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68

2006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报告图书

The repor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 (2006)

SSAPID:101-1521-1599-29
ISBN:7-80230-292-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三部分,其中包括: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趋势目标、功能定位与发展对策、国家部委强力助推“海西”发展、福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海峡西岸蓝皮书
编 辑:徐逢贤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皮书系列》主要编辑出版发行人

 编后记

 总报告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现状、趋势目标、功能定位与发展对策*

   一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与范围

   二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1.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2.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3.是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集中体现

    4.是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全国发展大局的积极步骤

    5.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理论依据、客观基础和现实必然性

    (一)理论依据

     1.区域分工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2.增长极理论

     3.平衡和不平衡发展理论

     4.梯度转移理论

     5.循环累积因果理论与“回浪”理论

     6.产业聚集理论

     7.点轴和网络开发理论

     8.中心—外围理论

     9.都市圈域经济理论

    (二)客观基础

     1.优越独特的区位空间条件

     2.特征鲜明的地理环境条件

     3.生态相近的自然资源条件

     4.优势互补的生产力布局

     5.密不可分的经济联系

     6.持续稳定的历史文化影响

    (三)现实必然性

     1.海峡西岸经济区是闽台经贸合作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2.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必然要求

     3.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是全国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必然延伸

     4.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是促进三大经济区融合和构筑东南沿海经济区的必然选择

     5.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需要

   四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中国主要经济区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一)经济区范围、面积和人口比较

     1.海峡西岸经济区

     2.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4.环渤海经济区

     5.西部大开发区域

     6.东北老工业基地

     7.中部崛起地区

    (二)经济发展比较

     1.海峡西岸经济区

     2.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4.环渤海经济区

     5.西部大开发区域

     6.东北老工业基地

     7.中部地区

    (三)区域优势比较

     1.海峡西岸经济区

     2.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4.环渤海经济区

    (四)产业发展比较

     1.海峡西岸经济区

     2.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4.环渤海经济区

     5.东北老工业基地

     6.西部大开发地区

     7.中部崛起地区

    (五)中心城市发展比较

     1.海峡西岸经济区

     2.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4.环渤海经济区

    (六)基础设施建设比较

     1.海峡西岸经济区

     2.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4.环渤海经济区

     5.西部大开发地区

    (七)发展引擎比较

     1.海峡西岸经济区

     2.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4.环渤海经济区

    (八)国家政策支持比较

     1.海峡西岸经济区

     2.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4.环渤海经济区

     5.西部大开发

     6.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7.中部崛起

    (九)发展战略与举措比较

     1.海峡西岸经济区

     2.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4.环渤海经济区

     5.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五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功能定位

    (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

    (二)成为推动东部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器

    (三)成为推动两岸经济融合的加速器和示范区

    (四)成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纽带区

    (五)成为连接“两岸三地”*的重要枢纽

    (六)成为中国参与东盟合作、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地

   六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海峡西岸经济区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2.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撑力持续增强

     3.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持续增强

     5.海峡西岸经济区财政金融持续稳定发展

     6.海峡西岸经济区社会事业持续稳步发展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七 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战略部署、目标与发展态势

    (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战略部署

     1.基本构想

     2.基本思路

     3.基本态势

     4.基本格局

    (二)总体目标

     1.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的新格局

     2.开创海峡西岸经济区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3.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连片崛起的新板块

     4.取得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全面繁荣的新成就

    (三)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态势

     1.延伸两翼、对接“两洲”

     2.拓展一线、“两岸三地”

     3.纵深推进、连片发展

     4.和谐繁荣、服务全局

   八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生产力布局

    (一)核心区

     1.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口城市经济发展区

     2.以厦门为中心的厦门湾城市经济发展区

     3.以泉州为中心的泉州湾城市经济发展区

     4.支持漳州、莆田、宁德、南平、三明、龙岩等地加快发展

    (二)紧密区

     1.以温州市为中心的瓯江湾城市经济发展区

     2.以汕头经济特区为中心的韩江湾城市经济发展区

     3.支持丽水、衢州、赣州、抚州、鹰潭、上饶、潮州、梅州、揭阳等地经济加快发展

    (三)拓展区

     1.吉安市等中间连接地区

     2.皖湘鄂地区

   九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促进区域综合竞争力整体提高

     1.规划建设海峡西岸核心区,充分发挥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主导作用

     2.规划建设海峡西岸核心区的两翼地区,增强壮大海峡西岸的经济实力

     3.规划建设内陆腹地和拓展区,进一步完善海峡西岸的经济功能

    (二)扩大台商投资区、保税港区的范围和功能,建立闽台投资贸易区和对台经贸特区

     1.扩大福州、厦门四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范围

     2.扩大现有保税港区的功能区域

     3.建立对台经贸特区

    (三)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竞争力

     1.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升级

     2.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3.做好产业链的招商引资工作,为产业链、产业群的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四)加快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拓展发展空间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

