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4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2~2023)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Center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of Beijing (2022-2023)

SSAPID:101-2003-2056-75
ISBN:978-7-5228-1659-3
DOI:
ISSN:

[内容简介]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极为关键的一年,在国际环境风高浪急的情况下,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聚焦功能建设,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北京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支撑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高端要素呈现出集聚态势,国际化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城市对外交往逐渐恢复。报告对2022年全球城市进行跟踪评价,北京在各项权威全球城市排行榜名列前茅,综合实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作为国际大都市,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取得新的成就,显现出社会主义大国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成就和新风采。展望2023年,北京进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美竞争日趋激烈,在明晰世界大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等契机,为北京丰富国际交往活动注入新动能。报告提出,新时代下首都发展进入高质量新阶段,要发挥二十大精神及规划引领作用,奋力开创新时代首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更加适应国家赋予的社会主义大国首都的重要责任使命,突出稳健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聚焦国际高端要素,深化推进功能设施建设,发挥“双奥之城”品牌优势,优化国际化服务环境,尽快恢复城市对外交往立体化格局,推动全市范围内国际交往功能建设均衡可持续发展,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国首都国际交往新局面。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蓝皮书
作 者: 刘波
编 辑:张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D8 外交、国际关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2022年10月25日。

《政府工作报告——二〇二三年一月十五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北京日报》2023年1月28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301/t20230131_2909785.html,2023年1月31日。

熊九玲:《奋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新征程——以更大作为融入和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前线》2022年第10期。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规划》,2021年9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

张丽:《主场外交》,人民出版社,2020。

王筱鑫:《在重大活动筹办中开辟北京市外事工作新境界》,《当代世界》2018年第1期。

苏畅:《北京服务贸易规则对接CPTPP标准的建议》,《中国外资》2022年第5期。

申静、冷玥、耿瑞利:《北京市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与启示》,《技术经济》2015年第12期。

《北京市商务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北京市商务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6年第3期。

张懿玮、高维和:《从服务型城市到全球城市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7期。

叶振宇、宋洁尘:《国际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滨海新区的启示——以纽约、伦敦和东京为例》,《城市》2008年第9期。

倪鹏飞、徐海东、刘笑男:《耦合协调度与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基于亚洲564个城市的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2期。

石忆邵、周蕾:《国内外城市生态用地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上海国土资源》2015年第1期。

刘鹏、宋剑:《城市竞争力评价在京津冀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高友才、汤凯:《“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竞争力测评及政策建议》,《经济学家》2016年第5期。

汤凯、许锦锦:《“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竞争力测评与优化》,《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9期。

倪鹏飞等:《城市经济竞争力:关键因素与作用机制——基于亚洲566个城市的结构方程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吴新叶、付凯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意涵》,《党政论坛》2020年第10期。

刘波主编《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1~20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张学兵、章碧玉、梁泽敬:《中国冰雪马拉松赛事发展研究》,《冰雪运动》2021年第6期。

《北京市关于打造数字贸易试验区的实施方案》(京商服贸字〔2020〕33号),2020年9月21日。

《北京市关于促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京商服贸字〔2021〕36号),2021年11月7日。

汤霞:《数据安全与开放之间:数字贸易国际规则构建的中国方案》,《政治与法律》2021年第12期。

王晓红、夏友仁:《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挑战及思路》,《全球化》2022年第2期。

亚洲开发银行等:《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1:超越生产》,2021年11月。

唐立军、朱柏成主编《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2022年7月。

沈费伟、叶温馨:《基层政府数字治理的运作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基于“农事通”“社区通”“龙游通”数字治理平台的考察》,《管理学刊》2020年第6期。

王亚华、毛恩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制度分析与理论启示——以北京市“接诉即办”为例》,《电子政务》2021年第11期。

刘祺:《技术赋能、结构重塑与制度创新:基层数字政府改革的逻辑》,《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第6期。

解超、胡键:《国际政府组织与中国的外交战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李华:《国际组织公共外交研究》,时事出版社,2014。

段世飞、娜迪拉·阿不拉江:《国际组织人才为何?国际组织人才何为?——国际组织人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区域与全球发展》2022年第5期。

董川:《中国国际组织战略研究(1992-2020)——以政府间国际组织为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20。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21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22年5月25日。

《北京统计年鉴2022》,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德勤中国:《国际交往中心城市指数2022》,2023年2月8日。

董艳玲、亚玛德吉:《2021年北京市跨国公司发展报告》,载刘波主编《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1~20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普华永道:《2022北京市投资发展报告》,2022年9月。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2年世界投资报告》,2022年6月。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等编著《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21》,中国旅游出版社,2022。

