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99

商周之邢综合研究图书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Xing in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SSAPID:101-1220-2177-26
ISBN:978-7-5097-5823-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先秦时期有关邢都、邢方、邢国、邢氏等重大学术问题给予了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研究。书中对商代祖乙迁“邢”以及“耿”、“庇”作了详细考辩,认为邢都地望为邢台;对商周时期的邢国、畿内邢氏以及井方之间的渊源关系做了深入考证;对甲骨文、金文的“井”到文献中“邢”的演变作了详细的考察,厘清了其变化脉络,使这一学术难题基本得到解决;对西周时期与邢国有关的戎狄进行了探讨。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作 者: 庞小霞
编 辑:关志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85 文物考古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后记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畴、意义及研究方法

   一 甲骨文、金文中的“井”到传统文献中的“邢”的演变

   二 研究范畴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方法

   五 几个概念的诠释

  第二节 20世纪以来商周之邢综合研究概况

 第一章 商代邢都和井(邢)方

  第一节 祖乙迁“邢”问题的探讨

   一 邢、耿、庇的纠葛

   二 邢都地望探寻

   三 祖乙邢都的性质及设置原因

  第二节 商代井(邢)方

   一 商代井(邢)方地望

    (一)以往各家观点及较大分歧的原因

    (二)甲骨文中的井(邢)方地望

    (三)由考古发现看井(邢)方地望

    (四)由文献中“邢地”看井(邢)方地望

   二 井(邢)方和商王朝的关系

   三 妇妌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一)妇妌的含义

    (二)殷墟M260与妇妌其人

    (三)卜辞中妇妌的事迹和地位的考察

     1.农业生产

     2.参加占卜、祭祀活动

     3.战争

  第三节 商代邢地的社会经济

   一 邢台地区商代农业经济的考察

    (一)气候和地理

    (二)农业生产工具

    (三)农作物的种类

   二 手工业

    (一)冶铸业

    (二)制陶业

    (三)骨、角、蚌的制作及纺织

   三 畜牧及渔猎经济

   四 建筑业

 第二章 西周邢国

  第一节 邢国分封的年代

   一 邢国二次迁封说辨析

   二 邢国分封的时间

  第二节 邢国分封的地望

   一 诸说概述与辨析

   二 邢国的封地

   三 邢国分封的意义

  第三节 邢台西周遗存初探

   一 邢台西周遗存的分期与年代

   二 邢台地区西周遗存的分布格局

   三 西周邢国都城城址及其他相关问题

  第四节 元氏青铜遗存与邢国

   一 軝国和邢国

   二 邢国和戎

    (一)邢侯所搏之“戎”

    (二)邢侯大破之“北戎”

