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14

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报告(2016)图书

Report on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of Surveying, Mapping and Geoinformation (2016)

SSAPID:101-2003-1263-18
ISBN:978-7-5201-0198-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包括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大部分。专题报告分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篇、地理国情监测篇、公共服务篇、产业产品篇和保障篇五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本书汇集了大量行业专家的研究成果,力求通过本书的介绍,为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关信息

丛书名: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
编 辑:曹长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9 地理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摘要

 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法律声明

 Ⅰ 总报告

  B.1 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报告

   一 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现状

    (一)当前进展

     1.基础地理信息成果供给情况

     2.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顺利开展

     3.地理信息产业保持高速发展

     4.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范围继续扩大

     5.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能力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基础测绘成果与现实需求之间有较大差距

     2.地理信息产业竞争力不够强

   二 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新政策倒逼测绘新供给结构的形成

    (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测绘地理信息供给能力的提升提供动力

    (三)政府职能优化释放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供给活力

    (四)发展和监管的新问题、新挑战

    (五)测绘地理信息供给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

   三 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构建新型基础测绘,改善资源供给

     1.升级整合现有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2.拓展开发新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3.提升特色保障型地理信息资源

    (二)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推进转型升级

     1.形成“两种类型、三个层级”监测任务布局

     2.构建地理国情监测系统

     3.加强监测质量管控

     4.形成监测成果体系

     5.优化组织队伍

     6.按业务进行组织实施

    (三)加快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实现地理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1.政府要为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

     2.加大政府对地理信息产业生产要素的新供给

     3.强化地理信息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4.调整优化地理信息产业结构

     5.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集群发展

    (四)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引领能力提升

     1.区分好公益性科研机构和地理信息企业的科技创新任务

     2.大力加强高精尖测绘地理信息装备制造

     3.研究设计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进一步完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平台

     5.创新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项目管理模式

     6.加快制定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发展政策

     7.进一步健全测绘地理信息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机制

    (五)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改进服务提供机制

     1.发展多样化公共服务模式

     2.不断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3.完善公共服务相关政策和标准

    (六)提高监管水平,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完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许可审批制度

     2.加强地理信息安全监管

     3.强化市县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职能和机构建设

 Ⅱ 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篇

  B.2 积极推进基础测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 基础测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 基础测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测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二)基础测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加强新型基础测绘建设,推进基础测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新型基础测绘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新型基础测绘的基本特征

    (三)加强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的思考

     1.建立与新型基础测绘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2.探索建立与新型基础测绘相适应的生产组织模式

     3.构建以信息化测绘为基础的新型基础测绘技术体系

     4.积极开发新型基础测绘产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5.探索建设新型基础测绘服务新模式

  B.3 统筹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加快推进基础测绘改革

   一 前言

   二 统筹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三 加快现代化基础测绘装备体系建设

   四 不断深化基础测绘改革

    (一)建立基础测绘实时更新机制

    (二)推进基础地理信息交换共享

    (三)强化市县地理信息机构建设

    (四)发挥局属事业单位事业职能

    (五)坚持地理信息科技创新驱动

    (六)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机制

    (七)完善应急测绘保障工作机制

   五 “十三五”期间基础测绘改革重点

    (一)着重用好存量资源

    (二)突出补齐发展短板

    (三)加快培育发展动能

  B.4 依托自主资源与技术 加快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

   一 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意义

   二 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三 “十三五”期间重点任务

    (一)顶层设计

    (二)建设全球测图技术支撑系统

    (三)建立我国全球高精度立体测图基准框架

    (四)生产全球地理信息数据产品

    (五)全球地理信息资源成果提供与服务

  B.5 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 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现状

    (一)管理体制现状

    (二)资源和应用情况

    (三)人才队伍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

   二 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建设面临的形势

    (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对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工作提出新要求