     1.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两纵四横”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

     2.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港口、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构筑区域共同市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体化

     1.大力推进区域内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市场的整合,加速要素自由流动

     2.加强与省际(内陆)周边区域的融合与产业经贸合作

     3.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六)创新区域协作机制,加大内联协作力度

     1.加快建设内联协作的基础设施通道

     2.创新区域协作机制

     3.扩大区域间物流通道,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七)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项目推介工作

     1.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

     3.进一步加强招商项目储备和推介工作

     4.继续办好“台交会”、“海交会”、“海博会”、“花博会”、“投洽会”等商贸活动,将海峡西岸的口岸建成两岸区域物流的重要通道和通往内地的桥头堡

    (八)加强城乡统筹的力度,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统筹协调的城镇支撑体系

     1.发展壮大中心城市

     2.积极推进城市联盟

     3.激发县域经济内在活力

    (九)强化社会发展,构筑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

     1.强化科技创新

     2.强化教育发展

     3.强化文化建设

     4.强化卫生事业

    (十)建立海峡西岸人员交流机制,扩大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人才交流

     1.建立人才机制,营造创业环境

     2.各地要积极营造科研环境、创业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3.为促进两岸人员往来

 分报告

  国家部委强力助推“海西”发展

   一 规划布局:凸显“海西”独特地位

   二 项目布点:有力支撑九大体系建设

   三 政策倾斜:推动“海西”率先发展

   四 先行先试:构建促进祖国统一的前沿平台

  福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 根据福建的独特省情,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一)海峡西岸的独特省情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3.闽台港澳联系紧密

     4.山海资源得天独厚

     5.人文优势独具魅力

     6.人居环境优美舒适

    (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及其意义

     1.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

     2.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省的后发优势

     3.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4.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二 推进新一轮发展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发挥积极效应

    (一)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

     1.在规划布局上凸显“海西”(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简称)的独特地位

     2.在项目布点上有力地支持海峡西岸九大支撑体系建设

     3.在政策措施上推动“海西”率先发展

    (二)福建新一轮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

    (三)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力

    (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改革力度加大

    (五)周边地区呼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三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

    (一)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撑力增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1.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2.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

     3.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持续扩大

     1.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2.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3.利用外资形势较好

     4.闽台经贸合作持续增长

     5.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

     6.外经外贸形势较好

    (三)经济增长的盈利能力增强,国家、企业、居民三大收入保持增长

     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2.企业收入增长保持较高水平

     3.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

    (四)经济社会运行环境进一步改善,财政、金融、社会三大保障有力

     1.财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2.金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3.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

    (五)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四 今后几年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际环境分析

     1.国际政治环境

     2.国际经济环境

     3.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新的风险

    (二)国内环境分析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三)省内环境分析

   五 福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一)福建省经济增长多方案测算

     1.中方案

     2.高方案

     3.低方案

     4.末方案

     5.从综合分析看

    (二)从需求角度看,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1.从投资需求上看,投资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2.从消费需求上看,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3.从出口需求上看,出口增长幅度有可能回落

    (三)从三大产业角度看,工业、农业、服务业有望保持2004~2005年的增长水平

     1.工业增长有望继续走强

     2.农业将保持平稳发展

     3.服务业总体将稳步增长

    (四)从供求角度看,大部分商品仍供大于求,少部分商品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有所缓和

     1.大部分商品仍将供大于求

     2.煤、电、油等少部分商品供应紧张的局面将进一步缓和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与2005年基本持平,未来几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期上涨2%~3%左右

   六 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一)千方百计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扎实推进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

     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3.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4.加快发展开放型农业

    (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1.以产业聚集加快培育产业集群

     2.以项目推进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3.以产业技术创新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

     4.加快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5.以海洋产业发展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6.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7.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8.加大服务业发展扶持力度

    (四)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后劲

     1.选准重点项目

     2.确保重点建设取得实效

    (五)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1.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2.挖掘出口增长潜力

     3.积极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4.深化闽港闽澳交流合作

    (六)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以内需扩张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1.继续发展新型业态,拓展农村市场

     2.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扩大农村市场消费创造条件

     3.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工作

    (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1.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2.积极促进科技发展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4.着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5.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

    (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2.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浙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 浙南浙西南地区的基本情况

    (一)温州市的基本情况*

     1.经济发展情况

     2.居民收入与生活状况

     3.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4.对外经济关系

     5.物流状况

     6.旅游业情况

    (二)丽水市的基本情况

    (三)衢州市的基本情况

   二 浙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1.丽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趋势

