第四章 外交平衡术之内生根源

  第一节 两种政治文化的并存

   一 民主体制得到了广泛认同

   二 德国的公民社会日臻成熟

   三 “一个社会,两种政治文化”

  第二节 地缘政治导致的两难

  第三节 历史反思导致的两难

  第四节 新一代领导层的诞生

  第五节 红绿联合执政的两难

  第六节 红绿联合政府的解体

 第五章 外交平衡术之外生根源

  第一节 世界新旧格局的交替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第六章 外交平衡术之总体评价

  第一节 克制文化和责任文化交织共生

  第二节 德国外交的平衡路径尚未成型

   1.建国初期(1945~1949年)

   2.新东方政策时期(1969~1974年)

   3.德国统一的实现(1989~1990年)

 第七章 外交平衡术之延续影响

  第一节 默克尔执政时期德国外交平衡术的实践

   案例一 欧盟制宪危机的解决*

   案例二 利比亚危机中的外交平衡术

  第二节 施泰因迈尔的“开明现实主义”外交理念

   一 “开明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内容

    1.价值观和利益并行不悖

    2.理性看待国际政治变革带来的挑战

    3.通过对话与来自东部的崛起中的国家进行沟通

    4.辩证地厘清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的关系

   二 “开明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诞生

    1.红绿联合政府时期的熏陶(1998~2005年)

    2.首任外长时期的锤炼(2005~2009年)

    3.在野党时期的反思积淀(2009~2013年)

   三 “开明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实践

    1.少官僚、多激情

    2.少逃避、多主动

    3.少训导、多解释

   四 “开明现实主义”外交理念的评价

    1.“开明现实主义”为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之间的视域融合提供了思路

    2.“开明现实主义”利于德国外交在价值观导向和利益导向之间寻求平衡

    3.“开明现实主义”利于德国大联合政府理性地推动积极有为的外交

   五 “开明现实主义”面临的制约因素

    1.外长在德国外交决策中的局限性

    2.外交实践的复杂性

 结语 外交之道,贵在平衡

 附录1 德国红绿联合政府(1998~2002)执政纲领(外交和安全政策部分)

  1.目标和价值观

  2.欧洲一体化

  3.欧洲外交和安全政策

  4.北约/跨大西洋伙伴关系

  5.欧洲安全和合作组织(OSZE)

  6.裁军和军备控制

  7.联合国

  8.人权政策

  9.联邦国防军/军备出口

  10.友好的睦邻关系以及历史责任

  11.发展政策

  12.文明的对话

 附录2 德国红绿联合政府(2002~2006)执政纲领(外交和安全政策部分)

  外交和安全政策

  加强和改革联合国以及多边结构

  跨大西洋关系

  北约和北约东扩

  俄罗斯/东欧

  通过非军事手段预防危机

  人权

  对外文化和教育政策

  联邦国防军和国际派驻

  裁军和军备控制

  军备出口控制

  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盟扩大和深化

  欧洲外交和安全政策

  东南欧稳定公约

  欧洲司法和内务政策

  强化欧洲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改革共同的农业政策

  为团结互助的欧盟进行公平的财政负担分摊

  全球公正和发展合作

  世界经济体制

  发展政策

  联邦出口担保(赫尔梅斯担保)

  与公民社会、区县城镇的合作

 附录3 干预还是克制?

  一 对外交的浓厚兴趣

  二 不准备更积极有为参与国际事务

  三 明确的首选目标:世界和平以及维护人权

  四 偏爱以非武力的方式处理外交事务

  五 军事干涉支持力度低

  六 渴望与中国加强合作

  七 年轻受访者更赞成积极有为

Bahr,Egon. Der Deutsche Weg-Selbstverst?ndlich und normal. München:Karl Blessing Verlag. 2003.

Bahr,Egon. Deutsche Interessen-Streitschrift zu Macht,Sicherheit und Au?enpolitik. München:Karl Blessing Verlag. 1998.

Besson,Waldemar. Die Au?enpolitik der Bundesrepublik-Erfahrungen und Ma?st?be. München:Ullstein Taschenbuchverlag. 1970.

Bierling,Stephan. Vormacht wider Willen. Deutsche Au?enpolitik von der Wiedervereinigung bis zur Gegenwart. München:Verlag C. H. Beck oHG. 2014.