    (二)维护海洋安全迫切需要海洋地理信息资源

    (三)海洋经济建设对海洋地理信息资源需求旺盛

   三 军民融合开展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的时机成熟

   四 开展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有关建议

    (一)开展海洋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战略研究

    (二)构建国家海洋安全地理信息系统

 Ⅲ 地理国情监测篇

  B.6 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基本框架与技术方法

   一 内涵与背景

   二 基本框架与原则

   三 指标与内容

    (一)基本统计指标

    (二)综合统计指数

    (三)变化分析内容

    (四)专题分析内容

   四 主要技术方法

    (一)地理统计与经典统计的区别

    (二)技术流程

    (三)主要技术方法

   五 主要成果

    (一)系列报表

    (二)系列图件

    (三)系列指数

    (四)系列报告

    (五)统计分析服务系统

   六 服务应用

    (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

    (二)服务国土空间开发

    (三)服务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

    (四)服务社会治理

    (五)服务民生保障

   结束语

  B.7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和应用探索

   一 地理国情监测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二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体系

    (一)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二)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体系

     1.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框架

     2.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支撑

   三 基础地理国情监测实例分析

   四 抚顺矿山环境地理国情监测示范

   五 问题与对策

    (一)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共享体制机制需要完善

    (二)各行业对基础数据的分类等需要取得共识

    (三)国内地球观测数据需要进一步统筹

    (四)地理国情大数据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五)变化信息的自动监测和提取仍有不足

  B.8 关于地理国情监测服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思考

   一 地理国情监测是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一)地理国情监测有助于公正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二)地理国情监测有助于系统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三)地理国情监测有助于精准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二 地理国情监测服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条件已经具备

    (一)丰富的信息资源

    (二)成熟的技术方法

    (三)常态的监测机制

   三 地理国情监测服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探索和实践

    (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二)共同开展试点工作

    (三)建立完善保障机制

   四 地理国情监测服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建议

    (一)完善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

     1.建立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2.建设审计“一张图”

     3.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监测与审计系统

    (二)建立业务协同机制

    (三)健全相关保障体系

     1.法律保障

     2.机构保障

     3.人员保障

     4.资金保障

  B.9 从保障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探索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 丰富产品体系,扩大有效供给

   二 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主动服务

   三 改革生产方式,释放新型生产力

   四 建设创新队伍,保障供给侧改革

   五 小结

  B.10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多规合一”理论探索与应用实践

   一 引言

   二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多规合一”研究探索

    (一)“多规合一”的核心要义

    (二)“多规合一”基础性研究

    (三)“多规合一”生产试验

   三 测绘地理信息在“多规合一”中实践

  B.11 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与分析

   一 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方法

    (一)研究区域概况

    (二)监测方法

     1.京津冀地区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空间分布监测

     2.京津冀地区城市空间扩展监测

     3.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监测

     4.京津冀地区地表沉降监测

   二 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成果

    (一)京津冀地区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空间分布监测

     1.2007~2013年京津冀地区扬尘地表空间分布及变化

     2.2007~2013年京津冀地区重点行业的工业企业污染源空间分布及变化

    (二)京津冀地区城市空间扩展监测

     1.1990~2013年京津冀地区城市空间扩展时空过程

     2.1990~2013年京津冀地区城市空间扩展特征

    (三)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监测

     1.2002~2013年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变化过程

     2.2002~2013年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变化趋势

    (四)京津冀地区地表沉降监测

   三 主要监测结论

   四 结语

  B.12 关于地理世情监测近期任务内容的思考

   一 需求分析

   二 现有基础及存在不足

    (一)现有基础

    (二)存在不足

   三 主要任务

    1.推进全球大地基准参考框架体系建设

    2.加快全球卫星测绘应用体系建设

    3.丰富全球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体系

    4.加快全球地理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

    5.加快地理世情监测支撑体系建设

    6.完善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国际合作平台

    7.加强地理世情监测服务

 Ⅳ 公共服务篇

  B.13 新理念引领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新发展

   一 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成效显著

    (一)公益性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有力

    (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取得突破

    (三)地理信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作用显著

   二 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面临的形势

    (一)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新目标

    (二)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新舞台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需求

    (四)地理信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提供了可能

   三 进一步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新发展

    (一)培育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新动力

    (二)拓展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新空间

    (三)构建地理信息产业新体系

    (四)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新能力

    (五)创建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新机制

  B.14 确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新职能

   一 引言

   二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点任务与测绘地理信息的关系分析

   三 构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业务体系

   四 建议

    (一)把地理国情监测的服务对象调整到针对生态文明各项任务保障上来

    (二)构建新型业务体系,建立常态化部门合作机制

    (三)积极推动自然生态空间监测成为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新职能

  B.15 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模式改革初步研究

   一 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和提供模式分析

    (一)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1.政府自行组织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

