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农业民俗研究:节气、农具与乡土景观图书

Agricultural Folklore Studies: Solar Terms, Farm Implements and Rural Landscapes

SSAPID:101-1530-6286-05
ISBN:978-7-5201-3577-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部分,“节气研究”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海外传播,二十四节气歌谣谚语的流变及其与农业民俗的关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保护等内容;“农具研究”主要包括民具学的发展研究,通过实例研究农具与农民、与民俗的关系等;“乡土景观研究”主要包括日本乡土景观研究方法及对中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借鉴意义,太湖东部平原“浜村相依”、哈尼族梯田文化、兴化垛田等方面的实例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季中扬 杨旺生
编 辑:单远举;程丽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Z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

 节气研究

  二十四节气形成过程初探

   一

   二

   三

   四

  二十四节气歌形成时间及流变路径初探

   一 二十四节气歌作者的七个版本

   二 民国初期及之前的歌谣式节气歌(传统节气歌)

   三 1928年节气歌是民国历法改革的副产品(升级版节气歌)

   四 1947年已出现经典版节气歌“蓝本”(经典版节气歌)

   五 1949年后二十四节气歌内容丰富多彩(升华版节气歌)

   六 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都有了切合时宜的节气歌

   七 节气歌的版本、作者、形成时间及流变路径探析

   八 结语

  二十四节气制度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

  论二十四节气:精英与民众共同创造的简明物候历

   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的必要内容之一

   二 二十四节气是一种抽象化的简明物候历

   三 从各地物候谚语看民众对二十四节气的再创造

  节点性与生活化:作为民俗系统的二十四节气

   一 实用性、节点性与生活化: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意义与价值

   二 介入生活:二十四节气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三 小结

  从节气歌谣、谚语看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

   一 二十四节气是时间经验的框架

   二 歌谣、谚语与二十四节气遗产的存在形态

   三 二十四节气歌谣、谚语的当代传承

   四 结语

  危机·转机·生机:二十四节气保护及其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

   一 当下二十四节气的生存危机及其原因分析

    (一)二十四节气是历史地形成的时间制度

    (二)当下二十四节气的生存危机

    (三)二十四节气出现生存危机的原因

   二 入选人类非遗名录是二十四节气生命史上的重要转机

   三 促进二十四节气重振生机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

  二十四节气在日本的传播与实践应用

   一 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的历史回顾

   二 明治改历与传统节日(节气)的去留

   三 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的变化

   四 二十四节气在日本当下的实践应用与意义

   五 结语

  自媒体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

   一 自媒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传播的全新思路

    (一)自媒体定义及传播特点

    (二)“认同理论”与“强弱连接理论”

    (三)中国自媒体发展情况

   二 自媒体环境中的二十四节气传播路径与表现举隅

    (一)二十四节气概述

    (二)自媒体中二十四节气的传播内容

     1.二十四节气天文历法与自然、农事知识的传播

     2.中医养生保健、饮食文化的传播

     3.时间节点与节俗庆典、民俗活动的传播

     4.诗意生活与美学生活知识的传播

     5.与节气相关的企业产品传播

   三 更好地利用自媒体,做好非遗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

    (一)占领移动社交阵地,人人可做非遗与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

    (二)发挥专业学术研究机构与团体的力量,提高自媒体平台文化影响力

    (三)打造好互动平台,设计数字交互App,提高娱乐性与关注度

    (四)既要加强对自媒体传播核心文化的保护,又要通过文化重塑,增强创新动力,大力开发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俗经济

    (五)利用自媒体传播,积极推动中国非遗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四 结语

  二十四节气与民俗

   一 节气时令信仰与仪式民俗

   二 节气时令饮食与养生保健民俗

   三 节气时令观赏与娱乐

 农具研究

  物质文化研究的格局与民具学在中国的成长

   一 民具学在中国的“缺漏”

   二 民具学在中国的导入及成长

   三 民具的文化遗产化

   四 物质文明的更新换代与物质文化研究的大视野

   五 结语

  农具:肢体功能的延伸与象征意义的衍化

   一 农具研究的相关成果

   二 “弯弯犁杖”:人类机体功能的延伸

   三 农具与地域认同

   四 农具:农民身份的象征

   五 农具:农耕情感的依托

  苏州稻作木制农具及俗事考

   一 灌溉农具

    水车(古称翻车、龙骨车)

   二 耕种农具

    铁搭

    耙

    犁

    耥耙

   三 脱粒农具

    稻床

    扇车

   四 脱壳农具

    砻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文化表现及其意义

   一 江南稻作农具的类型与特点

    (一)品种齐全,类型丰富

    (二)就地取材,实用方便

    (三)因地制宜,适应风土

    (四)科学利用资源,提高效率

    (五)造型丰富,实用美观

   二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行为文化表现

    (一)稻作农具的置办与收存习俗

    (二)稻作农具的使用习俗

   三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精神文化表现

    (一)对农具充满爱惜甚至敬畏之情

    (二)农具被神化成为神灵的象征

    (三)农具具有福佑人民平安幸福的神秘力量

   四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文化意义

    (一)丰富了江南农业文化遗产的内容与层次

    (二)促进了区域岁时节日、农时节日特色文化的形成

    (三)折射出江南地区人民的价值观念,反映了当地淳朴民风的形成过程

  近代华北农村农具、役畜的使用习俗探讨

   一 搭套

   二 共同拥有农具、役畜

   三 役畜、农具的借用

   四 换工与租用

   五 碾、磨的配置与使用规则

   六 小结

  水车与秧苗:清代江南稻田排涝与生产恢复场景

   一 塍岸

   二 水车与人群

   三 水与苗

   四 情怀

 乡土景观研究

  找回老家:乡土社会之家园景观

   一 引言:何处是“故乡”

   二 家园的“表情”

   三 景在“五行”中

   四 祖先的庇佑

   五 认知乡土

   六 找回老家

   七 结语:我们在行动

  日本乡土景观研究的历史与方法

   一 日本的乡土观、乡土论与乡土研究

   二 日本乡土景观研究的历史与方法

  河浜·墓地·桥梁:太湖东部平原传统聚落的景观与乡土文化

   一 河浜营造与水乡聚落的发生

   二 墓地、河浜与风水

   三 桥梁修造与公共参与

   四 结论

  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内涵、成因与特点

   一 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内涵

   二 哈尼族梯田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因素

    (一)自然地理因素

    (二)历史人文因素

   三 哈尼族梯田文化的特点

    (一)历史悠久、内涵丰厚

    (二)分布广袤、景观壮丽

    (三)天人合一、持续发展

  文化景观遗产及构成要素探析

   一 文化景观遗产及构成

    (一)文化景观

    (二)文化景观遗产

   二 龙脊梯田文化景观遗产简介

    (一)遗产历史简溯

    (二)龙脊梯田景观遗产的研究现状

   三 龙脊梯田的遗产构成要素

   四 龙脊梯田文化景观遗产要素考察

    (一)问卷设计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自然景观遗产的认知差异

     2.对梯田文化景观遗产的认知差异

     3.对古聚落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差异

     4.对梯田—古聚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差异

   五 结论

  兴化垛田的历史渊源与保护传承

   一 昨天:因地制宜的独特和谐之作

   二 今天:垛田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农业生态系统面临被蚕食与破坏的威胁

    (二)传统耕作方式面临丢失的危险

    (三)垛田保护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矛盾

   三 明天:垛田的价值认知与前景展望

   附 垛田大事记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