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81

残者有助:农村贫困残疾人群帮扶政策评估及建议图书

Support for the Disabled: Assessment for the Poor Disabled People in Countryside

SSAPID:101-1550-0610-95
ISBN:978-7-5097-8153-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连片特困地区的5个县的残疾人及其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对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及其家庭的贫困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影响残疾人及其家庭贫困的原因,并对残疾人的人力资本、家庭住房、社会排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反贫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残疾人反贫困政策的措施。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贫困片区精准脱贫研究丛书
作 者: 杨立雄
编 辑:谢蕊芬;任晓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序言

 第一章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一)连片特困地区成为反贫困主战场

   (二)农村残疾人是扶贫重点人群

   (三)同步小康对残疾人扶贫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 概念界定

   (一)残疾人

   (二)残疾人扶贫

   (三)连片特困地区

  三 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综述评价

  四 研究方法

   (一)抽样调查

   (二)调查内容

   (三)个案访谈

  五 五个样本县简介

   (一)贵州省台江县

   (二)湖南省洞口县

   (三)河南省新蔡县

   (四)陕西省米脂县

   (五)四川省平昌县

 第二章 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生存状况分析

  一 残疾人家庭经济状况

   (一)收入来源

   (二)家庭支出*

   (三)家庭用电

   (四)家庭车辆拥有情况

  二 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

   (一)最低生活保障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三 残疾人及其家庭生产状况

   (一)残疾人家庭劳动力状况

   (二)残疾人家庭土地承包和家畜(禽)饲养状况

   (三)小额信贷

  四 残疾人及其家庭面临的困难与期望*

   (一)残疾人家庭面临的困难与期望

   (二)残疾人面临的困难与期望

  五 基本结论

   (一)解决生存问题是残疾人扶贫的第一要务

   (二)生产要素缺乏是残疾人脱贫的主要障碍

   (三)不同地区残疾人面临的生存状态有差别

 第三章 连片特困地区残疾家庭多维贫困研究

  一 概述

   (一)前言

   (二)研究综述

  二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三 数据分析

   (一)残疾人家庭贫困测量结果

   (二)残疾人家庭贫困的相关性分析

  四 结论和思考

   (一)主要结论

   (二)多维贫困视角下的残疾人反贫困策略

 第四章 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贫困影响因素研究

  一 残疾人贫困理论

   (一)引言

   (二)人力资本缺乏

   (三)劳动要素缺乏

   (四)资本要素缺乏

   (五)社会排斥

  二 残疾人贫困的实证分析

   (一)残疾因素对残疾人家庭贫困的影响

   (二)非残疾因素对残疾人家庭贫困的影响

    1.残疾人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

    2.残疾人家庭劳动要素的影响

    3.残疾人家庭资本要素的影响

    4.残疾人家庭社会融入程度的影响

  三 结论与思考

   (一)人力资本开发不足

   (二)劳动力缺乏

   (三)资金缺乏

   (四)社会融入水平低

 第五章 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人力资本研究

  一 前言

  二 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人力资本基本状况

   (一)残疾类型和残疾等级

   (二)残疾人受教育年限

   (三)实用技术培训

  三 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家庭贫困与人力资本的关系

   (一)操作化和数据选择

   (二)受教育程度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三)残疾程度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四)人力资本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四 结论与进一步的讨论

   (一)结论

   (二)残疾人人力资本开发对策

 第六章 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家庭住房研究

  一 前言

  二 残疾人家庭居住基本情况

   (一)住房类型

   (二)居住环境及设施

  三 残疾人家庭住房比较分析

   (一)住房权属类型

   (二)住房结构类型

   (三)住房数量

  四 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住房政策改进

   (一)分类救助

   (二)试点农村经济适用房

 第七章 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社会排斥问题研究

  一 前言

  二 残疾人社会融入状况: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一)五个县的总体分析

   (二)五个县社会融入的比较分析

  三 残疾人社会排斥:基于个案访谈的分析

   (一)教育排斥

   (二)就业排斥

   (三)婚姻排斥

   (四)社会参与排斥

  四 结论及进一步分析

   (一)基本结论

   (二)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的对策

 第八章 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反贫困现状与挑战

  一 农村残疾人反贫困进展

   (一)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

   (二)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二 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任务艰巨

   (一)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具有复杂性

   (二)五个片区贫困成因各不相同

  三 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扶贫面临的挑战

   (一)贫困程度更深

   (二)人力资本开发严重不足

   (三)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四)残疾人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五)反贫困专业化组织缺乏

