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17

广州农村发展报告(2015)图书

Annual Report on Guangzhou's Rural Development(2015)

SSAPID:101-1752-8572-11
ISBN:978-7-5097-7864-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回顾了2014年广州农村发展取得的总体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2015年广州农村发展形势进行系统的分析与预测,对促进广州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测算,农村村住宅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村级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发展,建制镇经济社会发展等“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Abstracts

 摘要

 BⅠ 总报告

  B.1 2014年广州农村发展形势分析与2015年发展预测

   一 2014年广州农村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二)现代农业园区与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

    (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六)农村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七)海洋经济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

    (八)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

   二 农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现代化基础还比较薄弱

    (二)农村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三)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四)农村环境卫生不容乐观

    (五)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 2015年农村发展形势分析

    (一)发展形势分析

     1.农业增幅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农村改革发展进入全面深化期,挑战巨大

     3.转变发展方式仍是农村农业发展的主线

     4.绿色循环低碳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5.增城撤市设区后将有利于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6.都市型现代农业将稳步发展

    (二)发展指标预测

   四 对策措施

    (一)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子

     1.从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

     2.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

     3.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4.开发利用和拓展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

     5.加强农业经贸交流与技术合作

    (二)开拓多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1.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

     2.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3.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4.多方探索扶贫增收途径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1.扎实抓好重点改革任务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3.深化村居管理制度改革

     4.加快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四)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1.推进畜禽养殖污水治理与综合利用

     2.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

     3.提升农业标准化和机械化水平

     4.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建设现代美丽乡村

     5.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土壤

    (五)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1.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镇

     2.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新城区、新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联动

    (六)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1.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

     2.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3.发展高效生态观光休闲农业

     4.积极发展创汇农业

    (七)全面推动农村社会事业上台阶

     1.建设美丽宜居环境

     2.加快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3.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4.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BⅡ 改革发展篇

  B.2 促进广州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研究

   一 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理论基础

    (一)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基本条件

    (二)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实现途径

    (三)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现实意义

   二 广州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取得的主要成效与典型案例

    (一)主要成效

     1.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3.以创业促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凸显

     4.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机构,为“三农”提供有力支撑

     5.加快社保和教育发展,构建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

    (二)典型案例

     1.增城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从化区:农村土地和资产管理取得新突破

   三 广州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工享受城市公共福利和待遇不对等

    (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抵押担保

    (三)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服务不发达

    (四)涉农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偏低

    (五)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较为明显

     1.城乡居民收入

     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四 促进广州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总体思路

    (一)一个中心:提高城乡要素流动效率

    (二)四大转变

    (三)发展目标

     1.2016年发展目标

     2.2020年发展目标

   五 对策措施

    (一)依法有序地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1.盘活土地资本,让农民分享土地的多重收益

     2.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与服务

    (二)加强宅基地管理,合理解决农民住房需求

    (三)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1.为农村经济社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2.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

  B.3 广州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测算与分析

   一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动因分析

    (一)动因之一:市民化的巨大成本能否负担

    (二)动因之二:市民化后的预期收益是否大于现状二元结构收益

    (三)动因之三: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利益上的重新分配

   二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支付较大的初始成本

    (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理论解析

    (二)公共成本——农民市民化公共成本

    (三)个人成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个人成本

   三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估算

    (一)不同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

    (二)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进一步解读

   四 农村土地资本化是解决市民化成本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农用地使用权的流转收益可用于支付社保成本

     1.养老保险支出

     2.失业保险支出

     3.医疗保险支出

     4.工伤保险支出

     5.生育保险支出

     6.遗属保险支出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收益可用于支付住房成本

    (三)宅基地对应的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可用于支付公共成本

  B.4 广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一 广州市家庭农场发展基础和现状

    (一)广州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

     1.农业产业基本情况

     2.广州市农业人口和耕地

     3.广州市农民收入及其结构

    (二)广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和问题

     1.增城区

     2.从化区

     3.番禺区

     4.花都区

     5.南沙区

   二 国内家庭农场确定标准和扶持政策

    (一)国内家庭农场的确定标准

    (二)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家庭农场扶持政策

     1.国家层面的家庭农场扶持政策

     2.地方层面的家庭农场扶持政策

   三 广州市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

    (一)广州市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

    (二)针对广州市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

   四 结论和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相关政策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B.5 广州市建制镇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与建议