     2.政府在生产领域购买服务和自行提供公共产品

    (二)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提供模式

     1.被动窗口链状式服务情况

     2.共建共享星状式服务情况

     3.互联在线网状式服务情况

     4.按需前置定制式服务情况

   二 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模式改革的若干建议

    (一)创新测绘地理信息公益业务生产组织模式

    (二)不断强化测绘地理信息窗口链状式服务

    (三)大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网络化在线服务

    (四)积极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按需前置定制服务

  B.16 丝绸之路经济带内蒙古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的思考

   一 内蒙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区位优势

    (二)传统和文化优势

    (三)经济结构互补

    (四)基础设施优势

    (五)综合优势明显

   二 测绘地理信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结合点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所需位置服务

    (二)丰富的测绘成果与地理信息资源

    (三)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

    (四)常态化的地理国情监测体系

    (五)及时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三 内蒙古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优势

    (一)转变思想观念,搭建新型基础测绘平台

    (二)提升内在动力,搭建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平台

    (三)助力信息化建设,搭建地理信息资源平台

    (四)丰富服务成果,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平台

    (五)创新服务方式,搭建地理信息成果转化应用平台

    (六)驱动事业发展,搭建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平台

   四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对策

    (一)及时提供准确的位置服务

    (二)改革基础地理信息获取方式

    (三)推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

    (四)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服务亮丽风景线生态文明建设

    (五)提升地理信息应急保障能力

    (六)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拓展应用能力

  B.17 以地理空间信息为载体 探索城市大数据建设路径

   一 引言

   二 重庆大数据发展

    (一)三大基础数据库

    (二)四大公共应用平台

   三 综合市情系统建设

    (一)标准规范

     1.主要特点

     2.主要内容

    (二)数据资源

     1.全面的数据资源体系

     2.科学的数据组织方式

     3.高效的数据流转模式

    (三)软件平台

     1.资源目录

     2.共享交换

     3.市情查询

     4.辅助决策

    (四)运行维护机制

   四 系统应用成果

    (一)领导决策市情查询系统

    (二)两江新区市场信用监管平台

    (三)综合区(县)情系统

   五 思考与展望

 Ⅴ 产业产品篇

  B.18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建设实践与思考

   一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建设发展概况

    (一)明确发展目标,高起点规划设计

    (二)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园区建设

    (三)筑巢引凤,引导集聚发展

    (四)鼓励创新,科技要素加快集聚

    (五)特色小镇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 促进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建设发展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

    (二)政策支持

    (三)组织保障

    (四)用心服务

    (五)引导集聚

    (六)经验体会

     1.好的管理机制是保证

     2.好的发展理念是基础

     3.好的发展环境是关键

   三 进一步加强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建设发展的思考

    (一)正确定位发展目标

    (二)修编完善发展规划

    (三)狠抓落实实现目标

  B.19 地理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一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二 地理信息产业现状

   三 地理信息产业供给侧问题

    (一)传统企业自生能力不足

    (二)企业规模与资本运作有限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四)产业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不足

    (五)行业产品缺乏大众化

   四 地理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一)传统企业升级转型刻不容缓

    (二)布局地理信息产业的供给能力“网”

    (三)拓展地理信息的有效供给

    (四)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五 结论

  B.20 地理信息产品有效供给的思考与实践

   一 地理信息产品供给现状

    (一)地理信息产品国产化供给明显增加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逐步取代GPS

     2.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体系初成气候

     3.国产GIS软件市场份额已超过50%

    (二)地理信息产品供给依然存在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

     1.低端测绘地理信息产品过剩,同质化现象普遍

     2.部分高端测绘地理信息产品供给不足

   二 地理信息产品有效供给之道探索

    (一)政府要完善标准,加强监管

    (二)供给侧:技术创新,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1.通过创新解决地理信息产品供给同质化问题