 第九章 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反贫困政策改进

  一 正确认识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反贫困形势

   (一)准确掌握贫困残疾人的地理分布

   (二)准确把握残疾人反贫困的特殊性

   (三)坚持精准扶贫,做到“一户一策”

  二 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反贫困措施

   (一)“保障”与“开发”并举

   (二)“生活”与“生产”并重

   (三)“减支”与“增收”齐抓

  三 完善残疾人反贫困组织体系

   (一)改革管理体制

   (二)提升专业化水平,完善扶贫信息系统

   (三)发挥政治体制优势,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格局

   (四)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理论研究

  四 针对不同地区实施有针对性的反贫困措施

   (一)制定区域规划,强化地方特色

   (二)台江县:重点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存

   (三)洞口县:优先解决残疾人住房问题

   (四)新蔡县: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打破“贫病交加”循环圈

   (五)米脂县:完善社会保障,建立社会互助制度

   (六)平昌县:以住房改造带动扶贫

本书对连片特困地区5个县的残疾人及其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对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及其家庭的贫困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影响残疾人及其家庭贫困的原因,并对残疾人的人力资本、家庭住房、社会排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连片特困地区残疾人反贫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残疾人反贫困政策的措施。

[1] Alkire S.,Santos M.E. “Acute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A new index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office background paper,2010.

[2]Alkire S. “Choosing Dimensions:The Capability Approach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2008.

[3]Alkire S.,Conconi A.,Robles,G. and Seth S.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Winter 2014/2015:brief methodological note and results”,OPHI Briefing 27,University of Oxford,January,2015.

[4]Alkire,S. and Foster,J.E. “Count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OPHI Working Paper No.32,2009.

[5]Benhabib,A.,Ziani,T.,Bettahar,S.,Maliki,S. “The analysis of poverty dynamics in Algeria: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Topics in Middle Eastern and North African Economies,2007.

[6]Betti G.,Verma V. “Fuzzy measures of the incidence of relative poverty and deprivation: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tatistical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2008.

[7]Bourguignon F.,Chakravarty S.R. “The measurement of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The 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2003.

[8]Callan T.,Nolan B.,Whelan C.T. “Resources,deprivation and the measurement of poverty”,Journal of Social Policy,1993.

[9]Cerioli A.,Zani S. “A fuzzy approach to the measurement of poverty”,Studies in Contemporary Economics,1990.

[10]Chakravarty S.R.,Deutsch J.,Silber J. “On the Watts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 and its decomposition”,World Development,2008.

[11]Martinetti,E.C. “A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well-being based on Sen’s functioning approach”,Rivista International edScienzeSociali,2000.

[12]Sen A. “Poor,relatively speaking”,Oxford economic papers,1983.

[13]Sen A. “The living standard”,Oxford Economic Papers,1984.

[14]Sen A. “Commodities and capabilities”,OUP Catalogue,1999.

[15] Wagle U.R.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an alternative measurement approach for the United States?”,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08.

[16]陈立中:《转型时期我国多维度贫困测算及其分解》,《经济评论》2008年第5期。

[17]陈琦:《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的多维测量及政策意涵——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18]丁建军:《多维贫困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及实践进展》,《西部论坛》2014年第1期。

[19]郭建宇、吴国宝:《基于不同指标及权重选择的多维贫困测量——以山西省贫困县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2期。

[20]李飞:《多维贫困测量的概念、方法和实证分析——基于我国9村调研数据的分析》,《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第9期。

[21]李佳路:《农户多维度贫困测量——以S省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例》,《财贸经济》2010年第10期。

[22]李小云、李周、唐丽霞、刘永功、王思斌、张春泰:《参与式贫困指数的开发与验证》,《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5期。

[23]刘泽琴:《贫困的多维测度研究述评》,《统计与决策》2012年第10期。

[24]尚卫平、姚智谋:《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研究》,《财经研究》2005年第12期。

[25]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26]田飞:《贫困指标体系问题研究》,《学术界》2010年第11期。

[27]王素霞、周向红、刘婷、王小林:《少数民族的安全饮用水、卫生设施和能源贫困评估——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载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第七届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2012。

[28]王小林、Sabina Alkire:《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12期。

[29]王小林:《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0]叶初升、王红霞:《多维贫困及其度量研究的最新进展:问题与方法》,《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31]张全红、周强、蒋赟:《中国省份多维贫困的动态测度——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9省为例》,《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32]邹薇、方迎风:《关于中国贫困的动态多维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6期。

[33]邹薇、方迎风:《怎样测度贫困:从单维到多维》,《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1]Daniel C.Lustig,David R.Strauser.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verty and disability rehabilitation”,Counseling Bulletin 50(4),2007.