  第五节 邢国与商代井(邢)方

 第三章 西周井(邢)氏

  第一节 井(邢)叔墓地的几个问题

   一 井(邢)叔墓地的范围及墓葬等级划分

   二 墓地年代和墓主人身份的推测

   三 井(邢)叔家族墓地所反映的葬制和葬俗

  第二节 井(邢)氏铜器与井(邢)氏世系

   一 井(邢)伯组铜器与井(邢)伯其人

   二 井(邢)叔组铜器及井(邢)叔其人

   三 井(邢)季组铜器及井(邢)季其人

   四 从新出清华简的井利看西周井氏

   五 西周井(邢)氏世系

  第三节 西周畿内井(邢)氏族姓及渊源

   一 井(邢)氏族姓问题

   二 井(邢)氏的渊源

  第四节 井(邢)氏居邑

 第四章 东周邢地井(邢)氏

  第一节 邢国的再迁与灭亡

   一 侵邢之“狄”考

   二 春秋邢都夷仪考

   三 卫灭邢始末

  第二节 东周邢丘

   一 邢丘归属考

   二 邢丘故城遗址及其相关问题

  第三节 邢亡后的旧都邢邑

   一 邢邑归属考

   二 邢邑境内重要的东周考古遗存

  第四节 东周时期井(邢)氏一族的发展和流变

 结语

本书对先秦时期有关邢都、邢方、邢国、邢氏等重大学术问题给予了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研究。论著在系统收集考古资料和古文字资料的基础上,广泛结合古文献材料,对商代祖乙迁“邢”以及“耿”“庇”做了详细考辨,认为邢都地望为邢台;对商代“井方”做了专题研究,同时还对商周时期的邢国、畿内邢氏以及井方之间的渊源关系做了深入考证,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对甲骨文、金文的“井”到文献中“邢”的演变做了详细的考察,厘清了其变化脉络,使这一学术难题基本得到解决。此外,还从考古学的角度对西周时期与邢国有关的戎狄进行了探讨,扩大了研究内涵。总之,这是一部先秦时期区域国家及诸侯方国史研究领域十分难得的学术专著。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

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大清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杜佑:《通典》,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第二集,十通第一种,1935。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

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及2005。

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顾栋高著,王树民等点校《春秋大事表》,中华书局,1993。

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

《广韵》,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韩婴撰,许维遹校《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

胡居仁:《易象钞》,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皇甫谧:《帝王世纪》,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畿辅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江永:《春秋地理考实》,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及《诗礼春秋四书尔雅地理文献集成》(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乐史:《太平寰宇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下用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均出自台湾的此版,不再一一标出。

李民、王健:《尚书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李泰著,贺次君辑校《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

郦道元注,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罗泌:《路史》,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马端临:《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第二集,十通第七种,1936。

梅鼎祚编《东汉文纪》,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明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欧阳忞:《舆地广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潘自牧:《记纂渊海》,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周礼注疏》《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梁传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以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阮刻《十三经注疏》本为主,同时参阅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译注》本,2004)

司马光:《稽古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

宋衷注,嘉谟等辑《世本八种》,商务印书馆,1957。

王夫之:《春秋稗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及《通鉴类地理文献集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徐灏:《说文解字笺》,民国四年(1915年)刻本。

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修订本),中华书局,2002。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阎若璩:《四书释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及《诗礼春秋四书尔雅地理文献集成》(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

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杨天宇:《仪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董作宾:《殷墟文字甲编》,商务印书馆,1948。(简称《甲》)

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商务印书馆,1948(上辑),1949(中辑);科学出版社,1956(下辑)。(简称《乙》)

高明:《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

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1979~1982。(简称《合集》)

汉语大字典编委会:《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字典·战国文字声系》,中华书局,2004。

胡厚宣主编《甲骨文合集释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胡厚宣主编,萧良琼等编《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李建伟、牛瑞红:《中国青铜器图录》,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

刘雨、卢岩编《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中华书局,2002。(简称《近出》)

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文物出版社,1986~1990。

孟世凯:《甲骨文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彭邦炯、谢济、马季凡:《甲骨文合集补编》,语文出版社,1999。(简称《补编》)

汪庆正主编《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释》,中华书局,1985。

姚孝遂主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华书局,1989。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

张秉权:《殷墟文字丙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7~1972。(简称《丙》)

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华书局,2001。

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中华书局,1988。

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7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4~1994。(简称《集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中华书局,1980。(简称《屯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

安阳市博物馆:《安阳郭家庄的一座殷墓》,《考古》1986年第8期。

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发掘队:《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第4期。

北京大学河北省文化局邯郸考古发掘队:《1957年邯郸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10期。

北京大学考古系:《陕西扶风县壹家堡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1期。

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商周组等:《晋豫鄂三省考古调查简报》,《文物》1982年第7期。

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地区的又一重要考古收获——昌平白浮西周木椁墓的新启示》,《考古》1976年第4期。

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平谷县发现商代墓葬》,《文物》1977年11期。

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延庆县西拨子村窖藏铜器》,《考古》1979年第3期。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镇江营与塔照》,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蔡运章:《洛阳新获西周卜骨文字略论》,《文物》2008年第12期。

长治市博物馆:《山西屯留县上村出土商代青铜器》,《考古》1991年第2期。

戴尊德:《山西灵石县旌介村商代墓和青铜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文物出版社,1980。

