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4

共同富裕:理论、实践与挑战图书

Common Prosperity : Theory, Practice and Challenges

SSAPID:101-2156-3859-26
ISBN:978-7-5097-5159-6
DOI:
ISSN: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理论篇、实践篇和对策篇三个部分,理论篇着重阐述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论体系和重要意义;实践篇主要阐述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分为鼓励和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实践,以及先富的带动和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两个部分;对策篇着重阐述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其解决挑战的措施,在这部分的内容中,笔者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来实证分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和阶层差距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若干解决措施。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杨文森
编 辑:曹长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后记

 导论

  导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研究述评

    (一)关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形成过程的研究综述

     1.“三阶段说”

     2.“四阶段说”

    (二)关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研究综述

     1.学术界关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科学内涵的观点综述

     2.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科学内涵研究现状的评析

    (三)关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述评

     1.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研究综述

     2.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评析

   三 本书的体系、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本书的体系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

    (三)本书的创新之处

 理论篇

  第一章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共同富裕思想的熏陶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同富裕思想的影响

      1.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

      2.列宁的共同富裕思想

      3.斯大林的共同富裕思想

      4.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

    三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第二节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萌芽阶段

     (一)邓小平留法期间对贫穷的深刻体会和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影响,使邓小平萌生为广大劳苦大众过上富裕、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信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共同富裕理念的初步展现

      1.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最初理念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展露

      2.邓小平的富民观在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实践

    二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酝酿阶段

    三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成熟阶段

     (一)“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思想的提出

      1.按劳分配原则的恢复

      2.“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思想的提出

     (二)“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思想的提出

      1.提倡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目的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提出“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表和具体措施

     (三)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四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阶段

     (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继续发展

      1.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新“三步走”战略

      2.提出解决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若干措施

      3.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4.提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主旋律的农村扶贫攻坚政策

     (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共同富裕”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提出科学发展观作为共同富裕目标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2.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

      3.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4.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

      5.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缩小贫富差距

  第二章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共同富裕的内涵

    一 邓小平共同富裕内涵研究综述

    二 邓小平共同富裕内涵研究评析

    三 对邓小平共同富裕内涵的再界定

   第二节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提出依据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实现途径

     (一)“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阶段

     (二)“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三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战略步骤

    四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实现的制度保障

    五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外部条件

  第三章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意义

   一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

   二 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三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1.国民经济连上新台阶,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2.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3.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实现新飞跃,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4.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

    5.人民生活持续获得新改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和发展的实惠

    6.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7.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得到空前重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实践篇

  第一章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实践

   第一节 鼓励和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实践

    一 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最初实践:经济特区的建立

     1.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设立过程

     2.海南经济特区设立的过程

     3.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

    二 鼓励和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进一步实践:1984年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1.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的决策过程

     2.沿海开放城市20多年成就辉煌

    三 鼓励和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深入实践:上海浦东新区开发

     1.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政策的出台过程

     2.上海浦东新区开发的成就

   第二节 鼓励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实践

    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带来农民收入的迅速增加

     1.农产品提价和允许“包产到户”带来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2.“专业户”:农村中的先富群体

     3.乡镇企业:农村中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新途径

    二 城市政策的放宽和改革,带来居民收入的增加

     (一)国有企业改革

      1.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实践,一部分职工增加了收入(1979~1984)

      2.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的实践,部分承包者先富起来(1985~1992)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1993~2002)

      4.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2003年以来)

     (二)个体经济:中国最先富裕起来的人

     (三)私营经济:中国先富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三资企业”的出现及发展

      1.“三资企业”的初步发展时期(1979~1984)

      2.“三资企业”的发展时期(1985~1991)

      3.“三资企业”的深入发展时期(1992~2000)

      4.“三资企业”发展的新阶段(2001年至今)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

   第一节 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

    一 “先富带动后富的致富,其带头人为村党支部书记”模式

     实践案例一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先富带动后富的经验*

      (一)华西村实现共同富裕之路

      (二)华西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创新

      (三)帮带邻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创新

      (四)帮带中西部贫困地区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机制

     实践案例二 先富带后富的榜样——翼城县封比村党总支书记、农民企业家鹿英杰*

      (一)“带头富既有诱惑力,更有风险,这个险,共产党员不冒谁冒”

      (二)“天时地利人和把我送上了领奖台。富了不能忘了党和国家,不能忘了乡亲们,不能忘了左邻右舍”