    2.衢州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趋势

   三 浙南浙西南地区的发展建议

    (一)发展定位:浙南浙西南地区加强与福建联系,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

    (二)温州地区的发展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硬环境

     2.提升社会人文素质,改善投资软环境

     3.高效利用土地,尽快消除土地资源短缺的瓶颈

     4.融入“海西”,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协作,变区位劣势为优势

    (三)浙西南地区的发展建议

     1.从资源优势条件看

     2.从产业发展条件看

     3.从合作的梯度和功能上看

     4.从总体而言,丽水、衢州地区有一定的工业发展基础

  赣东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 赣东南地区的基本情况

   二 赣东南地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定位

    (一)赣东南地区的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

     2.资源优势

     3.成本优势

     4.政策优势

    (二)赣东南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

     1.努力成为产业升级的承接基地

     2.努力成为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

     3.努力成为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基地

     4.努力成为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三 赣东南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状

    (一)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财政收入再创新纪录

     1.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2.财政收入再创新纪录

    (二)农业稳步发展,产业化水平提高

     1.粮食种植面积小幅增加,粮食产量略增

     2.畜牧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牧业形势朝好的方向发展

     3.渔业生产效益良好,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市场利好,加上政策引导和服务到位,赣东南地区渔业经济形势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4.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

    (三)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主导经济增长的格局突出

    (四)投资维持高位快速运行状态,推动经济增长格局明显

    (五)消费品市场保持旺销势头,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六)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七)开放型经济大步推进,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四 赣东南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趋势

    (一)赣东南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判断

     1.GDP仍将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2.工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3.农业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性的增长

     4.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赣东南地区与台湾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趋势分析

     1.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农业项目比例将进一步增加

     3.投资领域将更加广泛

   五 赣东南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建议

    (一)赣东南地区的总体发展思路

    (二)赣东南地区要继续做大做强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

    (三)赣东南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议

     1.完善对接平台,增强对接能力

     2.要努力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

     3.要搞好赣东南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规划

     4.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要有超前意识,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5.加大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其他省市的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缩短与沿海地区的距离,同时加快赣东南地区内部的交通设施建设

     6.以增强产业聚集度和关联度为重点,做大做强一批布局集中、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成长性工业园区

     7.加快培育区域经济中心城市

     8.创新、拓展投融资渠道

  粤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 粤东地区的基本情况

    (一)汕头市**

    (二)潮州市*

    (三)揭阳市*

    (四)梅州市*

   二 粤东城市的发展定位

   三 粤东的区域经济发展

    (一)粤东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

    (二)粤东地区区域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1.区位优势

     2.文化优势

     3.资源优势

     4.广东省区域战略规划有利粤东发展

    (三)粤东地区区域发展的思路

     1.扩大区域开放,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2.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整体结构优化

   四 粤东地区与闽台等地区的合作与发展趋势

    (一)粤东与闽西、赣东南经济协作

     1.闽粤赣经济协作的基础

     2.粤东与闽西、赣东南经济协作的成效

    (二)粤东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

     1.粤东与台湾地区经济交流的优势

     2.粤东对台引资的“走出去”战略

     3.积极引进台湾的农业投资

 专题研究报告

  海峡西岸与东岸发展现状分析及经贸合作建议

   一 海峡东岸与西岸的战略位置

   二 海峡西岸与东岸的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

    (一)区位空间优势

    (二)地理环境优越

    (三)山海资源优势

    (四)产业互补优势

    (五)对外开放优势

    (六)经贸联系优势

    (七)增长差距缩小

    (八)历史文化积淀

    (九)华侨华人优势

   三 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现实基础

   四 海峡西岸与东岸的发展现状分析

    1.海峡西岸与东岸的范围、面积和人口

    2.海峡西岸与东岸的经济发展总量与人均水平

    3.海峡西岸与东岸的产业发展

    4.海峡西岸与东岸的中心城市发展

    5.海峡西岸与东岸的基础设施建设

    6.海峡西岸与东岸的发展引擎

    7.海峡西岸与东岸的发展战略与举措

   五 海峡西岸与东岸的经贸合作发展模式

    (一)基础期

    (二)整合期

    (三)发展期

     1.加快建设首位度较高的经济中心

     2.发展若干腹地及周边城镇

     3.推动经济中心与腹地形成紧密联系的内在经济关系

   六 推进海峡西岸与东岸经贸合作的目标与基本构想

    (一)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

     2.近中期目标

     3.中期目标

     4.远期目标

    (二)基本构想

     1.扩大福州、厦门台商投资区范围

     2.提升台商投资区的功能

     3.在福建省现有的厦门象屿保税区区港联动和福州马尾保税区基础上,进行闽台两省经贸合作区试点

     4.将厦门特区改为对台特区

     5.将经贸合作区范围进一步扩大至福州、厦门、泉州、湄洲岛、东山岛等地区

     6.将经贸合作区范围再进一步扩大至温州、汕头等沿海中心城市地区

     7.由局部的主要港口中心城市和港区的经贸合作区拓展到海峡西岸整个沿海地区

     8.建立覆盖全域、功能完善、政策协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七 海峡西岸与东岸的区域生产力布局