高建强等:《泜河流域考古调查简报》,《文物春秋》1992年第1期。

郭宝钧:《县辛村古残墓之清理》,《田野考古报告》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36。

郭济桥、樊书海:《廊坊发现早商、战国遗址》,《中国文物报》2004年3月17日。

河北省博物馆等:《河北省出土文物选集》,文物出版社,1980。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灵寿县北宅村商代遗址调查》,《考古》1966年第2期。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1958年邢台地区古遗址古墓葬的发现与清理》,《文物》1959年第9期。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邢台尹郭村商代遗址及战国墓葬试掘简报》,《文物》1960年第4期。

河北省文物复查队邢台分队:《河北邢台县考古调查简报》,《文物春秋》1995年第1期。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磁县界段营发掘简报》,《考古》1974年第6期。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磁县下番汪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5年第1期。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磁县下七垣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第2期。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元氏县西张村的西周遗址和墓葬》,《考古》1979年第1期。

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邢台曹演庄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8年第4期。

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邢台贾村商代遗址试掘简报》,《文物》1958年第10期。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北邢台市葛家庄遗址北区1998年发掘简报》,《考古》2000年第11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定州北庄子商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河北省邢台市鹿城冈城址试掘简报》,《文物春秋》2007年第6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河北邢台市葛家庄遗址1999年发掘简报》,《考商周之邢综合研究古》2005年第2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隆尧县双碑遗址发掘报告》,《河北省考古文集》,东方出版社,1998。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武安赵窑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2年第3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邢台南小汪周代遗址西周遗存的发掘》,《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藁城北龙宫商代遗址的调查》,《文物》1985年第10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985。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卢龙县东阚各庄遗址》,《考古》1985年11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邢台市葛家庄10号墓的发掘》,《考古》2001年第2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邢台县东先贤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第3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内丘小驿头遗址发掘报告》,《河北省考古文集》,东方出版社,1998。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唐山市古冶商代遗址》,《考古》1984年第9期。

河北省邢台市文物管理处:《邢台粮库遗址》,科学出版社,2005。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电力学校考古发掘报告》,《郑州商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河南省信阳地区文管会等:《罗山天湖商周墓地》,《考古学报》1986年第2期。

纪烈敏:《蓟县清池新石器时代及商周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8),文物出版社,2000。

晋中考古队:《山西汾阳孝义两县考古调查和杏花村遗址的发掘》,《文物》1989年第4期。

拒马河考古队:《河北易县涞水古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88年第4期。

李军:《邢台南小汪28号西周墓》,《文物春秋》2005年第2期。

李学勤:《郿县李家村铜器考》,《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7期。

李占扬:《河南温县发现晋国邢邑遗址》,《中国文物报》2003年1月22日。

临沂文物收集组:《山东苍山县出土青铜器》,《文物》1965年第7期。

刘龙启、李振奇:《河北临城柏畅城发现战国兵器》,《文物》1988年第3期。

刘士莪:《老牛坡》,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刘友恒等:《河北正定出土商周青铜器》,《文物》1982年第2期。

卢连成、尹盛平:《古国遗址、墓地调查记》,《文物》1982年第2期。

罗西章:《陕西扶风发现周厉王簋》,《文物》1979年第4期。

迁安县文物保管所:《迁安县小山东庄西周青铜器》,《中国文物报》1988年9月23日。

任亚珊、郭瑞海、贾金标:《1993~1997年邢台葛家庄先商遗址、两周贵族墓地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三代文明研究》(一),科学出版社,1999。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文物》1986年第11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长安张家坡西周遗址的重要发现》,《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3期。

陕西周原考古队:《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周初甲骨文》,《文物》1979年第10期。

石家庄地区文化局文物普查组:《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考古新发现》,《文物资料丛刊》第1辑,1977。

