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西部大开发中区域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图书

Regional Industrial Relocation and Upgrad in China's Western Development

SSAPID:101-1931-3739-80
ISBN:978-7-5097-7186-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在梳理产业转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动态演进及现状的全面客观评价,研判了新时期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动因和投向,分析了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和意愿,结合西部地区目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约束问题,提出西部地区产业在国内外产业转移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形势下的产业承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方向、空间布局及其保障措施建议等,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编 辑:蔡莎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作者简介

 前言

 索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世界经济的低迷造成国际产业分工与产业结构加速调整

   二 金融危机后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

    1.美欧内部的再工业化趋势,使国际产业转移的数量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

    2.大地震引发日企对全球采购与分工生产模式的反思,产业链与价值链重整势在必行

   三 金融危机后国内产业升级压力加大,产业梯度转移出现新变化

   四 西部地区在资源环境双重压力下,现有的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难以为继

   五 危机后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向西部加速推进,为西部产业承接带来重大机遇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理论意义

   三 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思路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理论述评

  第一节 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机理研究

   一 国际产业转移动因与机理的研究

    1.基于产业与产品视角的产业转移动因

     (1)雁行模式理论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4)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2.基于跨国公司视角的产业转移动因

     (1)内部化理论

     (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3)跨国公司主导的产品内分工模式引致产业转移理论

     (4)其他视角

    3.基于梯度转移视角的产业转移动因

    4.基于国家视角的产业转移动因

     (1)“中心—外围”理论

     (2)小规模技术理论

     (3)其他视角

   二 国内产业转移动因与机理的研究

    1.基于企业成本视角

    2.基于区域梯度转移动因的视角

  第二节 产业转移模式与路径的研究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转移

  第四节 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研究

   1.产业转移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

    (1)产业转移对产业升级的正面作用

    (2)产业转移对产业升级的负面作用

   2.产业转移对产业升级效应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 产业承接能力与产业承接对策

   1.产业承接能力研究

   2.产业承接对策研究

  第六节 资源环境约束与产业转移、承接关系的研究

 第三章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动态演进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 西部各地区工业化进程判断与比较

   一 评价指标

    1.人均GDP

    2.工业化率

    3.三次产业产值结构

    4.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5.城市化水平

    6.轻重工业比例

   二 西部省区工业化进程分析

    1.人均GDP快速增长,但与东部距离仍在拉大

    2.工业化率近年快速提高,但与全国相比仍有差距

    3.经济结构重型化趋势明显,第三产业占比仍然较低

    4.就业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缓慢转移,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

    5.西部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6.西部重工业化缓慢进行,采掘业和原料加工业比重大

   三 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综合判断

    1.样本和指标的选取

    2.因子分析过程

    3.因子分析的结果

  第二节 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动态变化趋势及特征

   一 GDP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西部经济开始起飞

   二 三次产业比重顺向递进,呈现“二三一”格局

   三 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重工业化特征尤为明显

   四 资源型产业是支撑工业的主体,产业链条仍然较短

   五 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内部结构还需调整

   六 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带动西部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七 对外开放平台已经搭建,为西部融入国际分工链条提供了条件

  第三节 西部各地区制造业内部结构分析

   一 西部地区制造业内部结构分析

    1.按照不同标准对制造业内部细分行业进行归类

    2.对西部12个省区市进一步分群

    3.制造业内部优劣势细分行业划分的指标

   二 重装备主导型省区市制造业结构分析

    (一)四川制造业结构分析

    (二)重庆制造业结构分析

    (三)广西制造业结构分析

   三 能源化工主导型省区制造业结构分析

    (一)陕西制造业结构分析

    (二)内蒙古制造业结构分析

    (三)新、甘、宁、青四省区制造业结构分析

     1.新疆制造业结构分析

     2.甘肃制造业结构分析

     3.宁夏制造业结构分析

     4.青海制造业结构分析

   四 原材料主导型省区制造业结构分析

    1.云南制造业结构分析

    2.贵州制造业结构分析

  第四节 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五节 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判断

   1.从工业化进程来看,西部很不平衡

   2.从产业增长活力来看,战略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3.从增长源来看,西部正处于投资要素驱动阶段

   4.从产业升级进程来看:西部正处于第三阶段至第四阶段的爬升期

   5.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产业转移促进作用初步显现

 第四章 国际产业转移动因及投向分析

  第一节 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进程和特点

  第二节 我国吸收FDI的发展进程及FDI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一 中国吸收FDI的历史进程

   二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1.FDI增加了资本投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

    2.FDI以加工贸易方式提升了中国出口创汇能力

    3.FDI在不同产业的集聚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节 金融危机后全球FDI流向及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