   一 全市建制镇总体概况

   二 建制镇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

    (一)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保持增长

    (三)耕地流转规模扩大,推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四)商贸和金融业的发展,方便了人民的日常生活

    (五)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从业人员结构的优化

    (六)北部山区镇的贫困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三 建制镇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协调发展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二)教育、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三)社会福利事业协调发展,居民生活保障水平获得提升

    (四)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得到充实

   四 建制镇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不足及制约因素

    (一)区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建制镇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农民生活素质的提高

    (三)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有待调整升级

    (四)耕地流转规模小、集中度不高,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提高农民收入任务仍然艰巨

   五 建制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加大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力度

    (二)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三)巩固乡镇工业产业地位,加速第三产业发展

    (四)多措并举,积极引导和推动耕地流转

    (五)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

  B.6 广州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 当前广州农村稳定面临的新挑战

    (一)“社会人”数量不断增加

    (二)土地征用领域存在矛盾

    (三)利益格局多元化

    (四)基层文化建设缺位

    (五)基层政权建设滞后

   二 关于导致广州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原因

    (二)文化原因

    (三)组织原因

    (四)制度原因

   三 关于改善广州农村社会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更新社会管理理念

     1.推动农村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加强农村组织建设

     2.推动法律意识的普及,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3.推动社会管理机制建设,更新管理理念

     4.加强危机应对机制建设,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二)建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镇村社区管理体制机制

     2.全面建设镇村社区服务体系

     3.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镇村社区管理服务

    (三)完善和促进流动人口管理

     1.摸清底数,抓好出租屋管理

     2.因地制宜,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3.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4.扩大和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帮助流动人口较快融入本地社会

  B.7 广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发展研究

   一 广州市村级辖区总体概况

   二 广州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较快

    (二)村级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三)耕地的承包、流转,推动了村级经济的发展

    (四)农村从业人员增加,带动村级经济的发展

    (五)对贫困村的帮扶效应日益凸显

   三 广州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现状

    (一)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服务功能有效提升

    (二)村级道路交通得到有效改观

    (三)村级水利设施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

    (四)村级卫生环境得到净化

    (五)农村生活质量得到优化

   四 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发展意识不强

    (二)政策扶持机制不完善,发展保障乏力

    (三)村级财力有限,收支矛盾突出

    (四)村与村之间发展差距大,薄弱村发展基础差

    (五)制约村级经济和公益事业发展的其他因素

   五 村级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创新发展思路

    (二)加强和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强化发展保障

    (三)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增加村集体资金积累

    (四)分类指导重点帮扶,增强发展后劲

    (五)健全村级监督管理制度,夯实发展基础

 BⅢ 专题研究篇

  B.8 关于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壮大广州本土乳业的政策建议

   一 广州食品安全战略应重点突破乳业的发展

    (一)广州食品安全战略的提出及意义

    (二)广州食品安全战略应重点突破乳业

   二 广州实现牛奶自给率目标必须依靠以国有龙头企业为主导

    (一)国企主导的模式能够更好地保障奶品稳定供应

    (二)国企主导的模式能够更好地确保奶品质量可控

    (三)国有龙头企业主导有利于迅速改变常温奶为主的市场格局

    (四)国有龙头企业能够承担更多公共责任和政策性风险

    (五)当前国内特大城市的乳业龙头企业均是国有性质

   三 广州实施牛奶安全战略应立足于做大做强风行发展集团

    (一)风行发展集团的发展地位

    (二)扶持壮大风行发展集团符合国家及广州的一系列重大战略

     1.体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要求

     2.实施“造血式”扶贫战略

     3.贯彻国家稳港惠港战略

     4.“北上广”“保位”战的需要

     5.落实打造“广州标准”

