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图书

20世紀の中国システム

SSAPID:101-1509-7531-21
ISBN:978-7-5097-4269-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日本京都大学中国研究系列之第三,以研究20世纪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为主题。收录了石川桢浩、中村哲夫袁广泉等日本中国学者的论文。其中一些文章探讨的此前学者较少关注的问题,诸如1920年代的中国女性剪发、中国近代国画的理论探索、“满洲国”的地理学者及其活动特征等,相信会给读者诸多启迪。

相关信息

丛书名:日本京都大学中国研究系列
编 辑:张晓川;徐碧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日文版序言

 寻求描写“社会”的方法

  一 序言

  二 清末的文艺评论——小说与社会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 五四时期的文艺理论——客观描写与真实

  四 20年代后半期西洋文艺理论之翻译

  五 中国的文艺理论著作和小说三要素

  六 结语

 1920年代中国女性剪发

  一 序言

  二 从“读与被读”到“看与被看”

   1.剪发之“读与被读”

   2.剪发之“看与被看”

  三 国民革命与剪发

   1.剪发的政治化

   2.武汉:剪发=革命

   3.江南:时尚与革命的交织

   4.华北、东三省:最后防线

  四 结语

 中国近代国画的理论探索

  一 序言

  二 “东西文化论战”与近代国画论

   1.“东西文化论战”概述

   2.中国画与西洋画之比较

   3.关于“写意主义”

   4.关于国画的“气韵”

   5.“整理国故”运动与编纂中国绘画史

   6.裸体模特问题

  三 作为抗日基础的“近代国画”

   1.《新中华》杂志创刊

   2.金兆梓的近代中国文化论

   3.吴宓的诗学

   4.倾向现实主义的徐悲鸿

   5.“抗日”与文化

  四 最后的文人画家余绍宋

   1.郑逸梅:余绍宋死谣成事实

   2.余绍宋的祖籍龙游

   3.画家余绍宋

   4.与梁启超的交谊

   5.与中共极“左”派构恶

  五 结语

 再论国防电影

  一 序言

  二 国防电影运动的产生

  三 国防电影的制作

   1.上海的国防电影制作

   2.武汉的国防电影制作

   3.重庆的国防电影制作

   4.香港的国防电影制作

  四 国防电影与观众

  五 结语

 韦君宜与《文艺学习》杂志

  一 序言

  二 《文艺学习》的内容

  三 从“正统教条主义者”到“右倾”

  四 “双百”与《文艺学习》

  五 反右派斗争与《文艺学习》

   1.从“双百”到“反右”

   2.黄秋耘的杂文

   3.批判韦君宜

   4.《文艺学习》编辑部的自我检讨

   5.黄秋耘的自我检讨

   6.《文艺学习》停刊的原因

   7.“香花”和“毒草”的评价标准

  六 结语

 走进“信仰”的年代:1922年反基督教运动初探

  一 序言

  二 北京的反基督教运动(非宗教大同盟)

  三 上海的反基督教运动(非基督教学生同盟)