     2.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解决地理信息产品供给品质问题

    (三)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培养优秀人才

     1.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2.培养能结合先进IT技术前沿的技术型人才

   三 超图软件的地理信息产品有效供给实践

    (一)创新地理信息产品技术

     1.云端一体化GIS技术体系

     2.二三维一体化GIS技术体系

     3.跨平台GIS技术体系

    (二)精益敏捷研发管理体系

    (三)加强地理信息产业人才培养

   四 结语

  B.21 地理信息产业实现“互联网+”的可行性初探

   一 “互联网+”的特征与分层

    (一)“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二)“互联网+”的特征

     1.技术优势突出

     2.跨界融合

     3.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4.用户至上

    (三)“互联网+”的层级递进

     1.第一层:工具阶段

     2.第二层:融合阶段

     3.第三层:重塑结构阶段

     4.第四层:机器智能阶段

   二 地理信息产业与互联网结合的现状

    (一)地理信息产业链的构成

     1.地理信息产业范围

     2.地理信息产业链

    (二)“互联网+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三 地理信息产业实现“互联网+”的制约因素

    (一)技术手段

    (二)产品形态

    (三)社会认知

    (四)地图保密

   四 地理信息产业实现“互联网+”的出路与建议

    (一)积极拥抱

    (二)等待时机

    (三)不断推广

    (四)大胆创新

    (五)保密突破

   五 未来展望

    (一)众包测绘

    (二)成果共享

    (三)手机实时测绘

    (四)智慧城市的应用

    (五)无人驾驶汽车

   六 结语

  B.22 DT时代的“一张图”