    (一)核心区

     1.以台北、台中、高雄三大都市区为中心的海峡东岸城市经济发展区

     2.以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发展区

     3.支持漳州、莆田、宁德、南平、三明、龙岩等地加快发展

    (二)紧密区

     1.以温州为中心的瓯江湾城市经济发展区

     2.以汕头特区为中心的韩江湾城市经济发展区

     3.支持丽水、衢州、赣州、抚州、鹰潭、上饶、潮州、梅州、揭阳等地加快发展

    (三)拓展区

     1.吉安等中间连接地区

     2.皖湘鄂地区

   八 海峡西岸与东岸经贸合作的建议

    (一)加强海峡西岸与东岸经贸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双赢

     1.规划建设海峡经贸合作的核心区,充分发挥核心区在经济区域中的主导作用

     2.规划建设海峡经贸合作的两翼地区,增强壮大紧密区的经济实力

     3.规划建设内陆腹地和拓展地,进一步增强同拓展区的经济联系

    (二)创建合作交流的新载体,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的加速融合

     1.以厦门“区港联动”试点为契机,扩大福州港、厦门港与高雄港之间试点直航成果和“两门、两马”对开成果

     2.整合并充分发挥福州、厦门、高雄、金门等地的海港、空港优势以及其他经济发展资源与条件

     3.扩大福州、厦门四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范围

     4.扩大现有保税港区的功能区域

     5.扩大直航口岸的功能与范围

     6.建立可与东岸对接的经济贸易区

     7.抓住福州、厦门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开展政党交流首批参与城市的契机,着力推动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城市与台北、高雄、基隆、台南等城市建立城市联盟等城际联系机制

    (三)加强产业引导合作,促进产业整合优化

     1.加强海峡两岸工业的合作

     2.加强以闽台为主体的两岸农业深层次合作

     3.推动海峡东、西两岸的海洋产业合作

     4.推动海峡东、西两岸的高科技产业合作

     5.加强海峡东、西两岸的物流业合作

     6.拓展闽台文化产业合作与文化交流空间

     7.发展海峡东、西两岸的特色旅游业

     8.加强闽台金融合作

    (四)加快构建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功能

     1.加快沿海中心城市发展

     2.强化山区次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五)构建两岸经济整合对接机制,推进海峡两岸合作加快发展

     1.进一步完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管理体制

     2.比照或部分比照“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区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条款,对原产台湾地区的部分进口货物实行优惠。

     3.在顺利启动内地与港澳CEPA后,可参照用以推动闽台经贸关系发展,提供便利的贸易和投资条件

     4.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六)建立闽台人员交往机制,扩大海峡两岸的双向交流

     1.营造人才创业环境

     2.营造科研环境和优美生活环境

     3.促进两岸人员往来

  海峡西岸与东岸港口及航运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 海峡西岸与东岸港口岸线资源丰富

   二 海峡西岸与东岸的港口现状

    1.福州港:中国沿海主枢纽港和闽台贸易港

    2.厦门港:中国东南沿海天然良港和闽台通航口岸

    3.湄洲湾港:中国东部发展潜力优越的南、北岸深水港口

    4.漳州古雷港口:中国为数不多的天然深水避风良港

    5.宁德港:在海峡西岸港口群中蓄势待发

    6.汕头港:粤东侨乡口岸

    7.温州港:浙南航运中心枢纽

    8.高雄港:台湾省第一大港

    9.基隆港:台湾省北部海上门户

    10.台中港:台湾省新兴重要港口

    11.花莲港:台湾省东部最大港口

    12.苏澳港:台湾省北部第二大港口

   三 海峡西岸与东岸的港口及岸线状况评价

    1.福建及海峡西岸港口和岸线状况评价

    2.台湾省主要港口评价

   四 海峡西岸与东岸的航运

   五 海峡西岸与东岸港口航运的合作与交流

    (一)闽台两岸间接通航

     1.闽台两岸经“第三地”的间接航运模式

     2.闽台及海峡两岸航运公司互租仓位与联营合作

    (二)闽台两岸试点直航

    (三)闽台两岸航运公司经营经第三地的两岸定期航线

    (四)闽台两岸合建运输公司,开辟闽台间接定期航线

    (五)闽台两岸港口航运业的交流与合作

     1.闽台两岸在通航技术方面的合作

     2.台湾航运公司在福建设立据点或与福建合作建立航运公司等

   六 海峡西岸港口群发展态势与加快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满足日益增长的集装箱运输的需求