唐山市文物管理处等:《河北迁安县小山东庄西周时期墓葬》,《考古》1997年第4期。

唐云明:《河北境内几处商代文化遗存记略》,《考古学集刊》1982年第3集。

唐云明:《隆尧、内丘古遗址调查》,《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6期。

唐云明:《邢台南大郭村商代遗址探掘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3期。

唐云明:《邢台西关外遗址试掘》,《文物》1960年第7期。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考古部:《1979~1989年天津文物考古新收获》,《文物考古工作十年(1979~1989)》,文物出版社,1990。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考古队:《天津蓟县张家园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1984年第8期。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考古队:《天津蓟县张家园遗址第三次发掘》,《考古》1993年第4期。

天津市文物管理处:《天津蓟县张家园遗址试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1辑,1977。

王峰:《河北兴隆县发现商周青铜器窖藏》,《文物》1990年第11期。

文启明:《河北新乐、无极发现晚商青铜器》,《文物》1987年第1期。

邢台东先贤考古队:《河北邢台市东先贤遗址1998年的发掘》,《考古》2003年第11期。

邢台东先贤考古队:《邢台东先贤商代遗址发掘报告》,《古代文明》第1卷,文物出版社,2002。

张长寿:《关于井叔家族墓地——1983年~1986年沣西发掘资料之一》,《考古学研究》—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93。

张长寿:《论井叔铜器——1983~1986年沣西发掘资料之二》,《文物》1990年第7期。

张家口考古队:《蔚县考古记略》,《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4期。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吴兴钱三漾遗址一、二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0年第2期。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河北灵寿县西木佛村出土一批商代文物》,《文物资料丛刊》,1981,第5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沣西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河南安阳市洹北花园庄遗址1997年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第10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河南安阳市洹北商城的勘查与试掘》,《考古》2003年第5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1998~1999年安阳洹北商城花园庄东地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5集,文物出版社,200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殷墟259、260号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洹北商城宫殿区1号基址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第5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泾渭工作队:《陕西长武碾子坡先周文化发掘记略》,《考古学集刊》第6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山东滕州市前掌大商周墓地1998年发掘简报》,《考古》2000年第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晋南考古调查报告》,《考古学集刊》第6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家坡西周墓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周公庙考古队:《岐山周庙遗址去年出土大量西周甲骨材料》,《中国文物报》2009年2月20日。

曹兆兰:《金文与殷周女性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岑仲勉:《黄河变迁史》,人民出版社,1957。

陈梦家:《尚书通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中华书局,2004。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

陈佩芬;《夏商周青铜器研究》(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陈炜湛:《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

丁山:《古代神话与民族》,商务印书馆,2005。

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科学出版社,1956。

丁山:《商周史料考证》,中华书局,1988。

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卜辞通纂》,科学出版社,2002。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侯仁之主编等编著:《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学苑出版社,1959。

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李先登:《夏商周青铜文明探研》,科学出版社,2001。

李学勤:《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

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科学出版社,1959。

李雪山:《商代分封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刘启益:《西周纪年》,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刘起釪:《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马承源主编:《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彭邦炯:《商史探微》,重庆出版社,1988。

彭裕商:《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巴蜀书社,2003。

钱穆:《古史地理论丛》,三联书店,2004。

庆祝李民先生70寿辰论文集编委会:《中国古代文明探索》,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任伟:《西周封国考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日〕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中译本),台湾鼎文书局,1975。

三代文明研究编辑委员会:《三代文明研究》(一),科学出版社,1999。

宋新潮:《殷商文化区域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宋镇豪:《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中华书局,1986。

王成祖:《中国地理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

王国维:《观堂集林》(外二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王辉:《商周金文》,文物出版社,2006。

王健:《西周政治地理结构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

王宇信、杨升南主编《甲骨学一百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

谢维扬:《周代家庭形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许倬云:《西周史》(增补本),三联书店,2001。

严志斌:《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雁侠:《中国早期姓氏制度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杨建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文化带的形成》,文物出版社,2004。

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杨升南:《商代经济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杨文山、翁振军主编《邢台历史经济论丛》,中国人事出版社,1994。