   一 引言

   二 IT时代地图数据生产模式的短板

    (一)情报获取难,更新效率低

    (二)数据采集难,手段单一

    (三)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低,处理周期长

    (四)地图数据内容偏向静态

   三 DT时代高德地图数据生产模式的优势

    (一)情报获取能力大幅提升

    (二)采集、验证手段丰富,智能化

    (三)数据处理自动化

    (四)一张“活”地图

     1.要素属性“动”起来

     2.响应速度“快”起来

     3.行业合作“串”起来

   四 结束语

  B.23 互联网在线实景三维重建平台及应用研究

   一 引言

   二 平台介绍

    (一)平台目标

    (二)平台架构

   三 关键技术

    (一)技术体系

    (二)多数据源融合

    (三)在线敏捷计算

   四 实现过程

   五 典型应用

    (一)文物保护

    (二)电子商务

    (三)游戏

   六 总结

  B.24 浅谈地理增强现实及其地图学意义

   一 引言

   二 智能硬件

    (一)网络设备

    (二)传感设备

    (三)交互设备

    (四)其他辅助设备

   三 地理增强现实

    (一)涵盖地理空间尺度的增强场景

    (二)自适应的户外图像注册

    (三)空间数据库的支持

    (四)地理增强现实应用模式

   四 地理增强现实的地图学意义

    (一)联系三元世界的新型地图

    (二)嵌入真实的新型地图

    (三)新型的地图范式

    (四)移动中的地图服务

    (五)新的地图使用方式

    (六)地图新内容

    (七)地图新型叠置

   五 结论

  B.25 地上下三维不动产权籍时空信息管理平台及应用

   一 引言

   二 地上下三维不动产权籍信息管理平台

    (一)系统功能设计

     1.空间查询与检索

     2.虚拟楼盘表

     3.不动产信息管理

     4.模型与属性信息关联

     5.房产三维分析

    (二)数据库设计

    (三)房产信息登记管理平台

    (四)三维信息查询与空间分析

    (五)房产三维模型查询

    (六)三维空间分析

   三 示范应用

    (一)智慧社区

     1.房屋分层分户三维建模

     2.三维模型与属性信息的有机结合

     3.房产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统一管理

    (二)“数字许昌”——三维房产管理系统

     1.多视点云数据配准与融合

     2.建(构)筑物顶部及侧面纹理自动裁切贴图技术

     3.三维场景空间GIS一体化分析

   四 结束语

  B.26 浅析地理信息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基金的作用

   一 我国地理信息企业发展的现状需要企业转型升级

    (一)目前国内地理信息产业仍处在初级阶段,产业整体需要迅速升级

    (二)地理信息企业的自身发展瓶颈需要战略转型

   二 地理信息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

   三 地理信息企业战略转型的风险与困难

   四 产业基金在企业战略转型中的作用

    (一)产业基金的特征

    (二)产业基金在公司战略发展中的作用

    (三)产业基金提供的主要服务

    (四)中地理信息基金帮助地理信息企业参与政府PPP项目

   五 产业基金有力推动企业迈向资本市场,实现股份公司的战略目标

    (一)地理信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现状

    (二)上市会对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三)产业基金积极扶植地理信息企业上市

 Ⅵ 保障篇

  B.27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助力事业转型升级

   一 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与功能

    (一)科技创新平台的定义

    (二)科技创新平台的类型

    (三)科技创新平台的基本功能

   二 国内外关于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

    (一)国外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

    (二)国内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经验

   三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一)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二)局属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四 创新平台发挥的作用与存在的不足

    (一)局属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凸显

     1.为重大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2.牵头或培育重大科技项目

     3.集聚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4.提升了国际合作和影响力

     5.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

    (二)创新平台建设存在的不足

     1.国家级创新平台亟待建立

     2.需要加强区域平衡与布局协调

     3.原创性、标志性成果较少,对国家重大工程、事业发展的支撑显示度不够

     4.系统、行业内外的合作交流有待加强

   五 创新平台建设思路与举措

    (一)建设思路

    (二)建设内容

    (三)主要举措

     1.落实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2.落实放管服结合,完善管理制度

     3.加快创新平台管理系统建设,落实动态管理

     4.加强平台之间的融合协同

     5.发挥平台的参谋智囊作用

  B.28 关于新形势下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 引言

   二 主要进展与成就

    (一)标准体系建设卓有成效

    (二)对重大工程的保障支撑作用显著提升

    (三)对产业发展的引领规范作用日益彰显

    (四)地理信息标准国际化取得实质性突破

    (五)标准化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三 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的挑战与机遇

    (一)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

     1.标准体系结构和布局有待优化

     2.标准高效供给能力不足

     3.标准化基础能力有待提高

    (二)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机遇

     1.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发展提出新要求

     2.全面深化标准化改革提供新思路

     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造就新动力

     4.全球化趋势开辟新领域

   四 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工作机制

    (二)完善标准体系

    (三)加快标准制(修)订

    (四)开展标准化试点

    (五)强化监督检查

    (六)培养人才队伍

  B.29 “十三五”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问题研究

   一 现状

    (一)结构情况

    (二)注册测绘师情况

    (三)院校人才培养情况

   二 经验与启示

    (一)事业壮大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二)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格局保障全面发展

    (三)合理奖励机制提供有效激励

    (四)多样化继续教育培训提升创新能力

    (五)多元化投入提供坚实的经费支撑

   三 存在问题

    (一)队伍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二)人才流失趋势加大,人才引进困难

    (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人才作用发挥效率不高

    (四)对于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缺乏统筹

   四 “十三五”期间需求分析

    (一)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促使对新兴专业及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

    (三)创新驱动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加大

    (四)新型智库建设对软科学人才提出需求

   五 对策建议

    (一)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

    (二)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应对急需紧缺人才需求

    (三)实施测绘地理信息领域重点人才工程

     1.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2.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

     3.西部人才培养工程

    (四)不断完善聚集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体制机制

     1.人才管理体制

     2.人才培养支持机制

     3.考核激励机制

     4.人才流动机制

     5.经费投入机制

  B.30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推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 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的新需求

    (一)军事保障范围拓展

    (二)军队保障内容拓展

    (三)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

   二 谋划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发展

   三 深化融合机制建设

    (一)健全需求对接和规划衔接机制

    (二)完善资源共享机制

    (三)建立地方建设贯彻国防需求机制

  B.31 加强互联网地图监督管理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一 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深化对互联网地图监管的认识

    (一)作为测绘地理信息重要组成部分的互联网地图关乎国家安全

    (二)加强互联网地图监管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

   二 互联网地图监管工作发展历程

   三 互联网地图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网站履行主体责任措施有待完善

    (二)监管工作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三)监管工作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有待加强

    (四)监管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待健全完善

   四 加强互联网地图监管工作的思路

    (一)切实转变互联网地图监管理念

    (二)积极研究探索勇于创新实践

    (三)发挥专业机构对监管工作的引领作用

   五 加强互联网地图监管工作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努力提高认识,处理好鼓励支持与加强监管的关系

