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8

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2017)

SSAPID:101-2097-8782-17
ISBN:978-7-5201-3176-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充分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特别关注贫困地区家庭教育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并结合政策分析和专题研究,对我国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指标体系、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及帮扶策略做了深入研究。同时,对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农村学校留守女孩的精准帮扶等做了案例解析,为改善和提高我国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丰富和夯实我国脱贫攻坚基础,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与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教育扶贫蓝皮书
编 辑:张丽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主编简介

 基本子库

 Abstract

 中国皮书网

 摘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7)》编委会名单

 皮书数据库

 Ⅰ 总报告

  B.1 中国教育扶贫政策演进与制度创新*

   一 中国教育扶贫政策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定位

    (一)政策工具分类理论

    (二)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

   二 中国教育扶贫政策的变迁路径及其特征

    (一)以组织建设性政策工具为主,初步构建教育扶贫政策体系

    (二)强制与引导性政策工具并重,基本形成教育扶贫政策体系

    (三)以能力建设性政策工具为主,逐步完善教育扶贫政策体系

   三 中国教育扶贫新形势、新问题与新对策

    (一)完善教育扶贫政策对象瞄准工具

    (二)完善教育扶贫政策评估指标工具

    (三)持续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工具

  B.2 我国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指标体系研究*

   一 教育扶贫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二 我国教育扶贫战略的实施背景及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扶贫战略的实施背景

    (二)我国教育扶贫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 我国教育扶贫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二)指标体系构建秉承的原则

    (三)教育扶贫指标体系的框架

    (四)教育扶贫指标体系的测算

   四 教育扶贫指标体系综合实施对策建议

    (一)基于现状,摸清三个底数

    (二)结合学段,定位五类群体

    (三)综合布局,谋划四步战略

 Ⅱ 政策进展

  B.3 2016~2017年度教育扶贫政策和重大行动

   一 新时代教育扶贫的指导思想

    1.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思想

    2.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思想

    3.教育精准扶贫思想

   二 2016~2017年度我国教育扶贫政策进展

    (一)年度总体性国家重大教育扶贫政策

    (二)基础教育领域的扶贫政策

    (三)职业教育领域的扶贫政策

    (四)特殊教育领域的扶贫政策

    (五)高等教育领域的扶贫政策

    (六)民族教育领域的扶贫政策

    (七)面向教师的扶贫政策

    (八)资助体系政策

    (九)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扶贫政策

   三 2016~2017年度年度教育扶贫重大行动

    (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二)基础教育扶贫行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三)高等教育扶贫行动

     1.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2.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3.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

    (四)职业教育扶贫行动

    (五)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行动

     1.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特岗计划

   四 教育扶贫趋势与政策创新

    (一)由追求教育起点公平转向追求教育过程公平

    (二)围绕精准扶贫理念开展教育扶贫工作

    (三)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思想开展教育扶贫工作

 Ⅲ 特别关注

  B.4 教育精准扶贫:让家庭内在的力量生长出来

   一 教育扶贫问题“生态化”考察视角及其基本认识

   二 贫困地区家庭教育凸显“教育生态贫困”现象

    (一)“家庭教育生态贫困”的含义

    (二)家庭教育生态贫困现象描述

     1.经济生态堪忧

     2.乡村文化教育生态恶劣

      (1)传统文化传承发生断裂

      (2)乡村教育被“城市中心论”左右与裹挟,几乎没有生存之地

     3.农民生存的主体地位丧失,发展的内在动力萎缩

     4.“父母教育”极度匮乏

      (1)婚姻基础不牢固

      (2)“父母教育”失位

     6.儿童早期经验贫乏

    (三)家庭教育生态贫困的代际传递

     1.一个解释系统:教育生态贫困代际传递中的“隧道效应”

     2.从切断教育生态贫困代际传递的视角看“教育扶贫”新的历史使命

   三 让家庭内在的力量生长出来

    (一)什么是“家庭内在的力量”