钟栎娜、李群、信宏业:《中国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大数据报告(20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王尧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顾振华、高翔:《出入境旅游人数增加促进服务业监管趋同——基于44对中外国家数据的实证研究》,《旅游学刊》2021年第3期。

高阵雨、陈钟、王长锐等:《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情况探析: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为例》,《中国科学基金》2019年第4期。

吴卫群:《前8月上海新增各类首店609家》,《解放日报》2022年9月10日。

陈丽湘:《语言环境建设立法,提升北京“国际范儿”》,《光明日报》2021年12月2日。

陈颖:《语言服务视角下城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研究》,《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孔珍:《国际语言景观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屈哨兵:《语言服务引论》,商务印书馆,2016。

王立非:《从语言服务大国迈向语言服务强国:再论语言服务、语言服务学科、语言服务人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王小青:《国际能力、全球化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术语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

张蓉、畅立丹:《国内全球胜任力研究综述》,《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年第3期。

初旭新、宗刚:《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

Klarup Skole,https://klarupskole.aula.dk/.

Skipper Clement Skole,https://aalborginternational.dk/.

N.F.S.Grundtivg,The School For Life,Arthus University Press,2002.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2017年9月27日。

吴心伯:《论中美战略竞争》,《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年第5期。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The White House,October 2022.

Samuel J.Branne et al.,“Twin Pillars:Uphold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National Innovation in Emerging Technologies Governanc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January 2020.

张耀军:《城市外交助力“一带一路”打通“最后一公里”》,《北京日报》2020年10月9日。

刘波:《全球化时代城市外交的地方经验——以北京为例》,《西部学刊》2017年第4期。

张凡等:《中国与拉美:软实力视域下的人文交流》,朝华出版社,2021。

刘波主编《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1~20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唐桦:《新时代深化两岸青年交流的实践与思考》,《现代台湾研究》2020年第2期。

路雨微、许川:《新时代背景下两岸青年融合发展刍议——基于交流发展与融合发展的比较视角》,《台湾研究》2021年第1期。

国务院台办、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做好台湾居民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工作的通知》,2022年3月16日。

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2018年2月28日。

《西城区召开2022年区委外事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http://wb.beijing.gov.cn/home/gjjwzx/zyhy/202208/t20220810_2790425.html,2022年8月10日。

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解读》,《前线》2022年第7期。

李培广、李中洲、贾文杰:《国际组织落户纽约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启发》,《中国市场》2012年第33期。

意娜:《加快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落户”北京》,《国家治理》2015年第39期。

于宏源、练姗姗:《共商共享全球治理:吸引国际组织入驻成为城市发展新路径》,《上海城市管理》2017年第1期。

汪炜:《世界政治视野下的全球城市与全球治理——兼谈中国的全球城市》,《国际政治研究》2018年第1期。

齐婧:《科协系统吸引国际科技组织落户北京的思考》,《科技传播》2017年第18期。

张天尧、夏晟、张衔春:《欧洲城市街区制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理论与实践》,《规划师》2017年第7期。

侯纯光、杜德斌:《百年来国际组织机构地理位置的时空演化:集聚模式与影响因素》,《人文地理》2020年第5期。

陈楠:《当代中国城市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

姚俊:《浅析伦敦中央活动区(CAZ)规划的导向及启示》,《建材与装饰》2020年第3期。

钱智、李英杰、王伟:《中央活动区:现代CBD的新形态》,《科学发展》2011年第4期。

陈楠、陈可石、崔莹莹:《城市中心区的小单元功能混合发展模式——伦敦中央活动区模式的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16年第3期。

刘波编《外国问题研究论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研究专题(3)》,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

赵可金:《嵌入式外交:对中国城市外交的一种理论解释》,《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11期。

City Planning Group,“CAZ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Supplementary Planning Guidance,” London:Westminster City Council,2001.

于宏源、练姗姗:《共商共享全球治理:吸引国际组织入驻成为城市发展新路径》,《上海城市管理》2017年第1期。

熊九玲:《奋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新征程——以更大作为融入和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前线》2022年第10期。

李培广、李中洲、贾文杰:《国际组织落户纽约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启发》,《中国市场》2012年第33期。

潘彭玥:《中国主要城市集聚国际组织研究——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例》,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Antje Siering,“Germany’s Contribu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by Hosting the IPBES Secretariat in the UN City of Bonn,” in German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Law 55,2012.

Helmut Volger,“UN in Bonn,” in A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th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