    (二)切实简政放权,处理好加强监管与公共服务的关系

    (三)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处理好公共服务与市场作用的关系

    (四)推进法规制定,处理好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六 结语

  B.32 关于省级地基增强系统创新服务的思考

   一 引言

   二 湖北省内基准站现状

    (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稳定运行,“全省一张网”基本实现

    (二)不同的部门单位建设了众多的基准站,部分已形成区域CORS应用

    (三)已经建成的基准站系统服务单一,应用层面较窄,并且存各类安全风险和质量隐患

    (四)近期主要的新增基准站建设计划及其应用方向

   三 湖北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应用推广上面临的竞争

    (一)“中国精度”——我国首个星基高精度增强服务系统

    (二)“千寻位置”——我国首个星基高精度增强服务系统

   四 浅析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社会化应用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一)海量数据并发实时处理技术*

    (二)大范围基准站数据共享技术

     1.基准站数据传输格式统一

     2.大范围基准站数据共享方式

    (三)北斗高精度服务漫游技术

    (四)高精度位置服务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及主要技术

   五 网用分离,调整基准站系统服务格局,创新服务方式

  B.33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单位改革思考

   一 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单位改革主要进展

    (一)全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现状

     1.总体现状

     2.分类改革有关情况

     3.其他改革有关情况

    (二)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改革进展

   二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难题

   三 进一步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建议

  B.34 推进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化发展

   一 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合作发展现状

    (一)交流合作广泛深入

    (二)国际地位日益彰显

    (三)合作平台更加丰富

    (四)对外援助稳步推进

    (五)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二 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化发展的机遇与需求

    (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外交大局的迫切需要

    (二)参与全球治理并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

    (三)构建测绘地理信息“五大业务”的重要支撑

    (四)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测绘强国的重要举措

   三 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化发展的重点方向

    (一)推进全球大地基准参考框架体系建设

    (二)加快全球卫星测绘应用体系建设

    (三)丰富全球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体系

    (四)加快全球地理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

    (五)完善全球化地理信息产业支撑体系

    (六)建设全球地理信息技术与知识体系

   四 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化发展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完善政策环境

    (三)健全工作机制

    (四)注重人才培养

 前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辑出版第八本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报告(2016)》一书。该蓝皮书邀请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有关领导、专家和企业家撰文,深入分析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如何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书包括主报告和5个篇章的专题报告。前言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出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主报告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内涵,从基础地理信息成果供给、地理国情普查监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等方面总结了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改革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测绘地理信息供给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改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供给、加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提高测绘地理信息监管水平等。专题报告由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篇、地理国情监测篇、公共服务篇、产业产品篇和保障篇组成,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分析了如何推动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德仁:《论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支撑: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与探索》,测绘出版社,2011。

李朋德:《加快时空信息创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载《新常态下的测绘地理信息研究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李朋德:《立足科技创新加快测绘信息化》,《测绘技术装备》2006年第1期。

李朋德:《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协同发展》,《中国测绘》2012年第4期。

李朋德:《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支撑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载《智慧中国地理空间智能体系研究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刘耀林、何建华:《地理国情监测框架体系构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国情监测专题网站,2011年4月22日。

马万钟、杜清运:《地理国情监测的体系框架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年第6期。

乔朝飞:《国外地理国情监测概况与启示》,《测绘通报》2011年第11期。

阮于洲:《对地理国情监测的战略思考》,《地理信息世界》2014年第2期。

史文中:《浅析地理国情监测的进展与研究方向:地理国情监测研究与探索》,测绘出版社,2011。

张继贤、刘纪平:《关于地理国情监测的若干思考》,《中国测绘报》2011年3月8日。

周星、阮于洲、桂德竹、刘芳、乔朝飞、徐坤:《地理国情监测体制机制研究》,《遥感信息》2013年第2期。

陈小亮、陈彦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总需求管理的关系探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邓磊、杜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力与新挑战》,《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2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2014。

刘芳:《以需求为导向探索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改革》,《中国测绘》2016年第2期。

《王春峰副局长就〈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答记者问》。

王佳宁、盛朝迅:《重点领域改革节点研判: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2016年第1期。

《新常态下的测绘地理信息研究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张驰:《读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导刊》2016年第2期。