    (三)风行发展集团本身具有一系列核心发展优势

     1.养殖技术优势

     2.加工水平优势

     3.销售网络优势

     4.经济效益优势

     5.品牌优势

    (四)风行发展集团的主要劣势是规模偏小、资源不足

   四 广州实现牛奶战略目标的差距、条件和路径

    (一)达到预定目标的差距分析——兼从“北上广”角度比较

     1.生鲜奶自给率现状:仅接近30%

     2.动态总需求量:供需缺口达19万吨

     3.奶牛存栏量:需增加存栏4万头

     4.小结

    (二)实施条件与路径

     1.增建养殖基地

     2.挖掘现有牧场潜力

     3.加快内外并购

     4.开展对外合作

   五 北京、上海对本地乳业的政策扶持都不遗余力

    (一)用地政策

    (二)财政政策

    (三)并购政策

    (四)养殖政策

    (五)规划政策

   六 关于广州市加大扶持乳业及国有乳业龙头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落实国家支农强农政策,规划设立广州养殖保护区

    (二)进一步细化牛奶自给率战略,明确提出全市最低存栏保有量标准

    (三)适量划拨市属林场资源,多途径解决风行奶牛养殖用地

    (四)加大对乳业龙头的财政扶持,多途径支持风行乳业扩能

    (五)鼓励乳业龙头混业经营,实现风行“以主拓副、以副稳主”的良性循环

    (六)支持风行发展集团加快并购和“走出去”,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七)实施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着力打造乳业“广州标准”

  B.9 广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探讨

   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内涵

    (二)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的作用及重要性

     1.能有效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克服信息不对称,传递质量信号

     3.提升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和企业竞争优势

   二 广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体系发展现状

   三 广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溯源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氛围未形成,相关主体积极性不高

    (二)相关法规及制度不完善,缺乏强制性约束

    (三)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产品追溯推广难度大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五 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出台标准规范和技术指引

    (二)选准试点企业、试点产品和试点终端先行突破

    (三)探索发展追溯平台与相关主体的合作新机制

    (四)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监管机制

    (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相关主体积极性

    (六)加大资金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B.10 发达国家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经验及对广州的启示

   一 引言

   二 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监管的主要模式

   三 世界农产品市场监管的主要趋势

   四 加强广州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宽进严管”的农产品市场准入环境

    (二)建立责任明晰、协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三)构建“权责一致、行为规范”的农产品执法体制

    (四)发挥行业组织对农产品行业的自律规范作用

    (五)构建多元共治的农产品消费维权和社会监督体系

    (六)构建规范、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法制环境

  B.11 广州市农村住宅建设和管理的思路与建议

   一 广州市农村住宅建设基本情况

   二 农村住宅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户多宅”与新增分户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农村建房秩序较为混乱

    (三)违法成本低,部门监管力度不足

    (四)现有政策环境下宅基地报批难

    (五)旧村宅基地空置率较高

    (六)缺乏可操作性强的村民住宅及农民公寓建设指引

   三 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制约农村发展

    (二)相关政策制定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发展特点

    (三)政府和村民对村庄规划期望目标不一致

    (四)农村土地协调和整合难度较大

    (五)村庄规划承载的内容和元素太多

   四 农村住宅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二)固化现状

    (三)下放审批管理权限

   五 农村住宅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一)明确“一户一宅”的认定标准

    (二)加强政策创新,强化审批服务

     1.落实村民住宅保障机制

     2.强化审批服务

    (三)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

     1.严把竣工验收关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地意识

     3.强化执法检查,多占从严处罚

     4.完善宅基地退出激励机制

     5.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机制

    (四)尽快出台农民公寓建设指引

     1.加强规划指导

     2.加强用地管理

     3.明确建设要求

     4.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5.科学制定分配方案

    (五)发挥村集体和村民在宅基地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1.发挥村集体在宅基地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发挥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