    (二)如何激发家庭内在的力量

     1.重建农民生存的主体地位和自我变革的主体角色

     2.帮助贫困家庭参与到社会建构中

     3.滋养文化热土,重建乡村文化与乡村美德

     4.建立乡村互助组织,发展乡村慈善事业

     5.推动大学生反哺报恩活动

      (1)大学生心灵互助行动

      (2)大学生假期返乡行

      (3)大学生回乡就业绿色通道

     6.提升陪伴与阅读质量,帮助贫困家庭儿童获得较好的早期经验

     7.为贫困地区家庭建立教育专业服务系统

      (1)每月定期家访

      (2)开发家庭教育乡土教材

      (3)开发“乡村家庭教育微电影”

   四 审视贫困地区家庭教育帮扶政策的作用与问题

    (一)从健康管理方面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夯实家庭教育“育”的功能

     1.保障新生儿出生健康

     2.儿童营养改善

     3.儿童医疗卫生保健

    (二)不断完善家庭教育帮扶政策,提升家庭教育“教”的功能

    (三)地方政府对于贫困地区家庭教育提供的政策支持

     1.以经济资助为重要手段,减轻贫困家庭负担

     2.多部门联动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3.与民间机构横向合作,对贫困家庭实现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关注与帮扶

    (四)教育扶贫政策研究和制定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五 家庭教育扶贫工作需要深入领会和应用的理论基础——“家庭基点论”和“命运共同体论”

  B.5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绪论 调研者的初衷

   一 问题:身处困境的农村留守儿童究竟还能“留下”什么?

    (一)生存质量低,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二)智力发展明显不足

    (三)缺乏情感沟通,引发系列心理问题

    (四)人际交往存在心理障碍

    (五)引发违法违纪和人身安全问题

    (六)代际传承“负资产”严重

   二 根源:农村留守儿童缘何至此境地?

    (一)留守儿童为什么会大规模出现?

     1.经济的内推力与外吸力

     2.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影响

     3.乡村传统文化凋敝引起“留守儿童”问题加重

     4.留守儿童父母自身教育水平的限制

    (二)家庭教育的缺位

     1.缺乏父母(尤其是母亲)陪伴

     2.缺乏做游戏、阅读指导、情感交流等基础性养育行为

     3.早期经验匮乏

   三 解决方案:让农村留守儿童有切实的依托,不再“空守”和“独守”

    (一)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建立

     1.调研地留守儿童关爱扶助的相关措施

     2.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主体框架

     3.现有关爱服务体系中的设计缺陷与落实不足

      (1)政府部门难免产生低效沟通

      (2)第三方组织和志愿者活动具有不稳定性

      (3)农村乡镇社区、学校条件匮乏

      (4)关爱体系中缺乏家庭教育内容

    (二)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相关具体建议

     1.通过法律政策层面的努力,加强留守儿童权益保障

      (1)立法保障留守儿童基本权益

      (2)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

     2.发挥农村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第三方公益组织力量

     3.学校是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支点和根据地

     4.加强家庭教育的自教自助、自我激励功能

  B.6 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困境与对策

   一 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

    1.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

    2.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3.贫困家庭子女教育为其他脱贫机制和方略奠定文化基础和智力支持

   二 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1.贫困家庭子女学前教育受阻

    2.中低收入家庭子女过早辍学失学现象较为严重

    3.贫困家庭子女学业成就不佳现象较为明显

   三 改善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保障和基础供给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1)扶持和帮助贫困家庭增强经济收入能力