华晨:《兰斯塔德的城市发展和规划》,《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第6期。

谢敏:《德国空间规划体系概述及其对我国国土规划的借鉴》,《国土资源情报》2009年第11期。

陈效逑、王恒:《1982~2003年内蒙古植被带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地理学报》2009年第64(1)期。

陈俊勇:《地理国情监测的学习札记》,《测绘学报》2012年第41(5)期。

丁艳梅、张继贤、王坚等:《基于TM数据的植被覆盖度反演》,《测绘科学》2006年第31(1)期。

范洪冬:《InSAR若干关键算法及其在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博士论文,2010。

王彦兵、洪伟、李小娟等:《基于D-InSAR技术的北京城区地面沉降监测》,《测绘通报》2016年第5期。

王涛、顾丽娟、詹华明等:《基于D-InSAR技术的天津地区地面沉降监测》,《测绘科学》2013年第38(6)期。

岳顺、岳建平、邱志伟等:《基于D-InSAR技术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测绘通报》2016年第5期。

翟亮、张晓贺、桑会勇等:《面向地理国情普查的地表覆盖分类技术与试验》,《遥感信息》2014年第29(4)期。

张金芝:《基于InSAR时序分析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及典型影响因子分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博士论文,2015。

张继贤、翟亮:《关于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思考》,《地理空间信息》2016年第4期。

张辉峰、桂德竹:《地理国情监测支撑生态文明全过程建设的思考》,《遥感信息》2014年第29(4)期。

Bi X,Feng Y,Wu J,et al.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 10,in Six Cities of Northern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7,41(5).

Geng G,Zhang Q,Martin R V,et al. Estimating Long-Term PM 2.5,Concentrations in China Using Satellite-Based Aerosol Optical Depth and a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15,166.

Jing X,Yao W Q,Wang J H,et al.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Change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Precipitation in Beijing’s Mountainous Areas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 Mathematical & Computer Modelling,2011,54(3-4).

Qian A N,Xiao-Jian L I,Ke-Wen L V. A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of China’s Expansion of Urban Built-up Area(1990-2009). Economic Geography,2012.

Wang S J,Ma H,Zhao Y B.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Eco-Environment—A Case Stud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Ecological Indicators,2014,45(5).

Xin Fang,Bin Zou,Xiaoping Liu,et al. Satellite-Based Ground PM2.5 Estimation Using Timely Structure Adaptive Modeling.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16.

Zhai L,Sang H Y,Gao Y,et al. A New Approach for Mapping Regional Land Cover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Approach in Australia. Remote Sensing Letters,2015,6(4).

Zhang J X,Li W S,Zhai L. Understanding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Monitoring:A Perspective from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2015,8(1).

Zhang J,Liu J,Zhai L,et al. Implementation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Monitoring in Beijing-Tianjin-Hebei,China. 2016,5(6).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

韩彦婷:《“一带一路”战略中内蒙古的发展定位与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17期。

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郎俊琴:《内蒙古推进向北开放战略构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内蒙古日报》2013年3月14日,第1版。

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俄罗斯跨欧亚发展带及其内蒙古的地位和作用》,大陆桥网,http://www.landbridgenet.com/wenku/2014-11-13/15752.html。

刘万华:《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目标定位与实施步骤》,《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内蒙古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规划(2013~2020)》,2013年9月。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1月。

杨臣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内蒙古机遇》,《北方经济》2015年第5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3月。

陈彦光:《地理数学方法:基础和应用》,科学出版社,2011。

程大章:《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导论》,科学出版社,2012。

李德仁、姚远、邵振峰等:《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武汉大学学报》2014年第39(6)期。

娄策群:《信息管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13。

〔美〕阿尔杰:《大数据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经典案例赏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张璐:《大数据平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第12(6)期。

张学旺、李舟军、沈伟等:《集群政务协同业务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计算机科学》2010年第37(4)期。

赵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践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赵勇:《架构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及算法解析》,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赵震、任永昌:《大数据时代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研究》,《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年第25(10)期。

郑永年:《不确定的未来:如何将改革进行下去》,中信出版社,2014。

曹秋华、丁彪、杨程:《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刍议》,《能源技术与管理》2016年第4期。

