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科技发展与政策(1978~2018)图书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Development and Policy (1978-2018)

SSAPID:101-1885-5930-18
ISBN:978-7-5201-3496-5
DOI:
ISSN:

[内容简介] 在过去40年中,中国在科技创新体系方面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其广度和深度不亚于中国任何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本书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展现中国科技创新领域改革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事件,理清系统展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然后从国家创新体系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展开,包括基础研究、产业科技、高校科技与人才培养、区域科技、企业技术、军民融合以及科技全球化与国际科技合作。

相关信息

丛书名:改革开放研究丛书
作 者: 薛澜
编 辑: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出版者前言

 内容提要

 主要作者简介

 索引

 引言 中国科技政策40年:回顾与思考

  一 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历程综述

   1.拨乱反正和酝酿改革阶段(1978~1985年)

   2.科技创新体制重大改革阶段(1985~1998年)

   3.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布局建设阶段(1998~2006年)

   4.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系统运行和提高阶段(2006~2013年)

   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阶段(2013年至今)

  二 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

   1.科技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2.国家创新体系与创新主体定位

   3.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

   4.“举国体制”与市场模式

  三 相关章节简要介绍

 第一章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978~1998年)

  一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

   (一)“科学的春天”开启中国科技发展的新纪元

   (二)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再认识

   (三)“面向、依靠”方针的确立

   (四)科技体制改革需求的提出

  二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启动

   (一)“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呼唤中国科技新体制

   (二)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内容、主线

  三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与实践

   (一)1985年3月至1987年底

    1.运行机制改革

    2.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

    3.组织结构方面的改革

   (二)1988年至1991年底

    1.坚持“面向、依靠”方针,提出“科技长入经济”的新策略

    2.继续推进现有微观组织改革

    3.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因素的生长与发展

    4.确立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三)1992年至1998年底

    1.推进各类改革试验区,营造科技成果产业化环境

    2.完善国家科技资源三个层面配置,充实“面向、依靠”方针

    3.加强科技法规建设,巩固科技改革成果

    4.调整科技组织结构与探索综合配套改革

    5.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四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认识深化

  五 改革开辟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

   (一)开展迎接新技术革命研究,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共识

   (二)各类改革举措,为高新技术产业铺路搭桥

   (三)改革国家计划体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明确重点发展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护航

   (五)设立高新技术开发区,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小气候”

   (六)税收优惠激励,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六 小结

 第二章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及影响(1998~2006年)

  一 引言

  二 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主要举措

   (一)明确战略定位和办院方针

    1.明晰中国科学院战略定位

    2.调整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二)建立战略研究体系与机制

    1.战略研究明确科技目标

    2.构建全院战略研究体系

    3.健全战略研究工作机制

   (三)重构宏观管理组织体系

   (四)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1.实行岗位聘任制度

    2.实行项目聘用制度

    3.推行人事代理制度

    4.推行新型分配制度

   (五)改革资源配置和预算制度

    1.调整资源配置方针

    2.改革资源配置制度

    3.探索预算制度改革

   (六)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

    1.调整研究所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2.积极探索评价结果与资源配置挂钩的新方式

    3.积极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

   (七)调整科技布局与组织机构

    1.调整重点领域方向

    2.建设知识创新基地

    3.重组院属科研机构

    4.新建共建科研机构

   (八)创新国内外开放合作模式

    1.探索与国内其他创新主体合作新模式

    2.探索对外合作交流新模式

  三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成效与影响

   (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总体成效

   (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改革影响

 第三章 中长期科技规划与自主创新战略(2006~2012年)

  一 引言

  二 制定《规划纲要》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1.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走自主创新之路

    2.资源、环境和技术瓶颈制约发展,需要走创新型国家之路

    3.科技的投入和产出脱节,科学共同体治理面临挑战

  三 《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一)战略与目标

   (二)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

   (三)重大专项

   (四)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

   (五)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四 《规划纲要》的实施、进展和成效

   (一)《规划纲要》的配套政策与实施细则的制定与落实

   (二)法规建设

   (三)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科技计划

   (四)人才计划

   (五)《规划纲要》的中期评估

   (六)《规划纲要》定量目标的初步评估

    1.研究开发投入

    2.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对外技术依存度

    3.发明专利和国际科学论文引用

   (七)重大专项进展及成效

  五 《规划纲要》及自主创新战略面临的主要挑战

  六 小结

 第四章 创新驱动发展与科技体制改革(2012~2017年)

  一 引言

  二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提出与重大意义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生的背景

    1.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2.创新驱动是世界大势所趋

    3.创新驱动是发展形势所迫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历史事件

   (一)寻找改革的重点:制定《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1.总体思路: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主要目标: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格局

    3.重点内容

   (二)制定行动的纲领:颁布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1.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创新驱动