     (2)保障贫困家庭良好的教育供给

     (3)不断提高贫困乡村学校或教学点的办学质量

    2.规范和形成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的良性机制

     (1)激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贫困家庭子女教育

     (2)规范和监督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的行为

     (3)构建社会力量帮扶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的长效机制

    3.引导和激发贫困家庭充分投入子女教育的积极性

     (1)不断增强贫困家庭投入子女教育的初始预期

     (2)引导和帮助贫困家庭重视和开展家庭教育

     (3)重视和关注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Ⅳ 专题研究

  B.7 贫困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调查与分析*

   一 贫困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现状调查

    (一)基本情况

     1.县级层面

     2.学校层面

      (1)教师数量配置

      (2)教师结构配置

     3.教师层面

      (1)关于教师流动

      (2)关于教师配置

    (二)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中政府服务创新的尝试

     1.C区“初中进城”提质促均

     2.Y县乡镇义务教育学校一体化办学

   二 贫困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中的问题

    (一)共性方面的问题

     1.编制:超编与缺人的矛盾

     2.入职:公平公正公开中存在“不公”

     3.职称晋级:利弊如何考量

     4.管理:依旧存在“助强凌弱”

    (二)“贫困”带来的县域师资配置问题

     1.观念保守,态度消极,行动滞后

     2.经济基础薄弱,条件支撑不足

   三 贫困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改革创新建议

    (一)运用利益相关者方法,解决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共性问题

     1.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影响因素

     2.系统研究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利益相关因素,牵住新型城镇化“牛鼻子”

     3.改革利益相关核心方——政府的服务方式,强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师资配置权限

      (1)分别来看:各司其职,各自完善

      (2)部门之间:总量调控,区域配置

    (二)针对贫困县域实际,“对症下药”,破解理念保守、经济支持不足难题

     1.端正认识、更新观念,为师资均衡配置备好思想武器

      (1)精神扶贫,强志壮骨

      (2)消解“助强”,强化“扶弱”

      (3)融“二”为“一”,化“硬”为“柔”

     2.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平衡作用,加大师资配置中财政投入力度

  B.8 贫困地区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及帮扶策略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 概念界定

    (一)鲁西革命老区

    (二)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

   三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与工具

    (二)研究过程

   四 研究结果

    (一)参加测评教师的基本情况

     1.参加测评教师的学历状况

     2.参加测评教师的年龄状况

     3.参评教师的教龄结构

     4.参评教师的企业工作年限

     5.参评教师的职称结构

    (二)参加测评教师的职业能力水平分布

     1.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水平分布

     2.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水平分布

     3.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水平分布

     4.服务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水平分布

     5.本地区教师职业能力水平总体分布

    (三)参评教师的认同、动机、支持水平

     1.组织认同感

     2.成就动机

     3.家庭经济支持水平

     4.教师感受到的学校支持

   五 鲁西革命老区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鲁西革命老区职业院校教师学历偏低、结构不合理

    (二)鲁西革命老区职业院校教师的企业工作年限偏低

    (三)鲁西革命老区职业院校教师的成就动机水平整体偏低

    (四)鲁西革命老区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整体发展不均衡

   六 鲁西革命老区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帮扶策略

    (一)基础设施帮扶——加大鲁西革命老区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二)专业建设帮扶——加强鲁西革命老区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和服务类专业建设

    (三)管理帮扶——制定鲁西革命老区职业院校教师奖惩与激励办法

    (四)培养培训帮扶——完善鲁西革命老区在职教师全方位培养培训体系

    (五)人才帮扶——建立健全鲁西革命老区人才引进机制

 Ⅴ 案例分析

  B.9 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与反思*

   一 对教育扶贫问题的理解决定方法的选择

   二 “爱心+技术”的多元教育精准扶贫救助模式的形成、运行及成效

    (一)模式的形成及运行

     1.学业救助的四种形式

      (1)组织贫困学生夏令营

      (2)实验校

      (3)救助中心

      (4)孤儿微校

     2.经济和心理救助

     3.开展“临床指导式”教师培训

    (二)模式的运行成效

     1.学生救助成效

     2.教师培训成效

   三 “爱心+技术”的多元教育精准扶贫救助模式基本特征

    (一)明确的理念与作为信仰的教育

    (二)教育研究贯穿扶贫行动过程之中,注重教育扶贫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三)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统筹资源,强调救助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四)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帮助