    (二)是建设对台物流基地和海峡两岸经贸交流重要枢纽的需要

    (三)是开辟我国中西部地区出海新通道的需要

    (四)是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的需要

    (五)是提升福建港口在台湾海峡航运格局中地位的需要

    (六)是推进闽台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的需要

   七 海峡西岸与东岸港口与航运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海峡西岸港口的规划建设

     1.福州港

     2.厦门港

     3.湄洲湾(南、北岸)主枢纽港

     4.漳州古雷港

     5.宁德港

     6.温州港

     7.汕头港

    (二)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系统

    (三)以试点直航运营为契机,扩大闽台两岸直航试点范围

     1.扩大直航口岸的功能与范围

     2.扩大福州港、厦门港与高雄的海上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

     3.推进港口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和福州、厦门、泉州、基隆、高雄等临港物流园区的对接

     4.继续提升福州港、厦门港与高雄港试点直航的运输量

     5.拓展内陆经济腹地,启动福州港、厦门港的水铁联运和海铁联运业务

     6.推进闽台两岸港口全面对接

    (四)扩大对台小额贸易范围,赋予福州江阴港区对台贸易功能,建设闽台两岸共享大港

     1.拓展现有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贸易市场的功能定位,扩大经营范围

     2.争取在福州马尾、江阴港区、莆田湄洲岛、宁德三沙港区,新设立对台小额商品贸易市场

     3.修订完善《对台小额贸易管理办法》,比照一般贸易方式,放开对台小额贸易船只吨位、交易金额的限制,放宽经营范围的限制

     4.在条件成熟时,赋予江阴港区对台贸易功能,建设闽台两岸共享大港

    (五)扩大闽台两岸航运公司经营经第三地的两岸定期航线

    (六)以“区港联动”为契机,扩大保税港区范围,建立对台经贸特区和对台单边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扩大闽台经贸往来

     1.以厦门“区港联动”试点为契机,扩大福州港、厦门港与高雄港之间试点直航成果和“两门、两马”对开成果

     2.扩大福州马尾台商投资区范围

     3.完善厦门象屿保税区和厦门港的区港联动试点

     4.在福州、厦门、湄洲湾等港口密集地区增加保税区数量,并逐步实现区港联动

     5.在福州的琅岐岛(或江阴岛、平潭岛)设立对台经贸特区

     6.建议将厦门港、福州港、江阴港区列入特殊海关监管的政策倾斜试点地区

     7.条件成熟时,在福州、厦门、泉州率先以WTO非歧视原则消除经贸活动壁垒,实行商品与要素的自由流动

     8.加强两岸港口物流业合作

    (七)推进“区港联动”向自由港转型,构建自由贸易港

     1.推进厦门港、福州马尾港、江阴港“区港联动”向自由港转型。

     2.进一步巩固发展厦门、福州港对台港口集装箱运输的中心地位

     3.推进闽台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构建海峡两岸自由贸易港(在闽台试点)

    (八)进一步扩大闽台两岸港口与航运的交流合作

    (九)加快海峡西岸港口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口、产业、城市三位一体联动发展

     1.构建完善的疏港路网体系,推进海峡西岸与东岸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

     2.加快海峡西岸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3.推动海峡西岸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4.抓住福州、厦门作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开展政党交流首批参与城市的契机,进一步强化福州、厦门对台通商口岸的地位

     5.加快沿海港口开发建设,推进港口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和厦门、福州、湄洲湾、汕头、基隆、高雄等临港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

     6.整合并充分发挥福州、厦门、高雄、台中等地的海港、空港优势,以及其他经济发展的资源与条件

     7.加快沿海港口中心城市发展

  海峡西岸与东岸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 海峡西岸与东岸农业发展的现状

    1.海峡西岸与东岸农业的总体状况

    2.农业发展的现状

   二 海峡西岸与东岸农业合作现状

    1.海峡西岸与东岸农业合作态势良好

    3.合作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三 海峡西岸与东岸农业发展的趋势分析及建议

    1.海峡西岸与东岸农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2.几点建议

  闽台制造业的对接与趋势分析

   一 闽台制造业对接的现状和评价

    (一)闽台制造业对接现状

    (二)闽台制造业对接评价

   二 闽台制造业对接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一)台商投资“本土化”或“当地化”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二)与台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大陆的“本土化”经营趋势相联系的,还有个“台湾高科技产业西移的趋势”