      (三)“有能耐的撑船,没能耐的坐船,要带领大家同舟共济,用两千双手的合力驱穷致富”

      (四)“掌了权,有了钱,地位变了,但坚持党的宗旨不能变,共产党员的本色不能变”

    二 “先富带动后富的致富,其带头人为先富者”的模式

     实践案例三 以东阳市南阳镇花园村为例*

      (一)花园模式

      (二)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实践案例四:先富帮后富的典型——陈玉官*

      (一)生活的艰难使他从田埂走向商海

      (二)一户富了不算富,家家富了才算富

      (三)“扶弱助困,造福一方是我儿时的梦想,今天我要实现它”

    三 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典型案例的启示

   第二节 先富的地区帮助后富的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

    一 先富起来的地区多缴点利税,由国家利用二次分配的手段支持后富地区发展的实践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

      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

      2.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成效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1.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提出

      2.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主要成效*

     (三)中部崛起战略

      1.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

      2.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主要成效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及其初步探索

      2.改革开放后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

      3.21世纪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二 先富起来的地区对口支援后富的地区的现实实践

     (一)实施东西对口扶贫协作的政策背景

      1.东西部自然资源禀赋和文化因素的差异

      2.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加剧了地区差异

     (二)东西对口扶贫协作政策的历史演进

      1.东西对口帮扶政策的提出与发展(1978~1994)

      2.东西对口扶贫协作政策的正式提出与实施(1995~2000)*

      3.东西对口扶贫协作政策的发展与深化(2001年至今)

     (三)东西对口扶贫协作的主要成效:有力推进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脱贫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节 先富的人帮助后富的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

    一 第三次分配是邓小平关于先富的人帮助后富的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二 共同富裕视角下第三次分配的内涵界定

    三 我国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第三次分配实践几乎为空白

   第四节 本章小结

 对策篇

  第一章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当前的贫富差距难题

   一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的总体特征

   二 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表现

    (一)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

    (二)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

     1.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

     2.我国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地区在地区生产总值上的差距

     3.我国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地区在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

     4.从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的对比来看东部与中部、西部的贫富差距

    (三)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

     1.按行业(职业)职工平均工资对比来反映行业(职业)贫富差距问题

     2.按不同企业类型的职工平均工资对比来反映收入上的差距

    (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

     1.按七等分法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比较来看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

     2.按五等分法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较来分析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

  第二章 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当前贫富差距症结之思考

   第一节 对共同富裕思想的再思考

    一 对共同富裕内涵的再思考

     1.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时富裕,更不是两极分化

     2.共同富裕不是一个纯经济学上的概念,而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理想社会形态的概念

    二 对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再思考

    三 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再思考

     (一)公平与效率的内涵*

     (二)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三)我国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过程

      1.只注重公平、放弃效率阶段(1956~1978)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阶段(1978~2002)

      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阶段(2002~2007)

      4.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阶段(2007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成因分析

    一 以市场为主导的初次分配领域导致贫富差距的因素分析

     (一)个人因素

     (二)政策性原因影响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初次分配的基础性作用

     (三)普通劳动者工资增长缓慢

    二 以政府为主导的再分配领域中导致贫富差距的因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经济政策的惯性原因

      1.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政策中再分配政策向城市倾斜,导致农民增收乏力,生活贫困

      2.城乡二元经济政策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影响农民增收

      3.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等公共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差距

     (二)部分先富政策的实施,加大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

    三 以慈善组织为主导的第三次分配在我国发展严重滞后,无法发挥其缩小收入差距的应有作用

     1.正式制度方面

     2.非正式制度方面

  第三章 缩小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若干建议

   一 规范初次分配体系,建立公平有序的分配秩序

    1.增加对低收入者的教育投入,提高低收入者的劳动能力

    2.消除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3.提高劳动者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二 政府在再分配中要更加注重公平

    1.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2.继续加快实施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步伐,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三 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第三次分配在缩小贫富差距中的重要作用

    (一)正式制度方面

     1.政府要从政策上进一步加大对第三次分配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2.进一步构建我国第三次分配事业的宏观、微观法律制度