   四 反思与建议

    (一)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亟待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体现“教学+互联网”的高科技要求

    (三)加大高素质教育师资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

  B.10 “美丽女孩”在行动

   一 “美丽女孩”行动的缘起

   二 “美丽女孩”行动的开展

    (一)团队与支持

    (二)行动目标

    (三)行动内容

     1.“美丽女孩”课堂

     2.“美丽女孩”课外体验活动

      (1)社会实践活动

      (2)感恩奉献活动

     3.“美丽女孩”课程评价

      (1)课程评价原则

      (2)课程评价方法

     4.“美丽女孩”专题教育

     5.“美丽女孩”专项课题研究

   三 “美丽女孩”行动的成果

    (一)信心帮扶让小楠插上天使的翅膀

    (二)爱心行动为小玲送去冬日暖阳

    (三)美丽行动让小慧梦想成真

   四 “美丽女孩”行动的经验

    (一)“美丽女孩”信息的精准核查

    (二)“美丽女孩”的四维精准帮扶

    (三)“美丽女孩”行动的持续推进

    (四)市级留守女孩关爱帮扶体系的建立

   五 “美丽女孩”行动的创新

    (一)学习国学经典的文化精准帮扶

    (二)对接志愿服务的合力精准帮扶

   六 后记

 《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7)》主编、副主编和撰稿人名单

 法律声明

《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7)》紧紧围绕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教育领域的扶贫热点与重大现实问题,遵循精准扶贫和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取向,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在充分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特别关注贫困地区家庭教育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并结合政策分析和专题研究,对我国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指标体系、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及帮扶策略做了深入研究,同时,对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农村学校留守女孩的精准帮扶等做了案例解析,以点窥面,呈现和探索我国脱贫攻坚进程中具有关键节点和普遍意义的教育问题及其应对之策,为改善和提高我国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丰富和夯实我国脱贫攻坚基础,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建议。《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7)》由总报告、政策进展、特别关注、专题研究和案例分析五个部分组成,共10篇报告。总报告基于我国教育扶贫新形势、新问题,提出了完善教育扶贫政策对象瞄准工具、政策评估指标工具、持续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工具的对策建议,并从基础、能力、通道、空间、力量五个向度出发,构建反映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根基性、保障性、支撑性、拓展性四个方面的教育扶贫指标体系,以期提升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我国教育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贫困地区家庭教育和留守儿童的特别关注,报告着力突出扶贫先扶“心”,基点在家庭的观点和主张上,要完成精准扶贫,就要首先考虑把扶贫力量精确对准扶贫对象内心(内在力量),让教育的力量进入家庭,切实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现状,帮助个人与家庭改变命运。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专题研究发现,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教师配置存在着超编与缺人的矛盾、管理“不公”现象,以及观念保守、态度消极、行动滞后、基础薄弱、条件支撑不足等新老问题,需要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深化改革开放角度想点子、找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共性问题。作为典型案例,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开展的“美丽女孩”行动,从经济、情感、学习和特长发展四个维度对农村学校留守女孩和无依女童进行精准帮扶,积极构建学校主导、家庭配合、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的长效关爱服务体系,效果明显,值得借鉴和参考。

[1]《习近平教师节前夕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勉励广大教师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人民教育》2015年第18期。

[2]卢迈:《普及学前教育要“进村”》,《中国经济时报》2015年1月6日第8版。

[3]刘晓红:《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困难及其发展路向》,《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4]司树杰等:《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唐玉凤、黄如兰、赵本纲:《我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教育现状与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年第3期。

[6]杨咏梅:《有多少孩子的家庭教育亟待“脱贫”?》,《中国教育报》2015年11月6日第7版。

[7]Corak,M.(2006). Do Poor Children become Poor Adults?Lessons from 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 of Generational Earnings Mobility. In Dynamics of Inequality and Poverty,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8]Bailey,M. J.,& Dynarski,S. M.(2011). Inequality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in Whither Opportunity?Rising Inequality,Schools,and Children’s Life Chances,edited by G. J. Duncan and R. J. Murnane. New York,NY:Russell Sage Foundation.