   三 闽台制造业对接的途径和措施

    (一)对接途径和政策措施

    (二)加快台商投资区的产业聚集

    (三)创新对接工作机制,优化投资软环境

  海峡西岸与东岸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 海峡西岸与东岸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二 海峡西岸与东岸服务业发展的现状评价

    1.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3.现代服务业部分领域发展较快,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4.服务业成为增加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成为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途径

    5.海峡西岸与东岸经贸交流与合作频繁,形成共同发展的趋势。

    6.地区发展不平衡,呈现一定的梯度差

   三 海峡西岸与东岸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宏观发展环境分析

    (二)海峡西岸与东岸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1.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给服务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制造业的聚集效应,拓宽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3.城市产业聚集和结构优化拉动服务业发展

     4.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海峡西岸与东岸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我国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

     2.两岸关系趋于缓和,闽台经贸合作进一步密切,为海峡西岸与东岸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3.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海峡西岸与东岸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四 海峡西岸与东岸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1.推动海峡西岸与东岸服务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良性互动发展

    2.坚持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轮驱动”,互相促进,协同发展

    3.加快推进城市(镇)化步伐,拓展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构筑海峡西岸与东岸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优势

    5.加快服务业改革创新,进一步改善体制环境

    6.加强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海峡西岸与东岸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 海峡西岸与东岸旅游协作的背景

    1.是两岸相近地理文化使然

    2.是海峡西岸与东岸合作发展的必然

    3.是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 海峡西岸与东岸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1.海峡两岸居民相互观光旅游概况

    2.两岸居民相互观光旅游比较

    3.海峡西岸与东岸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4.金马“小三通”人员往来现状

    5.海峡两岸的旅游合作

   三 海峡西岸与东岸旅游业合作的发展趋势

    1.海峡东、西岸旅游业的政策趋向

    2.海峡两岸旅游业的发展预测

   四 海峡西岸与东岸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1.突出战略意义,建立交流机制

    2.进行科学定位,推动旅游市场发展

    3.积极筹划举措,开展旅游合作

  海峡西岸与东岸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一 海峡西岸与东岸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的意义

    1.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内在要求

    2.海峡两岸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3.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起着重要作用

   二 海峡西岸与东岸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创意产业及相关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存在互利互补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

    3.海峡西岸经济区发达的制造业为创意产业的互动创造了条件

    4.厦门为海峡东、西岸创意产业互动提供了平台

   三 海峡西岸与东岸创意产业互动发展建议

    1.确定海峡东、西两岸创意产业定位

    2.选择创意产业互动发展方向

    3.建立海峡东、西岸创意产业同盟

  闽台文化融合与影响分析

   一 闽台经济融合的文化基础

    (一)文化共同性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意义

    (二)闽台文化共同性研究

   二 闽台文化交融现状

    1.宗教交流

    2.民俗活动

    3.旅游探亲

    4.媒体合作

    5.文体艺术

    6.学术教育

   三 闽台文化交流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文化的影响

    (二)外来文化的吸引力

    (三)语言文字的障碍

    (四)负面宣传文化的误导

    (五)经济因素的制约

    (六)制度政策的阻隔

     1.制造政治障碍,阻挠海峡两岸通航

     2.坚持“戒急用忍”,限制两岸通商

     3.单向进行限制,妨碍海峡两岸交流

   四 闽台文化交融的趋势与建议

    (一)关注三种闽台文化议题

     1.整合闽台及两岸信仰团体

     2.树立祖国大陆民俗活动品牌

     3.引发海峡两岸社会热点讨论

    (二)营造两种有益文化交流的环境

     1.统一的语言环境

     2.健康的舆论环境

    (三)把握经济发展关键

     1.拓宽大陆(福建)优势

     2.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闽台环境治理合作的战略思考

   一 闽台环境治理合作的有利因素分析

    1.闽台开展环境治理合作具有区位、血缘、人文等优势

    2.面对共同的需要治理环境问题,使闽台开展环境治理合作成为相互需要

    3.闽台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与生产要素的互补性为各方在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4.闽台以往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为环保产业技术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闽台在环境治理领域的艰巨任务与环保设备、技术、服务等需求市场的巨大规模,为各方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二 闽台环境治理合作领域展望