Br?ckenf?rde,Stefan(Hrsg.). Wohin steuert die deutsche Au?enpolitik? Dresden:Verlag der Wissenschaften. 2005.

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 Grundgesetz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onn: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 2009.

Bühl,Walter L.“Gesellschaftliche Grundlagen der deutschen Au?enpolitik”. In Deutschlands neue Au?enpolitik. Band 1:Grundlagen. Karl Kaiser/ Hanns W. Maull(Hrsg.). 3. Auflage. München:Oldenbourg Verlag. 1997.

Czempiel,Ernst-Otto. Kluge Macht. München:C. H. Beck Verlag. 1999.

Czempiel,Ernst-Otto. Weltpolitik im Umbruch-Die Pax Americana,der Terrorismus und die Zukunft der internationalen Beziehungen. München:C. H. Beck Verlag. 2002.

Dehio,Ludwig. Deutschland und die Weltpolitik im 20. Jahrhundert. München:Oldenbourg Verlag. 1955.

Egle,Christoph,Ostheim,Tobias,Zohlnh?fer,Reimu(Hrsg.). Das Rot-Grüne Projekt. Eine Bilanz der Regierung Schr?der 1998-2002. Wiesbaden:Westdeutscher Verlag. 2003.

Fischer,Joschka. Die Rückkehr der Geschichte-Die Welt nach dem 11. September und die Erneuerung des Westens. K?ln:Kiepenheuer und Witsch Verlag. 2005.

Fischer,Joschka. Die rot-grünen Jahre. Deutsche Au?enpoliti k-vom Kosovo bis zum 11. September. K?ln:Kiepenheuer&Witsch Verlag. 2007.

Fukuyama,Francis. Das Ende der Geschichte-Wo stehen wir? München:Kindler Verlag. 1992.

Fr?hlich,Stephan.“Weltordnung durch Gleichgewichtspolitik-Der neorealistische Ansatz vonKenneth Waltz”. In Macht und Zeitkritik,Festschrift für Hans-Peter-Schwarz zum 65. Geburtstag. Weilemann,Peter R./Küsters,Hans-Jürgen/Buchstab,Günther(Hrsg.). Paderborn. 1999.

Hacke,Christian. Weltmacht wider Willen-Die Au?enpolitik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Stuttgart:Klett-Cotta Verlag. 1998.

Hacke,Christian. Die Au?enpolitik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Von Konrad Adenauer bis Gerhard Schr?der,aktualisierte Neuauflage. Frankfurt am Main und Berlin:Ullstein Verlag. 2003.

Hacke,Christian. Zur Weltmacht verdammt-Die amerikanische Au?enpolitik-von J. F. Kennedy bis G. W. Bush. München:Ullstein Verlag. 2002.

Haftendorn,Helga. Sicherheit und Entspannung-Zur Au?enpolitik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1955-1982. Baden-Baden:Nomos Verlag. 1983.

Hanrieder,Wolfram F. Deutschland Europa Amerika-Die Au?enpolitik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1949-1994. Paderborn,München,Wien und Zürich:Sch?ningh Verlag. 1995.

Hartmann,Jürgen. Internationale Beziehungen. Opladen:UTB Verlag. 2001.

Hellmann,Gunther.“Konsolidierung statt machtpolitischer Resozialisierung-Kernelemente einer neuen deutschen Au?enpolitik”,In Wohin steuert die deutsche Au?enpolitik? Br?ckenf?rd,Stefan(Hrsg.). Dresden:TUDPress. 2005.

Huntington,Samuel P. Kampf der Kulturen-Die Neugestaltung der Weltpolitik im 21. Jahrhundert. München:Goldmann Verlag. 2002.

Kaiser,Karl. Deutschlands Wiedervereinigung-Die internationalen Aspekte,Bergisch Gladbach:Gustav Lübbe Verlag. 1991.

Kaiser,Karl/Maull,Hanns W.(Hrsg.). Deutschlands neue Au-?enpolitik,Band 1:Grundlagen. München:Oldenbourg Verlag. 1995.

Kaiser,Karl/Maull,Hanns W.(Hrsg.). Deutschlands neue Au-?enpolitik,Band 2:Herausforderungen. München:Oldenbourg Verlag. 1995.

Kaiser,Karl/Maull,Hanns W.(Hrsg.). Deutschlands neue Au-?enpolitik,Band 3:Interessen und Strategien. München:Oldenbourg Verlag. 1995.