    (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1.健全违法宅基地台账登记制度

     2.加强专业查控违法宅基地建设力量

     3.加强对辖区违法使用宅基地建房监管

  B.12 新常态下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的探索

   一 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一)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二)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助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是珠三角试验区建设的现实需要

   二 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深化镇(街)机构改革

    (二)构建大党建格局

    (三)构建新型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四)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保障

    (五)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 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的个案分析

    (一)广州市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工作

     1.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特大型村庄治理改革

     2.越秀区:“两委一站”社区治理的新探索

    (二)中山市基层治理机制:“2+8+N”模式

     1.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惠及新老居民

     2.组建农村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搭建新老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平台

     3.率先探索村(居)委会特别委员制度,拓宽异地务工人员基层自治渠道

     4.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增进新老居民社区交往和社区信任

    (三)南海:以“家”理念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

     1.实施“社区网格化治理”

     2.“政经分离”,书记、主任、社长各归其位

     3.强化自治,异地务工者共享均等服务

    (四)顺德大部制后基层治理

     1.实行政务村(居)务分离,全面推进村(社区)行政服务站建设

     2.推进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社工服务

     3.推动居委会社工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四 基层治理成功个案的经验启示

    (一)建设强大村居党组织,夯实执政基础

    (二)“政经分离”,推进村居管理体制改革

    (三)建立由管控向服务转变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

    (四)以社区融合促进社会融合

    (五)以基层自治和社会组织建设为重点,创新社会管理

    (六)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创新社会管理

  B.13 广州农村地区校车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广州校车需求状况

    (一)广州农村地区的校车需求

    (二)广州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的校车需求

    (三)广州市校车需求和使用情况

     1.广州市全市的校车需求情况

     2.各区的校车使用情况

   三 广州校车安全管理推进情况

   四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合格校车数量与现实需求不协调

    (二)缺乏有效的监管合力

    (三)缺乏足够的运行经费

    (四)校车接送半径过长,超员现象严重

    (五)“黑校车”屡禁不止

    (六)校车驾驶员不合格现象突出

    (七)跟车教师缺乏专业的安全培训

   五 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社会化的解决思路

    (二)严格执行广州市校车安全管理办法

    (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四)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五)引导家长增强法律意识

    (六)严管司机和跟车人员

 BⅣ 调查分析篇

  B.14 广州市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收支情况分析与预测

   一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增幅收窄

    (一)工资是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增速与可支配收入同步

    (二)社会保障工作推进有新进展,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

    (三)城乡经济结构调整为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带来红利

    (四)经营净收入呈低增长态势

    (五)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

   二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保险支出增速高

    (一)生活消费支出不断调整优化,城乡居民交往渐趋密切

     1.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2.农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

     3.医疗保健意识不断增强

     4.城乡居民交流日益紧密

    (二)农村居民踊跃缴纳新农保,扶贫工作推动社保快速增长

    (三)农村居民家庭生产经营意愿降低

   三 深层原因分析

    (一)具有高附加值潜力的农业服务收入极少

    (二)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不及城镇的一半

   四 对策建议

    (一)挖掘农产品特色,拉长产业链,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

     1.建立过硬的农产品品质,挖掘产品特色

     2.延长产业链,加强利益联结机制

     3.打造品牌,通过文化元素提升附加值

    (二)深化制度改革,加大劳动法监管和农村居民培训的力度

     1.深化户籍制度及其配套制度的改革,为农村居民平等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2.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遏制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发生

     4.加大培训力度,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素质

   五 2015年全市农村居民收支预测

    (一)可支配收入预测

    (二)生活消费支出预测

  B.15 广州市农业生产情况分析与预测

   一 农业生产发展情况

    (一)种植业生产情况较好

     1.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2.蔬菜生产总体形势良好

     3.花卉生产前景向好

     4.水果总产量增幅较大

    (二)林业结构调整较大

    (三)畜牧业生产降幅明显

     1.生猪存出栏大幅度减少

     2.家禽养殖逐渐回暖

    (四)渔业产品量价齐升

    (五)农林牧渔服务业后期发展潜力大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荔枝收购价格大幅下降,农民增产不增收