    1.加强闽台在环保技术产业领域的合作

    2.加强闽台环境污染整治重点计划项目的合作

    3.加强台湾海峡海域水质保护的合作

    4.加强各方在环境教育、提高民众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领域的合作

   三 构建闽台环境治理合作的相关机制

  海峡西岸与东岸主要发展指标变动趋势研究*

   一 海峡西岸与东岸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的变动趋势:现状与未来

    (一)经济总量分析

     1.GDP

     2.固定资产投资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营利事业销售额

    (二)产业结构分析

     1.第一产业增加值

     2.第二产业增加值

     3.第三产业增加值

     4.三次产业的结构

    (三)对外经济

     1.进出口总额

     2.出口总额

     3.进口总额

     4.实际利用外资额

    (四)产业

     1.粮食产量

     2.工业增加值或工业生产总值

     3.批发零售餐饮业零售额

     4.旅游总收入

     5.旅游接待总人数

    (五)基础设施

     1.货运周转量

     2.客运周转量

     3.固定电话用户

     4.移动电话用户

     5.互联网用户

    (六)金融

     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二 海峡西岸与东岸社会发展指标变动趋势:现状与未来

    (一)人口与民生

     1.人口数

     2.农民人均纯收入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职工平均工资

    (二)教育

     1.普通高校在校生

     2.普通中学在校生

     3.普通小学在校生

    (三)医疗

     1.卫生机构床位

     2.万人病床数

     3.医生数

     4.万人医生数

  台湾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关系*

   一 前言

   二 闽台经贸关系

   三 外资企业在福建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四 台商在福建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五 开发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展望

   六 从电子电机产业共同合作发展到两岸建立经贸合作区

   七 结论

  海峡两岸金融市场发展的比较与推进金融交流的看法*

   一 前言

   二 台湾金融市场的发展与金融改革

    1.台湾金融市场的发展

    2.台湾的金融改革

   三 祖国大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金融改革

    1.祖国大陆金融市场的发展

    2.祖国大陆的金融改革

   四 两岸金融市场的现状与挑战

   五 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区金融业的交流

    1.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现状

    2.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推动

  台湾的经济发展: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 前言

   二 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

    (一)经济建设发展计划

    (二)产业发展转型历程

     1.20世纪50~70年代的经济发展轨迹

     2.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3.20世纪90年代所面临的经济挑战

    (三)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

   三 台湾地区总体经济指针及经济结构之转变

    (一)总体经济指针与家庭所得

    (二)产业结构与主要出口地区的快速转变

    (三)汇率、货币供给与储蓄率的变化趋势

    (四)人口因素与家庭支出行为

   四 海峡两岸经贸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海峡两岸贸易的历年变化趋势

    (二)台资在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地区选择及产业种类

    (三)海峡两岸贸易往来的主要项目及其对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

   五 结论

    (一)台湾经济发展的现状

    (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未来

 附录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要点

   一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二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突出发展

     2.突出优势

     3.突出统筹

     4.突出创新

     5.突出为民

    (三)总体目标

     1.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格局

     2.开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3.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繁荣的新成就

   三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态势

   四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任务

    (一)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

     1.壮大战略产业

     2.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

     5.构建“五区两带”旅游发展格局

     6.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7.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二)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1.建立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2.建立现代化信息传输网

     3.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4.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5.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三)构建统筹协调的城镇支撑体系

     1.发展壮大中心城市

     2.积极推进城市联盟

     3.激发县域经济的内在活力

    (四)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

     1.强化人才保障

     2.强化科教创新

     3.强化文化建设

     4.强化卫生事业

    (五)构建外向带动的开放支撑体系

     1.加强闽台经贸、科技、文化等合作

     2.全面提升闽港澳合作水平

     3.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六)构建互利共赢的协作支撑体系

     1.扩大多领域、多层次的区域协作

     2.建设统一有序的市场网络

     3.建立区域协作长效机制

    (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体系

     1.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

     2.促进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

     3.促进自然资源永续利用

     4.促进人居环境自然和谐

     5.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八)构建安全可靠的防灾减灾支撑体系

    (九)构建和谐社会的管理协调服务支撑体系

     1.推进管理体制创新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4.建立健全应急机制

     5.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报告》编委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1]叶飞文:《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考虑与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2]叶飞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功能定位与政策建议》,《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叶飞文:《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研究》,《闽商》,2004年12月。

[4]李闽榕、姜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理论依据——区域经济理论主要原理简要介绍与评述(上、下)》,《福建通讯》,2004年8月、2004年12月。

[5]叶飞文:《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考量》,《发展研究》,2004年第4期。

[6]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

[7]叶飞文:《关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的研究》,《投资研究》,2005年5月。

[8]国家统计局:《2006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5月。

[9]国家统计局:《2005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9月。

[1]叶飞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功能定位》,《福建日报》,2005年6月22日。

[2]叶飞文:“海峡西岸经济区形成的必然性”、“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与范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功能”,《和谐发展海峡经济—“海峡经济发展论坛”综述》,《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7期。

[3]叶飞文:《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考虑与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4]叶飞文:《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研究》,《闽商》,2004年12月。

[5]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

[6]叶飞文:《关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的研究》,《投资研究》,2005年5月。

[7]叶飞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功能定位与政策建议》,《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8]国家统计局:《2006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5月。

[9]国家统计局:《2005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9月。

[1]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港口》,《海上运输》,http://www.china.org.cn.