Kaiser,Karl/Schwarz,Hans-Peter(Hrsg.). Weltpolitik im neuen Jahrhundert. Baden-Baden:Nomos Verlag. 2000.

Katzenstein,Peter J.(Hrsg.). Tamed Power-Germany in Europe,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7.

Kennedy,Paul. Aufstieg und Fall der gro?en M?chte. 3. Auflage. Frankfurt am Main:Fi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2002.

Klein,Markus/Falter,Jürgen W. Der lange Weg der Grünen-Eine Partei zwischen Protest und Regierung. München:C. H. Beck Verlag. 2003.

Kobylińska,Ewa/Lawaty,Andreas/Stephan,Rüdiger(Hrsg.). Deutschland und Polen 100 Schlüsselbegriffe. München:Piper Verlag. 1992.

Krippendorff,Ekkehart. Kritik der Au?enpolitik. 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 Verlag. 2000.

Langguth,Gerd. Kohl,Schr?der,Merkel. Machtmenschen. München: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2009.

Lehmann,Hans Georg. Deutschland-Chronik 1945 bis 1995. Bonn:Bouvier Verlag. 1996.

Markovits,Andrei S./Reich,Simon. Das deutsche Dilemma-Die Berliner Republik zwischen Macht und Machtverzicht. Berlin:Alexander Fest Verlag. 1998.

Maull,Hanns/Harnisch,Sebastian/Grund,Costantin(Hrsg.). Deutschland im Abseits? Rot-grüne Au?enpolitik 1998-2003. Baden-Baden:Nomos Verlag. 2003.

Morgenthau,Hans J. Macht und Frieden,Grundlegung einer Theorie der internationalen Politik. Güterloch:Bertelsmann Verlag. 1963.

Münkler,Herfried. Die neuen Kriege. Reinbek bei Hamburg:Rowohlt Verlag. 2002.

Nohlen,Dieter(Hrsg.). Kleines Lexikon der Politik. München:C. H. Beck Verlag. 2001.

Pfetsch,Fank R. Die Au?enpolitik der Bundesrepublik 1949-1992-Von derSpaltung zur Vereinigung,München:Fink Verlag. 1993.

Raschke,Joachim. Die Zukunft der Grünen-“So kann man nicht regieren”. Frankfurt am Main:Campus Verlag. 2001.

Rudzio,Wolfgang. Das politische System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3. Auflage. Opladen:Leske und Budrich Verlag. 1991.

Schmidt,Helmut. Menschen und M?chte. Berlin:Siedler Verlag. 1987.

Schmidt,Helmut. Auf der Suche nach einer ?ffentlichen Moral. Stuttgart:Deutsche Verlags-Anstalt. 1998.

Schmidt,Helmut. Globalisierung-Politische,?konomische und kulturelle Herausforderungen. Stuttgart:Deutsche Verlags-Anstalt. 1998.

Sch?llgen,Gregor. Die Au?enpolitik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Von den Anf?ngen bis zur Gegenwart. 2. Auflage. München:C. H. Beck Verlag. 2001.

Sch?llgen,Gregor. Die Macht in der Mitte Europas-Stationen deutscher Au?enpolitik von Friedrich dem Gro?en bis zur Gegenwart. München:C. H. Beck Verlag. 1992.

Sch?llgen,Gregor. Der Auftritt-Deutschlands Rückkehr auf die Weltbühne. Berlin:Propyl?en Verlag. 2003.

Schwarz,Hans-Peter. Die gez?hmten Deutschen-Von der Machtbesessenheit zur Machtvergessenheit. Stuttgart:Deutsche Verlags-Anstalt. 1985.

Schwarz,Hans-Peter. Die Zentralmacht Europas-Deutschlands Rückkehr auf die Weltbühne. Berlin:Siedler Verlag. 1994.

Schwarz,Hans-Peter. Republik ohne Kompass. Berlin:Propyl?en Verlag. 2005.

Sontheimer,Kurt/Bleek,Wilhelm. Grundzüge des politischen Systems Deutschlands. München:Piper Verlag. 2001.

Staack,Michael. Handelsstaat Deutschland-Deutsche Au?enpolitik in einem neuen internationalen System. Paderborn:Sch?ningh Verlag. 2000.

Staack,Michael,Voigt Rüdiger. Europa nach dem Irak-Krieg. Baden-Baden:Nomos Verlag. 2004.