    2.创新驱动的关键:双轮驱动、一个体系与六大转变

    3.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三)举起奋斗的旗帜: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四)落实战略与系统谋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1.首次将“科技创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顶层规划

    2.总体部署国家未来五年的科技创新

  四 科技体制改革的历程与重要举措

   (一)科技体制改革的历程

   (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从点到面、从局部到系统

    1.从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入手:寻找突破点、解决局部问题

    2.探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改革措施:多面着手、实现系统优化

    3.出台系统的科技体制改革方案:解决全局问题的关键

  五 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效

   (一)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

   (二)中国正从全球的创新大国迈向创新强国

   (三)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四)创新支撑体系逐步完善

  六 对中国科研体制改革的评价

   1.构建了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

   2.建立了符合创新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从碎片到聚焦

   3.科技成果转化强调从限制转向激发

   4.构建了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5.建立了现代化的国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七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基础研究改革与发展

  一 基础研究认识与政策的演进

   1.基础研究的定义与分类

   2.基础研究的目标与功能

   3.基础研究政策的演进

  二 重大制度创新:科学基金制

   1.促进国家基础研究体制改革

   2.推动学术管理机制创新

   3.助推中国基础研究追求卓越

  三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1.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分类和特点

   2.中国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的发展

   3.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作用与探索

  四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基础研究

   1.基础研究投入的国际比较

   2.论文产出的国际表现

   3.国际科学界对中国基础研究及其政策的关注与讨论

  五 加强基础研究建设与科技强国

   1.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原始创新

   2.完善投资机制,重在提高效益

   3.完善用人制度,聚集天下英才

   4.关注科技伦理,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章 中国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

  一 概述

  二 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电信产业与半导体产业之对比与分析

    1.电信产业发展历程回顾Research Policy,2014,43(3),pp.597-607;Yu,J.,Malerba,F.,Adams,P.,& Zhang,Y.,“Related Yet Diverging Sectoral Systems: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and Semiconductors in China,” Industry and Innovation,2017,24(2),pp.190-212;Mu,Q.,& Lee,K.,“Knowledge Diffusion,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atch-up:The Cas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in China,” Research Policy,2005,34(6),pp.759-783.">*

    2.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回顾Industry and Innovation,2017,24(2),pp.190-212;Ernst,Dieter,“China’s Bold Strategy for Semiconductors-zero-sum Game or Catalyst for Cooperation?” 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6.">*

    3.分析与评论:基于产业创新系统视角的产业对比分析

   (二)传统产业:高铁产业与汽车产业发展之对比与分析

    1.高铁产业发展历程回顾*

    2.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回顾*

    3.分析与评论:从“演化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论能力的构建

   (三)新兴产业:互联网产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展望

    1.互联网产业发展历程回顾*

    2.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回顾

    3.分析与评论:“缺位”还是“越位”——互联网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政策对比

  三 小结

 第七章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

  一 高校科技创新的历程

   (一)大学科技创新的复苏(1978~1985年)

   (二)科技体制改革的号角(1985~1992年)

   (三)改革的风云再起(1992~1998年)

   (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1998~2012年)

   (五)大学科技工作的未来(2012年以来)

  二 高校的基础研究

   (一)高校在科研中的地位

   (二)高校积极参与基础研究

   (三)投资于国家的未来

  三 高校的人才培养

   (一)高校人才培养理念

   (二)高校人才培养途径

   (三)高校人才培养成效

  四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一)“211工程”

   (二)“985工程”

   (三)“双一流”建设

  五 高校的科技产业

   (一)兴办科技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二)高校产业蓬勃发展

   (三)科技产业在规范中发展

 第八章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与发展

  一 引言

  二 中国区域科技发展的由来(1949~1978年)

  三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1978~2005年)

   (一)基于“依靠、面向”的科技政策演变(1978~1998年)

    1.科研机构为主的垂直型科技体制,教育与科技脱离

    2.开放技术市场,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进入或创办企业

    3.设立高新区,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

    4.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5.重大科技计划和重大项目支撑的区域科技发展

   (二)区域科技的新模式与特色(1998~2005年)

    1.面向外资的沿海经济带形成

    2.民营(科技)企业崛起

    3.西部大开发战略

    4.新型研发组织形态出现

  四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自主创新时期(2006年至今)

   (一)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圳成为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

   (二)“振兴东北”战略

   (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五 区域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一)“一带一路”倡议

   (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上海、合肥

    1.北京基于“三城一区”进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上海致力于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3.安徽致力于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三)发达地区强化科技资源的集聚效应和支撑作用

    1.广东的“双高”建设和中外合作办学并行推进

    2.新型院所建设

   (四)跨区域协同创新

    1.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3.粤港澳大湾区

  六 结论和启示

   1.市场经济是推动科技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2.地域创业文化是地域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