[9]Brooks-Gunn,J.,& Duncan,G. J.(1997). Income Effects across the Life Span:Integ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 Consequences of Growing Up Poor,edited by G. J. Duncan and J. Brooks-Gunn. New York,NY:Russell.

[10]Duncan,G. J.,& Magnuson,K.(2011). The Nature and Impact of Early Achievement Skills,Attention Skills,an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Whither Opportunity?Rising Inequality,Schools,and Children’s Life Chances,edited by G. J. Duncan and R. J. Murnane. New York,NY:Russell Sage Foundation. Sage Foundation.X

[11]Entwisle,D. R.,Alexander,K. L.,& Olson,L. S.(2005). “First Grade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by Age 22:a New Story”,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10(5).

[12]Duncan,G. J.,& Murnane,R. J.(2011). Introduction:The American Dream,Then and Now. in Whither Opportunity?Rising Inequality,Schools,and Children’s Life Chances,edited by G. J. Duncan and R. J. Murnane. New York,NY: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3]Lee,V. E.,& Burkam,D. T.(2003). “Dropping out of High School:The Role of School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e”,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40.

[14]Neild,R.(2009). “Falling off Track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High School:What We Know and what can be Done”,Future of Children,19(1).

[15]Rumberger,R. W.(1983). “Dropping out of High School:The Influence of Race,Sex and Family Background”,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

[16]Rumberger,R. W.(1995). “Dropping out of Middle school: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Students and Schools”,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32.

[17]Suh,S. & Suh,J.(2007). “Risk Factors and Levels of Risk for High School Dropouts”,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10.

[18]Rumberger,R. W.,& Rotermund,S.(20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agement and High School dropout. In S. L. Christenson,A. L. Reschley,& C. Wylie (Ed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tudent Engagement. New York,NY:Springer Science.

[19]Ganimian,A. J.,& Murnane,R. J.(2016). “Improving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essons From Rigorous Impact Evaluation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86(3).

[20]Noble,K. G.,Houston,S. M.,Brito,N. H.,Bartsch,H.,Kan,E.,Kuperman,J. M.,& Schork,N. J.(2015). “Family Income,Parental Education and Brain Structu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Nature neuroscience,18(5).

[21]Dearing,E.,McCartney,K.,& Taylor,B. A.(2001). “Change in Family Income-to-needs Matters more for Children with Less”,Child Development,72(6).

[22]Acemoglu,D.,& Pischke,J. S.(2001). “Changes in the Wage Structure,Family Income,and Children’s Educat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45(4),890-904.

[23]Duflo,E.,Dupas,P.,& Kremer,M.(2011). “Peer Effects,Teacher Incentives,and the Impact of Tracking: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Evaluation in Kenya”,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1.

[24]Duflo,E.,Dupas,P.,& Kremer,M.(2015). “School Governance,Teacher Incentives,and Pupil-teacher Ratios: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Kenyan Primary School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23.

[25]Cooper,H.,Charlton,K.,Valentine,J. C.,& Muhlenbruck,L.(2000). “Making the most of Summer School:A Meta-analytic and Narrative Review”,Monographs on Child Development,65(1).

[26]Attanasio,O. P.,Fernández,C.,Fitzsimons,E. O.,Grantham-McGregor,S. M.,Meghir,C.,& Rubio-Codina,M.(2014). Using the Infrastructure of a 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 Program to Deliver a Scalable Integrated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Program in Colombia: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MJ,349,g5785.

[27]Walker,S. P.,Chang,S. M.,Powell,C. A.,& Grantham-McGregor,S. M.(2005). Effects of Early Childhood Psychosocial Stimulation and Nutritional Supplementation on Cognition and Education in Growth-stunted Jamaican Children: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366,1804-1807.