  四 1920年代——“信仰”的时代

  五 结语

 文革时期“手抄本”小说的流传概况

  一 序言

  二 “文革文学”与“地下文学”的重新评价

  三 文革时期的“手抄本”小说

   1.“手抄本”小说的评价

   2.“手抄本”小说的记忆

  四 “手抄本”小说的传播

   1.张宝瑞与《一只绣花鞋》

   2.《一只绣花鞋》和《一双绣花鞋》

   3.“手抄本”的增值

  五 结语

 金庸的武侠小说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一 序言

  二 金庸与查良镛

  三 武侠小说的历史与金庸的创作风格

  四 现代中国对金庸的评价

  五 结语

 民国初期地方教育界人士关心的问题

  一 序言

  二 辛亥革命后的湖南省教育行政与教育会

   1.谭延闿政权时期的省教育行政

   2.湖南省教育会实施的事业

  三 谭延闿政权时期易克臬的教育主张

   1.易克臬的经历

   2.易克臬的教育主张

    (1)教育方针

    (2)学校教职员的职业意识

    (3)对教育行政机关的要求

  四 汤芗铭政权时期易克臬的教育行政方针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2.确定优先顺序

  五 结语

 “满洲国”的地理学者及其活动特征

  一 序言

  二 “满洲国”的地理学者及其所属机构

  三 满铁系统地理学者及其活动

   1.教育研究所和教育专门学校

   2.满铁调查部

    ①满铁调查部略史

    ②调查部的地理学者

     (1)第一期(1932年1月~1938年3月)

     (2)第二期(1938年4月~1943年4月)

     (3)第三期(1943年5月以后)

   3.铁道总局水道课

  四 “国务院”系统地理学者及其活动

   1.总务厅

   2.大陆科学院

   3.“建国大学”

  五 “满洲国”的地理学者及其活动特征——代结语

   1.在“满洲国”工作的地理学者的特点

   2.在“满洲国”工作的地理学者调查活动的特点

   3.在“满洲国”工作的地理学者教育活动的特点*

   4.研究展望

 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内蒙自治辩论

  一 序言

  二 战后国民党政权的内蒙自治方案

  三 汉人知识分子与内蒙自治辩论

   1.傅斯年

   2.顾颉刚

  四 中国边疆学会的讨论

  五 绥远省汉人的地方自治逻辑

  六 结语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党歌和国歌

  一 序言

  二 国歌、党歌及国民革命歌

  三 中国国民党党歌的成立过程

  四 围绕中国国民党党歌的讨论

  五 制定正式国歌的尝试

   1.教育部初次尝试制定国歌:1930年5月~1931年4月

   2.教育部再次尝试制定国歌:1934年4月~1934年5月

   3.宣传部尝试制定国歌:1936年5月~1936年10月

   4.“党歌为国歌”:1937年4月~1937年6月

  六 结语——国歌问题复燃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

  一 序言 中共第十六次大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二 毛泽东、邓小平以后中共“党内民主”历史概观

  三 地方和基层组织的尝试:“公推直选制”“党代表代会常任制”和“票决制”

   1.基层党委领导班子的“公推直选制”

   2.“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3“委员会全体会议票决制”

  四 地方和基层组织“党内民主”的悖论:“公推直选制”等的局限

  五 结语:“党内民主”的历史正统化问题

 中兴煤矿没收事件始末

  一 序言

  二 1920年代前半期以前的中兴公司及其与津浦铁路的合作

  三 北伐战事及“报效军饷”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四 第二次北伐与中兴煤矿的没收

   1.农矿部与战委会围绕“整理”中兴煤矿的较量

   2.从“整理”到没收

  五 没收及其震荡性后果

  六 请愿运动与矿山发还

   1.请愿书

   2.上海银行公会与上海总商会的支持

   3.矿山发还背后

  七 结语

 转折时期国民政府对苏与对美政策之关系

  一 序言

  二 事件之爆发及其有关情报

  三 对苏强硬外交之决策过程

  四 对苏强硬外交之决策之背景及其意图

  五 北塔山事件之“国际化”

  六 东北问题之“国际化”

  七 结语

 如履薄冰的备忘录贸易谈判

  一 序论

  二 对华政策不思反省与多方努力无果而终

  三 艰难的政治会谈

   1.政治会谈要点

   2.痛苦抉择

   3.导致谈判陷入困境的中方原因

  四 会谈公告的签署与日本各界的反应

  五 结语

本书是京都大学中国研究系列之三,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共同研究组(组长石川祯浩)的成果报告论文集。研究组以社会主义思想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直至今日的约100年为尺度,应用史学方法,从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现象进行探究。此外,清末及民国时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1930年代的左翼文化、延安时期的文艺政策、共和国时期学术领域及学术规范的改变等,也与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密切关系,亦在本书研究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