Frank-Walter Steinmeier.“Realismus und Prinzipientreue-Au?enpolitik im Zeichen neuer globaler Balancen”. In Wertewandel mitgestalten. Gut handeln in Gesellschaft und Wirtschaft. Hennerkes,Brun-Hagen/ Augustin,George(Hrsg.). Freiburg:Verlag Herder. 2012.

Tetzlaff,Rainer(Hrsg.). Weltkulturen unter Globalisierungsdruck-Erfahrungen und Antworten aus den Kontinenten. Bonn:J. H. W. Dietz Nachfolger Verlag. 2000.

Varwick,Johannes/Gareis,Sven Bernhard. Die Vereinten Nationen-Aufgaben,Instrumente und Reformen. Opladen:Leske und Budrich Verlag. 2002.

Weidenfeld,Werner/Wessels,Wolfgang(Hrsg.). Europa von A-Z-Taschenbuch der europ?ischen Integration. 4. aktualisierte Auflage. Bonn:Europa Union Verlag. 1995.

Weller,Christoph.“Bundesministerien”. In Handbuch zur deutschen Au?enpolitik. Siegmar Schmidt/Gunther Hellmann/Reinhard Wolf(Hrsg.). Wiesbaden:VS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en. 2007.

Weilemann,Peter R./Küsters,Hans-Jürgen,Buchstab,Günther(Hrsg.). Macht und Zeitkritik-Festschrift für Hans-Peter-Schwarz zum 65. Geburtstag. Paderborn:Sch?ningh Verlag. 1999.

Wickert,Ulrich. Gerhard Schr?der im Gespr?ch mit Ulrich Wickert-Deutschland wird selbstbewusster,Stuttgart und Leipzig:Hohenheim Verlag. 2000.

Woyke,Wichard(Hrsg.). Handw?rterbuch Internationale Politik. 7. Auflage. Opladen:Leske + Budrich Verlag. 1998.

Wolfrum,Edgar. Rot-Grün an der Macht. Deutschland 1998-2005. München:C. H. Beck Verlag. 2013.

Ahbe,Thomas/Gibas,Monika.“Der Osten in der Berliner Republik”,In Aus Politik und Zeitgeschichte. B 1-2/2001.

Clement,Rolf.“Die neue Bundeswehr als Instrument deutscher Au?enpolitik”. In Aus Politik und Zeitgeschichte. B 11/2004.

Czempiel,Ernst-Otto.“Determinanten zukünftiger deutscher Au-?enpolitik”,In Aus Politik und Zeitgeschichte. Band 24/2000.

Dahrendorf,Ralf.“Die Zukunft des Nationalstaates”,In Merkur. 48(1994)9/10.

Hellmann,Gunther.“Von Gipfelstürmern und Gradwanderern:” Deutsche Wege “in der Au?enpolitik”. In Aus Politik und Zeitgeschichte. B11/2004.

Herzog,Roman.“Die Grundkoordinaten deutscher Au?enpolitik”. In Internationale Politik. Nummer 4/1995. S.3-11.

Olschowsky,Burkhard.“Die Gegenwart des Vergangenen”. In Aus Politik und Zeitgeschichte. 5-6/2005.

Sommer,Theo.“Amerikas Mr. No. Pr?sident Bush verprellt die besten Freunde”. Die ZEIT 26.07.2001. Nr. 31/2001.

Steinmeier,Frank-Walter.“Neuvermessung der Welt”,In Zeit-schrift für Au?en-und Sicherheitspolitik.(2011)4.

Zimmermann,Hubert.“Nach Vietnam,No,Sir!”. Die ZEIT. 14/2003.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英〕艾伦·沃森:《德国人——他们现在是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大使馆,1997。

〔英〕爱德华·卡尔:《二十年危机》,秦亚青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德〕奥斯卡·拉封丹:《心在左边跳动》,周慧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曹卫东编《欧洲为何需要一部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陈玉刚、袁建华:《超越威斯特伐利亚?——21世纪国际关系的解读》,时事出版社,2004。

〔美〕大卫·A.鲍德温:《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肖欢容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丁纯、李君扬:《后危机背景下德国经济表现和政策演化》,载郑春荣、伍慧萍(主编):《德国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丁建弘等:《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1945~1990》,人民出版社,1996。