   3.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4.科技的极化作用仍然在延续

   5.科技与创新不完全一致

 第九章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

  一 引言

  二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概览

  三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典型模式

  四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进

   (一)第一阶段(1978~1991年):以引进为特征的外源型创新

   (二)第二阶段(1992~2001年):以改进为特征的本地化创新

   (三)第三阶段(2002~2007年):以自主为特征的内源型创新

   (四)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以超越为特征的全方位创新

  五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政策的演进

   (一)第一阶段(1978~1991年):鼓励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为导向

   (二)第二阶段(1992~2001年):鼓励国产化和改进型创新为导向

   (三)第三阶段(2002~2007年):鼓励自主创新为导向

   (四)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鼓励超越追赶为导向

  六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经验总结

   (一)“二次创新”不是简单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二次创新”是中国赢得后发优势的最大机会和最有效方法

   (三)“二次创新”成功的关键是开放并主动拥抱变革

   (四)新时代的中国领军企业正在进入全面“超越追赶”的新时代

  七 结语

 第十章 中国军民融合发展历程与经验

  一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规律方面的探索及形成的四次理论突破

   (一)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方针的提出

   (二)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和“四个机制”思想的提出

   (三)“军民融合”和“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战略思想的提出

   (四)“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习近平关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提出

    1.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2.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方位

    3.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奋斗目标

    4.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

    5.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

    6.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

    7.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兴领域

    8.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政治基础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

   (一)军工企业军转民和市场经济转型阶段(1978~1997年)

   (二)积极推进寓军于民阶段(1998~2004年)

   (三)军民融合发展初级阶段(2005~2016年)

   (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阶段(2017年以来)

    1.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改革基本到位

    2.战略规划和统筹机制显著加强

    3.重点领域军民融合不断深化拓展

    4.区域性军民融合蓬勃发展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以党中央的科学决策统一思想、引领行动

   (二)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兼容、平衡发展

   (三)坚持军事装备和国防科技工业管理的集中统一领导

   (四)坚持将国防科研生产纳入国家经济建设轨道

   (五)坚持自主创新驱动发展

   (六)坚持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

   (七)坚持加强预先研究促进原始创新

   (八)坚持人才建设优先

 第十一章 科技全球化与中国国际科技合作

  一 科技全球化的内涵

   1.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研发资源

   2.科研人员的全球流动与跨国合作达到空前规模

   3.科技成果应用和管理越来越成为一种全球事务

   4.许多地方性问题上升为全球性问题导致大科学项目的兴起

   5.全球科技格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二 应对科技全球化:从对外开放到创新全球化

   1.用对外开放拥抱科技全球化(1978~1992年)

   2.用国际化应对全球化(1992~2001年)

   3.用全球化应对全球化(2001~2012年)

   4.走向创新全球化(2012年至今)

  三 向世界科技中心回归——中国国际科技地位的变化

   1.引进了一大批先进技术与装备,中国产业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大幅度缩小

   2.基础研究跟上了世界科技发展的主流,研究开发水平大幅度提升

   3.与世界科技中心建立了直接联系

   4.科技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5.经济创新度持续提升

  四 经验、问题与前瞻

   1.坚持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不断把行之有效的政策转化为法规制度

   2.坚持以培育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主线,全面提升科技知识的获取与应用能力,特别是超强的学习与模仿能力

   3.坚持把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使用摆在突出位置

   4.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不断推进立体化全方位的国际科技合作

   5.坚持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的有机结合

   6.坚持科技的全球主义,始终把科技合作放在对外关系的核心位置

 推荐阅读书目

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举足轻重的成员。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发表的国际论文从2016年开始已经在全世界名列第一。中国在高科技创新领域的快速发展,包括高铁、移动互联网应用、人工智能等,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甚至成为中美贸易战的缘由之一。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在过去40年中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开放。其中所经历的多次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从广度和深度来看不亚于中国任何其他领域的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全过程中波澜壮阔的一章。我们幸运地邀请到了国内科技创新政策领域最著名的专家学者,对中国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的40年进行回顾与总结。他们大都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亲历者和研究者,参与了中国科技创新改革与发展中很多重大政策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把学者的冷静分析与实践者的细微洞察有机结合起来,最大可能地展现中国科技创新领域过去40年的丰富多彩与波澜壮阔,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科技创新领域在过去40年的伟大实践。本书的结构是按照两个维度来设计的。第一个维度是按照时间顺序,展现中国科技创新领域改革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事件。通过点面结合的分析,理清了过去40年科技体制改革的脉络,系统地展现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二个维度是从国家创新体系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展开,包括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高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区域科技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军民融合发展、科技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其中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也有翔实的领域及产业案例分析;既有对中国科技创新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和不足所进行的客观评价,也有对中国科技创新领域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出的展望。作为有机的整体,本书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过去40年中国科技创新改革发展的认识,是所有关心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科技创新政策与发展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