[2]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Duck worth,1957.

[3]Oscar Lewis. Five Families:Mexican Case Studies in the Culture of Poverty,Basic Book,1975.

[4]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荒》,商务印书馆,2001。

[5]白菊红、袁飞:《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关系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3年第1期。

[6]陈成文、孙嘉悦:《社会融入:一个概念的社会学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6期。

[7]陈全功、程蹊:《长期贫困为什么难以消除——来自扶贫重点县教育发展的证据》,《西北人口》2006年第3期。

[8]方菲:《社会排斥视野下农村低保对象的生活图景探究——基于湖北省X村和T村的调查》,《中国农村观察》2012年第2期。

[9]高玉喜:《中国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管理世界》1996年第5期。

[10]何汇江:《城市贫困人口的群体认同与社会融合》,《中州学刊》2003年第3期。

[11]黄匡时:《社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新视野》2010年第6期。

[12]刘家强、王春蕊:《NGO小额信贷对农村计生贫困家庭经济救助效果的实证研究》,《人口研究》2009年第4期。

[13]刘生龙、李军:《健康、劳动参与及中国农村老年贫困》,《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1期。

[14]罗泮、赵康、刘林、阿加阿呷:《农村残疾人社会融合现状调查及思考——以四川省越西县为例》,《农村经济》2008年第12期。

[15]马九杰、曾雅婷、吴本健:《贫困地区农户家庭劳动力禀赋与生产经营决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5期。

[16]马宇、许晓阳、于凤芹:《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安徽亳州农村信用社的调查》,《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8期。

[17]秦庆武、刘庆娜:《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与降低贫困的实证分析》,《东岳论丛》2009年第2期。

[18]石俊志:《小额信贷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10期。

[19]石奎:《贫困阶层能力提升的社会政策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20]史为磊:《也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策略选择》,《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21]王建国:《外出从业、农村不平等与贫困》,《财经科学》2013年第3期。

[22]王效华、郝先荣、金玲:《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消费水平与影响因素》,《农业工程学报》2001年第5期。

[23]王鑫:《残疾人社会融合:现状及分析》,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24]王瑛、王静爱、杨春燕、孙吉祥:《中国农村居民住房现状分析》,《经济地理》2006年第26期。

[25]吴睿、王德祥:《教育与农村扶贫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第4期。

[26]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7]易成栋:《中国农村家庭住房状况的地区差异》,《资源与人居环境》2006年第10期。

[28]岳希明:《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与缓解贫困》,《世界经济》2010年第11期。

[29]张立军、湛泳:《金融发展与降低贫困——基于中国1994—2004年小额信贷的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第6期。

[30]张秀兰:《中国农村贫困状况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Bonal X. “On global absences:reflections on the failings in the education and poverty relationship in Latin Amer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07.

[2]Booth A.,Snower D. “The Low-Skill,Bad-Job Trap”,Acquiring Skills,1996.

[3]Cannan E. Elementary Political Economy,H.Frowde,1888.

[4]Chiswick,Barry R. “Jacob Mincer,experienc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arnings”,Review of Economics of the Household,2003.

[5]Denison,Edward F. “Accounting for United States Economic Growth,1929-1969”,Brookings Institution,1974.

[6]Gounder R.,Xing Z. “Impact of education and health on poverty reduction:monetary and non-monetary evidence from Fiji”,Economic Modelling,2012.

[7]Kurosaki,Takashi. “Effects of Education on Farm and Non-Farm Productivity in Rural Pakistan”,FASID/GRIPS Discussion Paper on Economic Development,2011.

[8]Mughal,W.H.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in Pakistan”,Labour and Management in Development,2007.

[9]Nhamo S. and Nhamo G. “Macroeconomics,(Adult)education,and poverty eradication in Southern Africa”,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06.

[10]Tilak J.B.G. “Post-Elementary education,poverty and development in Ind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07.