   一 全球经济结构进入新一轮调整,新兴经济体引领外商投资复苏

   二 外资流入前十大地区格局改变,中国仍然是吸收FDI的热土

   三 FDI选择的主要动因是成本要素,但更关注承接国市场容量及消费需求

   四 研发中心伴随着跨国公司生产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

   五 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吸引FDI需长期攻坚

   六 新兴产业和需求稳定产业扮演着国际产业转移主角

  第四节 金融危机前后FDI投资中国西部的趋势及特点

   1.金融危机后FDI对西部地区投资增速明显加快

   2.危机后FDI对西部投资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

   3.金融危机后西部对跨国公司巨头的吸引力加大

   4.危机后FDI投向西部服务业成为新趋势

   5.FDI在西部的投资区域分布很不平衡

   6.金融危机后FDI企业带动西部出口增长

   7.金融危机后美欧投向西部的FDI略有增加

   8.FDI对于西部制造业的行业投向有待引导

  第五节 我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比较

   一 西部地区与东盟5国承接FDI的变化趋势

   二 西部地区与东盟5国产业级差的比较

    1.产业级差的衡量方法

    2.产业级差的修正思路

     (1)将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改为出口行业的附加值

     (2)数据范围的修正

     (3)对西部地区的行业结构高度化指数的修正

   三 西部省区市与东盟5国产业级差的实证分析

    1.计算9个细分行业的附加值

    2.计算各国的行业结构高度化指数

   四 西部省市与东盟三国细分行业产业承接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1.产业梯度系数的改进

    2.西部省区市与东盟国家工业细分行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第六节 后危机时期影响FDI投资西部的因素分析

   一 选择分析变量

    1.市场容量因素

    2.市场化水平

    3.运营成本

    4.对外开放程度

    5.产业集聚效应

   二 估计模型与实证分析

  第七节 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分析

   一 当前西部地区承接FDI所面临的挑战

    1.沿海发达地区的区域内产业转移增加了西部吸引FDI的难度

    2.来自东盟国家的竞争也加剧了西部地区吸引FDI的难度

    3.生态环境脆弱,节能减排压力给西部优选外资带来了更多的约束条件

    4.西部地区产业配套能力较差使其对外企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二 本章研究结论

   三 西部地区吸引FDI应关注的问题

 第五章 国内产业转移的动因及投向分析

  第一节 金融危机后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动因分析

   1.要素成本上升成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内生动力

   2.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其向西部转移的契机

   3.西部承接地市场需求巨大促进产业转移

   4.国家的宏观政策有利于区域产业转移

   5.西部地方政府行为有利于区域产业转移

   6.劳动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加速东部地区制造业向西部转移

  第二节 金融危机后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特点及方式分析

   一 危机后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特点

    1.产业转移的区域范围逐渐扩大,转移速度也在加快

    2.产业转移的内部化趋势明显

    3.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层次发生明显变化

    4.转移方式日益多元化

    5.产业转移更加注重承接地的综合优势

    6.污染型产业不是简单的搬迁式转移,而是在升级中转移

   二 危机后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方式

    1.成本导向型转移

    2.市场开拓型转移

    3.规模扩张型转移

    4.功能整合型产业转移

    5.集群式转移

    6.资源利用型转移

    7.政策导向型转移

  第三节 金融危机前后国内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实证分析

   一 计算方法

   二 测算范围和数据来源

   三 结果分析

    1.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趋势

    2.西部地区产业转移趋势

    3.中部地区产业转移趋势

    4.东北地区产业转移趋势

  第四节 东部地区转出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一 东部地区转出产业选择的研究视角——转移意愿和能力双维度分析

    (1)研究文献综述

    (2)本研究的视角和思路

   二 产业转移综合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产业转移意愿的指标体系

    (二)产业转移能力的指标体系

   三 东部7个省区市产业转移综合能力的测算

    (一)测算范围和数据来源

    (二)产业转移综合能力计算方法

     1.转移意愿计算

     2.产业转移能力的测算

    (三)东部7个地区产业转移综合能力结果分析

     1.东部7个地区产业转移意愿和能力匹配分析

     2.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总结分析

  第五节 金融危机后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投向分析

   1.金融危机后北京向西部产业转移的投向

   2.金融危机后山东向西部产业转移的投向

   3.金融危机后上海向西部产业转移的投向

   4.金融危机后江苏向西部产业转移的投向

   5.金融危机后浙江向西部产业转移的投向

   6.金融危机后广东向西部产业转移的投向

   7.金融危机后福建向西部产业转移的投向

   1.金融危机后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动因

   2.东部地区总体转移态势

 第六章 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现状与承接效应分析

  第一节 金融危机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一 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总体概况

    (一)西部地区承接内资总体情况

    (二)西部地区承接FDI的情况

   二 西部主要省区市产业承接现状分析

    1.四川

    2.重庆

    3.广西

    4.陕西

    5.内蒙古

    6.新疆

    7.云南

   三 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特点及变化趋势

  第二节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影响效应的机理分析

    (1)资本注入效应

    (2)技术转移与技术溢出效应

    (3)产业集聚与关联效应

    (4)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二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与变量定义