〔德〕格哈德·施罗德,《抉择:我的政治生涯》,徐静华、李越译,译林出版社,2007。

顾俊礼:《西欧政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徐昕、郝望、李保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德〕赫尔穆特·施密特:《全球化与道德重建》,柴方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德〕赫尔穆特·施密特:《伟人与大国——施密特回忆录》,梅兆荣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出版社,1998。

〔美〕亨利·基辛格:《美国需要外交政策吗?》,胡利平、凌建平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

姜安:《外交谱系和外交逻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英〕杰弗里·帕克:《地缘政治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刘从德译,新华出版社,2003。

〔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

李梅:《权利与正义 康德政治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连玉如:《新世界政治与德国外交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刘东国:《绿党政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牛海彬:《欧洲治理的三个变量:主权、民主与认同》,载陈玉刚,袁建华主编《超越威斯特伐利亚——21世纪国际关系的解读》,时事出版社,2004。

潘琪昌:《欧洲国际关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潘琪昌:《走出夹缝——联邦德国外交风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钱永祥等:《韦伯作品集 I 学术与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美〕塞谬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

王建政等:《德国新总理 施罗德》,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

王逸舟:《创造性介入——中国之全球角色的生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王真:《希拉克闲聊惹恼英国》,《环球时报》2005年7月6日,第2版。

〔德〕威廉·格雷韦:《西德外交风云纪实》,梅兆荣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

吴江:《德国红绿联盟外交的两难》(博士论文原稿),2006。

肖刚:《在单极与多极之间:中国外交的平衡》,《太平洋学报》2008年第3期。

邢爱芬:《影响世界格局的国际关系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熊炜:《统一后的德国外交政策(1990~2004)》,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许嘉:《权力与国际政治》,长征出版社,2001。

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3。

阎学通:《国际政治和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殷桐生主编《德国外交通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米夏埃尔·哈勒:《作为未来的过去——与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对话》,章国峰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俞可平等:《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俞沂暄:《无法完成的“规划”——对国际政治理想主义的再思考》,载陈玉刚,袁建华(主编):《超越威斯特伐利亚——21世纪国际关系的解读》,时事出版社,2004。

袁正清:《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建构主义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张铭、严强:《政治学方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周弘等:《欧洲蓝皮书1998~1999年欧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周弘等:《欧洲宪法的命运2005~2006欧洲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周敏凯:《国际政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朱绍中:《德国红绿联盟新政府的欧盟政策评析》,载顾俊礼、刘立群(主编):《迈入21世纪的德国与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朱宇方:《德国经济形势综述与展望》,载郑春荣、伍慧萍(主编):《德国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抉择 美国站在十字路口》,王振西主译,新华出版社,2005。

毕云红:《外交决策及其影响因素》,《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1期。

曹芊:《欧洲反恐——在鲜血和分歧中团结》,《南方周末》2005年7月28日,第A7版。

柴野:《德英再生龃龉》,《光明日报》2005年6月28日。

常喆:《俄罗斯人如何划分敌友》,《环球时报》2005年6月22日,第19版。

陈勇:《联合国“争常”,双方严重对立》,《当代世界》2005年第7期。

段聪聪:《1/4德国选民拿不准选谁当总理》,《环球时报》2005年9月9日,第3版。

顾俊礼:《德国大联合政府的政策走向》,《德国研究》2005年第4期。

郭业洲:《惨淡经营的德国“红绿联盟”》,《世界纵横》1999年第11期。

〔美〕I. 赫里普诺夫:《正在形成的权力均衡:尚存的单极、不稳定的多极和未经检验的无极》,《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6期。

〔德〕贡特·霍夫曼:《为提高效率而改革》,《德国》2004年第5期。

《清华环球论坛》,《环球时报》2004年8月13日,第26版。

江建国:《人口是德国经济的要害》,《环球时报》2003年3月12日。

江建国:《施罗德尝试走出困境》,《人民日报》2004年2月10日。

江建国:《德国平民代希特勒受过——战后被驱逐者问题引发的争论(中)》,《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9日。

江建国:《施罗德想要提前大选 以退为进不易》,《人民日报》2005年7月1日。

江凌飞:《全球化时代,中国如何安全》,《环球时报》2005年5月11日。

焦亚尼:《德国的联邦参议院》,《学习时报》2005年6月20日。

〔美〕亨利·基辛格:《默克尔不会选边站》,《国际先驱导报》2005年11月25日。

金钊:《要么尼斯,要么死亡:波兰反对欧洲宪法有关条款》,《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8日。