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刘芳:《以需求为导向探索测绘地理信息供给侧改革》,《中国测绘》2016年第2期。

闵宜仁、石勇、牛凌峰:《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研究》,《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3期。

谢业文、肖纯桢:《关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江西测绘》2015年第4期。

张继贤、顾海燕:《关于新型测绘的探索》,《测绘科学》2016年第2期。

钟耳顺、刘利:《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现状分析》,《测绘科学》2008年第1期。

辜胜阻、曹冬梅、李睿:《让“互联网+”行动计划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科学学研究》2016年第2期。

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0期。

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期。

闵宜仁、石勇、牛凌峰:《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研究》,《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3期。

乔朝飞:《地理信息产业的内涵、分类及统计指标》,《地理信息世界》2012年第3期。

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0期。

钟耳顺、刘利:《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现状分析》,《测绘科学》2008年第1期。

周顺平、徐枫:《大数据环境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地理信息世界》2014年第1期。

董振宁:《DT时代下的智能出行》,《新常态下的测绘地理信息研究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姜德荣、李艳霞:《在线化+自动化+高精化 高德的DT大数据生产进化论》,http://auto.qq.com/a/20160524/067439.htm。

俞永福:《IT和DT,核心区别是什么?》,http://tech.sina.com.cn/zl/post/detail/i/2015-09-09/pid_8490737.htm。

俞永福:《用“活地图”拯救堵城 高德打造DT智慧交通体系》,http://auto.qq.com/a/20160428/033442.htm。

豆瑞星:《手机地图: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互联网周刊》2013年第5期。

庞晓磊:《基于多摄像机系统的全景三维重建》,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邵建新、王忠芝:《基于Android平台的三维实时全景地图设计与实现》,《数学技术与应用》2015年第1期。

汤一平、吴立娟、周静恺:《主动式三维立体全景视觉传感技术》,《计算机学报》2014年第6期。

杨斌、李晓强、李伟等:《基于表面粗糙度的三维模型质量评价研究》,《计算机科学》2011年第1期。

赵阳、谢驰港:《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全景图像生成技术研究》,《数学技术与应用》2016年第7期。

周静恺:《基于主动全景立体视觉传感器的室内场景三维重建》,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何建邦、蒋景曈:《我国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回顾与思考》,《测绘科学》2006年第31(3)期。

肖学年、张坤:《我国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技术标准现状综述》,《地理信息世界》2003年第1(5)期。

熊伟:《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建设实践探讨》,《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4年第5期。

国防部:《军改将调整军委总部体制 组建陆军领导机构》,凤凰网,http://zjmo.ifeng.com/finance/news?ch=zd_bbk_sy&vt=5&aid=103449759&&mid=8JnbVz&all=1&p=2。

纪明葵:《裁军是中国的自信》中国网,http://opinion.china. com.cn/opinion_0_137100.html。

王伟海:《坚定不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前线》2014年第5期。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5年3月12日。

周碧松:《战略边疆:高度关注海洋、太空和网络空间安全》,长征出版社,2014。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6。

迟福林:《转型闯关十三五结构性改革历史挑战》,载《中国改革研究报告》,2016。

《地图管理条例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地图监管工作的意见》,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5。

翟国君、黄谟涛:《我国海洋测绘发展历程》,《海洋测绘》2009年第29(4)期。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年鉴 2016》,测绘出版社,2016。

陈俊勇:《构建全球导航卫星中国国家级连续运行站网》,《测绘通报》2009年第9期。

过静珺、王丽、张鹏:《国内外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新进展和应用展望》,《全球定位系统》2008年第1期。

黄丁发、周乐韬、卢建康等:《GNSS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与位置云服务关键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第4(2)期。

刘经南、刘晖、邹蓉等:《建立全国CORS更新国家地心动态参考框架的几点思考》,《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第34(11)期。

张鹏:《我国CORS发展历程》,载《卫星导航定位与北斗系统应用》,测绘出版社,2015。

《测绘地理信息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研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7月。

《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网易163,http://money.163.com/09/0903/02/5I8KR6JC 00253B0H.html。

熊伟等:《广东、深圳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单位改革专题调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6年第7期。

徐永清、熊伟等:《安徽、浙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单位改革专题调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