[11]A.P.瑟尔瓦尔:《增长与发展》,金碚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13]贝克尔:《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4]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华夏出版社,2008。

[15]杜鹏:《中国农村残疾人及其社会保障研究》,华夏出版社,2008。

[16]龚冬梅:《反贫困的农村教育发展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5。

[17]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18]刘修岩、章元、贺小海:《教育与消除农村贫困:基于上海市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1期。

[19]毛伟、李超、居占杰:《教育能缓解农村贫困吗?——基于半参数广义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20]申晓梅:《论教育与贫困的负相关性》,《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4期。

[21]盛来运:《新时期农村贫困标准研究》,《中国统计》2000年第12期。

[22]史为磊:《也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策略选择》,《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23]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24]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5]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商务印书馆,1990。

[26]万海远、李超、倪鹏飞:《贫困残疾人的识别及扶贫政策评价》,《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4期。

[27]王春萍、杨蜀康:《可行能力视角下教育与贫困关系的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1期。

[28]王云多:《教育对消除贫困的作用》,《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29]西海固反贫困农业建设研究课题组:《走出贫困——西海固反贫困农业建设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30]杨俊、黄潇:《基于教育差距引致农村贫困的背景观察》,《改革》2010年第3期。

[31]杨连福:《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思考》,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

[32]赵秋成:《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管理世界》2000年第1期。

[33]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农业与发展——21世纪中国粮食与农业发展战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34]周毅:《我国贫困地区的成因及脱贫制约因素的分析——兼论政府的扶贫职能》,《山东矿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1]冯开文、李军、吕之望等:《农村住房问题初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顾杰、徐建春、卢珂:《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国农村住房发展:成就与挑战》,《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9期。

[3]胡建坤:《中国农村住房制度:面临挑战与改革思路》,《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10期。

[4]刘李峰:《我国农村住房建设: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第1期。

[5]潘安平:《沿海农村居住困难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仇保兴:《四个明确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建筑科技》2010年第3期。

[7]施爱玲:《我国农村住房保障制度问题与对策研究》,山东财经大学,2013。

[8]王明刚、赵佳静、田硕:《完善农村贫困人口住房保障制度的对策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年第9期。

[9]吴志宇:《我国农村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构建探析》,《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第5期。

[10]谢冰:《贫困与保障——贫困视角下的中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商务出版社,2013。

[11]张红、谢娜:《新时期中国农村住房消费状况》,《中国房地产》2009年第8期。

[12]郑婷兰、范恩海:《农村住房调查与危房改造分析——以山西省为例》,《农村发展》2014年第11期。

[1]冯倩:《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

[2]乌德亚·瓦尔格:《贫困再思考:定义和衡量》,《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2003年第1期。

[3]孟昉、黄佳豪:《“社会排斥”概念内涵及其本土化探讨》,《长江论坛》2009年第5期。

[4]曹艳春:《试论我国残疾人综合福利改革》,《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

[5]周林刚:《社会排斥与残疾人问题研究》,《青年研究》2003年第5期。

[6]石红艳:《基于残疾人教育讨论:排斥与融合》,《高教研究》2012年第8期。

[7]高大成:《论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8]卓彩琴、李颖奕:《农村残疾人就业排斥及对策探讨——以广州市农村残疾人为例》,《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5期。

[9]刑淑琴:《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及就业问题探讨》,《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0]潘光莉:《社会排斥理论:残疾人就业困境成因的社会学探讨》,《理论研讨》2008年第9期。

[11]胡彬彬:《从社会公正看残疾人的社会排斥》,《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12]颜玖:《访谈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陈艾、李雪萍:《脆弱性-抗逆力:连片特困地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2期。

[2]陈琦:《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家庭人力资本与收入贫困——基于武陵山片区的实证考察》,《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3]杜金沛、张兴杰:《农村残疾人隐蔽性贫困及社保制度缺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4]共济:《全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

[5]黄承伟:《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规划编制理论与方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6]黄承伟、向家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略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1期。

[7]姜向群、胡立瑗、山娜:《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状况及社会保障需求》,《人口学刊》2011年第3 期。

[8]李佳:《中国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研究进展》,《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9]李俊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

[10]李仙娥、李倩:《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特征和生态保护与减贫互动模式探析》,《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第4期。

[11]刘筱红、张琳:《连片特困地区扶贫中的跨域治理路径研究》,《中州学刊》2013年第4期。

[12]刘湘辉、姬冠、孙艳华:《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评价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经济地理》2013年第10期。

[13]舒银燕:《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第16期。

[14]唐勇、张命军、秦宏瑶、梅燕:《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第10期。

[15]万海远、李超、倪鹏飞:《贫困残疾人的识别及扶贫政策评价》,《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4期。