     1.研究方法

     2.变量定义

    (二)实证分析

     1.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效应的分析

     2.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效应分析

     3.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效应的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及意愿实证分析

  第一节 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及意愿分析概念模型的提出

  第二节 西部各省区市分行业产业承接能力分析

   一 西部各省区市产业承接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 西部省区市产业承接能力实证分析

    1.因子提取

    2.因子得分计算

    3.西部各省区市分行业产业承接能力计算

     (1)分指标分析

     (2)产业承接能力综合分析

  第三节 西部各省区市分行业产业承接意愿分析

   1.承接意愿指标的确定

   2.承接意愿各个指标的分析

    (1)产业能耗

    (2)产业效益

    (3)产业成长性

    (4)产业带动性

    (5)区域发展规划吻合性

   3.西部各省区市分行业产业承接意愿综合分析

  第四节 西部各省区市产业承接能力与承接意愿的拟合分析

   1.陕西

   2.重庆

   3.四川

   4.内蒙古

   5.贵州

   6.广西

   7.云南

   8.甘肃

   9.新疆

   10.青海

   11.宁夏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下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迫切性与路径分析

  第一节 西部地区资源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分析

   一 土地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开发潜力巨大

   二 能源与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战略地位突出

   三 人文自然生态资源多样,旅游经济潜力仍待挖掘

   四 各层次劳动力资源充裕,人力成本优势正在减弱

  第二节 西部产业升级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

   一 西部地区资源禀赋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一)西部能源及矿产资源丰富,但掠夺式开采加速了资源枯竭速度

    (二)西部土地资源丰富、购置成本低,但分布极度不均

    (三)西部少数地区水资源丰富,但煤气油主产区水资源紧缺

   二 西部生态环境制约及其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一)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担“过重”的产业结构

    (二)西部严重的环境污染带来了更大的治理难度和代价

     1.计算方法

     2.测算范围和数据来源

     3.对比样本选取

     4.资源环境绩效实证分析

    (三)政府对环境规制要求更严,节能减排硬约束增强

  第三节 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因及升级的方向

   一 粗放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二 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是困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根源

   三 过重的工业结构与增加就业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应向轻型转化

   四 双层二元工业结构对健全市场机制形成掣肘,军民融合度尚待提高

   五 转化资源优势仅靠投资拉动已到尽头,自主创新活力亟待激发

   六 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加大,支柱产业的增量需调方向

  第四节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的经验及启示

   1.韩国的经验

   2.日本的经验

   3.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

  第五节 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下的西部地区产业升级路径

   1.西部产业升级的主要目标

   2.总体思路

   3.实现6个转变

 第九章 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产业承接与产业升级对策分析

  第一节 西部地区产业承接与升级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一 厘清产业承接与升级的总体思路

   二 把握西部产业承接与产业升级的目标与方向

   三 明确产业承接与产业升级的根本任务

    (一)以国家顶层设计为纲——建立西部能源产业协调管理机构

     1.区域合作统筹聚能——增强地区产业承载能力

     2.优化产业布局与淘汰落后产能——缓解资源环境承载压力

     3.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关键水资源——缓解资源环境承载压力

    (二)以构建西部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为支撑

     1.科技创新协同攻关——增强地区产业承载能力

     2.积极鼓励技术要素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增强地区产业承载能力

     3.开发资源高效利用途径——缓解资源环境承载压力

    (三)以打造生态全产业链条为主线

    (四)以鉴资选资、产业链招商为手段

     1.重视西部地区产业承接与产业升级的融合——增强地区产业承载能力

     2.着力于产业链招商与产业融合价值链攀升

    (五)打造环境创新机制

  第二节 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对接拟合分析

   一 西部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对接类型划分

   二 西部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对接类型分布

    (一)西部各省区细分行业对接类型的确定

    (二)西部对接产业转移中东部省份的优先次序分布

   三 基于产业对接的西部产业定位及其优化调整思路

  第三节 基于价值链提升的西部重点行业的承接及升级思路

   一 能源化工行业的产业承接与价值链提升

   二 矿产资源行业的产业承接与价值链提升

   三 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承接与价值链提升

   四 消费类行业的产业承接与价值链提升

   五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承接与价值链提升

   六 旅游业的产业承接与价值链提升

  第四节 西部地区产业承接与产业升级的空间布局

   1.成渝地区

   2.关中—天水地区

   3.北部湾地区

   4.呼包鄂榆地区

   5.黔中地区

   6.滇中地区

   7.藏中南地区

   8.兰州—西宁地区

   9.宁夏沿黄经济区

   10.天山北坡地区

  第五节 西部地区产业承接及其优化升级的保障措施

   一 统筹规划,做好产业链招商

   二 强化开发区、园区(基地)产业承接载体建设

   三 完善投融资及税收优惠制度环境

   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