杨文山、翁振军主编《邢台历史文化论丛》,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尹盛平:《周原文化与西周文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由于出自以上三个论文集的论文很多,以下凡出自此三论文集的论文不再详标出版社及出版日期。

张国硕:《夏商城址的发现与研究》,《文明起源与夏商周文明研究》,线装书局,2006。

张国硕:《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郑杰祥:《商代地理概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增订本),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朱凤瀚、张荣明《西周诸王年代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蔡运章、陈长安:《丰国铜器及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6期。

蔡运章:《虢国的分封与五个虢国的历史纠葛》,《中原文物》1996年第2期。

曹定云:《邢台西周卜辞乃周初召公占卜考》,《三代文明研究》(一)。

曹定云:《“帚好”乃“子方”之女》,《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

曹玮:《西周时期的赗赙制度》,《商承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03。

陈槃:《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异》,《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六分册),1969。

陈平:《邢侯簋再研究》,《三代文明研究》(一)。

陈絜:《关于商代妇名研究的两个问题》,《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陈颖飞:《清华简井利与西周井氏之井公、井侯、井伯》,《出土文献》(第二辑),2011。

陈雍:《天津考古随笔(续一)》,《天津史志》1994年第3期。

仇风琴、吴东风:《河北商代遗存初论》,《三代文明研究》(一)。

杜乃松:《司母戊鼎年代问题新探》,《文史哲》1980年第1期。

段宏振:《邢墟考古简论》,《中国考古学跨世纪的回顾与前瞻》,科学出版社,2000。

段宏振、张翠莲:《太行山东麓的西周文化研究》,《环渤海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知识出版社,1996。

段一平、孙敬明等:《商朝时期邢台的制陶业》,《邢台历史经济论丛》。

范毓周:《殷代武丁时期的战争》,《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顾颉刚、刘起釪:《〈盘庚〉三篇校释论》,《历史学》1979年第1期。

顾颉刚:《三监的结局》,《文史》第30辑,中华书局,1988。

郭沫若:《骨臼刻辞之一的考察》,《郭沫若全集》(考古编1第一卷),科学出版社,2002。

郭沫若:《盠器铭考释》,《考古学报》1957年第2期。

郭旭东:《论甲骨卜辞中的“稻”字》,《中原文物》2006年第6期。

韩嘉谷:《蓟县张家园遗址青铜文化遗存综述》,《考古》1993年第4期。

韩嘉谷:《京津地区商周时期古文化发展的一点线索》,《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4。

胡厚宣:《卜辞中所见之殷代农业》,《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外一种)(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胡厚宣:《甲骨文所见殷代奴隶的反压迫斗争》,《考古学报》1976年第1期。

胡厚宣:《气候变迁与殷代气候之检讨》,《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外一种)(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胡厚宣:《武丁时五种记事刻辞考》,《甲骨学商史论从初集》(外一种)(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胡厚宣:《殷代封建制度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外一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胡厚宣:《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外一种)(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黄盛璋:《伯铜器及其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5期。

黄锡全:《甲骨文字试探》,《古文字研究》第6辑,中华书局,1981。

贾金标、任亚珊、郭瑞海:《邢台地区陶器的初步研究》,《三代文明研究》(一)。

贾金标,朱永刚,任亚珊,李伊萍:《关于葛家庄遗址北区遗存的几点认识》,《考古》2005年第2期。

雷兴山:《对关中地区商文化的几点认识》,《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2期。

李伯谦:《从晋侯墓地看西周公墓墓地制度的几个问题》,《考古》1997年第11期。

李伯谦:《张家园上层类型若干问题研究》,《考古学研究》(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李恩玮、李军、石从枝:《邢台地区商文明初论》,《三代文明研究》(一)。

李恩玮:《商王居邢建都新考》,《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李峰:《西周金文中的郑地和郑国东迁》,《文物》2006年第9期。

李峰:《先周文化的内涵及其渊源探讨》,《考古学报》1991年第3期。

李海荣:《关中地区出土商时期青铜器文化因素分析》,《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2期。