[16]王金艳、王丽君:《我国残疾人扶贫开发的进程及经验探讨》,《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5期。

[17]汪三贵、张雁、杨龙、梁晓敏:《连片特困地区扶贫项目到户问题研究——基于乌蒙山片区三省六县的调研》,《中州学刊》2015年第3期。

[18]汪霞、汪磊:《贵州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特征及扶贫开发对策分析》,《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19]向德平、陈艾:《连结生计方式与可行能力:连片特困地区减贫路径研究——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两个牧区村庄为个案》,《江汉论坛》2013年第3期。

[20]杨立雄、吴伟:《中国残疾人扶贫政策的演变与评价》,《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1]张钧、郑晓瑛、陈嵘:《少数民族残疾人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与发展》2011年第3期。

[22]张立群:《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的类型及对策》,《红旗文稿》2012年第22期。

[23]赵莹、刘小鹏、郭永杰:《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安全评价》,《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第2期。

[24]周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和减贫对策探析——以西藏自治区改则县为例》,《开发研究》 2012年第6期。

[1]曹洪民:《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模式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2]陈厚义:《贵州连片特困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比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

[3]程凯、郑晓瑛主编《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华夏出版社,2008。

[4]陈琦:《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家庭人力资本与收入贫困——基于武陵山片区的实证考察》,《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5]陈琦:《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的多维测量及政策意涵——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6]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编《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7]杜鹏:《中国农村残疾人及其社会保障研究》,华夏出版社,2008。

[8]韩广富、李万荣:《当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瞄准目标的调整》,《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0期。

[9]姜向群、胡立瑗、山娜:《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状况及社会保障需求》,《人口学刊》2011年第3期。

[10]廖锦成、卢珍菊、韦琪、蓝棣:《新阶段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河池片区为例》,《市场论坛》2012年第8期。

[11]刘筱红、张琳:《连片特困地区扶贫中的跨域治理路径研究》,《中州学刊》2013年第4期。

[12]卢江勇、陈功:《贫困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S2期。

[13]乔尚奎、刘诚:《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扶贫开发政策研究》,《残疾人研究》2012年第1期。

[14]唐睿、肖唐镖:《农村扶贫中的政府行为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3期。

[15]童星:《残疾人社会政策的基点》,《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16]万海远、李超、倪鹏飞:《贫困残疾人的识别及扶贫政策评价》,《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4期。

[17]王珏:《中国残疾人康复需求分析与发展研究》,华夏出版社,2008。

[18]王俊文:《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9]邢成举、葛志军:《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宏观状况、理论基础与现实选择——基于中国农村贫困监测及相关成果的分析与思考》,《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20]许琳、王蓓、张辉:《关于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现状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21]徐月宾、刘凤芹、张秀兰:《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22]许源源:《中国农村扶贫瞄准问题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3]闫芳:《农村残疾人事业: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河南的调查》,《中州学刊》2008年第5期。

[24]杨立雄、王海萍:《新蔡县农村残疾人贫困状况调查分析》,《残疾人研究》2014年第1期。

[25]杨立雄、胡姝:《中国农村贫困线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26]杨立雄、兰花:《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人民出版社,2011。

[27]杨立雄、吴伟:《中国残疾人扶贫政策的演变与评价》,《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8]杨颖:《中国农村反贫困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29]张大维:《生计资本视角下连片特困地区的现状与治理——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为对象》,《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30]张钧等:《少数民族残疾人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与发展》2011年第3期。

[31]张立群:《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的类型及对策》,《红旗文稿》2012年第22期。

[32]张一:《文化适应视角下的农村残疾人扶贫政策体系创新研究》,《残疾人研究》2012年第1期。

[33]周彩姣:《制度困境与残疾人的经济参与:一项实证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34]周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和减贫对策探析——以西藏自治区改则县为例》,《开发研究》2012年第6期。

[35]周沛、曲绍旭:《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创新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36]周丕东、崔嵬、詹瑜、孙秋:《贵州乌蒙山区农村扶贫开发对策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第2期。

[37]赵曦:《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

简 介:本书全面回顾了“十三五”期间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历程,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残疾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梳理了2020年各级残联组织在应对疫情和脱贫攻坚方面的做法,对“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和分析;以残疾人脱贫攻坚为主题,聚焦民族地区残疾人脱贫攻坚、农村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农村重度贫困残疾人托养照...

作者: 郑功成 杨立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