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4

移民空间的建构图书

Constructing Spac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Immigrants from Wenzhou in Paris

SSAPID:101-1568-9060-20
ISBN:978-7-5201-1586-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在异域他乡打拼的一个中国移民群体——巴黎温州人——持续进行十多年社会学跟踪调研的展现。研究发现,与过去相比,巴黎温州人群体不论在产业形态、居住位置,还是在组织形态、交往方式以及代际关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他们的行动空间与过去有了显著的差异。本书从空间重构的视角,深入刻画了巴黎温州人在中法之间、在群体内部的社会地位空间格局,以及这种格局对他们的社会融合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社科文献学术文库·社会政法研究系列
作 者: 王春光
编 辑:刘德顺;谢蕊芬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出版说明

 内容提要

 Abstract

 索引

 导论

  二

  三

  四

  五

 第一章 法国移民问题

  第一节 移民法国

  第二节 移民“问题”

 第二章 “做”市场和附着型成长

  第一节 “做”市场的由来

  第二节 “做”市场的过程

   一 屏蔽与附着

   二 突围与街区经济

   三 商城经济

  第三节 “做”市场的故事

 第三章 跨国与族群竞合

  第一节 跨国与族群效应

  第二节 族群竞合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社会性与社会空间

  第一节 社会联系圈

  第二节 社会组织

  第三节 行动方式

 第五章 文化空间:寻根与信仰

  第一节 文化与根

  第二节 家文化:延续和强化

  第三节 “国”文化:张力和建构

  第四节 信仰文化:传承与建构

  第五节 根文化与行为方式

 第六章 政策空间:“边界”建构

  第一节 非法与合法的转换

  第二节 “非法”的空间

  第三节 福利政策

 第七章 弹性空间与社会融合

  第一节 三重空间的建构

  第二节 移民空间与社会地位的建构

  第三节 空间与生存、发展

  第四节 空间的突破、局限和挑战

  第五节 路在何方

 后记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作者简介

本书是对在异域他乡打拼的一个中国移民群体——巴黎温州人——持续进行十多年社会学跟踪调研的展现。研究发现,与过去相比,巴黎温州人群体不论在产业形态、居住位置,还是在组织形态、交往方式以及代际关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他们的行动空间与过去有了显著的差异。本书从空间重构的视角,深入刻画了巴黎温州人在中法之间、在群体内部的社会地位空间格局,以及这种格局对他们的社会融合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Richard Jenkins,2006,《社会认同》,王志弘、许妍飞译,(台湾)巨流图书公司。

布迪厄、华康德,1998,《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

戴维·米勒,2008,《社会正义原则》,江苏人民出版社。

费孝通等,1989,《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费孝通,1999,《费孝通文集》(第五卷),群言出版社。

费孝通,2004,《乡土中国》,北京出版社。

弗洛姆,2011,《健全的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政策法规司,2010,《国务院侨办课题研究成果集萃》。

哈维,2003,《后现代的状况》,商务印书馆。

黄际英,2003,《美国华裔的民族意识与美国认同:20世纪30年代~90年代》,东北师大博士论文文库中心。

拉菲尔-欧利阿尼、李卡多-斯达亚诺,2011,《不死的中国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劳尔·乌尔苏亚,2001,《国际移民、社会科学和公共政策》,《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第3期。

李安宅,2005,《〈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梁漱溟,2011,《中国文化要义》,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梁治平,1991,《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刘宏,2013,《跨界亚洲的理念与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

罗斯玛丽·塞尔斯,2011,《解析国际迁移和难民政策:冲突和延续》,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史晋川,2004,《温州模式的历史制度分析——从人格化交易与非人格化交易视角的观察》,《浙江社会科学》第2期。

斯蒂芬·卡斯尔斯,2001,《21世纪国际移民:全球性的趋势和问题》,《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第3期。

宋祖德、苗东强,2008,《基于比较优势的中欧贸易产品结构实证分析》,《中国渔业经济》第3期。

王春光,2000,《巴黎的温州人》,江西人民出版社。

威尔逊,2007,《真正的穷人:内城区、底层阶级和公共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峰,2012,《欧盟非法移民治理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

杨凤岗,2008,《皈信·同化·叠合身份认同——北美华人基督徒研究》,民族出版社。

余英时,2011,《中国文化的重建》,中信出版社。

云昌耀(Cang-Yau Hoon),2012,《当代印尼华人的认同:文化、攻略与媒体》,台湾群学出版有限公司。

赵红英、张春旺主编,2013,《世界视野:走出国门的中国新移民》,中国华侨出版社。

赵旭东,2009,《文化的表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周敏,2012,《美国华人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

周敏,2013,《美国社会学与亚美研究学的跨学科构建》,中山大学出版社。

周敏,1995,《唐人街——深具社会经济潜质的华人社区》,商务印书馆。

卓新平,2008,《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中国民族报》12月30日。

Agger,Ben,1998,Critical Social Theories:An Introduction,Westview Press,Oxford.

Alba R.,Nee V.,2003,Remaking the American Mainstream:Assimilation and Contemporary Immigration.Cambridge,MA:Harvard Univ.

Bernard P. Wong,2005,The Chinese in Silicon Valley:Globalization,Social Networks,and Ethnic Identity. Roman and Littlefield Press.

Bhabham Homi,1994,The Location of Culture,Routledge,London.

Boyd,Monica,2002,“Educational Attainments of Immigrant Offspring:Success or Segmented Assimilation,”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36(4).

Chan,Kwok Bun,and Tong Chee Kiong,1995,“Modeling Culture Contact and Chinese Ethnicity in Thailand,”Suotheast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Vol.23,No.1.

Gans,Herbert,1992,“Second Generation Decline:Scenarios for the Economic and Ethnic Futures of the Post-1965 American Immigrants,”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15.

Henri Lefebvre,1974/1984,The Production of Space,Blackwell Publishing.

Li Minghuan,1999,“‘To get rich quickly in Europe!’—Reflection on Migration Motivation in Wenzhou”,in Frank Pieke and Hein Mallee,eds.,Internal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Chinese Perspective,Survey:Curzon Press,pp.181-198.

Pete Alcock,Angus Erskine and Margaret May,2003,The Student's Companion to Social Policy,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Rose Hum Lee,1960,The Chi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Zhou,M.,Xiong,Y.S.,2005,“The multifaceted American experiences of the children of Asian immigrants:Lessons for segmented assimilation”,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28,pp.1119-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