李衡梅:《周初主要封国名称由来初探》,《齐鲁学刊》1987年第2期。

李家浩:《战国阳布考》,《古文字研究》第25辑,中华书局,2004。

李民:《南亳、北亳与西亳的纠葛》(修改稿),《东方文化》1983年第2期。

李民、朱桢:《商代祖乙迁都考辨》,《邢台历史文化论从》。

李民:《追溯商代邢都地望》,《三代文明研究》(一)。

李先登:《邢国青铜器的初步分析》,《三代文明研究》(一)。

李学勤:《北京捡选青铜器的几件珍品》,《文物》1982年第9期。

李学勤:《从新出青铜器看长江下游文化的发展》,《文物》1980年第8期。

李学勤:《考古发现与古代姓氏制度》,《考古》1987年第3期。

李学勤:《论簋的年代》,《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3期。

李学勤:《论西周郑的地望》,《夏商周年代学札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李学勤:《论邢台葛家庄玄镠戈》,《三代文明研究》(一)。

李学勤:《麦尊与邢国的初封》,《邢台历史文化论丛》。

李学勤:《郿县李家村铜器考》,《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7期。

李学勤、唐云明:《元氏铜器与西周的邢国》,《考古》1979年第1期。

李学勤:《邢台新发现的西周甲骨文》,《中国文物报》1993年3月7日。

李学勤:《〈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摩金文汇编〉选释》,《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

李仲操:《论井叔年代》,《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李仲超:《两周金文中的妇女称谓》,《古文字研究》第18辑,中华书局,1992。

连劭名:《河北邢台南小汪西周甲骨刻辞考》,《文物春秋》1997年第2期。

梁宝铃:《论张家园墓地的年代和文化属性》,《北方文物》2001年第2期。

林巳奈夫:《关于邢台葛家庄出土的西周青铜戚的图案》,《三代文明研究》(一)。

林沄:《关于中国的对匈奴族源的考古学研究》,《林沄学术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林沄:《早期北方系青铜器的几个年代问题》,《林沄学术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刘节:《古井国考》,《禹贡》第四卷第九期,又见《古史考存》,人民出版社,1958。

刘军社:《陕晋蒙邻境地区商代青铜器的分期、分区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国考古学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

刘军社:《郑家坡文化和刘家文化的分期及其性质》,《考古学报》1994年第1期。

卢连成:《周都淢郑考》,《古文字论集》(一),(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二号),1983。

吕智荣:《朱开沟古文化遗存与李家崖文化》,《考古与文物》1991年第6期。

罗琨:《殷商时期的羌和羌方》,《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孟世凯:《甲骨文中井方新考》,《邢台历史文化论丛》。

庞小霞:《先秦邢“地”考辨》,《文物春秋》2003年第5期。

彭裕商:《麦四器与周初的邢国》,《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

裘锡圭:《安阳殷墟五号墓座谈纪要》,《考古》1977年第5期。

裘锡圭:《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农业》,《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

裘锡圭:《说簋的两个地名——棫林和胡》,《古文字论集》(一),(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二号),1983。

裘锡圭:《说殷墟卜辞的“奠”——试论商人处置附属者的一种方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四本第三分册,1993。

〔日〕松井嘉德:《西周期郑(奠)考察》,(日本)《史林》,六十九卷四号,1986年7月。

尚志儒:《奠丼国铜器及其史迹研究》,《中国考古学论集—纪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87。

尚志儒:《商代井方与关中地区商代文化》,《考古文物研究——纪念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三秦出版社,1996。

尚志儒:《西周金文中的丰国》,《文博》1991年第4期。

尚志儒:《西周金文中的井国》,《文博》1993年第3期。

尚志儒:《郑、棫林之故地及其源流探讨》,《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中华书局,1986。