    (二)生猪量价齐跌,畜牧业产值下滑明显

    (三)农业信息获取相对滞后,产销矛盾较为突出

    (四)传统农业后继发展动力不足,现代农业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三 对策建议

    (一)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特色农业

    (二)促进增效提质,完善价格调控体系,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三)及时发布市场监测信息,引导农户合理安排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积极发掘农业新增长点,推进现代农业进一步释放潜力

   四 2015年农业生产情况预测

  B.16 广州市北部山区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情况分析与预测

   一 总体情况

   二 北部山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差距缩窄

    (一)连续三年超过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

    (二)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三 北部山区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出现新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主引擎作用明显

    (二)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速持续回落,对收入贡献减弱

    (三)财产性收入较快增长,对收入贡献在低水平徘徊

    (四)转移性收入的拉动作用增强

   四 北部山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改善型需求逐步增加

    (一)消费和收入增长同步

    (二)饮食质量得到改善,饮食结构更加多元

    (三)服务性消费成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新的增长点

    (四)居住消费加快,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五)信息产品广泛普及,交通和通信需求增强

   五 北部山区农村居民增收趋势分析

    (一)工资性收入受内外因素制约,增长难度大

    (二)家庭经营收入增长面临困境

    (三)财产性收入与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差距大,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转移性收入促进北部山区农村居民增收的空间有限

   六 促进山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二)盘活北部山区农村居民资产,拓宽财产增收渠道

    (三)改善农民就业环境,增加务工收入

    (四)关注低收入群体,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

   七 2015年广州市北部山区农村居民收支情况预测

  B.17 广州市贫困地区农民收支情况分析与预测

   一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现状

    (一)总体情况

    (二)收入结构情况

     1.工资性收入是带动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2.转移净收入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政府和社会的救济和补助是转移净收入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3.贫困地区农民经营净收入主要来自于第一产业,农业收入所占比重最大

     4.财产净收入比重偏低,远低于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三)贫困地区内部农民收入差距明显,贫困户收入结构有待优化

   二 贫困地区农民支出情况

    (一)贫困地区食品、居住、医疗等刚性消费需求仍然占主导地位

    (二)贫困地区平均消费倾向*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三 阻碍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宏观环境因素

     1.经济“下行”压力

     2.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生产价格变化

    (二)微观环境因素

     1.农业生产条件差,投入产出率低

     2.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基础薄弱

    (三)人力资源因素

     1.劳动力文化素质低下

     2.人口负担重,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四)贫困户自身因素:贫困地区农民过度依赖物质扶贫

   四 对策建议

    (一)提高贫困地区的劳务输出质量

    (二)不断完善扶贫资金投入机制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巩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

    (四)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培育脱贫致富发展环境

    (五)拓宽财产增收渠道、提升财产性收入

    (六)建立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机制,提高扶贫效率

    (七)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五 2015年广州市贫困地区农民家庭收支情况预测

 BⅤ 附录

  B.18 1978年以来主要年份广州市农村基本情况统计图表

 皮书数据库

 主要编撰者简介

 广州农村蓝皮书编委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广州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广州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因此,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三农”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不断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依然重要,对广州加快实现新型城市化意义重大。本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在回顾和总结2014年广州农村发展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2015年农村发展形势进行判断,提出2015年广州农村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第二部分是改革发展篇。主要就促进广州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广州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测算与分析、广州发展家庭农场、建制镇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社会管理、村级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第三部分是专题研究篇。主要就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壮大广州本土乳业发展、发达国家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广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广州市农村住宅建设与管理、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农村地区校车管理等进行研究。第四部分是调查分析篇。主要就广州市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收支情况、广州市农业生产情况、广州市北部山区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情况、广州市贫困地区农民收支情况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涂圣伟:《2013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及2014年展望》,《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3期。