[28]Gutman,L. M.,McLoyd,V. C.(2000). “Parents’ Management of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within the Home,at School,and in the Community:An Examination of African-American Families Living in Poverty”,The Urban Review,32(1).

[29]Henderson,A. T.,& Mapp,K. L.(2002). A New Wave of Evidence:The Impact of School,Family,and Community Connections on Student Achievement. Annual Synthesis 2002. National Center for Family and Community Connections with Schools.

[30]Clark,R. M.(1983). Family Life and School Achievement:Why Poor Black Children Succeed or Fail.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1]Epstein,J. L.(1987). “What Principals Should Know about Parental Involvement”,Principal 66.

[32]Epstein,J. L.(1990). “School and Family Connections:Theory,Research,and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ng Sociologies of Education and Family”,Marriage and Family Review 15.

[33]Eccles,J. S.,Harold,R. D.(1993). “Parent-school Involvement during the Early Adolescent Years”,Teachers College Record 94.

[34]Reynolds,A. J.,Gill,S.(1994). “The Role of Parental Perspectives in the School Adjustment of Inner-city Black Children”,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3.

[35]Isaacs,J. B.(2012). Starting School at a Disadvantage:The School Readiness of Poor Children. The Social Genome Project. Center on Children and Families at Brookings.

[36]Brooks-Gunn,J.,& Duncan,G. J.(1997a). Income Effects across the Life Span:Integ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 Consequences of Growing Up Poor,edited by G. J. Duncan and J. Brooks-Gunn. New York,NY:Russell.

[37]Lucas,A. M.,McEwan,P. J.,Ngware,M.,& Oketch,M.(2014). “Improving early-grade literacy in East Africa: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Kenya and Uganda”,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33,950-976.

[38]Ganimian,A. J.,& Murnane,R. J.(2016). “Improving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Lessons From Rigorous Impact Evaluation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86(3).

[39]Muralidharan,K.,& Sundararaman,V.(2011). “Teacher performance pay: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India”,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19.

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王彦华、梁豪译,译文出版社,2006。

孔凡琴、邓涛:《日、美、法三国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实践与经验》,《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

汪承、方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4期。

彭丰功:《没想到!这里的乡村教师生活得这么惬意》,2017年8月13日。

闫斐、赵艺:《把“土办法”变成了“金点子”,乡村教师不走了》,人民教育微信,2017年8月14日。

赣州章贡区教育局:《霸气!“城里学校有的,我们农村学校都有!”》,人民教育微信,2017年8月20日。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年12月7日,http://www.gov.cn/zhengce/2015-12/07/content_5020963.htm。

[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的通知》,2016年12月29日,http://www.gov.cn/xinwen/2016-12/29/content_5154106.htm。

[3]《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2016年12月2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02/content_5142197.htm。

[4]《习近平给“国培计划(二〇一四)”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人民日报》2015年9月10日第1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人民出版社,2016。

[6]《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的通知》,2015年12月14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1/moe_1789/201512/t20151214_224911.html。

[7]《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2017年5月12日,http://www.moe.edu.cn/srcsite/A11/moe_1789/201705/t20170512_304462.html。

[8]李玲、黄宸、薛二勇:《新阶段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评估研究》,《教育研究》2017年第3期。

[9]朱德全、李鹏、宋乃庆:《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基于〈教育规划纲要〉第三方评估1的证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1期。

[10]曲绍卫、范晓婷、曲垠姣:《高校大学生资助管理绩效评估研究——基于中央直属120所高校的实证分析》,《教育研究》2015年第8期。

[11]王春超、叶琴:《中国农民工多维贫困的演进——基于收入与教育维度的考察》,《经济研究》2014年第12期。

[12]周强、张全红:《中国家庭长期多维贫困状态转化及教育因素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