沈长云:《元氏铜器铭文补说——兼论邢国早期历史的几个问题》,《邢台历史文化论丛》。

沈长云:《元氏铜器铭文补说》,《邢台历史文化论丛》。

沈勇:《围坊三期文化初论》,《北方文物》1993年第3期。

盛冬玲:《西周铜器铭文中的人名及其对断代的意义》,《文史》第17辑,1983。

石丛枝、李恩玮、李军:《邢台地区陶鬲初步研究》,《三代文明研究全》(一)。

宋新潮:《试论老牛坡商文化分期及特征》,《文博》1992年第2期。

孙华:《关中商代诸遗址的新认识——壹家堡遗址发掘的意义》,《考古》1993年第5期。

孙华:《试论中山国的族姓及有关问题》,《河北学刊》1984年第4期。

孙继民:《“邢台”名称始见考》,《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报》1996年第2期。

孙继民:《战国赵都迁耿管见》,《邢台历史文化论丛》。

孙敬明:《山东商周古国与邢之关系考》,《三代文明研究》(一)。

孙敬明:《西周金文与邢史举隅》,《邢台历史文化论丛》。

谈大庆:《浅谈“井”字的起源与发展》,《东南文化》2002年第1期。

谭其骧:《西汉以前的黄河下游汉道》,《长水集》下,人民出版社,1987。

唐际根:《中商文化研究》,《考古学报》1999年第4期。

唐兰:《安阳殷墟五号墓座谈纪要》,《考古》1977年第5期。

唐兰:《论周昭王时代的青铜器铭刻》,《古文字研究》第二辑,中华书局,1981。

唐兰:《西周铜器断代中的“康宫”问题》,《考古学报》1962年第1期。

唐兰:《用青铜器铭文来研究西周史——综论宝鸡市发现的一批青铜器的重要历史价值》,《文物》1976年第6期。

唐钰明:《、又考辨》,《古文字研究》第19辑,中华书局,1992。

唐云明:《河北商文化综述》,《华夏考古》1988年第3期。

陶正刚:《山西出土的商代铜器》,《中国考古学年会第四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5。

天平、王晋:《中山亡邢、卫考实》,《邢台历史文化论丛》。

田广今:《中国北方系青铜文化和类型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文化论集》(四),文物出版社,1997。

〔日〕樋口隆康:《西周铜器之研究》,《日本考古学研究者中国考古学研究论文集》,日本东方书店出版社,1990。

王长丰:《竝方国族氏考》,《中原文物》2006年第1期。

王冠英:《关于西周青铜邢器的铸造工艺》,《邢台历史经济论丛》。

王冠英:《簋考释》,《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3期。

王辉:《西周畿内地名小记》,《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3期。

王培真:《金文中所见西周世族的产生和世袭》,《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1984。

王世民:《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诸侯爵称》,《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

王巍、徐良高:《先周文化的考古学探索》,《考古学报》2000年第3期。

王永波:《周初殷东三国封建王代史征》,《三代文明研究》(一)。

王宇信:《周原甲骨卜辞行款的再认识和邢台西周卜辞的行款走向》,《华夏考古》1995年第2期。

魏建震:《邢迁夷仪地望考辨》,《邢台历史文化论丛》。

吴镇烽:《金文人名研究》,《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夏含夷:《从簋看周穆王在位年数及年代问题》,《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3期。

肖扬:《春秋邢邑邢域归属考略》,《邢台师范高专学报》1999年第1期。

徐良高:《文化因素定性分析与“青铜礼器文化圈”的研究》,《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徐良高:《邢、郑井、丰井刍议》,《三代文明研究》(一)。

徐天进:《试论关中地区的商文化》,《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

徐义华:《甲骨刻辞诸妇考》,《殷商文明暨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七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徐中舒:《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考古学报》1959年第3期。

许成、李进增:《东周时期的戎狄青铜文化》,《考古学报》1993年第1期。

严一萍:《甲骨学》,台湾艺文印书馆,1978。

杨虎军:《两周“夷仪”考》,《邢台历史文化论丛》。

杨建华:《〈春秋〉与〈左传〉中所见的狄》,《史学集刊》1999年第2期。

杨宽:《西周王朝公卿的官爵制度》,《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1984。

杨升南:《邢台地区商文化中的商品经济》,《三代文明研究》(一)。

杨升南:《殷人屡迁辨析》,《甲骨文与殷商史》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杨文山:《青铜器巳簋与邢齐通婚》,《文物春秋》2003年第1期。