[2]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网:《航运》,http://www.chinaiiss.org.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交通成就》,http://www.moc.gov.cn.

[4]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交通厅:《2005~2010年福建省沿海港口建设规划》。

[1]郑金贵:《加强两岸农业合作,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4年第7期。

[2]林卿:《闽台农业的依存性与合作创新区域农业竞争力》,《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年第3期。

[3]林国华:《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途径选择》,《台湾农业探索》,2005年第3期。

[4]尤珩:《关于福建农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福建农业科技》,2000年增刊。

[5]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6]台湾“农委会”:《农政与农情》,2006年3月号。

[7]台湾“经济日报社”:《“台湾经济”年鉴》,2004年版,2005。

林祖嘉:《两岸经贸与大陆经济》,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台北,2005。

林祖嘉:“两岸共同市场应从电子电机产业开始”,两岸关系新思维学术研讨会论文,2006,厦门大学主办。

林祖嘉、朱云鹏:“两岸直航的政治经济分析”,海峡两岸经贸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2006,北京社科院。

高希均、李诚、林祖嘉:《台湾突破:两岸经贸追踪》,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台北,1992。

高希均、林祖嘉、林文玲、许彩雪:《台商经验:投资大陆的现场报道》,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台北,1995。

高长、吴世英:《台商与外商在大陆投资经验之调查研究:以制造业为例》,中华经济研究院,1995。

高长、王文娟:《大陆经贸环境变迁对台商投资影响之研究》,中华经济研究院,1999。

于宗先、王金利:《台湾金融体制之演变》,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5。

巴曙松:《间接、迂回模式下的两岸金融合作》,《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4月20日。

许振明、林树明、邱静玉:《当前金融改革问题之探讨:金融结构互补性之分析》,《理论与政策》,第十六卷第四期,2003。

韦伯韬、林姿仪、吴孟道:《两岸金融交流政策与实务分析》,《国政分析》,2006年6月6日。

华而诚:《两岸的金融改革》,《面对公与义:台湾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研讨会,2006年5月。

华而诚:《China’s stock market paper》,2005.9.12。

华而诚:《公股银行何去何从?》台湾当局“立法院”公听会,2005.12.6。

张光平:《人民币》,第二篇《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2005。

张绍台、王伟芳、胡汉杨:《台湾金融发展史话》,台北市,《台视文化》,2005。

杨宗谚:《中国股市的改革与契机》,世新大学经济学系硕士论文,2006。

谢平:《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研究》,2005。

陆红军:《两岸金融合作的思路与抓手》,《中国信息报》。

熊鹏:《股票流通的价值》,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硕士毕业论文,2002。

主计处:《“中华民国”统计年鉴》,各年度。

何美玥:《当前产业发展与产业策略》,台湾“工商企业联合会”财经论坛,2005。

林祖嘉:《两岸经贸与大陆经济》,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05。

林祖嘉:《1986年以来两岸贸易与投资趋势》,高希均、李诚、林祖嘉主编《两岸经验二十年》,第12章,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06。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连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联经出版社,2000。

李国鼎:《一个参加经济设计老兵的回顾与前瞻》,1971年2月28日在台湾编辑人协会台北市公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上的讲演,于宗先主编《台湾经济发展总论》,联经出版社,1971。

李国鼎、陈木在:《台湾经济发展策略总论》,上、下,联经出版社,1987。

高希均、李诚、林祖嘉:《台湾突破:两岸经贸追踪》,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2。

高希均、李诚、林祖嘉主编《两岸经验二十年:1986年以来两岸的经贸合作与发展》,天下文化出版公司,2006。

高希均、林祖嘉、林文玲、许彩雪:《台商经验:投资大陆的现场报道》,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5。

陆民仁:《台湾经济发展策略》,联经出版社,1996。

张清溪、许嘉栋、刘莺钏、吴聪敏:《经济学—理论与实际》,下册,五版,翰芦图书,2004。

郑竹园:《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与互动》,联经出版社,1994。

Becker,G.S.(1993),Human Capital(3rd e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Statistical Yearboo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Executive Yuan,R.O.C.various issues.

Lau,J.Lawrence,and Lawrence R.Klein,(1990)Models of Development-A Comparative Study of Economic Growth in South Korea and Taiwan,ICS Press,San Francisco.

Lin,Y.F.Justin,and Chien-Liang Chen,(1996),“Dutch Disease,Taiwan Success,and the China Boom,”Three Chinese Economies,Taiwan,Hong Kong and Taiwan,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edited by L.Ng and C.Tuan,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Tsiang,A.C.(1980)“Quantitative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Essays in Memory of Ta-Chung Liu. Academic Sinic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