张红宇:《现代农业和农村体制创新》,《农经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王英平:《2013年新疆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及2014年展望》,《新疆农垦经济》2013年第12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8期。

李强、周培:《都市型农业的概念、属性与研究重点》,《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年第7期。

曾艳:《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年第5期。

李瑾、巩前文:《新形势下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年第2期。

杜琼、张辉:《当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探析——以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例》,《理论导刊》2009年第12期。

姚士谋、张平宇:《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地理科学》2014年第3期。

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第1期。

张日新、万俊毅:《要素配置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沈彭:《广东农村土地改革实践与理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沈彭:《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优化配置》,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王建成、葛涛安:《城乡要素配置及变动分析——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第6期。

蒋建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创新及其实现途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5期。

周学馨等:《重庆市统筹城乡要素配置的做法与启示》,《探索》2012年第4期。

魏丽莉:《论生产要素市场二元性转化中政府作用的发挥》,《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第10期。

苏华、陈伟华、陈文俊:《要素生产率和要素配置作用下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地理》2012年第4期。

傅晨、任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机理》,《经济学家》2014年第3期。

陈锡文:《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与“三农”面临的挑战》,《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1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民工进城研究》,《发展研究》2011年第12期。

韩长赋:《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发展趋势与展望》,《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

李培林、李炜:《农业转移人口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3期。

单菁菁:《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张日新、万俊毅:《要素配置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赖华东:《循序渐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经济》2013年第16期。

魏后凯等:《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研究》,《中国人口研究》2013年第5期。

Ellis,F.(1988),Peasant Economics,Farm Households and Agrarian Developmen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New York,New Rochelle,Sydney.

楚国良:《美法日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国情国力》2013年第6期。

高强、刘同山、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经济学家》2013年第6期。

高强、高桥五郎:《日本农地制度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调研世界》2012年第5期。

高强、孔祥智:《日本农地制度改革背景、进程及手段的述评》,《现代日本经济》2013年第2期。

郭熙保、郑淇泽:《确立家庭农场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主导地位》,《山西农经论坛》2014年第1期。

郭熙保:《“三化”同步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3期。

郭亚萍、罗勇:《对家庭农场中新型雇佣制度的思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1期。

郝寿义、王家庭、张换兆:《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制度演进的国际考察——以日本为例》,《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贺平:《战后日本农地流转制度改革研究——以立法调整和利益分配为中心》,《日本学刊》2010年第3期。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

黄宗智:《长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

简新华、张国胜:《日本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地非农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6期。

郎秀云:《家庭农场:国际经验与启示,以法国和日本为例》,《2014年国外农业经济年会论文》,2014。

刘惠芳、王青:《我国家庭农场研究综述》,《我国家庭农场研究综述》,《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5期。

宁波农业局:《宁波市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浙江省农业厅,2013年5月3日。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99。

囤兴侠、戴媛媛:《日本农地制度的变迁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经济师》2010年第10期。

夏义军:《农地制度变迁、兼业化与农民增收——中日比较》,辽宁大学,2012。

肖绮芳、张换兆:《日本城市化、农地制度与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关联分析》,《亚太经济》2008年第3期。

袁赛男:《家庭农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路选择——基于家庭农场与传统小农户》,《雇工制农场的比较》,《长白学刊》2013年第4期。

岳正华、杨建利:《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第7期。

郑杭生:《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转型理论》,《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修朋月、宁波:《清代社会乡绅势力对基层社会控制的加强》,《北方论丛》2003年第1期。

王立胜:《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强世功:《法治与治理——国家转型中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孙立平:《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怀默霆:《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城市与农村》,《国外社会学》2000年第5期。

林坚、马彦丽:《我国农民的社会分层结构和特征》,《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何增科:《论改革完善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和意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8期。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民组织建设》,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贺雪峰:《论农村基层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高新民:《执政党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兼谈政党的社会功能》,《学习时报》2011年2月28日。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2014。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A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批复》,2010。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确保本市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的工作意见》,2008。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市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0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