杨文山:《商代的“井方”和“祖乙迁于邢”考》,《河北学刊》1985年第3期。

杨文山:《西周青铜器“麦尊”通释》,《邢台师范高专学报》1997年第4期。

杨文山:《西周青铜器“邢侯簋”通释》(下),《邢台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杨文山:《西周青铜器“邢侯簋”通释》,《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2年第1期。

杨文山:《邢国历史综合研究》,《邢台历史文化论丛》。

杨锡璋、杨宝成:《从商代祭祀坑看商代奴隶社会的人牲》,《考古》1977年第1期。

杨亚长:《金文所见之益公、穆公与武公考》,《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6期。

杨钟建、刘东生:《安阳殷墟哺乳动物群补遗》,《中国考古学报》第四册,1949。

尹盛平:《从先周文化看周族的起源》,《西周史研究》(人文杂志丛刊第二辑),人文杂志编辑部,1984。

尹盛平、任周方:《先周文化的初步研究》,《文物》1984年第7期。

尹盛平:《邢国改封的原因及其与郑邢、丰邢的关系》,《三代文明研究》(一)。

岳红琴:《商代的方与方国》,《天中学刊》2005年第3期。

张柏忠:《霍林河上游出土周代铜器的几点补正》,《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2期。

张长寿:《殷商时代的青铜容器》,《考古学报》1979年第3期。邹衡:《再论先周文化》,《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科学出版社,1998。

张桂光:《周金文所见“井侯”考》,《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

张怀通:《邢侯所搏之“戎”考》,《文物春秋》1999年第2期。

张明东:《略论商周墓葬的毁兵葬俗》,《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4期。

张全喜:《也论西周铜器“邢侯所搏之戎”》,《文物春秋》2001年第3期。

张书岩:《试谈“刑”字的发展》,《文史》第25辑,中华书局,1985。

张天恩:《高领袋足鬲的研究》,《文物》1989年第6期。

张天恩:《周原遗址殷商时期文化遗存试析》,《中原文物》1998年第1期。

张渭莲、段宏振:《邢台西周考古与西周邢国》,《文物》2012年第1期。

张筱衡:《禹鼎考释》,《人文杂志》1958年第1期。

张亚初:《古文字分类考释论稿》,《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辑,中华书局,1989;范毓周:《甲骨文“戎”字通释》,《纪念殷墟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张永山:《簋作器者的年代》,《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3期。

张政烺:《妇好略说》,《考古》1983年第6期。

赵诚:《诸妇探索》,《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中华书局,1985。

赵福生:《西周燕文化与张家园上层类型》,《跋涉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赵化成:《周代多重棺椁制度研究》,《国学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赵铁寒:《邢国迁徙考》,《大陆杂志》第十一卷第十二期,1955。

赵锡元:《甲骨文稻字及其有关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第1期。

郑慧生:《释井》,《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郑振香:《殷墟青铜器的分期与年代》,《殷墟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985。

钟柏生:《帚井卜辞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6本第1分册,1985。

周书灿、牛林豪:《西周王朝的国土结构及其特点》,《南都学坛》2002年第3期。

周书灿:《西周王朝的天下格局与国家结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邹衡:《关于夏商时期北方诸邻境文化的初步探讨》,《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

邹衡:《论汤都郑亳及其前后的迁徙》,《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

邹衡:《论先周文化》,《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

邹衡:《内黄商都考略》,《中原文物》1992年第3期。

邹衡:《邢台与先商文化、祖乙迁邢研究》,《三代文明研究》(一)。

邹逸麟:《历史时期华北大平原湖沼变迁述略》,《历史地理》第5辑,1987。

韩巍:《西周金文世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7。

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整理与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06。

谢肃:《商代祭祀遗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

辛迪:《两周戎狄考》,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6。