     3.进一步构建我国第三次分配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监管机制

    (二)非正式制度方面

   四 结束语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以往“平均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走有先有后的波浪式共同富裕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完成了“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任务。但在进入“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阶段时,遇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在理论上,遇到了“先富的人如何带动和帮助后富的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挑战;在实践上,共同富裕目标遇到了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严峻挑战。撰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引起学界对共同富裕目标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双重挑战的重视,为我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建言献策。

巴亚琼:《邓小平致富理论研究》,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沈阳理工大学,2010。

陈先奎、辛向阳:《回应对邓小平理论的挑战:焦点问题》,华文出版社,1998。

程哲夫等:《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程征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邓小平理论精论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樊瑞平、张乐岭:《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樊新民、毛健生:《有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的对话》,《新华文摘》2000年第5期。

冯世新:《邓小平经济发展思想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高伯文:《江泽民对邓小平东西部共富构想的深化和拓展》,《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年第6期。

国家统计局:《从基尼系数看贫富差距》,《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第1期。

胡太裕:《部分人先富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

黄勤:《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空间演进特征》,《经济体制改革》2000年第1期。

黄小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理论界》2000年第4期。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第四册),学习出版社,1999。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求是》1997年第18期。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7月1日第2版。

《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

解安:《论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发展》,《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

金增新、马俊启:《对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问题的理论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第6期。

李炳炎:《共同富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李红岩:《邓小平共同富裕观的形成与内涵》,《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7期。

李景治、蒲国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李宁:《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首都师范大学,2001。

李先锋:《走向共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现实贫富分化问题》,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南京大学,2012。

李新建:《邓小平共同富裕的理论体系》,《求实》1997年第11期。

李祖革、方兰:《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刍议》,《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列宁选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7。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刘诚:《论江泽民的人民利益观》,《邓小平理论》2002年第2期。

刘光杰:《毛泽东经济变革与发展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刘光远编:《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研究》,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刘子久:《部分首先富裕与大家共同富裕》,《劳动工作》1980年第4期。

陆立军等:《新社会政治经济学论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陆云:《论邓小平“先富后富”的辩证法思想》,《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第5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49。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

彭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刍议》,《唐山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任现辉:《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研究》,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山东大学,2006。

邵云端等:《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申德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评析》,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广西师范大学,2009。

胜杰、文承:《对“先富”政策的一点理论思考》,《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4期。

石仲泉:《毛泽东研究述评》,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

孙秉芝:《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唐忠新:《贫富差距的社会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田孟清:《浅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佟芬永:《对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认识》,《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汪青松:《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汪青松:《试论精神富裕》,《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9期。

王东:《邓小平理论与跨世纪中国》,北京出版社,1999。

王政:《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逻辑体系》,《江汉论坛》2000年第2期。

吴齐林:《略论“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制约机制》,《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87年第2期。

吴廷余:《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盐城师专学报》1990年第3期。

吴学忠:《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发展》,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华东师范大学,2003。

吴泽民:《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再认识》,《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第1期。

肖玉明:《共同富裕:理论、现状及实现机制》,《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创刊号。

肖玉明:《论现阶段的共同富裕建设及其政策建议》,《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辛向阳:《关于共同富裕的几个理论问题》,《东岳论丛》1996年第3期。

熊俊:《从公平、效率和经济增长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中国改革》2001年第4期。

徐永平:《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认识共同富裕》,《前沿》1999年第9期。

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许新三:《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再解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杨兵杰:《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比较研究》,《宁波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杨丽:《邓小平共同富裕构想的形成、发展及时代意义》,《新疆社科论坛》1999年第3期。

杨宜勇:《公平与效率——当代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

杨泽宇:《试论邓小平的“富民观”》,《思想战线》1999年第1期。

姚一君、毛汝林:《部分富裕与共同富裕》,《理论教学》1985年第1期。

叶志华:《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正观》,《现代哲学》2000年第2期。

易重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于建荣:《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焦作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于世刚、洪磊:《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探析》,《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俞可平、李慎明、王伟光:《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曾国安:《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经济评论》2002年第5期。

张瑞敏:《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解读》,《史学月刊》2003年第2期。

张素云:《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解》,《辽宁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

张星炜等:《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比较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赵存生:《中共十六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赵靖、易梦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下册),中华书局,1982。

赵瑞峰:《邓小平富民战略探析》,《改革与战略》2001年第3期。

《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实》,人民出版社,1993。

朱步楼:《论共同富裕目标与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兼论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邓小平理论》2001年第3期。

宗开宝:《共同富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