陈翠兰:《广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研究》,《广州农村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陈红华、田志宏:《国内外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比较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7期(下旬刊)。

何莲、凌秋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农村经济》2012年第2期。

胡求光、黄祖辉、童兰:《农产品出口企业实施追溯体系的激励与监管机制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4期。

农业部市场和经济信息司:《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王波、王顺喜:《农产品和食品领域可追溯系统的研究现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第10期。

王风云、赵一民、张晓艳、尚明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况》,《农业网络信息》2008年10月26日。

王卓君、王传娟:《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参与主体研究——基于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分析》,《认证技术》2012年第1期。

肖静:《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研究》,吉林大学,2009。

邢文英:《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世界农业》2006年第4期。

徐翔、宋一鸣、李艳梅、谢静霞:《建立食用农产品溯源机制的途径探析》,《现代经济探索》2009年第10期。

杨天和、薛庆根、褚保金:《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世界农业》2006年第10期。

叶俊焘:《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理论与策略》,《生态经济》2010年第10期。

章海亮、孙旭东、刘燕德、刘娟娟:《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进展》,《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第12期。

赵月皎:《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发展现状》,《吉林农业》2012年第2期。

郑力翔:《农产品质量全程跟踪与溯源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第4期。

周德翼、吕志轩:《食品安全的逻辑》,科学出版社,2008。

吕艳花、刘子昂:《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的营销策略研究综述——以生鲜蔬菜水果为例》,《中国商贸》2015年第5期。

曹继磊、王乐乐、军锋:《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国家标准将走向全国——〈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理解与实施》,《中国食品》2010年第12期。

潘津、林长光:《农产品生产者视角下的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对策研究》,《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5年第2期。

刘丽君、曾跃先、刘治国等:《农产品(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以沅江市为例》,《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2009。

郭俊芳、武拉平:《食品安全标准的贸易效应分析——以中国农产品出口为例》,《农业展望》2014年第11期。

金国藩、蒋士强、王静等:《从“海南毒豇豆”事件看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与农残检测》,《食品安全导刊》2010年第4期。

周洁红、叶俊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HACCP应用的现状、瓶颈与路径选择——浙江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8期。

王志春、尤志中、肖立猛等:《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10期。

王瑛、许可:《食品安全标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10期。

孙梅、赵越春、李广水:《食品安全视角下绿色农产品供应商的选择》,《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第12期。

李长健、江晓华:《行政法视野下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后的思考》,《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曾寅初、全世文:《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流通与食品安全控制机制分析——基于现实条件、关键环节与公益性特征的视角》,《中国流通经济》2013年第5期。

何维佳、陈美球、王亚平:《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第10期。

杨立宾:《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的探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7期。

彭静:《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探讨》,《农业经济》2012年第10期。

邹世享、史清琪:《关于农村宅基地流转开发的法律制度建设分析》,《资源与产业》2011年第4期。

马俊科、邹谢华、郭威:《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探索与创新——以东部沿海为例》,《中国土地》2013年第3期。

广州、中山、珠海、南海、顺德区政府网站。

余华林、凌学武:《我国乡村治理中的多元矛盾分析》,《理论界》2006年第7期。

欧三任:《民间组织繁荣背后的农村政治危机及其治理》,《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殷琼:《转型期传统权威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7号),2012。

《广东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粤府令第208号),2015年3月。

《广州市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穗教发〔2014〕45号),2014年9月。

李艳萍:《农村中小学校车管理问题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陈艳蓝:《阳江市校车安全管理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4。

刘珊珊:《校车安全治理对策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3。

胡敏:《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校车安全管理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3。

张鹏程:《社会安全视角下农村校车安全问题研究》,郑州大学,2013。

郑晓飞:《校车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辽宁大学,2012。

李维柱:《我国校车安全问题分析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2。

杨小溪:《校车安全问题探究》,沈阳师范大学,2012。

王晓霞:《我国校车安全问题归因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杨中锋:《公平语境中的校车资源配置》,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