〔英〕汉斯·昆德纳尼:《统一以来德国外交政策“正常化”的概念》,罗湘衡译,《太平洋学报》2014年7月第7期。

李乐曾:《德国红绿联盟政府外交政策初探》,《德国研究》1999年第4期。

连玉如:《聚焦德国问题》,《欧洲研究》2003年第2期。

刘洪潮:《北约轰炸南联盟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年第6期。

刘兴华:《国际道义与中国外交》,《外交评论》2007年6月总第96期。

刘兆兴:《论德国议会》,《环球法律评论》1993年第4期。

冷慧:《从“两个半政党制”到“流动五党制”——德国政党体制的类型转变?》,《德国研究》2010第2期。

罗会钧:《单极、多极还是无极?——当今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大探讨》,《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1月第38卷第1期。

欧览:《德让美把核武器撤走》,《环球时报》2005年5月11日。

潘忠歧:《现实主义范式的困境与出路》,《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7期。

钱文荣:《论联合国改革与联合国的未来》,《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3期。

秦亚青:《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批判》,《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第2期。

《国际观察:土耳其——向往西方的东方》,《人民日报》2004年11月19日。

戎昌海,《两成德国人希望重建柏林墙》,《国际先驱导报》2004年10月8日。

苏惠民:《美英 VS. 法德:西方联盟分裂?》,《世界知识》2003年第6期。

孙恪勤,胡小兵:《德国施罗德政府执政后对内外政策的调整》,《国际资料信息》1999年第5期。

孙恪勤:《试析当前德美战略矛盾》,《欧洲研究》2003年第2期。

唐志超:《土耳其:向往西方的东方》,《人民日报》2004年11月19日。

王明芳:《从社会民主党和绿党的变化看红绿联盟的形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1卷第5期。

王湘穗:《从大西洋同盟到太平洋世纪——全球力量重心转移的历史趋势》,《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第1期。

王逸舟:《中国外交影响因子探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第9期。

熊炜:《双重矛盾掣肘外交转型》,《人民日报》2014年4月18日。

吴江:《〈里斯本条约〉的出台:解析和展望》,《欧洲研究》2008年第1期。

吴江:《刍议施泰因迈尔的外交理念》,《德国研究》2014年第3期。

闫瑾:《德国利比亚危机政策分析》,《欧洲研究》2011年第3期。

殷桐生:《政治的社会心理环带——论联邦德国政治文化》,《西欧研究》1990年第4期。

殷桐生:《德国经济与“德国病”》,《国际论坛》2001年4月第2期。

殷桐生:《从2001年德国经济的发展看施罗德的“新中派”经济政策》,《国际论坛》2002年第4期。

游殿书:《德国冲破“禁区”》,《世界知识》1993年5月31日。

禹岩:《美国:奥巴马政府反恐话语始变温和》,《世界语言战略咨询》2010年6月5日。

赵心树:《从德国大选看西式选举之走向僵局和困局》,《环球时报》2005年9月28日。

章百家:《中国内政与外交:历史思考》,《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1期。

张磊:《论冷战后西方人道主义干涉的模式演进》,《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2期。

张文红:《德国“红绿政府”的福利改革评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3期。

郑春荣:《德国外交政策的新动向》,《欧洲研究》2014年第2期。

郑春荣:《德国联合国“争常”与欧洲一体化》,《国际论坛》2012年第6期。

郑春荣:《利比亚危机以来德国安全政策的新动向》,《德国研究》2013年第2期。

郑汉根:《专访德国绿党主席 中德核工厂交易告吹》,《国际先驱导报》2004年4月6日。

郑园园:《布莱尔想大干一场》,《环球时报》2005年7月1日,第2版。

周勍:《统一15年“柏林墙”并未彻底倒塌 专访东德末代国防部长霍夫曼将军》,《国际先驱导报》2004年9月28日,第6版。

左希迎:《大国崛起与政治家的责任》,《国际观察》2009年第1期。

郇庆治:《选举向度下的西欧社民党:以德国2002年大选为例》,《欧洲研究》2003年底6期。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德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auswaertiges-amt.de/

德国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网站http://www.bpb.de/

德国每日新闻网站http://www.tagesschau.de/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http://www.spiegel.de/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http://www.zeit.de/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http://www.faz.net/

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http://www.sueddeutsche.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